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新考纲古文全篇翻译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诗词(详细解释)及例句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诗词(详细解释)及例句1、爱①爱护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例: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会吝惜一条牛?④爱慕,欣赏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例: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例: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例:爱其二毛(怜惜,同情)《左传》译文: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②安抚,抚慰例: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例: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例: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⑥养生例: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例: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例: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大学语文》译文
《大学》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完美光明德性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想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体认自己内在的光明德性;体认自己内在的光明德性的方法就在于推究了解万事万物完备周详的规律,做到内外合一、各尽其性。
通过推究了解万事万物完备周详的规律,才能体认自己内在的光明德性、内外合一;体认到自己内在的光明德性,才能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自己意念真诚才能端正自己的内心;端正自己的内心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才能使天下进入太平详和之中。
从天子开始,一直到平民百姓,都要把修养好自身的品德作为处世的根本。
一个人,如果他自己的品德修养这个根本之处败坏了,却想做到家齐、国治、天下平,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应该重视的根本反而被轻视鄙薄,却希望作为末节的结果能够敦厚久远,这样的事情是根本不会有的。
知道了修身为立身处世的根本,就是达到“认知”的最高境界。
《孟子》译文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
(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
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
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
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翻译: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待。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既属于郑,又归为自己,成两属之地。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最终会垮台的。
”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都。
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
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
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自考新版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新版大學語文古文翻譯(一)寡人之于国也[译文]粱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很尽心了吧!如果黄河北部地区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河东,迁移河东的粮食到河内;如果河东地区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
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但是邻国的百姓不会少一点,而我的百姓也不会多一点,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以打仗来做个比喻:(在)战鼓咚咚敲响,兵器刚刚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用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说呢?”梁惠王说:“不行,那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耕作)不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吃不完了;如果细密的网不进入池塘,那么鱼鳖就吃不完了;如果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了。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供养家人,丧葬死者没有遗憾了。
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让每一家)有五亩地的宅院,又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轻软的)丝织衣服;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失去养育它们的时机,那么七十岁的人可以吃上肉了;(每家)百亩的农田,不要占用他们的农作季节,那么数口之家就可以没有饥饿了;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反复教导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身背头顶(重物)走在路上了。
七十岁的人有丝织衣服穿,有肉吃,黎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寒;这样做了却不能统一天下的事,还从来不曾有过。
“(现在是)狗和猪在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路上有饿死的尸体还不知道开仓发粮赈救饥民;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这和用兵器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两样呢?大王如果不归罪于年成,那么这样天下的老百姓就会到您这儿来了。
”<<秋水>>[译文]秋天的雨水按季节到来,很多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水流宽大到辨别不清两岸之间、河中小洲之间是牛是马。
专升本大学语文新考纲古文全篇翻译
2016年大学语文新考纲古文全篇翻译1.《樊迟、仲弓问任》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2.《老子》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张弓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然,而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
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3.《晏子对齐侯问》译文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
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景公说:“和谐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
大学语文文言文相关译文
报任安书(这一段是重点)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
(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
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樊迟仲弓问仁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
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执事: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
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大学语文里的古文翻译
求自学考试大学语文里的古文翻译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07-6-29 18:11提问者:329656649 - 秀才二级最佳答案《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季氏(鲁国大夫, 冉有、季路的主人)准备去攻打颛臾。
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学生)去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求!(即冉有)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昔日先王封他为东蒙山祭祀主管,而且他的封地已在鲁国的疆域之中了。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夫子(季氏)想这样做,我们两个人都不想这样。
”孔子说:“求!周任(古史官)曾经有过这样的话,说:…如果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就去接受职务;如果不能,就该辞职。
‟(假如盲人走路)不稳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扶起,那又何必用那个扶瞎子的人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让猛虎、犀牛从笼子中跑了出来,把灵龟、宝玉毁坏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颛臾,它的城墙坚固而且又靠近费(季氏的领地),现在不攻取它,后世必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求!君子憎恶那种(嘴上)放弃说…想得到它‟,但一定要为他的行为找借口的做法。
我听说,对于诸侯或大夫们来说,,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财富分配不平均,不必担心人口少而要担心境内不安定。
因为分配平均了,就没有贫穷可言;社会和睦,人口就不会不多;境内安定了,就不会出现倾覆。
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人(境外的人)仍不归服,那么就整修文教德化使他们归附;如果远方的人来了,那么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现在由(子路)和求啊,你们两个人辅佐季氏夫子,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附;鲁国政权四分五裂又不能保全它,反而在国内谋划发动战争。
我担心季孙氏氏的忧患,并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宫廷内部。
”《赵威后问齐使》[译文]齐王派使者来聘问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尊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3
9.登楼赋登上这座楼向四面瞻望,暂借假日销去我的心忧。
看看这里所处的环境,宽阔敞亮再也很少有同样的楼。
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弯曲的沮水环绕着水中的长洲。
楼的北面是地势高平的广袤原野,面临的洼地有可供灌溉的水流。
北接陶朱公范蠡长眠的江陵,西接楚昭王当阳的坟丘。
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黍稷累累布满了田畴。
这地方确实美,但不是我的故乡,竟不能让我短暂地居留。
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啊,长长地超过了一纪直到如今。
念念不忘想着回家啊,这种忧思,谁能承受它的蚀侵。
靠着栏杆遥望啊,面对北风敞开胸襟。
地势平坦可极目远望啊,挡住视线的是那荆山的高岑。
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水荡漾长而深。
故乡阻隔令人心悲啊,涕泪纵横而难禁。
从前孔丘在陈遭受厄运啊,发出“归欤,归欤”的哀吟。
钟仪被囚弹出楚曲啊,庄骂显贵越免不了露出乡音。
怀念故乡的感情人人相同啊,哪会因为穷困或显达而变心。
日月一天天过去啊,黄河水清不知要到何日。
希望国家能统一平定啊,凭借大道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力。
担心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啊,井淘干净了,却无人来取食。
在楼上徘徊漫步啊,大阳将在西匿。
萧瑟的风声从四处吹来啊,天暗淡而无色。
兽惊恐四顾寻找伙伴啊,鸟惊叫着张开双翼。
原野上静寂无人啊,远行的人匆匆赶路来停息。
内心凄凉悲怆啊,哀痛伤感而凄恻。
循着阶梯下楼啊,闷气郁结,填塞胸臆。
到半夜难以入睡啊,惆怅难耐,辗转反侧。
10. 陈情表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
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第一部分:精读篇目一、庄子·养生主【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二、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新高考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夫新高考之文言文,古之遗风,今之瑰宝也。
自孔子以来,文言文传世,历经千载,至今犹存。
然今之学子,鲜有通古之人,而文言文之难度,亦日增一日。
是以新高考文言文之翻译,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文言文,取材于古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令人叹为观止。
然翻译之难,在于其语言之古,字词之繁,语法之异。
今试以一篇新高考文言文为例,予以全文翻译。
原文:昔者孔子游于泰山之阳,见一女子,衣褐,戴笠,携斧,耕于田。
孔子问之:“子何人?”女子曰:“吾乃耕者。
”孔子曰:“耕者何为?”女子曰:“吾耕以养父母。
”孔子曰:“善哉!”遂与之言,问其所耕之地,女子答曰:“吾耕于泰山之阳,地肥而沃,故所获甚丰。
”孔子曰:“子耕之劳,何如?”女子曰:“吾自幼习耕,至今已二十载,虽劳不怨。
”孔子曰:“子之勤劳,吾甚钦佩。
然子何不学文,以显扬于世?”女子曰:“吾虽不学文,然耕读之余,亦能自娱。
”孔子曰:“善哉!子之乐,吾亦乐之。
”译文:昔日,孔子游历于泰山之南坡,看见一位女子,身穿粗布衣服,头戴斗笠,手持斧头,正在田地里耕作。
孔子问她:“你是何人?”女子回答:“我是耕田的人。
”孔子又问:“耕田的人做什么?”女子说:“我耕田是为了养活父母。
”孔子称赞道:“好极了!”于是与女子交谈,询问她耕种的地方,女子回答说:“我在泰山之南坡耕种,那里的土地肥沃,所以收获很丰富。
”孔子又问:“你耕作的辛苦程度如何?”女子说:“我从小就学习耕作,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虽然辛苦但从不抱怨。
”孔子表示敬佩,并问:“你这么勤劳,为什么不学习文化,以便在世上显扬自己?”女子说:“我虽然不学习文化,但在耕作读书之余,也能自得其乐。
”孔子说:“好极了!你的快乐,我也感到快乐。
”此篇文言文,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孔子与耕者的对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孝道、勤劳朴实的价值观。
翻译此篇文言文,不仅是对古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学子的一次思想洗礼。
在新时代的高考中,文言文翻译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使他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語文(古文部分)(1)天之道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是以——因此,为——做事,不恃——不依靠)功成而不处(功——有成就,不处——不居功)(2)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采取军事行动)无乃尔是过与?(无乃——恐怕,过——责备,“是”将宾语“尔”提前)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陈列,施展,力—能力,就—担任,列—职位,)(这里用的是演绎论证法)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盲人站立不稳,持—扶持,顛—盲人倒下了,摔到了,扶——搀扶,相——搀扶盲人的人)(这里用的是类比论证法)且尔言过矣,(且——况且,过——错误)虎兕出于柙,(兕——犀牛,柙——关野兽的笼子)这里用了类比法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同“嫉”痛恨、厌恶舍曰——不说,欲之——我想要,辞——托词、寻找借口)演绎论证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故——仍旧,服——归服,修——完善,文德——文教德化,来之——使他们来,来——同“徠”招徕、使归顺)(3)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曳——拖着兵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涂——同“途”,发——开仓放粮,賑救饥民)对比论证法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类比论证法。
(4)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变,改变自喜的面容)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仰视的样子,若——海神)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莫己若——宾语前置,“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
(殆——危险)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笃——局限,时——时令)乃知尔丑(乃——才,丑——鄙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盈——满)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停止,虚——虚空)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礨空——小孔)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向——当初)(5)大同大同选自《礼记》。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21—40)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21—40)21.非,fēi(1)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例: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译文: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错了。
(2)动词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例: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
(刘开《问说》)译文: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译文: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③无,没有例: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译文: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3)副词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例: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
(《训俭示康》)译文: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
②除了,除非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赤壁之战》)译文:除了刘备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
22.复,fù(1)动词①回来例:昭王南征而不复。
(《左传·僖公四年》)译文:昭王远行南方却没有回来。
②恢复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由这里)就可以知道了。
③回答例: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④报复例:(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
'(《左传·定公四年》)译文:伍员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报复楚国。
'⑤通'覆',遮盖,盖上例: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促织》)译文:用手掌把它盖住,觉得手心里空空的,好像没有什么东西。
(2)形容词①夹层的,双层的。
例: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孔雀东南飞》)译文:用红罗做的双层的床帐,四个角上都挂着香囊。
②繁复,重复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学语文 古文译文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役使百姓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对人慈爱。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以正压邪,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不仁的邪恶之徒就被疏远了。
汤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兼爱(上)《墨子》圣人是以治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那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
如果不知道混乱从那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
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
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圣人是以治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
试考察混乱从那里产生,起源于人与人不相爱。
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混乱。
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的混乱。
反过来说,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所谓的混乱。
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而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源于不相爱。
2013考纲文言文课外译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1《陆游筑书巢》的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象鸟窝。
”栖的意思是堆积2《牧竖捕狼》的意思原文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
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④,意甚仓皇⑤。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⑥令嗥⑦;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⑧。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⑨小狼鸣急;狼辍声⑩四顾⑾,始⑿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⒀,跑⒁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⒂,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⒃,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⒄奄奄⒅僵⒆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⒇矣。
译文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了一个狼窝,窝中有两只小狼。
(他们)商量好每人分别捉一只小狼。
而后(他们)又分别爬上两棵间距数十步的树。
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
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小狼大声叫。
大狼听到后,抬头望去,愤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
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
大狼听见了叫声,到处张望,才发现另一只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
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
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过了一会,大狼气息微薄的样子,很久都不动弹。
牧童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大狼已经气绝身亡。
3景公问伐鲁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
【精品】自考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全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参考译文大学语文
第一课《殽之战》4、赏析:冬:指鲁僖公三十二年冬天。
晋文公卒于鲁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十日。
因为是鲁国的史官撰写此书,所以时间以鲁国的国君时序为准。
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
经文以己卯(十二月九日)卒。
庚辰是指十二月十日。
殡,停柩待葬。
古代风俗,人死后先停柩,然后择日下葬。
《红楼梦》。
曲沃:晋的旧都,也是晋文宗庙所在地。
在周代天子的棺柩要‚朝于祖考之庙‛,因此,晋文公的棺柩要在那里暂时停放,以便‚朝庙‛。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
击之,必大捷焉。
‛柩:《曲礼下》: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命:命令,这里有暗示的意思。
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祭祀和军事,这里指军事,战争。
过轶:越过,秦国的军队要越境而过。
晋在秦郑之间,所以秦国攻打郑国要经过晋国的国境,杜预注:卜偃闻秦密谋,故因柩声以正众心。
但左传迷信而附会其说。
晋国的卜筮官因探听到秦的密谋,但卜偃因自己人微言轻,故以君命告知大夫以引起警惕。
由此也见春秋时期间谍已经十分发达。
‚柩有声如牛‛显示了《左传》叙事中的神秘化因素,反映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晋杜预注‚声自柩出,故曰君命。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都就可唾手而得。
”穆公访诸蹇叔: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诸,之于。
访,征求意见。
《史记〃秦本纪》‚百里奚让曰:‘臣不及友蹇叔。
’于是穆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又李斯《谏逐客书》:‚迎蹇叔于宋。
‛正义引《括地志》:‚蹇叔,歧州人,时游宋,故迎之于宋。
‛《史记秦本纪》因云:‚穆公问蹇叔、百里奚。
‛公羊、谷梁俱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
‛考《孟子万章上》‚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
‛晋灭虞在僖五年,距此二十七年,则百里奚年近百岁,或早死矣,故《左传》无之。
大学语文重点篇目原文与译文对照翻译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
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作为他的封邑。
庄又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
”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
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
”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
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
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习卜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
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陈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
”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
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大到了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
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
”庄公说“做事不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太叔修造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
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
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
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水远不再见面。
”事后,他又后悔这么说。
颖考叔当时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
考纲课外文言文翻译
考纲课外文言文翻译一、赵普为相赵普独自担任宰相共十年,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
(赵普)曾经想要封授某人官职,皇帝没答应;第二天,(赵普)又上奏皇帝,(皇帝)又没答应;又过了一天,(赵普)再次上奏皇帝。
皇帝大怒,撕裂他的奏章将其丢在地上,赵普神情不变,慢慢拾起奏章归家,将其修补,又如当初一样上奏。
皇帝省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
后来(被赵普推荐的人)果然凭借称职而闻名。
又有一位建立了功业应当升官的人,因皇帝向来厌恶他,不授予他应得的官职。
赵普极力请求授予,皇帝大怒道:“朕就是不给他升官,你怎么办?”赵普说:“刑法是用来惩罚有罪之人的,赏赐是用来酬报有功之臣的。
惩处赏赐是国家的惩处和赏赐,不是陛下一人的惩处和赏赐,难道能够因个人的喜怒而独断吗?”皇帝听不进去,起身离开,赵普紧跟着。
皇帝入宫后,赵普站在宫门外,很久没有离去,皇帝最终听从了他的请求。
二、李崇审案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儿子,遇到贼丢失了,几年都不知他在哪里。
后来在同县的赵奉伯家里出现,苟泰递诉状告到官府。
他们两个人都说那个孩子是自己的儿子,而且都有邻居作证。
郡县的官员不能判夺这件案子。
李崇说:“这个很容易就知道真相了。
”将两个父亲和儿子分别安置,让他们独处几十天,然后让人告诉那两个父亲说:“您的儿子生病,已经突然死了。
现在您的行动禁制解除了,回去准备丧事吧。
”苟泰听到后嚎啕大哭,悲伤的不能自已。
奉伯只是嗟叹就完了,并没有特别哀伤的样子。
李崇知道了,就把儿子还给苟泰,指责奉伯欺诈。
奉伯辞罪说:“以前我死了一个儿子,因此以假乱真认了他。
”三、傅显昏聩奴仆傅显,喜欢读书,颇懂文义。
也稍微知道(些)医药(知识),性情迂腐而迟缓,看上去如同(一个)傲慢的老学士。
一天,(傅显)迈着优雅的步伐行走在市场上,逢人就问看见魏三没有。
有的人指示(魏三)在什么地方,(就)又迈着优雅的步履前往。
等到相见,喘息半天。
(魏三)问他见(自己)有什么事,说:“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困了在打盹。
语文大纲古诗解析(五十篇)
目录一、《短歌行》两汉:曹操 (3)二、《行行重行行》两汉:佚名 (4)三、《蒹葭》先秦:佚名 (4)四、《岂曰无衣》先秦:佚名 (5)五、《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 (5)六、《饮酒.其七》魏晋:陶渊明 (6)七、《拟行路难.其四》南北朝:鲍照 (7)八、《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孟浩然 (7)九、《溪居》唐代:柳宗元 (7)十、《渭川田家》唐代:王维 (8)十一、《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代:李白 (8)十二、《关山月》唐代:李白 (9)十三、《无题》唐代:李商隐 (9)十四、《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代:杜甫 (10)十五、《客至》唐代:杜甫 (10)十六、《贫女》唐代:秦韬玉 (10)十七、《夜归鹿门歌》唐代:孟浩然 (11)十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岑参 (11)十九、《古从军行》唐代:李颀 (12)二十、《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13)二十一、《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15)二十二、《旅夜书怀》唐代:杜甫 (16)二十三、《汉江临眺》唐代:王维 (16)二十四、《蝉》唐代:李商隐 (17)二十五、《西塞山怀古》唐代:刘禹锡 (17)二十六、《秋夕》唐代:杜牧 (17)二十七、《金陵图》唐代:韦庄 (18)二十八、《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 (18)二十九、《牧童诗》宋代:黄庭坚 (18)三十、《襄邑道中》宋代:陈与义 (18)三十一、《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代:杨万里 (19)三十二、《病起书怀》宋代:陆游 (19)三十三、《偶成》宋代:朱熹 (19)三十四、《村行》宋代:王禹偁(cheng) (19)三十五、《画菊》宋代:郑思肖 (20)三十六、《赠刘景文》宋代:苏轼 (20)三十七、《和董传留别》宋代:苏轼 (20)三十八、《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20)三十九、《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 (21)四十、《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21)四十一、《梅花绝句二首.其一》宋代:陆游 (21)四十二、《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chan)》五代:李煜 (21)四十三、《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代:柳永 (21)四十四、《山园小梅二首》宋代:林逋 (22)四十五、《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22)四十六、《桃花庵歌》明代:唐寅(yin) (23)四十七、《寄黄几复》宋代:黄庭坚 (23)四十八、《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 (24)四十九、潍县署中画竹括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 (24)五十、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4)一、《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译: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大学语文新考纲古文全篇翻译1.《樊迟、仲弓问任》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2.《老子》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张弓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然,而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
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3.《晏子对齐侯问》译文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
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景公说:“和谐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
和谐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
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
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
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
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
因此。
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了,百姓没有争斗之心。
所以《诗·商颂·烈祖》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
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
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
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
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
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
所以,《诗·豳风·狼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
’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
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
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得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能总是‘相同’,就和这些道理是一样的。
”4.《史伯对桓公问》译文桓公说:“周朝将会衰败吗?”史伯回答说:“差不多就要衰败了。
《尚书·泰誓》上说:‘老百姓所向往的,上天必定会遵从。
’现在周幽王抛弃光明正大有德行的人,喜欢挑拨是非、奸邪阴险的人,讨厌贤明正直的人,亲近愚顽鄙陋的人。
排斥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正确主张,采纳与自己相同的错误说法。
其实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
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
所以先王把土和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万物。
因此调配五种滋味以适合人的口味,强健四肢来保卫身体,调和六种音律使它动听悦耳,端正七窍来为心服务,协调身体的八个部分使人完整,设置九脏以树立纯正的德行,合成十种等级来训导百官。
于是产生了千种品位,具备了上万方法,计算成亿的事物,经营万亿的财物,取得万兆的收入,采取无数的行动。
所以君王拥有九州辽阔的土地,取得收入来供养万民,用忠信来教化和使用他们,使他们协和安乐如一家人。
这样的话,就是和谐的顶点了。
于是先王从异姓的家族中聘娶王后,向四方各地求取财货,选择敢于直谏的人来做官吏,处理众多的事情,努力做到和谐而不是同一。
只是一种声音就没有听头,只是一种颜色就没有文采,只是一种味道就不成其为美味,只是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比较。
周幽王却要抛弃这种和谐的法则,而专门喜欢同一。
上天夺取了他的聪明,要想不衰败,可能吗?5.《大同》译文从前孔子参加鲁国的岁末大祭祀,并且担任助祭。
祭祀完毕,走到宫门外两边的望楼上参观,非常感慨地叹息起来。
孔子的叹息,大概是为了鲁国而慨叹。
弟子言偃陪侍在旁,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得以施行的世代,和夏、商、周三代贤君当政的时代,我没能赶上,可以知道大慨的情况。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
社会上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
所以每个人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会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
使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宿的家庭。
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于地上,于是努力开发,然而不必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是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
既然这样的话,社会上就再不会有阴谋诡计的使用,也不会有抢劫、偷窃和作乱的事发生了。
因此,人们也不用关上门来彼此防范。
这就叫做『大同』世界。
」「如今大道既然再无法行,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天下。
人人只孝敬自己的父母,只爱护自己的子女,生产财货和付出劳力,都只为了自己而已。
在上位的将爵位传给自己子弟,成为固定的制度。
又各自筑起内外城郭、挖掘壕沟,来保卫一己的领土。
并且按照礼义来定出法度,去确立君臣的名分,加深父子的恩情,使兄弟和睦相亲,令夫妻和谐相处。
由此而设立各种制度,划定田里强界;以此推许勇敢和聪明的人,奖励为自己效力的人。
这样一来,一切阴谋诡计就产生了,而战争也就由此而起。
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都是这时代的代表人物。
这六位贤君,没有一个不是小心谨慎地运用礼制治国的。
他们以此来确立行事的是非标准,养成百姓诚实守信的风气,又明白地指出人们的过错所在,标榜仁爱,讲求互相推让,使老百姓能有法规可去遵从。
如果有人不按照这样做的话。
即使是有权有势的,也会被罢免,而民众都会视之为祸根。
这就叫做『小康』世界。
」6.《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
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
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
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
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
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
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
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
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
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7.《谏逐客书》译文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
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
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
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
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
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