中医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四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其中《黄帝内经》和《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

2.《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3.《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4.两晋隋唐时期:《雷公炮炙论》最早制药学专著。《新修本草》政府颁行第一部药典。

宋金元时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方)》宋代以前病因理论总结。《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验舌专著。

5.《洗冤录》是世界上较早的法医著作。

6.《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之大成,由[明]李时珍所著。

7.中医理论体系主要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

8.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阴阳学说

1.阴阳学说是指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

解释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实物和现象中相互对

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2.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

性的总概括。(基本概念)

3.阴阳的基本特征: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

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

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

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

制的,都属于阴。

4.阴阳属性的特点: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

可分性。

5.阴阳相互关系: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

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6.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7.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治疗:

(1)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或阳

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

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如“阳盛则

热”,用“热者寒之”。“阴胜则寒”,

用“寒者热之”。

(2)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阴或阳

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

证。

第二节五行学说

1.基本概念:“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

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行列,

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

2.五行的生克乘侮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火克金,土克水。

五行相生: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具有滋

生,促进和助长的作用。

五行相克: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具有抑

制,约束,消弱等作用。

五行制化: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

克协调配合关系。

相乘相侮: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一种异常

变化。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

第三章藏象学说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的特点可分为三

类: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

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

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

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

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

盛、传化水谷糟粕。奇恒之腑,作用是"藏而不泻".

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象,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二指脏腑的生理功

能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

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

应于外的征象。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系统连属:

一.心: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

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

和小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环于脉

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

广义是指心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

理活动。狭义是指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

动。

系统连属:

(1)心在志为喜:(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3)心在

窍为舌:(4)心在液为汗:

二.肝:肝胆互为表里

1.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

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

现在四个方面:

①调畅气机②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③通达

情志;④调节生殖功能。

2.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

出血的功能。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部分血液就

回流到肝脏并贮藏起来;处于活动状态时,肝内的

血液又被动员起来,运送到全身。这说明肝脏有贮

藏血液和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

系统连属:1.肝在志为怒;2.肝在液为泪;3.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4.肝开窍于目

三.脾:

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

其生理功能。2.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

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

3.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

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系统连属: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在志为

思;3.在液为涎;4.在窍为口

四.肺:鼻为肺之外窍,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

故称肺为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

故又称娇脏。

1.肺主气、司呼吸。

2.主宣发和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

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是指肺气有向内向下清肃通

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肺主宣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作用,

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二是肺气的扩散运动将水

谷精微布散与全身;三是通过肺气向外布散的功能,

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肺主肃降亦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

二是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与肾和膀胱,变

为尿液排出体外;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

3.通调水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