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三一轮复习湘教版课件第4编第2章---章末归纳整合
湘教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3章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 第5节指数与对数运算
B.lg 7
1 1
+ =( C )
C.1
解析 ∵2 =5 =10,∴a=log210,b=log510,∴
a
b
=lg 10=1,故选 C.
D.log710
1
1
+
=
1
1
+ log 10=lg
log2 10
5
2+lg 5
8.(2022·浙江,7)已知2a=5,log83=b,则4a-3b=( C )
性质
若一个(实)数x的n次方(n∈N,n≥2)等于a,即 xn=a ,则称x是a
的n次方根
当n是奇数时,数a的n次方根记作 ,正数的n次方根是一个
正数 ,负数的n次方根是一个
负数
当n是偶数时,正数a的n次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 相反数 ,记
作± (a>0),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0的n次方根是0
2 )
- 3
-2
b 2·
2 · 3
4 2
2x
(3)若 a =4
+lg
-2x
+lg
的值等于
7
3
.
5
2
2x
25-lg ,所以 a =2+lg(25× )=2+lg
2
5
1
3 +-3
= ,所以 -
3
+
2x -1
a =(a )
5
25-lg ,则 x -x
2
a +a
A.25
25
C. 9
B.5
解析 由 log83=b,得 8 =3,即 2 =3,则 2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展示]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7页[基础梳理]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如温室效应增强。
(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特别提示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应从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这五大组成要素展开。
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成土母质①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②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气候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②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①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②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地形海拔高度在山区,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坡度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够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坡向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特别提示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
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四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8课时河流堆积地貌
第四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8课时河流堆积地貌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河流堆积地貌及形成条件精讲点拨1.河流堆积地貌及形成条件(1)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冲积扇、洪积扇、河漫滩和三角洲等类型。
如下图所示:(2)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条件2.辫状水系:辫状水系又称辫流,指分支多、宽深比大、弯曲度小、散乱无章、变化迅速的河道。
辫状水系多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是由许多岔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
其形成过程为: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泥沙在地势低平处沿多条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之间形成多股的分汊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③再次进入洪水期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河道。
感悟:真题感悟[典例] [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下图所示为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
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为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8分)(2)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8分)[解题能力培养]第(1)题:第(2)题:[答案] (1)(2)变式演练[2024·浙江金华市模拟]洪积扇多由季节性河流在洪水期形成,一般呈现完美的扇形,如同张开的一把扇子,有扇顶、扇中、扇缘,甚至还有扇骨——呈放射状展开的分支河流。
下图示意祁连山西部的昌马洪积扇(俯视)。
据此完成1~3题。
1.昌马洪积扇形成完美扇形的原因是( )①扇缘前端受地形阻挡②河流展宽、分汊③河流流速减缓,泥沙堆积④地表多风化碎屑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农田多分布在扇缘的原因是( )A.靠近村庄B.交通运输便利C.降水量多D.地下水较充足3.与扇缘相比,扇顶( )A.径流量更小B.昼夜温差更大C.透水性更差D.实际蒸发量更大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真题感悟][典例] 答案:(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
201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课件必修3第2章---第4讲《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2012年无锡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拟对“区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 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阶段Ⅱ研究成果: ①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 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大部分地区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 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 ②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 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在国家已决 定停止开发该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2.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今 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①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 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②促进农业全面发展,调整农 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 附加值;②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③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 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 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2)土地荒漠化 增加地面摩擦(减少风的侵蚀力);增加土壤肥力;增加 土壤水分。
(3)有利:土地广阔,便于机械化耕作;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低温 时间长,病虫害少。不利: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低,生长期短。
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的措施及可持续发展方向
1.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与保护 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 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 现偏差有关,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8讲 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岩溶作用进一步 加强形成峰林
峰林发育晚期残 存的孤立山峰
孤峰发育晚期
图示-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 溶斗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 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 形成过程:喀斯特地面经溶蚀及岩溶塌陷后,形成口大底小 的倒锥状的封闭洼地景观。地表水沿可溶岩裂隙密集地段溶 蚀而成的是溶蚀漏斗,其深度不大,斗壁和缓,斗缘不明显, 外形多成碟状,当进一步向下加深时,斗壁逐渐陡峻并且有 明显的斗缘,成为漏斗状;地下可溶性岩溶蚀后会形成大小不 一的洞穴,在重力作用下,覆盖在洞顶上的土层或岩层崩塌, 进而形成的则是塌陷漏斗。漏斗底部通常有通道(或落水洞) 通往地下,起着集水和消水的作用,并伴有积土、碎石堆积。
1.地表喀斯特地貌: 2.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 帘
资料来源:VCG
(6)石幔或石帘:
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 淀而成,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特别提醒】:喀斯特作用的基本特征
喀斯特作用是外力作用的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其特征表现为发展过程中 的“三主三辅”,即以地下水为主,以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 械过程为辅;以溶蚀为主,以淀积为辅。
小结:喀斯特的类型——喀斯特地貌景观发育顺序
构造运动的稳定性决定着喀斯特地貌演化的进程。在地壳处于相对稳定条件下,如果气候因素无重 大变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可按以下阶段进行: 1、早期,地表水沿着岩层表面的裂隙向下流动,形成大量溶沟和石芽、少量落水洞和溶斗,出现地下河道; 2、中期,溶斗和落水洞扩大,地表密布着规模不等的喀斯特洼地、干谷。除主要河道外,地表水流大都进 入地下河道,形成完整的地下水系; 3、晚期,溶洞进一步扩大,地下河及溶洞的顶部不断坍塌,地面破碎,许多地下河变成明流,形成溶蚀谷、 天然桥、喀斯特洼地以及峰林; 4、末期,溶洞顶部进一步坍塌,地下河均转变为地表水系,地面高程降低,残留少数孤峰或残丘,出现喀 斯特平原。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
D.地面反射增加
解析 大棚顶部搭建光伏发电系统(有光伏板),会使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进 一步减弱,从而使棚内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反射等也随之减弱。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基础梳理]
返回目录
削弱 作用
参与的物质
主要作用
典例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 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度的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返回目录
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
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返回目录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 温)
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 (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 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
地势高(气温垂直递减, 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 降低约0.6 ℃)
情境问题诱思
返回目录
雅江县(位置见图a、b)曾经是国家级藏族贫困县,牙衣河乡位于雅江县南 部,地形以高山河谷为主,植被具有森林—灌木—草甸的地域分异规律。 当地政府以财政补贴、技术指导的形式积极向农户推广日光温室(不需 人工增温)项目,建成的日光温室规模均很小且设施简陋,所产蔬菜以自给 为主。由于增强采光是建造日光温室的关键性技术,该地日光温室建造设 计方案均选择坐北朝南、东西延展,并保持西偏北8°左右的角度。图c示 意该地日光温室设计图,其两侧和背面为砖石墙体,前侧弧形斜坡面为薄 膜等透光材料。
A.①②
湘教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3章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 第6节指数函数
3
A.c<b<a
B.b<a<c
C.c<a<b
D.b<c<a
解析 因为函数
2
(0,1);c=(3)
1
3
2 x
y=( ) 在
3
1
3
,则 a,b,c 的大小关系为( C )
R 上单调递减,所以
3 -0.3 2 0.3 2 0
a=( ) =( ) <( ) =1,即
2
3
3
2 0
1
2
<(3) =1,即 c∈(0,1),又3>0.3,则(3)
1
.
解析 令f(x)=|ex-a|,由题意得f(x)的值域为[0,+∞),又y=ex的值域为(0,+∞),所
以-a<0,解得a>0,故a的取值范围为(0,+∞).
考向2比较值的大小
例3(1)已知函数f(x)=ex,若a=f(40.99),b=f(21.99),c=f(ln 2),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3.函数f(x)=a|x|(a>0,且a≠1)的图象与性质如下:
f(x)=a|x|
定义域
奇偶性
值域
单调性
图象
a>1
0<a<1
R
偶函数
[1,+∞)
(0,1]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
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自主诊断
题组一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考点一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应用
湘教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4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第3节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最值
A.-1
B.0
C.1
D.2
解析 由题意f'(x)=g(x)=(x-1)(x2-3x+a),若1不是函数f(x)的极值点,设h(x)=x23x+a,则h(1)=0,即1-3+a=0⇒a=2,当a=2时,f'(x)=(x-1)(x2-3x+2)
=(x-1)2(x-2),故当x>2时,f'(x)>0;当x<2且x≠1时,f'(x)<0,因此x=2是f(x)的极值
3
5.(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1.3.3节练习第2题改编)函数
4
4
3
区间[0,3]上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
解析 f'(x)=x2-4,令f'(x)=0,解得x=2或x=-2(舍去).
当x∈(0,2)时,f'(x)<0,f(x)单调递减;
当x∈(2,3)时,f'(x)>0,f(x)单调递增.
所以当 x=2
f'(x)<0,得
0<x<;由
f'(x)>0,得
x>,所以函数
f(x)在区间
0,
上单调递减,在
区间Βιβλιοθήκη ,+∞
上单调递增,f(x)在区间(0,+∞)上不存在最大值,不符合题意.当
a<0 时,若 b≥0,则 x>0 时,f'(x)<0,f(x)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当 x→+∞
时,f(x)→-∞,当 x→0+时,f(x)→+∞,无最大值,不符合题意.当 b<0 时,易知函数 f(x)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名师课件 湘教版必修1
区时
4 3 2
1 中时区 0˚
1 2 3 4
567
90˚W
N
90˚E
567
8 9
10
11
180˚ 西东12区
11
10 9 8
深度思考
北京时间
有同学认为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当地时间为当地的地方时。请判断是否 正确。
不正确。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 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当地时间 是指当地的区时而不是地方时。
2.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 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 间的( A )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解析 M国国土大部分位于0°经线和10°W经线之间,主要属于中时区,
A.1/4
B.1/3
C.1/2
D.3/4
解析 本题中已知客机出发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2时,此时180°经线 的地方时为6月22日16时,客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时,180°经线的地 方时为6月23日6时,此时6月22日为旧的一天,可见,新的一天6月23 日约占全球范围的1/4,那么旧的一天6月22日占全球的范围约为3/4。
答案
题组二 日期范围的判定 (2014·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 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2.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D )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
指数与对数的运算(课件)-2024届《创新设计》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湘教版)
知识梳理
1.根式的概念及性质
(1)概念:式子n a(n∈N,n≥2)叫作_根__式__,这里 n 叫作根指数,a 叫作被开方数. (2)性质:① 负数 没有偶次方根.
n
②0 的任何次方根都是 0,记作 0= 0 .
n
③( a)n=
a
n
(n∈N*,且 n>1).④ an=a(n 为大于 1 的奇数).
∴t2-t1=0ln.328≈00..6398≈1.8(天).
索引
角度 2 对数运算的实际应用
例 4 (1)(2022·临汾三模)我国在防震减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并从 2009 年起,将
每年 5 月 12 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尽管目前人类还无法准确预报地震,
但科学家经过研究,已经对地震有所了解,地震学家查尔斯·里克林提出了关系
索引
解析 对于A,当T=220,P=1 026时,lg P=lg 1 026>lg 103=3,根据图象可 知,二氧化碳处于固态; 对于B,当T=270,P=128时,lg P=lg 128∈(lg 102,lg 103),即lg P∈(2,3), 根据图象可知,二氧化碳处于液态; 对于C,当T=300,P=9 987时,lg P=lg 9 987<lg 104=4,且与4非常接近, 根据图象可知,二氧化碳处于固态; 对于D,当T=360,P=729时,lg P=lg 729∈(lg 102,lg 103), 即lg P=lg 729∈(2,3),根据图象可知,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故选D.
式:lg E=4.8+1.5M,其中 E 为地震释放出的能量,M 为地震的里氏震级.已知
2008 年 5 月 12 日我国发生的汶川地震的里氏震级为 8.0 级,2017 年 8 月 8 日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一节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课件(湘教版)(62张PPT)
东北地区
西北干旱、 永久性积雪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高原山地气候区,河流
半干旱地区 和冰川融水 发源于高大山体,山体海拔高于当地雪线
和青藏地区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①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与降水变化一致。 ②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 ③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 ④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 ⑤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 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 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 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 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 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答案】❶碎石 ❷下渗 ❸降水 ❹地下淡水 ❺地下咸水 ❻倒灌 ❼升高 ❽大 ❾集水 (1)B (2)D
[核心归纳]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海洋上空的水汽—风—带海—信陆——风热—带力—、性—西质—风差—带异—、形—极成—的 地——东季—风风—带→ 陆地 (3)影响降水的因素。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 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多地下径流。 ⑤实施人工增雨,能加大降水量。
对数函数(课件)-2024届《创新设计》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湘教版)
中的图象可能是( A )
索引
解析 当a>1时,函数y=logax的图象为选项B,D中过点(1,0)的曲线, 此时函数y=-x+a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a应满足a>1,选项B,D 中的图象都不符合要求; 当0<a<1时,函数y=logax的图象为选项A,C中过点(1,0)的曲线,此 时函数y=-x+a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a应满足0<a<1,只有选项 A中的图象符合要求.
即log0.46<log0.36<log0.26, 即a>b>c.
索引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y=a1x,y=logax+12(a>0,且 a≠1)的图象可能是
(D )
索引
解析 当0<a<1时,函数y=ax的图象过定点(0,1),在R上单调递减, 于是函数 y=a1x的图象过定点(0,1),在 R 上单调递增, 函数 y=logax+12的图象过定点12,0,在-21,+∞上单调递减. 因此,D中的两个图象符合. 当a>1时,函数y=ax的图象过定点(0,1),在R上单调递增, 于是函数 y=a1x的图象过定点(0,1),在 R 上单调递减,函数 y=logax+12的图 象过定点12,0,在-12,+∞上单调递增. 显然 A,B,C,D 四个选项都不符合.故选 D.
单调递增.
当x<0时,f(x)=-2x2<0,4f(x)=-8x2=f(2x),且f(x)在(-∞,0)上单
调递增.
所以f(x)在R上有4f(x)=f(2x),且函数f(x)是R上的增函数,
于是原不等式可化为(log2x)2-3<2log2x, 得即(-lo1g<2x)l2o-g2x2<log32,x-解3得<210<,x即<(l8o.g2x+1)(log2x-3)<0,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 人文地理 第9章 城镇和乡村 课时规范练37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与塬面型传统村落相比,其他类型传统村落空间规模往往十分有限,其根 本原因是( A ) A.地形因素限制 B.耕地面积较小 C.人口总量较少 D.水源供应不足 3.“沉坑藏林”式村落( D ) A.向阳而建,采光条件好 B.地形限制,呈线状分布 C.临河而建,水源条件好 D.冬避风,夏纳凉
课时规范练37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23·湖南衡阳模拟预测)黄土高原地区大量传统村落仍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村落 风景和特色浓郁的建筑风貌,“沉坑藏林”式传统村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该 类型传统村落一般位于完整塬面上,邻近空间皆为平原耕地,无险可依、无势可 仗,主体窑洞以合院形式下沉于地坑中,下沉式院落之间高林密布,窑院藏于林间, 二者浑然一体。下图示意“沉坑藏林”式村落布局。据此完成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梧州被誉为广西的“小广州”,根本上取决于地理区域的( A ) A.邻近性 B.等级性
C.过渡性 D.边缘性
7.梧州骑楼城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C )
A.地形条件 B.气候特征
C.水运地位 D.工业基础
8.梧州骑楼城适合关闭的业态有( C )
①普通服装店 ②地方草药店 ③连锁快餐店 ④五金配件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本课结束
据此完成4~5题。
4.该遗产地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是( C )
A.粮食作物种植
B.干季游牧
C.热带经济作物种植
D.木材加工
5.该遗产地发展旅游业的核心优势是( C )
高中数学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5 曲线与方程课件 湘教版选修2-1
1.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意义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 C(看作满足某种条 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_二__元__方__程__f_(x_,__y_)_=__0_的实 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即: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_解__;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_都__是__曲线上的点. 此时,方程叫曲线的方程,曲线叫方程的曲线.
法二:(定义法) 因为∠OPC=90°, 所以动点 P 在以点 M12,0为圆心,OC 为直 径的圆上.
由圆的方程得x-122+y2=14(0<x≤1). 法三:(代入法) 设所作弦 OQ 的中点 P(x,y),Q(x1,y1), 则xy==yx2211,⇒xy11==22yx.,
又因为点 Q(x1,y1)在圆 C 上, 所以(x1-1)2+y21=1, 所以(2x-1)2+(2y)2=1, 即x-122+y2=14(0<x≤1). 法四:(参数法) 设动弦 OQ 的方程为 y=kx,
解:(1)方程 x+y-2=0 表示一条直线,坐标满足该方程的点如 (-1,3)等不在线段 AB 上,故命题错误. (2)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y=±x,满足 x2-y2 =0,反过来坐标满足方程 x2-y2=0 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 等,故命题正确.
由方程判断曲线
(1)方程(x+y-2)· x2+y2-9=0 表示的曲线是( ) A.一个圆和一条直线 B.半个圆和一条直线 C.一个圆和两条射线 D.一个圆和一条线段
代入圆的方程得(x-1)2+k2x2=1, 即(1+k2)x2-2x=0, 所以 x=x1+2 x2 =1+1 k2,y=kx=1+k k2, 消去 k 即可得(2x-1)2+(2y)2=1, 即x-122+y2=14(0<x≤1).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 1.识记湿地资源的含义及其生态功能。
2.了解并学会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
微专题一 湿地及其生态功能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提醒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
举例如下: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三江源湿地)东北三江平原湿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考向湿地的生态功能(2011·天津文综)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小说阅读 课时18 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文学类阅读•散文板块三学案18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复习任务1.掌握分析主旨意蕴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常考题型的分析要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6分)分析关键句子的作用①立足于文本内分析、探究,考查对文本广度、深度的理解。
②借助文本的抓手、切口分析、探究。
如一个词语、句子或标题或者一句评论。
③题干大多不出现“探究”字样,表明实际探究难度的降低。
2019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分析标题意蕴2018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分析标题意蕴和作用浙江卷《汴京的星河》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6分)分析句子意蕴知识图要活动一 掌握分析主旨意蕴的原则 和方法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
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
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确定的,或不是唯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
并且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也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
不过,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指向,更有明确的答案和得到答案的依据。
比如涉及的具体探究有句子意蕴、标题意蕴、主旨意蕴、意象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探究意蕴讲究角度和层面。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讲的是“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二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
第二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纲展示]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4页[基础梳理]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2.周期时间 旋转角度 意义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360°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24小时 360°59′昼夜交替周期3.速度角速度 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昼夜半球⎩⎨⎧图中甲处所在半球为夜半球、为黑夜图中乙处所在半球为昼半球、为白天(2)昼夜界线:AB 线为晨昏线。
(3)交替周期:1个太阳日或24小时。
2.产生时差 (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如上图,同纬度的甲、乙相比,乙地相对位置偏东,时刻较早。
(2)地方时①判断:图中甲、乙、丙中,甲、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②计算:图中甲与丁经度相隔60°,地方时相差4小时,按“东加西减”原则计算,若丁地地方时为6时,则甲地为2时。
(3)时区与区时①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特别提示 (1)北京时间是指120°E 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是指116°E 的地方时。
(2)国际标准时间,又叫世界时,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自然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人为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180°经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图文拓展]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线速度: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在同一时间内,旋转的弧线的长度不同,赤道最大,两极为零。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案(新教材湘教版):自然地理 第二章真题专练
√A.24日2时52分
B.24日2时08分
C.23日3时08分
D.22日2时52分
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即103°W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北京时间 为120°E的地方时,120°E位于该市东侧,经度相差223°,通过计算得到时间相差 14时52分,此时该市当地时间为5月23日12时,根据“东加西减”的规律,需加 上14时52分,则北京时间为5月23日26时52分,即为24日2时52分,A项正确。
城市工作时间一般从当地区时8时开始,这和图中北京时间的工作时间2时多相差 约6小时,即早6小时,所以甲城市所处时区为西十区,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南地理)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其首都是全球最早
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
(2022·江苏地理)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 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 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 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回答1~3题。 3.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的地点是 A.圣地亚哥 B.卡马匡
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
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完成5~7题。
6.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1:00
B.6:00
C.11:00
D.2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南地理)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其首都是全球最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描述型综合题是指对某一区域地理要素或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新 课标高考试题对特征描述的考查非常突出,命题素材丰富,设问角度灵活。 特征描述型综合题的常见类型及考查角度主要有:
(1)地形特征的描述,如地形、地势、地形区的分布等; (2)天气的描述,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团和锋面,天气特征的描 述主要有气温、阴晴、雨雪、风向和风力以及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 (3)气候可以从某区域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以哪种类型为主、主要气候 类型的特点等方面描述,也可以从某种气候气温的季节变化,最冷月、最 热月气温高低,年温差大小,年降水总量多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 化等方面描述;
[例]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犁河谷地——西域的绿色走廊,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地处西 天山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疆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 那里既有雄美的雪峰、冰川,又有俊秀的河川;既有恬静悠然的牧场,又有 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由雪岭云杉形成的森林沿山谷向山下延伸,与山地草 场交织在一起。春季,一片片绿油油的冬小麦描绘出绿的世界;夏季,成片 的油菜花和向日葵将大地装扮成花的海洋。 材料二
(4)水文特征可以从某区域流域特点、河流发育情况、流程长短、补给来 源、水量大小,某水系的形状(扇形、树状、羽状、向心形等)、支流多少、 排列分布,某条河流的水体类型、补给、蒸发、下渗、径流、水量、水质 等方面描述(包括水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时间及长短,含沙量大小,有 无结冰期及长短等);
(5)地理位置可以从纬度位置(半球、纬度带)、海陆位置(大洲、大洋或地 处内陆还是沿海)等方面描述;
(1)结合甲、乙两图,简述该区域年平均潜水等水位线的分布规律和影响 潜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2)分析华北地区的气候对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图中B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对我国华北滨海平 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启示是什么? (4)分析图中A地农作物产量比B地的大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该区域年平均潜水等水位线的分布规律可以从甲图中直 接读取,结合甲、乙两图可知,地势高低、距海远近和气候是影响潜水水位 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第(2)题,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气温在0℃以下时,河流有结冰期;降水的多少,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大小; 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影响河流的汛期。第(3)题,土壤中水盐运动规律是: 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土壤盐碱化现象的出现有自然原 因,也有人为原因,所以要合理排灌,防止潜水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渍化。 第(4)题,读图可知,A地位于山麓冲积扇平原,地下水水质好,排水好,土 壤不易盐碱化;B地地势低平,地下水的水位高,土壤易盐碱化。
[答案] (1)形似向西开口的三角形,自西向东逐渐收缩;北为北天山山 脉,南为南天山山脉,中为地势稍低的乌孙山;北部和中部山脉之间为伊 犁河谷。影响:这种半封闭地形,利于河谷地区形成地形雨;植被覆盖率 较高;河流水量较丰富,落差大;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北部) 的干冷气流;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来自塔里木盆里(南部)的风沙入侵。
(4)与东部季风区河流相比,伊犁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有何不 同?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二分析即可。第(2)题,天山的北坡为盛行西 风的迎风坡,受山地的抬升作用影响,降水多,湿度大,适合林木生长。 第(3)题,哈萨克族人主要生活在山地牧场,维吾尔族人主要聚居在河谷平 原(城市),经商;汉族人主要聚居在河谷平原从事种植业或在城市从事非农 产业。第(4)题,由于伊犁河的补给方式主要是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气温的 高低是影响其径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因此其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 变化较大。
(3)特征: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启示:滨海地区, 地势低平,土壤易盐碱化,所以要合理排灌,防止潜水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 渍化。
(4)A地位于山麓冲积扇平原,地下水水质好,排水好,土壤不易盐碱化; B地位于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的水位高,土 壤易盐碱化。
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6)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地质等 方面描述;
(7)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工农业生产特点(主导产业、农业生产结构、主要 农产品、开发历史、机械化水平,轻、重工业比重)、居民等方面描述。
特征描述型综合题的答题步骤如下: (1)要全面、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 图与考查要求; (2)认真领悟设问的角度,针对具体区域具体描述,描述时要结合该区域 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用原理代替; (3)充分利用题中已有信息获取答案,高考题所提供的一般是课本以外或 陌生的情境,要充分挖掘材料或图中的有效信息,从中获取答案,还要注 意题目有没有“依据材料”或“据图示条件”等限定语; (4)运用地理术语回答问题。
(1)描述中国境内的伊犁河流域地形特点,并分析这种地形对伊犁河谷自 然环境的影响。
(2)在山体的垂直变化中,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森林草场交错 带,树木只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 。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阴阳脸”现象形成的原因。
(3)“在新疆,哈萨克族人放羊,维吾尔族人卖羊,汉族人吃羊。”试分 析这三个民族在该地区各自的聚居地及主要从事的行业。
(4)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 原因:伊犁河以高山冰雪 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水量大小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水量丰富,冬季水量 极小,甚至断流,所以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由于气温的年际变化很小 ,所以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小。
(2012年百校联盟模拟)甲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年平均潜水等水位线图, 乙图是甲图中B地潜水水位与气候要素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答案:(1)年平均潜水等水位线的分布规律:自西向东年平均潜水等水位 线的数值由大变小。主要因素:气候、地势高低、距海远近。
(2)图示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如果 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还有凌汛;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夏季流量 大,易出现洪涝灾害,冬春季节流量小,有些河流春季可能出现断流现象。
(2)阴坡降水多,蒸发弱,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阳坡温度高,蒸发强, 降水少,只适合草甸生长,从而形成这里山脉的“阴阳脸”现象。
(3)哈萨克族人主要聚居在山地牧场,从事畜牧业;维吾尔族人主要聚居 在河谷平原(城市),经商;汉族人主要聚居在河谷平原,从事种植业或在城 市从事非农产业(工业、商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