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研究
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WTP与WTA差异性研究_基于辽河中游地区居民的CVM调查
![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WTP与WTA差异性研究_基于辽河中游地区居民的CVM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b12966d9da38376baf1fae5a.png)
3期
徐大伟等: 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 WTP 与 WTA 差异性研究
405
2. 2. 3 调查地点、时间及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辽河流域中游的 7 个重要城市②———本溪、沈阳、鞍山、辽阳、抚
顺、朝阳、赤峰,具体调研时间为 2010 年 7—8 月; 同时,为了使假想市场尽可能地接近于真 实市场,采用了面对面的实地调查方式。
本文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采用了针对同一受访者同时测量其 WTP 和 WTA 的方法,以 便真实地探究受访者的真实支付或受偿的补偿意愿,提供测量的准确程度,这在理论上通过 现有研究成果验证,被认为是可行的。
① 本文根据刘桂环等 2011 年提出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有 3 种基本类型( 即跨界流域生态补偿、跨界流域污 染赔偿与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 中的“跨界流域污染赔偿”类型,结合辽河干流中游水污染和水消耗的实际情况,将其治 理视为广义上的“生态补偿”,而非单纯意义上的“污染者付费”研究范畴。
目前,针对流域生态环境日趋紧张的现实状况,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采用生态补偿机制 建设来进行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然而,采用生态补偿方法最为关键的问题之 一就是生态补偿环节中利益相关者的补偿意愿。国内外多数学者普遍采用补偿意愿作为环 境价值评估的重要手段,并以此作为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按照生态补偿主体的 行为关系,补偿意愿具体包括支付意愿( WTP) 和受偿意愿( WTA) 两种。然而,根据条件价 值评估理论,WTP 与 WTA 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那么,这种补偿意愿上的差异性在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具体实践中会是怎样的? 能否采用同一受访者同时测量其 WTP 和 WTA 的技术手段来检验其真实补偿意愿。此外,在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中,一个流域的中 部地区既是上游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也是下游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制造 者。然而,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多数学者只是针对流域上游或下游地区居民应用 CVM 方法 分别进行 WTP 或 WTA 的检验,而忽视了流域中游地区居民的 WTP 或 WTA。这样在一定 程度上势必造成了研究对象的缺失与研究数据的遗漏。基于此,本文以辽河流域为对象,通 过规范性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流域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中 WTP 与 WTA 之间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并且结合 WTP 和 WTA 的测算分析结果,进一步探究制定我国流域 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依据与参考方法。
国际流域生态补偿经验及中国研究进展
![国际流域生态补偿经验及中国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8473d54b0717fd5370cdcaa.png)
国际流域生态补偿经验及中国研究进展作者:张海欧宋玉郝明亮来源:《环境与发展》2020年第11期摘要:文章列举、分析了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典型案例,与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行对比,分析了实践差距,提出在生态系统服务、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自然资源资产权属、流域补偿协作机制、生态补偿效益评估、资金来源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建立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国际;经验;中国;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11-0-02DOI:10.16647/15-1369/X.2020.11.109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watersh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WEC)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WEC mechanism in ChinaZhang Haiou,Song Yu,Hao Mingliang(Hebei xiaoru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actice gap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by analyzing and listing the typical cases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foreign countries. In order to 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t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ecosystem service,compensation standard and mode, property right of natural resources,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enefit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ource of funds and constru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Key words:Watersh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International;Experience;Domestic;Mechanism20世紀90年代,随着国际学术界对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的高度关注,流域治理领域开始逐渐引入生态补偿机制。
《2024年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范文
![《2024年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ff4f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f.png)
《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流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保护手段,对于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内涵、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内涵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是指通过政策、法律、经济等手段,对流域内因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修复,并对受损区域进行生态补偿,以恢复和保护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这一过程涉及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流域内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外学者在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研究;二是生态补偿政策、法律、机制研究;三是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研究;四是生态补偿效果评估与监测。
然而,目前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资金投入不足、项目管理不规范等。
四、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挑战4.1 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目前,尽管有相关政策对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进行了规定,但政策制定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具体地区、具体问题的针对性分析,导致政策实施效果不佳。
4.2 资金投入不足流域治理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政府投入的资金往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4.3 项目管理不规范流域治理修复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权责不清、协调不畅等问题,导致项目实施效果不佳。
五、对策与建议5.1 加强政策制定与实施针对具体地区、具体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明确责任主体、资金来源、项目实施等内容。
同时,加强政策宣传与执行力度,确保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5.2 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流域治理修复的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流域跨区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报告
![流域跨区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996a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2.png)
流域跨区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报告流域是指一个地区在自然条件下由一条或多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所组成的水系网络。
流域是一个自然界水资源的重要单位,其发展和管理对于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流域水资源分布存在差异,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对流域内的水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流域水生态环境,国家需要建立流域跨区水生态补偿机制。
流域跨区水生态补偿机制是指通过政府或相关部门,对流域内水生态环境受损的区域进行补偿,以保护流域内的水生态系统的一种制度安排。
其目的是通过引入经济手段,动态调节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实现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立流域跨区水生态补偿机制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明确水生态补偿的目标。
水生态补偿的目标应该是保护流域内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促进流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
补偿资金可以用于水资源的保护、环境修复、生态补偿等方面。
其次,需要确定补偿的范围和标准。
流域跨区水生态补偿的范围应该涵盖整个流域内的地区,补偿标准可以根据流域内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水生态环境受损程度等因素进行确定。
补偿资金的具体金额可以由相关部门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三,需要建立补偿资金管理机制。
补偿资金的管理应该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补偿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对使用情况进行公开透明。
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补偿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补偿资金的有效使用。
最后,流域跨区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还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关系。
流域内的相关部门、水资源开发利用者、环保组织等各方应参与到补偿机制的制定过程中,共同协商解决各方的利益冲突,形成各方共识。
总之,建立流域跨区水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流域水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建立流域跨区水生态补偿机制时,需要明确补偿目标、确定补偿范围和标准、建立资金管理机制,并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关系。
这将有助于推动流域内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研究
![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df45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f.png)
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研究生态补偿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手段,旨在通过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经济激励,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提供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而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则是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关系到生态补偿的效果和公平性。
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是重要的基础。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诸多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这些服务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然而,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其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并非易事。
目前,常用的价值评估方法包括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模拟市场法等。
例如,对于水源涵养服务,可以通过计算水库建设成本或水的市场价格来估算其价值;对于土壤保持服务,可以通过减少土壤侵蚀所避免的土地损失和泥沙淤积治理成本来衡量。
其次,生态保护的成本也是制定补偿标准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生态保护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土地利用限制导致的经济损失、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的建设与维护费用等。
例如,为了保护一片森林,当地居民可能需要放弃原本的农业或林业开发活动,从而失去相应的经济收入。
此外,森林的防火、防虫、监测等工作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
在制定补偿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些成本,以确保生态保护者能够得到足够的补偿,从而有动力和能力继续开展保护工作。
再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也对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产生影响。
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能有更高的能力提供更多的补偿资金;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过高的补偿要求可能会给当地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需要在生态保护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同时,还应当考虑受偿者对补偿资金的依赖程度和使用效率。
如果补偿标准过高,可能导致受偿者过度依赖补偿资金,失去自我发展的动力;如果补偿标准过低,则无法有效激励生态保护行为。
此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协商也是制定合理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环节。
甘肃石羊河流域农户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及影响因子分析
![甘肃石羊河流域农户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及影响因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5e5b8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b.png)
第48卷第5期2020年10月陕西林业科技Shaanxi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48No5Oct2020甘肃石羊河流域农户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及影响因子分析李晓鹏,刘海刚,田万慧,陈栋(兰州财经大学,兰州730020)摘要:为探讨甘肃河西走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本研究在分析石羊河流域林果、农作物结构和有效灌溉面积的基础上,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研究了石羊河流域上、中、下游区域21个乡镇301个林农家庭的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并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对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石羊河流域上、中、下游区域愿意参与流域生态补偿项目,支持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的家庭分别占比为91.15%,3.97%和93.06%,受偿意愿(WTA)均值分别为8787.61.12375.00,11270.83元•hm-2•a-1。
受教育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家庭农林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生态环境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是影响受偿意愿的关键性因素。
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林业收入占比越高、认为环境对自己影响程度越高的家庭,在流域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受偿意愿越强烈,越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本研究为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建立及区域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生态补偿;受偿意愿;石羊河流域;CVM方法‘Logistic回归模型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117(2020)05-0004-08Willines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Farmers in Shiyang Watershed of Gansu Province to Accept Ecosystem Service CompensationLI Xiao-peng*,LIU Hai-gang,TIAN Wan-hui,CHEN Dong(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Gansu,73002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Hexi Corridor of Gansu Province,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was used to study the willingness and level of compensation of301rural families in21towns in 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Shiyang River Ba-sin,basedontheanalysisofforestandfruit,cropplantingstructureande f ectiveirrigationarea And thelogisticmodelwasestablishedtoanalyzetheinfluencingfactorsofwi l ingnesstobecompens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91.15%,93.97%and93.06%of the households in 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oject and suppor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in the Shiyang River Basin.The averagewi l ingnesstobecompensatedintheupper,middleandlowerreachesoftheShiyangRiverBa-sin was8787.61,12375.00and11270.83yuan•hm—2•a—1,cation level,annual netincomeoffamily,proportionofagriculturalandforestryincomeintotalincomeandinfluencede-greeofecologicalenvironmentonthemselves werethe mainfactorsa f ecting wi l ingnesstoaccept compensation Thehigherthedegreeofeducation,thehighertheproportionofagriculturalandforest-ryincome,andthehigherthedegreeofenvironmentalimpactonthemselves,themoreactivelytheycan participate i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ojects,and the stronger willingness to be compensated.This study providedabasisfortheestablishmentofecologicalcompensationstandardsystemandtheformulationofre-gionalecologicalconstructionpoliciesintheecologica l yfragileregionsofWesternChina.收稿日期:2020-06-20基金项目:2017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B082)。
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5526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0.png)
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各类水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流域水环境治理成为当前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本文将就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补偿机制展开研究,为相关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现状与问题1.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现状我国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高等原因,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各种污染物在流域内广泛存在,如工业废水、农业运行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等,这些污染物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目前我国的流域水环境治理主要还是依靠相关部门主导,缺乏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治理效果有限。
2.流域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由于流域水环境治理属于“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和非排他性,因此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是源头治理不力,一些企业和农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导致水体污染问题持续恶化。
其次是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各地区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行为不协调的情况,流域治理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最后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导致治理过程中的效果不够明显,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
三、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1.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生态补偿是指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系统所受到的损害采取的一种经济手段,通过向环境提供经济激励,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激励各方主体主动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2.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学原理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生态经济学认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损失不仅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会对人类经济造成损失。
因此,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产权理论也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将流域作为一种共享的资源,通过建立相应的产权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有效解决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
《2024年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范文
![《2024年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78811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a.png)
《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流域治理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
流域治理不仅需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还需要对受损的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补偿。
本文旨在探讨流域治理中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研究,分析其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水生态补偿的背景与意义水生态补偿是指通过政策、经济、技术等手段,对因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修复和保护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流域治理中,修复型水生态补偿对于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水生态补偿,可以激励各方积极参与流域治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现状目前,我国在流域治理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水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手段落后是制约流域治理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实施修复型水生态补偿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四、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实践探索(一)实践案例分析本文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流域治理项目,对其中的修复型水生态补偿措施进行了分析。
这些项目包括:某河流的生态修复工程、某湖泊的水质改善项目等。
通过分析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二)技术手段与方法在实施修复型水生态补偿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包括:水质监测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生态工程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流域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五、存在问题及挑战虽然修复型水生态补偿在流域治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包括:政策法规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
此外,由于流域治理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协调难度较大,也是制约修复型水生态补偿实施的重要因素。
六、对策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实施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基础。
基于CVM的流域上下游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实证研究——以湘江流域为例
![基于CVM的流域上下游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实证研究——以湘江流域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e380fe39e3143323968935b.png)
湖 湘论 坛
h u x i a n g f o r u m
No . 6 2 0 1 5
Ge n e r a ] I No . 1 6 5
经济纵横 -
基于 C V M 的流域上下游 区域生态补偿标 准的实证研究 水
— —
上世纪 8 0 年代 以来 ,国外很 多学者侧重于从流域 C V M 调查湘江流域上游区域对生态补偿的接受意 生态补偿 支付 意愿 ( wT P ) 、接受意愿 ( WT A ) 和 时 愿和下游区域对生态补偿 的支付意愿 ,测量湘江流 空配置等方面进行研究 ' D - 5 1 o国内学者主要从生态 域上下游区域生态系统服 务价值及其外部性 ,并以
6 l
2 4. 4
8 7 5 . 2 3 5
.
4 7
3 2 6
居住地 与湘江 的
间距 ( KM)
1 . 1 — 3
3 . 1 — 5
5. 1 一l 0 ≥ l 0. 1 l 2 3
1 9 6
1 48
1 0. 6 3 0 7 0 S 2 0 3 5 8 4 l 2 7
本 文 主要 采用 条 件 估 值 法 ( C V M) 进 行 调 查
和测 算 。C V M 是 条 件估 值 法 的 英 文 简 称 ,全 称 是
本 文 系国家社科 基金 项 目 《 “ 两型社 会” 建设 中流域 生 态补偿 和 治理政 策研 究 》f 编 号 :1 2 C Z Z 0 5 4 1 ;湖 南省哲 学社
中图分 类号 :X1 9 6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4 — 3 1 6 0 ( 2 0 1 5 ) 0 6 — 0 0 7 0 — 0 5
生态补偿机制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中作用研究
![生态补偿机制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中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cd912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7.png)
它通过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受益者对生态服务功能提供者进行补偿,实现生态环境 的保护和恢复。
这种机制可以激励人们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
生态补偿机制的起源与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 欧洲,最初是为了解决跨界水污染问 题而建立的一种经济手段。
02
横向补偿是指同一区域内不同地区之 间的生态补偿,主要目的是解决跨界 生态环境问题;纵向补偿是指不同层 级政府之间的生态补偿,主要目的是 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
03
根据补偿方式的不同,生态补偿机制 可以分为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政府 补偿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税 收优惠等手段对生态环境保护者进行 补偿;市场补偿是指通过建立生态环 境交易市场,让生态服务功能的受益 者与提供者之间进行交易,实现生态 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生态补偿机制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前景展望
资金来源多元化
技术进步助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的资 金来源将更加多元化,包括政府投入、企 业出资、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将有更多先进的技 术手段应用于流域水环境治理,为生态补 偿机制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公众参与度提高
缺乏激励机制
现有治理手段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各 方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忽视生态保护
在治理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水质改善而忽视生 态保护,导致生态修复不足。
03
生态补偿机制在流域水环 境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补偿机制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目标
恢复水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旨在恢复 受损的流域水生态系统,提高 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服务功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研究进展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eb13b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a.png)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研究进展
郭庆;王敏英;王晨野
【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
【年(卷),期】2022(42)2
【摘要】研究梳理目前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
基于流域水环境质量的优劣,将目前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划分为生态保护补偿与流域污染补偿。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支付意愿法、总成本核算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和水资源价值法,其中流域污染补偿核算方法同时考虑到了流域内水质与水量的保护。
此外还分析了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的优缺点。
【总页数】6页(P84-89)
【作者】郭庆;王敏英;王晨野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比较
2.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进展研究
3.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分析
4.《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核算标准与分配模型研究——以汉江水源地生态补偿为例》评介
5.《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核算标准与分配模型研究——以汉江水源地生态补偿为例》评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补偿政策的评价与改进研究
![生态补偿政策的评价与改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cc55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3.png)
生态补偿政策的评价与改进研究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政策,其中包括生态补偿政策。
生态补偿政策是一种通过支付环境服务提供者或受益者的费用或补偿,鼓励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政策。
然而,随着这一政策的逐渐推广和实施,其效果和改进空间也需要进一步的评价和研究。
二、生态补偿政策的成效评价1、经济效益评价生态补偿政策的首要作用是通过支付的方式,鼓励保护环境和推进生态修复。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生态补偿政策的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保护环境生态补偿政策鼓励环保措施的实施,通过环境保护和恢复等行动,改善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质量,为企业和民众创造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例如,2017年,重庆市制定了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农业生产者使用环保设施,采用更加环保的农业管理技术。
这种政策的实施,为农业环保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2) 激励生态修复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合理的经济激励,激发了广大农民和生态修复行业从业者积极性,大力修复和恢复失去的生态环境。
例如,北京西山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每年向流域内的农民支付生态补偿金,鼓励农户改变种植种类,实行轮作休耕,这一政策有效发挥了激励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3) 提升品质生态补偿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遵循绿色、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根本上提升产品质量和公众的健康水平。
例如,生态补偿目前已成为很多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营销手段,激发了企业在环保方面的积极性。
同时,用于生态保护或生态修复的环境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创新,为未来的环保和生态修复提供更多的选择。
2、政策规范性和适用性的评价生态补偿政策的具体实施、风险管控等方面的规范和科学性评价是影响生态补偿政策效果的关键要素。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适用范围不足目前的生态补偿政策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城市和远程乡村地区难以得到广泛的政策支持。
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偿付意愿及其差异性分析研究
![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偿付意愿及其差异性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cc384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c.png)
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偿付意愿及其差异性分析研究生态补偿是指因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而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保护的一种经济行为。
在跨流域调水的背景下,水源区的生态补偿主要是通过对受影响水源区进行资金或物质的补偿,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为了研究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偿付意愿及其差异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水资源的重要性:分析调水源地的水资源重要性,包括水的数量和质量对生态环境的维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水资源的重要性越大,对生态补偿的需求也越迫切。
2.受损程度评估:评估跨流域调水对水源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
可以从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动和水质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数量。
3.生态补偿机制:分析跨流域调水的生态补偿机制,包括补偿责任主体、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等。
比较不同地区的生态补偿政策和措施,分析其对偿付意愿的影响。
4.偿付意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偿付意愿和支付能力。
将调查结果与经济、社会、环境指标等进行分析,研究偿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差异性。
5.值得补偿的生态服务:研究跨流域调水对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确定哪些生态服务值得进行补偿。
可以从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生物栖息地等方面进行评估。
6.经济效益与生态补偿:分析跨流域调水的经济效益与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态补偿对跨流域调水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
因此,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偿付意愿及其差异性的研究需要从水资源重要性、受损程度评估、生态补偿机制、偿付意愿调查、值得补偿的生态服务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补偿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研究
![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2f183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9.png)
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研究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手段,旨在通过经济激励来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而其中,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是生态补偿机制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
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
首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是重要基础。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诸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服务。
这些服务的价值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和量化。
然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往往难以准确衡量,因为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例如,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不仅要考虑森林的蓄水量,还要考虑水质的改善以及对下游水资源供应的稳定性等方面。
其次,生态保护成本也是制定补偿标准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这包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植树造林的费用、生态监测的成本、生态修复的投入等。
如果补偿标准低于保护成本,那么就难以调动保护者的积极性,生态保护工作也难以持续开展。
再者,受偿地区的发展机会成本也不容忽视。
当一个地区为了生态保护而限制了某些产业的发展,例如限制了矿产资源的开采或者工业项目的建设,那么就失去了相应的经济发展机会。
在制定补偿标准时,应当对这种发展机会成本予以适当的补偿,以保障受偿地区的合理发展权益。
在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方法上,主要有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等。
市场价值法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在市场交易中的价格来确定补偿标准。
例如,通过水资源市场的交易价格来确定水源涵养的补偿标准。
然而,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适用,因为许多生态系统服务并没有成熟的市场交易。
替代成本法是通过计算提供相同生态系统服务的替代方案的成本来确定补偿标准。
比如,为了保持土壤肥力而采取的施肥措施的成本,可以作为土壤保持这一生态系统服务的补偿标准参考。
意愿调查法则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以此来确定补偿标准。
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研究
![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2a4527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2.png)
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研究生态补偿作为一种通过经济手段来促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重要机制,其核心在于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励生态保护行为,还能够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然而,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和利益相关方,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价值、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一、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的重要性生态补偿标准的合理制定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为生态保护者提供公平的经济回报,激励其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当保护者的付出得到相应的补偿时,他们会更有动力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其次,合理的补偿标准有助于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可能会牺牲生态环境,而通过生态补偿可以引导这些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此外,明确的补偿标准能够增强生态补偿机制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减少利益冲突和纠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的影响因素(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提供了诸多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评估这些服务的价值是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基础。
然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许多服务难以直接用市场价格来衡量,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如替代成本法、意愿调查法等进行综合评估。
(二)保护成本生态保护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生态修复、监测、管理等方面的费用。
补偿标准应能够覆盖保护者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确保保护行为的可持续性。
(三)发展机会成本对于那些因生态保护而限制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地区或个人,他们失去了一定的发展机会。
补偿标准应当考虑这些发展机会成本,以避免造成不公平的现象。
(四)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和生活成本存在差异。
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研究
![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6db0d2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7.png)
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研究胡海川;曹慧;郝志军【摘要】The determin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system value,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value structure of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from ecosystem services, then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cosystems, the mode of region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the exist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policies, discusses the opportunity cost method,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Law and Willingness Survey in 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This study can promote the formul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ies in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and further enrich the application of eco-economic theory and practice.%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对于生态补偿政策的推行至关重要.本文以生态系统价值理论为基础,首先从生态服务层面分析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的价值构成,进而结合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特征、所在区域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已经出台的生态保护政策,深入讨论机会成本法、生态服务价值法以及意愿调查分析在生态补偿标准确定过程中的应用.本文价值在于: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进一步丰富生态经济理论及实践应用.【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8(037)003【总页数】4页(P100-103)【关键词】生态补偿;补偿标准;生态经济【作者】胡海川;曹慧;郝志军【作者单位】河北地质大学会计学院,石家庄050031;河北地质大学会计学院,石家庄050031;河北地质大学经贸学院,石家庄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50 引言2016年4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实现生态补偿在森林、海洋、草原、水流、湿地、耕地、荒漠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全覆盖,补偿力度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试点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补偿形式要更加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要符合我国国情,使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新常态”。
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居民偿付意愿差异性分析_以怒江流域上游地区为例_徐大伟
![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居民偿付意愿差异性分析_以怒江流域上游地区为例_徐大伟](https://img.taocdn.com/s3/m/4d326078011ca300a6c39015.png)
文章编号:1001-4098(2015)05-0081-08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居民偿付意愿差异性分析*———以怒江流域上游地区为例徐大伟1,荣金芳1,李亚伟2,李 斌1(1.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大连 116024;2.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北京 100053)摘 要:以我国西部地区怒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怒江流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实地调查,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怒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WTP)和受偿意愿(WTA)进行了分析测算,并探究了WTP与WTA不对称原因。
其次,采用了Spike模型计算出怒江流域受访者WTP与WTA的期望值,并以这种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所测算的生态补偿支付值,来确定了怒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然后,通过对受访者WTP和WTA做显著性检验揭示两者之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WTA与WTP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受访者WTP与WTA不对称的主要影响因素。
最后,对怒江流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具体实施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怒江流域;CVM;支付意愿;受偿意愿;生态补偿;生态价值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目标之一。
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往往是由地方政府盲目地追求地区经济发展所造成的。
在缺乏有效环境监管体制以及地方利益驱动的情况下,流域生态服务系统通常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诸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涵养功能减退、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
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处理好流域上下游的利益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于流域生态治理问题逐步由行政型环境规制向市场型的环境规制转变。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可以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的行政手段,特别是通过上下游地方政府的相互沟通来制定相关的补偿制度,从而解决上下游之间的生态利益关系,更好地做好流域环境的保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
研究
1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往往忽视了水环境容量及其质量变化所导致的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破坏,出现了一系列诸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水资源、水环境问题。
同时,由于流域往往跨越不同的行政管辖区域,上下游之间常常因为水资源的开采、分配与利用所引发的利益冲突,导致了跨行政区域的水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甚至是安全等问题,这已经成为我国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所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生态补偿(Eco-compensation)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环境经济政策。
构建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施中央政府及下游受益区地方政府对流域上游地区的补偿政策,可以理顺流域上下游区域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加快上游发展,减少地区灾害,促进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中,生态补偿标准计算的原则确定、方法选择以及模型构建则成为了本领域学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
因此,本文将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比较分析辽河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WTP)和补偿意愿(WTA),来探索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相关理论关键问题。
2 文献综述我国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理论探索性研究为主。
一些学者认为,既然生态补偿以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为基本原则,因此,将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准确测度视为其核心内容,并以此作为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的主要理论依据。
其中,张志强、徐中民等人调查了黑河流域居民对恢复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WTP),得出恢复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效益每年至少在2246.28万元以上[11]。
徐大伟等人采用支付卡(PC)方式对郑州居民对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平均支付意愿进行调查和测算,初步估算出郑州地区居民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总支付意愿值[12];蔡邦成等人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建设一期工程为研究对象,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分析总成本,提出了由生态服务效益分担生态补偿成本的补偿标准[13]。
徐健等人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各主体是否愿意实施相应的措施进行博弈分析之后,得出了各补偿主体的最优纳什均衡策略[14]。
李怀恩等人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水资源价值计算方法,测算出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的生态补偿量为80.046亿元[15]。
段靖等人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均衡的条件,建立了流域生态补偿直接成本核算的一般性框架与方法,提出了基于分类核算的机会成本计算方法[16]。
张乐勤采用模型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对比研究等方法,估算了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机会成本、水资源市场价格、条件价值等计算方法下安徽省秋浦河的生态补偿标准[17]。
魏楚、沈满洪基于污染权角度,采用机会成本法和水资源价值法,构建一个基于计量经济学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18]。
李青等人应用CVM的方法,对居民和旅游者就天目湖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最大支付意愿公式进行改进和测算[19]。
李超显采用开放式和支付卡问卷方式对湘江流域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进行问卷调查
和价值评估,其结论是居民对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生态补偿的平均支付意愿为70.32元/(月·户)[20]。
禹雪中等人提出以成本和价值作为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分类的依据[21]。
严黎等人选择支付意愿法对东江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计算分析[22]。
张韬运用机会成本法对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服务系统价值进行简单评估[23]。
刘强等人运用生态保护成本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分别从流域水源地保护方和下游受益方的角度对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测算,并依据下游用水量对补偿金进行分摊[24],等等。
因此,我国对生态补偿的研究正逐渐由宏观研究转入到定量化研究[25],而目前我国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作为基础性的研究工具。
但是,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对辽河流域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甚少,并且没有给出具体的补偿标准测算依据与基本原则。
对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现有流域生态补偿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河源头的福德店和辽河入海口的盘锦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运用CVM方法对辽河流域居民生态补偿的意愿及其支付水平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重点利用了非参数估计模型和参数估计模型测算出辽河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值(WTP)和受偿意愿(WTA),旨在为我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制定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政策性理论依据。
3 研究区域现状
4 研究方法
4.1测算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方法选择 4.2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和意义,向受访者提供回答问题的背景信息;第二部分是调查问卷的主要部分,即通过问项向受访者了解其对辽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WTP)和补偿意愿(WTA);第三部分是受访者个人的社会经济基本信息,包括受访者的年龄、性
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
4.3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共发放226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20份。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为保证样本的有效性,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式。
调查地点选择了东西辽河的交汇地点,即辽河干流的源头—福德店,和辽河流域入海口—盘锦市。
调查时间为2010年7月下旬,历时5天。
5 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5.1受访者基本信息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6份,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占97.3%。
利用SPSS16.0软件对受访者的社会经济特征变量进行处理,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5.2受访者支付意愿(WTP)分布
尽管辽河流域居民对生态补偿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对辽河流域上游居民的生态保护行为进行补偿,但是在该由谁补偿也就是补偿主体这一问题上,受访者的回答还有一定的分歧。
从经济学来说,任何理性人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心理。
所以,如果只进行WTP的调查,很容易低估某种物品的价值,因此为了较为准确地确定辽河流域居民对流域生态服务的非使用价值的定位,在进行WTP调查的同时,也进行了WTA的调查[27],目的在于通过结果的对比和印证来提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避免以往研究中出现的只调查WTP做带来的误差。
本次问卷中的WTP估值问题如下:如果您是辽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