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简述

合集下载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思考研究论文3篇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思考研究论文3篇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开展思考研究论文3篇教育心理学不仅是经典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还是心理学众多分支中开展最为广泛和快速的一支。

其实,在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过程中,它已经逐步获得了独立性,不再局限于普通心理学的范围。

因此,大多数当代重要的心理学理论,都对教育心理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随着实际生活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对教育心理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促进其研究课题发生转变。

[1]1.教学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不够系统和完善国内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除了囊括学习心理之外,还涉及教师心理、教学心理、品德心理以及心理安康等方面[1]。

然而,这些方面的先后顺序和重视程度并没有得到合理的排序,导致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较为,构造调理不够清晰、明确。

例如,现阶段,国内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人员中,局部研究人员比拟关注学习心理,某些研究人员重视品德心理,还有一些研究人员重视教学心理,相关的研究工作没有到达一致。

据目前情况来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过于繁多,其体系不够清晰。

致使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没有清晰、权威、主流的理论指导;第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不够统一,主题形式过多;第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途径不断变化,详细情况难以把握。

[2]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式没有得到充分创新针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途径方面而言,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坚持实证主义,重视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利用庞大的实证量化剖析,根据各种各样的数据,展现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波动[2]。

另一种,坚持现象主义,普遍觉得个体的心理活动并不可以通过自然现象来进展观察和测试,应通过数量较大的非自然定性方式,展现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波动。

在教育心理学开展的全部过程中,大体上只存在这两类教育研究途径。

[3]3.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教育实践没有严密相联在教育心理学的深化过程中,其理论与教育实践没有严密相联、密切结合,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研究与时间运用并没有充分结合。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心理学的雏形中国古代对心理学的探讨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哲学家和学者开始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

在《老子》、《庄子》等著作中,就包含了对于人类内心、情感和心灵境界的探讨。

这些著作尽管并非纯粹的心理学著作,却为后世的心理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同时,古代医学著作中也包含了对心理健康和疾病的理论,如《黄帝内经》中便包含有关心理平衡和情绪调节的内容,为古代心理学的雏形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2.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及影响进入近代以后,随着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传入,西方心理学开始对中国产生了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中国留学生开始前往欧美学习西方心理学知识,并将其带回中国。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林纾、蔡元培等人,他们在海外学习并接受了心理学的现代理论,回国后开始教授并传播西方心理学思想。

同时,一些西方心理学著作的译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学术界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

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中国心理学现代化的序幕。

3.中国心理学的起步与发展20世纪初,中国社会进入了动荡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对心理学的需求逐渐增长,这也催生了中国心理学的起步与发展。

一些早期的学者开始在国内积极开展心理学研究,包括对西方心理学理论进行翻译和吸收,同时结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探讨。

其中,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开始进行心理学的教学和实验研究。

此后,中国的心理学研究逐渐蓬勃发展,学者们开始探讨心理学在中国社会中的应用,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研究方向。

4.中国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中国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积累。

在西方心理学传统的基础上,中国学者逐渐开始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

比如,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对个体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中国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包含了对集体性、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考查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赫尔巴特 B.霍普金斯C.桑代克 D.卡普杰列夫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C.《实用教育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桑代克——联结说 B.格式塔——场论C.勒温——完形说 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C.潘菽 D.廖世承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奥苏伯尔C.皮亚杰 D.桑代克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赫尔巴特 B.莫依曼C.詹姆斯 D.桑代克10.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C.教师的工作压力 D.教师的社会地位11.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B.阐明学习的过程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 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12.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石河子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石河子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石河子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高等教育学》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高等教育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

A.培养专门人才B.发展科学技术C.为社会服务D.促进产、学、研结合2.日本的高等教育起源于()。

A.私立大学B.帝国大学C.社区学院D.公立大学3.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级。

A.三B.四C.五D.六4.社会实践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以()的知识为主。

A.理论、系统B.间接、抽象C.概括、精炼D.直接、感性5.在思维的()阶段,思维的结构十分简单,动作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终点。

A.言语前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形式逻辑思维6.在识记“女孩”、“小鸟”、“森林”、“唱歌”4个词时,可用自然语言把这些离散的词重新组织为“一个女孩在森林里听小鸟唱歌”,这样便于记忆。

这一事例中,运用了()。

A.视觉编码B.语音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语言中介编码7.在参观了服装博览会后,能够记住一件件新的服装样式和颜色,这属于()。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8.下列对于调查访问的述说正确的是()。

A.在访问时,与被访问者谈得越投机越好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D.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9.合理的科研群体层次结构应全面考虑以下几方面,除了()。

A.专业结构B.智能结构C.年龄结构D.体能结构10.在实验法的3个变量中,勿须加以控制的变量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自变量与无关变量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1.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 选择题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皮亚杰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A.乌中斯基B.桑代尔C.卡普切列夫D.列昂节夫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界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冯特5. 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B.1897C.1789D.1798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A.卡普杰列夫B.桑代尔C.乌中斯基D.斯基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规律的科学A.基本教育B.基本教学C.基本心理D.基本身心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D______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__C_______A.客观性原则B.教育学原则C.实践性原则D.知识性原则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A.描述B.鉴测C.解释D.预测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_____C______A.实验教育学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D.和序教学16.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_D_____ A.陶门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17. 学校教育依照特色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_____C_____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18.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起传递的主要信心部分是______C_____A.教学媒体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19. 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等是以______C_____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中国的心理学发展

中国的心理学发展

广州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返回
停滞阶段
• 在文革期间全盘否定了心理学工作,撤 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各大专院校 的心理学教研室,停止开设一切心理学 课程。广大心理学工作者下放劳动,多 数被迫改行,有的还遭到迫害。“文化 大革命”开始后中科院心理所撤消,科 研事业处于完全停滞状态。这十年使中 国心理学加大了与国际心理学水平的差 距。
• 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理工科,1924年毕 业。1925~1930年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获 得学士、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
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曾 任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1935年开始与陈立合 作,进行中国最早的工业心理调查实验研究,
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工作被迫中断。抗战前夕
停滞阶段 的积极进展
• 首先,自然科学发展模式定向为心理学 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建制基础。
• 其次,重视提高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 研究水平。
• 第三,突出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加强应 用研究。
返回
改革开放新阶段
• 1、学习引进与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 2、实证化已成为学术研究的主流。 • 3、认知化成为引领学科前沿的主要方
返回初步繁荣阶段1957年全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对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脱离实际的倾向开展了对心理学如何联系实际为经济建设服务问题的讨论这使心理学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要密切联系实际的必要性在劳动心理工程心理医学心理和教育心理等领域取得一定成绩推动了应用心理的发展
中国的心理学发展
(建国后)
小组成员
鲍海晗、鲁翠琼、杜三琼 罗玉珍、陈元琪、李绍芹
• 周先庚(1903~ 1996),安徽省全椒 县人,中国实验心理 学家。 周先庚主要的 研究工作为汉字心理 的实验,成果连续在 美国实验心理学杂志 上发表。他热衷于阅 读心理实验仪器的设 计与改良,曾发明四 门速示机并写出论文 在第九届国际心理学 会议上宣读。他还撰 文分析汉字的完形结 构,提出汉字分析三 要素,即位置、方向 及时间连续,为实验 工作提供基础。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历史发展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历史发展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历史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广义:指研究教育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的机制。

狭义:指研究学校情景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作用)1、理论方面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2、实践方面第一,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第二,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

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国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但他没有提供一个独立的学科内容体系。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为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心理学汲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在苏联,20世纪30年代,主要工作集中于理论观点的探讨。

维果茨基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进行研究。

在中国,1908年,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编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这一时期我国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史我国教育心理学起源非常早,曾经经历过古代辉煌发展期与近现代教育的摸索到现在教育心理学规范腾飞等阶段。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古代思想家关于教育心理的思想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就萌发了教育心理思想。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孔丘、孟轲、荀况、墨翟等思想家的著作中,已有不少有关教育心理的思想。

例如:1.关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的作用的论述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子·劝学》)2.关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有:“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论衡·实知篇》)3.关于强调积极思考和刻苦钻研的论述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思而得之则深。

”(郑玄《郑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发于随。

”(韩愈《进学解》)4.关于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论述有:“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礼记·学记》)“先易后难而渐入。

”(《郑玄《郑志》)5.关于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论述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礼记·学记》)“循循善诱。

”(《论语·子罕》)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这些教育心理方面的思想,到了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虽不断有所充实和发展,但仍没有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清朝末年至1949年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清朝末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班授课,并在1924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2024年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前景

2024年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前景

2024年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学与心理学交叉融合的重要学科,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教育心理学旨在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以促进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前景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交叉融合在当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教育心理学能够吸收更多元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丰富其研究内容和手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育。

二、实践教学应用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育心理学还能够为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心理学能够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

此外,教育心理学还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学生心理健康在当代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教育心理学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五、教育政策与评价教育政策和评价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心理学能够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育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育心理学还能够为教育评价提供心理学视角,丰富评价内容和方法,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与交流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舒茂摘要:本文针对国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阐述了其中存在的差距及不足,在我国目前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解决现状的办法。

关键词:教育;心理;综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德国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1914年桑代克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大纲》的出版为标志。

随着清朝末年师教育的兴起,教育心理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坎坷发展至今。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与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及现状,并分析其中我国存在的不足,找到解决发展问题的可行之路。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⑴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与完善时期。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西方教育心理学可以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为代表。

其于191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大纲》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开辟。

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其心理学理论虽然有机械化和简单化的倾向,但比单纯的用省和思辨方法研究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有了很大进步。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法国的比纳首创智力测验后,各种类型的测验先后开展起来,并广泛运用于教育中。

教育心理学吸收了有关研究成果,扩充了自身容,将应用心理学纳入了自身的学科体系。

在此期间,学习理论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20世纪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形成良好的传统。

随后,杜威则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读书笔记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满足了这些条件: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人才。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

这一时期人们已认识到运用科学的心理种观点和方法能够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但理论与研究的积累还不够充分,其内容也多是以普通心理学原理去解释教育问题,研究方法也有机械主义和简单化倾向。

第二阶段: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中与教育相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从20年代起,对动物和人的学习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并形成了各个学派。

这些理论以及学派之争,对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起了促进作用。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受其影响,动机、人格与心理卫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后来,认知心理学逐步兴起,更是从根本上影响和改革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一方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当时教育心理学的很多缺憾,突出地表现在涉及范围太广、内容庞杂、缺少严格的理论体系。

另外,这一时期因偏重于研究动物或儿童的简单心理活动,所研究的内容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阶段:理论建设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这一时期,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出现了某些新的趋势,集中表现为:内容日趋集中,即逐渐突出教与学的领域。

尽管不同的教科书对如何教或如何学的问题各有侧重,但其内容基本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的。

与此同时,出现了与之并存的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

比较重视结合实际教育进行研究,尤其是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把这种热情推向了高潮,研究者纷纷转向分析学校教育的实践,并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同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民的研究兴趣。

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

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

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关注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力量的心理学分支,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展现状,探讨其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其在中国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将从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分析当前中国积极心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学科体系建设、研究方法创新、实践应用推广等。

本文将展望中国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促进积极心理学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期望能够为推动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自21世纪初开始逐渐兴起,并随着国际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步引入阶段(2000-2005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心理学家们开始接触并了解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观点。

一些学者通过翻译和介绍国外积极心理学的著作和论文,为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探索发展阶段(2006-2010年):随着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中国的心理学家们开始尝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本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

他们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和积极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全面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近年来,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队伍中,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

特别是在积极教育、积极心理治疗、积极组织行为学等方面,中国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突破。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txt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

肉的理想,白菜的命。

肉的理想,白菜的命。

白马啊你死去哪了!是不是你把王子弄丢了不敢来见我了。

【标题】: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内容】:中国历史悠久,历代许多思想家曾对心理问题作过不少有见地的论述。

这些论述丰富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使中国成为世界心理学思想最早的策源地之一。

但在长期封建统治下,缺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名称。

心理学在中国不是由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直接演化来的,而是由西方心理学传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时期:1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这一时期大约为明代末期(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在公元16世纪,新航路发现以后,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海外扩张的形势下,基督教在明代末期又再次传入中国(在唐代和元代曾传入过两次)。

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入华进行传教活动带来宗教神学和哲学以及一些科学。

有的传教士来华后,学会中文,著译了不少与心理学问题有关的书籍,这类书中都包含了一些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心理学思想,这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心理学思想。

如其中最古老的一本书是著名传教士利玛窦(Mathew Ricci,1552—1610,意大利人,1583年来华)于1595年用中文撰写的《西国记法》,全书六篇。

他利用西方记忆术(“地点法”)结合中国古代“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识字特点介绍怎样识记中国文字的方法,成为现今认识汉字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的先声。

他在书中还首次介绍了脑的记忆作用,确定记忆在脑的颅后枕骨下的部位,认为由于脑的硬软和干湿不同而记忆痕迹探浅有所差异。

又如另一本书是传教士艾儒略(Julius Aleni S.J.,1582—1649,意大利人,1613年来华)于1623年用中文著的《性学粗述》(心理学简要),该书采用问答体写的心理学常识,有人认为这本书是“西方最初输入之心理学”。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发展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发展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发展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发展》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学理论和中医心理学的研究。

古代医学家一直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并提出了一些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

然而,正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的。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心理学知识,并逐渐开始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

在这一时期,很多医生和教育家开始研究心理健康问题,并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心理学界的学者开始将心理健康
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心理学研究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相继成立。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国家开始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学校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开展,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教育师的培训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希望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总的来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起步阶段到深入发展的过程。

在未来,我们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加全面地普及和深入,为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是有关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中国从传世时代开始就出现了教育的雏形,人们在日常劳作中,出了注重经验的累计以外,还特别注重对于经验的传承。

教育的科学学习理论虽然诞生于西方,但是现代学习理论的源泉应是以中国和西方的大交流。

我国古代存在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心理思想,从孔子到朱熹,从《论语》、《礼记》到现在教育思想理论,都对学习问题有深刻的阐述,我国现代学习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古代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我国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提出过一些闪耀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教学原则,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相长”、“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将孔子和荀子的言论合在一起,就是现代教育心理学思想中所特别强调的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知识学习原则。

这些教育心理思想在我国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发挥着作用,而且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先进性。

下面就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规律、学习的心理条件、学习的过程对我国古代学习思想和教育理论做以简要的分析和介绍。

一、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

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

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

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

“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

此乃教育价值的转折。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

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

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第二节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加涅关于学习观点 1、学习的实质:
后天经验而引起的较稳定的变化。 2、学习的分类 3、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4、学习的阶段及教学设计 5、学习的结果 四、评价
第八章 新近的学习理论
第一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基本理论
1、人性本善论:人有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2、需要层次论 3、自我实现论: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
续重视。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一、研究对象 (一)已有观点 1、心理教育学观点 2、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3、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桑代克、奥苏贝尔 (二)界定 ▲ 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
二、研究任务 ▲ (一)关于学的方面 1、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2、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3、阐明学习的过程 4、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 (二)关于教的方面 研究学习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观点: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识 结构。
一、认识学习观
二、结构教学观▲
三、发现学习▲
学习主要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态 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 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第三节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五、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 六、撰写总结报告▲
1、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 3、前言 4、研究方法 5、结果与讨论 6、结论 7、参考文献与附录
第四章 早期的学习观点
一、学习的理念回忆说 代表:柏拉图
观点: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理念回忆的 过程。
二、学习的官能训练说 代表:沃尔夫
观点:学习的实质就是加强和训练各种 心灵官能。

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2.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B.桑代克C.华生D.卡普捷列夫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学生的学习B.教育措施C.学校环境D.教与学的规律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后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B.杨贤江C.廖世承D.潘菽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1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B.教学环境C.教学设施D.教学媒体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15.学校教育按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16.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

A.描述B.监控C.解释D.预测17.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简答题集锦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简答题集锦

2016年国考郯城双佰教育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简答题集锦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答:(1)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5、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6、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教育心理学》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解放前我国教育⼼理学的发⽣发展关于教育⼼理学的观点,在我国历代学者的⼀些著作中是极为丰富的。

就拿两千多年前的荀况(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来说,他就有许多宝贵的学习观点。

他曾反对学习上的先天决定论,认为⼈的才能与品德“所得乎积,⾮所得乎性”。

他认为“君⼦⽣⾮异也”,“所贵尧、禹、君⼦者,能化性,能起伪”,⽽不是什么天⽣的、天降的。

他认为⼈的品德与才能是“求之⽽后得,为之⽽后成,积之⽽后⾼,尽之⽽后圣”。

他强调学习上必须有坚强的意志与毅⼒,“⽆冥冥之志者,⽆昭昭之明,⽆惛惛之事者,⽆赫赫之功”。

他认为对待学习要“学问不厌,好学不倦”,做到“尽其理,究其难”,要有“锲⽽不舍”的精神和注意“积微”的⽅法。

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即使今天来看也还是有光辉的。

可是,由于我国长期受封建统治的束缚,近代⼜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历代的反动统治者鄙薄科学、技术,使早就有的丰富的教育⼼理学观点,未能系统发展成为⼀门学科。

据有关史料表明,我国最早出现的有关教育⼼理学的著作是光绪末年(1908年),由房宗岳译⽇本⼩泉所著《教育实⽤⼼理学》。

在20世纪的20年代初,廖世承教授开始在南京⾼等师范学校讲授教育⼼理学,并于1924年出版了他编的《教育⼼理学》教科书。

1926年,陆志韦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理学概论》;1933年,陈德荣翻译出版了盖茨(A.L.Gates)的《教育⼼理学》;1939年吴绍熙等翻译出版了何林渥斯(H.L.Hollingworth)的《教育⼼理学》。

继廖世承之后,我国学者编著教育⼼理学教科书的还有⾼觉敷(1929年)、潘菽(1935年)、陈选善(1938年)、肖孝嵘(1940年)与艾伟(1945年)等。

⾃光绪末年起直到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在这四⼗多年中,我国⽼⼀辈的⼼理学⼯作者不仅在国内传播了教育⼼理学知识,同时也展开了⼀些教育⼼理学问题的研究。

在学科学习⼼理、教育与⼼理测验等⽅⾯,⼀些学者如艾伟教授、肖孝嵘教授等,作了许多⼯作,取得了⼀定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简述
一、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将心理学同教育学相结合,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从而揭示在教育教学作用下,受教育者的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心理变化规律;研究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教育心理学含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研究揭示教育体系中受教育者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及其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发展,教育心理学也具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通过研究受教育者学习及其规律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育体系,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此外,教育心理学的特殊功能是将心理学研究人性特质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教师的智慧,用于学校教学,在学生身心成长上反映出教育的目的与理想。

本文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回顾了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及其发展,并进一步阐述了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概述教育心理学未来发展趋向的研究,希望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二、教育心理学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史就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相结合并且逐步形成一门独立分支学科的过程。

早在1806年,著名学者赫尔巴特在其作品《普通教育学》中企图用心理学的观点阐述教育的一些问题,第一
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其后,俄国教育学家卡普捷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此书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而对教育心理学做出杰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他在1903年发表著作《教育心理学》,后来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并于1913-1914年出版。

在书中,桑代克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也宣告了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当代教育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心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并且逐渐明确了自身的研究对象,规范了研究方法,确立了其独特的研究领域,正在越来越走向科学、系统与独立。

三、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外教育心理学的影响,自上世纪二十初,西方教育心理学传入中国到现在,中国学者在引进和学习西方社会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独立研究,教育心理学从传入中国到发展不过百年,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最早记载是在1922年,中国心理学家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在南京师范大学授课,并于1924年编写《教育心理学》,此书被认为是我国较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廖世承还陆续出版了多本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著作。

但是这一时期教育心
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观点,大都是模仿和借鉴西方,几乎没有自己的研究和创造。

直到1949年后,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以前的照搬西方理论到根据马列原理和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著,逐步建立气了我们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并于1962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向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在批判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开始提出了自己理论的设想,开展了独立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众多学者先后编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具有代表性的有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1980),邵瑞珍主编的《教育心理学》(1988),韩进之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纲要》(1989),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2007),等等。

2.未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会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扩大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实际教学中,关于学习策略、教学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动机、学生与学习情境间的相互作用的认知研究等必将进一步深入,而我国学者正在进行有关校本问题的研究,就有可能会为教育心理学带来新的研究课题,扩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此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会日渐综合化,由于教育心理学兼具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自然学科和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