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生产工艺

合集下载

青霉素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及其注意点

青霉素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及其注意点

青霉素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及其注意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选用高效的青霉素生产菌株进行发酵。

通常选用产生青霉素的链霉菌属、放线菌属或马铃薯杆菌等菌株。

2. 准备培养基。

培养基不仅需提供菌株生长所需的碳、氮、磷等元素和营养物质,还需添加产生青霉素所需的特定物质,如酚红酸、L-赖氨酸等。

3. 进行大规模的发酵。

将选好的菌株接种到多孔发酵罐中,利用发酵罐内的温度、pH值、曲速等我们需要的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发酵。

4. 青霉素的提取和提纯。

通过离心、过滤、蒸发等步骤分离出发酵液和青霉素后,利用溶剂萃取、二次结晶等技术进行提纯和纯化。

5. 对纯净的青霉素进行制剂。

将提纯后的青霉素转化为片剂、注射液、口服药水等不同剂型,用于临床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生产工艺中需要严格控制发酵条件、培养基配比、菌株筛选等步骤,确保青霉素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还要注意生产工艺的卫生、安全等问题,避免细菌污染等不良影响。

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青霉素的
生产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最终得到
高纯度的青霉素产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青霉素生产的工艺流程。

首先,青霉素的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青霉素产生菌株,如青霉
菌属、放线菌属等。

这些菌株具有较高的青霉素产生能力,是青霉
素生产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这些菌株的筛选和培养,可以得到高产
青霉素的菌株。

接下来,青霉素的生产需要进行发酵过程。

在发酵罐中,将选
好的青霉素产生菌株进行培养,提供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
等条件,促进青霉素的产生。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对发酵液进行监
测和控制,确保青霉素的产生达到最佳状态。

随后,青霉素的生产需要进行分离和提纯过程。

通过离心、过滤、结晶等操作,将发酵液中的青霉素分离出来。

然后经过溶解、
结晶、洗涤等步骤,得到相对纯度较高的青霉素产品。

最后,青霉素的生产需要进行检测和包装。

对青霉素产品进行
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然后将青霉素产品进行包装,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菌株选择与培养、发酵过程、分离和提纯过程、检测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才能最终得到高质量的青霉素产品。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不仅涉及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也需要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的综合运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加深入了解青霉素生产的工艺流程,为青霉素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青霉的生产工艺

青霉的生产工艺

青霉的生产工艺青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真菌,其主要用于生产青霉菌苔和青霉素。

下面是青霉的生产工艺。

1. 青霉菌苔的培养:青霉菌苔是通过培养青霉菌(Penicillium roqueforti)得到的。

首先,将青霉菌的菌种培养在含有营养液的培养基中,通过恒温恒湿的条件进行培养。

培养期间,菌体会逐渐增殖,形成一个类似于棉絮的菌块,即青霉菌苔。

2. 青霉菌苔的收获和处理:在青霉菌苔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收获。

将青霉菌苔取出,并进行晾晒和干燥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

同时,可以添加适量的食盐,防止细菌的生长。

3. 青霉菌苔的应用:青霉菌苔用于制作蓝纹奶酪等多种食品。

在制作蓝纹奶酪时,将青霉菌苔均匀地撒在奶酪上表面,然后适当地贮存和发酵,使青霉菌苔逐渐生长,并产生蓝绿色的霉斑。

4. 青霉素的生产:青霉菌也是青霉素的产生菌种。

在青霉菌的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糖类和氮源,通过发酵培养的方式产生青霉素。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培养基的pH值、温度、氧气供应等因素,使青霉菌产生更多的青霉素。

5. 青霉素的提取和纯化:培养液中的青霉素通过过滤和萃取等工艺,将青霉素提取出来。

然后,通过结晶、洗涤、干燥等步骤,对青霉素进行纯化和加工。

最终得到的青霉素产品是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结晶体,具有强烈的抗菌活性。

青霉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青霉菌苔的培养、收获和应用,以及青霉素的生产、提取和纯化。

这些工艺的实施需要对青霉菌的生长条件和培养基的组成进行合理控制,以确保产出的青霉菌苔和青霉素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工艺中还需要注意卫生和质量控制,以避免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保证产品的安全和稳定性。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Penicill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以下是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
1. 青霉菌培养:选择优良的青霉菌菌株,如溶血性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并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2. 静态培养:将培养瓶装入培养箱内,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使细菌在培养基中进行繁殖。

细菌释放出的酸性物质可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因此其他细菌对青霉菌的影响较小。

3. 青霉素提取:培养一定时间后,将发酵液离心分离,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加入乙醇中,使其沉淀。

经过过滤和干燥,可以得到带有青霉素的粉末。

4. 绿色液相提取:将青霉素粉末加入溶剂中,形成绿色溶液。

通过溶剂萃取的方式,使青霉素和其他杂质分离。

5. 结晶提纯:通过酸化、碱化等反应,控制溶液的pH值,促使青霉素结晶。

青霉素结晶后,经过过滤和洗涤,可以得到较纯的青霉素晶体。

6. 干燥:将青霉素晶体进行干燥,去除多余的水分。

干燥后的青霉素可以作为药物原料使用。

7. 检测和包装:对青霉素进行质量检测,包括纯度和含量的检
测等。

合格的青霉素产品经过包装,可以用于制备药物。

以上就是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青霉素的生产过程需要严格的卫生条件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以提高产量和纯度,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青霉素的工艺过程

青霉素的工艺过程

青霉素的工艺过程
青霉素(Penicill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其工艺过程如下:
1. 青霉菌培养:选择适宜的青霉菌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并将其转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培养基通常包含适量的碳源、氮源、矿物盐和其他必需营养物质。

2. 发酵:将培养基加入发酵罐中,并控制适当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以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青霉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青霉素。

3. 静置培养:在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菌体和混合物。

菌体可以用于下一批的青霉素发酵,而混合物则需要经过后续处理。

4. 提取青霉素:混合物通常含有青霉素、其他杂质和溶剂,需要经过提取工艺进行分离。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酸化、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青霉素从混合物中纯化并得到高纯度的青霉素溶液。

5. 结晶:通过调节青霉素溶液的温度、浓度和pH值等条件,使其逐渐结晶。

结晶通常采用冷却结晶或浓缩结晶等方法。

6. 干燥:将青霉素结晶体进行过滤和干燥,以去除残留的溶剂和水分,得到纯净的青霉素晶体。

7. 包装和贮存:将干燥的青霉素晶体进行包装,并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贮存,以保证其质量和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青霉素的一般工艺过程,不同的青霉素类别和生产厂家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同时,生产过程中也要遵循相关的质量管理和安全规定,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完整版)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

(完整版)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一、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1、工艺流程(1)丝状菌三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孢子培养,7天)——斜面母瓶(25℃,孢子培养,7天)——大米孢子(26℃,种子培养56h,1:1.5vvm)——一级种子培养液(27℃,种子培养,24h,1:1.5vvm)——二级种子培养液(27~26℃,发酵,7天,1:0.95vvm)——发酵液。

(2)球状菌二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孢子培养,6~8天)——亲米(25℃,孢子培养,8~10天)——生产米(28℃,孢子培养,56~60h,1:1.5vvm)——种子培养液(26~25-24℃,发酵,7天,1:0.8vvm)——发酵液。

2、工艺控制(1)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基质浓度:在分批发酵中,常常因为前期基质量浓度过高,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抑制)或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如葡萄糖和钱的阻遏或抑制,苯乙酸的生长抑制),而后期基质浓度低限制了菌丝生长和产物合成,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即对容易产生阻遏、抑制和限制作用的基质进行缓慢流加以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

这里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葡萄糖的流加,因为即使是超出最适浓度范围较小的波动,都将引起严重的阻遏或限制,使生物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

目前,糖浓度的检测尚难在线进行, 故葡萄糖释放率予以调节。

的流加不是依据糖浓度控制,而是间接根据pH 值、溶氧或C02(2)温度:青霉素发酵的最适温度随所用菌株的不同可能稍有差别,但一般认为应在25℃左右。

温度过高将明显降低发酵产率,同时增加葡萄糖的维持消耗,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率。

对菌丝生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最适温度不是一样的, 一般前者略高于后者, 故有的发酵过程在菌丝生长阶段采用较高的温度,以缩短生长时间, 到达生产阶段后便适当降低温度,以利于青霉素的合成。

(3)pH值:青霉素发酵的最适pH值一般认为在6.5左右,有时也可以略高或略低一些,但应尽量避免pH值超过7.0, 因为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容易加速其水解。

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一、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1、工艺流程(1)丝状菌三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孢子培养,7天)——斜面母瓶(25℃,孢子培养,7天)——大米孢子(26℃,种子培养56h,1:)——一级种子培养液(27℃,种子培养,24h,1:)——二级种子培养液(27~26℃,发酵,7天,1:)——发酵液。

(2)球状菌二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孢子培养,6~8天)——亲米(25℃,孢子培养,8~10天)——生产米(28℃,孢子培养,56~60h,1:)——种子培养液(26~25-24℃,发酵,7天,1:)——发酵液。

2、工艺控制(1)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基质浓度:在分批发酵中,常常因为前期基质量浓度过高,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抑制)或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如葡萄糖和钱的阻遏或抑制,苯乙酸的生长抑制),而后期基质浓度低限制了菌丝生长和产物合成,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即对容易产生阻遏、抑制和限制作用的基质进行缓慢流加以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

这里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葡萄糖的流加,因为即使是超出最适浓度范围较小的波动,都将引起严重的阻遏或限制,使生物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

目前,糖浓度的检测尚难在线进行, 故葡萄糖的流加不是依据糖浓度控制,而是间接根据pH 值、溶氧或C02释放率予以调节。

(2)温度:青霉素发酵的最适温度随所用菌株的不同可能稍有差别,但一般认为应在25℃左右。

温度过高将明显降低发酵产率,同时增加葡萄糖的维持消耗,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率。

对菌丝生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最适温度不是一样的, 一般前者略高于后者, 故有的发酵过程在菌丝生长阶段采用较高的温度,以缩短生长时间, 到达生产阶段后便适当降低温度,以利于青霉素的合成。

(3)pH值:青霉素发酵的最适pH值一般认为在左右,有时也可以略高或略低一些,但应尽量避免pH值超过, 因为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容易加速其水解。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引言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在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中,合理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是确保高质量产品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及常用的生产设备。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青霉菌的培养:选用高产菌株进行培养,通常使用青霉菌的液体培养基,如玉米粉培养基、磷酸二氢钾培养基等。

2.发酵:将培养好的青霉菌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通过控制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条件,使菌株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繁殖。

3.青霉素的提取: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后,菌体中产生的青霉素需要进行提取。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有机溶剂法、浸提法等。

4.纯化:提取得到的青霉素溶液中可能含有其他杂质,需要进行纯化。

纯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晶、蒸馏、析出等。

5.干燥:纯化后的青霉素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6.包装:最后,将干燥后的青霉素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运输。

青霉素的生产设备在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系列的生产设备,以确保生产工艺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常用的设备:1.发酵罐:用于培养青霉菌菌种并进行发酵过程。

发酵罐通常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可调节的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参数。

2.静态混合器:用于混合发酵罐中的培养基和青霉菌菌种,保证菌株能够均匀分布并获得充分营养。

3.分离设备:包括离心机、过滤器等,用于将发酵液中的青霉菌菌体和代谢产物分离。

离心机通过离心力将菌体和液体分离,而过滤器则通过微孔等作用将菌体滤出。

4.萃取设备:用于青霉素的提取,常用的设备有搅拌式萃取塔、液液萃取塔等。

这些设备利用溶剂对溶解青霉素,实现青霉素的分离。

5.真空干燥器:用于将纯化后的青霉素产品进行干燥,去除水分。

真空干燥器通过降低压力,加速水分的挥发,从而实现青霉素的干燥。

6.包装设备:用于将干燥后的青霉素产品进行包装。

常见的包装设备有自动包装机、药物包装机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规格和容量的包装。

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

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

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青霉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医疗领域。

它的提炼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以下是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的详细描述。

首先,青霉素的提炼通常从青霉菌的培养开始。

选择适当的青霉菌菌株,能够高效产生青霉素。

将选定的青霉菌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如温度、pH和营养成分等。

通过培养,青霉菌能够生长并产生青霉素。

随后,对培养得到的青霉菌发酵液进行分离和除杂。

通常是通过离心、滤过和微生物膜的方法,将菌体和其他杂质分离开来,得到纯净的青霉菌发酵液。

然后,通过酸化和沉淀,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

发酵液酸化后,青霉素会形成无溶性的盐,沉淀到底部。

然后将沉淀物进行过滤,将沉淀的青霉素与溶剂分离开来。

溶剂中含有水,可以有效地溶解青霉素。

接下来,将青霉素的溶液进行浓缩。

通常使用蒸发和冷冻干燥的方法,将青霉素溶液中的溶剂去除,使其浓缩成固体。

这样可以减少体积,便于储存和运输。

最后,通过结晶和纯化,将青霉素提纯。

青霉素溶液进行结晶,使其形成结晶体。

经过多次结晶和过滤,去除杂质,提高青霉素的纯度。

最后得到的青霉素经过干燥,得到纯净的青霉素产品。

整个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中,需注意操作的质量控制。

在培养阶段,需要控制菌株选择和培养条件,以获得高产青霉素的青霉菌。

在分离和除杂阶段,需要控制分离效果,确保得到纯净的青霉菌发酵液。

在提取和浓缩阶段,需要控制提取效率和浓缩效果,以获得高纯度且无溶剂残留的青霉素溶液。

在结晶和纯化阶段,需要控制结晶和过滤效果,以获得高纯度的青霉素产品。

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使青霉素的生产效率和纯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大大满足了临床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青霉素的提炼工艺会进一步完善,为医疗领域的抗生素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兽医领域。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改进和优化,已经变得非常高效和可靠。

青霉素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青霉素菌株的筛选和培养:首先需要从大量的霉菌中筛选出高产青霉素的菌株,然后通过发酵技术将这些菌株进行大规模培养。

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盐的
供应,以保证霉菌的生长和产酸。

2. 青霉素的提取:当青霉素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需要对发酵液进行提取。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树脂吸附和离子交换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并去除其他的杂质。

3. 青霉素的纯化和结晶:提取出的青霉素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和结晶,以提高其纯度和稳定性。

这一步通常包括多次结晶、过滤和干燥等操作,最终得到结晶度高、纯度高的青霉素粉末。

4. 青霉素的包装和贮存:最后,生产出的青霉素粉末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和包装,然后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变得非常成熟和高效。

通过严格控制每一个生产环节,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青霉素产品,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年产800吨青霉素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800吨青霉素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800吨青霉素生产工艺设计一、引言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广泛用于医疗领域。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年产800吨青霉素的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高效、安全、稳定。

二、原材料准备2.1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为了生产青霉素,首先需要准备细菌培养基。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蔗糖、玉米粉、磷酸氢二钠等原料; 2. 按照一定比例将原料加入蒸馏水中;3. 进行搅拌并加热至溶解; 4. 过滤除杂质和残留物。

2.2 细菌菌种的选取与培养选取适合生产青霉素的细菌菌株,并进行菌株的培养。

培养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从冷冻保存的菌株中挑取菌落; 2. 将菌落接种到细菌培养基中; 3. 进行静态培养或搅拌培养,维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三、生产工艺3.1 发酵过程青霉素的生产主要通过发酵过程实现。

发酵过程需要控制以下参数: 1. 温度:维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促进细菌的生长和代谢; 2. pH值:控制培养液的酸碱度,有利于菌株生长; 3. 氧气供应:通过气体供应设备不断输入新鲜氧气; 4. 搅拌速度:通过搅拌设备保持培养液的均匀性。

3.2 提取纯化过程发酵结束后,需要对发酵液进行提取纯化,以获得纯度较高的青霉素。

提取纯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调整发酵液的pH值,使之适宜用于后续处理; 2. 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液液萃取,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3. 进行过滤、浓缩、结晶等处理,得到初步的青霉素产物; 4. 使用色谱等技术进行纯化,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青霉素。

四、设备选型与工艺流程4.1 设备选型为了满足年产800吨青霉素的需求,需要选用高效、稳定的设备。

设备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 1. 生产能力:设备的生产能力要满足年产800吨的要求; 2. 自动化程度: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高,生产过程越稳定可靠; 3. 安全性:设备应采用安全可靠的设计,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4.2 工艺流程根据上述生产工艺,制定如下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根据配方制备细菌培养基;2. 细菌培养:选取合适的细菌菌株进行培养;3. 发酵过程:控制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进行发酵; 4. 发酵液提取纯化:调整pH值进行液液萃取和纯化处理; 5. 青霉素纯化:过滤、浓缩、结晶和色谱等处理,得到纯净的青霉素产物。

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一、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1、工艺流程(1)丝状菌三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孢子培养,7天)——斜面母瓶(25℃,孢子培养,7天)——大米孢子(26℃,种子培养56h,1:1.5vvm)——一级种子培养液(27℃,种子培养,24h,1:1.5vvm)——二级种子培养液(27~26℃,发酵,7天,1:0.95vvm)——发酵液。

(2)球状菌二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孢子培养,6~8天)——亲米(25℃,孢子培养,8~10天)——生产米(28℃,孢子培养,56~60h,1:1.5vvm)——种子培养液(26~25-24℃,发酵,7天,1:0.8vvm)——发酵液。

2、工艺控制(1)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基质浓度:在分批发酵中,常常因为前期基质量浓度过高,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抑制)或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如葡萄糖和钱的阻遏或抑制,苯乙酸的生长抑制),而后期基质浓度低限制了菌丝生长和产物合成,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即对容易产生阻遏、抑制和限制作用的基质进行缓慢流加以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

这里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葡萄糖的流加,因为即使是超出最适浓度范围较小的波动,都将引起严重的阻遏或限制,使生物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

目前,糖浓度的检测尚难在线进行, 故葡萄糖释放率予以调节。

的流加不是依据糖浓度控制,而是间接根据pH 值、溶氧或C02(2)温度:青霉素发酵的最适温度随所用菌株的不同可能稍有差别,但一般认为应在25℃左右。

温度过高将明显降低发酵产率,同时增加葡萄糖的维持消耗,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率。

对菌丝生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最适温度不是一样的, 一般前者略高于后者, 故有的发酵过程在菌丝生长阶段采用较高的温度,以缩短生长时间, 到达生产阶段后便适当降低温度,以利于青霉素的合成。

(3)pH值:青霉素发酵的最适pH值一般认为在6.5左右,有时也可以略高或略低一些,但应尽量避免pH值超过7.0, 因为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容易加速其水解。

(完整版)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

(完整版)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一、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1、工艺流程(1)丝状菌三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孢子培养,7天)——斜面母瓶(25℃,孢子培养,7天)——大米孢子(26℃,种子培养56h,1:1.5vvm)——一级种子培养液(27℃,种子培养,24h,1:1.5vvm)——二级种子培养液(27~26℃,发酵,7天,1:0.95vvm)——发酵液。

(2)球状菌二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孢子培养,6~8天)——亲米(25℃,孢子培养,8~10天)——生产米(28℃,孢子培养,56~60h,1:1.5vvm)——种子培养液(26~25-24℃,发酵,7天,1:0.8vvm)——发酵液。

2、工艺控制(1)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基质浓度:在分批发酵中,常常因为前期基质量浓度过高,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抑制)或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如葡萄糖和钱的阻遏或抑制,苯乙酸的生长抑制),而后期基质浓度低限制了菌丝生长和产物合成,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即对容易产生阻遏、抑制和限制作用的基质进行缓慢流加以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

这里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葡萄糖的流加,因为即使是超出最适浓度范围较小的波动,都将引起严重的阻遏或限制,使生物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

目前,糖浓度的检测尚难在线进行, 故葡萄糖释放率予以调节。

的流加不是依据糖浓度控制,而是间接根据pH 值、溶氧或C02(2)温度:青霉素发酵的最适温度随所用菌株的不同可能稍有差别,但一般认为应在25℃左右。

温度过高将明显降低发酵产率,同时增加葡萄糖的维持消耗,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率。

对菌丝生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最适温度不是一样的, 一般前者略高于后者, 故有的发酵过程在菌丝生长阶段采用较高的温度,以缩短生长时间, 到达生产阶段后便适当降低温度,以利于青霉素的合成。

(3)pH值:青霉素发酵的最适pH值一般认为在6.5左右,有时也可以略高或略低一些,但应尽量避免pH值超过7.0, 因为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容易加速其水解。

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图

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图

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图:发酵液———————→预处理液——→板框过滤——→滤液——→储罐——→BA提取——→脱色——→过滤——→BA脱色液——→结晶——→离心分离——→含1%水重液回收溶媒的异丙醇洗涤——→甩滤——→无水异丙醇洗涤——→甩干——→摇摆机粉碎——→烘干——→工业钾盐成品发酵液是一个混合液,其中有菌丝、未用完的培养基、生产菌的代谢产物,一些杂质,青霉素的含量仅为0.1~4.5%。

而且,溶液中的青霉素很不稳定,温度的变化、pH的变化都能引起青霉素的分解。

提炼工艺要围绕时间,温度,pH,和去除杂质这四个基本点来改进。

提炼的第一步是发酵液的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发酵液性质,以利于下一步固液分离。

发酵液中含有铁、镁、钙等无机离子和蛋白质,这些对提炼影响很大:不利于离子交换,蛋白质很容易引起萃取时的乳化-使溶媒和水相分离困难。

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是:加黄血盐去铁离子;加磷酸盐去钙,镁;加絮凝剂去蛋白质。

固液分离这一工序中,把发酵液中的固相的物质如菌丝、未用完的培养基和含有有效成分的液相分离来。

常用的设备是板框过滤机和真空转鼓过滤机。

印象中板框的处理能力比转鼓小?我个人比较喜欢转鼓。

过滤下来的固相物质主要是菌丝,未用完的培养基,黄乎乎的,软软的,好在没有异味,要不发酵车间就成了那个啥了。

过滤后得到的液相中含有我们想得到的青霉素。

文章开头的工艺流程我看有点不完全准确。

在提取过程中就用BA提取含胡过去了。

其实这有三步。

从溶液中提取有效物质常用的方法有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沉淀法。

青霉素生产中用的是萃取法。

具体的三步包括一次萃取,然后用离心机将重相和轻相分开;然后将轻相反萃取,再用离心机分离重相和轻相;把重相进行二次萃取,再用离心机分开重相和轻相。

最后得到的轻相是经过处理的溶液,其中含有高浓度的青霉素。

BA是指醋酸丁脂,采用它的原因是青霉素在醋酸丁脂中的溶解度很小。

反萃取的作用我记得是去杂质。

二次BA液中含有色素和热原质。

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

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

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阶段1. 原料采集:首先需要采集青霉素生产原料,包括青霉素产生菌种、培养基等。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的论文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的论文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的论文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抑菌作用,对多种感染病原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是指通过培养和发酵的方式,利用青霉菌产生并提取出青霉素的过程。

本文将对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进行详细的介绍。

青霉菌是一种能够产生青霉素的真菌,其菌株中含有能够合成青霉素的酶系统。

青霉菌的培养是生产青霉素的第一步。

培养基的组成对青霉菌的生长和青霉素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青霉菌的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矿物盐和维生素等组成。

适宜的培养条件对于青霉菌的生长和青霉素的产生非常重要。

常用的青霉菌培养基包括D0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培养得到的青霉菌菌液需要经过后处理才能得到纯净的青霉素。

后处理主要包括发酵液分离、浓缩、提取和纯化等过程。

发酵液分离是指将发酵液中的青霉菌菌体和发酵废液分离开来。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过滤和微滤等。

分离后的发酵废液中含有大量的青霉素,但其他杂质也较多,需要通过浓缩和提取的方法将青霉素纯化出来。

浓缩是指将发酵液中的青霉素浓缩到一定的浓度,一般采用浓缩机或膜分离的方法。

提取是指将浓缩液中的青霉素提取到有机溶剂中,一般采用乙酸乙酯、丁酮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提取的目的是将青霉素与其他有机物和杂质分离开来。

纯化是指将提取液中的青霉素进行纯化,使之达到药品级别的要求。

纯化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结晶、渗透分离和色谱分离等。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中还有一项重要的环节是青霉素的合成过程。

青霉菌通过合成酶系统产生青霉素,合成酶系统包括氨基酸激酶、羟基酸酰载体蛋白和青霉素酰转移酶等。

通过合成酶系统,青霉菌能够将青霉素的前体转化为最终产物青霉素。

基于对青霉素合成酶系统的了解,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改良青霉菌的合成性能,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和纯度。

综上所述,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包括青霉菌的培养、发酵液的分离、浓缩、提取和纯化,以及青霉素的合成过程。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不断地推动着青霉素工业化的发展,并使得青霉素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抗生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1.背景知识●1.1 青霉素的发现●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发现污染在培养葡萄球菌的双蝶上的一株霉菌能杀死周围的葡萄球菌。

他将此霉菌分离纯化后得到的菌株经鉴定为点青霉,并将这菌所产生的抗生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1940年,英国Florey 和Chain进一步研究此菌,并从培养液中制出了干燥的青霉素制品。

经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它毒性很小,并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菌所引起的许多疾病有卓越的疗效。

1.2青霉素分类及分子结构青霉素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苯乙酰衍生物。

侧链基团不同,形成不同的青霉素,主要是青霉素G。

工业上应用的有钠、钾、普鲁卡因、二苄基乙二胺盐。

青霉素发酵液中含有5种以上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F、G、X、K、F和V等),它们的差别仅在于侧链R基团的结构不同,其中青霉素G在医疗中用得最多,它的钠或钾盐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的首选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青霉素的结构通式1.3青霉素的单位目前国际上青霉素活性单位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指定单位(unit);二是活性质量(μg),最早为青霉素规定的指定单位是:50mL肉汤培养基中恰能抑制标准金葡萄菌生长的青霉素量为一个青霉素单位。

在以后,证明了一个青霉素单位相当于0.6μg青霉素钠。

因此青霉素的质量单位为: 0.6μg青霉素钠等于1个青霉素单位。

由此,1mg青霉素钠等于1670个青霉素单位(unit)。

1.4作用机理●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多糖组成,也含有蛋白质和脂质。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是肽聚糖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革兰氏阴性菌为1%~10%)、磷壁酸质、脂蛋白、多糖和蛋白质。

其中肽聚糖是一种含有乙酰基葡萄糖胺和短肽单元的网状生物大分子,在它的生物合成中需要一种关键的酶即转肽酶。

青霉素作用的部位就是这个转肽酶。

●现已证明青霉素内酞胺环上的高反应性肽键受到转肽酶活性部位上丝氨酸残基的羟基的亲核进攻形成了共价键,生成青霉噻唑酰基-酶复合物,从而不可逆的抑制了该酶的催化活性。

通过抑制转肽酶,青霉素使细胞壁的合成受到抑制,细菌的抗渗透压能力降低,引起菌体变形,破裂而死亡。

1.5青霉素的应用临床应用:40多年来,主要控制敏感金黄色葡糖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螺旋体等引起感染,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及螺旋体有抗菌作用。

优点:毒性小,但由于难以分离除去青霉噻唑酸蛋白(微量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需要皮试。

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2.1 菌种青霉是产生青霉素的重要菌种。

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和各种物上,常生长在腐烂的柑桔皮上呈青绿色。

目前已发现几百种,其中产黄青霉(Penicillum chrysogenum)、点青霉(Penicillum nototum)等都能大量产生青霉素。

2.2 菌种保藏菌种的保藏方法有:斜面菌种低温保藏法、砂土管保藏法、甘油封藏法、真空冷冻干燥法。

2.3 孢子的制备●这是发酵工序的开端,是一个重要环节。

抗生素产量和成品质量同菌种性能以及同孢子和种子的情况有密切关系。

生产用的孢子需经过纯种和生产能力的检验,符合规定的才能用来制备种子。

●保藏在砂土管或冷冻干燥管中的菌种经无菌操作接入适合于孢子发芽或菌丝生长的斜面培养基中,经培养成熟后挑选菌落正常的孢子可再一次接入试管斜面。

对于产孢子能力强的及孢子发芽、生长繁殖快的菌种可以采用固体培养基孢子,孢子可直接作为中子罐的种子。

种子制备是指孢子接入种子罐后,在罐中繁殖成大量菌丝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孢子发芽、繁殖和获得足够数量的菌丝,以便接种到发酵罐当中去。

种子制备所使用的培养基及其它工艺条件,都要有利于孢子发芽和菌丝繁殖。

种子罐级数是在指制备种子需逐级扩大培养的次数,一般根据种子的生长特性、孢子发芽及菌体繁殖速度,以及发酵罐的容积而定。

青霉素种子制备一般为二级种子罐扩大培养。

2.5 发酵培养基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培养基的组成和比例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生产和工艺选择、产品质量和产量等。

青霉素的发酵培养基由碳源、氮源、无机盐及金属离子、添加前体、消沫剂五部分组成。

碳源青霉素发酵中常用乳酸或葡萄糖,也可采用葡萄糖母液、糖蜜等。

其中乳糖最为便宜,但因货源较少,很多国家采用葡萄糖代替。

但当葡萄糖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会过分加速菌体的呼吸,以至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不能满足需要,使一些中间代谢物不能完全氧化而积累在菌体或培养基中,导致pH下降,影响某些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氮源氮源供应菌体合成氨基酸和三肽的原料,以进一步合成青霉素。

主要有机氮源为玉米浆、棉籽饼粉、花生饼粉、酵母粉、蛋白胨等。

玉米浆为较理想的氮源,含固体量少,有利于通气及氧的传递,因而利用率较高。

固体有机氮源原料一般需粉碎至200目以下的细度。

有机氮源还可以提供一部分有机磷,供菌体生长。

无机氮如硝酸盐、尿素、硫酸铵等可适量使用。

碳酸钙用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杂酸,并控制发酵液的pH值,为菌体提供营养的无机磷源一般采用磷酸二氢钾。

另外加入硫代硫酸钠或硫酸钠以提供青霉素分子中所需的硫。

由于现在还有一些工厂采用铁罐发酵,在发酵过程中铁离子便逐渐进入发酵液。

发酵时间愈长,则铁离子愈多。

铁离子在50µg/ml以上便会影响青霉素的合成。

采用铁络合剂以抑制铁离子的影响,但实际对青霉素产量并无改进。

所以青霉素的发酵罐采用不锈钢制造为宜,其他重金属离子如铜、汞、锌等能催化青霉素的分解反应。

前体添加苯乙酸或者苯乙酰胺,可以借酰基转移的作用,将苯乙酸转入青霉素分子,提高青霉素G的生产强度,添加苯氧乙酸则产生青霉素V。

因此前体的加入成为青霉素发酵的关键问题之一。

前体但苯乙酸对发酵有影响,一般以苯乙酰胺较好。

也有人采用苯乙酸月桂醇酯,其优点是在发酵中月桂醇酯水解,苯乙酸结合进青霉素成品。

而月桂酸作为细菌营养剂及发酵液消沫剂,且其毒性比苯乙酸小,但价格较贵。

前体要在发酵开始20h后加入,并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控制在50µg/ml 左右。

消沫剂由于在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不断产生,加上培养基中有很多有机氮源含有蛋白质,因此在发酵罐内会产生大量泡沫,如不严加控制,就会产生发酵液逃液,导致染菌的后果。

采用植物油消沫仍旧是个好方法,一方面作为消沫剂,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碳源作用,但现在已普遍采用合成消沫剂(如聚酯、聚醇类消沫剂)代替豆油。

2.7 发酵这一过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微生物分泌大量的抗生素。

发酵开始前,有关设备和培养基必须先经过灭菌,后接入种子。

接种量一般为5~20%。

发酵周期一般为4~5天,但也有少于24小时,或长达二周以上的。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通气和搅拌,维持一定的罐温和罐压,并隔一段时间取样进行生化分析和无菌试验,观察代谢变化、抗生素产生情况和有无杂菌污染。

2.7.1发酵的过程控制1、碳源控制:青霉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如乳糖、蔗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淀粉和天然油脂等。

乳糖是青霉素生物合成的最好碳源,葡萄糖也是比较好的碳源,但必须控制其加入的浓度,因为葡萄糖易被菌体氧化并产生抑制抗生素合成酶形成的物质,从而影响青霉素的合成,所以可以采用连续添加葡萄糖的方法代替乳糖。

●苯乙酸或其衍生物苯乙酰胺、苯乙胺、苯乙酰甘氨酸等均可作为青霉素G的侧链前体。

●在碱性条件下,苯乙酸被菌体氧化的速率随培养基pH上升而增加。

年幼的菌丝不氧化前体,而仅利用它来构成青霉素分子。

随着菌龄的增大,氧化能力逐渐增加。

培养基成分对前体的氧化程度有较大影响,合成培养基比复合培养基对前体的氧化量少。

为了尽量减少苯乙酸的氧化,生产上多用间歇或连续添加低浓度苯乙酸的方法,以保持前体的供应速率略大于生物合成的需要。

前体用量大于0.1%时,青霉素的生物合成均下降。

所以一般发酵液中前体浓度以始终维持在0.1%为宜。

2.7.2 、pH控制●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pH是通过下列手段控制的:如pH过高,则添加糖、硫酸或无机氮源;若pH过低,则加入碳酸钙、氢氧化钠、氨或尿素,也可提高通气量。

●另外,也可利用自动加入酸或碱的方法,使发酵液pH维持在6.8~7.2,以提高青霉素产量。

2.7.3、温度控制青霉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0℃,而分泌青霉素的适宜温度是20℃左右,因此生产上采用变温控制的方法,使之适合不同阶段的需要。

一般一级种子的培养温度控制在27±1℃左右;二级种子的培养温度控制在25±1℃左右;发酵前期和中期的温度控制在26℃左右;发酵后期的温度控制在24℃左右。

2.7.4、补料控制发酵过程中除以中间补糖控制糖浓度及pH外,补加氮源也可提高发酵单位。

为了延长发酵周期,提高青霉素产量,发酵过程分次补加氮源也是有效的措施。

2.7.5、铁离子的影响三价铁离子对青霉素生物合成有显著影响,一般若发酵液中铁离子含量超过30~40μg/ml,则发酵单位增长缓慢。

铁离子对产黄青霉绿色孢子合成青霉素的影响见下表。

因此铁罐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处理,可在罐壁涂上环氧树脂等保护层,使铁离子含量控制在30μg/ml以下。

2.8防止染菌染菌是抗生素发酵的大敌,不制服染菌就不能实现优质高产。

影响染菌的因素很多,而且带随机性质,但只要认真对待,过细地工作,染菌是可以防止的。

●防止空气带菌主要是提高空压机进口空气的洁净度,防止空气夹带油和水及空气过滤器失效。

●提高空压机进口空气的洁净度,可以从提高吸气口的位置及加强空气的压缩前过滤着手。

防止空气夹带油、水,除加强去除油、水的措施外,还必须防止空气冷却器漏水,注意勿使冷却水压力大于空气压力,防止冷却水进入空气系统。

重视饱和蒸汽的质量,要严防蒸汽中夹带大量冷凝水,防止蒸汽压力大幅度波动,保证生产时所用的蒸汽压力在30~35千帕以上。

2.8.3设备要求●1、连续灭菌设备:连消塔结构要求简单,易于拆装和清理,操作时蒸汽能与物料混合均匀,并易于控制温度。

●2、发酵罐: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应注意严密和防止泄漏,避免形成“死角”。

凡与物料、空气、下水道连接的阀门都必须保证严密度。

●3、无菌室:用超净工作台及净化室代替无菌室,以提高无菌程度。

3.1发酵液预处理发酵液中的杂质如高价无机离子和蛋白质在离子交换的过程中对提炼影响甚大,不利于树脂对抗生素的吸收。

如用溶媒萃取法提炼时,蛋白质的存在会产生乳化,使溶媒合水相分离困难。

发酵液预处理●对高价离子的去除,可采用草酸或磷酸。

如加草酸则它与钙离子生成的草酸钙还能促使蛋白质凝固以提高发酵滤液的质量。

如加磷酸(或磷酸盐),既能降低钙离子浓度,也利于去除镁离子。

●加黄血盐及硫酸锌,则前者有利于去除铁离子,后者有利于凝固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