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分等技术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质量分等二Ο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目的与任务 (3)
三、工作内容 (4)
四、准备工作与资料搜集 (5)
五、外业补充调查 (6)
六、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 (8)
七、工作方法 (10)
八、耕地质量等级成果数据库建设 (22)
九、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成果 (29)
十、工作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技术方案
一、目的与任务
通过开展基于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的土地调查成果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完善工作,与土地利用现状相衔接,建立耕地质量等别定期调查评价制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年度报告制度,为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提供支撑。
(一)目的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严格实行耕地补偿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科学核算耕地生产潜力提供依据。分等成果将运用于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划定粮食主产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用地产能核算及粮食增产规划等方面。
2.科学量化耕地质量及其分布,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翔实的耕地质量数据,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提供依据。
3.基于国家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划分评定,分等结果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等别的土地分等系数的修正,可以为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生产潜力核算等提供定量化标准和依据。
4.研究成果客观地反映了农用地自然条件、利用状况和经济价值的优劣差异,为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综合地价、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解决征地矛盾等提供依据。
(二)任务
根据耕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的全部耕地(主要指旱田、水田和水浇地,暂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并划分等别。
耕地分等成果要求在全省和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三)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
耕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耕地分等应以造成等别差异的各种相对稳定因素的综合分析为基础。
2.主导因素原则
耕地分等应根据相对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差异,重点考虑对土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分等结果的作用。
3.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耕地分等应反映不同区域土地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区域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也应反映对区域土地收益水平的影响。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耕地分等应以定量计算为主。对现阶段难以定量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的结果可用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调整和确定工作中,提高耕地分等成果的精度。
5.跟踪检验原则
在耕地分等工作中,应对每一步成果进行检验,并进行专家咨询、论证,确保成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6.继承性与相似性原则
在耕地分等工作中,要保证耕地质量年度变化的连续性,即同一图斑年度间质量变化不能过大;相邻近图斑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相似度较高,要考虑邻近图斑质量的相似性。
二、工作内容
根据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的农用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利用水平,对农用地
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性评定,划分出等别。具体任务如下:
1.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农用地分等规程》,结合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实际,研究制订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体系,分别建立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的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标准化图件数据。
2.设置标准样地。按《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要求,编绘标准样地分布图,建立标准样地相关因子数据体系。
3.编制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相关成果图件。
4.提交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技术报告。
5.定等建库
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调为基础,通过开展相关补充调查,补充完善有关资料数据,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及农用地分等工作确定的相关参数,根据补充完善的数据进行计算,确定耕地质量等别,并建立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三、准备工作与资料搜集
(一)准备工作
1.编制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程序与工作方法
2.人员培训,落实工作任务和责任。
(二)资料搜集
1.耕地自然条件资料
耕地自然条件资料包括:
a)水文:水源类型(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水文地球化学等;
b) 土壤:土壤类型、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盐碱状况、剖面构型、障碍层特征、土壤侵蚀状况、土壤污染状况、土壤保水供水状况、土壤中砾石含量等;
c) 地貌: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坡型、地形部位;
d) 地质:岩石产状、岩石类型及其分布,第四系残坡堆积、冲洪沉积物、湖沼沉积物风积物、类型及分布;
e) 农田基本建设:灌溉条件(水源保证率、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田间道路条件、田块大小、平整度及破碎程度等;
f) 农业气候补充资料:各作物播种和收获日期、月平均降水量。
2.农用地利用资料
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指定作物的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料,农业生产实测资料,农业技术实验资料,样点土地利用条件等。
3.农用地经济资料
单位面积资金投入、单位面积纯收益、农村道路网分布、道路级别标准、距区域经济中心距离。
4.图件收集
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土地利用规划图、水文地质图、区域地质图及其他相关图件。
四、外业补充调查
(一)调查内容
1.耕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状况
根据指定作物、分等因素指标设置情况及其精度要求,补充调查和检验耕地自然质量分计算所需资料。
2.耕地利用状况
根据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划分及其精度要求,调查和检验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所需资料。
3.耕地经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