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合集下载

道家文化中的“无为而治”思想解析

道家文化中的“无为而治”思想解析

道家文化中的“无为而治”思想解析一、道家文化简介道家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等。

道家文化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清静无为等思想。

二、无为而治的含义1.无为: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皆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应当顺应自然,不应过分干预和改变自然。

无为就是指不违背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让事物按其自然属性自发地发展。

2.而:表示顺承的关系,强调在无为的基础上实现治理。

3.治:指治理国家、管理事务。

无为而治即指在国家治理中,统治者应顺应民意和自然规律,不过分干预,让百姓自发地安居乐业。

三、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1.顺应自然:道家认为,自然规律是宇宙万物发展的根本原则,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应强行与自然对抗。

这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反对干预:道家主张不干预事物的发展,让事物按其自然属性自发地发展。

这一思想体现在国家治理上,即统治者不应过度干预百姓的生活,让百姓自由发展。

3.重视民意:道家强调统治者应关注百姓的需求和意愿,顺应民意进行治理。

这一思想体现了民主和民本的理念。

4.简化行政:道家主张简化行政程序,减少政府对百姓的压迫和干预。

这一思想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5.重视道德教化:道家认为,道德教化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统治者应以身作则,弘扬道德,引导百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四、无为而治的现代价值1.环保理念: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民主政治:无为而治强调尊重民意,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3.简政放权:无为而治主张简化行政程序,减少政府干预,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

4.社会和谐:无为而治强调和谐共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社会矛盾。

5.人文关怀:无为而治强调关注民生,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道家文化中的无为而治思想,是一种强调顺应自然、尊重民意、简化行政、重视道德教化的治国理念。

道家的治国文言文翻译

道家的治国文言文翻译

夫道家治国,其道深远,非同寻常。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以道德为根本,以民为本,以和为贵。

是以,道家治国之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顺乎自然,无为而治道家认为,天地万物皆有其道,人君治国,亦当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所谓无为,非指无所作为,而是指不妄为,不违背自然规律。

人君若能顺应天时地利,不强求,不干预,则天下自安。

二、道德为本,仁爱为怀道家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治国之本。

人君应以道德修身,以仁爱待人,以公正治天下。

道德高尚,则国家昌盛;道德沦丧,则国家衰败。

是以,人君当以道德为镜,自省其身,以德化民。

三、以民为本,民为邦本道家主张以民为本,民为邦本。

人君应以民众利益为重,关注民生,解决民困。

治国之道,在于让民众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人君若能以民为本,则国家必强盛。

四、和为贵,和而不同道家提倡和为贵,和而不同。

人君治国,应尊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求同存异,实现和谐共处。

和为贵,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君若能实现和为贵,则国家将长治久安。

五、节俭为本,清廉为政道家主张节俭为本,清廉为政。

人君应以节俭为本,不奢侈,不浪费,以清廉为政,不贪污,不徇私。

节俭清廉,则国家财富充裕,民生幸福。

六、无为而教,以德育人道家认为,教育应以无为为原则,以德育人为根本。

人君应重视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以德育民。

教育之道,在于启迪民智,引导民行,使民众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成为有用之才。

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道家主张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人君治国,应保持冷静,善于观察,善于应变。

以柔克刚,不仅指军事上的以弱胜强,更指政治上的以和为贵,以德服人。

总之,道家治国之道,以道德为本,以民为本,以和为贵。

人君若能遵循此道,则国家必强盛,民生必幸福。

然而,治国之道,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成就伟业。

愿人君以此为鉴,励精图治,造福百姓。

道德经: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无为”才是最大的作为

道德经: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无为”才是最大的作为

道德经: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无为”才是最大的作为在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叫做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当时他是这么说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

很多人可能见过这句话,但是却不懂什么意思,只是从片面上去理解,但是这样有些笼统。

从现实角度上来讲,道是无为的,但是我已经不代表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说不妄作为,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要违背客观规律,要遵循事物本身的状态去推波助澜,尽量让他得到一个最好的结果。

那是非要按照相反的方向去做某件事,确实是费了很多力气,但是最后往往得不到什么好的结果。

老子当时所说的无为而治,主要是针对于治国,针对于君王,但是既然这个文化传承下来了,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把这句话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实际中去,从中得到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对于古代君王而言,无为而治就是要让君王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清查人心,知人善任,善于发现,善于纳谏,按照历史发展的潮流来下达命令,做一个明智的君王;与此同时,还要把臣子以及百姓当作是谁,把自己当作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懂得这个道理,自然能够高枕无忧。

而且现在的人来讲,其实很多事情也是可以用无为而治来解释的。

在某个公司之中,只要制定好一个比较合适的规矩体系,领导人带头去遵守,小部分人的规范能够带动大部分人的规范,而且这种规范是一种大家自发性地去遵守,而不是强制性的。

这样一来,人的心里会有一种自由的感觉,而不是被束缚的压迫。

这样一来无为而治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到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孩子小的时候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非要按照循规蹈矩的方式去教他,让他做一个生活在框架中的孩子,往往会害了他;若是能够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且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全力的支持,我觉得我这段时间在让孩子体验到自由的乐趣,而且会对自己的追求越来越感兴趣,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原文及解释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原文及解释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原文及解释
名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摘自:《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
解释:法:效法,学习。

自然:自然而然,当然如此。

全句译文: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

赏析:此句用递推的方法向人们阐释了何为“道法自然”的原则,天、地、人才能按照各自的自然规律运行,相安无事。

道经·第二十五章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为人处世的七件事

道家为人处世的七件事

道家为人处世的七件事道家哲学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提倡人们要顺应大自然、尊重自然的运行规律,让物自行其道、顺其自然。

因此,道家的人处世之道也与众不同,下面我将介绍道家为人处世的七件事。

一、淡泊名利道家的人,不追名逐利,不在乎名誉地位的高低,也不刻意追求财富。

因为这些都是虚无的,追求它们只会让人更加疲惫、迷惘。

相反,道家的人更注重内心的平静和内在的精神享受,他们相信若能淡泊虚名虚利,更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二、尊重自然道家的人相信,大自然是完美的,是典范的,所以我们应该要尊重自然,不要干涉和破坏它的运作规律。

人类只不过是自然的一个局部,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去学会和自然融为一体,不要去与自然为敌。

三、克制欲望道家认为,欲望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之一,因为欲望不停地施加压力,让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失去平静和自由。

所以,一个真正的道家,应当有克制欲望的能力,不让欲望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而是用自己的精神力量来克服欲望,做到淡泊、无为。

四、谦虚使人进步道家强调“谦虚使人进步”,认为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代表自己的底线被冲破,反而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提高。

面对人生的诸多挑战,一个谦虚的人会勇于承认自身的不足,并努力改进自己的缺点和漏洞,从而不断进步。

五、永远保持平静“内敛而安,不以物乱其志”,直接反映了道家人的处事态度。

一个平静的人总是能够保持冷静,对待任何事情都不会盲目激动,因此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人生苦短,有一个平静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六、心地正直一个人的心地正直,是道家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它可以让我们看清世界的真实面目,让我们远离做作、虚伪以及邪恶的诱惑。

人生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需要有一个正直、纯粹的内心,才能做到无愧于心,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加坦荡。

七、无为而治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指的是顺应自然规律,让事物自自然然地发展。

道家基本思想总结

道家基本思想总结

道家基本思想总结道家基本思想总结道家,又被称为道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道家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道、无为、自然、无为而治。

首先,道家强调“道”的重要性。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治理之道。

道无所名,是一种无形而存在的力量,无法言说,无法理解。

道家主张通过修身养性,通达天地的道,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其次,道家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

无为并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忘却私欲,顺应自然,不与事物相争。

道家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自然规律,人应该按照这种规律行事,不强求,不干涉,任其发展。

通过无为而治,可以使人们减少无谓的忧虑和争斗,进而获得心灵的宁静。

第三,道家强调注重自然。

道家认为自然是大道的表现,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道家看来,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不去人为地破坏自然的平衡。

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最后,道家提倡提倡“无欲”和“无我”的思想。

无欲是指不陷入名利之争,不执着于功名富贵。

道家认为,人若孤欲,则会忧虑烦恼不断,无法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因此应当懂得知足常乐。

同时,道家主张“无我”,即摒弃自我,超越个人欲望,追求超越自我的境界。

只有干净的心灵,无杂念的状态,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快乐。

道家基本思想的核心是“道”,也是其独特之处。

通过修身养性,顺应自然,不与事物相争,注重自然,摒弃私欲,追求无欲无我之境,人可以达到内心的宁静,超脱纷扰,与大道合一。

道家的基本思想对于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生活、如何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如何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道家基本思想的核心是追求道的境界和顺应自然。

无为、自然、无欲无我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通过修身养性,人可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与大道合一的境界。

道家的基本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提出了重要的价值观和生活的指导。

道德经《无为而治-老子》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无为而治-老子》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无为而治-老子》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无为而治-老子》原文及鉴赏【导语】:[二章]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精选资料

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精选资料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就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当前,在市场经济的激励下,社会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得到迅猛发展。

科学水平的迅速提高使人类获得了越来越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给社会及人类自身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也引发了人类驾驭客观世界的欲望的不断滋生,从而给自然生态平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危机。

从人类的长远发展来看,如何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自然、人类的和谐和共同发展,就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和谐”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和谐”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和传统哲学中一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道家学派的经典《道德经》中,老子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深邃的见解,其隐含的生态伦理观念对我们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讨。

一《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其内容却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政治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里构想的生态理想社会是建立在“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之上的,其生态伦理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道”为主宰、“道法自然”的整体生态观。

道”是《道德经》全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老子的“自然和谐”理念是建立在“宇宙的本体论”之上的。

“道”是什么?老子认为,“道”先于物质存在而又凌驾于物质之上,它是产生、孕育天地万物的总根源,为天下之母,是宇宙的本原。

“有物混成,为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1}老子强调“道”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不依赖万物而运行,它生生不息,主宰一切。

人世之间的秩序、社会生活的嬗变、沧海桑田的转化,归根到底,都是“道”的衍化与外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既是产生孕育天地万物的总根源,又是制约规定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发展的总规律。

道家国学之无为而治

道家国学之无为而治

道家国学之无为而治“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无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

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四十八章),老子认为做学问要天天的增加知识,而体道则要天天削减私欲,损之又损,就达到无为、无为便可以无不为,如果不妄为,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这是老子五千言讲的主要问题。

天地万物是由道创生的,而道则要依法于最高的准则“自然”,人要依法地、天、道,便必须也依法自然。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无为而无不为”,便是“自然”的体现。

在治国安邦方面,老子用“无为”思想来诠释他的政治哲学。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子》七十五章),老子说统治者为了满足私欲而做出祸害百姓,违反天道的行为,所以使百姓饥饿,国家难治。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二十九章),是说统治者采取“有为”的原则去治理天下,所以只会失败。

“无为”便是指去除私欲,顺着民心,顺着天道去处事的原则。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成也,王侯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老子》三十二章),治理天下的人,要是能遵守天道的无为,则万物将自宾从,自化育。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无为”便是好静,无事,无欲,人民便会顺化,纯正,富足,纯扑。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四十八章),“无为”便是无事,不制造逆民心,违天理的事端,无事才可以取天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无为”就是顺从、辅助自然的发展,而不敢干预。

(完整版)老子及道家思想

(完整版)老子及道家思想
老庄及道家思想
一、老庄简介:
1、老子:(前571年-前471年) 李耳,字聃,世称老聃,楚国(安
徽涡阳县)人,与孔子同时略早。孔 子曾问礼于他。约50岁左右离开东 周去秦国,过函谷关写下《道德经》。
我国哲学史、思想史的大家巨匠, 道家始祖宗师。
老子《道德经》:
五千言韵文,八十一章, 文约义丰。被誉பைடு நூலகம்一部哲学诗。
道家强调要达到天人合一,就应 该要遵从自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 下,武术主张从大自然的生物与现 象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武术模仿各 种飞禽走兽的形象、动作、攻防, 创造出新的武术动作。如大鹏展翅、 白鹤亮翅、金鸡独立、野马分鬃、 神龙摆尾等拳术术语。又如五形拳 是根据虎、蛇、猴等五种动物的攻 防动作创出的。
4、能屈能伸,曲能成全(退一步海阔天空,留得 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能 屈能伸)
(二)生态哲学
1、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子)
(老
2、天人合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子)
(庄
(三)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
武术理论中的“一招变万招、万招归一” 的理论思想正是从“道”的思想(道生万 物,万物归于道)中领悟而来,指的是武 术的动作是从原始单一的进攻防守动作, 按一定的路线演变成千万个技术动作,而 千万个技术动作又通过长期演练最后达到 形成一种形神合一。这种形神合一就是武 术训练阶段的至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庄子的主要观点:
1、相对主义的认识论:齐物(天下 万物没有本质的区别,无法认识)
2、人生观:逍遥游(心灵上的无拘 无束,任性驰骋)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追求精神和人格的绝对独立和自由
道家:柔顺无为 退守潜隐 出世

道德经40个口诀

道德经40个口诀

道德经40个口诀1.口诀概览•道法自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不强行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

•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

•知者不言: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轻易发表言论。

•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反而听起来无声。

•大象无形:最伟大的形象反而看起来无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万物,万物皆由道生。

•无为而无不为:虽然无为,但无所不为。

•反者道之动:事物的反面是其发展的动力。

•弱者道之用:道的运用是柔弱的。

2.深入解析•天长地久:天长地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存。

•功成弗居:功成之后,不居功自傲。

•和其光,同其尘:调和自己的光芒,与尘世和谐共处。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是根深蒂固、长久不衰的道理。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稳重是轻率的根本,宁静是躁动的主宰。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最高尚的德行不在于表面上的德行。

•大道废,有仁义:当大道废弃时,仁义才出现。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正的智慧看起来像是愚蠢,真正的技巧看起来像是笨拙。

•大辩若讷:善于辩论的人看起来像是不善言辞。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才是聪明。

3.实践应用•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表现,但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最完美的事物看起来像是有所欠缺,但它的作用却不会衰竭。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最充实的事物看起来像是空虚,但它的作用却是无穷的。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最正直的事物看起来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事物看起来像是笨拙的,最善于辩论的人看起来像是不善言辞的。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胜过躁动,寒冷胜过炎热。

•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是治理天下的正道。

4.高级智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攻坚克强却没有能胜过它的。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因为它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伟大。

道家哲学的无为而治思想

道家哲学的无为而治思想

道家哲学的无为而治思想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

无为而治是指通过放弃刻意干预和过度控制的方式,以自然的方式来调整和处理事物,实现和谐、平静和自然的状态。

这一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对现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1.无为而治的哲学基础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是“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根基。

道家认为,宇宙是由一个根本的本体——道,以及由道所衍生出的无数各异的存在组成的。

而无为而治的思想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道家看来,宇宙万物本身就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的秩序,这种规律和秩序是自发而非人为干预的。

因此,人们应当顺应自然,不去干预变化的过程,而是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之协调共生。

这样,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状态。

2.无为而治的实践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无为而治的思想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它提醒我们要放下那些过度刻意的追求和干预,不要过分地执着于权力、名利和物质财富。

相反,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以一种放松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无为而治的思想告诉我们,物质的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相反,当我们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此时此地,倾听内心的声音,与自然和谐共处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无为而治的实践还能够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

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紧张。

而当我们学会放手,顺其自然地处理事物时,我们会变得更加灵活和包容,更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

3.无为而治的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无为而治的思想不仅仅是一种哲学理论,更是一种实用的生活方式。

在众多领域,都可以发现无为而治的影子。

在管理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取自主管理的模式,鼓励员工自主发挥创造力和个人能力,而非过度干预和指挥。

这种模式的实践,使得员工更有动力,更有创造力,进而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在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非单纯追求分数的高低。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

《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

引申到治国,"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为"道"中的规律)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

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一、由来春秋战国时期,五霸相争、七雄相斗,战争连续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动荡的社会局面,思想家们纷纷提出治国安民的大政方略:名家福导礼治,儒家则主张以德治国,唯独道家老子提出无为而治。

做为献给统治阶级的人君南面术,无为而治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解析无为: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是古代道家的一种处世态度和政治思想;治:治理。

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国家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适于统治者。

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规范,倾向于不妄为,适于每一个人。

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一点值得注意。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研究无为而治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通过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

什么是无为?从字面上看,无为似乎是无所作为、消极无为的意思,其实这是望文生义。

老子所说的无为,绝不是什么也不做。

他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这里的"必作"利'为'呜"治"都是有为的意思。

道家思想总结文案范文

道家思想总结文案范文

道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家思想历经千年,至今仍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规律道家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人应当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应当遵循自然的法则,顺应自然规律,从而达到和谐共生的境界。

二、无为而治,实现社会和谐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统治者不干预百姓生活,让百姓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老子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意味着,治理国家就像烹饪小鲜,需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度干预。

庄子则进一步提出:“无为而治,天下太平。

”强调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让百姓自然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三、道德修养,追求精神自由道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追求个人精神的自由。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里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根本规律,也是指人的道德修养。

庄子则提出:“逍遥游”,强调个人要追求精神自由,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四、辩证思维,揭示事物本质道家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种辩证思维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五、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道家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关注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有助于我们减少政府干预,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社会和谐。

最后,道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精神自由。

总之,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道家学派的基本价值观

道家学派的基本价值观

道家学派的基本价值观引言道家学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道家学派以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庄子》为主要经典,其核心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家学派的价值观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学派的核心理念。

其中,“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是一种无形态、无意识、自然而然的存在。

“法”是指遵循、模仿的意思,即要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不要逆天而行。

道法自然主张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的治国理念。

无为,即不违背自然规律地去人为干预事物,让事物按照其自身规律去发展。

这一理念认为,最好的治国方法是让人民自发地、自愿地去做好事,而不是通过强制手段去约束他们。

无为而治强调领导者应该减少对民众的干扰,让民众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三、清静无为清静无为是道家学派的修身理念。

清静,即心灵的宁静、安宁;无为,即不违背自然规律地去做事。

清静无为主张人们应该摒弃物欲、名利,减少私心、欲望,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安宁。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四、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学派非常重视道德修养,认为道德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

道家经典中提到的“道德”,包括仁、义、礼、智、信等要素,强调人们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生死观念道家学派对待生死的态度是豁达、从容的。

他们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人类无法抗拒的。

因此,人们应该看淡生死,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同时,道家学派还强调,通过修炼、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可以使灵魂得到升华,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

六、环保意识道家学派提倡环保意识,主张人类应该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引导人们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菁选2篇(全文完整)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菁选2篇(全文完整)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菁选2篇(全文完整)道家思想无为而治1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核心思想,是老子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的最高境界。

追求学问的人,要日积月累,日益精进。

追求悟道的人,要不断排除外界干纷扰,对待知识要去其多余取其精华,少之又少,达到了无所作为的境界,看似无所作为,而实质上是无所不能。

这段话充满了哲学意味,“为”与“不为”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为”与“不为”尺度的把握需要大智慧!老子认为,学习和求道是有区别的,其路径是相反的,想通过知识积累而实现悟道是不可能的。

学习知识是修外,而求道是修内,实质上是一对矛盾,所以相应的方法也不同。

学习是学先人留下来的知识,需要不断积累,量变到质变,博古通今知事明理。

为学到最后,只是用知识武装了自己,很难说有多少知识变成自己对世界的独立认识。

司马迁是读书人的典范,他的人生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已经很了不得了,但敢说司马迁已经悟道了吗?学成是一层境界,悟道是更高的境界,悟道需要排除杂念净化心灵,是人与上帝的交流,古往今来无有几人,老子和孔子属于悟道之人。

按老子的说法,一旦悟道就无所不能,因为道生万物,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

”非常精妙的比喻,治理大国,就如同烹制小鱼,其精髓还是无为而治。

大家都有做鱼的经验,如果乱翻乱搅,就成了一锅鱼松,根本无法食用。

孔子和孟子特别推崇尧、舜、禹那个年代,尤其是孟子言必称尧舜,为什么呢?在远古那个年代,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以德治国,任贤用能,很像柏拉图的“理想国”。

尧禅让于舜,舜的德行高尚,其英名和美德广布海内,民众都很服气,统治国家摆摆样子而已,真正是无为而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个个都是“有为”之君,弱肉强食,征伐不断,世界一片混乱。

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成为主流,主张严刑峻法,以功名利禄蛊惑人心,倡导“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

道家的核心思想

道家的核心思想

道家的核心思想展开全文道家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宗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道家第一原則:“道法自然”。

順應自然,不要過於刻意,“去甚,去奢,去泰”。

人要以自然的態度(三個層面)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我。

所以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

2、道家第二原則:“為而不爭”。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厚德載物,上善若水”。

四種情況: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傷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沒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剮。

體現處世的態度:平和、寬容、自然。

3、道家第三原則:“清靜為天下正”。

清靜之道,自然之道。

“處無為之事,行無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時無聲勝有聲。

“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可煩,不可撓;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魚爛”。

嚴子陵:“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4、道家第四原則:虛其心。

道就是虛,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樂;即讓心虛著,沒有心事,才能體驗生命的樂趣。

虛心:可以學習新知識(更新知識);可以更加包容一切(無成見)。

只有虛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

虛心的意義: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虛心是一種美德,——心量特別大,能包容各色各樣的人,特別是一些有個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對人的成見、意見、不愉快、抱怨、不滿意等等忘卻才能達到)。

經營智慧:忘卻屢屢經驗(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經驗,學習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才能有更適合發展的東西。

5、道家第五原則:“正言若反”。

自然是陰陽對立統一的。

“反動”-事物的發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運動。

“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該智則智,不該智則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

“相輔相成“——太極管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對立面的統一)。

美國的張緒道(新道家)主張:從相反的角度考慮同一個問題;考慮正反的轉化。

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

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

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流派,它的核心理念源于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学派。

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这两个理念贯穿于老子的《道德经》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

一、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道被视为宇宙的根本和统一,是超越万物的至高境界。

道非言非常,难以用语言表达。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充分表明了道的超越性和难以捉摸的特点。

人们可以通过静心,达到超越有限的个体意识,进入到超越时空的道境中。

在道家思想中,道是一切事物的来源和根本。

万物皆由道生,而道又是无为的。

只有顺应道的运行和规律,才能达到和谐与平衡的状态。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表明了道的运行过程和万物的生成。

因此,人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放弃主动干预和强制改变事物的做法,而是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顺应自然的法则。

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老子道家思想的另一个核心理念。

无为并不是指不做任何事情,而是指遵循自然的规律,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

”这反映了无为而治的人际关系和治理原则。

在道家思想中,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们应该摆脱功利和欲望的束缚,回归到本真的自我。

通过无为而治,人们可以摆脱烦恼、苦难和动荡,实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无为而治的哲学将政治和生活纳入到大道之中,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人为施加的干预。

三、老子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老子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社会关系复杂,环境污染严重,人们的内心也面临很多困扰。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摒弃以人类为中心的狭隘想法,关注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道家精髓 无为而治

道家精髓 无为而治

道家精髓无为而治道家精髓无为而治摘要无为而治是代价的基本思想,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首先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而治又译顺其自然;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

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有《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后泛指以德化民。

正文无为而治其实是由儒道两家共同提出来的,儒家的无为而治重在任用贤能,而我更看重道家的无为而治,重在是一种策略和手段,最终目的是无不为,和儒家思想大相径庭。

无为而治着重阐述的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成了无为而治在历史上的第一应用。

舜就是充分运用无为而治的一个历史典范,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

当时中原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後失败了,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果然不负众望,13年後平息了洪水。

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

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

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

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

”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任务。

后来孔子赞叹道“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静坐着而已。

” 西汉初年也有实施无为而治的实例,初几代统治者常常以秦亡为戒,认识到要取得一个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政治局面,就必须努力缓和阶级矛盾,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

于是,来自于黄老思想的君道无为、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的观念就很快转化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统治政策。

在现代,无论是政治,企业管理,教育等方面都充分运用到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管理者只是扮演一个参与者,推动者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有人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老庄。

当我们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不断进取时,也不能忘却对自己内心平静的一种追求,毕竟我们去努力了,并不一定都是有结果的。

在政治上可能儒家法家更能一展所长,发展到今天,道家更倾向于内心的诉求,一种心理的平衡。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

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汉初的黄老之学,魏晋的玄学都是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道家学派代表人物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

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传说中的老子具有一些神秘的色彩,有个传说讲的是孔子见老子。

孔子向老子问道。

老子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只是张开嘴向孔子伸了伸舌头。

孔子十分不解,再次问道。

老子长时间不发话,孔子继续洗耳恭听。

老子拗不过孔子,最后又张开了嘴,让孔子看他已经脱落不在的牙齿。

这个时候孔子顿悟。

老子即闭目养神,孔子便悄悄离去。

圣人碰面,没有高谈,也无阔论,寥寥几句,来无影、去无终,可谓“大道无形,道在口中”。

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是柔弱胜刚强,刚强的牙齿已经掉了,但柔软的舌头依然存在。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

“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至于庄子更是逍遥。

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

楚威王想请他来辅佐朝政,派两个使者带上许多珍珠玉帛,在濮水岸边见到隐居在此钓鱼的庄子,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对话,很是精彩。

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意思是说让庄子去做官)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他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

史称“漆园傲吏”。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大家可以多看看,真的是行云流水。

2、道家的一些思想:1)道。

什么是“道”?道”的概念是老子提出的,用以说明宇宙的本原、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等等。

道的哲学含义丰富而复杂,在道家不同的哲学语境中,其侧重涵义有所不同。

“道”是一种哲学。

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

道家把“道”作为世界的本原,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论体系,这与《易传》所提出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类。

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而蕴涵于天地万物自身之中。

道是普遍存在的,无间不入,无所不包。

道虽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但它不同于可感觉的具体事物,它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是构成天地万物共同本质的东西。

简单的说“道是万事万物的规律,是宇宙的本原”。

怎么样,信息量过大感觉晕了没?知道为什么后来称为“玄”学了吧。

这个“道”是最难解释的,有时候觉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老子自己都说“道可道非常道”(能够说出来的道,便不是永恒之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吕克贝松的电影《超体》,最后一句:I AM EVERYWHERE,lucy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我认为跟中国所谓的道有很大相通之处)我们应当“知道、明道、得道、守道”。

所以大家明白“知道”应该怎么读才对了吧,“知.道”。

2)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的最基本特征是“无为”也就是“道法自然”,万物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发展,“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从而成全了万物,故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说,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不过人道的无为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它只是要为得少一些,不要违反自然地任意地为。

在老子看来,不作过分的人为努力,过自然而简朴的生活,就是尊道贵德;人生的最佳境界是不为外物所累。

要有逍遥精神,不放纵但要达观。

这种思想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主张「无为而治」,倡导「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辩证思想在《老子》一书中,提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柔弱胜刚强」这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是非常可贵的。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是因为丑的存在了;都知道什么是善,是因为恶的存在了。

这种观点是不是很有辩证性?!还有,“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仁义是道德堕落的结果,大道废弛不用之后,才提出的;智谋权术出现之后,才会产生严重的虚伪狡诈行为;家人出现不和,亲情淡漠出现之后,才有了孝子慈父的典型的涌现;国家动荡不安,内忧外患,才会有忠臣的产生。

想想这句话:崇拜清官的时代是不幸的时代,一样的道理。

所以老子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心无邪念,故不需用“仁、善、义”而压制邪念。

所以“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对于使民无知无欲有些人认为老子在愚民。

当然,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老子的思想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心中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我认为就像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其实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一样,他提出“无知、无欲”并不是绝对的,所以没有必要钻牛角尖。

4)齐物论庄子相较老子更有一种洒脱和浪漫。

用了浪漫这个词,主要是他的文章写的太气势磅簿、逍遥自在、天马行空、卓尔不群,有一种美感在里面。

《齐物论》是庄子的代表篇目。

“齐”就是“一样”的意思。

齐生死、齐万物。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

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

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

我们大都听过庄周梦蝶的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认为,人不知自己是人还是蝶,那么蝶与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庄子用这个浪漫的故事含蓄委婉地表达出万物合一的思想。

这种“齐生死”,超越生死、物我两忘、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在庄子眼中,才是绝对的自由。

如果这种思想极端发展的话很容易坠入“不可知论”和“虚无主义”。

注:1、老子后来被道教塑造成神话人物:太上老君,炼丹,坐骑是青牛。

2、作为儒家思想之一,孔子时代并没有明确提出“内圣外王”这一概念,而是道家思想代表庄子所提出,但其思想内涵与孔子在《大学》所提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把个人修身的好坏看成政治好坏的关键这一观点相吻合,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步骤)被视为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途径,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被视为内圣之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视为外王之业。

(过于强调“慎独”自己监督自己)“内圣外王”这一儒家思想(道家最先提出来的)对中国的政治、伦理、文化以及哲学等产生重要影响。

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庄的思想需要深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