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三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
历史主观题答题套路
历史主观题答题套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①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②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③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条件)?(一)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①历史因素: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②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③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二)基本方法: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①原因广度: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的经济、政治、思想诸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②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4、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①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②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③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④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5、如何分析矛盾?分析方向:根据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分析。
6、如何解答“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答题思路:①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②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③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内容措施型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
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1. 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 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 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
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1.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1. 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 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
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
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
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
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
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三.原因型试题的分类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客观原因(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因素)主要原因(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是引起历史事实产生的近期的,不经过中间事实或中间环节的直接引发因素)和间接原因。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想要在历史的答题上得到高分,就应该有一个好的历史答题模板,这样能帮助你在历史的答题过程中提高准确率以及答题效率。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
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
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
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高考历史各题型万能答案一、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一般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再具体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答⑴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⑵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等二、历史条件:依照历史背景模板作答,应该侧重于有利因素三、原因广度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经济、政治、思想、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四、原因深度:由浅入深直接,主要和根本原因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这三个方面既有层次区别,又相互联系,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帝国主义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影响意义型、评价评述型总结
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影响意义型、评价评述型总结四、影响意义型一。
对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意义三者的区分1.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2.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等等。
3.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
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
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
二。
影响、作用类历史试题的设问方式及答题模板1.设问方式(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2.答题模板第一种: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
(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影响、意义类答题方式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影响、意义类答题方式设问类型: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哪些影响,对中国或者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这类问题在回答时应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切忌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答题模板——第一大类影响类设问:1.分项分析,可从三个小方面分析。
(1)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如经济影响可以从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开创了新的经济结构或模式、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改变了经济格局或经济体制、是否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政治影响主要需要分析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变化等;思想文化方面主要看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等;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两国或者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否会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等。
(2)从现实和深远影响方面分析: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表现为目的的指向性或动机实现的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以后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等。
(3)从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方面分析:主观影响可从主观动机(目的)、方针、政策、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状况、科技等方面思考。
2.全面分析:主要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局限性)两方面客观、理性地分析事物的影响。
3.国际化分析:主要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考虑。
4.转化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将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转变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二是将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参战各国的影响转化为对中国的影响等。
第二大类——意义类设问:1.“意义类”试题首先要找到设问主题,即针对哪一措施、事件来设问;然后明确设问的方向,如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最后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2020高考历史四大类主观题答题术语 影响类主观题答题术语(共13张PPT)
一、影响类答题术语
1.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积极(次要) • 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
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 消极(主要) • 使中国日益封闭,脱离了世界发展趋势,失
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 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 局限性
• 既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 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思想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 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7.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
• 外交环境 • 促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
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 遏制新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 面 • 经济建设 • 中美关系的改善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 环境,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 祖国统一 • 为外部势力台湾撤退和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也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提供了条件 • 教育与生活 •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的目的地逐渐从苏联转 向美国,促进了中美的交流,同时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 生活方式的变化
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 从文明史观看 • 是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宰割和奴役的产物,使
亚非拉国家变成了发达国家的附庸;但在客观上 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 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人类文明开始 向世界现代文明转化
• 对全球 •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打破了人类相对隔
绝的状态,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 走向整体世界
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报告
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历史主观题基本都以材料为依托,从某一角度为切入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的设置跨度很大,有时是对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考查,有时是对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历史的考查,也有时综合考查古今中外的同一历史知识。
但不管考哪部分历史,问题的设置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概括、分析类;二、评价类;三、启示、认识类。
一、概括、分析类(一)“依据材料概括类”公式:立足分值和材料数量,概括段意(关注段头或段尾)或句意。
例:【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
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6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
(6分)③参考答案: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性减弱;(2分)通过联合,摆脱超级大国政治附庸的地位;(2分)通过联合,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原因类”公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分析(提醒:具体分析依据题干和课文)※提醒:“背景类”公式:原因+目的+条件历史背景=(国+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异同类主观题解题技巧(通用版含解析)
异同类主观题解题技巧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特点特征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对于很多题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
现举例如下:(2018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
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
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6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汉武帝年号制度改革”,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每点2分;也可能4点,每点1.5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结合所学可得出“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②根据“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实用,必备!)
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非选择题(主观题)一、分值分配:共4道大题/总分52(14+12+14+12),题2小问,常为8+6、8+4、6+6等分值(少数清况会有3问)。
二、时间分配:(考试共75mi n,选择题用时20~25mi n)非选择题用时SO~S Smi n,一道主观题的用时控制在10~12mi n内,最多不超lSmin(每小问可视分值分配时间)。
三、主要类型:(题目多为综合考察)概括归纳类、特点特征类、背景原因条件类、影响作用意义类、评价评析评述类、比较类、认识启示类、(新题型)史料价值类;开放性题目。
四、答题要求1用词科学学用转化语言,进行专业化表述,减少口语化用词!2书写表达(1)网上阅卷速度快,故规范答题是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工整化)“把得分点作为队长排在队伍的最前面”(2)看分答题(如果答题没把握则宁滥勿缺、多多益善)。
(3)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回答(指要点多,并非文字多,同一个方面不要用很多的语言来阐述,不要重复论述同一角度).五、解题方法和技巧1特点变化类问题答题角度主体人物或政府或民间-自匕巨牙旦政治经济思想、国际国内、主观客观等目的维护统治或具有多重目的过程顺利或曲折方式和平暴力、民主、妥协、平等协商自上而下等内容重点在哪里?体现某种思想空间地理范围领域、规模大小时间发生的时间早晚(如历史悠久),经历的时间长短影响政治经济思想等、现实深远等2背景原因、影响意义类问题解题角度:(1)经济.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政策、(国内)经济结构、(世界)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2)政治: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3)文化: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历史传统等方面思考。
3角度上升(材料:微观/具体一宏观/性质)(1)人物:从具体人物上升到其代表阶级;如孙中山一资产阶级革命派。
(2)事件:从具体事件上升为同一性质的事件;如鸦片战争一列强侵华战争。
【十年分类】专题03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
专题03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1.(2019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分)【答案】(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器”主要授予官员。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2.(2019年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
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意义。
(6分)【答案】(2)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2019全国2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浅谈影响类历史主观题的得分点
浅谈影响类历史主观题的得分点【摘要】历史类主观题在考试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关联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文章从梳理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关联入手,分析历史事件对人物的影响,探讨历史人物对事件的影响,评价历史事件对人物的重要性,比较不同历史事件对人物的影响。
通过这些分析,揭示了历史类主观题的得分点。
文章强调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展望了历史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历史类主观题不仅是考察学生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历史类主观题、影响因素、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评价、比较、历史教育、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历史类主观题历史类主观题是历史学科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思考能力进行分析和论述。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阐述一定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影响、意义或评价,需要考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历史类主观题的出现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能力,是历史学科考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于客观题,历史类主观题更加注重考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通过文字表达清晰、逻辑严谨的论述,深入探讨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在回答历史类主观题时,考生需要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善于归纳总结,理清事件的发展脉络,切忌泛泛而谈、缺乏论据支持。
对历史类主观题的认真对待和有效解答,不仅可以提高考生的历史学科成绩,更有助于培养考生的思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历史观念。
历史类主观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考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才能更好地应对历史类主观题的考查。
1.2 解释影响类历史主观题的重要性解释影响类历史主观题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类题目不仅考察了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了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之间的深刻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是考察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是考察考生综合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对于历史学科主观题的答题,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和规范,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答题技巧1. 理清题意,抓住重点。
在答题之前,考生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理清题意,抓住重点。
了解问题的要求和呈现方向,明确答题思路和重点内容。
只有理解了题目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答题,避免答非所问。
2. 选取恰当的史料。
答题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知识储备,选取恰当的史料进行论述。
史料的选取要符合题意,能够支撑自己的论点,提供有力的论据。
选取的史料数量要适当,不宜太多,避免答非所问,也不宜太少,影响论证的完整性和说服力。
3.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时要充分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证,要有条不紊地展开思路,将历史知识与题目要求相结合,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和影响,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意义。
4. 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分析和论证的过程中,考生应该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要清晰明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解释和论证,避免简单罗列史实,缺乏深刻的思考和见解。
5. 突出历史思维。
在进行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时,要突出历史思维,注重历史事件的context和background,从宏观的历史视角出发,关注历史事件的整体和背景,避免片面和狭隘的观点。
二、答题规范1. 切题。
在答题时,要保持答题的清晰和直接,切忌跑题和偏离主题,抓住题目的要点,不要偏离题意,避免答非所问。
在书写中要做到精炼、明确、清晰。
2. 结构完整。
答题时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要简明扼要地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主体部分要展开深入的分析和论证,结论部分要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准确总结和归纳。
新高考高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
历史基本能力考查注意事项
3、归纳概括能力: 常见的考查归纳概括能力的中心词有特点、 阶段特征、表现等等。 对于此项能力做题的关键是 不能罗列史实, 而要在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归类, 然后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
历史基本能力考查注意事项
4、评价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用“两分法”,积极+消极; ②注意把人物或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进行评价,即“不能苛求古人”; ③评价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 ④时间跨度大的事物要分阶段评价。
1、分析能力: ①如中国古代史原因、影响类的分析一般是 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 等几个方面; ②中国近现代史的原因分析一般是从社会性 质、社会主要矛盾、几支社会力量等方面分 析; ③世界近现代史的影响分析一般是从国内、 国际等几个方面分析。
历史基本能力考查注意事项
2、比较能力:关键是找准可比点。 ①如比较相同时间不同国家或不同阶级(义 的不同表现, 可就其时代背景比较相同, 就其国家性质或阶级属性比较不同; ②如比较不同时间的同一属性的事件, 可就其时代特征比较不同, 就其阶级属性比较相同。
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 与XX发展相适应; 逐渐制度化、规范化 7、空间:范围广;主要分布在XX地区; 由地方逐渐推广到全国; 从XX区域扩展到某区域等
常用的答题术语
8、数量规模:数量众多,规模大等 9、性质:本质上为XX服务;带有XX色彩 10、结果:成效显著,但是未能实现XX目标; 社会影响有限;未能推动社会转型
答题基本思路
1、先材料后所学知识 2、先材料表层信息后概括性语言 3、先史实后结论,史论结合 4、切记答案除明确要求之外,
一般不要照抄原文(抄原文也比不答好) 5、如果出现材料和课本不一致的情况,
【2020高考历史】影响作用类主观题 解题技巧(共16张PPT)
2018年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 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 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 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 “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 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 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 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 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 抵制了法西斯势
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 力在拉美的扩张;
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 (政治)
,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
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
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 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
(2019年全国Ⅱ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 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 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 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 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 ,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 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 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 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2019年全国Ⅱ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 “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 “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 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高考历史主观题提分技巧内容
高考历史主观题提分技巧高考历史主观题提分技巧内容高考历史材料大题以其设问灵活、考查能力高、分值大等特点,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占有突出地位,下面有途网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历史主观题提分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历史主观题提分技巧高考历史解题过程应把握好五个环节: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答案)1、读(审题):审题是高考历史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
审题分两步:第一步是读高考历史材料,建议带着问题去读,读材料包括“引言、正文、出处”(引言包括题头、属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哪一类;正文包括表格的标头、图片内的清晰字迹;括号内的注解;明确材料涉及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等限定词,同时最好对材料能分出段落大意;出处包括文章的出处;出现的年代时间;涉及的事件人物)第二步是审高考历史问题,审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要将试题设置的比较复杂的设问,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简洁明了的而且符合试题要求的设问;是答原因还是影响意义等将试题“对号入座”);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根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还有时空等限定词;问题内部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后一问是前一问的答题依据。
再次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高考历史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
文综历史科一般一个要点2--4分。
找相关信息是解高考历史题的关键①找材料间的联系。
主要是指有两则材料以上,问依据材料一、二作答的②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
主要是指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③找出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
针对不同高考历史问题要区别对待,如:解答“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时,有时要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出处、人物、言论等;解答“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问题时,要找出不同材料的异同点或变化。
两化:简单化、专业化简单化:组答案时,要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炼,以便于阅卷老师快速阅卷定分。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术语(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术语(答题技巧)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术语背景类的问题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影响、作用、评价的题目。
要考虑积极、消极,对内、对外的影响。
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1、拿到题目第一步,先明确中心。
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
高中历史主观题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
要做到①浏览全部的问题,看从哪一板块、哪一具体问题设题;②紧盯材料的出处:标题、注释(尤其是时间、人物、著作等);③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或句的首、尾、中;④根据材料大意自己提炼。
2、高中历史主观题要抓住材料的主旨,首先就要找到题设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高中历史主观题的材料分析题往往篇幅很长,信息量大,并且有时候会引用古籍中的句子,学生读起来困难,容易抓不住重点。
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可以从题设和材料中学会抓住关键的词句,并且用笔勾画出来,从而快速把握出题者的出题思路。
3、字数答得多不如要点分得全。
高中历史主观题要开阔思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在答题中,学会多列几个点,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高中历史答题方法(一)审题方法第一,明确题目结构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
高考历史影响意义类设问答题模板
影响、意义类设问[设问特点](1)影响类:①限定性设问,如有何积极影响,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如何,对世界或者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如何等。
②宽泛性设问,如有何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2)意义类:①限定性设问,如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现实意义,有何国内意义,其重大国际(世界)意义是什么,说明历史事件、现象的政治(或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
②宽泛性设问,如有何历史意义,其历史作用(指积极作用)如何等。
[答题模板](1)影响类设问:①政治影响,可从政治格局、制度革新或调整、政权更替、政策制定或改变、新的阶级产生等方面思考。
②经济影响,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③宽泛影响,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2)意义类设问:①笼统性设问: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积极的)。
意义=国内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②有具体设问角度:政治、文化意义:从事件性质、过去的影响、未来的影响等角度思考。
经济意义:从事件背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经济措施不同角度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典题感悟](2013·XX高考,节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据表,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答案]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被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XX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XX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三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含解析
(三)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作用、影响、意义:对人或事物的影响或作用。
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9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
.。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秦商鞅变法和魏晋南北朝时曹魏末年”,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作用、影响、意义:对人或事物的影响或作用。
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9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秦商鞅变法和魏晋南北朝时曹魏末年”,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结合所学可得出““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②根据“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可得出““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2018年全国卷2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
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
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
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
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
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9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
1981年12月,国”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的发展”,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5分可能2点,一点3分两点5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
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
”结合所学可得出“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②根据“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
”可得出“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019年全国三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
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
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
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
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9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汉朝的制度”,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9分可能3点,每点3分;也可能4点,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7分,四点9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当然也有可能个别例外的要求5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
”结合所学可得出“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②根据“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
”可得出“强化了民族认同;”③根据“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得出“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④考虑汉朝国家治理对后世的影响得出“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二)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要根据其本身的含义作答。
例如:(2018年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5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5分可能2点,一点3分两点5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结合所学可得出“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②根据“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结合意义本身的内涵(对人的价值)可得出“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三)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要根据设问中的提示作答。
例如:(2019年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
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
一些人专门搜集信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萄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
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
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
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
”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
到战争结来,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材料三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