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共26页

合集下载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评估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 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
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 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学生评价
建立学生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评教、教学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学 生对教学的需求和意见。
教师互评
建立教师互评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
科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02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
体系构建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向更加
注重实践和应用的方向发展。
0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和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01
02
03
目标定位
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提高其综合 素质。
内容体系
构建包括实验、实训、课 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内 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 生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
教学模式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 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才培 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同时,一些高校也开展了相关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较早,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国外学者在应用 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一些国际组织和机 构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各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立德树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立德树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立德树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发布时间:2021-07-13T16:03:03.95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作者:叶静[导读]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在“双创”的思维下构建“课程思政叶静宁波财经学院,浙江省宁波市 315175摘要: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在“双创”的思维下构建“课程思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的课程体系,推进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模式,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现状,提出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双创”价值引领下的课程标准、建立多元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等策略,提升应用型高校课程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立德树人;双创;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一、引言2019年教育部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地设课,建设一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高校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潘懋元先生认为“课程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的心脏。

”可见,课程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课程改革的成功最终决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并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同时,课程思政是国家战略部署的新课程建设方向,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双创与课程思政融合将必然在课程建设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推动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加快一流课程的建设进程。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培养符合新时期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必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应用型本科“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研究与探索--以单片机课程教材

应用型本科“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研究与探索--以单片机课程教材

762019年10月总第323期ISSN1672-1438CN11-4994/T 应用型本科“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研究与探索—以单片机课程教材建设为例谢 云 马逸新 李 鑫 朱 丹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摘 要: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需求出发,针对传统单片机课程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立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以“应用”为目的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特色教材的建设工作,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单片机;教材建设;“理实一体化”作者简介:谢云,工学硕士,讲师;马逸新,工学硕士,讲师;李鑫,工学硕士,讲师;朱丹,工学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单片机课程实践类教材研究》(编号:20160102008)。

应用型本科是“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发展趋势,与经济、生产第一线和地方大众生活紧密联系并为之直接服务,并侧重于科技应用方面的知识、技术和素质的培养、训练和科研”[1]。

其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即培养的学生主要学习已有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到相关企业从事具体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难题,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2-4]。

可见,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研究型、学术型院校不同,其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知识结构的组织与建设是由应用科学的知识体系组成,侧重于应用,那么教学活动的开展包括教学模式都应该以应用型为主,侧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而评价或影响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其他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的基础。

因此,教材内容的有效建设非常重要。

单片机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且软硬件一体化的综合性课程[5]。

课程教学中需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具备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调试、测试、维护等技能。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有效性一流课程建设探索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有效性一流课程建设探索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有效性一流课程建设探索摘要:文章对应用型本科遗留课程建设的途径和策略展开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实践模拟法、定性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学术方法,创新性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预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一流课程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一流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研究背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之间也出现一定失衡。

对此,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创新,成为应用型地方本科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打造金课”、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变革时代,教育模式在与时俱进。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堂教学则是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都指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打造应用型本科一流课程的关键。

因此,高校与教师应从多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一流课程,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引领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不仅如此,国内外学者纷纷从课程建设方向、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展开了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断完善教学建设。

二、教学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学生在学习时,投入精力不够,学习成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对学习纪律抓得不够紧,学风建设不足,导致学生存在得过且过的想法,常常出现逃课、课堂开小差等问题;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未能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堂上缺少互动,沿用“灌输式”教育,必然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不高;最后,教师的教学方式老化,缺少趣味性,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导致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

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标准及建设途径

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标准及建设途径

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标准及建设途径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商科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

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标准,以适应商务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新商科背景下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标准,并以商务经济学专业为例进行研究。

项目信息1、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商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标准建设研究——以商务经济学专业为例” (GJB1421383);2、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型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022B033)3、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混合式的研究生深度学习场域构建”(SJGY20210702);4、哈尔滨学院青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对接研究”(HUDF2021103)关键词:新商科;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途径引言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标准是指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适应就业需求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具有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和能力培养的特点。

与传统本科高校课程标准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实际应用,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1]。

在此背景下,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如何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标准?如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如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标准为基础的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建设(一)基础课程的设置与改进基础课程的设置和改进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商务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

基础课程通过教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商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学生对商务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后续的专业课程内容。

其次,基础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应用型本科课程标准的建设_以大学物理为例_李双美

应用型本科课程标准的建设_以大学物理为例_李双美

应⽤型本科课程标准的建设_以⼤学物理为例_李双美应⽤型本科课程标准的建设———以⼤学物理为例李双美(沈阳⼯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摘要:课程标准建设是教学改⾰与研究的重要课题,构建应⽤型本科课程标准的依据,⼀是社会对应⽤型⼈才的需求,⼆是课程本⾝的特点,三是实施对象的特点。

课程标准建设的内容包括课程⽬标和课程内容。

在课程标准建设中,不仅要综合使⽤各种教学⽅法和⼿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且要采⽤多元评价⽅法。

关键词:应⽤型本科;课程标准;课程改⾰;⼤学物理中图分类号:G 649.21⽂献标识码:A⽂章编号:1674-5485(2013)01-0072-04①基⾦项⽬:辽宁省教育科学“⼗⼀五”规划基⾦资助项⽬“⼤学物理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JG09DB116)。

作者简介:李双美(1962-),⼥,辽宁沈阳⼈,沈阳⼯程学院副教授,硕⼠,主要从事⼤学物理教学与研究。

①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1期教学管理课程问题是教育改⾰的核⼼问题,在⼀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教育⽬的和⼈才培养⽬标的实现。

如果没有课程标准来规范、指导教学,⾼校课程改⾰很难达到预期⽬标。

因此,课程标准建设问题,对于实现国家教育⽬的和⼈才培养⽬标,培养⾼素质⼈才起着⾄关重要的作⽤。

⼀、课程标准的内涵与辨析课程标准(curriculum standards )是指确定⼀定学段的课程⽔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献;即衡量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使⽤教材的准则。

课程标准分为课程标准总纲和各部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总纲是对课程进⾏总体设计的纲领性⽂献,它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标、学科设置等;各部分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标准总纲来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的、教学重点和学时数等。

课程标准是规范、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献,是政府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学评估、考试命题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对各门课程的管理和评价的基础。

课程标准体现了在不同阶段对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2016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编码:080714T一、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一)培养模式电气与信息工程实行大类培养模式,设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

本着专业+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体现专业融合思想,在三个专业基础上开设移动通信、智能机器人、嵌入式技术、智能变电、北斗导航工程、应用软件技术六个职业技能方向。

第一学年学生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

第二学年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完成专业课程模块中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第三学年学生根据个人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选择一种职业技能模块课程学习,完成专业课程模块中专业课和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其中职业技能模块课程由校企合作单位老师到本院部进行授课。

采用“3+1”培养方式,前3年在校学习,第四年到合作单位或企业联合培养。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能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和集成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和译的基本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成绩相当的综合水平。

3.掌握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与国家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水平二级测试合格成绩相当的综合水平。

4.具有工程制图方面的基础知识。

5.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识课程作为本科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当前通识课程存在着内容不够贴近社会实际、形式相对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急需进行优化和创新。

本文将从通识课程的定义与特点、现有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情况、优化通识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创新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评估通识课程的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从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通识课程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对通识课程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通识课程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部分结束。

1.2 问题提出本文将对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进行探讨。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识课程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现有通识课程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教学过于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关注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优化通识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创新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评估通识课程的效果,以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能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通识课程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实践意义。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对于应用型本科 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 素质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课程体系构建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课程体系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行业 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可以有效 地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和 就业竞争力
1
国外案例经验总结
2
3
紧密结合科技与产业发展需求
实践经验总结与启示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培养
灵活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培养路径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01
发展方向
02
基于OBE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03
深度融入行业企业,协同培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才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 更加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重视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程比重 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提供充足的实践平台和实训机会
跨学科整合的原则
构建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 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03 课程体系的主要 构成要素
课程目标与定位
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和各门课程的特定目标,为人才培养提供导向。
定位分析
基于学校办学定位、市场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确定课程体系的基本定位。
课程内容与设计
内容选择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 性。
内容整合
注重课程内容的交叉和融 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实例分析——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实例分析——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置与建设, 2 0 1 2 ( 3 ) . [ 2 ] 仲伟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 育点的建设 U 】 . 中国翻译,
2 0 0 7 ( 4 ) .
化考试 、作业处理等先进的教学功能 ,对 翻译硕士 的语言模 拟环境的教学 提供 强大科技 支持 。
( 四 )实践 基 地 建 设
河南 中医学院外语学院经过历年来 的实践探 索积 累 ,业 已发展 到成熟状态 ,进行 了大量的探索历练 ,积 累了丰富 的 经验 ,为各行各 业 ,特别是涉外 医学 、国际商务等领域培养 了优 秀的英语专业人 才。我院本着立足社会 、服务社会 的信
和研究 的教学设施 。在教学设 施方 面,我校共有 1 1 个 现代 化数字语 言实验 室 ,其 中 l O间多媒体数 字语言 实验室 ,共 7 1 2 座 ,1 问6 9 座 同传实验 室 ( 翻译训 练室 ) ,1 0个现代化 多媒 体专用教室 ,还有 网络平 台建设项 目正在建设 中,并配
从剖析学校学科建设所存在 的主要 问题入手 ,提 出了 “ 十二五”期间学校学科建设的思路 、对 策与措施 。
【 关键词 】 学科建设 ;问题
2 0 0 2 年 ,教育部 首次 明确提 出新升格 本科 院校人 才培 养 的 目标 定位 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即要在办学理念 中 突出 “ 地方性” 、“ 应用型” 、“ 新建校 ”的特色 。在未来相 当 长的时期 里 ,教学应用型大学将是我 国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 方向之一 ,教学应用型大学是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 的大学 ,它 主要 招收本科 层次的学生 ,为所在地 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 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 ,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 。学
青年与社会
2 0 1 4 年1 1 月上 第3 1 期 总第5 7 7 期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汪禄应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行业特色型人才。

这种人才主要不是“学问家”,而是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当今各类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人员。

为适应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尽快走出传统的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建立应用型、实践型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和把握,不仅涉及到我们对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解,涉及到我们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同时也关联到我们对于我国在21世纪全球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和把握。

1.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应用型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早在19世纪,柏林大学的创办者洪堡就主张:高等教育的实质在于引导学生对科学进行自由的研究和探索,教学与研究应当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做到有机结合。

而几乎在同时,拿破仑对法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则恰恰相反,他把高校当作主要传授实用知识和技术的场所,最终它们的主要职能全都归结为教学。

为此,法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因为高校被认为主要是发展专门实用技术,培养各种专门和职业人才的场所,对实用和效用的追求便完全压倒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探索。

虽然法国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一度成为强大的军事大国,但其发展缺乏后劲,很快就丧失了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

就中国来说,在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前的30多年间,“专门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了蔡元培等对高等教育本质的一系列比较清晰的论述。

蔡元培认为,在高校,“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借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1]。

因此,我们认为,高校应在上述两方面都有所作为。

既要“术”,也要“学”;既要讲教学,也要讲研究;既要抓科技的应用,也要抓基础理论的研习和探讨。

作为“应用型院校”,自然侧重于“术”,侧重于“教学”,侧重于“科技的应用”。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汇报人:***2023-12-28•引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目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案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结论与建议01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社会背景教育背景意义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助于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030201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研究问题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0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概述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与特点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结构状态和活动方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方法和管理制度等要素。

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产学研结合,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满足社会需求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注重实践应用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提高就业竞争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产学研结合,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国内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国内现状近年来,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并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现状国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等,这些模式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值得我们借鉴。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学科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各种新兴学科的涌现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知识社会中,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通识课程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发展现状,探讨关键要素和开发方法,可以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人才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识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能够与学科专业课程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识课程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深入研究通识课程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找到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广泛人文素养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明确开发该类型课程的方法和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实际应用效果,为未来的课程开发和改进提供经验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展望和总结,进一步强调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建设与开发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2. 正文2.1 通识课程概念和特点通识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最新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

最新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02
树立正确的课程建设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从高校分类的角度认识课程建设理念......
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 标准分类》的框架,高等学校分为 三种基本类型: ➢ 学术性研究型大学 ➢ 专业性应用型的多科性或单科性的 大学或学院 ➢ 职业性技能型院校(高职高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高校类型与课程建设理念
学术性研究型
理性主义课程理念: 注重学问本身的价值,更关注知识的获取; 注重培养学生对高深学问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专业性应用型
结构主义课程理念: 关注学生对高深学问的自我意义建构,注重培养学生在复杂、 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对高深学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课程 体系从“层状”转向“网状”,以“意义建构”来组织课程, 强调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对于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以课程实施节点来划分课程建设阶段
教学组织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03
制定课程内容、编制教材及其他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体系教材
教材体系按照职业岗位 所需的技术或技能问题 为中心来设计和组织教 材内容,注意从问题引 出概念、原理等理论知 识,强调教材内容的可 操作性。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PPT课件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PPT课件

.
21
04 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略)
.
22
05 课程考核和评价(略)
.
23
.
24
团队! 资源!
.
25
感谢聆听! 敬请指正!
.
26
专业性应用型
结构主义课程理念: 关注学生对高深学问的自我意义建构,注重培养学生在复杂、 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对高深学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课程 体系从“层状”转向“网状”,以“意义建构”来组织课程, 强调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对于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功利主义课程理念
职业性技能型
注重高深学问的社会功用; 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
11
课程群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 围绕同一专 业或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为完善相应专业学生的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将相应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方 法、问题等方面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重新规划、整合构 建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
.
12
➢理论体系教材——较适用于学术研究型大学 ➢工作体系教材(经验体系)——较适用于
.
5 16
.
17
.
18
知行体系教材
并不是按照从理论到实践或 者从实践到理论的单向方式 进行组织,或者把理论单元 和实践单元割裂开来,而是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 融合起来,在理论知识与实 践知识的循环往复中发挥促 进掌握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 能力的作用。
.
7 19
.
20
➢教学案例库 ➢项目库 ➢多媒体资源库 ➢作业题库 ➢实验指导书、实训标准等
职业性技能型大学 ➢知行体系教材——较适用于应用型本科
.
13
理论体系教材: 教材的理论体系按照学科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课件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课件
11
课程群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 围绕同一专 业或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为完善相应专业学生的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将相应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方 法、问题等方面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重新规划、整合构 建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
12
?理论体系教材 ——较适用于学术研究型大学 ?工作体系教材(经验体系) ——较适用于
5 16
17
18
知行体系教材
并不是按照从理论到实践或 者从实践到理论的单向方式 进行组织,或者把理论单元 和实践单元割裂开来,而是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 融合起来,在理论知识与实 践知识的循环往复中发挥促 进掌握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 能力的作用。
7 19
20
?教学案例库 ?项目库 ?多媒体资源库 ?作业题库 ?实验指导书、实训标准等
注重培养学生对高深学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8
课程建设
教学目标设定 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内容开发 教材编写 教学配套资源开发
以课程实施节点来划分课程建设阶段
教学组织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9
03
制定课程内容、编制教材及其他资源
10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确定开发主体:企业实践专家、教育教学专家学者、专 业教师团队等; ?制定课程内容(注意课程群教学内容之间的界限);
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优化课程结构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
评价:
前提:
5 多样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
1
课程建设
4
核心:
有效开展课程教学
2
关键:
树立正确的课程建设理念
3
重点: 制定课程内容体系、编制教材
4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课堂PPT)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课堂PPT)
11
课程群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 围绕同一专 业或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为完善相应专业学生的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将相应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方 法、问题等方面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重新规划、整合构 建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
12
➢理论体系教材——较适用于学术研究型大学 ➢工作体系教材(经验体系)——较适用于
5 16
17
18
知行体系教材
并不是按照从理论到实践或 者从实践到理论的单向方式 进行组织,或者把理论单元 和实践单元割裂开来,而是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 融合起来,在理论知识与实 践知识的循环往复中发挥促 进掌握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 能力的作用。
7 19
20
➢教学案例库 ➢项目库 ➢多媒体资源库 ➢作业题库 ➢实验指导书、实训标准等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
1
任何教育模式的效果最终取决于课程建 设及其实施过程!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 的核心环节......
2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 和。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 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优化课程结构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
评价:
前提:
多样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
5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
1 课程建设
4
核心:
有效开展课程教学
2
关键: 树立正确的课程建设理念
3
重点: 制定课程内容体系、编制教材
4
01 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汪老师讲座(略)
5
02
树立正确的课程建设理念

应用型本科文化素质类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文化素质类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文化素质类课程体系建设摘要:我国教育水平在不断攀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日益增加,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完善健全的课程体系却并未成型,整体结构不够稳固,影响本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理念,加强文化素质类课程的体系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文化素质;课程建设引言:近些年来,素质教育逐渐取代应试教育,更受师生们的青睐,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绽放光芒,越来越重视本科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

其中文化素质类课程能够充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升华学生的思想涵养,启迪智慧,是学生今后顺利发展的夯实基础的。

为了弘扬我国强大的文化底蕴,展现教育水平,加强应用型本科文化素质课程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

一、应用型本科文化素质课程中的问题(一)缺乏一定的文化氛围本科院校是与社会充分接轨的教育门槛,也是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

利用文化素质类课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品质,对学生在社会中的发展进度,也有着直接影响。

但是根据我国应用型本科教学现状来看,为了使学生能尽快融进社会,提高院校的就业水平,将教学重心放在了职业规划,就业实训等方面,从根本上忽略文化素养的意义。

这种教育模式指导下,应用型本科严重缺乏文化氛围,无法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人文素养,对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形成阻碍。

(二)文化素质课程结构混乱也正是因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重视学生的理论教学,而且缺乏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及配套的教材,所以才会深化人文素质课程结构的混乱。

[1]长此以往,应用型本科中文化素质课程,逐渐呈现出边缘化的发展形势,难以再次激发教学活力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在文化素质课程建设中,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导致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无法进行有效的完善。

除此之外,应用型本科文化素质课程建设,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普及不到一些边远地区,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应用型本科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