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早期诗歌:国风、邶风、楚辞等- 国风:以山川河流、动植物、人民生活等为题材,以畅游山水、游乐自在、明忌悲追等表现手法刻画出儿女情长、田园生活和壮丽山河。

- 邶风:以家庭亲情、爱情及国家问题为题材,以亲情厚重、悲凉萧瑟、社会风尚等表现手法刻画出人性弱点、生活疾苦和社会腐败。

- 楚辞:以爱国之情、抒发个人遭遇、艰难求索和追求自由为主题,以豪放、激昂、激愤等表现手法刻画出个人奋斗、政治抗争和爱国情怀。

2. 宋代诗歌:唐宋骈文转变为自由散文- 唐宋骈文:诗歌通常遵循宫、商、角、征、羽五声,内容受到严格限制,注重音律和韵律的工整。

- 自由散文:突破了韵律和格律的束缚,诗歌不再拘泥于严格的形式,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突出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3. 唐代诗歌:杜甫、李白等代表作家的创作风格与特点- 杜甫:以忧国忧民、抑郁愁怨、仰天叹息为主题,以伤感、孤独、悲情的情绪和写实手法刻画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 李白:以豪放、激情、奔放的诗风和广阔、辽远、奇特的意境为特色,以追求自由、陶醉于自然和壮丽山川为主题。

4. 宋元诗歌:以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为主要流派- 边塞诗:以塞北边塞的军事生活、士兵辛苦战斗、边城风情和抗敌英勇为题材,以咏史抒怀、抒发爱国之情、表达自己的遭遇和奋斗意志为主要表现手法。

- 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的优美风景、安闲自在、恬静舒适为题材,以描写山川河流的秀丽景色、田园生活的幸福和宜人气氛为主要表现手法。

二、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社会现实主义倾向,强调真实、直接、自由的表达方式,提倡对传统文化的批评和颠覆。

2. 五四运动和新诗运动: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倡导个人自由和人道精神,在创作风格上强调新意、新形式和新语言,形成了一批有活力和革命精神的新诗作家。

3. 抒情诗:以表达深情、内心的愿望和感受为主要目的,强调自由、个性和情感的独立性,追求真实、简练和直接的表达方式。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1. 造语精炼:古代诗歌通常以四言、七言为主,追求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

2. 运用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表现力。

3. 音韵的运用:古代诗歌注重音韵的运用,如平仄、押韵等。

二、古代诗歌的体裁与代表作品1. 五言绝句:以“唐诗”为代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 律诗:以七言律诗为主,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七言绝句: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兼怀友人》。

4. 古诗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

三、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1. 自然景物:描绘山水、花草、星月等自然景物,以及与人的情感交融。

2. 忧国忧民:关注国家和民众的命运和情感,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思考。

3. 人生哲理:反映对生活、爱情、友谊等人生问题的思考。

四、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1. 自由诗:不受传统格律和押韵的限制,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2. 新诗:以象征、意象、意境的表达为主,注重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3. 现代诗:注重语言和形式的创新,表达对当代社会、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思考。

五、现代诗歌的题材与代表作品1. 爱情诗:如余光中的《女人的爱情》、北岛的《波兰的铁人》。

2. 都市诗:如北岛的《波兰的铁人》、顾城的《一代人》。

3. 抗争诗:如舒婷的《再别康桥》、顾城的《一代人》。

4. 思乡诗:如舒婷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夜访吴家窑》。

六、诗歌的鉴赏方法与技巧1. 掌握基本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

2. 了解作者背景与意图: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品味意境与音韵:通过细致品味语言的音韵和意境,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以上是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鉴赏一首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高中语文考试中是必考的内容。

在本文中,将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诗歌的基本元素1. 诗歌的韵律:诗歌是一种有规律的表达方式,韵律是其中重要的元素。

诗歌中常出现的韵律有押韵、格律、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形象化手法,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3. 诗歌的修辞:修辞是诗歌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二、诗歌的体裁1. 温婉娴静的田园诗:田园诗是描绘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诗歌,常用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2. 雄浑激烈的史诗:史诗是描写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的长篇诗歌,具有叙事性和史诗性的特点。

3. 悲壮浪漫的抒情诗:抒情诗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诗歌,情感真挚、内容丰富。

三、诗歌的流派1. 唐诗: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常见。

其中,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是唐诗的经典之作。

2. 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以抒发爱情和婉约之美著称。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是宋词的代表作。

3. 现代诗:现代诗是指近现代以来的诗歌形式,具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

胡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光中的《乡愁》等都是现代诗的代表作。

四、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1. 对景写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2. 抒发感情:通过表达内心的情感,使读者共鸣。

3. 借物抒怀:通过描写特定事物,抒发情感或阐述思想。

4. 比喻和拟人:通过借用其他事物的形象,形容诗中的对象或情感。

五、名家名篇1. 《静夜思》-李白: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宁静夜晚中思乡的情感。

2.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壮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

实用文档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

照应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

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

【作用】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使作品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线索线索有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等。

【作用】有利于理顺内容,掌握其结构,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析】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之感。

过渡过渡,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

【作用】“承上启下”,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另一层是内容上的。

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流畅性。

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面篇幅的开头总起作用。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考查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体现。

在高考中,诗歌鉴赏通常占据较大的篇幅,因此了解并熟悉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深入探讨高考诗歌鉴赏的知识点。

1. 诗歌基本概念诗是一种以语言为表达工具,通过对感情、思想和形象的艺术处理而形成的文学形式。

它以高度浓缩、经过精心组织的语言塑造形象。

要理解诗歌,首先要了解韵律、格律、节奏、韵脚等基本概念。

韵律是诗歌的基本特征,格律是对诗体形式的约束,节奏是诗歌的基本节奏感,而韵脚则是诗句中结尾音节的押韵方式。

2. 诗歌意象与比喻手法在诗歌中,意象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形成的生动形象。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突出了诗歌的表达力和想象力。

熟悉常见的比喻手法,如拟人、象征、夸张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3. 诗歌主题与意境诗歌主题是指诗歌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情感。

了解诗歌的主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诗歌所营造出的意境也是重要的鉴赏内容。

通过诗歌的语言、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诗人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将读者带入诗歌中真实或幻想的情境之中。

4. 诗歌节奏与声音美诗歌的节奏是指诗句中的音节排列顺序,体现出一种韵律感。

通过掌握诗歌的节奏感,能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此外,诗歌中的声音美也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

通过押韵、变音、声势等手法,诗歌在朗诵时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5. 诗歌流派与作家中国古代的诗歌流派有乐府、绝句、律诗等,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特点。

了解不同流派及其代表作品,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

同时,了解著名的诗人及其作品也是诗歌鉴赏中的重要因素,如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他们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作品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6. 诗歌的隐喻与象征隐喻是诗歌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间的联系隐藏起来,使得作品更加深沉和寓意丰富。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题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情感色彩(有时需要解释 词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 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字 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例:“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②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描写 a.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其更鲜明、突出。 b.正面描写。采用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5.草: (1)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报春信使,用来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寄托离别愁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 归,好友相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孤故
帆人
远西
影辞
碧黄
空鹤
尽楼
,,
孤帆远影碧空见花
长三
江月
天下 际扬 流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物象(意象)。
人物形象包括: 1.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主人公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物象(意象)包括: 1.自然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客观事物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点知识清单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点知识清单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点知识清单一、考点解析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二、炼字方法点拨1、找出关键字,并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故意在一些地方设置关键字,这些地方,往往就是全诗或全句中的“诗眼”,要详加分辨。

2、赏析影响诗意的关键字词。

3、整体分析、综合后进行书面表达。

步骤:(1)、先整体分析全诗的意境,找出一些关键意象,明白诗的旨意和情感(2)、找出关键字,并思索其在整句和整首诗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意境、手法、表达、情感等几个角度进行思索、分析。

(3)整理并成文,注意表述的层次性、语言的简洁性,最好是分点进行总结。

四、知识清单(一)古典诗歌的炼字例说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数量词。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庚信《小园赋》中的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2、炼形容词。

3、炼动词。

4、炼虚词。

(二)语言风格有关知识◇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1、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朓、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雄壮豪迈:王昌龄豪放磅礴:曹操旷达俊爽:杜牧2、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三)语言风格常用术语简介1、生动形象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④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打印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

打印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一、诗歌鉴赏解题“六角度”法:读题目、读诗人(作者)、读关键词(显性词、隐性词)、读诗家语(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读用典(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传说故事、前人诗文)、读注释与题干(只想要素、解说要素、限制要素)。

二、诗歌鉴赏“五设误”法:词语诗句理解设误、艺术手法设误、情感内容理解设误、意向意境分析设误、标题注释设误【选择题】1、明白选项陷阱设置点。

具体陷阱点:四大设误角度——形象特点不准确、语言鉴赏不恰当、技巧指明不准确、技巧效果不恰当、情感分析不准确、观点态度不恰当三、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三、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简洁、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悲凉。

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人物形象: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友人送别、羁旅思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爱恨情长,物是人非;热爱自然,悠然闲适;景物形象: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四、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五、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排比、对比、双关、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

六、表现手法:主要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渲染、衬(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联想、想象、白描、悬念、比兴、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情景理合一等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能力清单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能力清单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能力清单一、读懂诗歌1.读懂的目标:准确把握全诗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者表达了什么志向。

(这是目前诗歌考查的一个重点,需予以关注。

)2.读诗的一般流程:①先读题目。

②留意作者、注释和背景介绍。

③疏通文句。

(留意实词的联想义、句式的省略和倒装)④抓主要意象、典故等(注意联系诗歌的语境)⑤联系生活,揣摩情感二、学会审题1“问什么”“答什么”。

“问什么”指的是命题者的对这首诗词的具体设问。

诗歌鉴赏主要围绕“形象”“思想感情”“语言”“结构”和“表达手法”等方面来设问。

我们的回答要依据“问什么”来定,少答废话。

2.“怎么问”“怎么答”。

“怎么答”,要看清楚是“概括”,还是“分析”“赏析”……回答时应注意:“概括”“分析”:一定要联系诗句,一定要有归纳,写出归纳性的结论。

可采用先总后分的模式表述答案。

“赏析”:要围绕手法来分析,基本模式为:运用了……手法,字句中有哪些体现,突出了人(景、物)……特点,抒发了作者……情感。

“联系全诗(或全词)”:律诗至少要分析到每一联,绝句至少要分析到每一句,词至少要分析到每一阕。

三、艺术手法的知识建构关于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等概念这是一个相当笼统的概念,大致包括三方面的知识:表达方式、修辞、特殊技巧。

(不必在这些概念上过于纠缠,关键要掌握它们主要包含哪些内容)(一)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1.描写的内容:写了景(物)的什么:动、静、声、色、等方面的特点描写的角度:观察角度:远、近、俯、仰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选择角度:景物的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描写的结构安排:总写与分写(点与面)2. 分析描写中的修辞手法3.分析情景关系:①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正向关系)②借乐景写哀情(反向关系)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托物言志: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注意:借景抒情是诗歌的局部特征,即在写景叙事的过程中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情感,而托物言志则是就整首诗而言的,即全诗通过描述某个物象,表达内在的某种独特体验。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技巧考点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技巧考点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技巧考点知识清单一、考点解析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简介古诗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

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三、方法点拨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

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

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

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

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一、诗歌基本概念与分类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音乐化的语言和韵律的运用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它具有节奏感强、抒情性强、形式多样的特点。

2. 诗歌的分类:按体裁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按题材可分为抒情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等;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象征诗、寓言诗、叙事诗等。

二、古代诗歌鉴赏1. 古代诗歌的特点:包括仗义直言、情感真挚、意境高远、含蓄隽永等。

2. 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

理解这些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包括平仄、押韵、偶合、典故、比喻、拟人、夸张等。

4. 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能够理解和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象征意象和所表达的意境。

三、近代诗歌鉴赏1. 近代诗歌的特点:包括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情感表达的直接性等。

2. 近代诗歌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顾城的《一代人》等。

理解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3. 近代诗歌的运用形式:包括自由诗、长诗、歌词等多种形式。

4. 近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隐喻、比喻、排比、修辞、抒情等。

四、现代诗歌鉴赏1. 现代诗歌的特点:包括思想性强、表现形式多样、诗意模糊等。

2. 现代诗歌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如北岛的《波兰来信》、余光中的《喜马拉雅山的约定》等。

理解这些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3.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性表达、抽象化的意象、意境的创造等。

4. 现代诗歌的社会关怀与思想意味:解读诗歌中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诗人的思考。

五、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1. 聆听诗歌的声音:通过感受诗歌的音乐性来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2.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符号来把握诗歌的意义。

3. 把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分析诗歌中的平仄、押韵和句读来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4. 推测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对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的分析来推断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含解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含解版)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题型一炼字(含诗眼)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

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

“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1.教材中古代诗歌锤炼的常见6类词性炼字类别表达作用教材典例动词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颜色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诗眼类型类型示例分析思想的凝聚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必知必记知识集锦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必知必记知识集锦

诗歌鉴赏必知必记知识集锦一、理解诗意: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借用文言文知识)明确时间、地点、景物、人物、事件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如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3、方法——圈点批注法粗读诗歌,圈点表层信息:圈点出时间、地点、人物、行为、景物基本理解大意。

精读细品,批注深层意思,力求全面读懂诗词,正确把握作者情感:批注出意境、情感、思想、手法等,全面读悔诗词。

二、分析语言:1、炼字题:解字:语境义(表义深意)+手法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修辞手法(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解句:句义+手法效果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联情H: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技巧方面的作用2、语言风格类题:点特色(沉郁顿挫[杜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堆浑奔放、悲慨凄凉)析特色(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技巧方面的作用)3、语言风格积累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雄浑获放4、语言风格详解沉郁:用在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凝聚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第。

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乂讲究对仗工整,自然:不用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委婉:不直接写出,通过写看似无关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

直率:语言是不吃陶,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洗练:语言表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

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

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悲慨:即恋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平淡:朴素,不求辞藻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现代诗歌知识梳理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现代诗歌知识梳理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第五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三)现代诗歌第1节现代诗歌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积累1.现代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诗歌饱含情感和想像,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

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

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2.诗歌的主要分类(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和抒情诗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①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③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____字)一、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唐诗和宋词的定义:唐诗是指唐代(618-907年)创作的诗歌作品,宋词是指宋代(960-1279年)创作的诗歌作品。

2. 唐诗的特点:a.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是唐代最重要的两种诗体,形式简练、意境深远。

b. 声调优美,韵律流畅,善用音韵、韵味、韵律等手法。

c. 注重写景、描写自然,情感真挚,个性鲜明。

d.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3. 宋词的特点:a. 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内容,写景和抒发情感并重。

b. 善于写婉约之美,注重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言语。

c. 音乐性强,大多配以曲调演唱。

二、古文诗歌的分类与特点1. 古文诗歌的分类:a. 古文骈文:句式严谨,形式规整,有一定的格律要求。

b. 古文词:兼有文辞和音乐性,常配以乐曲演唱。

c. 着调文:通过特定的联字着调体裁,以表达特定的情感。

2. 古文诗歌的特点:a. 注重规范的文辞,追求修辞的优雅和文言的庄重。

b. 以情感抒发为主要目的,兼顾描写景物和社会寓意。

c. 运用韵味、韵脚等音韵手法,增加诗歌的韵律感。

三、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 鉴别主题:通过诗歌的题目、起脚点、表达方式等,确定诗歌的主题和立意。

2. 评价作者:了解作者的背景、思想、风格等,帮助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特点。

3. 分析诗歌结构:包括句式、韵律、音节、韵味等,帮助理解诗歌的格律和韵律感。

4. 解读意象:通过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形象。

5. 领悟情感:认识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领悟诗人的感受和思考。

四、古代名篇诗歌的鉴赏与解读1. 《登鹳雀楼》-- 王之涣a. 主题:表达壮志凌云、追求卓越的情感。

b. 结构:五言绝句,体现了壮志凌云的雄壮感。

c. 意象:通过描述鹳雀楼和秋色,展现壮丽的景色和追求卓越的意境。

2. 《江雪》-- 柳宗元a. 主题:表达寒冬江雪中的坚守和清凉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新鲜活泼、明朗隽永
诗歌鉴赏知识一览清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 园、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 念故乡、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热爱山川
2事物形象 被人格化
言志、言情、言心声(托物言志、因事抒情)
---------- ►
< 3景物形象 融入情■意象遂—K 意境(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例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
A
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B 拟声词无边落木 萧萧下
C 颜色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形象
2炼形容词: 例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忽” 3炼数量词: 例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一
” 二语言
5意象叠加(列锦)例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16颠倒(倒装)例
竹喧归浣女 孤城遥望玉门关
r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 二风格 < 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r 1人物形象 一炼字
4炼虚词:
表达技巧
(一) 表达方式
厂1直抒胸臆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相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磧,应驮白练到安西。

7抑扬结合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8观察角度(远近、高低、内外、)例同6 9感觉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10色彩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就注重了景物色彩的搭配与调和,短短两句诗就 有黄、翠、白、青四色,色彩搭配和谐,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印象。

注:这里的分类是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实际上,有些手法从概念上是交叉的。

二表达技巧
(A )抒情方式 2借景抒情、 1 3托物言志
融情于景 (B )描写方式
5动静结合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
f 1白描
2细节
3渲染 4正侧面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6虚实结合
如描写方式中的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又可视为衬托手法。

望注意分辨。

(二)表现手法对比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象征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r 正衬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衬托(烘托?
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
反衬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联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想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修辞方法:大纲明确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
1比喻、2比
拟、
3夸
张、
4对
偶、
5排
比、
6借
代、
7设
问、
8反问。

此外, 还需了解的有顶针、互文、重叠、列锦等。

举例如下:
排比: 作用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
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四、结构技巧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在结构上也“五脏俱全”。

结构技巧:

构技

开门见山如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物气
候感到新奇
二卒章显志
三铺垫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诗开
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
女口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哪堪玄鬓影,来对
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直抒
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如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卒章显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
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四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
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
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 既使语言具有音
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五过渡(即承上启下)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
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
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聚散匆匆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六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如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
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七层层深入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
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