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眼与视觉教案
“眼与视觉”的教学设计
眼与视觉”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以及患近视与远视及其矫正方法。
本节课以“反射弧”为基础, 阐述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中产生视觉, 视觉的形成与眼球的结构有关。
2学情分析“眼睛”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或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的原理, 去分析眼球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 ①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②理解视觉形成的基本过程;③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的卫生保健知识。
⑵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识别眼球各部分名称, 思考其功能与相适的特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直接通过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的实验活动, 进行问题设疑引2.借助图示资料,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探讨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3.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眼球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四、课前准备眼球的结构摸型、挂图、多媒体展示、实物投影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天气变化图和人吃饭的图片, 设问: ①人是靠什么器官发现了天气突然变化的?②人吃饭的情景使你感到了什么?让学生议一议,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见解,引出感知外界信息主要器官一一眼睛。
2讲解眼球的结构利用实物投影片出示眼球的结构的剖面图, 让学生观察一会, 然后设疑提问:①眼球分哪两个部分?②第一部分有几层?各层叫什么名称?它们的特点怎样?功能和作用如何?③第2部分包括哪些物质?各起什么作用孑④眼球周围还有哪些附属结构?让学生分析相互讨论,得出每一个问题的结论, 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讲解视觉的形成利用多媒体展示视觉形成的动态过程,教师讲述:眼肌的伸缩产生眼球运动,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内部时, 经过哪些结构?让学生分析作答后, 再将多媒体的投影展示( 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 进一步设问: ①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会产生什么?(回答: 产生神经冲动)②神经冲动通过什么结构传到大脑皮层?(回答: 视神经)③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什么中枢?(回答:视觉中枢)然后, 指出产生视觉的关键的4个步骤:①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
初中眼与视觉教案
初中眼与视觉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生物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2. 知道近视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视觉现象。
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预防。
教学难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模型、图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美丽的风景,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我们是如何看到这些风景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是通过眼睛看到的。
3. 提问: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工作的吗?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眼与视觉。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结合模型,观察眼球的结构,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三、课堂讲解1. 教师利用课件,详细讲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师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光线如何经过眼球各部分,最终形成视觉。
四、巩固练习1. 学生回答一些与眼球结构和视觉形成相关的问题。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近视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近视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2.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些预防近视的方法,如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持适当的距离等。
四、实践活动1. 学生讨论如何预防近视,并提出一些建议。
2. 学生进行眼保健操,教师指导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视觉的形成过程,并知道了近视的预防措施。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初中生物眼和视觉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眼和视觉教案设计
适用对象:初中生物学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和成像过程;
3. 理解人类视觉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1. 人眼的结构和功能;
2. 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和成像;
3. 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
4. 光信号在大脑中的处理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介绍人眼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讲解人眼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角膜、水晶体、虹膜、视网膜等部位的作用;
3. 利用图片展示人眼的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了解;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5. 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1. 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人眼结构的掌握情况;
2. 讲解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和成像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事物;
3. 讲解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解释视觉感知的原理;
4. 利用实验或模型演示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和成像过程;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馈:
1. 课后布置相关习题或实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留出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讨论;
3.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教学资源:图片、实验器材等
教学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备注:本教案为初步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神经调节学习的第一节,本届重点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但本节不能完全解决视觉产生的机理问题。
本节知识非常贴近生活,近视及其预防知识能很好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用眼习惯。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学目标如下:(一)通过学习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概述视觉的形成,树立结构与功能观;(二)通过观察、动手、交流等,探讨眼的活动规律,培养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三)通过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二)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和近视的原因四、设计思路本节内容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并不是很清楚,内容也较为抽象,因此本节课借助形象的图片、模型和视频,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方式,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整体构建问题链,从初步浅识眼球、了解感知眼球再到深入剖析眼球,紧接着分析视觉的形成,层层推进,引领学生思维发展,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眼球模型、聚光手电筒等教学用具。
(二)潜伏训练:品“古诗”识“感觉”。
教师:精心挑选体现人体五种感觉古诗词或结合学生生活编写诗词,让学生从诗歌中去体会人体的五种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人的各种感觉,同时强调视觉的是人获取信息用的最多的感觉,过渡到新知识学习。
学生:认真品味诗词的意思,领会诗词中所体现的人的各种感觉。
(三)观察互动:观察同桌的眼,初步浅识眼球。
教师:多媒体呈现眼的图片,引导学生相互观察同桌的眼,说出眼的一些结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眼是由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构成,让学生明确眼和眼球的区别。
接着呈现眼球的结构图,让学生清晰眼球的轮廓,同时告知眼球的组成。
学生:认真观察同桌的眼,根据生活常识说出眼的一些结构,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眼和眼球的区别,并加深对眼球的认识。
眼和视觉的教案
眼和视觉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眼和视觉教案目标:1. 学习和理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探索视觉如何与其他感官交互,帮助我们感知和理解世界。
3. 提高学生对保护眼睛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探索眼睛和视觉,了解人类眼睛是如何工作的以及视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多重要。
”- 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眼睛的作用是什么?视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知识传授(15分钟)- 讲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 使用图示或实物来说明眼睛内部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 解释光线是如何进入眼睛,如何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解读成图像的过程。
3. 探索视觉(20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派一名学生作为“视觉探索者”。
- 每组给予一些简单的视觉任务,如找出教室中隐藏的物体、读取遥远黑板上的字等。
- “视觉探索者”记录所见和感受,其他小组成员提供帮助和支持。
- 分享探索结果,讨论视觉在这些任务中的重要性,以及感知任务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其他感官。
4. 眼睛保护(10分钟)-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避免对视觉造成伤害。
- 讨论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和不当使用电子设备对眼睛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如定期休息眼睛、保持正确的姿势等。
5. 总结与评估(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关于眼睛和视觉的重要知识点。
- 给学生一份简短的测验,测试他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以便进一步讨论和解答。
教案扩展活动:- 邀请一位专业眼科医生或视觉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问答活动。
- 学生可以设计展板或海报,介绍人类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 视频观看:与学生一起观看与眼睛和视觉相关的科学实验或记录片。
教案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确保其理解和参与度。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了解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了解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了解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包括电脑、手机等。
但是,这些科技设备对人眼和视力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组成和功能。
2.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视觉的因素。
3.了解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
4.学习保护眼睛和视力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眼睛的组成和功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组成和功能。
如角膜、晶状体、虹膜等不同部位的功能以及视网膜、视神经等所起的作用。
2.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视觉的因素通过讲解光线的传播原理、颜色对视觉的影响、光线的强度、波长等因素对视力的影响以及近视等眼睛疾病的原因等等,让学生理解影响视觉的因素。
3.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介绍电脑、手机等科技设备对眼睛和视力的影响,如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的眼睛疲劳、干涩、近视等问题,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来保护眼睛和眼力。
4.保护眼睛和视力的方法讲解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如减少使用时间、保持距离、做眼保健操等等,还可以介绍一些食物和营养素对眼睛健康的影响和推荐。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光的影响因素等等。
2.分组讨论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在互相交流和讨论中更深入地理解眼睛和视力的问题及保护眼睛和视力的方法。
3.观察法通过让学生观察眼睛盲点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是介绍科技对眼睛和视力的影响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保护眼睛。
五、教学评估1.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
2.通过下课时的讨论来考察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眼和视觉优秀教案
教案:《初中眼和视觉》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2. 学会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视觉的形成过程。
3. 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眼球结构图、视觉形成过程图。
2. 视频素材:眼球动画演示。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眼睛的了解,分享自己平时的护眼经验。
2. 提问:你们知道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吗?视觉是如何形成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2. 通过图片和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3. 提问: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物体?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光线是如何传递的?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总结保护眼睛的方法,如: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定期检查视力、合理用眼等。
四、实践环节(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和差异。
2. 学生互相分享观察心得,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结构、功能和视觉形成过程。
2. 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眼球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2. 撰写一篇关于保护眼睛的短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视觉的形成过程。
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课后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提高课堂活力。
3.1 眼与视觉 学案—(答案含解析)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3.1 眼与视觉一、学习目标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2.了解光线进入眼球经过的结构名称3.了解视觉的形成位置4.初步了解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等眼科疾病5.知道保护视力的方法二、知识点默写1、人眼由、、、、眼外肌等眼球附属结构和眼球构成。
眼睑、睫毛、泪腺和结膜保护着眼球。
附着在眼球表面,通过和,使眼球灵活转动,以搜寻、发现和观察物体。
2、眼球近似球体,由和构成。
3、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和;中层包括虹膜、和脉络膜;视网膜位于。
4、眼球的内容物有、和。
巩膜、脉络膜起和营养作用。
调节着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球的光强度。
的紧张度调节晶状体的凸度。
5、无色透明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使来自眼外的光线发生折射,使外界物体成像在上。
6、眼的折光能力正常,物体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眼称为正视眼,否则称为非正视眼,其中包括、和。
7、外界物体反射入眼的光线,穿过透明的和房水由进入眼球,之后穿过,透过,投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物体的光亮度和颜色的信息被转换为(电信号)。
并沿着视神经传入中枢(枕叶)进行整合,使我们产生视觉。
眼的视觉功能包括形觉、光觉、色觉和等多个方面。
8、近视有两种类型: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球发育不正常。
性近视是由于用眼不当或过度疲劳引起的。
患假性近视后,如果仍然不注意保护视力,会转变为真性近视。
真性近视目前只能戴合适的镜。
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方,这是远视,可以通过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三、例题解析[例题1]视力良好的人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比较清晰,如图中参与该过程调节的结构主要是( )A. ①和④B. ④和⑤C. ②和③D. ③和④[解析]①睫状体内有平滑肌,④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答案] A[例题2]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图甲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
眼和视觉 教案正式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课时眼和视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眼球的结构、主要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
2.能力目标: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德育目标: 爱护眼睛
教学重点:
1. 眼球的结构
2. 视觉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新课:
一、研: 小组合作探究.
探点1:眼球是由什么组成的?
探点2:.眼球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组长负责) 探点3:眼球壁包括什么? 内容物包括什么?
探点4:简单说出眼球各个结构的基本功能.
二、考:
1: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
2: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三、讨:
1:视觉是怎么形成的?
2:观察课本4-49图: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请学生们做下面实验来探究一下。
(1):先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大小,然后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观察瞳孔变化
(2):请同学们说一下生活中经历过的现象.
四、疑:
1: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81内容,结合图4-50,分析近视的成因。
2:请近视眼的同学谈一谈近视的原因和心得,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
3:怎样预防近视?
五、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眼和视觉
一、眼球的结构
(教师板图)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眼和视觉教案
《眼和视觉》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3.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
4.了解近视的成因,了解用眼卫生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讨论视觉的形成。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保护视力。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个主要部分的功能
【难点】:视觉的形成
这两幅图分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图,当光线通过透镜时,
生折射,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人们从中得到了启发,于是发明了照相机。
根据这个原理,大家思考一下照相机的结构是怎
晶状体处于凸形不能恢复,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前某点汇聚,而不是在视网膜上成像,所以就看不清物体,人就成了近视患者。
那大家带的近
作业处理
完成习题册上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1.眼的结构和功能
2.视觉形成过程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光敏感细胞兴奋→视觉神经→大脑
眼球
眼球壁
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脉络膜 虹膜:有色素,中间有小孔叫瞳孔,是光线的通道 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内容物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镜可以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眼和视觉 教案
本节课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制作简易相机和投影仪,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用实践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在学习时充满乐趣,发挥了很好的创造力。在课堂中,围绕眼球成像的奥秘,使枯燥的识记任务转变为学生的解密之旅,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思考,在实验现象中探寻视觉形成的奥秘,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为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教师的指导显得薄弱。学生如果课前预习不扎实,容易导致碎片化学习。这点值得我重视和反思。
学生回答:看近处物体清晰,看远处物体不清晰。
教师:本来我们的眼睛既可以看近,也可以看远。那是因为我们的晶状体曲度受睫状体的调节,曲度既可以变小,又可以变大。如果长期看近处物体,睫状体调节能力减弱,晶状体在看远处物体时,曲度不能变小,就会导致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说了这么多,大家想不想通过实验来做一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我们用
实验时间为5分钟,展示时间为2分钟。
(六)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外界物体发射的光线,依次通过角膜、,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物像,所以说视网膜是一个视觉感受器,而要想形成视觉,还要通过视觉神经的传导,在大脑皮层上形成视觉,我们才能看得见。
通过大家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近视的状况是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应该佩戴一个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当然,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也会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同样会导致近视。
曲度更大的凸透镜来模拟近视的情形。大家注意看实验要求:
1,点燃蜡烛,移动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或光屏,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2,将凸透镜换成曲度更大的凸透镜,观察光屏上的像还清晰吗?3,将本组同学的近视镜放置在凸透镜前,感受一下像是否比之前更清晰?思考为什么4,去掉近视镜,移动光屏,能否找到一个清晰的物像?这个位置在原来的前方还是后方?
3.1《眼与视觉》教案1
《眼与视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
2、掌握并能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和矫正方法。
4、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分析和讨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引领介绍……课件展示……讨论交流”方式完成。
2、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结合引探法、实验法、自学法和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三、教学难点1、眼的自适应调节及视觉的形成。
2、体会眼睛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眼球模型。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跟老师一同游览一下桂林的山水(课件展示,有情景介绍),同学们感觉桂林的山水美不美?(美)那么你是通过身体的哪些部位感觉到桂林的山水美?(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介绍)。
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眼睛和耳朵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
尤其是眼睛,它是人体的视觉器官。
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
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吗?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眼与视觉)。
新课讲解: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师: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平时我们经常照照镜子。
但是,当你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镜子中的眼睛具有什么特点吗?生:外面有眼睑、睫毛,里面有眼球,还有肌肉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以上同学们所提到的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我们从外部观察到的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
而它的内部是一个球体,称为眼球,它是眼睛的最主要部分。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一、教学背景此教案是为了七年级生物下册中的《眼睛与视觉》这一章节而设计的。
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眼睛结构和功能,以及与视觉相关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眼睛结构的分析以及眼睛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图像的原理,并能够解释视物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眼的主要结构:眼眶、眼球、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
–理解光在眼睛中的作用过程,包括折光、聚焦、像形成等。
–掌握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人眼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能够解释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
–能够分析光的作用过程,解释视物产生的原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自身视觉健康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人眼结构和视觉原理。
–掌握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分析光在眼睛中的作用过程。
–理解像的形成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答上节课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与眼睛和视觉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看到周围的事物的呢?2. 学习目标呈现(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人眼的主要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每个部分的功能是什么?3.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PPT,详细介绍人眼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包括眼眶、眼球、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
•引导学生边听边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 实例演示(15分钟)•利用实验器材和实物模型,模拟眼球在光的作用下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分析光在眼睛中的传播过程和图像的形成原理。
5. 探究活动(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解释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
•展示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其他组员可以提问和补充。
七年级生物《眼睛与视觉》教案
七年级生物《眼睛与视觉》教案【学习目标】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
2、视觉形成的过程。
3、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学习重点】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
2、视觉形成的过程。
3、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学习难点】视觉形成的过程及预防近视的对策。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见书P79)外层______:眼球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______: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中层:虹膜:中层前部,有色素,中央是____,通光脉络膜: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睫状体:连接_______和_______的中间部分.内层:_________: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内容物晶状体:像凸透镜,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2.视觉的形成:(1)成像: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_____(2)形成视觉: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传输给大脑皮层的神经,形成视觉二、自主学习、合作展示交流:探究1近视眼的原因由于眼球__________过长,或晶状体______过大,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物像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___,而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______探究2近视眼的矫正方法1、近视眼由于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故应配戴________.纠正。
2、看P82图4―51,了解预防近视应做到哪“三要”和哪“四不要”?三、盘点收获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师强调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四、课堂达标1、眼球的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A.镜头光圈和胶卷B.胶卷镜头和光圈C.光圈镜头和胶卷D.镜头胶卷和光圈2、为了预防近视眼,应该是()A.走路看书B.在强光下看书C.不躺卧看书D.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3、依据“眼球的基本结构图”回答以下问题:(1)有的同学沉迷于上网,不但影响了学业的发展,而且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电脑显示屏,容易导致[E] 凸度增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眼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和原理。
3.掌握保护眼睛和提高视力的方法。
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眼睛和保护视力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人眼的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和原理3.保护眼睛和提高视力的方法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眼与视觉。
第一部分:人眼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讲解人眼的结构:眼球、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讲解人眼的功能:接收光线、调节焦距、转换光信号为神经信号等。
3.展示一些人眼的解剖模型,让学生亲自触摸和观察。
第二部分:视觉的形成过程和原理(20分钟)1.讲解光线的传播和折射原理。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路径。
2.讲解视网膜的结构和构成,解释视网膜对光信号的感受和处理过程。
3.进一步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进入眼内,经过调节和聚焦形成清晰的像。
4.展示一些视觉现象的解释,如近视、远视等。
第三部分:保护眼睛和提高视力的方法(20分钟)1.讲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常见的眼部疾病,如干眼症、近视等。
2.介绍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如保持适当的距离、控制使用时间等。
3.引导学生进行眼保健操,并讲解每个动作的作用。
4.分组讨论,学生自己提出保护眼睛和提高视力的方法,并在班级内分享。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保护眼睛和视力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眼睛和保护视力的习惯。
四、教学资源1.人眼的解剖模型和示意图2.视觉现象的示意图和图片3.眼保健操的视频或PPT4.班级讨论的活动材料五、教学评估1.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问答和讨论。
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
3.学生对眼保健操的掌握情况。
4.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
六、拓展延伸1.邀请眼科医生来班级做相关讲座。
2.组织学生参观眼科医院或眼科实验室。
3.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视力保健日记的记录,并在班级展示和分享。
眼与视觉详细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眼与视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眼球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知道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了解视觉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体验模型与实物的对应关系;体验物体分类的几种方式;体会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各结构之间相互协调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正常的眼睛与看清物体的关系的学习,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明白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体会事物归类整理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准备:眼球模型,饮料,杯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给同学们倒一杯饮料,请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液体?为什么?学生:根据看、闻等感觉猜测。
教师:人们经常利用眼、耳、鼻、皮肤感觉器官接受刺激,获得信息,这其中95%以上是视觉信息,经由眼睛获得。
那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下眼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师:先请同学说说这些我们经常看到的眼部结构(展示)。
学生:眼睑,睫毛,瞳孔,虹膜,巩膜。
教师:眼睛的结构比我们看到的复杂的多,有很多结构,其中感受光刺激的主要结构是眼球,所以我们把眼的结构分为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
现在我们来认识下眼的附属结构,(展示)眼的主要附属结构是眼睑(包括上睑和下睑),睫毛,结膜(包括球结膜和睑结膜),泪腺,眼外肌。
请看图(展示),这些图说明眼睛的附属结构有什么功能?学生:眼睑,泪腺,睫毛,结膜有保护眼球,保持眼睛湿润和清洁的作用,眼外肌收缩、舒张能使眼球灵活转动。
教师:是的,这些附属结构实际上都在为眼球服务,接下来我们看看眼球又是怎么样的呢?(展示)图3.1.3当中可以看到眼球的许多结构,现在请大家找一找图示的眼球的结构(展示),然后我们来说一说它们的特点与功能。
学生:寻找数字所示的结构教师:请各组组长代表你们组出示老师所指示的眼球结构。
教师:1是什么?依据什么特点找到的?学生:角膜,透明,圆孤形,眼球最前部。
教师:对,它有聚光的作用,我们换角膜就是这样换的(展示)。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精品文档]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招远市龙馨学校张秀珍[一、课标分析]视觉器官——眼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人体通过眼感受外界的刺激,从外界获得信息。
但是眼的结构是怎样的呢?人体如何通过眼获得信息呢?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有一肚子的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再经过同学间的交流、合作,便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通过一段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在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了解眼球的结构及位置关系,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由于视觉的形成及近视、远视和矫正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理论性很强,不易理解,因此采用直观性很强的动态课件来演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接受。
另外,在介绍近视成因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谈感想,从而也激发了学生保护视力,珍惜健康的美好情感,从而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得到升华。
虽然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采用了大量的、先进的动画课件及深入浅出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得比较轻松。
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运输、废物排出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参与,因此是比较综合、复杂、抽象的一章,完成好本章的教学任务,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
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第六章的开篇,完成好这一节的教学任务可以为后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又是本节的第一课时,在内容上教材安排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一个环节,知识性和理论性非常强,又不易理解,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与视觉教案
一、设计理念:
体现新课改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突出有效性教学设计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静态抽象为生动形象,降低难度,缩短时间,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求知的心理。
二、教材分析:
(一)所教内容在课标及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眼与视觉”这节课是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第一节,既是课标中的重、难点,也是全书中的重、难点。
这节课是遵循先进的课程理念、把握课改的深层内涵、领会课改给生物学科带来的新变化的典型课例。
它能在传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设置探究实验注重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
而且,本节课为后面学习近视打下基础,在整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课标和整本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在确定教材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根据课标及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及视觉的形成。
(3)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
2、过程与方法:
不要求全,避免过难过深,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由此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
特别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
(2)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及确立重难点的依据: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并以教材和学生两方面为依据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1、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视觉的形成。
2、难点:(1)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
(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三、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状况。
中学生正值花季。
从其思维特征来看,尽管抽象思维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简单、认知水平低,需要教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节课,是课标及全书的重点之一,而且难度较大,尤其是“引导学生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时,难度更大,因为照相机和凸透镜的知识是在初二的物理课中,初一的学生根本没有系统的知识,但还不能象上物理课那样系统的讲解,所以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胶卷见光会曝光、拍照时需要调节焦距)出发,与学生的生活
实际相联系,巧妙设置来引导学生对比,化难为易。
好在小学课中学过有关凸透镜的一些知识,可以充分利用。
从其学习动机来看,求知欲强、问题意识强,愿意动脑思考,所以教学中以探究为线索,通过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成功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从其心理特征来看,他们易于外露,乐于表现自己,为此,课堂教学中应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从其情感特征来看,他们重感情、讲友谊,很容易与教师沟通。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在喜欢我的基础上更加喜欢学习生物学。
四、教材加工与处理:
根据上述学生情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及课标中本节课的要求,我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加工和处理:
1、整节课以两个探究为线索:
(1)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
(2)设置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理解瞳孔的作用。
通过两个探究的设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讨论交流的能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材中没介绍脉络膜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眼球和照相机的结构和成像原理,使这节课的知识系统化,在教学中我增加了脉络膜作用。
3、调整了“进一步探究——瞳孔”的课堂呈现顺序。
教材中放在视觉的形成之后,我把它提到瞳孔作用的讲解过程中,我觉得这样知识更加系统化,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性教育。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而且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
为了达到目的,我自制了一个盲人过马路的动画,里面的卡通盲人形象和幽默的场景会使学生过目不忘,达到教育目的。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及手段:
1、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出探究性问题“照相机——眼球”相似之处,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2、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针对性的指导。
3、自制课件,根据教学所需,出示平面及立体的眼球结构及多种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选用做游戏——贴鼻子(一个蒙眼睛、一个不蒙眼睛)的方法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既能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抓住学生的思维,拉近师生间的情感,恰当的导入新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新课讲解(穿插相应练习):
让学生介绍眼睛的结构(眼球、眼睑、睫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找出眼睛中最主要的结构——眼球。
1、眼球的结构:
(1)探究“眼球与装有胶卷的照相机”的相似之处。
①从“胶卷”入手,利用生活经验“曝光”巧妙介绍胶卷的作用——感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照相机的内部必须是黑暗的。
②利用小学学过的有关凸透镜及显微镜中的光圈介绍照相机的另外两个结构(镜头、光圈。
③对照“眼球”与“装有胶卷的照相机”的相似之处。
由简单→复杂,让学生对比、探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晶状体——镜头穿插录象,介绍看远近不同物体时晶状体的变化。
视网膜——胶卷分清眼球壁的三层结构。
脉络膜——暗室的壁排除法
瞳孔——光圈突破此难点的方法:
课件演示(我自制了一个flash动画,观察瞳孔的扩大和缩小)
进一步探究(联系进出电影院时的感受,探究怎样创设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条件观察人瞳孔的扩大和缩小?)
(2)眼球的其他结构和功能。
(3)课件演示立体眼球结构,让学生总结光线到视网膜需要经过哪些结构,为视觉形成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把探究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
2、视觉的形成:
胶卷需要冲洗才能得到照片,人怎样形成视觉呢?自然过渡到视觉的形成。
联系生活实际中的洗像过程,易于学生理解视觉的形成。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后,学生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及人为什么会失明的原因,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保护自己的眼睛,认真做眼保健操。
(2)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
设计意图:为了达到目的,我自制了一个盲人过马路的动画,里面的卡通盲人形象和幽默的场景会使学生过目不忘,自然而然地达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的,而非贴标签式的教育。
(三)畅谈感想、巩固拓展:
新课标建议:不刻意追求完整性,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
为此,我采取自由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总结一节课下来后有哪些收获?反馈一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达到巩固拓展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粘贴卡片):
大脑(形成视觉)
眼与视觉↑
视神经
↑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
八、反思、总结:
本节课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效果较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在生物课堂中进行有效性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