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1. 封建社会
- 定义:封建社会是指以地主占有土地、农民为主要劳动力、
建立了制度的社会形态。

- 特点:地主占有土地、农民进行劳动、劳动受到的严格约束、地主阶级剥削农民。

- 制度:土地和官职可以,子承父业。

2. 夏商周三代史
夏朝
- 时间: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 地点:黄河流域中游地区
- 特点:奴隶制度、王权神权合一
商朝
- 时间: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 地点:黄河流域中游地区
- 特点:封建制度、社会等级固化、成立了最早的都城、出现了最早的金属器的铸造
周朝
- 时间: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 地点:黄河流域中游地区
- 特点: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分封制度、奴隶制度逐渐衰落
3. 周朝政治制度
- 天子:君主,掌握最高的政治权力
- 诸侯:地方领主,拥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 中央官员:辅佐天子处理政务
- 地方官员:管理地方事务
- 常备军:周朝建立了常备军,由天子直接领导
4. 周朝经济
- 农业:周朝农业发达,主要种植小麦、粟、黍、稻,养殖牲畜
- 商业:随着手工业和手工艺的发展,商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 交通:以水路为主,黄河是主要的交通干线
5. 春秋战国时期
- 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 特点:诸侯争霸、兵器军事技术的发展、思想家的活跃、学问的蓬勃发展
以上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汇总。

参考资料:
- 《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复习大纲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基础部分(一)生字1、易读错哟——拼音是yō ,学生易错写成yōu目的地——的读作dì踮起脚尖——踮读作diǎn暂时——暂读作zàn某——读作mǒu奔向那里——奔读作bân沉甸甸——叠词读作一声全班之冠——冠读作guàn分外——分读作fân禁不住——禁读作jīn(多音字)《水浒传》《济公传》——传读作zhuàn绿林好汉——绿读作lù一百单八将——将读作jiàng恰似、如饥似渴——似读作sì似的——似读作shì美差——差读作chāi差不多——差读作chà2、易写错饿、惧、檐、酸、撑、豫、零、某方法:笔画较多的字,教师可板书师范,同时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进行强调。

同时记忆时也可引导学生采用形声字或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3、形近字惧诵编娱具涌偏蜈(二)难理解的词语窃——原意是指偷盗,但在本文中是指作者只读书不买书。

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饥肠辘辘——饿的肚子直叫。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贯通——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

绿林好汉——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一百单八将——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坚决果断。

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不求甚解——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

鲜味——即新鲜的味道。

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

形容色彩明丽。

一阕——一首。

阙,量词。

眼羡——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

饱览——尽情地看。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总复习(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总复习(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总复习必记知识点一、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1.种类: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特点:1.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都是直角。

2.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4.圆:没有直的边,由曲线围成,没有角。

5.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不一定都是直角。

2.立体图形:1.种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特点:1.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都相等。

3.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4.球:只有一个曲面,没有平面。

二、图形的拼组1.三角形的拼组: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正方形的拼组:1.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或者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3.长方形的拼组:1.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也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

4.七巧板:1.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7块不同形状的板组成,可以拼出多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三、总结与拓展•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记忆图形的名称和特点外,还可以通过实物或模型进行观察和操作,以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鼓励学生利用七巧板或其他图形工具进行创意拼图,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复习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图形相关的练习题,如找图形、数图形、分类图形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5篇)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5篇)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5篇)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一)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

(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

(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

(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a某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a某b=c,当b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a某b=c,当b =1时,c=a 。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某b=b某a 乘法结合律:(a某b)某c=a某(b某c)乘法分配律:a某(b±c)=a某b±a某c(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复习专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核心知识点

【复习专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核心知识点

【复习专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核心知识点一、字词盘点1.字(1)易读错的字拙(zhuō)缀(zhuì)蝉(chán)(2)易写错的字德:不要丢掉右部“心”上的一横。

毯:半包围结构,“毛”要托住“炎”。

雅:左右结构,右部不要写成“住”。

鹊:右部是“鸟”,不是“乌”。

(3)多音字勒 lè(勾勒)裳 shang(衣裳)蒙 měng(蒙古包)lēi(勒紧) cháng(霓裳) méng(启蒙)mēng(蒙骗)参 cēn(参差)宿 sù(宿舍)泊 bó(停泊)冠 guān(冠冕)cān(参加) xiǔ(一宿) pō(湖泊) guàn(冠军)shēn(人参) xiù(星宿)2.词(1)必须掌握的词乐趣目的地洒脱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玻璃衣裳彩虹马蹄幽雅伏案浑浊热乎乎礼貌拘束举杯感人会心微笑宅院笨拙模糊花蕾恰如衣襟眼帘参差单薄文思梦想迷蒙恍然愁怨顺心平淡(2)四字词语翠色欲流襟飘带舞高歌一曲一碧千里平淡无味(3)成语婆娑起舞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4)近义词拘束~拘谨羞涩~害羞潇洒~洒脱浑浊~污浊笨拙~愚笨参差~杂乱单薄~瘦弱照耀~照射愁怨~忧愁顺心~遂心孕育~培育赠予~赠送清鲜~清新勾勒~勾画惊叹~惊讶回味~体味静寂~安静亲热~亲昵旖旎~柔美察看~查看硕大无朋~硕大无比心驰神往~梦寐以求孤芳自赏~自命清高(5)反义词单薄→结实坠落→上升赠予→索取硕大无朋→微乎其微顾影自怜→妄自尊大愉快→悲痛迂回→笔直清鲜→污浊明朗→昏暗热闹→冷清团结→分裂亲热→冷淡拘束→洒脱羞涩→大方浑浊→清澈笨拙→灵活参差→整齐孤芳自赏→自惭形秽(6)词语归类①描写绿色的词语:翠色欲流类似的词语:苍翠欲滴万古长青②描写高大的词语:硕大无朋类似的词语:硕大无比高大威武③描写花香的词语:芬芳馥郁类似的词语:香远益清芬芳扑鼻④描写自命清高的词语:孤芳自赏类似的词语:自命不凡孤高自许⑤跟想象有关的词语:黄粱美梦痴心妄想异想天开浮想联翩⑥量词:一首小诗一条带子三棵白丁香⑦动词:流入云际到达目的地表演舞蹈⑧修饰词:尖尖的帽子茂盛的森林亮晶晶的眼睛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第一单元 少年有梦-2024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少年有梦-2024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复习知识点整理

2024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少年有梦第一课开启初中生活第1课时奏响中学序曲1.初中阶段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和独特的价值?(1)初中阶段是人生美好的年华,也是规划未来之路的重要时期。

(2)初中阶段的人生旅程给了每个人自我发展的无限可能。

(3)初中阶段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4)初中阶段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

我们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这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2.初中阶段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什么新要求?(1)越来越上进,志存高远,追梦远航。

(2)越来越踏实,努力学习,勤于思考。

(3)越来越包含,尊重他人,学会合作。

(4)越来越坚强,能坚持,有韧劲。

3.不负美好初中时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1)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

(2)要始终把准人生方向,积极追求进步,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

(3)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中学生。

第2课时规划初中生活1.为什么要规划好我们的初中生活?(1)没有规划容易让我们陷入盲目和无序。

(2)合理的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初中阶段。

2.我们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初中生活?(1)应当先确定个人发展目标。

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结合社会需要和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自身条件,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2)还应当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发展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实施细节,列出时间表,形成具体的行动计划。

(3)有了规划,我们更应当持之以恒,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将“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3.“努力”的方法:(1)分清主次,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2)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进步一点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进。

(5)珍视团队合作。

第二课正确认识自我第1课时认识自己1.我们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意义?(1)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总

1.顺序数
顺序数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先后次序的数,如1、2、3、4等。

顺序数有以下几个特点:
数的大小排序,越大表示越靠后;
数的前面的数都比其小,后面的数都比其大。

2.位置与方位
在数学中,位置和方位对于理解空间关系以及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位置和方位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位置:表示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如靠近、远离等;
方位:表示物体所在位置和方向,如前方、后方、左侧、右侧等。

3.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

在进行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对于加法,将两个数的值相加即可得到结果;
对于减法,将被减数减去减数即可得到结果。

4.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是用来度量事物的大小的标准。

在研究计量单位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长度单位:如米、千米、厘米等;
质量单位:如千克、克、斤等;
容量单位:如升、毫升、升毫升等。

5.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是由一个整体划分成若干等分的表示方法。

在初步认识分数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内容:
分子和分母的概念: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等分后的部分数量,分母表示等分的总数量;
分数的大小比较: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分数的简化和扩展:分数可以进行简化,即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使其变为最简形式。

以上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复习总结。

通过巩固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复习一:字词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朱自清,现代散文家。

字佩弦,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二、字词朗(lǎng)润明亮润泽。

朗,明亮,明朗,光线充足。

抚摸(fǔ)酝酿(yùn niàng)原指造酒的发酵过程,课文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抖擞(sǒu)应(yìng)和(hè)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卖弄(nòng)故意显示、炫耀,常带贬义。

婉转(wǎn)形容声音抑扬起伏,十分动听。

婉转(1) ∶说话含蓄、曲折而温和婉转的措词(2) ∶声音委婉而动听歌喉婉转宛转wǎnzhuǎn(1) ∶圆场;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明·冯梦龙《警世通言》(2) ∶辗转路宛转石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宛转而不卧(3) ∶同“婉转”黄晕(yùn)水涨(zhǎng)起来散(sǎn)在草丛鸟巢(cháo)撑(chēng)伞嘹(liáo)亮声音响亮。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三、课文理解(一)课文结构:《春》是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描写春天的。

春草勃发、春花争艳、春风和煦、春雨润泽、春早人勤五幅图画,勾画出春天美丽动人的景象,(二)主题思想: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三)句段理解(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欣赏:第1句运用拟人方法先总体勾勒,写出了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情态。

然后分写山,水,太阳“睡醒”的情态。

山“睡醒”的情态用“朗润”形容,写出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水“睡醒”的情态用“涨”形容,表现了冰雪融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太阳“睡醒”的情态用“红”形容,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

部编本一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部编本一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部编本一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导言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是中国大陆中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教材之一。

其中,一下册是初级阶段的教材之一,包含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知识点和练习题。

本文将重点复习部编本一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单元概述第一单元是初级阶段的入门单元,主要介绍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内容包括字词的认读和拼写、识字和造句、诗歌的欣赏等。

字词的认读和拼写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常用字词的认读和拼写。

这些字词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人名、地名、动物名等。

我们要能够准确地辨认这些字词,并学会正确地拼写它们。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用字的笔画顺序。

通过练习书写这些字,我们能够提高写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识字和造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生字词,包括一些简单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等。

我们要通过识字练习,掌握这些新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除了识字,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运用这些新的生字词造句。

通过造句练习,我们能够巩固对生字词的理解,并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诗歌欣赏在第一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名为《春晓》。

通过朗读和欣赏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部编本一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字词的认读和拼写、识字和造句、诗歌的欣赏等。

通过复习这些内容,我们能够提高语文能力,增强对语文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练习和实践。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语文水平。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回顾和复习部编本一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生物知识点复习一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①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如:草→兔→狐)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 整数的认识- 理解整数s的顺序,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 掌握100以内整数的读写方法。

- 学习比较整数的大小,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2. 四则运算-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学习乘法表,掌握2位数与1位数的乘法。

- 引入除法的初步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 应用题的解答- 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数学运算的应用。

- 学习如何列式解答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二、几何图形的认识1. 平面图形-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 理解图形的边、角的概念。

- 学习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空间图形- 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如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

- 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空间图形的特征。

三、量的比较与估计1. 长度的比较与估计- 使用直尺比较线段的长短。

- 学习估计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2. 重量的认识- 理解重量的基本概念。

- 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

3. 时间的认识- 学习读钟表上的时间。

- 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如小时、分钟。

四、数据处理1. 简单统计- 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学习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

- 理解数据的分类和汇总。

2. 概率的初步概念- 通过游戏和实验,引入概率的概念。

- 理解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1. 分析问题- 学习如何分析和理解数学问题。

-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策略选择- 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 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添加页眉、页脚、目录、标题样式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同时,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或课程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1《邓稼先》生字元勋yuánxūn奠基diànjī 选聘xuǎnpìn 谣言y áoyán 背诵bèisòng 昼夜zhòuyè 昆仑kūnlún 挚友zhìyǒu 可歌可泣kěgēkěqì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 至zhì死sǐ不懈búxiè 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 当之无愧dāngzhīwúkuì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mángbìlù 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词语解释至死不懈xi 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 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 ìn :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 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贬义词)任人宰z ǎi 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 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 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 ǎn 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 ūn :立大功的人。

鞠j ū躬尽瘁cu 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 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 àn 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 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 ǎo :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 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与复习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与复习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与复习必会短语1. 请求;寻求2. 逐字逐句3.害怕去做4. 爱上5.也6. 首先;开始7.查阅;查找8. 做笔记;做记录9.取决于10. 有相同特征11.对……感兴趣12. 注意;关注13.把……和……连接或联系起来14. 变得厌倦15.即使;纵然16. 写下;记下17.例如18. 寻找19.查明;弄清楚20. 有压力的;紧张的21.天生具有重点句式1. ——你是如何备考的?——我通过参加学习小组学习。

do you study a test? I study by with a group.2.(通过)大声朗读练习发音怎么样?aloud to practice pronunciation?3. 听懂那些口语太难了。

It’s hard spoken English.4. 我必须读完一本书,下周做一个报道。

I have to a book and next Monday.5. 通过读句子的前后句,尽力去猜测一个单词的意思。

Try a word’s meaning by reading the sentences before and after it.6. 你读得越多,理解的就越快。

you read, you’ll be.7. 我发现听一些你感兴趣的东西是语言学习的秘诀。

I to something you are interested in is the secret language learning.8. 我不知道如何去提高我的阅读速度。

I don’t know how my reading speed.9. 我没有伙伴来联系英语。

I don’t have a partner English .10. 但是你是否能做好这个取决于你的学习习惯。

But you can do this well depends on your learning habits. 11. 仅仅努力学习是不够的。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声音一、听听声音1.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

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3.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4.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鼓面、音叉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5.吹笛子时是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6.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6.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

例1.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

这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能传播声音。

4.将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气体最差。

6.“土电话”的声音传播过程是:话筒(空气)——电话线(棉线)——听筒(空气)——人耳。

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耳的结构。

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一、词语解释•蜜蜂:体形较小,有膜翅类昆虫,能飞行,为社会性动物,生活在蜂巢中,采集花粉和花蜜,具有鞭状触角和蜇器,擅长制作蜂蜜。

•蝴蝶:昆虫的一种,由卵、幼虫(毛虫)、蛹和成虫(蝴蝶)四个阶段组成,成年后体形美丽,翅膀大且呈鲜艳的颜色。

•村庄:由房屋、街巷、田地等自然、人造景物组成的集聚社区,一般为农村地区聚居的居民群体。

二、课文精选原文节选如下:蝴蝶如蜜蜂女,蜂蝶齐鸣村庄。

燕鹅路上觅安生,蝴蜂声里听山川。

课文内容表达了蝴蝶和蜜蜂在村庄中的活动,通过动物与环境的交融,展现了村庄的宁静和和谐。

三、句型模仿1.蝴蝶如蜜蜂女:形容蝴蝶优雅动人,犹如蜜蜂般勤劳。

2.蜂蝶齐鸣村庄:描述蝴蝶和蜜蜂的鸣声共振于村庄之中。

3.燕鹅路上觅安生:描绘燕子和雁鸟在路上寻找安宁的生活。

4.蝴蜂声里听山川:表示听到来自蝴蝶和蜜蜂之声中传来的山川景色。

四、课文情感表达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动物生活,充满了乡村宁静和自然的美好风光。

蝴蝶和蜜蜂的活动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和生态之美,传达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尊重。

五、思维拓展通过学习这个单元,我们不仅了解了蝴蝶、蜜蜂等昆虫的生活习性,也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朴实和和谐之美。

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应该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六、总结本单元主要通过介绍蝴蝶、蜜蜂等昆虫和乡村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的意识,促进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生态意识的培养。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严也是一种爱
• 3.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 • 4.逆反心理的危害
两代人的对话
• • • • • • 一、架起沟通的桥梁 1.要亲近父母,化解矛盾 2.与父母沟通的程序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1).彼此了解 2). 尊重理解 3).换位思考 4). 求同存异
两代人的对话
4.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难报三春晖
• • • • • • • 一、爱洒心间 1.父母的付出 2.孝的传统 二、孝敬亲长是我们的天职 1.道德和法律义务 2.孝敬的表现: 1).从小事做起;2).孝敬父母需要付出
难报三春晖
• 3).孝的是非界限 • 4).孝敬父母的长辈
严也是一种爱
• • • • • • • 一、成长也会有烦恼 1.产生烦恼的原因 2.两代人的差异 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也是一种爱 二、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表现 2.产生的原因--主观、客观
我知我家
• 二、与父母关系不可选择 • 1.血缘关系不可改变 • 2.认识自己的家:正视、努力、改变
我爱我家
• • • • • • 一、大人讲我小时候 1.父母最亲 2.享受家庭温暖的亲情 二、无悔的奉献 1.父母之爱 2.父母的法律和道德责任
我爱我家
• • • • • • • 三、感受家庭温暖 1.情感栖息地 2.物质生活后盾 3.安全健康保障 4.娱乐天地 5.天然学校 6.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 • • • • • •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我知我家 我爱我家 难报三春晖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严也是一种爱 两代人的对话
我知我家
• • • • • •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2.家庭关系的建立 1)法律:婚姻、再婚、收养 2)血缘:出生 3.家庭结构(类型)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 家庭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解)、过滤(引流)或 转移液体 玻璃棒
仪器名称
用途
量度 液体体积,不 ⑩ _____ 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 器 量筒 ⑨______
仪器名称
用途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 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
其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
长颈漏斗 以下
考点四 基本实验操作 一、化学药品的取用 1. 取用原则 ①闻药品气味的方法;
②加热时先给试管预热,目的是防止试
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三、连接仪器装置
1. 仪器连接 玻璃管 (1)玻璃管与橡胶塞的连接,右手拿______ ,把玻璃 用水润湿 ,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 管口的一端_________
力转动,将其插入(如图a);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将玻璃管
坩埚钳
酒精灯 试管
蒸 发皿
坩埚
水槽
铁架台
集气瓶
燃烧匙
漏 斗
长颈 漏斗
分液 漏斗
量 筒
胶头 滴管
考点三 常见仪器的识别和用途
仪器名称 用途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 容器,在常温或加热 时使用。可以直接加 热使用,但加热后不 试管 ①________ 能骤冷,防止炸裂
仪器名称
用途
收集 和④_____ 贮存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 D. 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
变式练习1. 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
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C A. 活性炭用于净水
C. 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
B. 钨用于制灯泡中的灯丝 D. 液氮用于医疗上冷冻麻醉
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请回 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 可燃 性。 _______ 导电 性。 (2)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_____

六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词语辨析:学习一些近义词和反义词,如“希望”和“期望”、“勇敢”和“胆小”等,通过比较和辨析,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词语搭配:学习一些常用的词语搭配,如“高兴得笑”、“伤心地哭”等,掌握正确的搭配方式,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和流畅。

3. 语法知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动词的时态等。

通过练习,掌握这些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短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信息。

学习提取关键信息、推理判断等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写作训练:学习写一些简单的作文,如描写人物、描写景物等。

通过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我们所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2.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米用字母m来表示。

1米=100厘米3.较短的长度可以用厘米来做单位,较长的长度用米做单位。

例:教室的门大约有2(米)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1(米)35(厘米)4.有两个端点和直直的线构成的图形,叫做线段,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如:桌子的边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5.测量:一正(物体和尺子都要摆正)二对(物体左端对准0刻度线)三看(物体右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方法总结:物体的左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物体右端对准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6.读数:若测量时不是从0开始,则用后面的数减前面的数,得出物体长度。

或数出物体包含了几个1厘米,物体长度就是几厘米。

例:7.难点题目。

(1)小朋友的一拃长大约为(15厘米),5拃是(75厘米)。

解析:5拃就是5个15厘米,15+15+15+15+15=75厘米)(2)小朋友一步大约有(50厘米),(2)步大约为1米。

变式:一根绳子大约20厘米长,()根这样的绳子大约长1米。

解析:1米=100厘米,看几个20厘米是100厘米。

张老师走一步大约是1米,从教室一头走到另一头走了8步,教室长()米。

解析:8步就是8个1米,就是8米。

8.画线段。

口诀:一点二画三标(标出所画线段的长度)题型:(1)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9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比下面线段长5厘米的线段。

(方法:先量出线段并标出,再计算画出指定长度线段)(5)在距离3厘米处画,7厘米处画,9厘米处画。

(6)在距离的左边3厘米处画,右边2厘米处画。

(7)在一条线段中截取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8.数线段基本图形的线段:三角形(3条)正方形(4条)长方形(4条)平行四边形(4条)圆形(0条)拓展:数一数下面有几条线段。

7+6+5+4+3+2+1=28(条)9.综合题型小熊要回家,请你量一量,算一算,它回家要走多少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元课文重点回顾复习
一、《古诗两首》
(1).把诗句补充完整,读一读划分节奏。

《村居》一清代高鼎
()莺飞(),拂堤()醉()。

()散学(),()放纸鸢。

(2)古诗含义
早春二月,绿草生成,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孩子们放学早早回家,连忙趁着东风把风筝送上了蓝天。

(3)主要内容:《村居》生动地描绘了季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和赞美。

(1).把诗句补充完整,读一读划分节奏。

《咏柳》唐贺知章
()妆成一树高,()垂下()。

不知()谁裁出,二月()。

(1) 古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柳树比喻成( ),把柳条比喻成( )把春风比喻成( )。

(2)诗句内容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3)主要内容:古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柳树的()美,让我们感受到了柳树的()。

后两句用()的形式,通过巧妙的想象,把诗人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的赞美。

二.《找春天》
1.读一读,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文中表现我们寻找春天的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的词语( )
3.“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这句话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把春天看成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4.重点段落背诵: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段落仿写:燕子在空中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笋芽儿从士里钻出来,那是春天的臂膀吧?
5.那我们找到了春天吗?连一连。

柳枝上笑
春天在风筝尾巴上叫
喜鹊.杜鹃嘴里荡秋千
桃花.杏花.枝头摇啊摇
三.《开满鲜花的小路》
1.课文描写鲜花的词语有:
我还知道描写鲜花的词语:
2.课文中出现的动物有: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4.美好的礼物指( )生活中美好的礼物是:
四.《邓小平爷爷植树》
1.为什么说1987年4月5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2.从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邓爷爷是个( )的人。

3.最后一段中,邓爷爷栽种的柏树成了天坛公园美丽的风景指:
一是指出
二是因为
4.课后习题,说说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例:邓爷爷首先挖好树坑,接着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然后小心地移入树坑,再挥锹填士,最后把树苗扶正。

本单元主题感悟——春天的故事
1.1987年4月5日,(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里栽种了一棵柏树,如今,这棵柏树成了公园里一处美丽的(风景)。

现在植树节是(3月12日)。

2.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了一个包裹,包裹里装着(花籽春天来了,洒落的花籽铺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给小松鼠小刺猬带来了快乐,这让我明白了(美好的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古诗回顾
春天不只在田野中,它还在古人的诗句中,高鼎看到的春天是
( ) ;
贺知章看到的春天是
( )
达标-练习拓展
(一)说说你的收获。

(二)练习评价
1.写一-写春天的词和句。

万里( ) ( )颜( )色绚丽( ) 百花( ) 野火烧不尽,(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草长莺飞二月天,( )
2.照样子写句子:
例: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房子旁边( )。

山坡上( )。

3.将比喻句补充完整。

(1)秋天到了,树上的柿子就像( )。

(2)一棵棵小柏树就像( )。

(3)圆圆的池塘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