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量计算

合集下载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一、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1、太阳电池效率η 的计算在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输出电功率和入射光功率之比就称为太阳电池的效率,也称为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At 为太阳电池总面积(包括栅线图形面积)。

考虑到栅线并不产生光电,所以可以把At 换成有效面积Aa (也称为活性面积),即扣除了栅线图形面积后的面积,同时计算得到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

Pin 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实际测量时是在标准条件下得到的:Pin 取标准光强:AM 1.5 条件,即在25℃下,Pin= 1000W / m 2。

2、光伏系统综合效率(PR)η总=η1×η2×η3光伏阵列效率η1:是光伏阵列在1000 W/m2 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灰尘/污渍,组件功率衰减,组件串联失配损失、温升损失、方阵相互遮挡损失、反射损失、光谱偏离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目前取效率86%计算。

逆变器转换效率η2:是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7%计算。

交流并网效率η3:是从逆变器输出,至交流配电柜,再至用户配电室变压器10 KV 高压端,主要是升压变压器和交流线缆损失,按96%计算。

3、理论发电量计算太阳电池的名牌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也就是说在入射功率为1000W/m2的光照条件下,1000Wp 太阳电池1 小时才能发一度电。

而实际上,同一天不同的时间光照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系统的容量乘以日照时间来预测发电量。

计算日发电量时,近似计算:理论日发电量=系统峰值功率(kw)x等效日照小时数(h)x系统效率等效峰值日照小时数h/d=(日太阳辐照量kW.h/m2/d)/1kW/m2(日照时数:辐射强度≥120W/m2的时间长度)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系统效率。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①理论发电量1)1MW屋顶光伏电站所需电池板面积一块235MW的多晶电池板面积1.65*0.992=1.6368㎡,1MW需要1000000/235=4255.32块电池,电池板总面积1.6368*4255.32=6965㎡2)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计算上海倾角等于当地纬度斜面上的太阳总辐射月平均日辐照量H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铺设斜度正好与当地纬度相同,所以在计算辐照量时可以直接采用表中所列数据(2月份以2 8天记)。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Σ(月平均日辐照量×当月天数)结算结果为5 5 5 5.3 3 9 MJ/(m 2·a)。

3)理论年发电量=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5555.339*6965*17.5%=6771263.8MJ=6771263.8*0.28KWH=1895953.86KWH =189.6万度②系统预估实际年发电量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

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5的影响系数。

随着光伏组件温度的升高,组f:l二输出的功率就会下降。

对于晶体硅组件,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 0-7 5℃时,它的输出功率降为额定时的8 9%,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8 9的影响系数。

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样会影响太阳电池板的输出功率。

据相关文献报道,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产生7%的影响,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3的影响系数。

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光伏组件的输出几乎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因此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要低于各个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

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的不匹配性和板问连线损失等,这些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系数按0.9 5计算。

并网光伏电站考虑安装角度因素折算后的效率为0.8 8。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一、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1、太阳电池效率η 的计算在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输出电功率和入射光功率之比就称为太阳电池的效率,也称为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At 为太阳电池总面积(包括栅线图形面积)。

考虑到栅线并不产生光电,所以可以把At 换成有效面积Aa (也称为活性面积),即扣除了栅线图形面积后的面积,同时计算得到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

Pin 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实际测量时是在标准条件下得到的:Pin 取标准光强:AM 条件,即在25℃下,Pin= 1000W / m 2。

2、光伏系统综合效率(PR)η总=η1×η2×η3光伏阵列效率η1:是光伏阵列在1000 W/m2 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灰尘/污渍,组件功率衰减,组件串联失配损失、温升损失、方阵相互遮挡损失、反射损失、光谱偏离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目前取效率86%计算。

逆变器转换效率η2:是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7%计算。

交流并网效率η3:是从逆变器输出,至交流配电柜,再至用户配电室变压器10 KV 高压端,主要是升压变压器和交流线缆损失,按96%计算。

3、理论发电量计算太阳电池的名牌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也就是说在入射功率为1000W/m2的光照条件下,1000Wp 太阳电池1 小时才能发一度电。

而实际上,同一天不同的时间光照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系统的容量乘以日照时间来预测发电量。

计算日发电量时,近似计算:理论日发电量=系统峰值功率(kw)x等效日照小时数(h)x系统效率等效峰值日照小时数h/d=(日太阳辐照量m2/d)/1kW/m2(日照时数:辐射强度≥120W/m2的时间长度)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系统效率。

当电站的地点和规模确定以后,前两个因素基本已经定了,要想提高发电量,只能提高系统效率。

9种常见的光伏发电量计算方法

9种常见的光伏发电量计算方法

9种常见的光伏发电量计算方法英文回答:There are various methods to calculate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of a photovoltaic (PV) system. These methods take into account factors such as the solar radiati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PV modules, and the system's capacity. Here are nine common methods:1. Standard Test Conditions (STC) Method:This method calculates the PV system's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ased on the rated power output of the PV modules under standard test conditions. It assumes that the system operates at these conditions throughout the year.2. Performance Ratio (PR) Method:The PR method calculates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considering the ratio of the actual energy output of the PVsystem to the theoretical energy output. It takes into account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losses, shading losses, and module soiling.3. Energy Yield Calculation Method:This method calculates the PV system's energy yield by considering the solar radiation data for the locati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PV modules, and the system's capacity. I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variations in solar radiation throughout the year.4. Incident Angle Modifier (IAM) Method:The IAM method calculates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ngle at which the sunlight hits the PV modules. It considers the reduction in energy output due to the deviation from the optimal incident angle.5.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Method:This method calculates the PV system's electricitygeneration by considering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the PV modules. I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reduction in energy output due to the increase in module temperature.6. Sandia Model Method:The Sandia model method calculates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us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that considers the solar radiation data, the temperature data,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PV modules. It provides a mor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energy output.7. Photovolta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VGIS) Method:The PVGIS method calculates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using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hat considers the solar radiation data, the efficiency of the PV modules, and the system's capacity. It provides a detailed estimation of the energy output based on the location.8. System Performance Factor (SPF) Method:The SPF method calculates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considering the system's performance factor, which is the ratio of the actual energy output to the expected energy output. I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losses in the PV system due to various factors.9. System Advisor Model (SAM) Method:The SAM method calculates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using a software tool that considers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the solar radiation data, the efficiency of the PV modules, and the system's capacity. It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nergy output.中文回答:有多种方法可以计算光伏系统的发电量。

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计算

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计算

以1MW装机容量为例(300KW即0.3MW),你可以自己换算下。

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是指该系统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效功率的总和。

由于光伏发电必然有损耗,所以实际发电量是无法达到理论值的。

1、1MW光伏电站理论年发电量:=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5555.339*6965*17.5%=6771263.8MJ=6771263.8*0.28 KWH=1895953.86 KWH=189.6万度2、实际发电效率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

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5的影响系数。

随着光伏组件温度的升高,组f:l二输出的功率就会下降。

对于晶体硅组件,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0-75℃时,它的输出功率降为额定时的89%,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89的影响系数。

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样会影响太阳电池板的输出功率。

据相关文献报道,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产生7%的影响,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3的影响系数。

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光伏组件的输出几乎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因此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要低于各个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

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的不匹配性和板问连线损失等,这些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系数按0.9 计算。

并网光伏电站考虑安装角度因素折算后的效率为0.88。

所以实际发电效率为:0.9 5 * 0.8 9 * 0.9 3*0.9 5 *0.8 8 =65.7%。

3、系统实际年发电量:=理论年发电量*实际发电效率=189.6*0.9 5 * 0.8 9 *0.9 3*0.9 5 * 0.8 8=189.6*65.7%=124.56万度。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一、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1、太阳电池效率η 的计算在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输出电功率和入射光功率之比就称为太阳电池的效率,也称为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At 为太阳电池总面积(包括栅线图形面积)。

考虑到栅线并不产生光电,所以可以把At 换成有效面积Aa (也称为活性面积),即扣除了栅线图形面积后的面积,同时计算得到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

Pin 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实际测量时是在标准条件下得到的:Pin 取标准光强:AM 1.5 条件,即在25℃下,Pin= 1000W / m 2。

2、光伏系统综合效率(PR)η总=η1×η2×η3光伏阵列效率η1:是光伏阵列在1000 W/m2 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灰尘/污渍,组件功率衰减,组件串联失配损失、温升损失、方阵相互遮挡损失、反射损失、光谱偏离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目前取效率86%计算。

逆变器转换效率η2:是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7%计算。

交流并网效率η3:是从逆变器输出,至交流配电柜,再至用户配电室变压器10 KV 高压端,主要是升压变压器和交流线缆损失,按96%计算。

3、理论发电量计算太阳电池的名牌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也就是说在入射功率为1000W/m2的光照条件下,1000Wp 太阳电池1 小时才能发一度电。

而实际上,同一天不同的时间光照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系统的容量乘以日照时间来预测发电量。

计算日发电量时,近似计算:理论日发电量=系统峰值功率(kw)x等效日照小时数(h)x系统效率等效峰值日照小时数h/d=(日太阳辐照量kW.h/m2/d)/1kW/m2(日照时数:辐射强度≥120W/m2的时间长度)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系统效率。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计算方法主要涉及到太阳能辐照量、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以及系统的可利用率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1.太阳能辐照量太阳能辐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太阳能辐射的能量,常用单位是千瓦时/平方米(kWh/m2)。

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与太阳辐照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太阳能辐照量监测仪器或太阳光辐射数据网站查找并获取。

2.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是指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上所转化为电能的比例。

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通常在光伏组件的技术参数中给出,例如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一般在15%~20%之间。

3.光伏电站系统的可利用率光伏电站系统的可利用率是指光伏电站系统实际发电量占与理论最大发电量之比,是一个反映光伏电站运行绩效的指标。

光伏电站系统的可利用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光伏组件的温度、倾角、阴影遮挡、系统故障等。

发电量(单位:千瓦时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即安装的光伏组件总容量,常用单位是千瓦(kW),以此为基础计算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光伏电站发电量时,还需要考虑阴影遮挡、清洁度、故障率等因素。

阴影遮挡会导致光伏组件的部分区域无法接收到阳光,从而降低光伏组件的有效辐照量;光伏组件表面的污垢会影响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系统故障也会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能力。

因此,在实际运营中需要通过定期维护和清洁、故障检修等方式来提高光伏电站系统的可利用率,以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综上所述,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计算方法主要涉及到太阳能辐照量、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以及系统的可利用率等因素。

通过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并在实际运营中需要注意阴影遮挡、清洁度、故障率等因素的影响。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与量纲说明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与量纲说明

公式演化过程
年发电量= 单位面积太阳能年辐照总量 (kWh/m2) ×组件总面积(m2) ×组件转换效率 ×系统综合效率
=组件数量×单块组件的面积
年发电量=
单位面积太阳能年辐照总量 (kWh/m2)
×组件数量×单块组件的面积 ×组件转换效率 ×系统综合效率
=单块光伏板的发电容量,W
年发电量=
单位面积太阳能年辐照总量 (kWh/m2)

倾斜面发电量计算
前述发电量计算说明是以水平面为例,对于倾斜面安装的项目,计算发电量时将水
平面辐照量改为倾斜面辐照量即可。倾斜面辐照量可以由水平面辐照量经相应公式计算得
到,也可以由专业的光伏计算软件直接算出来。
×组件数量
×单块光伏板的发电容量 (W)
×系统综合效率
=总装机容量,W
年发电量= 单位面积太阳能年辐照总量 (kWh/m2) ×总装机容量(kW)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折算为kW ×系统综合效率
附加说明

组件转换效率
公式Ep=HA×S×K1×K2,中的K1为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其意义为在标准条件下
( 辐照度1000W/m2 ),单位面积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目前的组件转换效率通常在14%~19%左右,
也有些厂家能做得更高,超过20%,但是市场主流产品通常在16%~18%之间。光伏组件产品手册中给出的组件容量是指在 标准测试条件下,每块组件能转换出的电功率,即辐照度1000W/m2,每块组件能发出的电功率。睢县项目选择的组件为 250W,其转换效率为(250W/1.6m2)/标准辐照度1000W/m2)=15.6%。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与量纲说明
在我们近期所做的几份光伏项目可研中,光伏发电量(kWh)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光伏年发电量的公式

计算光伏年发电量的公式

计算光伏年发电量的公式光伏发电量是指光伏发电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电能总量。

计算光伏年发电量的公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量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量是指光伏电池板的总装机容量,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

装机容量决定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发电能力。

第二步:确定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通常以千瓦时/平方米(kWh/m²)为单位。

光照强度是光伏发电系统发电的关键因素,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光照强度会有所差异。

第三步: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是指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发电效率受到光伏电池板的材料和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光伏电池板具有不同的发电效率。

第四步:计算光伏年发电量光伏年发电量的计算公式为:光伏年发电量(kWh)= 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量(kW)× 光照强度(kWh/m²) × 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 发电时间(h)其中,发电时间可以通过一年中的有效发电时间比例来估算。

一般来说,光伏发电系统的有效发电时间为太阳升起后到太阳落下前的时间段,即白天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光伏年发电量的计算结果仅为理论值,实际发电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条件、阴影遮挡、光伏电池板的老化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发电量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计算光伏年发电量的公式包括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量、确定光照强度、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以及计算光伏年发电量。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初步估算光伏发电系统在一年内的发电量,并为光伏发电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它因素,以得出更准确的发电量预测结果。

光伏电站计算标准

光伏电站计算标准

光伏电站计算标准一、发电量计算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取决于电站的装机容量、日照时间、电池板转换效率等因素。

根据电站的装机容量,可以计算出每天的理论发电量。

公式如下:理论发电量(kWh)= 装机容量(kW)×日照时间(h)×电池板转换效率(%)二、效率计算光伏电站的效率是指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的比值。

公式如下:效率= 实际发电量(kWh)/ 理论发电量(kWh)×100%三、损耗计算光伏电站的损耗主要包括线路损耗、逆变器损耗、变压器损耗等。

根据电站的实际情况,可以计算出电站的损耗情况。

公式如下:损耗(%)= 损耗电量(kWh)/ 实际发电量(kWh)×100%四、功率因数计算光伏电站的功率因数是指实际功率与有功功率的比值。

公式如下: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kW)/ 实际功率(kW)×100%五、热耗率计算光伏电站的热耗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千瓦时电能所产生的热量。

公式如下:热耗率(W/kWh)= 热耗量(W)/ 实际发电量(kWh)×100%六、耗电量计算光伏电站的耗电量是指电站运行所需要的电能。

公式如下:耗电量(kWh)= 实际发电量(kWh)+ 损耗电量(kWh)+ 加热耗电量(kWh)+ 其他用电量(kWh)七、运行费用计算光伏电站的运行费用包括人员工资、设备维护费用、其他运营费用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计算出电站的运行费用。

公式如下:运行费用(元/年)= 人员工资(元/年)+ 设备维护费用(元/年)+ 其他运营费用(元/年)八、投资回报率计算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是指投资成本与收益的比值。

公式如下:投资回报率= (收益总额- 投资总额)/ 投资总额×100%。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太阳辐照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太阳能辐射在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常用单位是kWh/m²。

光伏组件面积是指光伏电池板的有效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是指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常用百分比表示。

发电时间是指设备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发电的时间,常用小时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是一个简化的计算公式,不考虑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污染等。

以下是对该公式的更详细解释:1.太阳辐照度:太阳辐照度是指太阳能辐射在一个单位面积上的能量,通常使用太阳辐照度测量仪来测量。

太阳辐照度的大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季节和天气条件。

一般来说,夏季和阳光充足的地区太阳辐照度较高,冬季和阴天的地区太阳辐照度较低。

2.光伏组件面积:光伏组件面积是指光伏电池板的有效面积,即能够接收和转换太阳能的面积。

通常来说,光伏组件面积越大,能够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就越多,发电量也就越大。

3.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是指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

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可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光照强度、温度和光伏电池板的质量。

一般来说,光伏组件转换效率越高,就能够将更多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发电量也就越高。

4.发电时间:发电时间是指光伏发电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发电的时间。

这个时间取决于光伏电池板的安装方向、角度、阴影覆盖和日照时长等因素。

一般来说,发电时间越长,发电量也就越大。

需要指出的是,光伏发电量的计算还可以包括其他因素的考虑,如温度、脏污、损耗等。

但以上所列的基本参数是计算光伏发电量的核心因素。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综合考虑,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

光伏发电量和水平辐射量的计算

光伏发电量和水平辐射量的计算

光伏发电量和水平辐射量的计算
光伏发电量和水平辐射量的计算是指根据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时间,以及光伏板的相关参数,来计算光伏板产生的电能。

水平辐射量是指在水平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它是计算光伏发电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计算光伏发电量的公式如下:P = I×T×η
其中,P为光伏发电量,I为水平太阳辐射强度(W/m²),T为光伏板的有效工作时长(h),η为光伏板的转换效率。

要计算水平太阳辐射强度,需要知道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和大气层质量等因素。

水平太阳辐射强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I = S×sinh(α)其中,S为太阳常数(W/m²),α为太阳高度角。

总的来说,光伏发电量和水平辐射量的计算是通过对太阳辐射、光伏板参数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和计算,来评估光伏板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电能。

这有助于了解光伏系统的性能和优化其设计。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量是指太阳能电池组件吸收太阳辐射所产生的电能,其
大小与日照时间、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能电池板面状况以及电池板转
换效率等因素有关。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为:光伏发电量 = 太阳辐射强度× 光伏电
池板实际面积× 太阳辐射时间× 光伏电池板转换效率。

其中,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面积时间内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一般以W/m²为单位表示;光伏电池板实际面积指电池板的有效面积;
太阳辐射时间是指太阳直射地面的时间长度,一般以小时为单位表示;光伏电池板转换效率是指光伏电池板从太阳能辐射中转换为电能的效率。

要计算光伏发电量,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辐
射时间,以及光伏电池板的转换效率和实际面积。

一般来说,太阳辐
射强度越大,太阳辐射时间越长,光伏电池板转换效率越高,光伏发
电量就越大。

在实际的光伏发电系统中,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光照条件和光伏电
池板的性能选择合适的组件和系统,以最大化发电量。

同时,还需要
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以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了解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是进行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和运营管理的基础,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一、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1、太阳电池效率η 的计算在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输出电功率和入射光功率之比就称为太阳电池的效率,也称为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At 为太阳电池总面积(包括栅线图形面积)。

考虑到栅线并不产生光电,所以可以把At 换成有效面积 Aa (也称为活性面积),即扣除了栅线图形面积后的面积,同时计算得到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

Pin 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实际测量时是在标准条件下得到的:Pin 取标准光强:AM 1.5 条件,即在25℃下, Pin= 1000W / m 2。

2、光伏系统综合效率(PR)η总=η1×η2×η3光伏阵列效率η1:是光伏阵列在 1000 W/m2 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灰尘/污渍,组件功率衰减,组件串联失配损失、温升损失、方阵相互遮挡损失、反射损失、光谱偏离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目前取效率86%计算。

逆变器转换效率η2:是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7%计算。

交流并网效率η3:是从逆变器输出,至交流配电柜,再至用户配电室变压器10 KV 高压端,主要是升压变压器和交流线缆损失,按96%计算。

3、理论发电量计算太阳电池的名牌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也就是说在入射功率为1000W/m2的光照条件下,1000Wp 太阳电池 1 小时才能发一度电。

而实际上,同一天不同的时间光照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系统的容量乘以日照时间来预测发电量。

计算日发电量时,近似计算:理论日发电量=系统峰值功率(kw)x等效日照小时数(h)x系统效率等效峰值日照小时数h/d=(日太阳辐照量kW.h/m2/d)/1kW/m2(日照时数:辐射强度≥120W/m2的时间长度)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系统效率。

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计算

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计算

以1MW装机容量为例(300KW即0.3MW),你可以自己换算下。

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是指该系统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效功率的总和。

由于光伏发电必然有损耗,所以实际发电量是无法达到理论值的。

1、1MW光伏电站理论年发电量:=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5555.339*6965*17.5%=6771263.8MJ=6771263.8*0.28 KWH=1895953.86 KWH=189.6万度2、实际发电效率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

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5的影响系数。

随着光伏组件温度的升高,组f:l二输出的功率就会下降。

对于晶体硅组件,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0-75℃时,它的输出功率降为额定时的89%,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89的影响系数。

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样会影响太阳电池板的输出功率。

据相关文献报道,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产生7%的影响,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3的影响系数。

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光伏组件的输出几乎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因此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要低于各个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

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的不匹配性和板问连线损失等,这些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系数按0.9 计算。

并网光伏电站考虑安装角度因素折算后的效率为0.88。

所以实际发电效率为:0.9 5 * 0.8 9 * 0.9 3*0.9 5 *0.8 8 =65.7%。

3、系统实际年发电量:=理论年发电量*实际发电效率=189.6*0.9 5 * 0.8 9 *0.9 3*0.9 5 * 0.8 8=189.6*65.7%=124.56万度。

光伏发电量计算范文

光伏发电量计算范文

光伏发电量计算范文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光电池组成,太阳光电池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设备。

计算光伏发电量是评估光伏系统效能的重要步骤,本文将介绍光伏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垂直入射的太阳光辐射总量。

通常用W/㎡表示。

光照强度的测量单位包括千瓦时/平方米/年,瓦/平方米等。

太阳光强度受季节、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实际环境数据进行测量。

2.太阳能辐射量:太阳能辐射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太阳光总量。

通常以GJ/㎡表示。

太阳能辐射量的测量需要使用太阳能辐射仪进行。

太阳能辐射量与光照强度相关,可以通过光照强度数据计算得出。

3.太阳能转化效率:太阳能转化效率是指光伏系统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取决于光电池材料的性能以及制造工艺等因素。

常见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在15%~20%之间。

在计算光伏发电量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举例说明:假设一些地区的光照强度为1600千瓦时/平方米/年,一些光伏系统的有效光伏模组面积为10平方米,太阳能转化效率为18%。

=2880千瓦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中,光伏发电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季节以及光伏组件的老化等。

因此,为了减少误差,计算光伏发电量时可以结合历史数据、气象信息以及光伏组件的损耗率等进行修正。

此外,在光伏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负荷需求和储能需求等因素,以确定光伏系统的规模和发电容量。

总之,光伏发电量的计算是评估光伏系统效能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光照强度、太阳能辐射量和太阳能转化效率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可以计算得出预估的光伏发电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发电量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和使用光伏系统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修正。

光伏发电量计算及综合效率影响因素

光伏发电量计算及综合效率影响因素

光伏发电量计算及综合效率影响因素一、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1.太阳电池效率η 的计算在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输出电功率和入射光功率之比就称为太阳电池的效率,也称为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At 为太阳电池总面积(包括栅线图形面积)。

考虑到栅线并不产生光电,所以可以把 At 换成有效面积 Aa (也称为活性面积),即扣除了栅线图形面积后的面积,同时计算得到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

Pin 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实际测量时是在标准条件下得到的:Pin 取标准光强:AM 1.5 条件,即在 25℃下, Pin= 1000W / m 2。

2.光伏系统综合效率(PR)η总=η1×η2×η3光伏阵列效率η1:是光伏阵列在 1000 W/m2 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灰尘/污渍,组件功率衰减,组件串联失配损失、温升损失、方阵相互遮挡损失、反射损失、光谱偏离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目前取效率86%计算。

逆变器转换效率η2:是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7%计算。

交流并网效率η3:是从逆变器输出,至交流配电柜,再至用户配电室变压器10 KV 高压端,主要是升压变压器和交流线缆损失,按96%计算。

3.理论发电量计算太阳电池的名牌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也就是说在入射功率为1000W/m2的光照条件下,1000Wp 太阳电池 1 小时才能发一度电。

而实际上,同一天不同的时间光照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系统的容量乘以日照时间来预测发电量。

计算日发电量时,近似计算:理论日发电量=系统峰值功率(kw)x等效日照小时数(h)x系统效率等效峰值日照小时数h/d=(日太阳辐照量kW.h/m2/d)/1kW/m2(日照时数:辐射强度≥120W/m2的时间长度)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系统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太阳辐射倾斜面一月
4.49二月
5.12三月 5.84四月
6.47五月 6.47六月 6.18七月 5.87八月 5.4九月 5.18十月 4.99十一月 4.57十二月 4.05年平均数
4.1
则减排量为:
煤=发电量*0.39Kg
二氧化碳=发电量*0.39*2.6Kg
月份最佳倾斜面各月的太阳辐射量(kWh/m2/day)
目前我国火力发电
据统计,每燃烧一吨标煤排放二氧化碳问题的思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炭,并可以减少排放大
二氧化硫=发电量*0.00039*24Kg
氮氧化物=发电量*0.00039*7Kg
式中Φ为当地地理纬度(在北半球为正,南
.39Kg
氧化碳=发电量*0.39*2.6Kg
力发电每产生一度电能平均消耗 390 克标煤(能源基础数据汇编,国家计委能源所,1999.1,P16)。

统计,每燃烧一吨标煤排放二氧化碳约 2.6 吨,二氧化硫约24 公斤,氮氧化物约7 公斤(《对我国能源及能源问题的思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史立山)。

如表6所示,此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炭,并可以减少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此外,光伏发电还可以减排大量粉尘和烟尘。

发电量预测
光伏系统环境效益
氧化硫=发电量*0.00039*24Kg 氧化物=发电量*0.00039*7Kg
保定市纬度38.57高差为薄膜厂区电站
Φ为当地地理纬度(在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H 为阵列前排最高点与后排组件最低位置的高度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