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望江南 武陵春)
怎一个愁字了得——《望江南》、《武陵春》的“愁”赏析
![怎一个愁字了得——《望江南》、《武陵春》的“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6f7dbcb84ae45c3a358c49.png)
怎一个愁字了得——《望江南》、《武陵春》的“愁”赏析发表时间:2016-05-20T10:38:30.0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1期作者:祁雪明[导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中有两首婉约派词,即温庭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
两首词均以愁为主线,然而细究之下我们不难发现愁也有深浅之分、大小之别、轻重之度。
本文就从深浅、大小、轻重三个方面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
祁雪明青海省西宁市五一学校810006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中有两首婉约派词,即温庭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
两首词均以愁为主线,然而细究之下我们不难发现愁也有深浅之分、大小之别、轻重之度。
本文就从深浅、大小、轻重三个方面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
一、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与“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看愁之深浅。
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望江南》中的思妇盼夫归,虽过尽千帆皆不是,却还每日梳洗打扮,为什么?因为思妇虽愁可心中还有希望,天天打扮为的是有一天能让久别的丈夫看到她最美丽的容颜。
可见远行的丈夫或许还能乘舟而来与她相聚,到时愁就会荡然无存,等待的结果或许是无尽的喜悦。
而《武陵春》中李清照则不同,她日晚倦梳头,为什么倦梳头?因为她自己知道再美的容颜也已无人欣赏,她打扮给谁看呢?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她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53岁,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等待她的只有无尽的愁,“此恨绵绵无绝期”,真是哀莫大于心死。
相比较之下,前者那是生离之愁,后者却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分。
二、从“过尽千帆皆不是”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看愁之大小。
《望江南》中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妇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她带着希望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希望自己的丈夫就在其中一艘上,可是她一次次满怀希望又一次次以失望告终,从希望到失望可以想象她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 词五首《武陵春》《望江南》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 词五首《武陵春》《望江南》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f9807e376baf1ffc4fad7e.png)
《望江南》《武陵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尝试和不足:
一、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
本节课的学习中绝大多数的感悟体验、品味表达、联想想象、比较赏析等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我只是起一个主导、点播和点评的作用。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引领与学习技能的训练。
本节课是学习两首词的内容,如果平均用力,教师泛泛讲解学生可能就会学得索然无味,因此,为了将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恰当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词,然后进行学习方法的归纳,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词,方法与技能就是教给学生核心的东西,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也就在此。
三、在两首词的教学中,着眼于词本身所反映出来的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及情境的描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动笔去写,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意见,并支持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去体验诗词的内涵。
四、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有一点最大的不足是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学生诵读的还少,而且在引领学生读的过程中,未能步步深入,缺乏层次性,尤其是在时间的分配上,有点前松后紧,导致第二首词学生自学后展示较少,未能把学生自学的成果充分展示。
《词五首》教案《望江南》《武陵春》《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
![《词五首》教案《望江南》《武陵春》《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https://img.taocdn.com/s3/m/2e5baa9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5.png)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 情感渗透:教师通过对词中情感的解读,引导学 生感受词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趣。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01
02
03
时间安排
由于五首词的内容较多, 课堂时间略显紧张,部分 学生对词的深入理解不够 充分。
个性化教学
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应 考虑个性化教学策略,以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理解词中意象的运用 和意境的营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方 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词的内涵
和艺术特点。
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五首 词的异同点,提高鉴赏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 简单的词,培养文学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人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 养。
析
深对辛弃疾词的理解。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赏
注意语气和节奏。
析
分析辛弃疾词的艺术特
色,如语言豪放激昂、
拓
意境开阔、情感深沉等
展
。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诵读法
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 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情
感基调。
点拨法
教师对重点词语和意境 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
解词的深层含义。
讨论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 交流对词的理解和感受 ,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
THANKS
同点。
写一篇关于《江城子》中苏轼 情感变化的读后感。
结合《破阵子》中的豪放情怀 ,创作一篇以“壮志凌云”为
主题的短文。
06 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内容丰富
本节课涵盖了五首词,每首词都 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词的多样 性和深度。
词五首之望江南武陵春PPT1 人教版 (共20张PPT)
![词五首之望江南武陵春PPT1 人教版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20f6ffad51f01dc281f168.png)
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 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
我所了解的 是内容侧重儿女之情,结构深细 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 婉约派 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
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 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
学习目标
1、读懂词的内涵及表 达的情感;
2、掌握赏词的方法; 3、诵词。
合作学习
1、词中所描绘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 形象?并说说你评价的理由 2、理解词的大意,用一句话概括词 的主要内容? 3、主人公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试从文中找出词语进行分析。
望江南 词情? 写情? 思妇 梳洗、独、
人物描写
思念
之情
依、望
烘托
景
江楼、千帆、 借景抒情 斜晖、水、 白蘋洲
赏词之道
歌词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菩萨蛮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 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宋词赏析
《望江南》《武陵春》
广东肇庆中学刘彩华
花间词派
词内容多描写男女之间的 恋情,在词风上也大体呈 现出婉约绵缠、妩丽香艳 的主要风格特征。温庭筠, 晚唐词人,花间词派的鼻 祖。
自主学习
四读《望江南》
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与节奏。 二读:思考词中所描绘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 形象? 三读:理解词的大意,用一句话概括词的主 要内容? 四读:主人公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抓住 关键的字词慢慢读,细细体会。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借景抒情 细品要字 体会修辞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武陵春望江南
![武陵春望江南](https://img.taocdn.com/s3/m/99ae24c06c175f0e7cd137f1.png)
朗读诗词
• 自由朗读 把握节奏 • 教师范读 体会情感 • 指名学生读 读出词作愁苦的情感
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小令,武陵春,词牌名。源自陶潜《桃花 源记》载武陵渔人入桃花源故事。
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 1135),当时李清照避 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 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 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 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 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武陵春》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 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 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 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你能写出多少表现愁的诗句?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 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 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
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
比喻
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
体可触的立体感,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
量、动态。这种写法是——
化虚为实
“闻说”、“也拟” “只恐”欲抑先扬,曲折尽情的表达作 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25.词五首
《望江南》 《武陵春》
词五首之《望江南》《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词五首之《望江南》《武陵春》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dd8ca6dd88d0d233d46a6c.png)
词五首之《望江南》《武陵春》公开课教案南京一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词五首之《望江南》《武陵春》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两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望江南》一、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三、朗读: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四、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太原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五、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六、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词五首(婉约派)
![词五首(婉约派)](https://img.taocdn.com/s3/m/5eeb89f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6.png)
“婉约”“豪放”两大词派,因明张延“ 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 蓄,情思波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 表人物:秦观、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抒发强烈旳政治热情,豪 爽旳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 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 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 向高峰。
两首词情景交融,有独特旳意 境美。夕阳有情,流水有意,是心 灵旳抚慰;风停花谢尘留香,是伤 春,更是伤己。人景情水乳交融。
两首词都属于婉约词。《望江 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 婉。
课外拓展
你还能记起哪些体 现“愁”旳诗句呢?
1.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 断肠处。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 在心头。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体现了她失望和怅惘旳情怀。
归纳总结
本词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描写细致入微, 景物描写渗透情感,情景交融,起了烘托人物, 深化主题旳作用。语言清新含蓄,耐人寻味。文 笔洗练,无雕琢之痕。短短27字容纳了诸多内容 :时间,从上午到傍晚;景物,从楼头、千帆写 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情感,从希望到 失望以至最终旳“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 凝练旳特点。另外,还多用白描、直叙旳手法却 又含蓄、细腻。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眸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武陵春》《望江南》赏析
![《武陵春》《望江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5b24c5360cba1aa811da3e.png)
赏意境 悟诗情
(画面展现)一个 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 晨梳洗完毕,独自一 人登上望江楼,倚靠 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 面。千帆过尽盼望的 人都没有出现,太阳 独倚 希望 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 望 江 过尽 失望 面上,江水慢慢地流 南 肠断 痛苦 着,思念的柔肠萦绕 在那片白蘋洲上。
切 盼 夫 归
诗词赏析之法 赏意境 悟诗情
•
“ 愁 ”
2、你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
“风住尘香花已尽”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 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触景生情, 以景衬情(间接抒情,用语含蓄)。
“日晚倦梳头” 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写愁。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直接抒 情,一改含蓄为直露,这是情怀使然,汹涌澎 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 由渲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作探究 赏意境 悟诗 情
•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2、你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
• 学习要求: • 1、小组长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组织 学习,头脑风暴。 • 2、大胆展示,勇于置疑。
展示提升 赏意境 悟诗情
•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词是围绕哪 个字展开的?(文眼)
•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 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诗词赏析之法 赏意境 悟诗情
• 一、描摹诗歌图景 • 二、概括意象特点 • 三、剖析诗人情感
赏析 望江南.温庭筠
走进文本
望江南
温庭筠yún 唐诗人,词人,他的词“多写闺 情”, 被尊为“花间鼻祖”。
梳洗罢,独倚yǐ/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 是,斜晖huī脉脉mò/水悠悠。肠断/白蘋pín洲。
《词五首》望江南
![《词五首》望江南](https://img.taocdn.com/s3/m/ca60fcc3240c844769eaee13.png)
后两句是写景,通过景物描写进一 步渲染思妇的离愁。“斜晖脉脉水悠悠” 一句,通过写斜阳的含情脉脉,水流的 悠悠不断,来刻划思妇绵绵不断的离愁 别恨。“斜晖”与“梳洗罢”呼应,点 出思妇从清晨起床就倚楼等待,一直等 到太阳偏西了仍不见良人归舟。“肠断 白蘋洲”,“白蘋洲”在古诗词中常用 来代指分手的地方。这位思妇本已一再 失望,偏又看见当初与他分手的地方, 这就使她更加柔肠寸断,悲伤至极!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 本名歧, 字飞卿。唐诗人,词人,太原人。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词风艳丽华美,有《花间集》。
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他年轻 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入歌 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 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 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 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 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 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 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 祖”。
结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 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 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 采取夸张性的比喻,使其物质化。 “愁”与 “恨”,通过视觉艺术形象,化为可感的实体。 以春水喻之,如李煜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以春草喻之, 如李煜之“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 平乐》);此皆状其迢迢不断,绵绵无绝。言其深 广者,如秦观之“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 岁》)。更有甚者,如贺铸之“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 案》),连用三喻,使“愁”有弥天盖地之势。苏 轼已有“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虞美人》), 张元干《谒金门》中也说:“艇子相呼相语,载取
背景简介
武陵春
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
![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https://img.taocdn.com/s3/m/2974ba5b336c1eb91a375d25.png)
,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
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
你能概括上阙的内容吗?
描绘打猎的威武场面。
你可以用一个字为我们描绘一下 这个场面吗?
一狂:太守出猎而须报
知人民跟随去看
二狂:出看而须“倾城”
三狂:猎必射虎 四狂:自比孙郎
本文共用了哪三个典故?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即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 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 这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2.遣冯唐: •冯唐,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年老的郎官。据《史记·张释之冯 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 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 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 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3.射天狼: •天狼,星名,即天狼星。古代传说,狼星出现,必有外来的 侵掠。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借此表 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词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 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 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 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 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 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 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 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上、下片的句式有完全相同的, 也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词五首》之《望江南》《武陵春》“问君能有几多愁”教案
![《词五首》之《望江南》《武陵春》“问君能有几多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6317fb4028915f804dc296.png)
《词五首》之《望江南》《武陵春》“问君能有几多愁”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优美诗句,培养赏析能力。
2、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
3、领会词中丰富深刻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意境,明确主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望江南》、《武陵春》一、芳华千载识词人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对联,猜猜上下联分别是指谁?先全班齐读。
上联是:“诗词双叹,才情绮丽,尽展花间温八吟”(温庭筠)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二、问君能有几多愁?---比较《望江南》与《武陵春》1、读词识人(1)、自由朗读两首词,读准字音,有疑难可组内求助,完成后请举手示意。
(先请一人朗读《望江南》,再请一组朗读《武陵春》)(2)、《武陵春》描写的是作者自己,那么《望江南》呢,温庭筠写的可是自己?温庭筠写的是一位女子,这两首词的主人公应该都是女子。
追问:最能表现这两位女子的思想情感的词句在哪里?《望江南》中“肠断白蘋洲”,肠“断”一词让人感受到主人公的愁绪。
《武陵春》中“载不动许多愁”,“愁”字点明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学法指导一:有的诗词在末尾可能会自然地暗示或明示作者的情感,点明中心、主题,这种就叫卒(zú )章显志。
小结:这两首词一个是男子化身为女性来描绘女子内心,另一个是女子写自己的内心的词作,表现的都是女子的愁绪。
2、试比愁重--你觉得词中这两个女子,谁的愁让你感触更深,更愁?(她们又在为何而愁)学法指导二: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进而继续琢磨,洞晓明显的语意,品味出作者隐含的情感,这种就叫见微知著。
预设角度:人:《望江南》中这一女子一天所干之事便是等待。
清晨梳洗晨装便开始等待,也许她精心打扮,就是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当时的心情是喜悦和激动的。
但一个“倚”字写出了这位闺阁女子因盼望得太久而没了力气,不仅身体难以支撑,连心也是沉重的难以支撑,只能一个人孤苦的“倚”着,一个“独”字写出了多么孤独落寞之情。
《武陵春》《望江南》公开课唐琴
![《武陵春》《望江南》公开课唐琴](https://img.taocdn.com/s3/m/de2102f249649b6648d747c3.png)
词作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来到南方, 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 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丈夫赵明诚 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 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寓居在浙江 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 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 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 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1.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手法写愁的?
比喻
2.那作者又是如何比喻的呢?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把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 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化无形为有形,化虚 为实,具体真切。 比喻摹愁
背一背词作
古诗词学习方法:
知人论世——把握情感 读读词作——初步感知 说说大意——理解内容 品品语言——赏析特色 背背词作——积累应用
读一读词作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 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 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 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风住尘香花已尽,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 非 事 事 休 , 欲 语 泪 先 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 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 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先流。
望武 江陵 南春
词 两 首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 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她的 词活泼灵动,语言清丽, 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 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 伤。其词擅长白描,善用 口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家看看这首词和《望江南》有没有相类 似的描写。 都写了女子梳头 2、大家思考一下,她为何 “日晚倦梳头” 呢?
李清照因为内心哀愁,对生活失去了 兴趣,所以,“日晚倦梳头。”
3、文中有句隐含了她哀愁的原因,是哪一 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却与以前大不 一样了(丈夫去世),她对一切都丧失 了兴趣。
了解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 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 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她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 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 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 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 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你能概括出《望江南》和《武陵春》两首词 的共同特点吗?
内容上以儿女之情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 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具有一 种柔婉之美。 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 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拓展延伸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 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早先 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每一 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满 江红》、《蝶恋花》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诗 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 和下片或上阙和下阙。
斜晖脉脉水悠悠 眼前所见,只有落日的余晖 和悠悠逝去的流水而已。
肠断白蘋洲 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读了这首词,你从中体会到了 什么内容或情感?
此词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 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 活状况和内心情感,给人一 种淡淡的忧愁。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 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 期多悲叹身世,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情调感伤。其词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 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知识拓展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 在心头。 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4、如此愁苦,她想过用什么办法排遣吗?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她想去双溪泛舟不是贪恋美景游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 见,摸不着,词人用新鲜奇特的比喻,说 自己的愁重的连船都承载不动,从而突出 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温庭筠,唐代诗人中第一 个大量写词的人。他的词“多 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 尽“艳丽”之能事,他是“花 间词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 “花间鼻祖”。
望江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 望江楼。过尽千帆 皆不是,斜晖脉脉 水悠悠。肠断白蘋 洲。
梳洗罢, 女为悦己者容 独倚望江楼
独
过尽千帆皆不是 希望 失望 内心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