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上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案七学科:历史备课人:姜荣坤课题秦帝国的兴亡课时 1 课型新授备课时间2010.10.25.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识记:秦帝国建立的时间;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2.了解秦统一的背景。

3.探究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目标一教学难点目标三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有谁知道我国的封建社会有多长时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秦帝国的兴亡”。

二.学习新课: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学生齐读导入框内内容。

3.学生阅读“秦王扫六合”并思考:秦帝国统一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并统一。

学生讨论后明确:秦统一成为大趋势。

商鞅变法后秦成为最有实力的国家。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攻势。

4.师生共同活动,了解秦的统一:根据地图册,画出战国七雄图。

用序号标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并在被灭国的国名上打上叉。

重写一个大大的“秦”字,并在其下标上“前221年统一”。

5.探究: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讨论后明确: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

将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学生齐读教材69页第二段文字。

6.学生阅读教材“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两个栏目,并思考:你知道“揭竿而起”、“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这些成语及典故吗?(如果不清楚,可以查一查成语词典作个简单的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及影响。

楚、汉分别指什么?师生共同活动解决上述问题。

三.小结:统一(前221)灭亡(前206)西汉建立(前202)↑↑↑前230――前221由陈胜吴广起义而开始秦亡后,项羽、刘邦进行秦先后吞并六国,的秦末农民战争于公元前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建立起历史上206年推翻了秦的统治。

刘邦获胜,于公元前202第一个统一的多民年建立西汉。

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四.作业:1.文后材料阅读题2.自我测评,真图册。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2)秦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如郡县制的建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长城和修筑驰道等。

(3)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

(4)楚汉相争。

2、理解(1)秦始皇为巩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2)识读秦朝疆域图和秦朝主要交通干线图,掌握阅读地图的能力,并理解便利的交通对巩固统一的重要作用。

(3)秦朝的残暴统治和人民不堪重负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二、教材分析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

商鞅变法为秦吞并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秦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官僚制度方面,中央设三公各司其职,地方设郡县管理一方,但中央和地方官职的任免都由朝廷决定,由此,统治权就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可引导学生将这一官僚制度与分封制相比较,从而理解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分析文字、度量衡、钱币不统一所带来的不利之处,从而理解秦始皇在这些方面采取的统一措施的进步意义。

结合“史海拾贝”内容介绍长城,使学生了解秦修筑长城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为什么要修筑长城)秦朝在推行巩固统一措施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秦统一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秦朝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功绩显著。

但同时也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一些措施和工程确实加重了人民的各种负担,使百姓无力承受,最终酿成农民起义。

应该使学生知晓,“兴”与“亡”之间的辨证关系,人民的支持和理解是统治的基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三、重要图片说明《铜车马》第三单元的单元页插图。

秦铜车马于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的一个陪葬坑内,共有两乗。

图为1号铜车马,也称作高车、立车或戎车。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通过阅读“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识图,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基本史实。

(2)通过联系对比方法,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通过对“纸上谈兵”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本课中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到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难点: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三、教学准备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以及制作幻灯片(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本课线索图表等)。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四、教学方法利用幻灯片,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播放视频资料,导入新课。

歌曲中提到了哪个历史人物?哪个朝代?秦始皇大秦帝国师:秦兼并六国,建立起强大的统一帝国,然而赫赫一时的秦帝国很快就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你知道秦王如何统一六国的?秦帝国为什么很快被推翻了呢?导入新课板书[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学习目标1.了解秦灭六国的历史条件,说出秦灭六国的经过和完成统一的时间。

2.探讨秦统一的重要意义。

3.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三幅历史画卷历史画卷一顺应潮流秦朝兴----秦王扫六合历史画卷二实行暴政秦朝亡----陈胜吴广起义历史画卷三楚汉战争争天下----楚汉战争历史画卷一顺应潮流秦朝兴----秦王扫六合1、自主学习课本64-65页,完成同步学习42页1-3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3《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北师大版 精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3《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北师大版 精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目标〗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教学建议〗第一步让学生课前查找陕西省地区的民俗风情,如秦腔、房屋(在设计上和中原地区不同)的特点、新浪网(sina支那也就是秦)名称的来历,如果有学生去过陕西省可以让学生自己描述对当地的人土风情的感触。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感受到秦朝至今还对我国产生影响,同时也可以查找有关陕西省的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多少?上网查找秦朝的文物古迹:骊山秦兵马俑、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墓、咸阳阿房宫遗址、秦始皇坑儒遗迹。

当然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学生有旅游的资料图片最好,上网查找的资料打印然后同学传阅做到资源共享。

第二步教师在讲授之中可以把学生的资料分类,找出最好的图片和资料可以在讲课时采用,并且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由学生自己讲述。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的文物古迹来分析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同时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有那些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秦的统一和秦朝统一的措施;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统一的措施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区别。

〖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观看教材北京师范大学版的64页的秦始皇人物像,教师可以用课件打出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和毛泽东的诗词:“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然后教师提问:后人为什么在抒发感情是都要提到秦始皇?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一课。

一、秦灭亡六国:关于战争主要讲述长平之战,讲述战争过程时最好用兵马俑图片,如战士俑、将军俑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直接感观。

让学生发言讲述“纸上谈兵”成语的来历,并且看书64页中的内容后教师把结果告诉学生:统帅阵亡,赵国四十万官兵向秦军投降,秦国占领上党,但上党人民却归属赵国不投降秦国;于是秦军作出只饶恕二百四十个年轻官员,纵回赵国,使他们报导凶信赵国,全国震恐。

让学生分析这个结果对秦国和六国的有什么影响?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柏杨的先生的见解读给学生,并同时讲解战争的方针对全局的影响:“任何一个具有高贵心灵和具有远见的将领,决不杀降。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教学设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教学设计

七年历史上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桓仁进修学校邹平视频播放:《秦始皇主题曲》(距离上课2---3分钟播放)师导入:歌曲中唱到,“秦王扫六合”,谁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生答:统一天下的意思。

师:秦完成了我国的统一大业,今天我们要了解秦帝国从强大走向衰亡的过程。

板书: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学习目标】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时间和秦朝的都城,探讨秦统一的意义。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

分析秦速亡的原因。

(学生齐读强化本课学习任务)【学习流程】一、自学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1.战国以来,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社会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______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2.公元前260年,秦在_____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人。

3.公元前209年夏,一些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在遇到大雨,误期要被处死。

于是和杀死押送的军官,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教师最后展台对照,本课简单不必对照,只设计最基本知识点有利于全体掌握。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分组检查导学单完成情况,字迹工整,速度快慢,按小组得分,6—4分不等。

)师: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采取什么策略统一六国?生:“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师:秦灭六国顺序,(DMT,学生看过都能掌握,可以连续播放两次。

)(师提问:1.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材料补充,通过补充的材料可以降低难度。

)二、展示探究1.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学生先独立分析,然后组内讨论,组长归纳汇报结论,组员可以补充,提问4—5组合适。

)材料1:从经济上看,各地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北方的马匹,南方的象牙、朱砂,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都运到中原地区交换,这为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材料2: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秦帝国的兴亡》历史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历史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帝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灭亡原因。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通过学习秦帝国的兴亡,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规律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秦帝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分析秦帝国兴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秦帝国的历史背景与崛起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秦帝国之前的历史背景,如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秦国的发展等。

引导学生思考:秦国是如何崛起的?2.讲解讲解秦国崛起的历史背景,如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等。

分析秦国崛起的原因,如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强化中央集权等。

3.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秦国崛起的原因有哪些?每组派代表发言。

第二课时:秦帝国的统一与制度建设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秦国的崛起过程,思考:秦国是如何实现统一的?2.讲解讲解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如战争、外交手段等。

分析秦国统一后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如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3.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秦国统一后进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秦帝国的繁荣与衰败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秦国的制度建设,思考:秦国在统一后取得了哪些成就?2.讲解讲解秦国的繁荣时期,如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分析秦国的衰败原因,如暴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

3.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秦国衰败的原因有哪些?每组派代表发言。

第四课时:秦帝国的灭亡与历史教训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秦国的繁荣与衰败,思考:秦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2.讲解讲解秦国的灭亡过程,如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争霸等。

分析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如重视民生、加强民主监督等。

3.互动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秦国灭亡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秦国历史知识的掌握。

2.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互动环节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历史题目,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doc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doc

教学设计课题: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授课教师:苗玉良授课班级:七年级5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和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索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秦疆域图”,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过程和方法1.通过识图,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相关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到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通过阅读相关小字内容,认识到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重点:秦国的兼并战争及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全国。

教学辅助: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新授〔一〕兴——秦王扫六合1、秦统一全国的背景和原因(自学P64第一段文字)。

1)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2)商鞅变法后(回顾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七国中势力最强大的国家。

3)秦赵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了。

(学生讲故事:长平之战)2、过程: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可教学生采用谐音记忆法“喊赵薇去演戏),建立了秦朝。

3、秦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历史意义)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解决以上四个问题课本剧表演:“皇帝”的由来4、秦朝的疆域四至。

〔二〕亡———秦末农民大起义1、根本原因:秦王朝的暴政。

暴政的表现:1)徭役、兵役负担沉重。

2)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入交给国家。

3)秦朝的刑法很残酷,单是死刑就要腰斩、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和连作。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1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1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讨论,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秦统一的过程及结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4、通过阅读秦朝疆域图,并绘制示意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和“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相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秦王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史实,使学生认识我国自古即开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向学生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3、秦末农民战争显示了农民革命力量的巨大威力。

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重点难点:秦统一的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语我们在前面表演和演讲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时,提到过一个成语叫:图穷匕见。

讲的是怎样的历史事件?荆苛刺秦王没有成功,反而身死。

也没阻止秦国攻取燕国。

对这件事你怎么看?(学生回答略。

)历史事实是: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起来了。

那么,这个强大的统一帝国在历史的舞台上是怎样演出着它的兴亡历程呢?让我们翻开书,共同去探寻这段历史的风云变换。

(板书: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一、秦王扫六合1、原因:为什么秦能灭六国,实现统一呢?请同学分组讨论。

小结:(1)统一的大趋势形成。

各国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不利于社会发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嬴政具有雄才伟略,善于用人,推行了正确的军事与外交政策。

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

补充资料:嬴政曾用李斯为相,李斯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又用魏国人范雎,范雎献“远交近攻”策略,他的主张以后基本上被嬴政采纳施行。

2、过程:秦是怎样灭掉六国的呢?在黑板上演示灭六国顺序,要求学生记忆。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案课题秦帝国的兴亡课时 1 课型新授备课时刻2010.10.25. 上课时刻教学目标1.识记:秦帝国建立的时刻;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2.了解秦统一的背景。

3.探究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目标一教学难点目标三教具预备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有谁明白我国的封建社会有多长时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秦帝国的兴亡”。

二.学习新课: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学生齐读导入框内内容。

3.学生阅读“秦王扫六合”并摸索:秦帝国统一的背景和缘故是什么。

秦什么缘故能兼并六国并统一。

学生讨论后明确:秦统一成为大趋势。

商鞅变法后秦成为最有实力的国家。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攻势。

4.师生共同活动,了解秦的统一:- 1 - / 3依照地图册,画出战国七雄图。

用序号标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并在被灭国的国名上打上叉。

重写一个大大的“秦”字,并在其下标上“前221年统一”。

5.探究: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讨论后明确:秦的统一,终止了春秋战国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

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时期。

学生齐读教材69页第二段文字。

6.学生阅读教材“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两个栏目,并摸索:你明白“揭竿而起”、“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这些成语及典故吗?(假如不清晰,能够查一查成语词典作个简单的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缘故及阻碍。

楚、汉分别指什么?师生共同活动解决上述问题。

三.小结:统一(前221)灭亡(前206)西汉建立(前202)↑↑↑前230――前221 由陈胜吴广起义而开始秦亡后,项羽、刘邦进行秦先后吞并六国,的秦末农民战争于公元前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建立起中国历史上206年推翻了秦的统治。

刘邦获胜,于公元前202第一个统一的多民年建立西汉。

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四.作业:1.文后材料阅读题2.自我测评,真图册。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背景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七国实力最强的国家
长平之战使六国无力抗秦

帝 人物:秦始皇赢政
国 建立 时间:公元前221年
的 都城:咸阳
兴 意义: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混战的局面.
亡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灭亡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的残暴统治灭亡
秦帝国的兴亡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秦帝国的兴亡
课时
一课时
学段学科
初一上册历史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作者
计显东
学校
尚志市逸夫学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时间和秦朝的都城;探讨秦统一的意义。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灭亡:公元前207年,秦灭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课前早就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有所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百家争鸣,商鞅变法这些知识已具备,也具备了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具备了加工处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让他们准备成语故事及课本剧能够完成。
四、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进行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独立阅读整理感知
2、Hale Waihona Puke 课:(1)全面理解,思考比较
结合故事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秦朝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2)结合同学们在网上的留言说一说:你同意谁的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各组积极讨论评价,同时可对其他组展示进行挑战!)
3、课堂展示 :
展示前各组长组织确定本组展示方案,分派展示任务,展示时声音洪亮,目视听展者,落落大方。

七年级历史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秦帝国的兴亡9篇秦帝国的兴亡 1一、本课地位: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扫六合”2、陈胜吴广起义3、秦汉战争(自学内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秦王扫六合”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国家兴亡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认识陈胜吴广起义。

2、能力目标:(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的文物古迹来分析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同时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本课重点: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秦兼并六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在各个诸侯国中,最初秦国并不是最强的,但它后来为什么能统一中国,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秦帝国的兴亡》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内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内容标准】(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识读秦朝疆域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知道秦兼并六国的情况,完成统一并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反对暴政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

二、过程与方法1。

运用猜谜游戏、古诗文、成语典故,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2。

培养识图绘图的能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组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学会联系与归纳法分析历史条件,学会解读历史材料,如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条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猜谜:半部春秋--打一朝代名,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趣味性。

2。

课前热身:读战国形势图,温故而知新,明确战国末期,秦国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

3。

合作探究:(1)出示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教师引导学生疏通诗文大意,明确最终是秦国统一了天下。

(2)教师设置问题“秦国是突然强大起来的吗?为什么是他统一了六国”,学生结合课文以及所学知识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出示“纸上谈兵”,请学生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目标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教学重点: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战国时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选学生回答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并出示“战国形势图”)二.授新:(一)秦王扫六合幻灯出示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材料。

从经济条件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北方的马匹、吠犬,南方的象牙、朱砂,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都运到中原地区交换,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从民族关系讲,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地主阶级也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以保证对农民的剥削与压迫。

从以上材料中,同学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的融合以及兼并战争造成的灾难,使广大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因此,战国后期,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思考:哪一个国家能顺应历史潮流,肩负起统一大业?为什么?再请同学们根据书中所述回答:.1、秦国在什么时间内兼并了六国?(选一学生回答:公元前230—前221年)2、谁能把七国形势图中其他六国名称,按秦灭六国的顺序说出?学生观看课本上“秦始皇像”及李白的诗,摹仿并描述一下秦始皇千古一带的风貌和神韵。

描述图片中的秦始皇:画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一手指向前方的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心;他头戴冕旒,身穿龙袍,腰佩宝剑,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中的重点课。

本课以“秦王扫六合”作为本节课的主线,通过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

·教学重点: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秦统一的背景原因;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的经验教训,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秦统治者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又有实施暴政的暗点,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1、本节课涉及的部分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陌生,如长平之战、指鹿为马、陈胜、吴广起义、破釜沉舟、鸿门宴等历史事件,很多学生可以娓娓道来。

针对这一点,教师一方面要发掘学生的潜质,给学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由学生来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另一方面要发现和纠正学生知识层面和理论层面的错误和误解,例如,部分学生会将楚汉战争视为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2、同学们都认识秦始皇,但是对于秦始皇的功过并不太了解,也无法确切说出秦帝国灭亡的原因,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光靠老师讲可能他们无法记住,力图通过引导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秦的暴政,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必然性。

通过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在本课教学中可用成语典故贯穿全过程,学习收集成语典故的方法,通过了解相关成语典故背后的史实讨论成语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 我国在夏、商、西周以后经历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分裂状态。

复习战国形势。

(师)请同学们回忆战国时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选学生回答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并出示“战国形势图”)谁能把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老师绘制的战国形势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指导一学生将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图中,其他同学回忆并互相验证巩固七国名称及位置) (师)秦国和秦朝一样吗?本节课即来了解。

·2、【秦王扫六合】(师)介绍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材料。

从经济条件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北方的马匹、吠犬,南方的象牙、朱砂,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都运到中原地区交换,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从民族关系讲,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地主阶级也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以保证对农民的剥削与压迫。

教师提问:哪一个国家能顺应历史潮流,肩负起统一大业?为什么?(生)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因为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

(师)回顾商鞅变法P43(师)秦能够兼并六国,还因为秦始皇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国王,并且得到了李斯、吕不韦等人的辅助,奉行"远交近攻"的策略。

(师)讲述长平之战(“纸上谈兵”P64)。

(师)“纸上谈兵”意思?——比喻只会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师)概括:以上几位同学回答得很好。

他们从商鞅变法后的富国强兵,秦王嬴政的雄心壮志,以及长平之战使与秦国抗衡的赵国一败涂地等几个方面说明了七国中秦国最有可能完成统一的大业。

由秦来完成封建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师)秦国在与其他国家交战中越战越强,领土不断扩大,而关东六国则一个一个地衰败下去,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与秦国抗衡。

(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

教师提问:秦国在什么时间内兼并了六国?(学生回答:公元前230—前221年)(师)怎样灭掉六国的呢?割耳军功——战斗力强。

教师提问:秦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韩王国——BC230、赵王国——BC229、魏王国——BC225、楚王国——BC223、燕王国——BC222、齐王国——BC221。

展示“秦朝疆域图”——四至: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东到大海。

(师)在秦完成统一大业中,秦王嬴政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

观看P64“秦始皇像”及李白诗,描述一下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风貌和神韵。

(生)画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一手指向前方的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心;他头戴冕旒,身穿龙袍,腰佩宝剑,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正好是对这幅像的生动写照——“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生)请同学们讨论下面问题:秦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作用?秦完成统一六国的事业,从此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争霸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对我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生)阅读P67每课一得:你知道皇帝称号的由来吗?·3、【秦末农民战争】(师)秦王嬴政幻想秦的统治世代继续下去,他自称始皇帝,后代为二世、三世……以至千世万世。

强大的秦王朝是否像秦始皇所设想的那样传至千世万世呢?随后便爆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由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强大的秦王朝只走了短暂的15年历程,只传了三世便灭亡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秦是怎样灭亡的?·过渡:同学们我们这一课讲得就是秦朝的兴亡,那么我们前面讲了秦朝的兴,那么秦朝又是怎样灭亡的呢?教师提问: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徭役、兵役负担沉重——a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北击匈奴、筑长城、修建驰道的,当时全国2000万人有二三百万人长年在外服役。

b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

c秦期的刑法很残酷,法家,腰斩、车裂等十多种死刑和有族诛、连坐。

(师)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他的统治残暴程度同其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加激化阶级矛盾。

学生阅读讨论:秦建立以后,秦始皇过度地使用民力,超负荷地征收赋税,使用严酷的法律。

残暴的统治终于触发了秦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所以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活动:而第一个站起来反抗暴秦统治的是谁呢?请一位同学讲述“揭竿而起”的成语典故。

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

(师)BC209年夏,大泽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口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张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生)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其首创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起来反抗暴秦,秦王朝最后被项羽、刘邦等所推翻。

教师提问: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各地的反秦斗争仍在继续。

崛起了哪两只起义力量?(生)刘邦、项羽。

学生阅读小字,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

概括比喻誓死杀敌取胜之决心和同仇敌忾之士气。

(师)项羽与秦兵在BC207年巨鹿展开决战。

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统治者无力抵抗,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煊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农民战争的烽火中覆灭。

秦始皇曾经幻想过他的帝位要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可残酷的事实是: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到公元前206年被农民战争推翻,前后只15个年头,短暂的秦王朝便在历史上消失了。

·4、【楚汉战争】(师)秦朝灭亡以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同学们,我们又知道这样一句谚语,就是“一山难容二虎”,那么在这时涌现出了两支部队,就是刘邦和项羽,那么他们之间最终的斗争结果如何呢?刘邦项羽为了争夺统治权,展开了长四年之久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

这是由一场戏剧性的宴会开始的。

·过渡:从中国象棋中楚河和汉界的由来说起,导入教学“楚汉战争”。

(师)区分楚汉战争与农民战争的性质:楚汉战争已不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是区别于农民战争的另一场战争。

它是项羽和刘为争夺统治权而战的,所以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项羽和刘邦己经不是农民起义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

成语典故“鸿门宴”——P67小字:“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师)楚汉战争的结果,刘邦打败项羽,刘邦称帝,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为汉高祖。

5、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秦国终于兼并了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然而,由于秦始皇以及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赫赫一时的秦帝国很快就在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灰飞烟灭了。

秦朝的灭亡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贾谊在《过秦论》中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6、作业:课外让学生写一篇小论文题目为——“评价历史人物秦始皇的功与过”。

★〖板书设计〗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一、“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BC221)二、秦末农民战争――――秦的灭亡(BC206)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BC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