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蓄热技术PPT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劳特斯水蓄冷PPT
大温差水蓄冷节能 中央空调系统介绍
1
1.水蓄冷的概念
水蓄冷技术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 与水的显热相结合来蓄冷,并在白天用电高 峰时段使用蓄藏的低温冷冻水提供空调用冷。
2
2.水蓄冷的起源及应用现状
1938年东日会馆水蓄冷槽的建立标志着水蓄冷技术应用 的诞生。经过半个多世纪,水蓄冷设计和运行控制技术已经 较为成熟。20世纪末,为了使水蓄冷技术更趋经济高效,提 高与其它空调系统的竞争力,日本的大型电力会社开始尝试 大温差型水蓄冷空调系统,通过扩大水蓄冷槽的蓄冷温差, 达到增加蓄冷量,减小水蓄冷槽体积,提高空调系统效率。 在国内随着人们对于水蓄冷技术的逐步认识以及分时电价的 峰谷比价逐年增大,水蓄冷空调的经济效益已日趋显现。
21
7.与常规空调就增加 减少电量环节说明
增加的部分:
❖ 晚上蓄冷时,蒸发温度较低,增加了用电量(4~5%) ❖ 能源的二次转换增加了部分用电量(8-10%)
减少的部分:
❖ 晚上蓄冷时,室外温度比较低,减少用电量(4~6%) ❖ 过渡季节可以解决“大马拉小车”的情况(15%以上)
22
23
1. 实际案例介绍
19
6.与冰蓄冷系统比较——缺点
❖ 实际案例中,由于冰蓄冷的蓄冷设备一般在多个 蓄冷槽内实现,设备之间需留有检修通道及开盖 距离,而且冰槽内有乙二醇及预留结冰时膨胀空 间,冰蓄冷的蓄水(冰)有效空间一般只是实际 占用空间的一小部分;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在一个 蓄冷槽内完成全部蓄冷和放冷过程,占用空间绝 大部分是有效的蓄冷空间。具体已投运的项目表 明,大温差水蓄冷的实际占用空间只略大于冰蓄 冷的实际占用空间。
❖ 节省电力投资:设备容量减少,所需输电和变电设备的容 量也相应减少,电力报装费用及电力设备投资下降。
1
1.水蓄冷的概念
水蓄冷技术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 与水的显热相结合来蓄冷,并在白天用电高 峰时段使用蓄藏的低温冷冻水提供空调用冷。
2
2.水蓄冷的起源及应用现状
1938年东日会馆水蓄冷槽的建立标志着水蓄冷技术应用 的诞生。经过半个多世纪,水蓄冷设计和运行控制技术已经 较为成熟。20世纪末,为了使水蓄冷技术更趋经济高效,提 高与其它空调系统的竞争力,日本的大型电力会社开始尝试 大温差型水蓄冷空调系统,通过扩大水蓄冷槽的蓄冷温差, 达到增加蓄冷量,减小水蓄冷槽体积,提高空调系统效率。 在国内随着人们对于水蓄冷技术的逐步认识以及分时电价的 峰谷比价逐年增大,水蓄冷空调的经济效益已日趋显现。
21
7.与常规空调就增加 减少电量环节说明
增加的部分:
❖ 晚上蓄冷时,蒸发温度较低,增加了用电量(4~5%) ❖ 能源的二次转换增加了部分用电量(8-10%)
减少的部分:
❖ 晚上蓄冷时,室外温度比较低,减少用电量(4~6%) ❖ 过渡季节可以解决“大马拉小车”的情况(15%以上)
22
23
1. 实际案例介绍
19
6.与冰蓄冷系统比较——缺点
❖ 实际案例中,由于冰蓄冷的蓄冷设备一般在多个 蓄冷槽内实现,设备之间需留有检修通道及开盖 距离,而且冰槽内有乙二醇及预留结冰时膨胀空 间,冰蓄冷的蓄水(冰)有效空间一般只是实际 占用空间的一小部分;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在一个 蓄冷槽内完成全部蓄冷和放冷过程,占用空间绝 大部分是有效的蓄冷空间。具体已投运的项目表 明,大温差水蓄冷的实际占用空间只略大于冰蓄 冷的实际占用空间。
❖ 节省电力投资:设备容量减少,所需输电和变电设备的容 量也相应减少,电力报装费用及电力设备投资下降。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40页PPT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蓄冷技术 ppt课件
PPT课件 21
静态冰蓄冷和动态冰蓄冷
PPT课件
22
静态冰蓄冷和动态冰蓄冷
• 静态制冰:冰的制备和融化在同一位置进 行,蓄冰设备和制冰部件为一体机构。具 体形式有冰盘管式(盘管外融冰)、完全 冻结式(盘管内融冰)和密封体蓄冰。
• 动态制冰:冰的制备和储存不在同一个位 置,制冰机和蓄冰槽相对独立。如制冰滑 落式、冰浆式系统。
PPT课件
18
载冷剂循环式制冰系统
• 盘管式蓄冰装置:载冷剂为体积浓度25%乙烯 乙二醇水溶液,盘管浸在水槽中,制冷剂直接 在盘管内循环吸收水热量,使水温降低,在盘 管外表面形成冰层。盘管形式有导热塑料盘管 、 蛇形盘管、螺旋盘管、U型盘管四种形式。 融冰方式为外融冰和内融冰两种。 ①外融冰:用冷冻水泵抽取蓄冰槽中1—2℃的 冷冻水供空调使用,然后回水到冰槽内与盘管 外的冰直接热交换融冰(融冰效果好),释冷 量的大小取决于回水温度的高低和流量的大小 。
PPT课件 20
圆形冰球制冷
• 冷介质封装在球形(蕊芯冰球、冰板)小 容器内,将许许多多小球密集放置在密封 钢制罐或开式冰槽内。运行时,低温载冷 剂在球外空隙流动,带走热量,使球内冷 介质结冰。融冰时,来自空调系统的高温 载冷剂流过蓄冰罐中的蓄冰单元间隙进行 融冰取冷。 • 目前应用普遍的是圆形冰球(PE外壳)和 蕊芯冰球(金属外壳)式系统。
PPT课件
23
静态冰蓄冷和动态冰蓄冷
•
在静态冰蓄冷系统中,冷水和冰层明显分层, 增大了固液界面的热阻,降低了系统的换热效 率。
• 在动态冰蓄冷系统中,冰晶与液体充分混合, 可以提供更优的传热性能,释冷速度较之静态 冰蓄冷系统快。然而,大多数动态冰蓄冷系统 使用一种水溶液(常用二乙醇水溶液)作为 相变材料以此来帮助冰晶的流动。在这种情况 下,冰晶的凝固点和相变潜热都有所降低。
静态冰蓄冷和动态冰蓄冷
PPT课件
22
静态冰蓄冷和动态冰蓄冷
• 静态制冰:冰的制备和融化在同一位置进 行,蓄冰设备和制冰部件为一体机构。具 体形式有冰盘管式(盘管外融冰)、完全 冻结式(盘管内融冰)和密封体蓄冰。
• 动态制冰:冰的制备和储存不在同一个位 置,制冰机和蓄冰槽相对独立。如制冰滑 落式、冰浆式系统。
PPT课件
18
载冷剂循环式制冰系统
• 盘管式蓄冰装置:载冷剂为体积浓度25%乙烯 乙二醇水溶液,盘管浸在水槽中,制冷剂直接 在盘管内循环吸收水热量,使水温降低,在盘 管外表面形成冰层。盘管形式有导热塑料盘管 、 蛇形盘管、螺旋盘管、U型盘管四种形式。 融冰方式为外融冰和内融冰两种。 ①外融冰:用冷冻水泵抽取蓄冰槽中1—2℃的 冷冻水供空调使用,然后回水到冰槽内与盘管 外的冰直接热交换融冰(融冰效果好),释冷 量的大小取决于回水温度的高低和流量的大小 。
PPT课件 20
圆形冰球制冷
• 冷介质封装在球形(蕊芯冰球、冰板)小 容器内,将许许多多小球密集放置在密封 钢制罐或开式冰槽内。运行时,低温载冷 剂在球外空隙流动,带走热量,使球内冷 介质结冰。融冰时,来自空调系统的高温 载冷剂流过蓄冰罐中的蓄冰单元间隙进行 融冰取冷。 • 目前应用普遍的是圆形冰球(PE外壳)和 蕊芯冰球(金属外壳)式系统。
PPT课件
23
静态冰蓄冷和动态冰蓄冷
•
在静态冰蓄冷系统中,冷水和冰层明显分层, 增大了固液界面的热阻,降低了系统的换热效 率。
• 在动态冰蓄冷系统中,冰晶与液体充分混合, 可以提供更优的传热性能,释冷速度较之静态 冰蓄冷系统快。然而,大多数动态冰蓄冷系统 使用一种水溶液(常用二乙醇水溶液)作为 相变材料以此来帮助冰晶的流动。在这种情况 下,冰晶的凝固点和相变潜热都有所降低。
(完整)水蓄冷技术概述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水蓄冷系统 大 4~6℃ 较低 较低 可利用现有系统冷源 技术要求低,运行费用较低 较高 可结合消防水池等现有建筑空间一 并使用,冬天可以作为蓄的优势
水蓄冷系统可与原空调系统“无缝”连接,无需再额外配置蓄冷冷源或对 原系统用冷水机组进行调整; 水蓄冷系统的冷水温度与原系统的空调冷水温度相近,可考虑直接使用, 不需设额外的设备对冷水温度进行调整; 水蓄冷系统控制简单,运行安全可靠; 在出现紧急状况可及时投入使用,即可以考虑兼作容灾备份冷源使用。
即使担心开式蓄冷水罐的水质保持问题,还可以采用氮气密封系统,这种 系统广泛应用于石化行业,用于隔离罐内物质免受大气氧气作用,而且普 遍都是持压罐体,所以应用在我们这种微正压的蓄冷水罐是可行的。
氮封系统原理图
通过在蓄冷罐外 立面采用结构装 饰件,除了起到 美观作用外,还 可以一定程度上 掩盖蓄冷罐的功 能性、减轻周边 人员的抵触感
至于如果采用地下水池式冷槽必须使用板式换热器的,或者北方使用了免费冷源的 机房已经使用了板式换热器的,则无需讨论。
开式蓄冷罐的水质保障措施
开式蓄冷水罐虽然与大气接触,但只通过一透气口,与罐外空气接触面很 小,冷冻水中的含氧量变化很小,加上水罐水体量相对于原空调系统的水 量来讲大得多,只要保证初始补水水质合格,以后的水质更容易保持;
水蓄冷储水形式
迷宫式储水及其水路图
多水罐/水槽式储水
隔板法:类似自然分层式储水法, 在蓄水罐内部安装一个活动的柔性 膈膜或一个可移动的刚性隔板来实 现冷热水的分离,通常隔膜或隔板 为水平布置。这样的蓄水罐可以不 用散流器,但隔膜或隔板的初 和运 行维护费用与散流器相比并不占优 势。
自然分层式储水法
板式换热器的使用
由上一页的计算公式可推算得知,当蓄冷罐一定时,蓄冷量与放冷回水温度与蓄冷 进水温度间的温差成正比关系,而采用板式换热器需要一、二次侧保证一定的温差用 于换热,假设换热器需要温差1℃,那在蓄冷罐温差普遍只有6~7℃的现状下,蓄冷量 将减少约14%;
第次蓄冷系统工作原理与蓄冷设备蓄冷空调工作原理PPT课件
2.1.4 蓄冷技术的应用范围 民用 商用 工业 其它
12
第132页/共16页
互动环节:行业播报\工程实例PPT
内容:技术动态、企业新闻、国家政策、世界风云、所见所闻。。。 播报格式: 引子、内容、点评
要求: 1、与本专业相关; 2、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内。
13
第143页/共16页
总结
2.1.1 概述 2.1.2 主要蓄冷方式的比较 2.1.3 蓄冷系统的蓄冷策略和运行模式 2.1.4 蓄冷技术的应用范围
2
第32页/共16页
A、水蓄冷Chilled Water Thermal Storage
初投资少、系统简单、维修方便、技术要求低、可使用常规 空调系统、冬季可蓄热。 扩容改造、消防水池及地下室共用。。。 蓄冷槽的结构:多蓄水罐、迷宫、隔膜、自然分层。
3
第43页/共16页
B、冰蓄冷Ice Thermal Storage
5
第65页/共16页
D、气体水合物蓄冷Cool Storage with Gas Hydrate
水+气体分子,生成包络状结晶体。结晶放热。 蓄冷密度高、传热效率高、可使用常规空调主机。 不成熟,制冷剂蒸汽中夹带水分的清除、防止水合物膨胀堵 塞等。
6
第76页/共16页
2.1.2 主要蓄冷方式的比较
作业:准备下次互动“创意无限:冰的20种用途”。 预习:蓄冷设备
14
第154页/共16页
再 见!
15
第165页/共16页
谢谢您的观看!
共17页
16
第16页/共16页
本次内容
• 2.1.1 概述 • 2.1.2 主要蓄冷方式的比较 • 2.1.3 蓄冷系统的蓄冷策略和运行模式 • 2.1.4 蓄冷技术的应用范围
第1章2 蓄冷技术工作原理PPT课件
盐蓄冷和气体水合物蓄冷四种方式。 1.水蓄冷:利用水的显热进行冷量储存。 具体来讲,就是利用4℃~7℃的低温水进行蓄冷。
4
(1)优点:投资省,技术要求低,维护费用少, 可用常规制冷机组,且冬季可以用于蓄热。
(2)缺点:水的蓄冷密度低,只能利用8℃温差, 故系统占地面积大、冷损耗大、防水保温麻 烦等。
7
(2)△tw:为利用温差,分别为5、10、15、20、 25℃。
(3)Vi/Vw:冰蓄冷槽容积Vi与水蓄冷槽容积
Vw之比。
(4)冷损失:由于蓄冷槽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 温度,而散失到周围环境中去的冷量。
8
图2-1 冰蓄冷槽与水蓄冷槽容积比较 9
(5)容积比较
a. 当 IPF=10%,△tw=5℃ 时 , 则 Vi/Vw = 0.35, 即 冰 蓄 冷 槽 容 积 Vi 仅 为 水 蓄 冷 槽 容 积 Vw的35%;
(3)空调水蓄冷系统的设计,应异于常规空调系 统的设计,尽可能提高空调回水温度,减少 蓄冷水槽的体积。
5
a.温差为8℃时,蓄冷槽体积:0.118m3/kWh; b.温差为11℃时,蓄冷槽体积:0.086m3/kWh (4)适用于: a.现有常规制冷系统的扩容或改造,可不增加
或少增加制冷机组容量,提高制冷能力。
b.充冷温度一般为-3℃~-6℃,释冷温度为 1℃~3℃。
c.盘管形状有蛇形管、圆筒形管和U形管等。盘 管材料一般为钢或塑料。
30
图2-4 盘管内融冰结构示意图
31
内融冰:
优点
– 盘管外表面融冰均匀,不易形成水流死角。 – 不需要采取搅拌措施,以促进冰的均匀融化。
缺点
– 空调回水与冰间有很薄的水层,融冰换热热阻较大。 – 多采用细管、薄冰层蓄冰。
4
(1)优点:投资省,技术要求低,维护费用少, 可用常规制冷机组,且冬季可以用于蓄热。
(2)缺点:水的蓄冷密度低,只能利用8℃温差, 故系统占地面积大、冷损耗大、防水保温麻 烦等。
7
(2)△tw:为利用温差,分别为5、10、15、20、 25℃。
(3)Vi/Vw:冰蓄冷槽容积Vi与水蓄冷槽容积
Vw之比。
(4)冷损失:由于蓄冷槽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 温度,而散失到周围环境中去的冷量。
8
图2-1 冰蓄冷槽与水蓄冷槽容积比较 9
(5)容积比较
a. 当 IPF=10%,△tw=5℃ 时 , 则 Vi/Vw = 0.35, 即 冰 蓄 冷 槽 容 积 Vi 仅 为 水 蓄 冷 槽 容 积 Vw的35%;
(3)空调水蓄冷系统的设计,应异于常规空调系 统的设计,尽可能提高空调回水温度,减少 蓄冷水槽的体积。
5
a.温差为8℃时,蓄冷槽体积:0.118m3/kWh; b.温差为11℃时,蓄冷槽体积:0.086m3/kWh (4)适用于: a.现有常规制冷系统的扩容或改造,可不增加
或少增加制冷机组容量,提高制冷能力。
b.充冷温度一般为-3℃~-6℃,释冷温度为 1℃~3℃。
c.盘管形状有蛇形管、圆筒形管和U形管等。盘 管材料一般为钢或塑料。
30
图2-4 盘管内融冰结构示意图
31
内融冰:
优点
– 盘管外表面融冰均匀,不易形成水流死角。 – 不需要采取搅拌措施,以促进冰的均匀融化。
缺点
– 空调回水与冰间有很薄的水层,融冰换热热阻较大。 – 多采用细管、薄冰层蓄冰。
蓄冷与蓄热技术应用说课讲解
6
30
IPF
5
25
4
20
3
15
2
10
1
500来自012
3
4
5
取冷时间(H)
38
盘管式冰蓄冷
背景 蓄热技术 蓄冷装置 蓄冷系统 设计与运行
总结
外融冰释冷特点
• 理论上不需要二次换热装置
• 不可搭接(non ice-bridging),蓄冰率(IPF)不 大于50%,故蓄冰槽容积较大
39
背景 蓄热技术 蓄冷装置 蓄冷系统 设计与运行
上海地区典型办公建筑夏季设计日负荷变化
6
背景1—电力“移峰填谷”
背景 蓄热技术 蓄冷装置 蓄冷系统 设计与运行
总结
空调采暖负荷昼夜变化剧烈
上海地区典型办公建筑冬季设计日负荷变化
7
背景1—电力“移峰填谷”
背景 蓄热技术 蓄冷装置 蓄冷系统 设计与运行
总结
•结论:
城市电网用电负荷波动明显 空调采暖负荷是城市用电负荷的重要组成部 分
28
常用蓄冷装置分类
背景 蓄热技术 蓄冷装置 蓄冷系统 设计与运行
总结
分类
类型
主要生产厂家
显热式 水蓄冷
冰盘管 B.A.C,Evapco(益美高) (外融冰) (美国、日本)
冰盘管 (内融冰)
蛇形 圆形 蛇形
BAC,RH Clamac(高美)
Fafco
冰球: CIAT/西冷/台佳
封装式 冰板:开利/台佳
外融冰释冷特点
• 温度较高的空调回水直接送入盘管表面结有冰 层的蓄冰水槽,使盘管表面上的冰层自外向内 逐渐融化
• 换热效果好,取冷快,供水温度低(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冰蓄冷:潜热蓄冷方式
蓄冷蓄热技术发展前景:
1.20世纪30~60年代,削减空调制冷设备装机 容量为主要目标,适用于教堂、体育馆等;
2. 20世纪70~90年代,转移高峰用电负荷为主 要目标,适用于办公楼、商场等;
3. 20世纪90年代至今,同时提供高品味冷能为 主要目标,适用于研究中心、实验楼、工厂、 学校、医院、居民小区等;
3.空调负荷高峰与电网负荷高峰时段重合, 且在电网低谷时段空调负荷小于电网高峰时 段空调负荷的30%;
4.有避峰限电要求或必须设置应急冷源的场 所;
蓄冷蓄热技术的现状
➢ 国内现状
✓ 台湾:1984年从美国引入,1995年底已有225套 系统,总蓄冷量为200万kWh,转移高峰负荷5.2万 kW; ✓ 大陆:1993年深圳电子科技大厦采用冰球蓄冷系 统正式运行,截至2005年,已建成和在建的系统共 计400余家,转移高峰负荷20万kW。
1.全部或部分转移制冷机组用电时间,可转移高峰负 荷,减缓电力建设,减少电力投资,提高电厂利用 率;
2.制冷设备容量和用电功率小于常规空调系统,可减 少用户配电容量30%~50%;
3.增加蓄冷装置和辅助设备,初投资高于常规系统;
4.利用电网峰谷分时电价差,节省系统运行费用;
5.制冷设备满负荷运行比例增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 运行的灵活性;
➢ 国外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率先采用以作为电力调 峰的有效手段,随后获得较快的发展;
1990年以前日本主要采用水蓄冷,1990~1998 年期间冰蓄冷空调系统增长迅速,预计到2010年可 移峰742万kW。
蓄冷技术分类:
1.水蓄冷:利用3-7°C的低温水进行蓄冷,可 直接与常规系统区配,无需其它专门设备。 其优点是:投资省,维修费用少,管理比较 简单。但由于水的蓄能密度低,只能储存水 的显热,故蓄水槽上地面积大。
蓄冷蓄热技术
概述 基础知识 蓄冷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
概述
电力蓄冷技术
➢ 定义:在电力负荷低谷时段采用电动制冷机 组制冷,利用水的潜热(显热)以冰(低温 水的)形式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 段将其释放,以满足建筑物的空调或生产工 艺需冷量的部分或全部,从而实现电网移峰 填谷的目的。
➢ 特点:
✓ 制冷原理
以制冷为例,压缩机吸入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 压的氟里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氟里昂气体, 然后流经热力膨胀阀(毛细管),节流成低温低 压的氟里昂液体,然后低温低压的氟里昂液体在 蒸发器中吸收来自室内空气的热量,成为低温低 压的氟里昂气体,低温低压的氟里昂气体又被压 缩机吸入。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后,释放了热 量,空气温度下降。如此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反复循环,制冷剂不断带走室内空气的热 量,从而降低了房间的温度。
基础知识
蓄冷蓄热技术指标 ➢ 制冷单位及换算
✓ 制冷功率:设备的制冷能力,单位为瓦或千瓦,也常 用冷吨(RT)。
1RT=3.517kW; 1RTh=3.517kWh; ✓ 制冷性能系数:制冷功率与系统输入功率之比。
➢ 蓄冷量:系统在空调使用时段蓄冷装置释放 的全部冷量。
蓄冷蓄热模式
➢ 全量蓄冷:将电网高峰期空调所需要的负荷全部转 移到电网低谷时段,如果是全量蓄冷,利用低谷电最 充分,但设备装机容量也最大,投资大 ;
②系统配置及概算
ⅰ螺杆式冷凝机组NJF290,2台,110kW/台, 31.4万元/台,合计220kW,62.8万元; ⅱ冷却塔,1台,300m3/h,11kW/台,6.3万 元/台,合计11kW,6.3万元; ⅲ冷却水泵, 2台,200m3/h,45kW/台,1.5 万元/台,合计90kW,3.0万元; ⅳ冷冻水泵, 2台,120m3/h,22kW/台,0.9 万元/台,合计44kW,1.8万元; ⅴ蓄冷装置, 1套,5661kWh,101.9万元/ 套,合计101.9万元;
推广蓄冷蓄热技术的意义
1.有效利用空调(制热)系统的设备容量, 缓解对于电网负荷的叠加影响;
2.有效利用间歇运行的新能源发电
蓄冷蓄热技术的适用范围:
1.建筑物空调的冷、热负荷具有显著的不均 衡性,在电力低谷时有条件利用闲置设备进 行制冷、制热的;
2.空调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空调逐时负 荷的峰谷差大于60%;
➢ 分量蓄冷:将电网高峰期空调所需要的负荷部分转 移到电网低谷时段,因为部分蓄冷方式可以削减空调 制冷系统高峰耗电量,而且初投资夜间比较低所以目 前采用较多。
控制运行策略 ➢ 制冷主机优先运行 ➢ 蓄冷装置优先运行 ➢ 优化控制运行
蓄冷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
例:南京市某建筑冰蓄冷空调项目,该建筑建 筑面积为5000m2的综合商业建筑楼,经计算设 计日的最高冷负荷为837kW,常规系统冷水机 组的装机容量为1315kW。夏季空调时间为120 天,白天空调时间为9h(9:00~18:00),夜间 制冰时间为9h。采用白天由制冷机组和蓄冷装 置联合供应冷负荷需要的分量蓄冷策略,基本 电价为12元/kW月,南京地区电度电价采用三 段分时电价,如图,,电力增容费用为1000元
8:00~11:00 16:00~21:00 11:00~16:00 21:00~23:00 23:00~8:00
电价/(元/kWh) 0.974 0.649 0.325
(1)冰蓄冷空调方案 ①系统参数计算 全日冷量=10059kWh 机组容量=645.8kW 主机白天工作时间5h 蓄冷量=5661kWh 蓄冰率=56.2%
6.可实现高效制冷送风,节省空调末端输送系统的设备 容量、材料投资,降低输送系统运行能耗;
电力蓄热技术
➢定义:在电网低谷时段运行电加热设备对 存放在蓄热罐中的蓄热介质进行加热,将电 能转化成热能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段将 其释放,以满足建筑物采暖或生活热水需热 量的部分或全部,从而实现电网移峰填谷的 目的。
➢ 特点:
1.全部或部分转移制热机组用电时间,可转移高峰 负荷,减缓电力建设,减少电力投资,提高电厂利 用率; 2.制热设备容量和用电功率小于非蓄热系统,可减 少用户配电容量; 3.增加蓄热装置和辅助设备,初投资高于常规系 统; 4.利用电网峰谷分时电价差,节省系统运行费用; 5.电锅炉及其蓄热技术无污染、无噪声、安全可 靠、自动化水平高。
蓄冷蓄热技术发展前景:
1.20世纪30~60年代,削减空调制冷设备装机 容量为主要目标,适用于教堂、体育馆等;
2. 20世纪70~90年代,转移高峰用电负荷为主 要目标,适用于办公楼、商场等;
3. 20世纪90年代至今,同时提供高品味冷能为 主要目标,适用于研究中心、实验楼、工厂、 学校、医院、居民小区等;
3.空调负荷高峰与电网负荷高峰时段重合, 且在电网低谷时段空调负荷小于电网高峰时 段空调负荷的30%;
4.有避峰限电要求或必须设置应急冷源的场 所;
蓄冷蓄热技术的现状
➢ 国内现状
✓ 台湾:1984年从美国引入,1995年底已有225套 系统,总蓄冷量为200万kWh,转移高峰负荷5.2万 kW; ✓ 大陆:1993年深圳电子科技大厦采用冰球蓄冷系 统正式运行,截至2005年,已建成和在建的系统共 计400余家,转移高峰负荷20万kW。
1.全部或部分转移制冷机组用电时间,可转移高峰负 荷,减缓电力建设,减少电力投资,提高电厂利用 率;
2.制冷设备容量和用电功率小于常规空调系统,可减 少用户配电容量30%~50%;
3.增加蓄冷装置和辅助设备,初投资高于常规系统;
4.利用电网峰谷分时电价差,节省系统运行费用;
5.制冷设备满负荷运行比例增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 运行的灵活性;
➢ 国外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率先采用以作为电力调 峰的有效手段,随后获得较快的发展;
1990年以前日本主要采用水蓄冷,1990~1998 年期间冰蓄冷空调系统增长迅速,预计到2010年可 移峰742万kW。
蓄冷技术分类:
1.水蓄冷:利用3-7°C的低温水进行蓄冷,可 直接与常规系统区配,无需其它专门设备。 其优点是:投资省,维修费用少,管理比较 简单。但由于水的蓄能密度低,只能储存水 的显热,故蓄水槽上地面积大。
蓄冷蓄热技术
概述 基础知识 蓄冷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
概述
电力蓄冷技术
➢ 定义:在电力负荷低谷时段采用电动制冷机 组制冷,利用水的潜热(显热)以冰(低温 水的)形式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 段将其释放,以满足建筑物的空调或生产工 艺需冷量的部分或全部,从而实现电网移峰 填谷的目的。
➢ 特点:
✓ 制冷原理
以制冷为例,压缩机吸入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 压的氟里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氟里昂气体, 然后流经热力膨胀阀(毛细管),节流成低温低 压的氟里昂液体,然后低温低压的氟里昂液体在 蒸发器中吸收来自室内空气的热量,成为低温低 压的氟里昂气体,低温低压的氟里昂气体又被压 缩机吸入。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后,释放了热 量,空气温度下降。如此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反复循环,制冷剂不断带走室内空气的热 量,从而降低了房间的温度。
基础知识
蓄冷蓄热技术指标 ➢ 制冷单位及换算
✓ 制冷功率:设备的制冷能力,单位为瓦或千瓦,也常 用冷吨(RT)。
1RT=3.517kW; 1RTh=3.517kWh; ✓ 制冷性能系数:制冷功率与系统输入功率之比。
➢ 蓄冷量:系统在空调使用时段蓄冷装置释放 的全部冷量。
蓄冷蓄热模式
➢ 全量蓄冷:将电网高峰期空调所需要的负荷全部转 移到电网低谷时段,如果是全量蓄冷,利用低谷电最 充分,但设备装机容量也最大,投资大 ;
②系统配置及概算
ⅰ螺杆式冷凝机组NJF290,2台,110kW/台, 31.4万元/台,合计220kW,62.8万元; ⅱ冷却塔,1台,300m3/h,11kW/台,6.3万 元/台,合计11kW,6.3万元; ⅲ冷却水泵, 2台,200m3/h,45kW/台,1.5 万元/台,合计90kW,3.0万元; ⅳ冷冻水泵, 2台,120m3/h,22kW/台,0.9 万元/台,合计44kW,1.8万元; ⅴ蓄冷装置, 1套,5661kWh,101.9万元/ 套,合计101.9万元;
推广蓄冷蓄热技术的意义
1.有效利用空调(制热)系统的设备容量, 缓解对于电网负荷的叠加影响;
2.有效利用间歇运行的新能源发电
蓄冷蓄热技术的适用范围:
1.建筑物空调的冷、热负荷具有显著的不均 衡性,在电力低谷时有条件利用闲置设备进 行制冷、制热的;
2.空调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空调逐时负 荷的峰谷差大于60%;
➢ 分量蓄冷:将电网高峰期空调所需要的负荷部分转 移到电网低谷时段,因为部分蓄冷方式可以削减空调 制冷系统高峰耗电量,而且初投资夜间比较低所以目 前采用较多。
控制运行策略 ➢ 制冷主机优先运行 ➢ 蓄冷装置优先运行 ➢ 优化控制运行
蓄冷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
例:南京市某建筑冰蓄冷空调项目,该建筑建 筑面积为5000m2的综合商业建筑楼,经计算设 计日的最高冷负荷为837kW,常规系统冷水机 组的装机容量为1315kW。夏季空调时间为120 天,白天空调时间为9h(9:00~18:00),夜间 制冰时间为9h。采用白天由制冷机组和蓄冷装 置联合供应冷负荷需要的分量蓄冷策略,基本 电价为12元/kW月,南京地区电度电价采用三 段分时电价,如图,,电力增容费用为1000元
8:00~11:00 16:00~21:00 11:00~16:00 21:00~23:00 23:00~8:00
电价/(元/kWh) 0.974 0.649 0.325
(1)冰蓄冷空调方案 ①系统参数计算 全日冷量=10059kWh 机组容量=645.8kW 主机白天工作时间5h 蓄冷量=5661kWh 蓄冰率=56.2%
6.可实现高效制冷送风,节省空调末端输送系统的设备 容量、材料投资,降低输送系统运行能耗;
电力蓄热技术
➢定义:在电网低谷时段运行电加热设备对 存放在蓄热罐中的蓄热介质进行加热,将电 能转化成热能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段将 其释放,以满足建筑物采暖或生活热水需热 量的部分或全部,从而实现电网移峰填谷的 目的。
➢ 特点:
1.全部或部分转移制热机组用电时间,可转移高峰 负荷,减缓电力建设,减少电力投资,提高电厂利 用率; 2.制热设备容量和用电功率小于非蓄热系统,可减 少用户配电容量; 3.增加蓄热装置和辅助设备,初投资高于常规系 统; 4.利用电网峰谷分时电价差,节省系统运行费用; 5.电锅炉及其蓄热技术无污染、无噪声、安全可 靠、自动化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