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凝集反应

合集下载

临床免疫学检验 名词解释整理

临床免疫学检验 名词解释整理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

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

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

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细胞凝集反应原理

细胞凝集反应原理

细胞凝集反应原理
细胞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实验技术,通常用于检测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反应原理涉及到抗体与抗原结合导致凝集的现象。

以下是细胞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1.抗原和抗体结合:在实验中,通常使用红细胞(如羊红细胞)
或其他细胞作为抗原。

这些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特定的抗原。


与具有相应抗体的血清或其他抗体溶液相互作用时,抗体与抗
原发生结合。

2.凝集现象:当抗体与抗原结合时,会形成一个抗原-抗体复合
物。

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复合物可能会导致细胞凝集,即细胞
聚集在一起形成团块。

这种凝集现象通常是可见的,尤其是在
显微镜下。

3.最优反应条件:细胞凝集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适
当的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

这些条件的调节可以影响抗原与
抗体的结合强度,进而影响细胞的凝集程度。

4.阳性和阴性反应:在细胞凝集反应中,阳性反应表现为明显的
细胞凝集,而阴性反应则表现为细胞均匀分散,没有凝集现象。

阳性和阴性的判断可能通过目视观察或者使用适当的测量仪器
来进行。

5.应用:细胞凝集反应在免疫学和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例如血
型鉴定、病原微生物检测、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等。

不同的抗原
和抗体系统可用于检测不同的疾病或生物学过程。

总体而言,细胞凝集反应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技术,通过观察细胞的凝集状态可以获取有关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的信息。

医学免疫学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

【实验方法】
1. 标记。取洁净载玻片1块,如下图标记。
A B
2. 采血。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采 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收入小 试管,用吸管各取适量分别加在载玻片的两端。
A B
3. 加抗体。将抗A、B试剂分别加1滴与玻片上两 侧的血液混匀。
A
抗A
B
抗B
4. 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发生? 如有凝集,可见红细胞凝集成细沙样; 无凝集,红细胞呈均匀分散。
【讨论】
实验二、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 —— 血型鉴定
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一般用已知抗体作 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抗原,如菌液或红细胞抗 原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 观察凝集结果,出现凝集颗粒的为阳性。此法简便, 快速,适用于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得到的菌种的诊断 或分型,也可用于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
医学免疫学实验(一) ——凝集反应
【实验目的】
1. 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2. 掌握玻片凝集实验、间接凝集实验的实验方法和 结果分析。
【实验内容】
1. 直接凝集反应(试管法)— 溶血素效价的测定 2.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 — 血型鉴定
3. 间接凝集反应 — RF因子的乳胶凝集实验(示教)
NS (ml)
溶血素 (ml)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弃去

0.2
稀释度
1%SRBC(ml)
1:100
0.2
1:200
0.2

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报告1. 背景1.1 免疫学凝集反应免疫学凝集反应是一种常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

在凝集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混合凝集物,通过观察凝集物的形态和强度,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1.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学凝集反应检测某种特定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实验结果,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支持。

2. 实验设计与方法2.1 实验材料•血清样本:包含目标抗原的血清样本。

•抗体试剂:特异性抗体,用于与目标抗原发生凝集反应。

•Buffer液:用于稀释血清样本和抗体试剂。

•凝集板:用于装载反应液。

2.2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所需材料准备齐全,并清洗凝集板。

2.取一块凝集板,标注样本位置。

3.向每个凝集板孔中加入等体积的buffer液,作为空白对照。

4.序号为1-10的凝集板孔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血清样本,每个孔加入相等体积的样本。

5.在每个凝集板孔中加入相等体积的抗体试剂,使其与血清样本充分混合。

6.轻轻摇动凝集板,使反应液均匀混合。

7.置于适宜的环境温度,反应一定时间(根据抗原和抗体的特点和供应商建议进行)。

8.观察凝集板孔底部是否出现可见凝集反应,并记录凝集反应的强度和形态。

9.对凝集反应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3. 结果与分析3.1 凝集反应观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在血清样本和抗体试剂反应后,部分凝集板孔底部出现明显的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的形态呈现为小颗粒状凝聚体。

3.2 结果分析根据凝集反应的形态和强度,可以初步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目标抗原。

凝集反应的强度越强,说明样本中抗原的浓度越高;凝集反应的形态越明显,说明样本中存在的抗原与抗体结合能力越强。

对于凝集反应未出现或凝集反应较弱的样本,可能是由于抗原浓度过低或抗体试剂的工作效能不佳导致的。

因此,可以针对这些样本进行进一步的稀释或更换抗体试剂。

3.3 结论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初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血清样本和抗体试剂的反应中,部分样本中存在目标抗原。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凝集反应)-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凝集反应)-试卷1
【E】以上均不对 本题思路:直接凝集反应为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 体反应,比例合适时出现凝集。 3.血清学试验用于急性传染病诊断最可靠的发现是 【score:2 分】
【A】高抗体滴度 【B】抗体滴度逐渐下降 【C】抗体滴度逐渐增高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D】阳性补体结合试验 【E】没有相应抗体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凝 集反应】-试卷 1
(总分:66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 型题(总题数:22,score:44 分) 1.间接血凝可检测的是 【score:2 分】
【A】直接抗 ABO 系统抗原 【B】不完全红细胞凝集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C】直接致敏红细胞上的抗原 【D】直接抗 Rh 抗原 【E】白细胞表面抗原 本题思路:血凝试验又称为 Coombs 试验,是检测抗 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一种方法。它分为直接 Coombs 试验和间接 Coombs 试验,直接试验的目的是检查红 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而间接试验的目的是检查血清 中存在游离的不完全抗体。 2.直接凝集反应是 【score:2 分】
本题思路:不完全抗体多半是 IgG 类抗体,该抗体与 相应抗原结合牢固,但在一般条件下不出现可见反 应,Coombs 试验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达 到桥梁作用,使红细胞凝集。 6.间接血凝试验所使用的红细胞,为使其可长期保存 而不溶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 【score:2 分】
【A】无水酒精处理 【B】甲醛处理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4℃处理 【D】液氮保存 【E】酸化处理 本题思路:致敏的新鲜红细胞保存时间短,易变脆、 溶血和污染,只能用 2~3 天。为此,一般在致敏前 先将红细胞醛化,可长期保存而不溶血。常用的醛类 有甲醛、戊二醛、丙酮醛等。 7.血凝试验中根据红细胞凝集程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 弱,判断的凝集终点为 【score:2 分】 【A】+

医学免疫学:实验2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医学免疫学:实验2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实验目的:
检测血清标本中有无HBsAb
材料:
48孔ELISA板
阳性对照血清(HBsAb) 阴性对照血清 酶标二抗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诊断试剂盒
洗涤液
底物A和B
微量加样器,待测血清标本等
实验方法
微孔板已包被HBsAg
HBsA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 ① ① ① ① ② ② ② ②A + + — — ③ ③ ③ ③ ④ ④ ④ ④B + + — — ⑤ ⑤ ⑤ ⑤ ⑥ ⑥ ⑥ ⑥C + + — — ⑦ ⑦ ⑦ ⑦ ⑧ ⑧ ⑧ ⑧D
实验结果
颜色变化或OD(吸光度)值
酶标板
酶标仪Βιβλιοθήκη 样+-1 2 3456
每孔加 50μl 不同的血清样本 Positive control (HBsAb) :1 滴 Negative control (NS): 1 滴
加样
+
- sample
加酶结合物
enzyme
每孔加酶结合物1滴 混匀, 37 ℃ 30 min.
放射物标记技术 酶标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免疫组化技术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双抗原夹心法
间接法
直接法
原理:间接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不显色
洗涤
洗涤
1.包被已知抗原 2.加入待测标本 (未知抗体?) 3.加入酶标二抗 (即抗抗体 :抗人Ig的抗体) 4.加入底物
颜色改变 = 待测标本中存在抗体
实验结果
呈红色片状凝集颗粒为阳性 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质偶联在红细胞上,常用的偶联剂有戊二醛、CrCL3
和双偶氮联苯胺。
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
2.胶乳颗粒载体及致敏
聚苯乙烯胶乳颗粒是人工合成的载体,它是一种大小均
一,直径为0.8μm大小的圆形颗粒,带有负电荷,可用物 制备成带有化学活性基团的颗粒(如带有羧化聚苯乙烯胶 乳),抗原或抗体能以共价键交联在胶乳表面(通过缩合剂 碳化二亚胺将胶乳颗粒表面的羧基与被交联物上的氨基
的反应。1945年Coombs等根据抗体球蛋白对异种动物亦 是抗原的原理,把产生“不完全抗体”的机体正常血清球 蛋白,注射到异种动物使之产生抗球蛋白,这种抗球蛋 白加入表面结合有不完全抗体的红细胞的复合物中,就
能出现可见的凝集现象,称抗球蛋白试验。因为此反应是
Coombs首先建立的,故又称Coombs试验。
(1) 取细菌或红细胞悬液1滴,在玻片上 和1滴诊断血清混匀。 (2) 置室温,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或低 倍显微镜观察凝集结果,出现颗粒凝 集者为阳性。
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
3.方法评价 本试验是一种特异性强、简
便、快速的定性试验方法。 4.临床意义 适用于大量普查,未知菌种 的鉴定或分型,或用标准血清作红细胞 ABO血型的鉴定。有时也可用于定量检测 前的筛选试验(如布氏菌、土拉弗氏菌等 抗原),初步观察病人血清中有无相应的 抗体,然后再对阳性标本作试管凝集试验 测定其效价。
间接凝集试验又称被动凝集试验(passive agglutination test)。所用的与免疫无关颗 粒称为载体,将抗原(或抗体)吸附或偶联 于颗粒表面的过程称致敏。而吸附有已 知抗原或抗体的颗粒称致敏颗粒。
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
一、间接凝集技术类型
根据致敏载体用的是抗原或抗体以及 凝集反应的方式,间接凝集反应可分为:

10简述凝集反应的原理及凝集反应的类型

10简述凝集反应的原理及凝集反应的类型

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

它是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来发生凝聚现象,从而实现对特定抗原的检测和定量。

凝集反应的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相互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使得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可见的沉淀或凝聚现象。

这种凝聚现象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者光学仪器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凝集反应主要包括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和双重凝集反应等类型:1. 直接凝集反应直接凝集反应是指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形成凝集物质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直接发生的,不需要其他介质的参与。

该反应通常用于检测红细胞凝集抗体、细菌抗原等。

2.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是指抗原与抗体先间接结合,再与介体结合形成凝集物质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介体起到传递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使得凝集反应能够进行下去。

间接凝集反应通常用于检测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

3. 双重凝集反应双重凝集反应是指两种抗体与抗原之间分别发生凝集反应,最后抗原-抗体复合物之间再发生凝集现象的反应。

这种反应在研究免疫球蛋白结构和功能、检测致病微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凝集反应的类型多种多样,各自在临床诊断和免疫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不同类型凝集反应的原理和特点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凝集反应也为药物研发和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持。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凝集反应领域的研究中,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

它是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来发生凝聚现象,从而实现对特定抗原的检测和定量。

凝集反应的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相互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使得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可见的沉淀或凝聚现象。

这种凝聚现象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者光学仪器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凝集反应主要包括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和双重凝集反应等类型。

临床免疫学检验 课件 第5章 凝集反应

临床免疫学检验 课件 第5章 凝集反应
test )
4.协同凝集试验 (coagglutination test )
载体 可溶性抗原
粒颗敏致
用特异性抗原致 敏载体,检测标 本中的相应抗体 的方法。
致敏
NS
待测抗体
结果判读:凝集,阳性(+)。 不凝集,阴性(-)。
粒颗集凝
粒颗集凝 粒颗敏致
载体
已知抗体

致敏
用特异性抗体
致敏载体,检
NS
测标本中的相
? 结果判读: 已知Ab + 未知Ag → 凝集,阳性 (+)。 不凝集,阴性 (-)。
? 方法评价: 特异性强; 简便、快速 ;敏感度低。 ? 应用:ABO 血型鉴定。
细菌的鉴别与分型 。
ABO血型的鉴定
1.已知抗体
抗A
抗B
2.未知抗原 (待检RBC)
3.结果:
凝集
不凝集
4.结论: 受检者血型为:A型
?致敏颗粒(sensitized particle) :吸附有已知抗 原或抗体的颗粒。
粒颗敏致
载体 可溶性抗原 致敏
NS
粒颗集凝
一、常用载体种类及其处理方法
?红细胞: 新鲜红细胞吸附蛋白质的能力差。一
般先醛化后应用。
?聚苯乙烯胶乳颗粒: 可物理吸附蛋白质;常制备带有化学
活性基团的颗粒。
?活性炭: ?SPA:
? 方法评价:
– 特异性易受影响; 敏感性不高。
? 应用:
– 多用以测定 抗体的含量 (效价、滴度 )。 –肥达氏反应 、外斐氏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 。
0.5 0.5 0.5 0.5 0.5 弃掉0.5
菌液 1
2 3 45 6 7
结 果

免疫学实验-凝集试验

免疫学实验-凝集试验

实验一凝集试验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抗原颗粒可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或凝集试验。

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细菌或其它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负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现均匀的分散状态。

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可以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静电排斥力,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理盐水)参与下,由于离子的作用,中和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外面的大部分电荷,使之失去了彼此间的静电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凝集成大的絮片或颗粒,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根据是否出现凝集反应及其程度,对待测抗原或待测抗体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直接凝集反应。

[目的要求]1. 掌握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凝集试验的结果判定及判定标准。

3. 熟悉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所需材料和试剂。

[材料与试剂]1. 玻板,载玻片,试管(1cm x 8cm),试管架,刻度吸管,滴管,微量可调加样器,滴头(tip头),牙签或火柴棒,记号笔。

2. 灭菌的生理盐水,灭菌的0.5%石炭酸生理盐水。

3. 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布氏杆菌病阴性血清,被检血清(牛、羊或猪)。

4. 鸡白痢平板凝集抗原,鸡白痢阳性血清,鸡白痢阴性血清,被检鸡血清。

[实验内容及操作方法](一)试管凝集试验以牛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为例。

1. 试管准备:每份血清用试管4支,另取3支试管作为对照,作好标记,置试管架上。

如被检血清有多份,对照只需做1份。

2. 被检血清稀释:第1管加入2.3ml 0.5% 石炭酸生理盐水,第2、3、4管加入0.5 ml 0.5% 石炭酸生理盐水;然后用加样器或刻度吸管吸取被检血清0.2 ml,加入第1管中,反复吹吸5次混匀,吸取1.5 ml弃之,再吸取0.5 ml加入第2管中,混匀后吸取0.5 ml加入第3管,依此类推至第4管,混匀后吸弃0.5 ml(见表1-1)。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二)凝集反应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二)凝集反应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二)凝集反应[单选题]1.临床中ABO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江南博哥)反应C.玻片凝集法D.间接凝集抑制反应E.试管凝集法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玻片凝集试验一般用已知的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受检的颗粒性抗原滴加在玻片上,混匀后观察凝集结果,常用于红细胞ABO血型鉴定。

[单选题]2.下列有关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反应中的红细胞为非致敏的新鲜红细胞B.抗O单克隆抗体可与任何血型的红细胞结合C.反应前需将红细胞与抗O单克隆抗体预先结合D.反应中的标本为受检者的全血E.可用于HIV抗体的检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反应中的红细胞为非致敏的新鲜红细胞;主要试剂为抗人O型红细胞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各种血型红细胞结合,但不发生凝集反应),这种抗体与待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连接后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原;单抗如果与特异性抗原连接可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

[单选题]3.下列哪一项不是为促进凝集现象的出现而采取的措施A.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B.用胰酶或神经氨酸酶处理C.增加试液的黏度D.增加蛋白质或电解质E.离心使复合物沉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为促进凝集现象的出现可采用增加电解质或蛋白质以降低溶液中离子强度从而缩短颗粒间的距离;增加溶液的黏度;用胰酶或神经氨酸酶处理,改变细胞表面化学结构;用离心的方法克服颗粒间的排斥力。

[单选题]4.Coombs试验的用途不包括A.新生儿溶血症B.冷凝集素综合征C.药物诱导的溶血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伤寒副伤寒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诊断伤寒副伤寒的肥达试验属于试管凝集反应。

[单选题]5.关于间接凝集抑制试验,以下错误的是A.诊断试剂为抗原致敏的载体及相应的抗体B.试验时将待检血清、试剂抗体和抗原混合后,37℃孵育C.出现凝集现象结果为阴性结果D.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原E.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是用抗原致敏的载体及相应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以检测标本中抗原,若出现凝集现象,说明标本中不存在相应抗原,抗体试剂未被结合。

凝集反应的临床应用

凝集反应的临床应用

凝集反应的临床应用凝集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

它是通过检测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定的凝集反应,来判断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在临床实践中,凝集反应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各种疾病、监测治疗效果以及疫苗效力的检测等方面。

凝集反应在感染疾病的诊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微生物在感染人体后会产生特定的抗原,而人体会相应地产生相应的抗体。

利用凝集反应可以检测是否存在相应的抗体或抗原,从而诊断疾病。

例如,利用肺炎球菌抗原检测试剂可以检测肺炎球菌抗原是否存在于尿液中,以判断是否患有肺炎球菌感染。

此外,凝集反应还可以用于诊断食品中毒、结核病、淋病等多种疾病。

在监测治疗效果方面,凝集反应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对于一些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可以利用不同的凝集反应方法监测病毒抗体或病毒载量的变化,以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

此外,在抗生素治疗感染疾病的过程中,医生还可以通过凝集反应观察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根据结果做出调整治疗方案的决策。

凝集反应还可以应用于疫苗效力的检测。

很多疫苗都是通过激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因此,疫苗的效力也可以通过监测接种后机体内是否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来评价。

例如,乙肝疫苗的效力可以通过检测接种后患者抗体水平的变化来评估。

对于某些高风险人群,如医护人员和部分工人,他们可能会接触到人传染禽流感病毒,因此接种相关疫苗可以大大减少他们感染病毒的风险。

在接种双价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后,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样本中的抗体水平,对疫苗的接种效果进行评估。

总之,凝集反应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用于诊断感染疾病、监测治疗效果和评估疫苗效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凝集反应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手段。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五章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五章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precipitate forms in regions of Ab or Ag excess.
Radial Immunodiffusion (RID)
Two methodologies of RID
Fahey method A 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log of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precipitin ring prior to equivalence (or completion)
FIGURE 6-5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of radial & double immunodiffusion. : precipitation reactions in gels yield visible precipitin lines; no visible
Ability of a test to correctly identify individuals who HAVE a given disease/condition
How likely is the test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a characteristic in someo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简单易行 特异性好 灵敏度低(10µg/ml) 时间长
免疫电泳技术
免疫电泳技术(immuno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是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直流电场 的作用下,在凝胶内加速定向运动,彼此相 遇结合,在比例合适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物。
免疫电泳技术

医学免疫学:实验2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医学免疫学:实验2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实验目的:
检测血清标本中有无HBsAb
材料:
48孔ELISA板
阳性对照血清(HBsAb) 阴性对照血清 酶标二抗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诊断试剂盒
洗涤液
底物A和B
微量加样器,待测血清标本等
实验方法
微孔板已包被HBsAg
HBsA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 ① ① ① ① ② ② ② ②A + + — — ③ ③ ③ ③ ④ ④ ④ ④B + + — — ⑤ ⑤ ⑤ ⑤ ⑥ ⑥ ⑥ ⑥C + + — — ⑦ ⑦ ⑦ ⑦ ⑧ ⑧ ⑧ ⑧D
实验结果
颜色变化或OD(吸光度)值
酶标板
酶标仪
加样
+-1 2 3456
每孔加 50μl 不同的血清样本 Positive control (HBsAb) :1 滴 Negative control (NS): 1 滴
加样
+
- sample
加酶结合物
enzyme
每孔加酶结合物1滴 混匀, 37 ℃ 30 min.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凝集反应
原理: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应用:检测未知Ag或Ab
分类:
1.直接凝集反应: 玻片法---ABO血型鉴定、菌种鉴定
试管法---肥达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ABO血型测定
实验目的: 检测待测者ABO血型
材料: 抗A和抗B血清, 生理盐水, 载玻片, 采血针等.
实验方法

免疫学检验第十三章凝集反应

免疫学检验第十三章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抗球蛋白试验
第一节 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质
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凝集原(agglutinogen):凝集反应中的抗原。 •凝集素(agglutinin):凝集参与反应的抗体
(一)玻片凝集试验
方法评价:
定性试验 简便和快速 敏感度低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 特异性结合,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 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红细胞、聚苯乙烯乳胶 颗粒、炭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 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 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可见反应形成
阴性? 阳性?
凝集反应的分型
直接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应用:
菌种鉴定 血清学分型 血型鉴定
(二)试管凝集试验
在试管内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 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 现象。
0.5 0.5 0.5 0.5 0.5 弃掉0.5
菌液 1
2 3 45 6 7
结 果
试管凝集试验原理
结果
上清 清亮 轻度混浊 中等混浊 混浊 与对照相同
沉淀 大的凝集块 大多凝集管底 小、部分凝集块 很小的凝集颗粒 无凝集现象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了, 机体出现 免疫系统紊乱, 进而引起关节滑膜、软骨组 织慢性炎症和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乳胶凝集试验
• RF可与IgG的Fc段结合。将变性IgG包被 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此致敏胶乳在与 待测血清中的RF相遇时,即可发生肉眼可 见的凝集。
主要的试剂和器材
免疫学检验第十三章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的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凝集反应本章考点1.概述2.直接凝集反应3.间接凝集反应第一节概述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分为两个阶段:①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②出现可见的颗粒凝聚。

凝集反应的特点:凝集试验是一个定性的检测方法,即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阴性或阳性;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即将抗体作一系列稀释,与抗原结合产生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作为其效价或滴度。

由于凝集反应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因而在临床检验中被广泛应用。

第二节直接凝集反应直接凝集反应:其原理是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直接凝集反应。

参加凝集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则称为凝集素。

从方法上来讲,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

玻片法凝集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时间便能观察结果,一般用来鉴定菌种或分型;也用于人类AB0血型的测定。

试管凝集反应是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递度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混合,保温静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可以用来协助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原调查研究。

例如Widal反应、Well-Felix反应、输血时也常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间的交叉配血试验。

第三节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反应。

根据致敏载体用的是抗原或抗体以及凝集反应的方式,间接凝集反应分为4类:①正向间接凝集反应;②反向间接凝集反应;③间接凝集抑制反应;④协同凝集反应。

图14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查抗体)图15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查抗原)图16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查抗原)(上图为标本中含有待测抗原,下图为标本中无待测抗原,注意凝集说明标本中没有待测抗原)间接凝集反应适用于各种抗体和可溶性抗原的检测。

以载体来分,常用的为红细胞、胶乳颗粒及明胶颗粒等。

常用的试验有:1.间接血凝试验:其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红细胞表面,成为致敏载体,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从而使红细胞被动地凝聚在一起,出现可见的凝集现象。

间接血凝试验可分为三类:①红细胞包被抗原,用以检测抗体的血凝,称为正向间接血凝反应(PHA);②红细胞包被抗体,用以检测抗原的血凝反应,称为反向间接血凝反应(RPHA);③先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混合然后再加入抗原(或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则能抑制原先的血凝现象,称为正向(或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

间接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检测抗体、自身抗体、变态反应性抗体,也可测定抗原。

间接血凝试验—:红细胞沉积于管底;1+:红细胞沉积于管底,周围有散在少量凝集;2+:红细胞形成片层凝集,面积较小,边缘较松散;3+:红细胞形成片层凝集,面积多于2+;4+:红细胞形成片层凝集,均匀布满孔底,或边缘皱缩如花边状。

2.胶乳凝集试验:胶乳凝集试验也是一种间接凝集试验,所用载体为聚苯乙烯胶乳,是一种直径约为0.8μm大小的圆形颗粒,带有负电荷,可物理性吸附蛋白分子,但这种结合牢固性差。

胶乳凝集试验分试管法和玻片法两种。

胶乳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抗溶血素O、RF等。

3.明胶凝集试验:将全病毒抗原及重组抗原吸附在粉红色明胶颗粒上,来检测相应抗体。

间接凝集反应具有快速、敏感、操作简便、无需特殊的实验设备等特点,而且能用于抗原或抗体的测定,因此在临床检验中广为应用。

(1)抗原的检测:反向间接凝集试验用于检测病原体可溶性抗原,也可用于检测各种蛋白质成分。

(2)抗体的检测: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例如间接凝集试验或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以诊断艾滋病、乳胶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抗溶血素O等。

第四节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其基本原理是抗人O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能与任何种血型的红细胞结合,但不引起凝集反应,这种抗体与另一特异性抗体连接成的双功能抗体,可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原;如与特异性抗原连接,则可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

这一试验与上述血凝试验的区别在于反应中的红细胞是未经致敏的受检者新鲜红细胞,因此反应中的标本为受检者的全血。

自身红细胞凝集可用于HIV抗体、HBsAg的检测,灵敏度与间接血凝试验相仿。

第五节抗人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抗人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称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一种很有用的方法。

包括直接Coombs试验和间接Coombs试验,分别检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和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Coombs试验除广泛应用于血液病的检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导的溶血、新生儿溶血症等。

还可采用专一特异性的抗球蛋白的血清如抗IgG血清、抗IgA或抗IgM以及抗补体血清等,分析结合于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

图18 Coombs试验(上图为直接试验,下图为间接试验)习题29 ABO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是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玻片凝集法D.试管凝集法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答疑编号500734050101]『正确答案』C(属于直接凝集反应)习题30 外裴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是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玻片凝集反应D.试管凝集法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答疑编号500734050102]『正确答案』D习题31 SPA协同凝集试验中的抗体类别是A.IgMB.IgGC.IgAD.IgEE.IgD[答疑编号50073405010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SPA协同凝集反应属于间接凝集反应,但所用载体既非天然红细胞,也非人工合成的聚合物颗粒,而是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它的菌体细胞壁中含有A蛋白(SPA)。

SPA具有与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因此当这种葡萄球菌与IgG抗体连接时,就成为抗体致敏的颗粒载体。

如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出现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习题32 下列有关协同凝集试验中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属于间接凝集反应B.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颗粒性载体C.菌体的细胞壁中含有SPA,可与IgG特异性结合D.IgG通过其Fab段结合菌体E.主要应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检出[答疑编号500734050104]『正确答案』D习题33-1 不能促使凝集现象出现的措施是A.增强溶液离子强度B.增加溶液的粘度C.增加蛋白质或电解质D.通过离心使复合物沉沉E.降低溶液离子强度[答疑编号50073405010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除了A之外,其他措施均可促使凝集现象的出现。

本题超出教材内容。

习题33-2 凝集试验中,为促成凝集现象出现,可采用多种方法,但不包括A.增加溶液离子强度B.增加蛋白质或电解质C.增加溶液粘度D.用胰酶或神经胺酸酶处理E.离心使复合物沉淀[答疑编号500734050106]『正确答案』A习题34 IgG抗体难以直接与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原因是IgGA.抗体亲和力不够B.分子量太小C.不能同时连接两个红细胞D.抗体分子数量太少E.特异性不强[答疑编号50073405010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与直接凝集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M抗体,它是五价的,分子量大;而IgG是二价的,分子量小。

第六章沉淀反应本章考点1.概念2.液相内沉淀反应3.凝胶内沉淀反应4.免疫浊度法概念: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所出现的沉淀现象。

第一节沉淀反应的特点1.沉淀反应中的抗原多为蛋白质、多糖、血清、毒素等可溶性物质。

2.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复合物,肉眼不可见;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

如沉淀线、沉淀环。

图19 两种抗血清形成的沉淀带第二节液体内沉淀试验一、絮状沉淀试验抗原抗体溶液在电解质的存在下结合,形成絮状沉淀物,这种絮状沉淀受抗原和抗体比例的直接影响,因此产生最适比例的测定方法,常见有:1.抗原稀释法:抗原进行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抗血清反应。

2.抗体稀释法:抗体进行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抗原反应。

3.为了保证抗原抗体在最适比例条件下进行反应,达到最大沉淀反应的效果,就必须对抗原和抗体最佳工作浓度做出选择。

将上述我们讲过的抗原稀释法和抗体稀释法结合起来就是方阵滴定法,又称为棋盘格法。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Ab用1:40稀释时,Ag则应按1:320稀释;反之,Ag按1:160稀释,则Ab应按1:20稀释。

又如在进行ELISA试验时,反应试剂多,其工作浓度不同对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对包被抗原(抗体)和酶标抗体(抗原)进行最佳工作浓度的滴定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测定条件,同样需要采用方阵滴定法进行实验找出抗原和抗体最佳稀释度。

二、免疫浊度法免疫浊度法本质上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其特点是将现代光学测量仪器、自动化检测系统和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可进行液体中微量抗原、抗体及小分子半抗原定量检测。

(一)免疫浊度法原理当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两者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在特殊缓冲液中快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如形成的复合物增加,反应液的浊度随之增加,与一系列的标准品对照,即可计算出受检物的含量。

按照仪器设计的不同分为透射比浊仪测定法和散射比浊仪测定法。

测定方法又可分为速率法和终点法。

1.免疫透射比浊法:根据郎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当光线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系统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光线被吸收。

吸收的量和复合物的量成正比。

利用透射比浊仪测量出由于反射、吸收或散射引起的入射光衰减,其浊度以吸光度A表示,A值反映了入射光与透射光的比率。

C:溶液浓度K:常数或cdc:分子吸光系数d:光路长通常根据免疫比浊原理取多点(3~9点),按Y=a+bx+cx2+dx3的3次方取回归曲线进行定标,制定剂量-反应曲线。

免疫透射比浊法快速,测量可进行自动化,常用于临床体液蛋白的检测。

2.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图20-2 散射免疫浊度法及透射免疫浊度法示意图其原理是指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溶液遇到抗原抗体复合物时,光线被折射,发生偏转。

偏转角度可以从0-90°,这种偏转的角度可因光线的波长和复合物大小不同而有所区别。

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即待测抗原越多,形成的复合物也越多,散射光也越强。

同时也和散射夹角成正比,和波长呈反比。

测定方法有终点法和速率法两种。

终点法是在抗原-抗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即复合物形成后作用一定时间,通常是30-60min,复合物浊度不再受时间的影响,但又必须在聚合产生絮状沉淀之前进行浊度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