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民间风俗、传统节日等。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诗词、书画、戏曲、民间故事等。

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 体验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民间风俗体验等。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1. 讲解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基本内容。

2. 介绍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第二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1. 讲解诗词的基本格律和创作方法。

2. 介绍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历史和发展。

第三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1. 讲解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四课时:民间故事欣赏1. 讲解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类型和特点。

2. 欣赏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五课时:传统节日庆祝活动1.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方式。

2.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体验民间风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和民间风俗体验的表现。

3. 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六、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欣赏讲解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2.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哲理探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如孝道、礼仪、诚信等,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课教案

⼆年级下册传统⽂化课教案⼆年级下册中华优秀传统⽂化备课⼀、指导思想:传统⽂化是治国之本、为⼈之本。

思想的传承。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

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之本、做事之道。

所谓“修⾝、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

对个⼈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善”的主要途径,即让⼈追求⾼尚境界;培养⾃我认识和⾃我发展能⼒;倡导践履躬⾏的道德原则。

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不绝于世。

⼆、学习⽬标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提⾼⽂学素养。

学⽣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2.努⼒培养学⽣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师,是学⽣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3.拓宽学⽣知识⾯。

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年级,教师引导学⽣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4.改变⾏为,提⾼修养。

诵读⼀⽅⾯要拓宽学⽣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的综合素质(⾔语谈吐、⾏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

让学⽣明⽩了做什么样的孩⼦才是⼤家喜欢和需要的。

因此,从这个⽅⾯的意义来说,过程⽐结果更加重要三、学习措施1、随时随地诵读。

“⼈⼈是⽼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的⼈,就能成为导读⽼师。

2、快乐诵读。

⽤活泼愉快、唱⼉歌或背⼴告词的⽅式,让学⽣在没有任何压⼒的情况下,⾃然地诵读,⽽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种在唱诵中学习的⽅式3、限时诵读。

如每⽇诵读半⼩时。

在学校由⽼师利⽤早⾃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个阶段背诵(因⼉童集中⼒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4、诵读。

回家后,家长可带动孩⼦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分享第三单元出则有悌教学⽬标:1指导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

2.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习俗、传统道德等。

3. 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具有凝聚力和传承力,对个人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表现形式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

2.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表现形式和价值。

3. 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5. 总结和回顾:强调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传统节日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2.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3.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4.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每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2. 图片展示法:展示每个节日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和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特点。

2. 讲解每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3. 展示每个节日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4.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技艺。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3.传统文化的内容,诗词、画画、音乐、戏曲、剪纸等;4.传统文化的技艺,书法、绘画、剪纸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1.课堂导入: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

2.探究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反思,学生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传统文化进行总结和记录。

4.课堂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1.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再次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探究指导:教师呈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并分组讨论学生对这些特点和价值的理解和感受。

3.巩固练习:学生写下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认识,并互相交流和分享。

4.课堂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海报,展示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

第三课时:传统文化的内容,诗词、画画、音乐、戏曲、剪纸等1.复习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和听音乐,引导学生再次思考传统文化的内容。

2.探究指导:教师展示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以图文的形式进行讲解和说明。

3.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和小竞赛,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内容。

4.课堂活动:学生自由选择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制作,展示自己的成果。

第四课时:传统文化的技艺,书法、绘画、剪纸等1.复习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和展示艺术品,引导学生再次了解传统文化的技艺。

2.探究指导:教师展示传统文化的技艺,并以示范的形式进行指导和示范。

3.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行传统文化技艺的实际练习,如书写、绘画、剪纸等。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经历。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传统文化的特点。

2. 学生能够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介绍各个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讲解向学生介绍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 学生分享自己过传统节日的经历和感受。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列举出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 学生能够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第三章: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陶艺等。

2. 介绍各个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 学生进行传统艺术的创作活动,如剪纸、陶艺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传统艺术创作能力。

第四章:传统美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美德。

【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的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

2. 举例说明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体现。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讲解传统美德的定义和重要性。

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一、课程内容:
1、简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四大发明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中国传统礼仪,如何正确致辞
4、中国古典文学及其代表作家
5、我国各民居风情
二、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习道德和礼仪,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意识
3、了解中国古典文学,掌握中国文学艺术
4、认识本土民俗风情,学习文化素养与态度
三、教学方法
1、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堂活动。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仔细、发散等活动学习文化知识,发散思维灵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真实情境体验活动,生动有趣的真实情境活动,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化中的道理,如开展以家访,到街头走访等。

3、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了解不同观点,能够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后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课,学生们根据以上教学内容,接受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熏陶,在观察能力、认知力及情感力等方面也有明显提高。

本课教学活动在让学生接受全新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会学到更多社会生活含义和文化传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如诗词、成语、书法、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教学难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2. 第二章:中国古代诗词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格律、词的格式等。

教学难点: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把握。

3. 第三章:中国成语故事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能够正确运用成语。

教学难点:对成语故事背后道理的理解和把握。

4. 第四章:中国书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如字体、笔法等。

教学难点: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把握。

5. 第五章:中国绘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如画派、技法等。

教学难点: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故事、诗词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如写书法、绘画等,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核。

3. 实践作品:学生的书法、绘画等实践作品。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传统文化相关教材、诗词、成语故事等。

2.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传统文化内容。

3. 实践材料:书法、绘画等实践材料。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计划:1.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第一章:走近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及作者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三、教学活动1. 观看传统文化纪录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分组讨论:介绍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

3. 老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诗词、书法、国画等)。

2.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第二章:传统节日习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2. 传统节日的习俗及意义。

三、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习俗。

2. 学生分享:自己过传统节日的经历和感受。

3. 观看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视频,感受节日氛围。

四、课后作业1. 调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

2. 结合传统节日,创作一幅绘画或手工作品。

第三章:传统艺术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国画、戏曲等)。

2. 欣赏著名传统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三、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介绍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及其代表作品。

2. 学生欣赏:观看传统艺术作品视频,感受艺术魅力。

3. 小组讨论:分析传统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谈谈自己的欣赏体会。

四、课后作业1. 选择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深入了解其基本知识。

2. 尝试创作一幅传统艺术作品,如诗词、书法、国画等。

第四章:传统美德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观念。

2. 培养学生践行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观念(如孝道、忠诚、诚信、友善等)。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走近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习俗等。

3. 讨论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分析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日期和名称。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各个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如贴春联、吃元宵、扫墓、赛龙舟等。

3. 讨论传统节日对人们生活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了解其起源、习俗和活动,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传统艺术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京剧等。

2. 分析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各种传统艺术的作品和表演,如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剪纸作品、京剧表演等。

3. 讨论传统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传统艺术,了解其特点和魅力,下节课分享。

第四章:传统习俗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习俗的兴趣和热爱。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展示法: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3. 展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第二章: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来历。

2.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来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来历。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知识。

第三章: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艺术的定义和形式。

2. 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艺术的定义和形式。

2. 展示法:展示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传统艺术的定义和形式。

3. 展示:展示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年级传统文化完整版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完整版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识手语的概念,熟知一些传统文化的常识(如拍马、折扇、观音灯、瓷器、剪纸等);2.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礼仪典礼(如敬酒、让字、拍马礼等);3.通过实践,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文明礼貌、孝顺父母和尊敬师长的习惯;4.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风尚;5.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互动式教学为主,采用以下方法:(1)理论讲授。

(2)讨论交流。

(3)实际操作。

(4)课堂游戏与练习。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学习拍马礼1.老师先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讲解,告诉学生:拍马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具有很重要意义的习俗。

一般情况是父母给孩子、子女给父母,表达子女对父母的尊重。

双手抱拳,将拳头平放在腰间拍马,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感谢对方的帮助。

这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也体现了孝敬父母的心情。

2.让学生一起实践拍马礼,让学生亲自体会拍马礼的意义。

3.让学生结合家庭行为讲解拍马礼的重要性,从实践经验中体会拍马礼的重要性。

1.先让学生观看折扇教学视频,介绍什么是折扇,折扇礼是什么意义。

2.让学生观摩老师折扇礼的示范,让学生借鉴,熟悉折扇礼的外表表现形式。

3.让学生练习折扇,并和他人一起进行折扇礼,让学生相互表现出尊重的心意,学会折扇的正确姿势和步骤,增强良好的礼仪习惯。

(三)学习观音灯1.让学生观看观音灯教学视频,介绍什么是观音灯,观音灯的历史渊源,观音灯的灯具类型,观音灯的制作过程等。

2.让学生自己制作观音灯,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制作观音灯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和审美感。

(四)学习瓷器1.介绍瓷器的历史及用途,让学生有形象的了解瓷器,学会正确看待、使用瓷器。

2.让学生实践制作瓷器,掌握基本技能,学会做出精美瓷器,增进学生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学习剪纸1.介绍剪纸的历史,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国家家庭在剪纸类型,功能和分类上的差异。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教学内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诗词。

2. 第二单元:传统美德教学内容:孝道、礼仪、诚信、勤奋、节约等传统美德的故事和名言警句。

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如《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等。

4. 第四单元:经典诗词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

5. 第五单元:传统艺术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京剧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讲解、视频观看、诗词朗诵、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分享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全面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

2. 教学辅助材料:传统文化故事书籍、诗词精选、民间故事选编、艺术作品集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课件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第1课时:介绍春节、元宵节,学习相关诗词第2课时:介绍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学习相关诗词2. 第二单元:传统美德(3课时)第1课时:孝道、礼仪,学习相关名言警句第2课时:诚信、勤奋,学习相关名言警句第3课时:节约、其他美德,学习相关名言警句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4课时)第1课时:介绍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第2课时: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第3课时:学习《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第4课时:分享其他民间故事4. 第四单元:经典诗词(3课时)第1课时:学习《静夜思》、《春晓》第2课时:学习《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第3课时:诗词朗诵展示5. 第五单元:传统艺术(3课时)第1课时:介绍书法、绘画第2课时:学习剪纸、京剧第3课时:艺术作品展示七、教学活动:1. 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节日介绍、诗词朗诵、习俗分享等。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诗词、故事等基本元素。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成语、诗词和故事,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合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成语故事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讲解和理解。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讲解和理解。

第二单元:古诗欣赏李白《静夜思》的阅读和理解。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阅读和理解。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讲解和理解。

《白蛇传》的故事讲解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故事、古诗和民间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语言能力。

3. 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合作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成语故事教学,讲解成语“精卫填海”和“掩耳盗铃”。

第二周:古诗欣赏教学,阅读和理解李白的《静夜思》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第三周:民间故事教学,讲解《孟姜女哭长城》和《白蛇传》。

第四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展示学习成果。

第五周:进行教学评价,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和材料。

2. 古诗书籍和材料。

3. 民间故事书籍和材料。

4. 教学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等。

5.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成语、古诗和民间故事的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5篇材料)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5篇材料)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5篇材料)第一篇: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二、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如诗词、成语、故事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述、讲解、讨论、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鉴赏1. 《春晓》2. 《静夜思》3. 《登鹳雀楼》第二单元:成语故事1. 《刻舟求剑》2. 《掩耳盗铃》3. 《守株待兔》第三单元:民间故事1. 《牛郎织女》2. 《孟姜女哭长城》3. 《白蛇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成语、故事等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2. 对比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文化现象,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

3. 小组合作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计划:第一单元:诗词鉴赏(2课时)1. 学习《春晓》,了解诗意,体会诗韵。

(1课时)2. 学习《静夜思》,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1课时)第二单元:成语故事(3课时)1. 学习《刻舟求剑》,理解故事寓意。

(1课时)2. 学习《掩耳盗铃》,认识自欺欺人的道理。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3.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3.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新课: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4. 欣赏: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和特点的欣赏能力。

4.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六、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2. 中国传统文化的饮食文化3. 中国传统文化的服饰文化七、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2. 采用实地观察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饮食文化。

3. 采用角色扮演法,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服饰文化。

八、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2. 新课: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3. 比较:比较中西方的节日习俗,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4.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餐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饮食文化。

5. 角色扮演:让学生穿着中国传统服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服饰文化。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第一章:走近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3. 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及人物三、教学活动1. 观看传统文化视频资料,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传统文化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4. 举例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及人物,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四、作业与评价1. 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 学生分享搜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

第二章:传统节日习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传承节日习俗。

3.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传统节日的习俗:贴春联、赏花灯、扫墓、赛龙舟、吃月饼等。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2. 小组讨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分享感受。

3. 动手实践:制作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灯笼等。

四、作业与评价1. 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增加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2. 学生分享搜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

第三章:传统艺术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培养艺术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体验传统艺术的美,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3.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艺术形式:书法、绘画、剪纸、皮影、京剧等。

2. 传统艺术的特点及魅力。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艺术的特点及魅力。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编排原则: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唐诗、宋词、元曲,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容。

2.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和由来。

3.能够通过听、说、读、写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和喜爱。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绘画纸、颜料等。

三、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张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如果知道请举手回答,并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Step 2介绍传统文化:
教师简单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流传千年的中华文明,包括中国的
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戏曲、传统音乐、传统美术等。

然后,给学生
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测这是哪个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Step 3 讲解传统节日:
1.教师针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逐一讲
解这些节日的特点和由来。

2.学生围绕这些节日,进行讨论和互动。

比如:你们在春节都做什么?为什么要吃汤圆?有没有听说过舞龙舞狮?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Step 4 提问与总结:
教师提问: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哪些方面跟我们平时生活有所不同?学
生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告诉学生,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独特传统,我们要珍惜它们,传承发展下去。

四、教学扩展:。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

3.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

3.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者教学PPT。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图片或者实物。

3. 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尊重传统、注重礼仪、重视家庭等。

2.2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教师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如龙、凤、太极图案等,向学生解释其代表的意义和象征。

3. 案例分析(20分钟)3.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教师选择几个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向学生讲解其起源、习俗和意义。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节日。

3.2 学生讨论和分享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从家庭经历、传统习俗等方面进行分享,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4. 拓展活动(20分钟)4.1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包饺子、写春联、赏月等。

通过亲身参预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4.2 制作传统文化展板教师分组组织学生制作传统文化展板,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节日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文字、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课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

思想的传承。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

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

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

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3.拓宽学生知识面。

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

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

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

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三、学习措施1、随时随地诵读。

“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

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3、限时诵读。

如每日诵读半小时。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4、诵读。

回家后,家长可带动孩子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5、乐诵读。

让学生跟随经典的民族音乐诵读,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审美情趣第三单元出则有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出则有悌。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出则有悌,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9 弟于长宜先知教学目的: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教具准备:故事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由熟悉的《许武教弟》《孟母三迁》、《黄香温习》等故事引入《三字经》话题,学习一个新故事《孔融让梨》二、学文晓理: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3、老师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出示图片:⑴图中哪一个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4、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个故事?故事视频⑴动动脑筋想一想:爸爸会怎样夸奖他呢?他的哥哥弟弟又会怎样想?怎样说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⑵情景表演5、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三、践行活动:1、选择情景表演:(小组合作,选择任一个主题演一演)(1)图书馆里,小东和小南同时看中了新到的一本《科技周刊》……(2)明明和楷楷是班中的英语课代表,可是参加年级的英语故事比赛的名额只有一个……(3)木偶剧快开始了,可是直达十楼剧院的电梯里还能在进去一个人,这是英英和小叶同时跑到电梯口……2、学习儿歌《谦让歌》《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方便,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不抢先,能让人,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师:(总结)谦让是一种美德。

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将这种传统的美德逐渐内化成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那么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10 为人子守家规活动目标1、.理解《礼记·曲礼上》中章句的含义,并充分认识到良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懂规矩、懂礼仪,学会在家中乃至学校遵守必要的规矩和礼仪。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制定自己的家规。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与教材相关的视频资料、文字材料。

3.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规、家训。

学生准备:1.向老人或父母了解自己的家规2.信纸或白纸。

3.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一、故事激趣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爸爸讲的一个故事》记得当儿子四岁的时候,一家三口回老家过春节。

吃饭的时候,我将一块鱼籽用筷子夹给了父亲,然后将另一块夹给了母亲,儿子端着碗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却没能如愿,满脸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装作没看见。

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时候,无疑这些东西都是他的了。

事后给儿子讲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孩子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老家过年,因为开饭的时间有点儿晚,家中几个一起玩的孩子都觉得饿了,看到饭桌上摆着做好的几道菜就想大快朵颐,此时儿子拦住他们说:“让爷爷先吃。

”儿子边说边跑到爷爷的身边继续说:“爷爷你就先吃一口吧,我们都饿了,您先吃一口我们几个就可以吃了。

”大人们听了都笑着称赞说:“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这样在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将家规家训无形地渗透给孩子,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理解并遵守家规,成为一个敬老孝亲、爱国奋进的好学生的。

2.师:听了故事,你想说点什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让老人先吃这一个很小的细节,引导到家规这个方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家规。

)3.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懂得遵守家规,是一个孩子最基本应该做到的。

(板书课题:为人子守家规)二、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原文: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所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2、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1)诵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教师诵读原文。

(2)你想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和韵律地背诵出来吗?赶快试着自己读一读,(3)教师请学生背诵,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4)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1)同学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学生汇报,提出疑问,体会原文的含义。

(教师通过学生汇报,给予适时的评价。

(3)江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子女,外出之前一定要当面告诉父母,回到家里诉父母;出游一定要有目的地,学习一定要有固定的目标。

(4)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教师请2~3名同学说一说。

)(5)全班学生齐诵原文和课本中的“古语今说”。

三、绘本启智1.师:同学们,下面有一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司马光的故事。

大家知道吗?他做过的哪件事让你印象很深?生:司马光砸缸。

他非常勇敢。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长大了以后成了什么样的人,而且是怎样教育孩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动画视频《司马光教子》。

)师:同学们,看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2.师:相信现在大家对司马光又有了新的认识,他小时候很勇敢,是一雄。

他长大后非常努力,成了宰相。

大家知道宰相是什么官吗?学生回答师:宰相权力非常大,那他平日是怎样做的呢?生: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自立。

3.师:那由此可见,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应该是为官清廉,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这样才能去教育孩子。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人,才会严格要求孩子,这就教、以身作则啊。

那司马光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生:告诉孩子要守规矩,要勤俭节约。

4.师:司马光的教育有没有效果呢?5.师:你们认为司马光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学生拓展回答。

6.师:谁能用自己的四、实践延伸出则友悌L在刚才的绘本故事阅读中。

我们了解到司马光是怎样教有孩子的,那作为小学.应该遵守怎样的规矩呢?(下发学习包。

)2.下发学习包,小组讨论交流。

3.每个小组选派发言人,汇报交流。

4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小孩子在家中就要道守各种规矩,那我们的父母要不要家规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拓展阅读”(学生齐读,并谈自己的认识。

师:看来我们要遵守家规,要懂得尊敬父母和老人,父母也一定要做到公正严明。

能来说一说你的父母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回答。

拓展演练师:刚才我们了解到了那么多家规,下面就让我们来制定自己的家规,并要求父母和我们一起来做。

小组讨论后学生自己来制定家规。

(书上写不开的,写在信纸或空白纸上并进行美化。

)学生汇报交流,相互之间进行补充。

:看来同学们制定的家规都很好,希望同学们能和爸爸妈妈一起来道守。

下面未看“星星点灯”部分。

你能做到的,就把灯涂上色;做不到的,先别涂色,以后好好争取尽快把它点亮。

同学们,遵守家规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听六、情感升华母的话,做遵家规、守礼仪的好孩子。

11课《忠言逆利于行》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孔子家语》这部儒家经典。

2.体会并背诵原文,初步接受儒家经典的熏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接受别人的劝告,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能给自己提出意见的人都是为了自己好。

4.鼓励学生学会搜集有关“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整理。

5.自已能做一个敢于给别人提出意见的人。

动准备者备: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料,多媒体课。

2.《孔子家语》简介。

3.小组讨论资料包。

学生准备:1.关于接受朋友批评改正错误的小故事。

2.信纸或白纸,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生过病吗?生病了要怎么做呢?生:要吃药或者打针,要好好休息师:谁知道药的味道好不好?生:大多数的药比较苦,味道并不好。

师:既然药这么苦,为什么我们还要吃呢?生:为了治病。

4.师:是啊,药虽然苦,但为了治病,我们也必须要吃。

而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会受到什么?生:批评、劝告。

师:是的,这些批评和劝告,就是让我们能改正错误,变得更好,这些劝我们更好话,我们称之为“忠言”。

这些话虽然不好听,但是对我们的成长是有帮的。

今天们就一起来学习《忠言逆利于行》。

诵读感悟(1)教师示范,要求学生认真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