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论文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写出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理解,并举例

写出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理解,并举例

写出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理解,并举例1. 引言1.1 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概述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两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

人本主义注重个体的内在世界和自我实现的能力,认为人具有积极的内在潜能和自我实现的欲望,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人的独特性。

而行为主义则更注重外部观察和行为模式的学习,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塑造和决定的,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和可塑性。

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在目标和动机,并且有自我实现的权利和能力。

人本主义的理论代表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这些理论都强调个体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行为主义更注重人的外在行为和环境的影响,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和模仿来形成和改变的。

行为主义的理论代表包括帕维洛夫的"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些理论都强调外部刺激和条件反射对行为的影响。

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在实践和应用中也有着不同的体现,人本主义主张通过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来提升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而行为主义则更倾向于通过行为的塑造和改变来解决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

【2000字】2. 正文2.1 人本主义的理解和特点人本主义是一种重视个体尊严和自由的心理学理论。

其核心理念是认为人是自主的、积极的、有尊严的个体,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

人本主义的特点包括对人的尊重和尊严的关注,强调人的个体差异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类潜力的信仰和追求。

人本主义的理解主要在于将人类视为主体,强调个体的内在价值和独特性。

人本主义认为人不仅是动物的一部分,同时也拥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建构的能力。

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同,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价值。

人本主义还注重人的情感和情感交流,在人际关系中强调尊重和倾听。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导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学派。

本文将探讨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主流学派,它强调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而忽视了内部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外界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

以下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几个基本观点:1.1 反应与刺激的关系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行为是外界刺激对个体的反应。

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形成的。

例如,爱因斯坦的狗实验中,狗通过与食物相联系的铃声来形成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1.2 强化与惩罚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强化和惩罚对行为的影响。

强化是指增加某种行为的力量,惩罚是指减少某种行为的力量。

通过奖励和惩罚,可以塑造和改变人的行为。

例如,奖励孩子的好行为可以增强其重复该行为的可能性,而惩罚不良行为可以减少其再次出现的概率。

1.3 行为的可观察性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忽视了个体的内部思维和感受。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通过观察和记录行为,可以对人类行为进行客观评估和预测。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回应,它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自我认知、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以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几个基本观点:2.1 个体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潜力的内在动力。

个体追求成为最好的自己,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被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2.2 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对其行为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个体的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自我价值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

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对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1、能完整准确地知觉现实 。 悦纳自己、 2、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 。 内心生活、思想、 3、内心生活、思想、行为自然率真 。 以问题为中心,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 5、有独处的需要 。 6、具有独立自主的特征 。 7、接受并欣赏新事物且不厌烦平凡的事物 。 8、具有高峰体验 。 9、热爱人类并具有帮助人类的真诚愿望 。 10、 10、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持久而深入的人际关系 。 11、道德标准明确, 11、道德标准明确,分辨目的与手段的区别 。 12、有民主的性格, 12、有民主的性格,能尊重他人人格 13、 13、有卓越的幽默感 。 14、富有创造力, 14、富有创造力,不墨守成规 。 15、具有批判精神, 15、具有批判精神,不容易被社会诱惑 。
我喜欢发现,而不是去改进。 我喜欢发现,而不是去改进。 ——亚伯拉罕 H·马斯洛 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 马斯洛 ( 1908-1970 )
美国心理学家.他出生于纽约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18岁时遵 从父母之命进入纽约市立学院攻读法学专业,但第二个学期 便离开该校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心理学。马斯洛学习期间, 最早接触到的是冯特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但不久他 就迷上了华生的行为主义。1934年,马斯洛在著名比较心理 学家哈洛的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前往哥伦比亚 大学担任桑代克的助手。1943年,马斯洛到纽约布鲁克林学 院任教,开始接触到惠特海默的格式塔心理学、霍妮的社会 文化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这些 理论学说对马斯洛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他彻底抛 弃了行为主义的机械论观点,转而建立一种动力的、整体的、 新的心理学范式。1951年,马斯洛担任了美国布兰迪斯大学 的心理学系主任。在此期间,马斯洛出版了《动机与人格》、 《存在心理学探索》。这两本著作奠定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 理论基础。1967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高中语文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论文

高中语文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论文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作为整体来研究。

它启示我们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为知情统一、整合发展的人。

关键词:人本主义;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的几个部分,同时主张人的解放,强调人性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人的充分发展,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性具有建设性,可以通过教育得到发展。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特征。

1、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研究应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关于人的本性、特征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与认知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截然不同的观点。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少是中性的,恶是派生的,是人的生理安全、归属等方面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

人具有一些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特有属性,例如人除了有和一般动物共有的本能需要之外,还有尊严、求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人具有高于一般动物的心理潜能,这些潜能包括未来的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因此,现代科学心理学理论较少涉及的问题,诸如友爱、创造、自我、人生价值、生命意义、人生成长等,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关注的问题。

2、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研究要关注每一个人,重视研究特定个体的心理特点。

人本主义者认为: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有他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所获得的知觉决定的。

而个人对自己和外界环境的知觉,又纯属主观和自主的判断,而这种判断主要受到个人信念的影响。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念,因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

因此,心理学研究就要“设身处地”地分析每个人是任何感觉外在环境的,体察他自身的信念是怎样的。

要关注每一个人,强调个体的个别差异,重视研究特定个体的心理特点。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摘要: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创导的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既S——R心理学),他反对传统的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内省发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张心理学应该用自然科学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件其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无论简单或复杂,其构成单位总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

刺激是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反应是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行为的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许多观点相近的心理学家和学派所组成的松散联盟,他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动物和普通人,精神分析研究的是“病人”,以此两者为研究对象尽管不乏可取之处,但对于全面,准确地了解人的心理现象而言却是不完整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健康的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几那些在行为主义和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都没有系统地位的,人类能量和潜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区别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应该用客观的量化的和可验证的方法解析心理学,甚至应该用研究动物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心理学,但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决不能象行为主义者那样把人类的行为仅视为一个空间的,消极无助的有机体,而要极力恢复意识在对人的心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屏弃主观意识而主张研究采用客观法却恰恰是行为主义的初衷。

所以说,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射,人本主义心理学,意识。

一,他们的产生和背景华生一开始就将行为主义定义为一门“纯粹的客观的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纯生物学或纯生理学的自然科学,来区别于以往的抽象的主观的心理学。

但后来居上的人本主义却并不赞同将人等同于动物,人的心理是机械式的心理,人本主义再次呼唤关注人本身主观的东西: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将心理转变为回归以人为本的心理学,当然他也赞同科学客观的观点。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健康人格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健康人格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健康人格的解读
01
健康人格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状态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健康人格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状态,即个体能够充
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02
健康人格具有积极的人际关系
健康人格的人具有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和联系

03
健康人格需要正确的自我认知
健康人格的人需要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
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应该尊 重学生、关心学生,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
校园文化
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 格。学校应该组织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如体 育比赛、文艺演出等。
社会文化对健康人格的影响
社会价值观念
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健康人 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例如, 尊重个人权利、倡导公平正义的 社会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人们的 自尊、自信和责任感等健康人格 特质。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 系
健康人格的家庭教育注重建立 积极的亲子关系,通过情感交 流、共同活动和互相支持等方 式,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感和 信任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 供有力支持。
培养孩子的自我价 值感
健康人格的家庭教育关注孩子 的自我价值感,鼓励孩子认识 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培养其自 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激发其积 极向上的动力。
主要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卡尔·罗杰斯、亚伯拉罕·马斯洛等,他们提出了自 我实现、自我概念、无条件积极关注等重要概念。
与其他心理学派别的区别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等心理学派别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更加关注人的 内在体验和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

心理学论文心理学理论视角受众问题

心理学论文心理学理论视角受众问题

心理学论文心理学理论视角受众问题摘要:受众研究的步伐似乎亦步亦趋地紧跟着心理学的研究。

这篇心理学论文由于研究对象的重叠,这两个研究领域很难说清是谁影响了谁,就像组织理论的研究同样能从心理学研究中找出规律一样,这些人文学科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取用对方的研究成果,并叠加以自发表咨询期刊投稿职称评选论文检测初次发表论文咨询受众研究的步伐似乎亦步亦趋地紧跟着心理学的研究。

这篇心理学论文由于研究对象的重叠,这两个研究领域很难说清是谁影响了谁,就像组织理论的研究同样能从心理学研究中找出规律一样,这些人文学科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取用对方的研究成果,并叠加以自己的视角重新建构,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从心理学方向去深度思考研究,并结合统计学、经济学的调研内容’>调研方法和视角,这仍然是受众研究继续努力的方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主办。

本刊面向基础教育,服务于中学师资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学教学研究。

开展高等师范各学科的研究、继续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教育管理研究等。

主要栏目:语言文学研究、新闻写作、中西文化探讨、政治经济、法学研究、心理学探讨、伦理探讨、教育理论研究。

摘要:受众研究与心理学研究关系密切,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催生了“魔弹论”,将受众视为毫无反抗能力的机器,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受众的研究方向开始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偏移。

关键词: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受众研究传播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功能,早期并未被学者重视以及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

直到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的出版,才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成立。

在《大众传播学》一书中,施拉姆修正和总结归纳了心理学、新闻学、统计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开启了学者对传播学的研究之路。

基于前期以美国学者为主的大量的定量与定性研究,传播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

同时,在此过程中,传播学又与其他学科的各种研究互相佐证与融合,互相吸收彼此的理论来完善自身。

浅谈人本主义心理学

浅谈人本主义心理学

浅谈人本主义心理学摘要:人本主义对人的实质性心里内容的阐述和揭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开拓了心理学研究人类高级精神生活的新领域,强调研究人的需要、动机、价值、生活的意义、自我实现等复杂的意识心理现象,特别是把人的需要问题看成是理解人的心理、意识和人格和核心问题,对人类需要潜能问题进行深层挖掘和理论概括。

对心理学的学科建设有着积极的贡献,在方法论上也有积极的意义。

学术界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看法并不相同。

关键字: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以人为中心疗法一.人本主义历史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心理学派,被看做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思想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至18世纪以前,人本主义思想一度席卷欧洲大陆。

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却没有出现在欧洲,却在盛行着实用主义的文化传统的美国出现!这就令人费思了。

其实这偶然中也存在着必然。

首先,人本主义思潮满足了当时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美国社会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面临着许多尖锐的矛盾和严重的异化现象,特别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加以研究和解决。

最后,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变迁、心理冲突与价值观的危机,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模式来应付。

而且,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是心理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二.人本主义代表人物及成就提起人本主义,亚伯拉罕*马斯洛、和罗洛*梅就不得不提了。

亚伯拉罕*马斯洛生于1908,死于1970年。

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认为意识体验是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主张把个体内在的意识体验或经验作为心理学的首要研究对象。

马斯洛的主要理论有人性本善论、需要层次理论、存在价值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超越自我论、教育改革论、z管理学说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属需要层次理论了。

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从高到低依次分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

四种心理学派人性观之浅说

四种心理学派人性观之浅说

四种心理学派人性观之浅说人性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不同的心理学派别对人性的理解和解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浅析四种心理学派别在人性观上的观点,包括行为主义派、认知派、精神分析派和人本主义派。

行为主义派的人性观主要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关注的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而对内在的心理过程不太关注。

他们相信,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和反馈来塑造和改变。

他们认为,人性是可以被塑造和改变的,通过适当的条件反射和强化,人的行为可以被引导和控制。

认知派强调人的思维过程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通过思考和推理来理解和适应外部世界。

认知派心理学家关注的是人的思维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注意力和推理等。

他们认为,人性是理性的,人具有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他们关注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知,强调人的思考方式和信息处理能力对行为的影响。

精神分析派的人性观主要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潜意识的控制和影响。

潜意识包含了个人的欲望、冲动和童年经验等,这些潜在心理因素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精神分析派强调解析潜意识并理解个人的内在冲突和欲望对于心理治疗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人性是矛盾和冲突的,个人的内心世界对人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

人本主义派的人性观强调个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人的内在成长和追求意义的过程,强调人性的积极面和个人的潜能。

他们认为,人性是自主性的,个人具有自由选择和创造的能力。

他们强调个人的主观体验和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四种心理学派别在人性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行为主义派强调行为的塑造和改变,认知派强调思维的影响,精神分析派强调潜意识的控制,人本主义派强调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每个派别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重点和方法,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解释各有侧重。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心理学派别的观点可以相互补充和综合,促进对人性的全面理解和研究。

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摘 要】人本主义顺应时代的发展作为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力,既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以性本能决定论为特色的生物还原论,他们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更多地从哲学和人文的角度关心人类的前途和人性的价值。

【关键词】人本主义第三势力行为主义精神分析马斯洛心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

但心理学的发展又是离散的, 缺乏统一和整合,它的每一分支、每一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在心理学的众多分支和学派中,华生及其创立的行为主义、弗洛伊德及其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马斯洛及其创立的人本主义,这三大学派引导了现代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三大思潮,引起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性革命, 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产生于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美国,是对高度发达的技术革命的一种反思。

它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思想和方法,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两大传统流派又有明显的分歧,所以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自我实现、创造、爱、自主、自我、存在、快乐、忧伤、意义、满足需求、目的、选择,这些听起来更符合大多数人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所设想样子的术语,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主题的一部分。

一、第三势力心理学的渊源1、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精神状态也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人们受制于物而无能为力。

在很多社会现实面前,传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都显得无能为力,而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经验,研究人的本性和尊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在适应这一社会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渊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人性的解放,强调个人的价值,反对把人性动物化和机械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继承了人道主义以人性作为衡量历史和现实的准则。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关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关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谈一谈你个人的观点人性观是对人的本性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人性观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也不相同。

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来看,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心理学派的人性观是有很大差异的,因而他们的心理治疗理论模式有所不同、各具特色也就在所难免。

本文试图从这三个心理学派的人性观出发对它们的治疗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以使人们对这三种治疗理论和方法有更深层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正确地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

精神分析的人性观是性恶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像动物一样是非理性的,具有各种本能和潜意识内驱力。

这种本能和内驱力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它们按照唯乐原则追求生理需要的满足。

正是这种需要的满足,使人表现出性欲、攻击、残酷、毁灭他人与自身等“恶”来。

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中这样说到:“人类并不是希望被人爱的仁慈生物,也不是在遭受攻击时最善于保护自己的仁慈生物;相反,他们属于那种被认为在本能天赋中攻击性占最大份额的生物:结果,对他们来说,邻居不仅是可能的帮助者或性对象,而且还是这样一种人,他引诱他们满足对他的攻击,引诱他们毫无报酬地剥削他的工作能力,引诱他们不经许可地在性欲上利用他,引诱他们掠夺他的财产,引诱他们侮辱他,引起他的痛苦,折磨或杀害他。

”基于性恶论的人性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社会必须对人的那些不受约束的本能冲动(本我)进行控制与压抑,使本我需要不能随意地得以满足。

这种控制与压抑导致了个体的受挫经验,而这种受挫经验如果不能恰当地得以解释和发泄,就会产生心理困扰或障碍。

因此,精神分析治疗的主要目的和基本模式就是帮助患者认识心理疾病的根本起因即受挫经验,并对这种起因给予合理的解释或消除。

为此,精神分析学派创立了梦的解析、自由联想、移情、渲泄法、谈疗法等独特的治疗方法或技术。

行为主义的人性观与心理治疗模式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实用主义、新实在论和机械唯物论为基础,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个体的主动性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核心概念以及对心理健康和治疗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人本主义心理学源于20世纪的西方社会,特别是对于工业化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机械化、匿名化的反思。

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盛行,但这些理论都忽视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因此,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提倡以人为本的心理学观点,试图探索人类内心的深层次需求和意义。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1.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内在驱动力。

自我实现指的是个体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达到最高层次的人类发展。

2. 主观体验: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主观体验对于理解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是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回应。

3. 自由意志: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选择权。

个体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做出合适的决策。

4. 现在时刻: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专注于当下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当下的存在是真实的。

过去和未来都只是在当下的延伸和构建。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1. 自我接纳与自尊提升:人本主义心理学鼓励个体接纳自己的过去和现实,以及自身的情感和需求。

通过接纳自我,个体能够提升自尊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2. 关系和连接: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连接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困难时期给予个体支持和安慰。

3. 寻找人生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鼓励个体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通过思考自己的内在追求和价值观,个体可以找到生活的目的和动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心理满足感。

人格心理学论文

人格心理学论文

⼈格⼼理学论⽂⼈格⼼理学论⽂(精选11篇) 在学习、⼯作⽣活中,说到论⽂,⼤家肯定都不陌⽣吧,论⽂是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

那么,怎么去写论⽂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格⼼理学论⽂(精选11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格⼼理学论⽂篇1 摘要: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物学学派、⼈本主义学派、⾏为主义学派以及认知学派构成了⼈格⼼理学的主要学派,它们对于我们理解⼈格的本质作出了贡献,且⾄今仍以不同的形式活跃在⼈格⼼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

本⽂在对⼈格⼼理学研究传统范式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些新的研究范式,并提出未来⼈格⼼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揭⽰⼈格研究的复杂性与⼴泛性。

关键词:⼈格;⼈格⼼理学;范式 1⼈格⼼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1.1精神分析范式精神分析的⼈格理论是所有⼈格理论中内容最复杂、影响最⼤的,但对它的理论和时间存在着很多争议。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指弗洛伊德及其直接门⼈(如阿德勒、荣格等)。

在早期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格中有两⼤系统:⼀个是潜意识系统;另⼀个是前意识系统。

但他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局限性,⼜提出将⼈格分为本我、⾃我和超我。

1.2特质论范式早在1937年,奥尔波特就指出,特质是⼈格的基本单元。

⼀种特质就是⼀个⼈格维度,是根据⼈们在某⼀特征上的表现程度⽽分类的。

该范式强调⼈的个别差异。

1.3⾏为主义范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主义开始了缓慢但稳步的转变,许多杰出的⾏为主义者开始转向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

由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发展到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后来,⽶契尔⼜提出了“认知――情感的⼈格系统理论”,它正好弥补了特质论研究的不⾜。

这⼀范式最初产⽣于沃森和斯⾦纳的⾏为主义,它强调外部环境的作⽤⽽忽视个体内在⼒量,把⼈格看成是各种⾏为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

1.4⼈本主义范式⼈本主义⼼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场⼼理学⾰新运动,因强调⼈的本性及其主观经验的重要性⽽得名。

浅谈行为主义心理学

浅谈行为主义心理学

浅谈行为主义心理学【摘要】1879年,心理学家冯特首创心理学实验室。

从此,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由于这门刚刚成立的科学基础差,底子薄,心理学家之间的意见难以统一,致使心理科学成立初期就出现了对立面,各种学派并立。

行为主义就是在这种学派纷争,危机四伏的年月里成长并发展起来的。

它从1913年华生提出行为主义开始,经过发展和衰落,直到1990年斯金纳逝世的长时间内,人才辈出,研究课题多,内容丰富,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由行为主义的兴衰看社会和主客观条件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行为主义在现代美国心理学史上的兴衰,正遇上了心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两次革命。

第一次,是华生以革命者的姿态声言要推翻冯特传统的意识心理学,指斥意识像鬼火一样看不见,摸不着,是虚构的概念。

主张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可见的行为,他的这一举动为心理学开辟了动物和人类行为研究的崭新前景,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在美国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拥护。

即使后来华生行为主义自身的矛盾和缺点逐渐显露,华生的后继者又发挥了主观努力,这就出现了30年代的新行为主义,并在40年代和50年代达到了全盛时期,直到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继兴起,它们先后恢复了研究认知意识和动机、人格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导致了心理科学带来了第二次革命。

行为主义由此从原来的革命者沦为被革命对象,自从走向衰落。

但它并未消失,而是或以它的部分理论观点事实潜在地在心理学各领域发挥作用,或吸收其他学派成分以自新,以致当前还随时代变迁发展着。

行为主义之所以得到发展并长期存在而有力量是有着有利的社会背景的19世纪末20年初行为主义正处于孕育和诞生的年代里,美国工业机械化生产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厂和学校为迎合生产,提高产量,增加利润需要培养赫尔大批熟练工人和低中级技术人才。

华生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行为公式,正好适合这些要求。

一战结束后,工人觉悟提高,不满意泰勒的计件工资,新行为主义在华生的行为公式中增加了中介变量,鼓吹刺激物的强化作用以满足工人的需要,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于是,新行为主义大为时行。

现代心理学的人本主义转向与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心理学的人本主义转向与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心理学的人本主义转向与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心理学领域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拓展。

过去,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问题和缺陷,聚焦于治疗疾病和缺陷的方法。

然而,随着人们对个体权利和自由的重视,现代心理学逐渐转向人本主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主观体验。

本文将探讨现代心理学的人本主义转向以及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形成鲜明对比。

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尊重和人的整体性,追求自我实现、个体发展的最高追求。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位重要的学者对其做出了重要贡献。

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了自我实现的理论,并强调了治疗过程中的关系和共情的重要性。

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它与传统的心理学学派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1. 看待人的全面性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不仅仅是一套行为和反应。

它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主观体验和内在价值的追求。

与此相反,传统心理学更注重人的行为和外在表现。

通过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个体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 重视人的需求层次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关系的,从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这种理论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的内在需求,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框架和指导。

3. 强调人的主观体验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个体发展的独特性。

卡尔·罗杰斯认为,个体在接受心理治疗时,重要的是与治疗师建立起良好而真诚的关系,以便个体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纳自己。

《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60年代和70年代有迅速的发展,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许多持有相近似观点的心理学家和学派联合发起的一种学术思想运动,其主要发起者是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

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他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性本能倾向,又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化倾向。

他们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富有进步意义的问题。

当前,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他是心理咨询家和教育改革家。

从30年代起,他从事儿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

40年代初他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公开提出"患者中心疗法"。

在个性理论方面,30年代初,他就提出人格及其变化的理论,即"自我理论"。

从60年代以来,他把他的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出版了《学习的自由》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学习和教学观点。

罗杰斯的学习观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在对学习过程本质的看法上,罗杰斯的观点是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根本对立的。

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联结的总和,个人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心理过程,是个人对知觉的解释。

罗杰斯曾举例说明,具有不同经验的两个人在知觉同一事物时,其反应是不一致的。

罗杰斯认为两个人因对知觉的解释不同,所以他们所认识的世界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反应也不同。

因此,要了解一个人,要考察一种学习过程,只了解外界情境或外界刺激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习者对外界情境或刺激的解释或看法。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属于现象学派的思想范畴,虽然他注意到认识的主观能动性,但他对知觉的解释完全不同于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对知觉的解释。

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客观世界在人头脑中的主观映象为基础的认识,而并非由自己的主观世界来决定客观世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罗杰斯等人。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看来,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行为受原始的性冲动所支配,行为主义理论的许多结论来自对简单动物行为的研究,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人看作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失掉了人最重要的特性。

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研究对人类进步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青岛专业心理咨询
人本主义心理学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对健康人的心理和健康人格的研究。

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健康人格心理学。

甚至有人认为精神分析学说为我们提供了心理学病态的那一半,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我们将另一半补充完整。

青岛专业心理咨询
人本主义理论取向对传统心理学的某些批判,对我们有启发。

但是,由于它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把人看成单纯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出发的。

此外,人本主义理论取向的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他们对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们的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给人的心理本质作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条创新的人本主义路线和方法。

青岛专业心理咨询。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两种心理学观点之比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其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学派。

本文将对这两种学派的基本观点进行论述。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只要外部行为能被测量和观察,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应该侧重于对行为的描述和解释。

行为主义者强调,人类行为是由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强化产生的结果,心理学应着眼于对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三个步骤来概括。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而环境对行为的强化和弱化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结果。

因此,对行为的控制和管理在某些方面是可能的,只要有正确的刺激和强化以推动特定的行为。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自由意志和自我决定,认为人类有能力自我塑造并制定个人目标。

心理学的研究应该侧重于对人类内在世界的理解与评估,重视个体的主观经验并尊重个体的尊严。

人本主义者认为,应该通过对个体的自我意识、自尊、自我实现的研究和开发,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人的需求层次论”也是其重要观点的体现。

该理论认为,人有一系列基本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

人们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层次来制定个人目标和追求生活质量的改善。

三、两种心理学观点的比较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虽然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点和研究重点,但是也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之处。

行为主义注重行为的塑造和强化、外部环境的影响、可测量性和实证研究,而人本主义则更强调人的内在世界、尊重和自我价值、自由意志、个体差异等。

它们相互影响和改进,也说明了心理学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人本主义心理学更多地应用于个体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个人领导风格和管理技巧、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造观培养创新人才杨 洪 董秀成 李 涛 谢维成(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9)摘 要:借鉴人本主义心理学创造观的相关理论,在教育过程中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满足学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创造需要。

培养学生成为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力,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大学教育的重点之一。

在电气信息类教育中,电气信息类创新实验室是有效激发大学生创造潜能的科技创新教育平台。

关 键 词:人本主义心理学创造观;创造潜能;电气信息类;创新实验室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1]。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一个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主要途径是鼓励大学生积极置身于创新的科技实践活动中。

创新实验室的构建正是将大学生置身于科技实践活动中,通过科研实践挖掘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创造观的理念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针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而创立的,他们的研究是基于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统一体。

研究对象是一些有成就的著名人物。

他们的努力形成了心理学的 第三势力,创立了研究人类积极的本性和因素的健康人格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我们了解一个正常人并发现自身的潜能,使个体趋于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其对人的创造观方面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有关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的认识大有裨益。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造观的核心是马斯洛的潜能说[2]。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追求是自由创造,也就是人的高级潜能充分发挥。

他认为,人人都具有创造潜能,但创造潜能的发挥不仅需要文化教育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需要心理上的安全与自由。

因为人的创造潜能既有可塑性又有脆弱性,容易被消极情绪引起的防御机制所湮没。

人本主义心理学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是创造之本,要培养创造性首先要提倡心理健康和情绪健康。

他认为,积极的情绪可以使人感到 心理安全和 心理自由,因此,积极的情绪是促进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造观反映在教学中,则表现为 学生中心论。

首先,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其潜能。

在如何实现这个目的的问题上,它更关注内部条件的作用,它认为外部条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及早发现他自身存在的并且能够进一步挖掘的潜能。

其次,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和个人价值观。

由于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学生个体间有显著的差异。

因此,教育就应该使学生发展得更像他自己,而不是相类似。

第三,在知识与能力之间,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更崇尚能力的培养。

它认为,过分强调狭窄的学科知识教学会抑制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3]。

二、学生积极性的激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造观认为,人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这种潜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有赖于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人的创造潜能可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获得发展[4]。

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种环境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院借鉴人本主义心理学创造观的相关理论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

1.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给学生学习动力针对学生入学前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为大一新生开设!电气信息类专业概论∀课程,使学生认识本专业的性质、特点、发展以及所学专业技术的作用和地位,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工程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划、基本要求、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了解本专业各阶段的学习要求、重点、要点和学习方法。

积极引导学生专业入门,为学生打开大学学习之门,使学生在大学时代能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 10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年12月第12卷第4期Journa l o f Chengdu U n i ve rsity o f TC M(Educati onal Sc ience Edition) D ec.2010,V o.l12,N o.4作者简介:杨 洪(1972-),男,讲师。

2.利用第二课堂的科技活动提升学生创造兴趣依托学生中的专业协会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院的大部分同学在大一时参加学院分团委指导下成立的 电气协会,协会定期开展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科技普及活动,由高年级同学引导低年级同学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针对进入大学后,尤其是工科新生,大部分以前从未接触过创新活动,对创新活动了解不多的情况,即使进行相应的引导,也仍然会认为创新活动是一个全新、陌生的活动,难度较大,自我信心不足,导致起步艰难,难以坚持。

这种群众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会营造一种浓郁的氛围,进而带动并引导周围一大批学生投入科研实践锻炼,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拓展和加深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兴趣。

三、创新实验室的构建开放型创新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提供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同时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2006年我院开始建设创新实验室,由于地方本科院校限于经费条件的原因,无法投入充足的经费配备仪器设备,创新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也是面临的一大问题。

但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1.创新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创新实验室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实践平台,所涉及到的仪器设备类型比较多,要求比较高,一次性购买需要的资金很大。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创新实验室所需的仪器设备除了直流电源、信号源、万用表等基础设备统一配备外,其余的都采用临时调配的方法。

在其他专业实验室课程开设的空闲时间段调配最好的仪器设备供创新训练用。

比如任意波形发生器、数字存储示波器从电子仪器与测量实验室调配;数字电桥、可编程脉冲信号发生器从电子技术实验室调配;EDA、S OPC、ARM实验箱、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数字电路实验箱临时取自相应的实验室。

这样,既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又节省了成本。

在技能训练方面我们还构建了简易机加工、PCB加工等加工室,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实验室房间也采用了灵活借用的方式。

除了专门为创新实验室安排的三个房间外,还利用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和集中培训期间将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仿真实验室进行开放,有效地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

建立创新实验室元器件库。

经过近四年的积累,元器件库的库存品种越来越丰富,由最初的电阻、电容、运算放大器、数字集成电路,到现在的种类较齐全、功能多样的器件库。

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为对应的项目选择的多样化,作品性能实现的高标准,制作成果的高水平创造了条件。

2.创新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建设开放型创新实验室在管理体系上也应具有开放性。

比如说,实验室的指导老师的选用和管理是完全开放的。

由于创新实验室没有固定的师资,考虑到创新项目具有多学科交叉、多专业相汇的特征,同时考虑到项目指导的需要,所以开放型创新实验室在师资队伍的保障上推行 项目制。

项目制充分考虑了开发项目的综合性、参与人员的跨部门性、技术内涵的跨学科性,采用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办法:一个项目可能由一个教师指导,也可能由一个教师团队来指导,完全由项目申请人根据项目内容来决定。

2006年以来,通过 项目制办法,学院投入了精干力量加入到创新实验室项目指导行列,大大充实了开放型创新实验室的师资队伍。

开放型创新实验室仅有1名明确的师资编制,主要负责创新实验室的统筹安排和管理,从现有项目看,开放型创新实验室的指导教师主要由学院敢于奉献、动手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科研和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组成。

3.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模式为解决学生学习所需知识的多学科性,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学风和专业实践氛围,提高实验室同学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实验室制定了 学习制度和 学生导师制度。

导师由创新实验室高年级的同学担任,每位导师负责至少1组(3人)同学的学习和实践。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能力。

(1)理论学习学生在创新实验室,首先学习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单片机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C语言等编程、调试和程序下载等。

课程实行开放式教学和#11#2010年第12卷第4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启发式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环节的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结合作品的制作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

(2)动手实践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定期安排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后学生动手制作。

根据每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创新实践内容,动手实践的时间大大超过规定时间,创新实验室全天开放(包括周末及假期,每天24小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自主学习。

在学生的动手实践教学中,提倡自主选题、设计、制作科技创新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组建创新小组,加强合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本着跨专业、跨年级、优势互补,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组队,三人一组,科技创新作品由本队队员集体来完成。

群策群力,人人参与,有序进行,让学生有展示自己设想的机会。

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创新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挥团队作用,培养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团结和协作方面得到锻炼。

(4)以项目形式组织实践训练创新实验室接受多种形式的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借助我校 西华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项目立项,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作引导题目,学生填写!创新实验室开放项目申请表∀,经审核同意后,进入创新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创新活动。

对于高年级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以全国、省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为项目申请。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申请,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相应的要求。

由此,形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的层次化、递进式的创新实践梯队,为创新实验室的正常发展和各类全国、省竞赛活动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5)开展创新系列活动,培养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投入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实验室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每年一次的学院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每年一次的校 西华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项目结题评比以及每年组织各级各类创新活动和创新竞赛。

参与者从这些创新系列活动和创新竞赛中收获了大量的创新成果。

通过这些系列活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各种层次的认可和肯定,学生不仅学到了创新方法与创新技巧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观察力,丰富了想象力,培养了积极思维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创新潜能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