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2单元简单的周期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简单的周期|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简单的周期,并学习简单的周期的表达方式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简单的周期。

2.学会使用图像和数字表达简单的周期。

3.学会将数字模式转换成图像,将图像模式转换成数字。

4.知道简单周期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简单周期的表达方式。

2.理解周期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工具:黑板、白板、彩笔、数码时钟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通过简单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简单周期,例如讲述季节更替的故事。

2. 呈现新知识2.1 通过图像呈现简单周期教师可以通过数码时钟或白板画出简单的周期图像,例如画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图像,引导学生解读出这是一个简单周期。

2.2 通过数字呈现简单周期教师可以展示数字表格:1、2、3、4、5、6、7、8、9、10,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1、2、3、4”是一个简单周期。

3. 课堂探究3.1 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简单周期的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并让学生采用图像或数字的方式来表达简单周期。

3.2 根据图像推算数字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简单周期的图像,让学生推算出周期的数字名称。

3.3 根据数字绘制图像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一定数量的数字表格,让学生根据数字绘制出对应的简单周期的图像。

4. 拓展应用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巩固学生对简单周期的掌握,例如利用闹钟游戏来让学生确定何时脱身,用鲁智深过桥的游戏让学生体验简单周期的应用。

5. 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例如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简单周期?应用场景有哪些?”。

6. 课堂作业教师可以布置课堂作业,例如让学生画出一个自己认为的简单周期的图像,并标注出周期的数字名称,或者让学生根据要求将数字表格转换成对应的简单周期图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简单的周期|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识别简单的周期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认识2. 简单周期现象的识别3. 周期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期现象的认识,简单周期现象的识别。

2. 教学难点:周期现象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时钟,引导学生观察时钟的指针运动,提出问题:“时钟的指针运动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时钟的指针运动具有周期性,每过一个小时,指针就会回到原点。

2. 讲解周期现象(1)教师出示一些周期现象的图片,如四季变化、潮汐现象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具有周期性,经过一定的时间,现象会重复出现。

3. 识别简单周期现象(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周期现象的例子,如星期循环、红绿灯变化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是周期现象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是周期现象,它们具有明显的重复性和规律性。

4. 周期现象的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星期有7天,今天是星期二,再过10天是星期几?”引导学生运用周期现象的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解答后,教师点评并总结解题方法。

5.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期现象的认识和简单周期现象的识别。

6.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第22页的练习题。

(2)思考题: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周期现象?它们有什么特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周期现象的认识和简单周期现象的识别。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参与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师: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快速记忆大比拼,请男生3秒钟记忆下面的数字。

课件出示:师:接下来该女生了。

课件出示:师:恭喜女生获胜!师:看来有规律非常的便于记忆,今天我们就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示:师:图中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反馈: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每个物体都是几个一组地排列的。

二、探究盆花的排列规律师:你能说说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吗?可以用文字或图形画一画。

反馈:(1)3盆一组,每组按“蓝花、黄花、红花”的顺序排列。

(2)每3盆花为一组,每组的第1盆是蓝花,第2盆是黄花,第3盆是红花。

课件出示:按盆花的排列规律,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师: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

反馈:(1)我画图发现:第15盆花是蓝色。

(2)每3盆花为一组,先算算19盆花中有这样的几组,然后根据余数来判断。

19÷3=6(组) (1)(盆)每3盆为一组,余下的一盆是蓝花。

(3)18盆花正好是6组,第19盆是第7组的第1盆,是蓝色。

师: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三、探究彩灯的排列规律师:彩灯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展示:师:第2021什么颜色?第23盏呢?反馈:(1)2021=5(组)第2021第5组的最后一盏,是紫灯。

(2)23÷4=5(组) (3)(盏)第23盏是第6组的第3盏,是绿灯。

四、探究彩旗的排列规律师: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师:按彩旗的排列规1圈出每一组重复的部分。

2填一填。

这一组气球中,每()个气球为一组。

每组都是按()的顺序排列,第13个气球是第()组的第()个气球,是()。

3舞台钱的花真漂亮。

这些花按红、黄、黄的顺序排列,每3盆一组,第23盆是什么颜色?4一串彩灯按照3个红、2个黄、1个蓝的顺序排列的,第23盏灯是什么颜色?第36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教案《简单的周期》

教案《简单的周期》

教案《简单的周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性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周期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3. 周期性知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周期性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对周期性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周期性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周期性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2. 教学素材:生活中常见的周期性现象的实例。

3. 小组讨论工具:纸笔、记录表格等。

教案《简单的周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性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周期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3. 周期性知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周期性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对周期性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周期性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周期性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2. 教学素材:生活中常见的周期性现象的实例。

3. 小组讨论工具:纸笔、记录表格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简单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简单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简单周期∣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周期现象的概念,理解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周期现象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周期现象的概念2. 简单周期现象的特点3. 简单周期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周期现象的概念,掌握简单周期现象的特点。

2. 教学难点:运用简单周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四季更替、星期轮回等,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简单周期现象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周期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

(2)简单周期现象的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周期现象的特点,如:周期现象的顺序性、重复性、可预测性等。

(3)简单周期现象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日历、季节、潮汐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运用周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未来的天气、计算时间等。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期现象的特点和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列举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说明其特点和应用。

2. 结合实例,解释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作用。

3. 运用周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时间、预测未来的天气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简单周期现象的特点在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简单周期现象的特点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概念的关键。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周期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周期的不同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能够学会通过观察找出一个周期;•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观察、发现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数学。

二、教学重点•掌握周期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周期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四、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己观察找出周期;•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周期。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教学画板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周期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谈谈他们小时候可能做过的周期性的事情,如上体育课、洗澡等。

2.讲解周期的概念•通过教学画板或幻灯片,讲解周期的概念,让学生掌握。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给出周期概念的定义。

3.寻找周期•让学生分小组,由小组自行寻找和发现周期。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如窗帘的拉环、电梯的按钮等,找出周期,贴在黑板上。

4.周期的不同表现形式•教师通过实例介绍周期的不同表现形式,如钟摆的周期性、波浪的周期性等。

•让学生用图形和文字表达他们寻找到的周期的不同表现形式。

5.小结•教师简单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周期的概念、寻找和不同表现形式。

•学生自评评价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评价•学生寻找周期和用图形和文字表达周期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以寻找周期和用图形和文字表达周期为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寻找和表达,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发现和表达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枯燥。

下一次教学中,需要从实际生活中出发,设计更加有趣和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年级《简单的周期》教案

四年级《简单的周期》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掌握简单的周期的规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简单的周期的规律。

教学准备:PPT,实验材料(如:小球)、黑板、白板笔、蓝纸红笔、学生用纸、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出示PPT,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预习。

通过展示图形和图片,引出周期的概念。

2.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周期,如季节的周期、月亮与太阳的周期等,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二、讲授(15分钟)1.出示PPT,给学生介绍什么是简单的周期。

2.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和图片,了解周期的特点,如轮流出现、有规律循环等。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你们能举出一些更简单的周期例子吗?三、实验探究(25分钟)1.在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如小球或其他具备周期特点的物品。

2.引导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记录和总结观察到的现象。

3.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周期的规律和特点,并进行讨论。

四、巩固(15分钟)1.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有关周期的规律。

2.出示PPT,带领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长周期的现象,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变化等。

3.提问:你知道还有哪些周期吗?请说出具体的例子。

五、拓展(15分钟)1.扩展学生的思维,出示相关图片及动画视频,与学生一起观察并讨论。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寻找更多有关周期的资料。

3.提醒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呈现出来,如制作展板、口头报告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在家中观察和记录三种周期现象,并写一段观察记录。

2.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意见。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图片、进行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简单的周期》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简单的周期》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1.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通过探索周期现象,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的规律,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进行推理和论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周期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2.理论讲授的把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周期的概念,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3.实践活动的效果: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周期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举例:以年份、星期、季节等为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周期现象。
(2)识别简单的周期:让学生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周期现象,如星期、月份、季节等。
举例: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学校作息时间、家庭成员的生日等。
(3)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进行日期推算、周期性事件的安排等。
《简单的周期》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简单的周期》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中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周期的概念:通过观察和操作实例,让学生理解周期的定义和特点,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周期现象。

第2单元 第16课时 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教案)-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第2单元 第16课时 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教案)-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第2单元第16课时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期的概念和特点;2.能根据给定规律写出下一个周期的数据;3.能在生活实际中发现周期性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周期的概念和特点;2.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难点1.利用规律推算下一个周期数据;2.发现周期性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让学生观察图片:有些东西会按照某种规律不断重复,比如季节的变化、月亮的形状等,这些现象我们称为周期性现象。

2.请学生简单描述自己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周期性现象。

2. 分组活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

2.给每组发放一组数字,让他们分类整理,发现规律。

–组1:2、4、6、8、10、12、14–组2:1、3、5、7、9、11、13–组3:3、6、9、12、15、18、21–组4:1、4、7、10、13、16、19–组5:20、15、10、5、0、-5、-103.让每个小组找出自己数字的规律,并将规律写在黑板上。

4.让同学们观察和分析不同规律之间的异同,并归纳总结出“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3. 小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单独完成一个小练习。

2.给出一组数据:3、6、9、12、15、18,请学生填充下一组数据。

3.让同学自我检查并讨论答案。

4. 实践探究(20分钟)1.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周期性现象,并将其记录下来。

2.让学生尝试找出周期的规律,并将规律写在纸上。

3.让同学将自己找到的规律和周期性现象分享给大家。

5. 总结归纳(5分钟)1.教师讲解周期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做好笔记。

2.让同学总结、归纳、概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3.发布最后的作业:查看家里的月历,找出其中的周期性现象,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周期的概念和特点,能够根据给定规律写出下一个周期的数据,并且能在生活实际中发现周期性现象。

通过分组活动和实践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亲身实践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了对周期的理解和认识。

第2单元第6课时 简单的周期(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6课时 简单的周期(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6课时简单的周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周期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能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的概念。

2. 周期现象的发现。

3. 周期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周期的概念。

2. 周期现象的发现。

四、教学难点1. 周期现象的发现。

2. 周期知识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个钟表,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秒针运动,发现秒针的运动有规律,每隔一秒钟就会重复一次,这就是周期现象。

2. 学习新知-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四季更替、昼夜交替、潮汐变化等,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 老师讲解周期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周期是指事物在一定时间内重复出现的规律。

- 老师通过实例讲解周期现象的发现,如音乐中的节奏、数学中的数列等,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概括。

3. 实践应用- 老师出示一些周期现象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潮汐时间、预测天气变化等。

-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 总结提升-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知道周期的概念、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周期知识的应用。

- 老师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周期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课后作业1. 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规律。

2. 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潮汐时间、预测天气变化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周期现象的发现与周期知识的应用周期现象的发现与周期知识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的关键环节。

简单的周期(教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简单的周期(教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识别和描述周期现象。

2. 让学生掌握求一个周期的长度和周期的个数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求一个周期的长度和周期的个数的方法。

3. 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求解周期长度: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解周期长度的方法。

4. 求解周期个数: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解周期个数的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讲解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求解周期长度和个数的方法。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周期现象。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周期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期现象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小组合作材料:提供观察和描述周期现象的工具和材料。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周期现象。

第2单元第6课时 简单的周期(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6课时 简单的周期(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6课时简单的周期(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周期现象,理解简单的周期概念。

2.学生能够理解周期与非周期的区别,举出身边周期现象的例子。

3.学生了解周期的计量单位,能够用秒、分钟、小时表示周期。

2.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周期现象,理解简单的周期概念。

3.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周期与非周期的区别,能够举出身边周期现象的例子。

4.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周期与非周期的区别。

2.实验教学法,通过观察、抽象、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附近环境,并问他们有什么现象是不断重复的,如天黑天亮、某个鸟儿每天早晨准时出现等。

2.老师以样例或课本中的示例来引导学生说“周期”,让学生了解这个新概念。

5.2 学习新知1.通过多媒体设备分享瑟瑟发抖的叶子、钟表走动等周期现象,并请学生观察。

2.导出周期的特点:–在一段时间内,总是按照同样的步骤或循环的顺序重复发生;–重复发生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

3.教师请学生举出周期现象的例子,例如下雨、月亮的出现消失等。

5.3 训练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期现象的一个完整循环的时间,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有关这些周期的持续时间,例如:钟表在一个小时内重复了多少次、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等。

2.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计量“周期”的时间,例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以一张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类周期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或课上附加的学习材料。

5.4 作业1.请学生观察身边的周期现象,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例如宠物的饮食时间、家长工作起居时间等。

2.将学生分为小组,组织小组讨论,总结小组中发现的所有周期现象。

3.让学生同步到课堂上展示周期现象,以及他们身边周期的例子。

6.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周期的基本概念,以及其计量单位。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5课《简单的周期》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5课《简单的周期》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5课《简单的周期》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周期规律,并运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周期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学课上,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理解和运用周期规律。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2.难点:运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具。

2.学生分组,准备小组活动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周期性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实物,呈现周期现象,如钟表、日历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期现象的特点。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发现并理解周期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不同类型的周期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周期规律进行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理解更多的周期现象,如音乐、体育等方面的周期现象。

找规律《简单的周期》(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找规律《简单的周期》(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5.对于学生思考周期规律与生活的联系的作业,及时批改并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如联系不紧密、思考不深入等,并给出改进建议。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等亲身体验周期规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课堂纪律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果。
2.在教学方法方面,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评价方面,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反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对违反规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确保课堂的有序进行。
2.增加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如提问、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和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作业、考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简单的周期》,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同时,鼓励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2.辅助材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期规律,准备以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
(1)季节变化图片: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期现象。
2.对于学生运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及时批改并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应用不当、推理不严谨等,并给出改进建议。

《简单的周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简单的周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简单的周期》-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期现象,能够识别和描述周期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周期现象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识别和描述周期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周期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周期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周期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周期现象,如四季变化、月亮的圆缺等。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周期现象的特点,如重复性、规律性等。

2. 学生通过实例,总结出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3. 教师出示一些周期现象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周期现象,并说明理由。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周期现象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如观察、分析、归纳等。

四、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日历、天气预报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应用经验。

3. 教师总结周期现象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3.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周期现象,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期现象,让学生掌握了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教师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周期现象,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周期现象的特点和巩固周期现象的应用。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第一篇:《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简单的周期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0—31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探索规律的活动课,主要把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若干个物体,发现其排列规律。

教材首先呈现一幅情境图,由近到远依次是盆花、彩灯、彩旗,让学生寻找这些物体排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周期排列现象。

然后探究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指导学生深入研究,发现可以把几盆花、几盏灯、几面旗看作一个周期。

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物体的周期规律作出简单判断。

最后让学生回顾探索周期规律的过程,加强对周期现象的认识。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探究规律的能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简单的周期现象,只是他们还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述其规律,借助具体的现象去观察,能够从部分推断出整体情况。

在有规律的分组中,学生能够与已掌握的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经验联系起来。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启发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结构特点,创造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学生能够寻求解决周期问题的策略,并体会除法计算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会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周期性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能掌握物体排列的周期,会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记忆力PK赛:女生组:*** 男生组:***37492、引入新知师:当数字排列有规律时,利用规律能很快的记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有规律的事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第2单元 第16课时 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

第2单元 第16课时 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

第2单元第16课时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找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3.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周期规律,能运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认识2. 简单的周期规律3. 周期规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期现象的认识,简单的周期规律。

2. 教学难点:周期规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周期现象。

2. 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周期规律。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周期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四季更替、潮汐变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

2. 探索周期现象(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讨论周期现象的特点。

(2)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如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规律。

3. 讲解周期规律(1)介绍周期规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周期规律的含义。

(2)通过实例讲解简单的周期规律,如星期循环、月份天数等。

4. 活动实践(1)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周期规律,总结周期规律的特点。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周期规律。

5.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总结周期现象和周期规律。

(2)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尝试运用周期规律解决问题。

六、课后作业1. 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2. 运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月的天数、预测下个星期的天气等。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2. 板书内容:(1)周期现象的认识(2)简单的周期规律(3)周期规律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周期现象,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周期规律,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周期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周期现象,能够识别周期性规律。

- 学会使用数学方法描述和解决周期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周期现象,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潮汐现象等。

- 举例说明周期现象的特点,如重复性、规律性等。

2. 周期性规律的描述- 学习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周期现象,如使用函数、图表等。

- 引导学生发现周期性规律,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

3. 周期问题的解决- 学习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如计算周期长度、预测周期现象等。

-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周期现象的认识和描述。

- 周期性规律的发现和解决。

2. 教学难点:- 理解周期现象的本质,发现周期性规律。

- 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如计算周期长度、预测周期现象等。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发现周期现象和规律。

2. 讲授法:讲解周期现象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周期现象?它们有什么特点?2. 探究周期现象-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周期现象,讨论其特点。

- 教师总结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3. 学习周期性规律的描述- 教师讲解周期现象的数学描述方法,如函数、图表等。

- 学生练习描述周期现象,如绘制正弦函数图像等。

4. 解决周期问题- 教师讲解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如计算周期长度、预测周期现象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5课《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5课《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5课《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5课《简单的周期》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现和归纳,掌握简单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周期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周期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运用周期知识解决问题时,还需加以指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的概念,能够发现和归纳简单的周期现象;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和归纳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周期的概念,能够发现和归纳简单的周期现象;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归纳周期现象,以及运用周期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周期的概念;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展示周期现象的图片和例子;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以便进行巩固和拓展;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个具体的周期现象,如一天中太阳的高度变化,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现象有什么规律?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这个规律?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和归纳所观察到的周期现象,并进行小组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简单的周期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
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游戏:请同学们看。

(在黑板上画正方形和圆)猜猜看,下一个图形我会画什么?
然后再画一个三角出现在□○后面,问:接着我又会画什么呢?
指名回答。

追问;接着画一组正方形,圆形,三角问:猜猜第七个图形会是什么?
你看出什么规律来了?
(正方形,圆形,三角,正方形,圆形,三角。

三个图形为一组,你画了两组,接着画第三组的第一个,一定是正方形。

) 2、揭示课题。

生活中许多物体的排列也是很有规律的,里面还含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二、整体观察,初步感知。

1、(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你还发现了什么?
2、师:那这些物体是随意摆放的吗?(不是)对,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顺序、一定规律摆放的。

仔细观察一下,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等待1秒)彩灯和彩旗呢?(同桌说一说)
3、逐个提问、汇报。

三、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思考与调整: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等待2秒,出示要求)[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出示要求。

]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
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 [不打断]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随生适当板书:画图推想计算] (1)画图的策略:第19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计算的策略:把每3盆花看作一组,19÷3=6(组)……1(盆),第19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 19÷3=6(组)……1(盆)答:第19盆是蓝花。

]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2是从哪里来的?7什么意思?1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点击演示
师述:像这样,每3盆花看作一组,把19÷3=6,那就有这样的6组。

注意6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强调:第9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提问:彩灯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第20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学生上实物展示台汇报,教师退位]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让其自主说。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质疑思考:为什么除以4?(每4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20÷4=5(组),得数没有余数,该怎样得到答案?第2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3)重点比较: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可争论)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23盏呢?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2.出示问题: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第26面是什么颜色?第28面呢?(同桌两人一组,看图一问一答)自由提问
小结:每几面彩旗可以看作一组?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3.反思、总结: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般策略。

先------再-------最后看
---------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区少年宫,也从中研究了物体排列中的一些规律。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组织欣赏,提升认识。

谈话:大自然中许多现象也蕴含着这种规律。

(屏幕显示):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汐,春夏秋冬……人们也从中得到许多启示,把这些规律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屏幕显示):红绿灯、装饰花边、花纹饰品、地砖……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3、课后游戏,拓展延伸。

谈话:这里有铺地砖的图案,如果一共铺了60块,你能知道白色的地砖共多少块吗?课后大家一起去研究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