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意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7章)
一、基本概念与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 (一)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 (二)药物消除动力学过程 (三)表观分布容积(Vd) (四)血浆清除率(Cl、Cltotal) (五)消除速率常数(Kel)和半衰期(t1/2) (六)稳态血药浓度(Css) 二、药动学参数计算
Cl = Kel · Vd = X/AUC Cl = Dose/AUC
Cl的意义: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
正确估算药物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 正确设计临床给药方案。
CL D AUC 0
a l0-liter aquarium, contains 10,000 mg of crud. concentration = 1 mg/ml. Clearance = 1 L/h aquarium filter and pump clear 1 liter of water per hour.
1)一房室模型: 假定身体由一个房室组成,给药后 药物立即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房室,并以 一定的速率从该室消除。
The body is considered as a single, well-stirred compartment.
Drug is administered directly into the system…..
当每t1/2给药一次时,其峰值(Css- max) 与谷值(Css- min)的比值为2,缩短给药 间隔可以减少Css波动(图)。
稳态血药浓度Css:药物吸收与消除速度 相等(经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或从体内 消除)。 ①单次给药时,经5个t1/2体内药量消除 >96%。 (计算) ②恒速静脉滴注时,血药浓度没有波动地 逐渐上升,经5个t1/2达到稳态浓度(Css, 坪值)。(图)
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
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药代动力学参数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特性的定量描述。
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药效学和毒理学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过程中,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评估和分析,有助于确定最佳的给药方案和用药策略,并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药代动力学参数主要包括吸收动力学参数、分布动力学参数、代谢动力学参数和排泄动力学参数。
首先是吸收动力学参数,包括最大浓度(Cmax)、时间到达最大浓度(Tmax)、生物利用度(F)等。
Cmax表示药物在体内达到的最高浓度,Tmax表示药物在体内达到Cmax所需的时间,F表示给定途径和给药剂量下药物通过生物利用度的比例。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和程度,以及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是分布动力学参数,其中最重要的参数是分布容积(Vd)。
Vd代表药物分布到组织和血浆之间的关系,是描述药物分布范围的指标。
大的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广泛分布到组织中,而小的分布容积则表明药物主要滞留在血浆中。
接着是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清除率(CL)、半衰期(t1/2)、代谢率等。
CL表示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药物的速率,t1/2表示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消除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是排泄动力学参数,包括肾脏清除率(RenaL CL)等。
肾脏清除率是药物通过肾脏排泄的速率,对于评估药物在体内的肾脏清除能力和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等具有重要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是评价药物在体内代谢、分布、清除等过程的重要指标。
了解和掌握药代动力学参数有助于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特性,为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信息,也为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和改良药物疗效提供了依据。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测量学试卷 第 4 页(共 7 页)《测量学》模拟试卷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
A 180° B 0° C 90° D 270°2. 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D )。
A 5 m B 0.1 mm C 5 cm D 50 cm3.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C )。
A 高差测量B 距离测量C 导线测量D 角度测量4.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
A 220°B 40°C 南西50°D 南西40°5.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6. 闭合导线在X 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 A )。
A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B 与导线形状有关C 总为0D 由路线中两点确定7. 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 )。
A 比例符号B 半依比例符号C 地貌符号D 非比例符号8. 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A )。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9. 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 )。
A 投点B 地面连接C 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D 井下连接10.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C )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B 任意水准面C 大地水准面D 赤道面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 ) A . 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B .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C .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测量学试卷 第 5 页(共 7 页)D .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12.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 .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 B .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 C .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D .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 .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B .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 、B 、C 、D 、E 五等 C .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D .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 点位于线段MN 上,点A 到点M 和点N 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 ,NA=2mm ,则A 点高程为(A )A . 36.4mB . 36.6mC . 37.4mD . 37.6m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0'30125 =AB α,转折角如图,则CD 边的坐标方位角CD α为( B )A .''30'3075B .''30'3015C .''30'3045D .''30'292516.三角高程测量要求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往返高差,主要目的是(D ) A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B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C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D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C ) A .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A N M373635测量学试卷 第 6 页(共 7 页)B .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 .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 .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D )。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原创版】目录1.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定义2.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意义3.常见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作用4.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临床应用5.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方法正文药代动力学参数是指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参数,它可以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
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有助于研究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和消除机制。
通过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研究,可以优化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方案等,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其次,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为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不同的个体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通过研究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制定更符合患者个体特征的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常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消除速率常数、半衰期等。
这些参数分别反映了药物的吸收程度、分布特点、消除速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信息。
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和模型法。
实验法是通过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等手段,直接观测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模型法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从而预测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总之,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定义、意义、常见参数及其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应用药物,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药代动力学参数摘要
药代动力学参数摘要
引言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的科学,通过测定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得到一系列药代动
力学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了解药物的药效作用、药物治疗剂量和疗
效的预测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常见的几个药代动力学参数
进行摘要和说明。
体内药物总清除率(CL)
体内药物总清除率是描述药物在体内被清除的速度和途径的参数,它等于药物在单位时间内从体内被清除的数量除以药物在体内
的平均药物浓度。
CL的数值越大,说明药物在体内被清除得越快,半衰期越短。
生物利用度(F)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通过口服途径进入体内后能够达到系统循
环的百分比。
它是衡量药物口服吸收程度的参数。
生物利用度的数
值范围从0到1,数值越接近1则说明药物吸收效率越高。
药物分布容积(Vd)
药物分布容积是指体内溶液容积大小可以完全容纳药物的程度。
它是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参数,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组织分布有关。
药物分布容积越大,说明药物在组织间的分布越广泛。
药物半衰期(t1/2)
药物半衰期是指药物浓度下降到其初始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
它是描述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重要参数。
半衰期越长,药物在体
内的时间越长,需要的给药次数就越少。
结论
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各个过程以及药物的治
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体内药物总清除率、生物利用度、药物分布
容积和药物半衰期是常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在药物研发和临床使
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是指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定量指标,常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
1. 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衡量药物在口服后被吸收到循环系统的百分比,是评价给药途径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2. 血浆最高浓度(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Cmax):药物在给药后达到的最高浓度,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
3. 血浆最低浓度(trough plasma concentration,Cmin):药物在给药间隔期内达到的最低浓度,用于评价维持药物疗效的药物剂量。
4. 血浆半衰期(plasma half-life,t1/2):药物在体内降解或排除的速度所需的时间,衡量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速度。
5. 消除常数(elimination constant,K):衡量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率,通常与血浆半衰期相关。
6. 清除率(clearance):衡量单位时间内从体内完全清除药物的能力,常用于调整药物剂量。
这些参数对于优化药物给药方案、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以及设计药物动力学模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可以通过体内、体外实验以及药物浓度的测定来获得。
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意义及计算
应用:UC常用 于药物的剂量调 整、药物相互作 用研究以及新药 开发过程中的药 代动力学评价。
04
药代动力学参数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吸收阶段的预测
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 评估药物在特定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预测药物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吸收程度 指导药物制剂的改进和优化
药物分布阶段的预测
预测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 分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发新型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满 足个性化治疗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药 物代谢动力学领域的发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参数计算方法: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包括非房室模型和房室 模型等需要据具体研究情况和数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分类
吸收参数:描述 药物从给药部位 进入血液循环的 速度和程度
分布参数:描述 药物在体内的分 布情况包括组织 分布和细胞内分 布
代谢参数:描述 药物在体内代谢 的情况包括代谢 速率和代谢产物 的性质
表观分布容积(Vd)
定义:指药物 在体内分布达 到平衡后按测 得的浓度计算 药物应占有的
体液容积
计算方法: Vd=给药量/血
药浓度
意义:反映药 物在体内分布 的 广 泛 程 度 Vd 越大药物在体
内分布越广
影响因素:药 物的脂溶性、 组织亲和力、 血浆蛋白结合
率等
清除率(Cl)
定义:清除率是指 单位时间内从体内 清除的药物量与血 浆药物浓度之间的 比值
利用药代动力学 参数制定个性化 的给药方案
通过药代动力学 研究优化给药方 案以提高疗效和 降低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生理 和病理情况调整 给药方案以确保 药物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1. 引言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PK)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参数是描述药物在体内动力学过程的定量指标,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分类药代动力学参数主要分为吸收动力学参数、分布动力学参数、代谢动力学参数和排泄动力学参数。
2.1 吸收动力学参数吸收动力学参数描述药物从给药部位到达循环系统的过程。
常用的吸收动力学参数有峰浓度(Cmax)、时间峰浓度(Tmax)、面积下曲线(AUC)等。
•Cmax是药物在体内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反映了药物在给药后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Tmax是药物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点,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快慢吸收。
•AUC是药物在一定时间内血药浓度与时间曲线下的面积,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总体吸收程度。
2.2 分布动力学参数分布动力学参数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到各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常用的分布动力学参数有分布容积(Vd)和蛋白结合率。
•Vd是药物在体内分布的虚拟容积,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广度。
•蛋白结合率是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比例,影响药物的分布和药效。
2.3 代谢动力学参数代谢动力学参数描述药物在体内经肝脏等器官代谢的过程。
常用的代谢动力学参数有清除率(CL)和半衰期(t1/2)。
•CL是药物在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量,反映了药物的代谢速度。
•t1/2是药物在体内消失一半的时间,反映了药物的代谢速度和持续时间。
2.4 排泄动力学参数排泄动力学参数描述药物从体内排除的过程。
常用的排泄动力学参数有排泄率和清除率。
•排泄率是药物从体内排泄的速率,反映了药物的排泄速度。
•清除率是药物从体内清除的速率,反映了药物的总体排泄能力。
3.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意义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3.1 疗效评价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反映药物的吸收速度、峰浓度和总体吸收程度,对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各种参数,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代动力学参数对药物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吸收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途径(口服、注射等)进入体内循环系统的过程。
吸收的速度和程度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药物的吸收可以通过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半衰期(T1/2a)等参数来描述。
二、分布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程度和速度。
药物的分布受到药物的离子性、脂溶性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分布参数包括分布容积(Vd)等。
三、代谢
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酶或细胞介导的生化反应所发生的改变。
药物代谢的速度和途径影响着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毒性。
药物代谢参数包括代谢速率常数(km)、清除率(CL)等。
四、排泄
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在体内被排出的过程,通常通过肾脏、肝脏、
肠道等途径。
排泄速率和途径也对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产生影响。
药物排泄参数包括排泄速率常数(ke)、排泄半衰期(T1/2e)等。
综上所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和效果具有
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掌握和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帮助临
床医生更好地制定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
生率。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综合考
虑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参数,全面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确
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代动力学cl临床意义
药代动力学cl临床意义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了解药代动力学对于临床用药十分重要,以下是药代动力学的一些临床意义:
1. 药物剂量设计:药代动力学可以帮助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通过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和消除速率,可以确定给药剂量和频次,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
2. 药物相互作用预测:药代动力学也可以帮助预测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改变其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了解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可以预测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3. 个体化用药:药代动力学可以帮助个体化用药。
不同人群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给药剂量和频次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了解个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设计,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4. 药物监测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评估: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可以通过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测定药物的血药浓度和计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确定药物的剂量和频次,并监测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合理用药和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药物代谢动⼒学重要参数⼀、消除半衰期药物消除半衰期(half-life, t1/2)是⾎浆药物浓度下降⼀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按⼀级动⼒学消除的药物的t1/2计算:K e为⼀级消除动⼒学的消除速率常数,可见按⼀级动⼒学消除的药物,t1/2为⼀个常数,不受药物初始浓度和给药剂量的影响,仅取决于K e值⼤⼩。
根据t1/2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般来说,半衰期长,给药间隔时间长;t1/2短,给药间隔时间短。
通常给药间隔时间约为⼀个t1/2。
按⼀级动⼒学消除的药物经过⼀个t1/2后,体内尚存50%,经过2个t1/2后,尚存25%,经过5个t1/2,体内药物消除约97%,也就是说,约经5个t1/2,药物可从体内基本消除。
若按固定剂量、固定间隔时间给药,或恒速静脉滴注,约经4~5个t1/2基本达到稳态⾎药浓度。
故根据t1/2可以预计连续给药后达到稳态⾎浆药物浓度的时间和停药后药物从体内消除所需要的时间。
按零级动⼒学消除的药物的t1/2计算:上式表明,零级动⼒学的⾎浆消除半衰期和⾎浆药物初始浓度C0成正⽐,即给药剂量越⼤,t1/2越长。
⼆、清除率清除率(c1earance, CL)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浆容积,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总体清除率(total body clearance):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所有消除器官清除药物的总和,也称⾎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
CL以单位时间的容积(ml/min或L/h)表⽰。
CL的计算公式为:A为体内药物总量。
在⼀级消除动⼒学时,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百分率的药物,因此CL也是⼀个恒定值,但当体内药物消除能⼒达到饱和⽽按零级动⼒学⽅式消除时,每单位时间内清除的药物量恒定不变,因⽽CL是可变的。
如果仅计算某⼀器官在每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容积(升或毫升)⾎浆中的药物清除,则称为该器官清除率,如肝清除率(CLH)、肾清除率(CLR)。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是描述药物在体内被代谢的速度和程度的量化指标。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
1. 代谢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时间内药物被代谢的速度,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2. 清除率(Cl):表示单位时间内清除体内药物的能力,通常以体积单位(如L/h)表示。
3. 生物利用度(F):表示口服给药后药物进入循环系统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4. 血浆半衰期(t1/2):表示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5. 最大浓度(Cmax):表示药物在体内达到的最高浓度。
6. 曲线下面积(AUC):表示药物在一定时间内血浆中存在的总量,通常以浓度-时间单位(如mg·h/L)表示。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体内外药动学研究方法获得,进一步了解药物的代谢机制、代谢途径和代谢物的生成情况,对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等有重要指导意义。
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意义讲解学习
一级消除
零级消除
Give 100 mg of a drug
1 half-life ………….. 50 2 half-lives………… 25 3 half-lives …….….. 12.5 4 half-lives ………… 6.25 5 half-lives ………… 3.125 6 half-lives …………. 1.56
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 的意义
吸收过程相关参数
AUC 达峰时间Tmax 峰浓度Cmax 生物利用度
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和速度
吸收相对数量用AUC 吸收速度通过Cmax,Tmax来估算
MTC
MEC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与吸收后进入体循环 的药量成正比
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 的相对量
若体内药量相同,而血药浓度高,则Vd小 (主要分布在血浆中)
若体内药量相同,而血药浓度低,则Vd大 (主要分布在组织中)
Vd是假想容积,不代表生理容积,但可看出 药物与组织结合程度。
60kg正常人,体液总量36L(占体重的 60%) ,其中血液3.0L(占体重的5%), 细胞内液24L(占体重的40%),细胞外 液12L(占体重的20%)
口服咪达唑仑进入肠粘膜的量是给药量的 100%,肠道首关效应为43%,肝脏首关效 应为44%,口服咪达唑仑的生物利用度是多 少?
F=100%×(1-43%)×(1-44%) =31.92%
绝对生物利用度 口服等量药物AUC
F= 静注等量药物AUC
× 100%
所以,一种药物若以静脉注射的话,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1;而若 是其他的服用方式,则绝对生物利用度一般会少于1。
二、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CLR )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1.以白蛋白为主。
2.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暂时)。
3.结合是可逆的:结合具有饱和性,达饱和后,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可使游离药物浓度迅速增加,引起毒性反应。
4.竞争性抑制现象: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异性较低,而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有限,两个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个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使其中一种或两种游离药物浓度增高,使药理作用增强或中毒。
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分类
不良反应: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由于药物的广泛作用引起,单用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长期或大量应用时,药理作用过强引起的伤害性反应(可避免);
急性毒性反应:可测LD50;
慢性毒性反应(蓄积中毒):长期毒性试验;
特殊毒性反应:致畸、致癌、致细胞突变作用;长期应用应用引起胎儿畸形、组织恶变和细胞突变。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1.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以时间为横坐标,血药浓度为纵坐标得到反映血浆药物浓度动态变化的曲线,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称为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2.峰浓度:为血药浓度的峰值;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3.达峰时间:为达到峰浓度所需要的时间;与吸收和消除速率有关。
7.效能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的能力,用最大效应表示,也称效能。
8.半数有效量ED50对半数动物有效的剂量。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参数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参数是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行为和性质的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1.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衡量药物经口(口服)给药后进入循环系统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高生物利用度意味着药物能够有效地被吸收,而低生物利用度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来达到治疗效果。
2.最大浓度(Cmax):在给药后,药物在血浆或组织液中的最高浓度。
Cmax 通常与药物的吸收速率和剂量有关,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毒性和疗效。
3.药物清除率(Clearance):描述药物从体内清除的速度,通常以体积单位/时间单位(如L/h)来表示。
高清除率表示药物在体内更快地被代谢和排泄,而低清除率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药物的疗效。
4.药物半衰期(Half-life):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是估计药物在体内停留多长时间的重要参数。
长半衰期意味着药物消失缓慢,可以减少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
5.分布容积(V olume of distribution):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度,通常以体积单位(如L)表示。
高分布容积意味着药物能够广泛地分布到组织中,而低分布容积可能说明药物主要停留在血液中。
6.代谢酶饱和度(Enzyme saturation):描述药物代谢过程中参与代谢的酶饱和的程度。
当药物浓度超过酶的饱和度时,药物的代谢速率将不再随剂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药代学相关参数和药效学参数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可编辑)
药代学相关参数和药效学参数的临床意义和应用药代学相关参数和药效学参数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200001张马忠周仁龙王珊娟杭燕南人类在解决了静脉内给药方法的基本问题后,输注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如何提高液体输入量的准确性,先是注射器和简易的重力驱动输注方法应用于临床,随后出现了机械性输注泵和电子输注泵,近十年来开始使用高度精确、方便且微电脑控制的输注泵。
最近,人们将输注泵、计算机和现代临床药理学结合起来,根据药代学模型参数控制药物输注。
近几年,人们更是试图将输注技术进一步扩展到药效学,按照药代-药效PK-PD模型,根据药物实时效应改变药物输注速度,利用药物效应和药代-药效模型间的反馈,麻醉医生可以维持药物效应,达到理想麻醉状态。
以上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多需要理解药代学相关参数和药效学参数的意义。
一、药代学模型及其参数虽然药代学模型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然而它是药代学的基础,有必要简述之。
大部分静脉麻醉药为多房室模型,包括假定的中央室药物直接输入并从中消除以及一个或多个外周室药物分布在其中。
在线性药代学模型中,药物从一个房室转运到另一个房室的速率与药物在第一个房室内的药量成正比,所谓线性是指这种比例因子是一个恒定的常数即系统不会饱和。
对于三室模型,药物从房室1中央室向房室2的转运速率等于速率常数K12与房室1中的药量的乘积,而药物从房室2向房室1的转运速率则是另外一个不同的速率常数K21与房室2中的药物量的乘积,药物从房室1向房室2转运的净速率为这两项乘积的差,其它房室间的转运速率依此类推。
有必要强调的是:房室仅是一种数学模型,是数学上假想的空间概念,并非特指任何解剖学位置。
虽然血药浓度常用于代表中央室的浓度,但实际上中央室容积并不等于血浆容积。
例如按照Marsh等丙泊酚模型V1228ml/kg,60kg的患者要达到2g/ml血浆浓度,需要注入的丙泊酚量是27.36mg,而非根据循环血容量计算的8~12mg。
1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意义及计算优质资料
1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意义及计算优质资料药物代动力学是指反应机体对药物摄入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了解药物的代动力学参数对于药物疗效的评价、用药方案的制定以及药物副作用的预防与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药物代动力学的主要参数及其意义,并提供一些优质资料供参考。
1. AUC (Area Under the Curve):曲线下面积AUC是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总体外暴露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清除情况。
AUC越大,代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越高,越容易发挥疗效。
AUC可以通过血药浓度与时间曲线的面积计算得到,一般由药物动力学实验中的测定值计算而来。
2. Cmax (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峰浓度Cmax是指药物在给药后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能够反映药物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
Cmax较高的药物往往具有较快的起效时间和较强的药效,然而也可能伴随着药物浓度的快速降低和可能的副作用。
3. Tmax (Time to Reach Cmax):峰浓度达到时间Tmax是指药物在给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表示药物的吸收速率和速度。
Tmax早的药物通常具有较快的起效时间,而Tmax晚的药物则表示其吸收较慢。
4. Clearance (CL):总清除率药物总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药物的速率,常用于评估药物从血浆经肝脏的排除,代表药物从体内排泄的能力。
具体计算CL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通过AUC和剂量的比值等。
药物的CL值越大,说明机体更快地清除药物,药效较短,而CL值较小则可能导致药物积累。
5. Half-life (t1/2):半衰期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表示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的速率。
半衰期越长,药物在体内的持续时间就越长,服药频率可减少。
半衰期也是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
优质资料:1.《新编药代动力学讲义》-宋继东,康恒2. 《药代动力学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Byeong Ho Park3.《药物代动力学》-仲岩岩4.《药物代谢学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学研究》-郭音哲5.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系统药理学》- Walter S. Woltosz药物代动力学的参数不仅对于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药物的剂量调整、给药方案制定以及用药过程的监控起到重要作用。
mic 药物代谢动力学
mic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指描述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化的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的研究领域。
其中,MIC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一个关键参数,代表药物在体内代谢的最低有效浓度。
MIC是药物抗菌活性的关键指标,代表了药物对目标微生物的最低有效浓度。
在药物治疗中,MIC值被用来确定最佳用药剂量和给药频次,以确保药物浓度能达到足够的水平来对抗微生物的生长和复制。
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MIC值通常通过体外试验来确定,常使用体外抗菌敏感试验评估药物对微生物的抗菌活性。
在这些试验中,将药物与培养基和靶标微生物一起培养,然后测量药物浓度和微生物的抗菌效果,进而推断出MIC值。
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以及MIC值有助于医生和药师正确选择和使用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同时,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也有助于药物研发领域的科学家设计和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kg正常人,体液总量36L(占体重的 60%) ,其中血液3.0L(占体重的5%), 细胞内液24L(占体重的40%),细胞外 液12L(占体重的20%)
若Vd<3L,说明只分布在血管中,如酚红 若Vd≤36L,说明分布在体液中 若Vd≥100L,说明与组织特殊结合
药物总量100mg
100mg 1L
二种消除方式 ➢一级动力学消除时量曲线
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 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属定比消除 有固定半衰期,与浓度无关 如浓度用对数表示则时量曲线为直线 绝大多数药物在临床常用剂量或略高于 常用量时,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零级消除动力学 数学表达公式
零级消除动力学特点
•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属定量消除 •无固定半衰期 • 血药浓度用真数表示时量曲线呈直线 •当体内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多以零级动
Vd
100mg 100mg / L
1L
与组织或蛋白有特殊亲和
力,贮存在某组织中
10mg
Vd
100mg 10mg / L
10L
1L
活性炭吸附90mg药物
Vd求解法
图解外推法:
适用于一室模型 半对数坐标纸上
作图,可求得k和 lgC0,药量D 已 知,C0可得,Vd 值可以求出
Vd求解法
EH
CLH = QH × EH FH=1-EH
Cin
QH:肝血流量 Cin :肝入口处血药浓度 Cout :肝出口处血药浓度
Cin=Cout Cout=0
EH=0 EH=1
CLH=0 CLH= QH
EH>0.5 高肝摄取药物
EH :肝摄取比
EH<0.3 低肝摄取药物
FH : 肝生物利用度
二、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CLR )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肾脏清除药物的总量与当时血浆药 物浓度的比值。
CLR = Cu×Vu CP
肾小球滤过
Cu 尿中药物浓度
肾小管分泌
Vu 单位时间尿量 CP 血浆药物浓度
F= 静注等量药物AUC
× 100%
所以,一种药物若以静脉注射的话,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1;而若 是其他的服用方式,则绝对生物利用度一般会少于1。
相对生物利用度
受试制剂AUC F= 参比制剂AUC
× 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是量度某一种药物相较同一药物的其他处方的生物利 用度,其他处方可以一种已确定的标准,或是 经由其他方式服用。
ab:通过胃肠粘膜; I:肠内避开首关效应; H:肝脏内避开首关效应
口服咪达唑仑进入肠粘膜的量是给药量的 100%,肠道首关效应为43%,肝脏首关效 应为44%,口服咪达唑仑的生物利用度是多 少?
F=100%×(1-43%)×(1-44%) =31.92%
绝对生物利用度 口服等量药物AUC
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 的积分值
AUC计算方法
积分法:
AUC0
Cdt
0
梯形法:
AUC0
n i0
Ci1 Cit Pass Elimination (First Pass Metabolism ,First Pass Effect)
F Fab FI FH
当停止用药时间达到5个药物的t1/2时,药物的血浓度 (或体存量)仅余原来的3%,可认为已基本全部消除。
经过5个半衰期,血浆中药物基本完全从体内 消除,这种规律不因给药剂量、给药途径、消 除途径而发生改变
多次给药如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则5个 半衰期后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半衰期的任何变化将反映消除器官功能的变化, 与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关。
半所需的时间。 是表达药物在体内消除快慢的重要参数
ln 2 0.693
t 1 / 2
kk
t1 / 2 C0 0.5C0 2k k
一级消除
零级消除
Give 100 mg of a drug
1 half-life ………….. 50 2 half-lives………… 25 3 half-lives …….….. 12.5 4 half-lives ………… 6.25 5 half-lives ………… 3.125 6 half-lives …………. 1.56
分布过程相关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Vd)
体内药物总量待平衡后,按血药浓度计算所需的体 液总容积。
X:体内药物 总药量;C:血药浓度
若体内药量相同,而血药浓度高,则Vd小 (主要分布在血浆中)
若体内药量相同,而血药浓度低,则Vd大 (主要分布在组织中)
Vd是假想容积,不代表生理容积,但可看出 药物与组织结合程度。
面积法:
此法不受房室模型限制。
AUC
cdt
0
0 c0
ektdt
c0 k
ekt
0
0
c0 k
c0 k
C0 k AUC
X
X
Vd c0 k AUC
消除过程相关参数
半衰期 清除率 消除动力学
一级消除动力学 零级消除动力学
半衰期(half-life,t1/2)
通常指血浆消除半衰期。 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后,血浆药物浓度消除一
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 的意义
吸收过程相关参数
AUC 达峰时间Tmax 峰浓度Cmax 生物利用度
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和速度
吸收相对数量用AUC 吸收速度通过Cmax,Tmax来估算
MTC
MEC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与吸收后进入体循环 的药量成正比
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 的相对量
力学消除,当血药浓度降低至机体具有消除能力时,转为按 一级动力学消除。
Zero order First order
• 总体清除率(clearance,Cl)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分布容积中的药物被清除 (单位:ml/min or L/hr)
计算公式:
总体清除率
表示药物消除速率的另一种方法。
指体内诸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消除药物的血浆容积, 是肝、肾以及其他消除途径清除率的总和
Cl k Vd
Cl
D AUC
D c0 / k
k Vd
Cl ClH ClR ClOther
一、肝清除率(Hepatic clearance,CLH )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肝脏清除药物的总量与当
时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
Cout
CLH = QH (Cin-Cout) Cin
EH =
Cin-Cout 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