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06 有机化学实验与合成(解析版)
【高考试卷】2020届三年高考_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有机化学合成与推断选修含解析_
![【高考试卷】2020届三年高考_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有机化学合成与推断选修含解析_](https://img.taocdn.com/s3/m/2befc258fad6195f312ba65b.png)
2020年高考冲刺试卷芳草香出品专题22 有机化学合成与推断(选修)1.【2018新课标1卷】化合物W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④所需试剂,条件分别为________。
(4)G的分子式为________。
(5)W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6)写出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______________。
(7)苯乙酸苄酯()是花香型香料,设计由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氯乙酸取代反应乙醇/浓硫酸、加热 C12H18O3羟基、醚键、【解析】(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A是氯乙酸;(2)反应②中氯原子被-CN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3)反应④是酯化反应,所需试剂和条件分别是乙醇/浓硫酸、加热;(4)根据G的键线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2H18O3;(5)根据W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醚键和羟基;(6)属于酯类,说明含有酯基。
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说明氢原子分为两类,各是6个氢原子,因此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或;(7)根据已知信息结合逆推法可知合成苯乙酸卞酯的路线图为。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涉及官能团的性质、有机物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设计等知识【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涉及官能团的性质、有机物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设计等知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考查有机合成与推断、反应条件的选择、物质的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书写及物质转化流程图的书写是有机化学学习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掌握常见的有机代表物的性质、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物质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与各类官能团的数目关系,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的关键。
高中化学专题06 第12题 电化学基础(强化训练)-2020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题型大突破系列(解析版
![高中化学专题06 第12题 电化学基础(强化训练)-2020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题型大突破系列(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4ca0f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0.png)
专题06 第12题电化学(强化训练)1.埋在地下的钢管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加以保护,使其免受腐蚀。
关于此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棒X的材料可能为铜B.金属棒X的材料可能为钠C.钢管附近土壤的pH可能会升高D.这种方法属于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C【解析】A.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棒X作原电池负极,所以金属棒X材料的活泼性应该大于铁,故A错误;B.金属钠性质很活泼,极易和空气、水反应,不能作电极材料,故B错误;C.该装置发生吸氧腐蚀,正极钢管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导致钢管附近土壤的pH可能会上升,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不属于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D错误。
答案选C。
2.甲装置中所含的是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CuSO4和NaCl的混合溶液,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值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如乙示(不考虑电解产物可能与水的反应)。
试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该混合溶液中的SO42-导致了A点溶液的pH值小于B点B.AB线段与BC线段在阴极上发生的反应是相同的,即:Cu2+ + 2e=CuC.BC段阴极产物和阳极产物的体积之比为2:1D.在整个电解的过程中会出现少量淡蓝色的Cu(OH)2沉淀【答案】C【解析】假设溶液中n(CuSO4)=1mol、n(NaCl)=2mol,电解初始,阳极上氯离子放电、阴极上铜离子放电,当转移2mol电子时,阴极上铜离子完全放电生成Cu、阳极上氯离子完全放电生成氯气,溶液中的溶质之间变为硫酸钠,当铜离子、氯离子完全放电后,继续电解,实际上是电解水,溶液的pH不变,据以上分析解答。
A. 硫酸铜是强酸弱碱盐,铜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B点铜离子和氯离子完全放电,溶液中的溶质为强酸强碱盐硫酸钠,所以A点pH小于B点,A项错误;B. AB段是电解CuCl2,BC段是电解H2O,AB段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BC段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B项错误;C. BC段是电解水,阴极上生成氢气、阳极上生成氧气,所以阴极产物和阳极产物的体积之比为2:1,C项正确;D. 整个电解过程中溶液不呈碱性,所以不会出现氢氧化铜蓝色沉淀,D项错误;答案选C。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七第6讲有机化学实验练习(含解析)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七第6讲有机化学实验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a5ade5a98271fe900ef938.png)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有机化学实验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制取乙酸乙酯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除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用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B.制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C.可将导管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收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D.1 mol乙醇与2 mol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不能生成 1 mol 乙酸乙酯解析:选C。
收集乙酸乙酯时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应置于液面上方贴近液面处,以防止倒吸。
2.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以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 )A.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B.通过足量的溴水C.在Ni催化、加热条件下通入H2D.通过足量的KMnO4酸性溶液解析:选B。
乙烷是饱和烃,不与溴水、KMnO4酸性溶液反应,不能使它们褪色。
乙烯通过溴水时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液态),B方法可行。
乙烯通过KMnO4酸性溶液,有氧化生成的CO2逸出,乙烷中乙烯虽被除去,却混入了CO2,D方法不可行。
通入的H2的量不好控制,通入少了不能将乙烯全部除去,通入多了就会使乙烷中混有H2,而且反应条件要求高,C方法不可行。
乙烯与NaOH溶液不反应,A方法不可行。
3.下列试剂能鉴别苯酚溶液、戊烯、己烷、乙醇四种液体的是( )A.溴水B.新制Cu(OH)2悬浊液C.NaOH溶液D.水解析:选A。
溴水分别加入四种液体的现象:苯酚中会有白色沉淀(2,4,6三溴苯酚)生成;戊烯会使溴水褪色;己烷没有反应,但溶液会分层;乙醇与溴不反应,且乙醇能溶于溴水,不会分层。
4.下列有机物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A.取少量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共热,冷却,再加AgNO3溶液检验卤素原子存在B.用KMnO4酸性溶液检验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后的产物是否是乙烯C.用溴水鉴别乙烯与乙炔D.不能只用NaOH水溶液来鉴别一氯乙烷和三氯乙烷解析:选D。
2020届高考(人教版)化学:有机合成及推断练习题(含)答案
![2020届高考(人教版)化学:有机合成及推断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1bd4700975f46526d3e12e.png)
2020届高考(人教版)化学:有机合成及推断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有机合成及推断1、工业上用苯甲醛()和丙酮()合成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苯丁二烯()的途径如下:――――――→HCl 催化剂 反应②――――――→H 2催化剂 反应③――→-HCl 反应④X ――→-H 2O反应⑤苯丁二烯 丙醛是丙酮的同分异构体,设计由丙醛合成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甲――――→反应试剂反应条件乙……目标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H 3—CH 2—CHO ――→H 2催化剂――→浓硫酸△CH 3—CH==CH 2――→H 2O催化剂解析 通过醇的消去反应可去除1-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故将丙醛与氢气加成、再消去水得丙烯;烯炔与水加成,可引入羟基。
所以有 CH 3—CH 2—CHO ――→H 2催化剂――→浓硫酸△CH 3—CH==CH 2――→H 2O催化剂。
2、有一种脂肪醇通过一系列反应可得丙三醇,该醇通过氧化、酯化、加聚反应而制得高聚物,这种脂肪醇是( )A.CH3CH2CH2OH B.CH2===CH—CH2OH【答案】采用逆推法,加聚反应前:CH2===CHCOOCH2CH===CH2,酯化反应前:CH2===CH—COOH,氧化反应前:CH2===CH—CH2OH。
3、DAP是电表和仪表部件中常用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如图:则合成它的单体可能有 ( )①邻苯二甲酸②丙烯醇(CH2===CH—CH2—OH) ③丙烯④乙烯⑤邻苯二甲酸甲酯A.①②B.④⑤C.①③D.③④【答案】A4、(2020届·黑龙江名校联考)M是一种重要材料的中间体,结构简式为。
合成M的一种途径如下:A ~F 分别代表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中的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①Y 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种峰; ②RCH===CH 2――→Ⅰ.B 2H 6Ⅱ.H 2O 2/OH-RCH 2CH 2OH ;③两个羟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稳定,易脱水。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练习:专题七第6讲有机化学实验教案.doc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练习:专题七第6讲有机化学实验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93b8d58647d27284a735126.png)
第6讲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说明]有机物的鉴别、检验与推断[学生用书P74]1.常见有机物的鉴别方法、、2.有机物的检验与推断 (1)卤代烃中卤族元素的检验 ①原理⎭⎪⎬⎪⎫R —X +NaOH ――→H 2O △R —OH +NaX NaX +AgNO 3===AgX ↓+NaNO 3 ⇒根据沉淀AgX 颜色判断X 是Cl 、Br 还是I⎭⎪⎬⎪⎫R —CH 2—CH 2—X +NaOH ――→醇△R —CH===CH 2+NaX +H 2O NaX +AgNO 3===AgX ↓+NaNO 3 ⇒同上原理判断X 的类型(此方法只适用于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②步骤:取少量卤代烃―→加NaOH(醇)溶液―→加热―→冷却―→加足量稀HNO 3―→加AgNO 3。
(2)淀粉水解程度的推断①原理:(C 6H 10O 5)n +n H 2O ――→H 2SO 4微热n C 6H 12O 6; 淀粉遇碘水变蓝;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水浴加热 CH 2OH(CHOH)4COONH 4+H 2O +2Ag↓+3NH 3。
③现象与结论:A 为出现银镜,B 为无明显变化,则淀粉完全水解。
A 为出现银镜,B 为变蓝,则淀粉部分水解。
A 为无明显变化,B 为变蓝,则淀粉未水解。
(3)醛基的检验①原理:R —CHO +2Ag(NH 3)2OH ――→水浴加热RCOONH 4+3NH 3+2Ag↓+H 2O 或R —CHO +2Cu(OH)2+NaOH ――→△RCOONa +Cu 2O ↓+3H 2O 。
②步骤:取少量待检液――→加新制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摇匀――→水浴加热或加热煮沸 出现银镜或砖红色沉淀③现象与结论:出现银镜或砖红色沉淀,则含有醛基。
④银氨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配制a .取1 mL 2%的硝酸银溶液于试管中,在不断振荡试管的同时向试管中滴加2%的稀氨水,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高中化学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高中化学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161c4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b.png)
专题06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020新课标Ⅰ】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α粒子(即氦核42He)轰击金属原子WZX,得到核素30Z+2Y,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WZX+42He→30Z+2Y+10n。
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WZ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B.X、Y均可形成三氯化物C.X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D.Y仅有一种含氧酸【答案】B【解析】【分析】原子轰击实验中,满足质子和质量数守恒,因此W+4=30+1,则W=27,X与Y原子之间质子数相差2,因X元素为金属元素,Y的质子数比X大,则Y与X位于同一周期,且Y位于X右侧,且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设X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Y的最外层电子为a+2,解得a=3,因此X为Al,Y为P,以此解答。
【详解】A.2713Al的质量数为27,则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7,故A错误;B.Al元素均可形成AlCl3,P元素均可形成PCl3,故B正确;C.Al原子与P原子位于同一周期,且Al原子序数大于P原子序数,故原子半径Al>P,故C错误;D.P的含氧酸有H3PO4、H3PO3、H3PO2等,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2020新课标Ⅱ】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化合物中,W、X、Y之间均为共价键B.Z的单质既能与水反应,也可与甲醇反应C.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D.X的氟化物XF3中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根据图示,W为1价形成共价键,W为氢,Z为+1价阳离子,Z为Na,Y为3价,Y为N,24-1-11-7=5,X为B元素。
【详解】A.该化合物中,H、B、N之间均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故A正确;B.Na单质既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也能与甲醇反应生成甲醇钠和氢气,故B正确;C.N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O3为强酸,故C正确;D.B的氟化物BF3中B原子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达不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故选D。
高考化学满分专练专题:有机化学选择题含解析
![高考化学满分专练专题:有机化学选择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14994401f69e314332944c.png)
B.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发生了加聚反应
C.交联剂a的结构简式是
D.PAA的高吸水性与—COONa有关
【答案】C
【解析】A. 线型PAA( )的单体为丙烯酸钠,不存在顺反异构体,A项正确;B. 丙烯酸钠与交联剂发生了加聚反应,碳碳双键变成单键,不饱和度降低形成聚合物,B项正确;C. 根据上述聚合物的部分片段可以看出交联剂的结构简式为: ,C项错误;D. 依据相似相容原理可知,—COONa为可溶性的盐,PAA的高吸水性与—COONa有关,D项正确。
C.凯夫拉在强酸或强碱中强度下降,可能与“ ”的水解有关
D.以 和 为原料制备PPTA的反应为缩聚反应
【答案】A
【解析】A. PMTA和PPTA都是高分子化合物,n值不一定相同,所以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 “芳纶1313”指的是苯环上1、3位置被取代了;“芳纶1414”指的是苯环上1、4位置被取代了,所以1313、1414表示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故B正确;C.肽键 可以水解成-COOH、-NH2,在强酸或强碱中水解程度加大,所以芳纶纤维的高强度在强酸或强碱中强度有所下降,故C正确;D. 和 反应生成 和HX,属于缩聚反应,故D正确。
6.有机化合物甲与乙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生成丙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甲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乙的一氯代物有2种
D.丙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 和CH318OH
【答案பைடு நூலகம்D
【解析】A项:甲分子中两个碳碳双键间隔一个碳碳单键,类似1,3-丁二烯。乙分子中碳碳双键断其中一根键,与甲进行1,4-加成反应生成丙,A项错误;B项:甲分子中有一个亚甲基(-CH2-),它与直接相连的两个碳原子构成正四面体,故不可能所有原子共面,B项错误;C项:乙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18OCH3,分子中有3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C项错误;D项:丙在酸性条件下水解,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断裂,生成 和CH318OH,D项正确。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解析版)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99336a7375a417866f8ff2.png)
专题06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019新课标Ⅰ]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WZ的水溶液呈碱性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由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可知,Z为Cl、X为Si,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Y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Y为P元素;由W的电荷数可知,W为Na元素。
【详解】A项、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B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Cl>S>P,故B错误;C项、P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磷酸,磷酸是三元中强酸,故C正确;D项、新化合物中P元素化合价为−3价,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注意分析题给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利用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和题给信息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
2.[2019新课标Ⅱ]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答案】D【解析】【分析】W、X、Y和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依据位置关系可以看出,W的族序数比X多2,因主族元素族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该元素的最高价(除F与O以外),可设X的族序数为a,则W的族序数为a+2,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有a+(a+2)=8,解得a=3,故X位于第IIIA族,为Al元素;Y为Si元素,Z为P元素;W为N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X、Y和Z为N、Al、Si和P,则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比较:N<Al,A项正确;B.常温常压下,Si为固体,B项正确;C.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PH3<NH3,C项正确;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即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属于两性氢氧化物,D项错误;答案选D。
高考化学大题精练冲刺(第02期)专题06有机化学基础(含解析)
![高考化学大题精练冲刺(第02期)专题06有机化学基础(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21f09b1711cc7930b7161f.png)
专题06 有机化学基础1.席夫碱类化合物G在催化、药物、新材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合成G的一种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①②1molB经上述反应可生成2molC,且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③D属于单取代芳香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④核磁共振氢谱显示F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⑤回答下列问题:(1)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D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有多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峰,且面积比为6:2:2:1的是____________。
(写出其中的一种的结构简式)。
(5)由苯和化合物C经如下步骤可合成N—异丙基苯胺。
反应条件1所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反应条件2所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答案】 C(CH3)2Cl-CH(CH3)2+NaOH C(CH3) 2=C(CH3)2+NaCl+H2O 消去反应乙苯19种浓硝酸、浓硫酸 Fe/稀盐酸2.化合物H是合成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中间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合成:(1)写出C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类型:B→C:_________;F→G:________。
(3)写出A→B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与FeC13溶液显紫色③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显示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合成途径中,C转化为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专题训练专题06有机化学实验与合成(原卷版)
![2020年高考专题训练专题06有机化学实验与合成(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5856b0804d2b160a4ec065.png)
06.有机化学实验与合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N-14O-16 F-19Na-23Al-27Si-28S-32 K-39Cr-52Fe-56Cu-64Br-80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求的 )1.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掉乙烯获得纯净的甲烷,挨次经过的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为()A .澄清石灰水、浓硫酸B .KMnO 4酸性溶液、浓硫酸C.溴水、浓硫酸D.浓硫酸、 KMnO 4酸性溶液2.对于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反响物是乙醇和过度的3mol/L 硫酸的混淆液B.温度计插入反响液面以下,以便控制温度在140℃C.反响容器 ( 烧瓶 )中应加入少量碎瓷片D.反响完成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拿出导管3.一个学生做乙醛的复原性实验时,取1mol ·L-1的 CuSO4溶液和 0.5mol L·-1的 NaOH 溶液 1mL ,在一支干净的试管内混淆后,向此中又加入0.5mL40% 的乙醛,加热至沸腾,结果无红色积淀出现。
实验失败的原由可能是 ()A .未充足加热B.加入乙醛太少C.加入 NaOH 溶液的量不够D.加入 CuSO4溶液的量不够4.为除掉括号内杂质,以下相关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苯 (苯酚 ):稀 NaOH 溶液,分液B .乙醇 (乙酸 ): KOH 溶液,分液C.乙烷 (乙烯 ):溴水,洗气D.苯 (溴 ):稀 NaOH 溶液,分液5.为了鉴识己烯、甲苯和丙醛,能够使用以下试剂组中的()A .新制 Cu(OH) 2悬浊液与溴水B .KMnO 4酸性溶液和溴水C.银氨溶液及KMnO 4酸性溶液D.新制 Cu(OH) 2悬浊液与银氨溶液6.以下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A .在干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AgNO 3 溶液,再加入过度浓氨水,振荡,混淆平均B.在干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稀氨水,再逐滴加入2% AgNO 3 溶液至过度C.在干净的试管中加入D .在干净的试管中加1~2 mL AgNO2% AgNO 3溶液3 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度1~2 mL ,逐滴加入2%稀氨水,边滴边振荡,至积淀恰巧溶解时为止。
2020年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6 实验探究(解析版)
![2020年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6 实验探究(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c0bf07bceb19e8b8f6ba9d.png)
专题06 实验探究例1:(2019年全国Ⅱ卷10题)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答案】A【解析】酸性高锰酸钾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乙烯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两者相遇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被还原成硫酸锰,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会出现分层现象,A项错误;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在CO2中继续燃烧,Mg夺取CO2中的O,生成黑色颗粒碳,产生浓烟发生,反应如下:CO2+2Mg2MgO+C,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项正确;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反应如下:Na2S2O3+2HCl=2NaCl+S↓+SO2↑+H2O,生成SO2有刺激性气味,生成不溶性的S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项正确;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震荡后,加1滴KSCN溶液,因溶液中无Fe3+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项正确。
例2:(2019年全国Ⅲ卷12题)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答案】A【解析】Cl 2+H 2O=HCl+HClO ,HClO 酸性弱于H 2CO 3强于HCO 3-,HClO+Na 2CO 3=NaClO+NaCl ,得到的是次氯酸钠,不是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 项符合题干要求;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能达到实验目的,B 项不符合题干要求;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乙酸钠,乙酸乙酯不与碳酸钠反应,饱和碳酸钠可以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利于分层,饱和碳酸钠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 项不符题干要求;硫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分解生成SO 2,该反应为:H 2SO 4+Na 2SO 3=Na 2SO 4+SO 2↑+H 2O 能达到实验目的,D 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有机合成与推断--2024年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解析版)
![有机合成与推断--2024年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3e3c8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1f.png)
压轴题有机合成与推断命题预测本专题内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通常以新药品、新物质、新材料的合成路线为载体,将信息和问题交织在一起,环环相扣,主要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和书写,以及利用题给信息设计简短的合成路线等,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
预计2024年命题考考查的热点涉及①某些物质的结构简式或名称,②反应类型或反应条件,③重要转化的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④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确定,⑤特定条件的有机物合成路线的设计等。
高频考法(1)官能团的命名、反应类型、结构简式(2)有机方程式的书写(3)限制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4)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一、有机物的结构特征1.有机物中“C ”原子的杂化类型杂化类型说明sp 3碳原子形成4个单键sp 2碳原子形成2个单键和1个双键sp碳原子形成1个单键和1个三键2.手性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如:(标“*”即为手性碳原子)。
3.有机物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1)根据共轭体系确定共平面的碳原子数。
(2)根据化学键是否可以旋转,确定分子中共平面碳原子数。
(3)注意限定条件:“最少”或“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平面。
4.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书写二、有机物的分类与结构、性质的关系1.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有机物的分类(1)根据有机物的组成元素进行分类:烃及烃的衍生物。
(2)根据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类:小分子及高分子。
(3)根据有机物的化学键和官能团进行分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醇、酚、醚、卤代烃、醛、酮、羧酸、酯、氨基酸等。
(4)根据有机物的碳链结构进行分类:链烃、环烃等。
(5)根据营养物进行分类:油脂、糖类、蛋白质等。
2.有机物结构的检验特性举例说明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RCH 2OH 、RCHO、、、酚羟基和部分醇羟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溴水褪色、、RCHO醛基、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都能使溴水褪色能发生银镜反应RCHO 、HCOOR 、HCOOH醛基、甲酸酯和甲酸均能发生银镜反应能发生水解反应RCH 2-X 、RCOOR ′、碳卤键、酯基、酰胺基可发生水解反应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3.有机物结构特征确定有机物的性质(1)根据有机物碳原子数目及官能团,确定有机物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溶解性)。
2016-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汇编有机化学合成与推断
![2016-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汇编有机化学合成与推断](https://img.taocdn.com/s3/m/51666f42551810a6f4248615.png)
2016-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汇编有机化学合成与推断1.(2020年化学Ⅰ)有机碱,例如二甲基胺()、苯胺(),吡啶()等,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很普遍,目前“有机超强碱”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下为有机超强碱F 的合成路线:已知如下信息:①H 2C=CH 23CCl COONa 乙二醇二甲醚/△−−−−−−→②+RNH 2NaOH 2HCl -−−−→③苯胺与甲基吡啶互为芳香同分异构体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由B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C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4)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5)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6)E的六元环芳香同分异构体中,能与金属钠反应,且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2∶2∶1的有________种,其中,芳香环上为二取代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答案】(1)三氯乙烯(2)+KOHΔ醇+KCl+H2O(3)碳碳双键、氯原子(4)取代反应(5)(6)6【解析】由合成路线可知,A为三氯乙烯,其先发生信息①的反应生成B,则B为;B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则C为;C与过量的二环己基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D最后与E发生信息②的反应生成F。
2.(2020年化学Ⅱ)维生素E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营养品、化妆品等。
天然的维生素E由多种生育酚组成,其中α-生育酚(化合物E)含量最高,生理活性也最高。
下面是化合物E的一种合成路线,其中部分反应略去。
已知以下信息:a)b)c)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3)反应物C含有三个甲基,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5)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考点20 有机推断与合成-2020年山东省各地市高考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解析版)
![考点20 有机推断与合成-2020年山东省各地市高考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a14089bd64783e09122ba6.png)
专题六有机化学基础考点20 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1、(2020泰安三模,20)塑料、橡胶等材料的交联剂F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芳香族化合物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C→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3)F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有___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种。
a.属于的二取代物b.取代基处于对位且完全相同c.含酯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2:1: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
(5)参照题干中合成路线,设计以丙酮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羟基(2)加成反应(3)(4)10 或(5)【解析】根据后续产物的结构可知A中应含有六元环,再结合A的分子式,可知A为,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羟基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则C为,C与HCN在一定条件反应生成D();根据D的分子式以及E的分子式可知在H2O/H+的条件下-CN 转化为-COOH,所以E为。
(1)根据分析可知A为,其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2) C→D为:+HCN→,属于加成反应;经分析,E的结构简式为;(3) F与NaOH发生水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 F的同分异构体满足:a.属于的二取代物b.取代基处于对位且完全相同,则取代基的可以位于;c.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CHO,同时含有酯基,根据题意可书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如图所以,B有5种取代的位点,当B为时有5种同分异构体,当B为又有另5种同分异构体,故共有10种同分异构体;所以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峰面积之比为6:2:1:1的是:或;(5)对比丙酮CH3COCH3和目标产物的结构特点可知,需要在丙酮的2号碳上引入羟基和羧基,然后再和2-丙醇发生酯化,引入羟基和羧基的过程与C到D的过程类似,丙酮和氢气加成可以生成2-丙醇,所以合成路线为。
高考化学有机合成与推断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高考化学有机合成与推断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c74660bceb19e8b8f6bafd.png)
高考化学有机合成与推断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高中化学有机合成与推断1.2-苯基丙烯酸(俗名阿托酸)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材料中间体,可用下列方法合成。
首先,由A制得E,过程如下:已知:i.CH3CH2Br+NaCN CH3CH2CN+NaBrii.CH3CH2CN CH3CH2COOH(1)烃A的名称是___。
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芳香族化合物有多种,任写一种该类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
又已知,iii:R—CH2—COOCH2R’+HCOOCH2R”+R”—CH2OH然后,通过下列路线可得最终产品:(2)检验F是否完全转化为G的试剂是___。
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路线二与路线一相比不太理想,理由是___。
(4)设计并完善以下合成流程图___。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 B……目标产物)2.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药。
合成丁苯酞(J)的一种路线如图所示:已知:(1)B 的化学名称是_____,F 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
(2)由 E 生成 F 和 H 生成J 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
(3)试剂 a 是_____。
(4)J 是一种环酯,则J 的结构简式为_____。
H 在一定条件下还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K,H 生成K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M 的组成比 F 多 1 个 CH2基团,M 的分子式为 C8H7BrO,M 的同分异构体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含有苯环;③不含甲基。
满足上述条件的M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种。
(6)利用题中信息写出以乙醛和苯为原料,合成的流程图(其他试剂自选)。
______________3.由A制备F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已知:(1)A的化学名称为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
(2)②、⑤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有机化学实验与合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Al-27Si-28 S-32 Cl-35.5 K-39 Cr-52 Fe-56 Cu-64 Br-80 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求的)1.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依次通过的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为( )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B.KMnO4酸性溶液、浓硫酸C.溴水、浓硫酸D.浓硫酸、KMnO4酸性溶液【答案】C【解析】A项,甲烷、乙烯与澄清石灰水不能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A错误;B项,KMnO4酸性溶液有强的氧化性,会将乙烯氧化为CO2,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B错误;C项,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变为1,2-二溴乙烷,甲烷是气体,达到除杂的目的,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就得到纯净的甲烷气体,C正确;D项,浓硫酸干燥,再通过KMnO4酸性溶液会使乙烯变为CO2,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D错误;故选C。
2.关于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乙醇和过量的3mol/L硫酸的混合液B.温度计插入反应液面以下,以便控制温度在140℃C.反应容器(烧瓶)中应加入少许碎瓷片D.反应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管【答案】C【解析】A项,实验室制备乙烯所用的原料为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3mol/L为稀硫酸,故A错误;B项,温度计要插入反应液的液面下,以控制温度在170℃时生成乙烯,故B错误;C项,为防暴沸,需加入沸瓷片,故C正确;D项,为防倒吸,应先把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C。
3.一个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取1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OH溶液1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mL40%的乙醛,加热至沸腾,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未充分加热B.加入乙醛太少C.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D.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答案】C【解析】A项,乙醛和新制的Cu(OH)2反应:CH3CHO+NaOH+2Cu(OH)2→CH3COONa+Cu2O↓+3H2O,加热至沸腾,加热已经很充分了,故A错误;B项,该反应的本质是:乙醛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新制的氢氧化铜具有氧化性,醛基把氢氧化铜中的+2价的铜还原为氧化亚铜,所加乙醛的量能保证反应正常发生且有明显现象,故B错误;C项,n(CuSO4)=1mol/L×0.001L═0.001mol,根据反应CuSO4+2NaOH=Cu(OH)2↓+2NaSO4可知:n(NaOH)=2n(CuSO4)=0.002mol ,n(NaOH)=0.5mol/L×V,V=4mL,反应需要在氢氧化钠过量的条件下进行,故应该加入0.5mol/L 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4mL,实际只加了1mL,NaOH溶液的量不够,无法保证碱性的环境,故没有红色沉淀产生,C正确;D项,由C的分析可知,氢氧化钠的用量不足,不是硫酸铜的量不足,故D错误。
故选C。
4.为除去括号内杂质,下列有关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苯(苯酚):稀NaOH溶液,分液B.乙醇(乙酸):KOH溶液,分液C.乙烷(乙烯):溴水,洗气D.苯(溴):稀NaOH溶液,分液【答案】B【解析】A项,苯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A正确;B项,乙醇和水互溶,应该蒸馏,B错误;C项,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溶于水,洗气即可,C正确;D 项,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D正确;故选B。
5.为了鉴别己烯、甲苯和丙醛,可以使用下列试剂组中的()A.新制Cu(OH)2悬浊液与溴水B.KMnO4酸性溶液和溴水C.银氨溶液及KMnO4酸性溶液D.新制Cu(OH)2悬浊液与银氨溶液【答案】A【解析】A项,新制Cu(OH)2悬浊液可鉴别丙醛,己烯可使溴水褪色,甲苯与溴水发生萃取,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项,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都可与己烯、丙醛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C项,银氨溶液可检验丙醛,己烯、甲苯均使高锰酸钾褪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D项,新制Cu(OH)2悬浊液与银氨溶液都只能鉴别丙醛,不能鉴别己烯、甲苯,故D错误;故选A。
6.下列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浓氨水,振荡,混合均匀B.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稀氨水,再逐滴加入2% AgNO3溶液至过量C.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AgNO3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量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2% AgNO3溶液1~2 mL,逐滴加入2%稀氨水,边滴边振荡,至沉淀恰好溶解时为止。
【答案】D【解析】A项,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否则会生成容易爆炸的雷酸银,故A错误;B项,配银氨溶液一定是先加硝酸银的,不能先加氨水,故B错误;C项,配制银氨溶液时,要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否则会生成容易爆炸的雷酸银,故C错误;D项,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AgNO3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NH3水,Ag++NH3•H2O═AgOH↓+NH4+,边滴边振荡,至沉淀恰好溶解时为止,AgOH+2NH3•H2O═Ag(NH3)2++OH-+2H2O,此时所得的溶液即是银氨溶液,故D正确;故选D。
7.A~D是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温度计的装置示意图,其中所做实验与装置不相符...的是:( )序号A B C D装置实验乙烯的制取石油的分馏银镜反应苯的硝化【答案】C【解析】A项,制备乙烯需要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温度迅速上升到170℃,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到液面以下,所做实验与装置相符;B项,石油的分馏需要测量馏分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处,所做实验与装置相符;C项,银镜反应需要水浴加热,不需要温度计,所做实验与装置不符;D项,苯的硝化反应需要水浴加热,控制温度50~60℃,温度计测水浴的温度,所做实验与装置相符;故选C。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实验①:挤出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B.实验②: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产生丁达尔效应C.实验③:通过观察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确认有乙烯生成D.实验④:控制一定温度,将石油分离为汽油、柴油等【答案】C【解析】A项,实验①可避免氢氧化亚铁被氧化,能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项,实验②饱和氯化铁滴加到沸水中可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项,实验③乙醇易挥发,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先除去乙醇,故C错误;D项,实验④装置图正确,可用于蒸馏或分馏操作,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故选C。
9.某研究小组探究石蜡油裂解产物,设计如图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能证明其产物含有碳碳不饱和键B.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C.可观察到B和C试管中液体褪色和分层D.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后拆导管【答案】A【解析】A项,碳碳不饱和键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所以本实验能证明其产物含有碳碳不饱和键,故A正确;B项,由于石蜡油的裂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所以B试管中发生的是氧化反应,C试管中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反应类型不同,故B错误;C项,石蜡油(17个碳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在碎瓷片催化作用下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烯烃和烷烃,烷烃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浮在液面上,烯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羧酸,所以实验时可观察到B试管中液体逐渐褪色和分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C试管中液体褪色,不分层,故C错误;D项,为防止倒吸,实验完毕后应该先拆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故D错误;故选A。
10.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表所示,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物质分子式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乙二醇C2H6O2-11.5198 1.11易溶于水和酒精丙三醇C3H8O317.9290 1.26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A.萃取法B.结晶法C.分液法D.蒸馏法【答案】D【解析】根据表中的信息知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沸点差别较大,因而选用蒸馏法分离,D项正确。
11.下列分离或提纯有机物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待提纯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及主要操作方法A苯溴单质加亚硫酸钠溶液洗涤,分液B淀粉葡萄糖水,过滤C甲烷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D乙酸乙酯乙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液【答案】A【解析】A项,溴可与亚硫酸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可溶于水,而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B项,淀粉、葡萄糖都可透过滤纸,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C项,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CO2,引入新杂质,应用溴水除杂,故C错误;D项,二者都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杂,故D错误。
12.已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可溶于乙醇、乙醚等,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 ℃,热稳定性差。
乙醚的沸点为35 ℃。
如图是从黄花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工艺流程,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燥时应该将黄花青蒿置于干燥管中B.操作Ⅰ是萃取,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C.操作Ⅱ是蒸馏,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温度计、锥形瓶等D.操作Ⅲ是酒精灯加热,然后加水溶解、过滤【答案】C【解析】干燥时应该将黄花青蒿置于干燥器中而不是干燥管中,A错误;操作Ⅰ应该是过滤,B错误;操作Ⅱ是蒸馏,将乙醚蒸出得到粗制的青蒿素固体,C正确;青蒿素的热稳定性差,又青蒿素在水中几乎不溶,故操作Ⅲ是用95%的乙醇溶解,浓缩、结晶、过滤,D错误。
13.下列实验操作中,可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溴苯B某有机物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混合确认该有机物含碳碳双键C 将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冷却,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中和氢氧化钠然后再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生成沉淀的颜色检验该有机物中的溴原子D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检验乙醇具有还原性【答案】D【解析】A项,苯和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备溴苯,不能是溴水,A错误;B项,炔烃也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不能根据溴水褪色判断有机物含碳碳双键,B错误;C项,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D项,乙醇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导致紫色褪去,D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