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PPT:利水渗湿药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学》之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之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之利水渗湿药第一节概述①利尿作用:猪苓、泽泻抑制肾小管对纳离子的重吸收,茯苓素抗醛固酮; 泽泻增加心钠素的含量。

②抗病原微生物作用③利胆保肝作用④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和猪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还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

⑤降血压第二节茯苓有效成分为茯苓多糖; 茯苓酸、茯苓素; 麦角甾醇①利尿对健康人利尿作用不明显,对肾性和心性水肿病人显著。

拮抗醛固酮受体,提高尿中钠/ 钾比值,产生利尿作用②增强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茯苓多糖③抗肝硬化④对胃肠功能降低胃酸含量。

⑤其他:镇静、抗肿瘤,抗炎,抗微生物现代应用:①水肿②婴幼儿腹泻③精神分裂症④失眠第三节猪苓主要含猪苓多糖、麦角甾醇①利尿健康人服用尿量增多。

②增强免疫功能现代应用:各种类型肝炎、银屑病、恶性肿瘤。

第四节泽泻主要含三萜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如泽泻醇A、B、C。

①利尿降压②抗肾结石③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④抗炎现代应用:①高脂血症②美尼尔综合征③高血压病不良反应:含有刺激性物质,内服可引起胃肠炎。

第五节茵陈6, 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B -蒎烯①利胆 6 ,7- 二甲氧基香豆素②保肝③抗肿瘤④抗病原微生物⑤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经⑥抗炎解热、镇痛6 , 7-二甲氧基香豆素现代应用:①高胆固醇血症②胆石症③胆道蛔虫症④痤疮⑤新生儿黄疸⑥急性黄疸性肝炎中药药理学》之芳香化湿药第一节概述①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②促进消化液分泌③抗溃疡④抗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厚朴挥发油:B -桉叶油;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箭毒碱。

厚朴酚为主的木脂类成分。

①调整肠胃运动功能②促进消化液分泌③抗溃疡④保肝厚朴酚⑤抗病毒、抗菌(变形链球菌)⑥抗炎、镇痛1 现代应用:防止龋齿、细菌性痢疾、肌强直。

不良反应:有毒成分为木兰箭毒碱。

第三节苍术有效成分为B- 桉叶醇、茅术醇①调整肠胃运动②抗溃疡③保肝④抑菌⑤利尿排钠,抑制Na+-K+-ATP酶,增加尿量和钠的排泄⑥免疫抑制现代应用:①小儿腹泻②佝偻病③预防水痘、腮腺炎、猩红热、感冒和气管炎④与猪肝或羊肝合用治疗夜盲症有效。

中药药理学 第十四章 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 第十四章 利水渗湿药

〔3〕抗肝硬化
• 采用复合因素〔皮下注射CCl4、高脂低蛋白 膳食、饮酒〕刺激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在 肝硬化形成后,皮下注射茯苓醇5ml/kg〔含 茯苓醇75mg〕,连续3周,给药组实验动物肝 硬化明显减轻、肝内胶原含量降低、尿羟脯 氨酸排出量增多,说明茯苓醇具有促进实验 性肝硬化动物肝脏胶原蛋白降解,促进肝内 纤维组织重吸收作用。
【药理作用】
1. 与成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清泄泻、心神 不宁、惊悸失眠等。
〔1〕利尿
• 利尿作用受动物种属、给药途径等影响。 对健康人利尿作用不明显,但对肾性和 合性水肿病人作用显著。
• 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 化学结构,可能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2〕免疫调节
• 茯苓多糖具有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 非特异性免疫:增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淋
巴结的重量;增强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 噬功能,并能对抗免疫抑制剂醋酸可的松对巨 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对抗60Co照射引 起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减少;增加ANAE阳性 淋巴细胞数。
• 特异性免疫:使玫瑰花结形成率及PHA 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使小鼠脾 脏抗体分泌细胞数〔PFC〕明显增多。
2. 抗病原微生物
• 茯苓、猪苓、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金钱草、木通、篇 蓄、半边莲等具有抗菌作用;车前子、 茵陈、地肤子、篇蓄、木通等具有抗真 菌作用;茵陈抗病毒。
3.利胆保肝
• 茵陈、半边莲、玉米须、金钱草等具有利胆 作用。
• 泽泻、茵陈、猪苓、垂盆草等有保肝作用。
4.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
• 茯苓多糖和猪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 作用,能抑制多种实验性移植性肿瘤的 生长。

第十三章 中药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三章  中药  利水渗湿药

车前子
《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宜包煎。 【使用注意】 肾虚遗滑者慎用。
滑石
《本经》
[来源]为硅酸盐 类矿物滑石,主 含硅酸镁 [Mg3(Si4O10) (OH)2]。
滑石
《本经》
【性能】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功效】利尿通淋, 清热解暑, 收湿敛疮。
滑石
冬葵子
《本经》
[来源]为锦葵 科植物冬葵 Malva crispa L.的干燥成熟 果实。
冬葵子
灯心草
《本经》
灯心草
[来源]为 灯心草科植 物灯心草 Juncus effusus L. 的干燥茎髓。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性味多苦寒,主入脾胃肝胆经。苦寒则能 清泄湿热、故以利湿退黄为主要作用。
石韦
《本经》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 物庐山石韦 Pyrrosia sheareri (Bak.) Ching、石韦 Pyrrosia lingua(Thunb.) Farwell或有柄石韦 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的干 燥叶。
石韦
【性能】 甘、苦, 微寒。归肺、膀胱 经。 【功效】 利尿通淋, 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瞿麦
瞿麦
《本经》
【性能】苦,寒。归心、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 破血通经。 【应用】 1.淋证。本品苦寒泄降,能清心与小肠火,导热 下行,有利尿通淋之功,为治淋证常用药。尤以热 淋最为适宜。 2.闭经,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概述
选择用药及配伍: 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解表药; 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 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寒湿相并者,配温里祛寒 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 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则应分别与健脾、芳 香化湿、或清热燥湿等药物配伍。 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 还常与行气药配伍使用,以提高疗效。

最新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PPT课件

最新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PPT课件

4、利尿
浸液 绿原酸→利尿


60年代老舍速写(叶浅予画)
老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体会“乐趣”的含义,感受老舍其人其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老 舍 最 后 的 照 片
老舍,本名舒பைடு நூலகம்春,满族人,中国 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文 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 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 终年67岁。
② 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HDL-ch↑),促使胆固 醇从动脉壁正常消除运至肝内代谢→排出,防止沉积
③ 影响酶活性:促进胆固醇代谢,减少甘油三酯合成 ④ 泽泻含 胆碱 可以转运胆固醇使其 肝内 含量↓
卵磷脂
A壁
(五)抗肿瘤
茯苓:茯苓多糖抑制S180实体瘤;一方面杀伤作用、另一方 面提高免疫功能(巨噬细胞活力↑); 茯苓菌丝体 抗肿瘤活性为多糖,抑制率94%。
2、保肝作用
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黄酮;茵陈色原酮 茵陈蒿汤及其组成单体药均有明显保肝作用。使肝损伤大鼠肝细
胞内含糖量↑、GPT↓ CCl中毒小鼠死亡率↓,利胆
病理:肝细胞肿胀,脂肪样变性坏死↓ 原理:(1)诱导肝药酶
(2)茵陈 抑制β-葡萄糖醛酸酶 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 葡萄糖醛酸↑
利水通淋药中,大部分除利水外具有清热,通淋功效。清热作用与 抗菌作用有关,现有实验资料证明:茯苓、猪苓、木通、泽泻、扁蓄、 车前子、半边莲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体外实验)
猪苓 (-) 金黄色葡萄球菌 茯苓 (-) 金葡菌、大肠杆菌、TB杆菌、变形杆菌、钩端螺旋体 泽泻 (-) TB杆菌 木通 (-)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毛癣菌 扁蓄 (-) 金葡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癣菌 车前子 (-) 金葡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癣菌 半边莲 (-) 金葡菌、大肠杆菌、真菌

中药药理章利水渗湿药农大(ppt)

中药药理章利水渗湿药农大(ppt)
◆机制:各药不尽相同。猪苓、泽泻:抑制肾小管对钠 离子的重吸收;茯苓:抗醛固酮;泽泻:增加心钠素 (ANF)的含量。
◆影响作用的因素:采收季节、动物种属、给药途径、 炮制等。
2.抗病原微生物 抗菌:茯苓、猪苓、茵陈、金钱草、木通、篇蓄、半 边莲 抗真菌:车前子、茵陈、地肤子、扁蓄、木通 抗病毒:茵陈。
表10-1 利水渗湿药主要药理作用总括表
呋塞米 噻嗪类
乙酰唑胺
碳酸酐酶
Na+ - H + 交换子
噻嗪类
Na+ - Clˉ 共转运子
茯苓
螺内酯
醛固酮-R
氨苯蝶啶 阿米洛利
Na+ - K+ 交换子
Na+ -K+ -2Clˉ

-共转运子
+ADH
呋塞米 依他尼酸 布美他尼
利尿药作用部位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多数药物利尿,猪苓、泽泻较强。
【药理作用】
茯苓
一、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
清泄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等。
1 利尿作用
茯苓
肾性、心性水肿病人利尿作用显著,健康人不 明显。 茯苓素,化学结构与醛固酮(ALD)及ALD拮抗 剂相似。其与肾远曲小管的ALD-R结合,拮抗 ALD而利尿。 利尿作用受动物种属、给药途径等影响。
现代医学:泌尿系感染或结石;肾脏疾病、肾衰竭; 各种病因所致胸腔积液、腹水、面目浮肿、肢体水 肿;消化功能低下、变态反应性疾病、黄疸、慢性 支气管炎时的痰液积留等。
常用药物
1.利水消肿药 :茯苓、 猪苓、 泽泻、 玉米须、半边莲

中药学课件--第13章 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课件--第13章 利水渗湿药

2、用于风湿痹痛,手足挛急--用苡 米以祛湿清热,如麻杏苡甘汤。若属 寒痹可用薏苡仁汤(苡米 桂枝 苍 术 白芍等)。
3、用于肺痈肠痈--用苡米清热利湿 以绝其源,培土生金,以益肺气。如 薏苡附子败酱散.水煎服治肠痈。或 千金苇茎汤(苡米 芦根 冬瓜仁 桃仁)水煎服治肺痈。
现代研究:有解热镇痛,抗病毒、抗癌,抗艾滋 病毒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抗衰老作用。
第13章 利水渗湿药
一、含义:
凡以渗利水湿、通利小便为主要 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因 服用这类药物能使小便通畅,尿 量增加,又称利尿药。又因本类 药物性多甘淡,主渗湿利尿通小 便故又称淡渗利湿药。
二、通性及作用:
性味:甘、淡、苦、平。归肾、膀胱经(肺脾)。 主要有利水渗湿,通淋消肿之功,还有清热、退 黄、祛痰、止泻之效。
茯苓茯神--带松根部分偏宁心安神,治心悸失眠。 茯苓皮--黑色外皮,功专利水,主利水肿,
小便不利。 用量用法:9-15-30g,入汤剂
歌诀: 赤白神皮茯苓,利水渗湿有名;
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利尿消肿。 猪苓《本经》中品
性能:甘、淡、平,功专利水渗湿,功同 茯苓。现多用来抗癌,抗辐射,增强免疫 力、保肝等。 泽泻:
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正虚邪胜,必不可 缺。
应用:

水肿小便不利
1、用于脾虚湿盛证
用茯苓

消化不良食少
健脾利水之功而治之,如五苓散(茯苓 猪 苓 白术 桂枝 泽泻)治水肿。或四君
子汤(茯苓、人参、白术、甘草)治脾虚 食少等。
若属寒湿水肿,茯苓、附子、干姜同 用,有热之水肿,茯苓、栀子、黄柏 同用。有痰者茯苓、半夏、陈皮、贝 母等同用。
性能: 甘、淡、咸、微寒,归肝、胆、肾、 膀胱经。 利湿退黄,通淋排石,解毒消肿。

中药药理学-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利水渗湿药
特点
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同时,也借鉴现 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开展实验研究,以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效学、药动学、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旨在明确中药 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代谢过程以及毒副作用等。
研究方法
中药药理学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如细胞培养、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 等,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进行实验研究、临床观察和文献整理等。
利水渗湿药的临床应用研究
利水渗湿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水肿、尿路感染、肾 炎等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同时也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思 路。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深入研究利水渗湿药的作用机制
虽然已证实利水渗湿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深 入研究,以揭示其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
拓展利水渗湿药的临床应用范围
具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 泻等病症。
利水渗湿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治疗水肿
利水渗湿药是治疗水肿的重要药物,能够有效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缓解水肿症状。
改善小便不利
利水渗湿药能够改善小便不利症状,对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 用。
06 总结与展望
对当前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通过现代药理学手段,已证实利水渗湿药具有利尿、消肿、 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 据。
利水渗湿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对利水渗湿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主要含 有黄酮类、苯丙素类、三萜类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 在药理作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PPT课件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PPT课件

茯苓 健脾作用较强,脾虚证常用
利水消肿

兼有安神作用,主心神不宁失眠
渗湿健脾
甘、淡,凉。治疗水肿兼有热象者
苡仁 渗湿作用较强,水湿内停常用 兼除痹,清热排脓。主湿痹,内痈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本节药物:车前子、滑石、木通、 通草、瞿麦、扁蓄、地肤子、海金 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解
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味苦或淡,气多寒凉,善走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医林纂要》 云:“行水去 妄热,是其所
功 效:
长”。
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祛痰。 功能的要点是 “清利”二字
有显著的利 尿作用
车前子《本经》
临床应用:
利水通淋
1、淋证,水肿。
八正散
车前子可通治诸淋,诸肿。配泽 泻,茯苓皮,冬瓜皮,尤宜于热淋, 剂量宜大,常与木通,滑石等为伍。
茯苓《本经》
茯苓即可用于单纯脾 虚,亦可用中湿,更 宜于脾虚兼湿之证。
脾气虚:乏力倦怠,配人参
2、脾虚 诸证
脾虚湿胜泄泻,配扁豆,砂仁 健脾
脾虚咳嗽痰多,配陈皮,半夏
饮邪停留于胃的呕吐,配生姜
茯苓《本经》 茯苓适宜于心脾虚弱 所致心悸失眠
亦可用于水气 3.心神不安,心悸失眠。 凌心者
取其健脾,安神之效。多用茯神或 神木,也可用茯苓,单用力弱,常配枣, 柏,远志等安神药。如酸枣仁汤,归脾 汤。
薏苡仁《本经》
临床应用:
利水消肿, 健脾
1、尿少水肿,脚气。
治疗水肿尿 少属脾虚湿 盛者较适宜
尿少水肿常配茯苓、白术、黄芪等药; 治疗湿邪下注脚气可配木瓜、苍术、防 己等药。
薏苡仁《本经》
薏苡仁所治脾 虚利湿水盛渗之湿泄,泻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利水渗湿药 茯苓
利水渗湿(利水不伤气) 健脾—脾气虚证。 安神—心脾两虚之失眠、
心悸、食少、乏力等。 注意:捣碎入煎剂。小
便通利者慎服。 抗肿瘤,抗精神分裂症。
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功效简介
茯苓皮:黑色外皮,长于利水消肿。 赤茯苓: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长于
泻热行水。 白茯苓:赤茯苓内侧之白色部分,长于
前言
一、概念: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 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二、分类:1、利水渗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 微寒,适应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 及泄泻、痰饮等证。
2、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用于小便短赤, 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
3、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用于湿热黄疸。 三、注意:阴虚者慎服,孕妇慎服。
解毒消肿—痈肿、恶 疮肿毒、毒蛇咬伤。
虎杖
利湿退黄—湿热黄疸, 淋浊,带下。
清热解毒—痈疮肿毒、 烧烫伤、毒蛇咬伤。
活血祛瘀—血瘀闭经、 痛经、跌打损伤、癥瘕。
祛痰止咳—肺热咳嗽。 泻下通便—热结便秘 注意:便溏者慎服。
垂盆草
利湿退黄——退黄疸 要药(改善肝功能)
清热解毒——痈疮肿 毒,毒蛇咬伤。
清泻心火——口舌生 疮,心烦尿赤。
通经,通乳——血瘀 经闭;湿热痹痛;产 后乳汁不通或乳少。
用量:3—6g。
木通的品种问题
主要有下四类:①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木通东 北马兜铃的木质茎,使用最为广泛;有肾毒性, 用量、疗程需把握。②川木通:为毛茛科小木 通、绣球藤等的木质茎,使用亦较普遍。③淮 通:为马兜铃科大叶马兜铃、淮通马兜铃的木 质茎。④白木通:为木通科白木通的木质茎, 仅在少数地区自产自销。而历代本草所记载的 木通则为木通科木通,目前很少使用。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宁心 除痹、清热排脓
泻热 清热解暑 退黄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香加皮 枳椇子 泽漆 蝼蛄 荠菜
利水消肿
祛风湿强筋骨
利水消肿
解酒毒
利水消肿
化痰止咳
解毒散结
利水消肿、通淋
利水消肿
明目
止血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茯苓
[基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干燥菌核。 [药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水肿。痰饮。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泽泻
[基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的干 燥块茎。
[药性]甘, 寒。归肾、膀脱经。 [功效]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应用]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证。
遗精。 [用法用量]煎服,5-l0g。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脾虚泄泻。 肺痈,肠痈。 [用法用量]煎服,9-3Og。清利湿热生用,健脾止泻炒用 [使用注意] 津液不足者慎用。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猪苓
[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的 干燥菌核.
[药性]甘、淡,平。归肾、膀脱经 [功效]利水消肿,渗湿。 [应用]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用法用量]煎服,6-12g 。
利尿通淋药的特点: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苦能降泄,寒
能清热,走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热,以利尿通淋为 主要作用。 适用证: 小便短赤,热淋,血淋, 石淋及膏淋等证。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 利尿通淋 滑石 木通 通草 瞿麦 萹蓄 地肤子
渗湿止泻
通经下乳 通气下乳

第中药药理利水渗湿方药2讲课文档

第中药药理利水渗湿方药2讲课文档
湿热发黄、疮疡等也可用利水渗湿药治疗 ──西 药利尿药所没有的
现在三页,总共八十四页。
功效
主:利水消肿
兼:利尿通淋
利湿退黄 止痢止带
主治
水湿内停
小便不利
湿痹黄疸 泄泻带下
现在四页,总共八十四页。
分类
1)利水消肿药 如茯苓、猪苓、泽泻、玉米须
2)利水通淋药 如车前子、木通、萹蓄、瞿麦
3)利湿退黄药 如茵陈、金钱草、虎杖
现在四十四页,总共八十四页。
4、降血压、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
茵陈水浸液、乙醇浸液及挥发油均有降 压作用,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扩血管、 降血脂、抗凝血等作用
《内经》记载:“茵陈久服轻身,益气 而耐老”。茵陈耐老可能与其降血脂、 抗血管硬化有关
现在四十五页,总共八十四页。
6、抗肿瘤 (1)黄曲霉毒素B1(AFB1)是目前已知的 强致癌剂和强致突变剂,茵陈煎剂灌服, 对AFB1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和姊妹染色单体 交换率的增高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且具 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2)茵陈煎剂灌服给药,有抑杀小鼠艾 氏腹水癌细胞作用,其抗肿瘤机制是直 接阻碍肿瘤细胞的增殖
现在四十一页,总共八十四页。
3、抗病原微生物
茵陈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 显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 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 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茵陈体外有较强的抗泌尿生殖系统沙眼 衣原体活性的作用
茵陈煎剂能抑杀波摩那型钩端螺旋体, 茵陈醇提物对阴道毛滴虫有明显抑制作 用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八十四页。
4、抑制肾结石的形成
泽泻可以增强人尿液对结晶生长的抑制作用, 尤其对结晶体积较大者,抑制作用显著
泽泻提取液能明显抑制乙二醇和氯化铵诱导的大鼠实 验性肾结石的形成

中药药理学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利水渗湿药
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清泄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等病证。 作用弱,与咖啡因合用有拮抗作用,
类药物的体外抑菌作用表明以利水通淋、 健康人服猪苓煎剂8g(4次),6小时尿量与尿中氯化物分别增加62%与54%,具有利尿作用。
猪苓水煎剂或流浸膏给雄性家兔灌胃,6小时内总尿量无明显增加,但尿中氯化物增加121. 心脏抑制:茵陈水浸液、煎剂、醇提取物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 影响免疫功能和抗肿瘤:
茯苓
作用特点
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增加WBC数; 增加免疫器官重量; 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 增加抗体分泌细胞数量。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茯苓
(3)抗肝硬化
茯苓醇 促进实验性肝硬化 动物肝脏胶原蛋白降解, 促进肝内纤维组织重吸收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茯苓
(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降低 胃液酸度。 (2)松弛肠平滑肌张力:茯苓对家 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
3、利尿机制不同
猪苓、泽泻: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茯苓素:抗醛固酮(留钠留水); 泽泻:增加心钠素(ANF)的含量等。
(二)保肝利胆
四、药理作用
主要为利湿退黄药
1、利胆:促进胆汗分泌,促进胆汁中 固体物、胆酸及胆红素排出。 2、保肝:降低SGPT活性,减少肝脂 含量,对抗化学毒物所致肝损伤。
•对健康人、正常动பைடு நூலகம்利尿作用不明显,对水肿病人、
水负荷动物利尿作用明显。——生理、病理状态。
利尿机制
茯苓
抑制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激活细胞Na+-K+-ATP酶, 促进机体水盐代谢.
拮抗醛固酮活性,提高尿中 Na+/K+比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概述
药性特点: 味多甘、苦、淡, 性多寒、平。 主要归肾、膀胱经,兼入脾、肺、小肠 经。
注意:阴虚者慎、利水渗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
应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 痰饮等证。 2、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用于小便短 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 3、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用于湿热黄 疸。
4
利水渗湿与峻下逐水的功用区别
①作用峻缓 ②驱邪途径 ③主治范围
5
教学要求
掌握利水渗湿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 及使用注意;
掌握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滑石、 木通、石韦;金钱草、虎杖、茵陈蒿;
熟悉猪苓、海金沙、萆薢、萹蓄、瞿麦、 垂盆草等。
6
第一节 利水渗湿药
药性特点:多甘淡平或微寒; 适应症:适应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
【药用】多孔菌科真菌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 的菌核。
23
猪苓
【性味与归经】甘、 淡,平。归肾、膀胱 经。
24
【功效主治】
功效 利水渗湿
主治
特点:利水渗湿、泻而不补; 应用: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泄
泻、带下、淋浊等。
•猪苓治湿胜泄泻,取其利水渗湿以实大便;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
利水渗湿—利水不伤阴,功似茯苓 配白术
健脾止泻—脾虚泄泻(炒用) 伸筋利痹—湿痹筋脉拘挛,胸痹。配麻黄 清热排脓—肺痈、肠痈。配芦根、桔梗
20
薏苡仁
【处方用名】 1. 薏苡仁(薏米仁)、苡仁、米仁、生苡仁、
生米仁(去壳晒干用,清利湿热宜生用) 2. 炒薏苡仁(炒用,健脾宜炒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安神。
16
薏苡仁
【药用】 禾本科草 本植物薏 苡的成熟 种仁。
17
薏苡仁
【性味与归经】 甘、淡,微寒。 归脾、肾、肺经。
【特点】 为种仁但不富含油脂
18
【功效主治】
功效 利湿健脾
利湿除痹
主治
特点:泄而兼补; 应用:水肿、脚气;淋证;脾虚泄泻
痹证(湿痹)之筋脉拘挛
清热排脓 肺痈、肠痈
19
薏苡仁之应用
21
茯苓与薏苡仁之鉴别
相同点:二者均为甘淡平和之药,渗湿健脾之品; 同中之异: 1. 茯苓性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可适用于寒热
虚实各种水肿; 2. 薏苡仁性偏寒凉,清热利湿力强。 不同点: 1. 茯苓兼入心经,具有宁心安神作用; 2. 薏苡仁则具排脓消痈之效,又为治湿痹常用之药。
22
猪 苓《本经》
33
冬瓜仁
又名冬瓜子,瓜瓣,为冬瓜的种子。 性味甘,寒。 功能清肺、化痰、排脓。 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肠痈等病症。 治肺痈,配桃仁、芦根,成千金苇茎汤; 治肠痈,配大黄、丹皮,成大黄牡丹皮汤。
34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药性特点:性味多苦寒; 适应症:用于小便短赤,热淋、血淋、
石淋及膏淋等证。
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 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 属于脾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朮等配伍; 属于虚寒者,可与附子、白朮等同用。
12
茯苓
2.健脾—脾气虚证。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
功效 利水渗湿
主治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湿泻
泻相火
特点:泻肾与膀胱之热; 应用:遗精、带下、小便淋浊
29
泽 泻之配伍
1. 利水渗湿—特点:利水不伤阴。治水肿, 又善治痰饮眩晕,配白术。
2. 泄热—治相火妄动证,配伍知母、黄柏。 泻肾火药:知母、黄柏、泽泻。 注意:肾虚精滑者慎服。
30
泽 泻现代应用
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 效,常与党参、白朮、山药等配伍。 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13
茯苓
3.安神—心脾两虚之失眠、心悸、食少、乏 力等。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抗肿瘤,抗精神分裂症。
14
茯苓
注意:捣碎入煎剂。 【处方用名】 1. 茯苓、白茯苓、云茯苓、云苓(去皮,蒸熟,
利水渗湿药
1
概述
含义:凡功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 药。
功能:通利小便,尿量增加→体内蓄积水分随尿排出→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症等病症;对 于湿温、黄疸、湿疮等湿热为患,亦具有治疗作用。
水湿停蓄诸症: 外溢于皮肤—皮下水肿 停蓄于下焦—小便不利、淋证 水湿上攻—痰饮喘咳 湿热病证—黄疸、湿疹、泄泻
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7
茯苓(白茯苓)《本经》
【药用】 多孔菌科 真菌茯苓 菌核的白 色部份
8
茯苓
9
茯苓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
经。
10
【功效主治】
功效 利水渗湿
健脾和中
主治
特点:利水而不伤正; 应用: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脾气虚弱证
宁心安神
心悸;失眠
11
茯苓
1. 利水渗湿 特点:利水不伤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
切片,晒干用。偏于健脾宁心) 2. 赤茯苓、赤苓(去皮,取菌核的淡红色部份,
蒸透切片,或辗碎用。偏于渗湿泄热) 3. 朱茯苓、辰茯苓、朱砂拌茯苓(取白茯苓净片,
用朱砂 2% 拌匀后用。可增强宁心安神的作用。)
15
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之比较
茯苓皮:长于利水消肿; 赤茯苓:长于渗湿泄热; 白茯苓:长于健脾,并能利水、宁心; 茯神:菌核的心部,有松根穿过,长于宁心
现代临床报道,泽泻可用于耳源性眩晕、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脂肪 肝、糖尿病等疾患。
31
冬瓜皮
【药用】葫芦科草本植物冬瓜 Benincasa hispida ( Thumb.) Cogn. 的外层果皮。
32
冬瓜皮
甘,微寒。 利水消肿—水肿。
一般用作利水辅助之品,常 配合茯苓皮、泽泻、猪苓等 药同用。 清热解暑—常配西瓜皮, 应用于暑热烦渴。
25
猪苓、茯苓之比较
相同点:二者相须为用,利水渗湿。无水 湿者慎服。
不同点: 猪苓利水渗湿作用强于茯苓,但无健脾、 宁心等作用,是与茯苓不同之处。
26
泽泻
【药用】泽泻科沼泽植物泽泻 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 的块茎。
27
泽泻
28
泽泻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肾、膀胱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