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相变理论(研究生课程课件)
合集下载
固态相变动力学原理pptx
xx年xx月xx日
固态相变动力学原理
contents
目录
引言固态相变基础知识固态相变动力学模型固态相变的应用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结论和未来工作
01
引言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相变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固体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固态相变
相变和固态相变
针对不同固态相变类型,已经总结出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和公式,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
研究结果对材料性能的优化和新型材料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固态相变动力学模型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以适应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方面,需要结合具体材料和工程背景,开展针对性研究和应用探索。
固态相变动力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值得进一步关注,如与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交叉融合,有望开拓新的应用前景。
1
固态相变的重要性
2
3
固态相变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如硬度、韧性、耐腐蚀性等,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
调节材料性能
固态相变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晶体结构或化学成分的变化,从而制备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新型材料。
新型材料制备
在工程应用中,固态相变可以用于制造高温超导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等。
工程应用
VS
本报告将介绍固态相变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并列举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固态相变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应用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报告结构概述
02
固态相变基础知识
固态相变
物质在固态条件下发生的结构变化。
分类
按相变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固态相变可分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按相变温度,可分为高温相变和低温相变。
固态相变热力学原理pptx
扩散模型
弹性模型描述了固态相变过程中的弹性变化。在固态相变过程中,材料的弹性性质会发生变化,这个过程可以用弹性模型来描述。
弹性模型
化学势模型描述了固态相变过程中的化学势变化。在固态相变过程中,材料的化学势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可以用化学势模型来描述。
化学势模型
固态相变的动力学模型
04
固态相变的影响因素
xx年xx月xx日
固态相变热力学原理
contents
目录
引言固态相变理论基础固态相变动力学模型固态相变的影响因素固态相变的应用研究展望与挑战
01
引言
研究固态相变现象
固态相变是一种材料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从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了解固态相变现象的原理和规律,有助于材料科学、物理学、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能源开发和利用:固态相变原理可以应用于能源开发和利用领域,如能源材料的开发和优化,能源转换和储存等。
工程应用和拓展:固态相变原理可以应用于工程应用和拓展领域,如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材料性能测试、材料损伤和失效分析、材料修复和维护等。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02
固态相变理论基础
VS
固态相变是指在没有液态情况下,一种固态物质通过结构变化转变为另一种固态物质的过程。
能量平衡和热力学稳定性的维持
03
固态相变过程中需要维持能量平衡和热力学稳定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不同的原子排列结构对应着不同的能量状态,最终会达到一个稳定的原子排列结构。
扩散模型是描述固态相变过程的一个常用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原子通过扩散作用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最终导致固态相变的发生。
固态相变分类
根据相变过程中是否有化学反应的发生,固态相变可分为非化学反应的相变和化学反应的相变。
弹性模型描述了固态相变过程中的弹性变化。在固态相变过程中,材料的弹性性质会发生变化,这个过程可以用弹性模型来描述。
弹性模型
化学势模型描述了固态相变过程中的化学势变化。在固态相变过程中,材料的化学势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可以用化学势模型来描述。
化学势模型
固态相变的动力学模型
04
固态相变的影响因素
xx年xx月xx日
固态相变热力学原理
contents
目录
引言固态相变理论基础固态相变动力学模型固态相变的影响因素固态相变的应用研究展望与挑战
01
引言
研究固态相变现象
固态相变是一种材料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从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了解固态相变现象的原理和规律,有助于材料科学、物理学、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能源开发和利用:固态相变原理可以应用于能源开发和利用领域,如能源材料的开发和优化,能源转换和储存等。
工程应用和拓展:固态相变原理可以应用于工程应用和拓展领域,如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材料性能测试、材料损伤和失效分析、材料修复和维护等。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02
固态相变理论基础
VS
固态相变是指在没有液态情况下,一种固态物质通过结构变化转变为另一种固态物质的过程。
能量平衡和热力学稳定性的维持
03
固态相变过程中需要维持能量平衡和热力学稳定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不同的原子排列结构对应着不同的能量状态,最终会达到一个稳定的原子排列结构。
扩散模型是描述固态相变过程的一个常用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原子通过扩散作用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最终导致固态相变的发生。
固态相变分类
根据相变过程中是否有化学反应的发生,固态相变可分为非化学反应的相变和化学反应的相变。
第二章相固态相变概论ppt课件
2.焓
焓是一个热力学系统中的能量参数。由dU=δQ –pdV,可 以导出δQ= dU+pdV=dU+d(pV)-VdP=d(U+pV)-VdP 焓定义式为:H=U+pV ; 则δQ=dH-VdP
3.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是,当一个系统由于加给一微小的热量δQ而稳 定升高dT时δQ/dT这个量即是比热容。
2.5 相变驱动力与形核驱动力
相变驱动力:新旧两相的自由能之差 2.5.1 纯组元同素异构转变
G m
H
m
T
S
m
当T=T0时有:
Gm
H
m
T0Sm
0
S
m
H
m
T0
代入第一个式子 且令∆T=T0-T有:
G m
H
m
T T0
过冷度ΔT不大时, 相变驱动力随ΔT的
增大而线性增加
2.5.2 脱溶反应的相变驱动力
Phase transition 时,物质聚集状态的突变。
突变可以体现为:
(1)从一种结构变化为另一种结构。狭义上来讲是指物态或 晶型的改变。如,气相凝结为液相或是固相,液相凝固为固 相等。广义上讲,结构变化还包括分子取向或是电子态的改 变(2。)成分的连续或不连续变化,这种成分变化主要是指封闭 体系内部相间成分分布的变化。如,固溶体的脱溶分解或是 溶液的结晶析出。
物理意义:大量的成分为x0的 相取出少量的成 分为x的物质的摩 尔Gibbs自由能
2.5.3 形核驱动力:EF
可通过母相自由能-成分曲线上该 母相成分点切线与析出相自由能成分之间的垂直距离来量度
形核驱动力:EF
不同成分的合金形核驱动力将不同
确定具有最大形核驱动力的核心成分 xm
焓是一个热力学系统中的能量参数。由dU=δQ –pdV,可 以导出δQ= dU+pdV=dU+d(pV)-VdP=d(U+pV)-VdP 焓定义式为:H=U+pV ; 则δQ=dH-VdP
3.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是,当一个系统由于加给一微小的热量δQ而稳 定升高dT时δQ/dT这个量即是比热容。
2.5 相变驱动力与形核驱动力
相变驱动力:新旧两相的自由能之差 2.5.1 纯组元同素异构转变
G m
H
m
T
S
m
当T=T0时有:
Gm
H
m
T0Sm
0
S
m
H
m
T0
代入第一个式子 且令∆T=T0-T有:
G m
H
m
T T0
过冷度ΔT不大时, 相变驱动力随ΔT的
增大而线性增加
2.5.2 脱溶反应的相变驱动力
Phase transition 时,物质聚集状态的突变。
突变可以体现为:
(1)从一种结构变化为另一种结构。狭义上来讲是指物态或 晶型的改变。如,气相凝结为液相或是固相,液相凝固为固 相等。广义上讲,结构变化还包括分子取向或是电子态的改 变(2。)成分的连续或不连续变化,这种成分变化主要是指封闭 体系内部相间成分分布的变化。如,固溶体的脱溶分解或是 溶液的结晶析出。
物理意义:大量的成分为x0的 相取出少量的成 分为x的物质的摩 尔Gibbs自由能
2.5.3 形核驱动力:EF
可通过母相自由能-成分曲线上该 母相成分点切线与析出相自由能成分之间的垂直距离来量度
形核驱动力:EF
不同成分的合金形核驱动力将不同
确定具有最大形核驱动力的核心成分 xm
固态相变PPT课件
Driin•vcoinrnegcaefsoneurccleeTattoedn,ugcrloewatuen
increases as we
til reach equilibrium
supercooling (eutectic, eutectoid)
Small supercooling few nuclei - large
②相变阻力使之无 法进行下去。
α+θ
Al
Cu
(a)过饱和固溶体 (b)GP区, θ′′ , θ′ (c)马氏体
α+Fe3C
Fe
Fe3C
8
第8页/共44页
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
3. 1 概述
➢新相/母相相界,类似于晶界,可分共格、部分共格、非 共格等三类
初生新相的相界面多为共格,而后逐渐向非共格界面发展.
crystals Large supercooling rapid nucleation - many
nuclei, small crystals
28
第28页/共44页
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
3. 2 新相形核
3. 3 新相形核
均匀形核(任意随机地形核)、不均匀形核(实际情况)
均匀形核(Homogeneous nucleation)
母相
溶质原子扩散
新相
26
第26页/共44页
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
3. 1 概述
非扩散型相变(移位、切变、军队)
在原子无法实现扩散的条件
下发生。新相生长时,母相
中原子不需扩散,只以小于
母相
新相
原子间距的距离相对位移,
实现晶体集体切变,新相成
分保留母相成分特点。
固态相变总论完整PPT
点阵畸变能。
界面能: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
(3)应变能 应变能包括共格应变能和体积应变能。
新相与母相点阵常数差异导致 新相与母相比容有所差异
TIP:单位体 积界面能分 布:球状<针 状<片状
当新相体积一定时,体积应变能的大小: 球状>针状>片状或盘状
思考题:是否 新相与母相的 比容差异越大, 体积应变能越 大呢?
固态相变表现为: 物质物理性能的突变。
因此,降低界面能和应变能以减小相变阻力是惯习现象出现的基本原因。
①非成扩n分 散不型从变相一协变同种型原长结子大(构;或离转子变)只为作有另规律一的种迁移结使点构阵。发生改组的相变。
②形核功取决于晶界的存在!
在界n棱或化界学隅处成形核分,的可以不进一连步续降低变形核化势。垒!
伸缩型半共格
切变型半共格
③ 非共格界面 由于δ( δ﹥0.25)界面处两相原子无法配合。性质与大角度 晶界相似!
(2)界面能 :由于新相与母相的点阵常数总会存在差异,在共格界面两侧必
然存在一定的弹性应力场。
①一部分同类键、异类键的结合强度和
固-固相界面能比液-固相界面高 数量变化引起的化学能;
②另一部分是由界面原子不匹配产生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晶格畸变、自由能升高、促进形核及相变
界面形核时自由焓的变化:
通一过级②扩 相散变半偏:聚凡共进新格行旧的两界相相变的面,化相学δ变位大以相固等到溶,一体但中化定的学成位程分的度起一伏次时为偏开导,始不相,相通等界过的上相面坡变不扩。散能,使继浓续度差维越来持越完大。全共格学要一系列调
③配转变位温错度居来中时调,节扩散,速度0和.0驱5动≤力δ都≤较0大.,2此5;时转变速度最快——如T2.
0-固态相变-概论(研究生)
fcc-γ-Fe → bcc-α-Fe
6063铝合金:αsss→α+β(Mg2Si)
2
2、基本概念: 相、相变、固态相变
相
相是系统中均匀的、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部 分(均匀的:成分、性质、结构相同或者连续变化)
3
相的状态 只有当某相的自由能最低时,该相才是稳定的, 且处于平衡态; 若某相的自由能并不处于最低,但是与最低自由 能态之间有能垒相分隔,则该相处于亚稳态;
6
固态相变
金属或陶瓷等固态材料在温度和 / 或压力改变时,其内 部组织或结构会发生变化,即发生从一种相状态到另一 种相状态的改变。
7
3、相变的主要内容
固态相变是金属学和金属物理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课程研究金属及合金在经受各种加工(T、P),尤其是热处理时,相变的种 类、发生条件、进行速度、转变机制及产物等。 “三学”:热力学——相变为什么发生?朝什么方向发生? (方向:朝着能量最低的方向进行) 动力学——相变是如何进行的?它的途径和速度如何? (途径:选择阻力最小、速度最快的途径进行) 晶体学——相变产物的结构转变有何特征? (结果:可以有不同的形态,获得不同的相,
2 V V P 2 V P V T T
C P 0
2 1 2 2 P 2 P 2 T T
1 2 TP TP
19
(2) 马氏体相变
钢在快冷时,若能避免其发生扩散型转变,则将无 需原子的扩散,以一种切变共格的方式实现点阵的改 组,而转变为马氏体
(3) 贝氏体转变
在珠光体转变与马氏体转变温度范围之间(中温), 铁原子不能扩散,碳原子可以扩散 过冷奥氏体转变为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非层片状 组织 — 贝氏体
第十五章固态相变原理基础1课件
第一节 金属固态相变的特征
一、相界面
固态相变时,新相与母相的界面为两种晶 体的分界面,按结构特点可分为共格界面、半 共格(部分共格)界面和非共格界面。
第一节 金属固态相变的特征
1、共格界面
界面上的原子完全位于两相晶格的结点上, 即两相界面上的原子排列完全匹配,界面上的原 子为两相所共有。
第一节 金属固态相变的特征
凝固理论与固态相变
Solidification Theory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Solids
第十五章 金属固态相变理论基础
前言
固态相变是金属热处理的基础。例如, 马氏体相 变使钢得以淬火强化,过饱和固溶体分解使合金得 以时效强化等。
金属相变理论研究不仅在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中 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在新型金属材料的研制中也 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3) 在新相与母相成分不同的情况下,由于溶质 原子在位错线上的偏聚(形成了气团),有利于 沉淀相核心的形成,对相变起到催化作用。
第二节 金属固态相变的形核
根据估算,当相变驱动力很小而新相与母相 的界面能约为2×105J/cm2时,均匀形核的成核率 仅为10-70/(cm3·s);如果晶体中的位错密度为 108/cm,则由位错促成的非均匀形核的成核率为 108/(cm3·s)。可见当晶体中存在高密度位错时 ,固态相变很难以均匀形核的方式进行。
半共格界面晶核长大有两种形式——平面迁 移和阶梯推移。
a)
b
)
半共格界面的可能结构,a)平面状,b)阶梯状
第三节 金属固态相变的长大
平界面。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b沿 但是平界面位错攀移困难,故其牵制界面迁移, 阻止晶核长大。
阶梯界面。面间位错分布在阶梯界面上,位错的 滑移运动使阶梯跨过界面侧向迁移,而使界面朝 其法线方向发展,从而使新相长大。
固态相变.ppt
MMSCE2000057
菲克第二定律 实际中大多数重要的扩散都是不稳定扩散,
即扩散物质浓度分布随时间而变化。为了研究 这类情况,根据扩散物质的质量平衡,在第一 定律的基础上导出菲克第二定律,用以分析不 稳定扩散。
在一维情况下,菲克第二定律表示为:
MMSCE2000057
当扩散系数D为常数(即与浓度无关),则 菲克第二定律可表示为: 在三维扩散的情况下,菲克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
因此在相变过程中,新相总是倾向于形成具 有一定形状并具有一定界面结构的晶核,以尽量 降低界面能和应变能,从而使形核功降低。
MMSCE2000057
b.非均匀形核 由于绝大多数的固体都包含有各种缺陷,如
空位、杂质、位错、晶界等,因此,实际上很难 出现理想的均匀形核,而相反倒是在上述缺陷处 优先形核,即发生非均匀形核。由于上述缺陷处 具有较高的能,在这些部位形核可以降低形核功, 所以非均匀形核要比均匀形核容易得多。
结果:有相变潜热,并伴随有体积改变。
MMSCE2000057
*二级相变: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其一级偏 微熵也相等,而二级偏微熵不等。
在转变温度Tc下其吉布斯自由能可
连续变化,又叫连续相变。
即: 1=2
S1=S2
1 2(等压膨胀系数)
1 2(等温压缩系数)
C p1 C p2 (热容量)
V1=V2
MMSCE2000057
1 2
1 2
T P T P
1 2
P T P T
21
T 2
P
22
T 2
P
2
T 2
P
(3) 相变过程的浓度条件 对于溶液中析出固体的相变而言,为使相变
菲克第二定律 实际中大多数重要的扩散都是不稳定扩散,
即扩散物质浓度分布随时间而变化。为了研究 这类情况,根据扩散物质的质量平衡,在第一 定律的基础上导出菲克第二定律,用以分析不 稳定扩散。
在一维情况下,菲克第二定律表示为:
MMSCE2000057
当扩散系数D为常数(即与浓度无关),则 菲克第二定律可表示为: 在三维扩散的情况下,菲克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
因此在相变过程中,新相总是倾向于形成具 有一定形状并具有一定界面结构的晶核,以尽量 降低界面能和应变能,从而使形核功降低。
MMSCE2000057
b.非均匀形核 由于绝大多数的固体都包含有各种缺陷,如
空位、杂质、位错、晶界等,因此,实际上很难 出现理想的均匀形核,而相反倒是在上述缺陷处 优先形核,即发生非均匀形核。由于上述缺陷处 具有较高的能,在这些部位形核可以降低形核功, 所以非均匀形核要比均匀形核容易得多。
结果:有相变潜热,并伴随有体积改变。
MMSCE2000057
*二级相变: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其一级偏 微熵也相等,而二级偏微熵不等。
在转变温度Tc下其吉布斯自由能可
连续变化,又叫连续相变。
即: 1=2
S1=S2
1 2(等压膨胀系数)
1 2(等温压缩系数)
C p1 C p2 (热容量)
V1=V2
MMSCE2000057
1 2
1 2
T P T P
1 2
P T P T
21
T 2
P
22
T 2
P
2
T 2
P
(3) 相变过程的浓度条件 对于溶液中析出固体的相变而言,为使相变
1-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研究生)
dVex IVd
∴不同时间内形核的β相在时间t的转变总体积:
Vex
t 0
dVex
40
V e x4 3Iu3 V0 tt d 3IV u3 t4
V
ex
为扩张体积,重复计算
①已转变的体积不能再成核 ②新相长大到相互接触时,不能继续长大
为 了 校 正 V e x与 V 的 偏 差
Vex V
(真正的转变体积)
要随界面移动,位错要攀移 台阶侧向移动,位错可滑移
台阶长大机制
34
35
(2)非共格界面的迁移
36
(3)协同型长大机制
无扩散型相变,原子通过切变方式协同运动,相邻 原子的相对位置不变 如马氏体相变,会发生外形变化,出现表面浮凸 新相和母相间有一定的位向关系
马氏体相变表面浮凸
37
§4 固态相变动力学
研究内容:新相形成量(体积分数)与时间、温度关系 相关因素:形核速率、长大速率、新相形状 动力学方程
(1)Johnson-Mehl方程 (2)Avrami方程
38
(1)Johnson-Mehl方程(推导自学)
当形核率和长大速度恒定时,恒温转变 动力学
f 1 exp V 3N 4
3
f 新相形成的体积分数
{110}α// {111}γ <111>α// <110>γ
7
8
4、晶体缺陷的影响
大多数固态相变的形核功较大,极易在晶体缺陷处优先不均 匀形核,提高形核率,对固态相变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5、过渡相(亚稳相)的形成
为了减少界面能,固态相变中往往先形成具有共格相界面的 过渡相(亚稳相)。 亚稳相有向平衡相转变的倾向,但在室温下转变速度很慢。
固态相变课件
第12页,此课件共31页哦
冷却过程中的几种转变的主要特征见下表。
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主要特征
内容
温度范围 转变上限温度
领先相 形核部位
转变时点阵切变 碳原子的扩散
铁及合金元素原子 的扩散
等温转变完全性 转变产物
珠光体转变
高温 A1
渗碳体或铁素体 奥氏体晶界
无 有
有
贝氏体转变
中温 BS
铁素体 上贝氏体在晶 界,下贝氏体大
(a) dT/dτ= 0, 为等温冷却; (b) dT/dτ= C, 为连续冷却;
(c) dT/dτ= f(τ),为实际冷却。
一.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的基本形式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的基本形式,见图。纵 坐标为温度,横坐标为时间,以对数分度。
第19页,此课件共31页哦
• 图上部一条虚线表示临界点A1,下部一条实线表示马氏体转变开始点 • MS。两横线之间有三条C形曲线: 左边一条为转变开始线,右为转变 • 终了线,中间一条为转变量为50%的线. 纵坐标和转变开始线之间的 • 区域为孕育期。孕育期最短的部位,即转变开始线的突出部分,称为 • 鼻子。转变产物依等温温度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温度区: • ● 高温区: 在临界点A1以下,珠光体型组织转变区,A→P; • ● 低温区: 在MS以下,发生马氏体转变的区域,A→M; • ● 中温区: 在A1以下、MS以上,发生贝氏体转变的区域,A→B。
在转变终了线右边,对A→P 而言,A全部转变为P;在转 变终了线左
边,对A→B而言,A不能 全部转变为B,会保留有未 转变的AR;在转 变开始线和终了线之间为二 相组织。
第20页,此课件共31页哦
• 由于形状的缘故,上述C形曲线也称为C曲线, 或TTT曲
冷却过程中的几种转变的主要特征见下表。
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主要特征
内容
温度范围 转变上限温度
领先相 形核部位
转变时点阵切变 碳原子的扩散
铁及合金元素原子 的扩散
等温转变完全性 转变产物
珠光体转变
高温 A1
渗碳体或铁素体 奥氏体晶界
无 有
有
贝氏体转变
中温 BS
铁素体 上贝氏体在晶 界,下贝氏体大
(a) dT/dτ= 0, 为等温冷却; (b) dT/dτ= C, 为连续冷却;
(c) dT/dτ= f(τ),为实际冷却。
一.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的基本形式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的基本形式,见图。纵 坐标为温度,横坐标为时间,以对数分度。
第19页,此课件共31页哦
• 图上部一条虚线表示临界点A1,下部一条实线表示马氏体转变开始点 • MS。两横线之间有三条C形曲线: 左边一条为转变开始线,右为转变 • 终了线,中间一条为转变量为50%的线. 纵坐标和转变开始线之间的 • 区域为孕育期。孕育期最短的部位,即转变开始线的突出部分,称为 • 鼻子。转变产物依等温温度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温度区: • ● 高温区: 在临界点A1以下,珠光体型组织转变区,A→P; • ● 低温区: 在MS以下,发生马氏体转变的区域,A→M; • ● 中温区: 在A1以下、MS以上,发生贝氏体转变的区域,A→B。
在转变终了线右边,对A→P 而言,A全部转变为P;在转 变终了线左
边,对A→B而言,A不能 全部转变为B,会保留有未 转变的AR;在转 变开始线和终了线之间为二 相组织。
第20页,此课件共31页哦
• 由于形状的缘故,上述C形曲线也称为C曲线, 或TTT曲
九 固态相变PPT课件
G n G V n 2 /3 n n G D r
σ αβ
β θ
n´为缺陷向晶核提供的原子数,△GD 为晶体缺陷内每个原子自由能的增加值
界面形核示意图
G n G V n 2 /3 n n G D
界面张力平衡时 σαα= 2 σαβcosθ
G [2r2 3 2r3 V G P V ]2 ( 3 co c s3 o)s
磁性转变、有序-无序转变多为二级相变。
2. 按结构变化分类
• 重构型相变
伴随原化合键的破坏,新键的形成,原子重新排 列,所以这类相变要克服较高的能垒,相变潜热很大, 相变进行缓慢,如金属材料中,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 分解、共析转变等。
• 位移型相变
前后不需要破坏化学键或改变其基本结构,相变 时所发生的原子位移很小,且新相和母相之间存在一 定晶体学位向关系,如金属材料中的马氏体相变等。
晶界
共格或半共格界面
晶界形核示意图
(2)位错形核
三种形式:(1)位错线上形核,位错消失,降低形核功。 (2)位错不消失,依附于新相晶界,补偿失配。 (3)溶质原子在位错线上偏聚,促进形核。
若在位错线L上形成一个单位长度的圆柱形晶核,假 定新旧两相为非共格界面,忽略体积变化引起的弹性应变 能,则自由能变和圆柱晶核半径r的关系为
△G与r的关系曲线
△G
4πr2 σ αβ
△G* 0
r*
4πr3(△GV+△GE)/3
r △G
△G在r=r*时达到极大值,这里 r*=-2σαβ/(△GV+△GE)
• 临界晶核原子数:对式(9.4)求导,并令其为零,可得
n* 287G V332
(9.5)
• 临界晶核形核功
G*
σ αβ
β θ
n´为缺陷向晶核提供的原子数,△GD 为晶体缺陷内每个原子自由能的增加值
界面形核示意图
G n G V n 2 /3 n n G D
界面张力平衡时 σαα= 2 σαβcosθ
G [2r2 3 2r3 V G P V ]2 ( 3 co c s3 o)s
磁性转变、有序-无序转变多为二级相变。
2. 按结构变化分类
• 重构型相变
伴随原化合键的破坏,新键的形成,原子重新排 列,所以这类相变要克服较高的能垒,相变潜热很大, 相变进行缓慢,如金属材料中,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 分解、共析转变等。
• 位移型相变
前后不需要破坏化学键或改变其基本结构,相变 时所发生的原子位移很小,且新相和母相之间存在一 定晶体学位向关系,如金属材料中的马氏体相变等。
晶界
共格或半共格界面
晶界形核示意图
(2)位错形核
三种形式:(1)位错线上形核,位错消失,降低形核功。 (2)位错不消失,依附于新相晶界,补偿失配。 (3)溶质原子在位错线上偏聚,促进形核。
若在位错线L上形成一个单位长度的圆柱形晶核,假 定新旧两相为非共格界面,忽略体积变化引起的弹性应变 能,则自由能变和圆柱晶核半径r的关系为
△G与r的关系曲线
△G
4πr2 σ αβ
△G* 0
r*
4πr3(△GV+△GE)/3
r △G
△G在r=r*时达到极大值,这里 r*=-2σαβ/(△GV+△GE)
• 临界晶核原子数:对式(9.4)求导,并令其为零,可得
n* 287G V332
(9.5)
• 临界晶核形核功
G*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
无序相
Zn
50%Cu+50%Zn
有序相
图1-8 有序-无序合金的原子在晶胞中占位(CuZn合金)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Cu
无序相
Au
25%Au+75%Cu
有序相
图1-8 有序-无序合金的原子在晶胞中占位(CuAu合金)
b a
(332) (421) (420) (331) (330) (410) (400) (321) (320) (222) (311) (310) (300) (220) (211) (210) (200) (111) (110) (100)
图1-9 AuCu3合金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示意图 (a)无序相;(b)有序相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T o ( C)
β
α
50%
500
块型
100%
Ms 4
2
1
3
t
图1-10 T-T-T图中块型转变的温度范围示意图
课程小结(1)
热力学分类:
α β α β α β µ = µ 1. 一级相变: i i ;S ≠ S ;V ≠ V 2. 二级相变: µiα = µiβ ;Sα = Sβ; Vα = Vβ;
课程小结(3)
在α→β的固态相变中,假定形成的晶核为半径为r的球体,则 系统自由焓的变化为:
4 3 ′ + ∆GS ′ ) + 4π r 2γ αβ ∆G = π r ( ∆GV 3 3 γ 16π 2γ αβ αβ * * ∆ G = r =− ′ + ∆GS ′ )2 3 (∆GV ′ + ∆GS ′ ∆GV * ∆ G * 临界晶核的密度: N = NV exp − kT
固态相变理论
陈业新 上海大学材料研究所
主要内容
n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1. 相变的分类;2. 固态相变的特征;
n
第二章 相变驱动力与形核驱动力
1. 相变驱动力;2. 形核驱动力 ;
n
第三章 固态相变中的形核
1. 均匀形核 ;2. 非均匀形核 ;
n
第四章 新相的长大
1. 新相的长大方式及控制因素; 2. 界面过程控制 的新相长大; 3. 长程扩散控制的新相长大
0.015
∆L/L
0.010
0.005
0.000 0 2 4 6
P/ MPa (x10 )
-4
8
10
12
图1-18 Ag2O在30oC时的压滞回线
课程小结(2)
不同界面的结构与性质
界面类型 错配度, δ 共格 半共格 非共格 小于0.05 界面能组成 应变能为主 界面能 (J/m2) ∼ 0.1
0.05 ∼ 0.25 应变能+化学键能 0.2 ∼ 0.5 大于0.25 化学键能为主 0.5 ∼ 1.0
c/a
图1-16 形状因 子与轴比c/a的 关系曲线
第三章 固态相变中的形核
∆G
ηn γ
2/3
+
∆G
*
0
n*
n
_
n(∆GV+∆GS)
图3-1 ∆G及其中各项与n的关系
第三章 固态相变中的形核
∆G
4πr γαβ
2
+
∆G
*
0
r*
∆G
r
_
4 3 πr (∆GV + ∆GS ) 3
图3-2 临界形核功和临界晶核半径的关系曲线
80
90
接触角 对非均匀 形核功的影响
第三章 固态相变中的形核
图3-6 在非共格情况下, 在界棱(a)和界隅(b)处形核时晶核的形状
αα ≠ αβ; βα ≠ ββ 3. n级相变:当化学位的(n - 1)阶偏微商相等, 而n阶偏微商不相等时的相变称为n阶相变。
相结构变化分类:
位移型相变:通过原子移动,产生形变和键角的改变,但 价键不发生断裂(电子云不重新分布),原子近邻的拓扑 关系保持不变。相变时所发生的原子位移很小,且新相与 母相之间存在着明确的晶体学位向关系。位移型相变要克 服的势垒甚小,相变潜热也较小或完全消失。位移型相变 可能是二级相变或弱的一级相变。
∆Gαβ
C0 1 1 Cβ − Cα = − m ⋅ FE = − m ⋅ ⋅ RT ln Vβ Vβ 1 − Cα C α
均匀形核 形成一个含有n个原子的晶核时,系统自由焓的变化为
∆G = n∆GV + η n γ + n∆GS
2 3
3 3 4 η γ * ∆G = 27 (∆GV + ∆GS ) 2
J F L
A
CΒ
Cc
Cβ Cm
(b)
图2-2 二元系脱溶反 应驱动力的示意图(b) B T1温度时的 自由能-成分图
第二章 相变驱动力与形核驱动力
G
T = T1 E K L
µB(C 0)
H α
β
µα B(Cα)
= µα (C ) B β
α
C O D
J F
I
µα A(C α)
=µA(C β)
β
M
N
µA(C 0)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图1-11 相变的 分类 (示意图)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图1-12 共格晶界示意图。 (a) 理想的完全共格界面;(b) 具有应变的完全共格界面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图1-13 半共格界面示意图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α
a2 m a1 m
β
图1-14 相间调配位错示意图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图1-4 位移型和重构型相变示意图 (a)原始的晶体结构;(d)逆向位移型相变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a)
B' B B' C A B C A B
(b)
(C)
图1-5 β 相结构在 {111}面上的投影图 (a); β 相结构在{110} 面上投影图(b); ω 相结构在(0001) 面上的投影图(c)。 图中符号ο 表示图 面上的原子; 符号中有“+”为 高出图面的原子; 符号中有“-”为 低于图面的原子
第三章 固态相变中的形核
h
非 共格 共格
3
∆G
h
2
*
hc
h
图3-3 共格与非共格析出相的形核功与片厚的关系曲线
第三章 固态相变中的形核
∆G
ηn γ
2/3
+
∆G
*
0
n*
n
_
n(∆GV+∆GS)
图3-1 ∆G及其中各项与n的关系
第三章 固态相变中的形核
初期形核 稳态形核
颗粒 数
τ
时 间Βιβλιοθήκη 图3-4 新相粒子数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表1-1 固态相变的种类和特征
固态相变 的分类 相 变 特 征
多型性转变 温度或压力改变时,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 是 为另一种晶体结构 (同素异构 一个重新形核、长大的过程 ,如:α-Fe γ-Fe;α-Co β-Co 转变) 以及Fe-Ni合金中γ α,Ti-Zr合金中β α 共析转变 包析转变 一相转变成结构、成分均不相同的两相,如:Fe-C合金中 γ→α+Fe3C,共析组织呈层、片状 不同结构、成分的两相转变成另一新相,如:Ag-Al合金中 α+γ→β,转变一般不能进行到底,组织中有α相残余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图1-1 一级相变(a)和 二级相变(b)时µ、V、 S的变化
(a) (b)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图1-2 二级相变的定压比热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a) (b) 图1-3 一级相变(a)和二级相变(b)在相图上的特征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图1-4 位移型和重构型相变示意图 (a) 原始的晶体结构; (b) 正向位移型相变;
* ∆ G ∆ G m 形核率: I = Z ⋅ NV ⋅ A ⋅ν 0 exp − exp − kT kT
课程小结(3)
τ 系统在t时刻的形核率: I (t ) = I ⋅ exp − t 非均匀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为:
∆G非 = n∆GV + Aγ + n∆GS − ∆Gd
晶界上形核时,系统中的自由焓变化为: 2 3 2 ∆G = π rβ ∆GV + 4π rβ γ αβ (2 − 3cos θ + cos3 θ ) 3 3 2 γ γ 8 π αβ 3 ∆G * = (2 − 3cos θ + cos θ) rβ* = − αβ 2 3 ∆GV ∆GV
第三章 固态相变中的形核
图3-5 双凸透镜形状的晶核
课程小结(3)
∆T ∆G = ∆H 过冷度较小时: T0 α ′ →α + β ∆G α ′→α + β = G α + β − G α ′ 单位体积β 相形成导致的体自由能变化为
α →β α →β
相变驱动力 : ∆G α → β = G β − G α
图1-5非共格界面示意图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图1-5’ 非共格界面示意图
第一章 固态相变总论
表1-2 不同界面的结构与性质
界面 共格 半共格 非共格 错配度, δ 小于0.05 界面能组成 应变能为主 界面能 (J/m2) ∼ 0.1
0.05 ∼ 0.25 应变能+化学键能 0.2 ∼ 0.5 大于0.25 化学键能为主 0.5 ∼ 1.0
α
A
CαC0
CΒ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