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精装版

合集下载

2020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2020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瑟,枫叶飘落,挂帆远去(2分),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2分)。

10.(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殷峤,字开山,雍州鄠县人,司农卿殷不害孙子。

他的祖先本居住在陈郡,(后)迁徙到关中。

年轻时好学,博览经史,品性宽厚自尊。

圣历年间,皇上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荐殷峤为判官,专意委托他起草表奏。

王方庆爱好《三礼》之学,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殷峤,殷峤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

又赏识他的文章典雅充实,曾称赞说:“殷峤是撰写诏令的最佳人选。

”杨再思也说:“他是做凤阁舍人的材料,有这样的才识,是逃避不了的。

”殷峤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人一同修撰《三教珠英》,众人依照殷峤等人的体例,很快撰修成书,殷峤升任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年,殷峤两次升任给事中。

当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的不轨行为,反而被武三思诬陷,中宗立即命令杀掉韦月将。

当时正值盛夏,殷峤上表说:“韦月将诬告忠臣,有意违背诏命,依据他的情状,的确应当严厉诛杀。

但如今是酷夏季节,天道让万物生长,在这时公开杀戮,违背了时令。

谨依照《月令》:‘夏行秋令,则会使低湿的地方发生水涝,庄稼不能成熟。

’陛下承受天命,中兴圣业,将弘扬伏羲、轩辕的风范,而光大史册的美名,怎可以违背时令而进行杀戮,以至于伤害和气?君主的举动必须记载于史书,陛下还是三思啊。

希望详细依照国家法典,允许等到秋分处决,以使陛下审慎用刑罚的规范,光照千载;又使陛下哀怜的仁惠,遍及四海。

”中宗采纳了殷峤的表奏,便下令对韦月将处以杖刑,流放岭外。

当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求派兵进击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投降归顺以后,又请求筑城,加重征收他们的赋税。

殷峤认为蛮夷生性粗陋,不能让他们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杭州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本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 分)1. 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人类文字积厚流光,古巴比伦的楔( xi ē)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都成了博物馆的古迹,惟有汉字独竖一帜,在坊.( f āng)间沿用到现在。

B.刷单是网购平台的潜.( qi án)规则,卖家以佣.(yōng)金相诱,招募“刷手”,提升销量和气评率。

淘宝将对存在刷单行为的账号作出限制登岸的办理。

C.近来宫斗剧盛极一时,颇受喜爱。

剧中的明争暗斗、圈套遍地、玄机隐藏、感情瓜葛( gě)、权利倾轧 (y à) ,既是剧情演绎的要点、看点,也是引起争辩的焦点。

D.《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奉上的一道“珍馐美馔.(zhuàn)”,它宛如一股荧屏清流,又似一朵阆苑仙葩(pā),让人褪去烦躁喧哗的同时,弘扬了传统文化。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2-3 题。

【甲】不知何时,“再穷不可以穷教育,再苦不可以苦孩子”的看法人心所向,无数家长奉之为圭臬。

终究何为“富养”,怎么“富养”,“富养”的结果又如何,却没个定论。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节衣缩食,对孩子大方解囊、有求必应就是富养,这类想法不免狭小。

....【乙】“富养,不是物质上的极尽知足来撑起孩子自认为是的骄傲,”教育专家钱红指出:“真切的富养,是心灵和精神上的厚蓄滋润,是成立在父亲母亲理解孩子基础上的一种德育。

”【丙】假如想要培育出“绅士” “淑女” ,父亲母亲应当给予孩子精神财产——即爱、理解、..尊敬和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人。

孩子的质量会遇到父亲母亲目染耳濡....的影响,假如生活在一个温馨、乐观的家庭气氛中,相信碰到再大的挫败,他也能够独力经营自己的..人生。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 大方解囊B. 给予C. 目染耳濡D. 独力3. 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 甲B. 乙C. 丙4.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职称评审管理规定》指出:申报人员经过故弄玄虚、暗箱操作、以机谋私等违纪违规行为获得职称的,予以撤除,记入诚信档案,归入全国信誉信息共享平台。

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与解析+答题卡

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与解析+答题卡

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所有试题均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

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

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思想“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礼”的内涵丰富多元。

首先,“礼”强调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的阶层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而“礼”则是维护这种等级秩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礼仪规范,人们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其次,“礼”注重道德规范。

“礼”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

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上遵守礼仪,在思想上秉持道德,做到言行一致、内外兼修。

最后,“礼”倡导和谐共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以“礼”相待,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礼”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守“礼”的规范,就能够避免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另一方面,“礼”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当今时代,“礼”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尊重他人、遵守秩序、注重道德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弘扬“礼”的思想,倡导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

B.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完全依靠“礼”来维护。

C.“礼”思想既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又对个人修身养性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下大数据时代正在推动一场影响深远的思维革命。

它将人类思维从有限的因果关系中解放出来。

在大数据时代,史学家面临的将是如何突破数据无限的难题。

一方面,微观史学研究将更趋广泛和深入;另一方面,历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也将更趋严重。

一旦史学家陷入史料的无限之境而又无技突出重围,就极有可能失去从整体上描述历史的能力。

作为极其古老的认识活动,史学一直是人类实现自我认知、达致群体认同的重要途径。

原始社会末期,大型史诗创生并广泛传诵,与神话一道建构群体内部的认同,从而维系了较大规模人类社会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并最终促成文明时代的到来。

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史学更是在促成民族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作用。

司马迁在《史记》中建构了以黄帝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起源话语体系,这一话语体系影响深远,其后拓跋鲜卑建立北魏,述其远祖即溯至黄帝之子昌意。

蒙元和满清,虽为少数民族所建王朝,但都自觉继承了为前朝修史的文化传统,其动因之一就是为了确立本王朝在这一时间体系中的位置。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风雨而能长盛不衰,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为庞大的民族共同体,离不开传统史学在推动群体认同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乔·古尔迪和大卫·阿米蒂奇在《历史学宣言》中呼吁史学家们摆脱微观史学的狭隘局限,为人类思考现在及建设未来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

这对于正在大数据时代走入史料无限之境的史学来说无疑是一次十分及时的提醒。

大叙事需要宏大的形式和时空,但这两者都非其本质。

大叙事之“大”,主要体现在史学家的人文情怀上。

希罗多德撰写《历史》,兼记希腊人和异邦人的丰功伟绩,藉此颂扬乃至炫耀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曾经焕发出的勇气和荣光。

经典之为经典,除其事实详核外,更在于其文字之中处处渗透着对于人类命运的悲悯和关怀。

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美术研究者是沟通当下与历史的重要枢纽.这样说,不但是提醒研究者不能闭门造车,更是希望在中国更深刻地参与未来世界格局、更频繁地面对各种新事物冲击时,研完者能够不轻易随世界“热风”摇摆,持守学术自律,在尊重中国艺术生成和演进规律的前提下,对新事物、新方法进行过滤、转化后再生成研究成果。

②当下,在庞大的“地球村”中,人类的生活正在日趋同质化甚至单一化,这股强大的力量正在慢慢消解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我们常担忧文化不再“纯正",更不想看到人类文明失去活力,一张面孔。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几千年,正是由于其对各种文明、各种艺术形态兼容并包、化为己用。

比如唐代都城长安,各种艺术形式在此生成、交汇、流转,但凭借唐代文明强大的消化、整合能力,最终成就了唐代艺术的独创精神和永恒魅力.这种能力依然是未来中国艺术发展所需要的.21世纪,世界的目光将不断聚焦中国,各种优势资源也将纷至沓来、交汇融通。

在这样一种新常态中,中国美术研究将承担更为艰巨的责任,即海纳百川后孕育并壮大中国美术独特的闪光点,让它在人类文明谱系中持续发光.所以,我们更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美术在中国情境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中国美术在生成中国文化独特性中的重要作用,使中国文化的特质不被世界文明同质化浪潮所消解。

③与世界文明同质化趋势相伴的,是人类文明数据化的浪潮.可以说,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发展从未离开过对数据的获得和使用,通过持续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将知识建构成学科,人类为理解自身和世界搭筑认知框架.未来,“数据”将指向更为庞杂丰富、维度多样、全面完备的信息综合体,也会影响人类思维和生活方式。

因此,未来的美术研究也必然与“数据”的搜集和使用息息相关。

天津杨村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天津杨村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化论在文明睡眼惺忪.(sōng)之际敲响晨钟,传统价值应.(yìng)声龟裂,因果报应验出新义,宗教的威严大受质疑,知识界也有人唾弃说教和生命卑微的唏嘘..(xīxū),一心经营个人的技艺,遁迹自娱。

B. 在诗人以先知自许、诗学篡.(chuàn)夺宗教的意义上,写诗是一种渎.(dú)圣行为;而诗歌语言的暧(ài)昧性喻示着人的多重性和虚无飘缈,这样,写诗又成了备受限制的尘世灵魂的自我观照与救赎。

C. 脚夫们挑的挑,掮.(qián)的掮,胡诌(zhōu)着乡间小调,叽叽喳喳地上了船,等着解缆起篙。

有的嫌无聊,便去一边磕.(kè)瓜子,有的开了和尚赐的斋佛果盒,却拈出一柱香来,揣摩着个中的意思。

D. 待更阑人静,许先生蹑手蹑脚地取来一杳.(dá)泛黄的信纸,尔后在窗前坐定,时而托腮冥想,时而捋.(luō)着两撇胡子,似有所得,却极少下笔,这样一直持续到晨光熹微。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诗,推而广之还有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在其所具有的诸般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的打量。

诗人的目光仿佛具有点石成金的本领,生活中许多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经过它的抚摸,便产生了丰富的意味,放射出难以言传的美感。

美无所不在,只有到风景名胜、外域异乡或者遭遇某个惊人的事件,才能够拨动审美的心弦。

凭窗远眺,秋日蔚蓝的天空,悠然飘落的几片黄叶,对面阳台上一只雪白慵懒的猫,母亲在厨房烹饪家常菜的姿态,都让人感到可亲可恋。

这些美,如同空气和阳光一样,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但汲取、享用的程度,却因人的审美的不同而差异极大。

A. 独树一帜除非禀赋B. 独树一帜并非秉性C. 别具一格并非禀赋D. 别具一格除非秉性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上海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上海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关河冷落,________________。

(柳永《________》)(2) __________,英俊沉下僚。

(________《咏史》)(3)周邦彦《苏幕遮》中遥想故乡,用对面落笔来抒发乡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答案』 (1)渐霜风凄紧残照当楼八声甘州 (2)世胄蹑高位左思(3)五月渔郎相忆否?『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要注意理解句意、积累名句名篇、打好基础,做到必背篇目一定会背诵,会背诵的篇目会依据关键词的提示准确默写。

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加倍注意。

本题的易错易混字是:胄、蹑、渔。

二、按要求选择:2.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歌女许鹤子在上元灯节演绎了有关这一节日的词曲,下列诗词最有可能被她演绎的一项是()A.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B.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C.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要认真分析句子中的语言。

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判断选项中涉及的节日,再看选项的要求,最后做出选择。

题干说的是“上元灯节演绎了有关这一节日的词曲”,“上元灯节”即元宵节。

A项,“火树银花”指元宵节放灯花,所以是元宵节。

B项,扣住关键词“登高”,重阳节。

C项,扣住关键词“月明”,中秋节。

D项,扣住关键词“艾符”“蒲酒”,端午节。

故选A。

3.填入下面语段方框处的字词,最恰当的一项是()近日,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刷屏了。

近20年过去,他的粉丝,从我为歌狂的少年,变身老夫聊发少年狂,华语流行音乐,□从斜眼打量,变成向他致敬。

对华语流行音乐而言,周董经久不衰,是幸也,是悲也?我们致敬常青树,□期待后来者。

2020届天津市杨村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届天津市杨村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届天津市杨村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化论在文明睡眼惺忪.(sōng)之际敲响晨钟,传统价值应.(yìng)声龟裂,因果报应验出新义,宗教的威严大受质疑,知识界也有人唾弃说教和生命卑微的唏嘘..(xīxū),一心经营个人的技艺,遁迹自娱。

B. 在诗人以先知自许、诗学篡.(chuàn)夺宗教的意义上,写诗是一种渎.(dú)圣行为;而诗歌语言的暧(ài)昧性喻示着人的多重性和虚无飘缈,这样,写诗又成了备受限制的尘世灵魂的自我观照与救赎。

C. 脚夫们挑的挑,掮.(qián)的掮,胡诌(zhōu)着乡间小调,叽叽喳喳地上了船,等着解缆起篙。

有的嫌无聊,便去一边磕.(kè)瓜子,有的开了和尚赐的斋佛果盒,却拈出一柱香来,揣摩着个中的意思。

D. 待更阑人静,许先生蹑手蹑脚地取来一杳.(dá)泛黄的信纸,尔后在窗前坐定,时而托腮冥想,时而捋.(luō)着两撇胡子,似有所得,却极少下笔,这样一直持续到晨光熹微。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诗,推而广之还有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在其所具有的诸般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的打量。

诗人的目光仿佛具有点石成金的本领,生活中许多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经过它的抚摸,便产生了丰富的意味,放射出难以言传的美感。

美无所不在,只有到风景名胜、外域异乡或者遭遇某个惊人的事件,才能够拨动审美的心弦。

凭窗远眺,秋日蔚蓝的天空,悠然飘落的几片黄叶,对面阳台上一只雪白慵懒的猫,母亲在厨房烹饪家常菜的姿态,都让人感到可亲可恋。

这些美,如同空气和阳光一样,是一种取之不1 / 18尽的资源,但汲取、享用的程度,却因人的审美的不同而差异极大。

A. 独树一帜除非禀赋B. 独树一帜并非秉性C. 别具一格并非禀赋D. 别具一格除非秉性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

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本试题卷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文人趣味”的生成与演变(节选)李春青人们的美学观念、文艺思想固然受制于特定的意识形态,而趣味则是意识形态的心理基础。

趣味与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离开趣味作为基础,意识形态就成为空洞的口号与说教,而不能得到意识形态确证的趣味也只能表现为自生自灭的时尚与习俗。

因此可以说,趣味具有阶级性,也具有历史性。

“文”可视为中国古代贵族趣味的标志性符号。

在周代典籍中随处可见的“文”是贵族趣味与贵族意识形态的纽结点,它既包含着以等级观念为核心的贵族价值体系,又包含着以礼乐为核心的贵族趣味系统。

孔子赞扬周代的政治文化:“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今人则常常用“繁文缛节”来评说周代文化,这些都是对“文”这一趣味特征的理解。

“文”就是一切形式化的人为建构,包括典章制度、礼仪、知识系统、诗、乐、舞、建筑、绘画、雕塑、器物等,也包括贵族阶层在正式场合的一切言说。

这个“文”的系统把贵族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别开来。

“道”可视为士人或士大夫阶层趣味的标志性符号。

秦汉之后,受过教育的布衣之士有机会进入官僚行列,于是已做官的读书人和希望做官的读书人就构成了新的社会知识阶层,即“士大夫阶层”。

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是士大夫趣味结构的基本内涵。

西周贵族阶层话语系统中没有“道”的位置,它与士大夫阶层相伴而生。

士大夫阶层是春秋战国之际从原有贵族阶级蜕化而来的,他们在贵族文化基础上建构起了自己的文化系统,这就是以孔孟老庄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之学。

可以说,士人阶层一切精神文化的建构都是对他们所尊奉的“道”的诠释,而“道”也成为士人阶层文化心态、性情倾向与观念系统的综合性呈现。

正因如此,“文”“道”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一个延续千年的基本主题。

“雅”可视为文人趣味的标志性符号。

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包括文学文化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历史坐标。

对于文学来说,如何认识新时代之“新”的丰富内涵,如何认识“新时代”与“中国故事”之间的辩证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理论课题。

②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学既存在于“时代”的变量中,也必存在于“民族文化”的常量中。

对我们来说,这个常量就是“中国”。

不能把握住时代的变量,文学就会在日新月异的新经验面前惊慌失措、孤芳自赏而故步自封,被时代所淘汰;不能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常量,文学就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方寸大乱、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丢失了来路和根据地。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新生活、新技术和新矛盾正在打破原有的文学想象。

越来越多的人们,乐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来显影新时代的文学之魂。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趋时以应新变之余,也要守望来路以寻民族文化之根。

对于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来说,“中国”不仅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不仅是变动不居的,也是具有坚韧根性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巨浪召唤定海神针。

让我们在时代之巨变中始终成为我们的正是“中国”这一份精神共同体的认同。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不仅在变,也在常;不仅在新创,也在守望。

只有不断将新时代中国故事编织进并充实于“中国”浩浩荡荡的精神河流中,才能更有效地“以中国为方法”,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诠释“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③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历史地呈现中国的丰富和纵深。

历史地呈现“新时代”,意味着要在文化和时间的连续性表现流变;历史地表现中国,则意味着既要站在“新时代”观照历史,又要引几千年中国文化河流以灌溉“新时代”的精神园地,使“历史”成为照亮新时代的重要精神资源。

我们不提供一个西方视野中的景观中国,我们必须提供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综合的中国。

陕西省西安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陕西省西安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已成为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最钟爱的主题,以至于它占据了我们关于未来的主要想象空间。

不幸的是,这些作品所描述的人工智能窄化了我们对于未来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似乎人类未来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与机器人的斗争。

同时,过去一百年充斥在科幻文化中的拟人化手法也把人工智能窄化了。

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典型形式和一个发展方向,而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意义不只是它可以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理解人的语言、思维和智能本身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科幻文化对人工智能的窄化还在于,好莱坞电影中总是将机器人和人的根本差别归于感情或者说是“爱”,其实人的社会性存在是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生命研究领域最大的难题。

人工智能必须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这都是建立在一个理性个体的假设之上。

问题在于,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个体,还有无数他者,如何以算法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复杂的、充满非理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作用?这才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难点所在。

心灵没有方程式,社会性的心灵更加无法用算法解决,这或许正是艺术的机会。

然而,人的社会性在今天这个网络社会受到了新的挑战。

近20年来,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技术在明显加速,我们能够感觉到各种技术对生活的“重置”。

技术的发展在引诱着也在强迫着我们跟随,不断跟它一起更新换代——引诱是因为花样翻新、追求时尚,而强迫是因为整个服务系统在更新,我们只能跟着更新,否则等待你的是脱离网络、去社会化。

这种加速度,这种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取消了我们自主的学习与生产。

那么,我们是不是还能保持艺术创造的欲望?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最切近的应用场景中,淘宝、京东设置了众多的“推荐”和“方便”,这些“方便”不但是引导消费的诱饵,更是对我们自身的诱导和窄化。

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题(2020新教材)

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题(2020新教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题(2020新教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

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

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

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

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

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

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

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

2020—2021学年上期高三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期高三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期高三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0—2021学年上期高三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字序为什么从上至下汉字最初的行款应该是自由的,字序、行序并没有明确的规则。

如江苏吴县澄湖良渚古井出土的黑陶贯耳壶,腹部的4个字呈横斜状排列;而江苏高邮龙虬发现的刻文陶片,可以分为两组,4个字的那组应是竖排。

不过,这种自由式的行款在面临字数增多,或是有其他更高功能需求的记录时,不足就非常明显,新型的行款必然出现。

对新行款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应是新需求。

根据早期汉字的应用情况,我们不难猜测,它就是甲骨文占卜、竹简记录等活动。

所以,能对行款样式起主要作用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甲骨和竹简本身,二是活动性质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的甲骨常被略去,因为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而竹简常受关注,学者们常从持简习惯、书写习惯等方面入手,认定竹简所起到的是决定性作用。

然而,对于自上而下的字序,尤其是单简书写时,无论是“方便说”,或是“持简习惯说”,都略显牵强。

“方便说”认为,汉字字形便于竖写,所用的竹简宜于竖写,这是汉字书写的决定性条件。

但事实上,尚没有真正讲究书写顺序的初期汉字,是无所谓竖写横写的,这时候的书写是为字形服务,而非字形为书写服务。

而就竹简而言,客观上也没有明确的适宜横写或竖写,同样构不成竖写字序的决定性因素。

“持简习惯说”认为,古人应是席地而坐,左手持简,置于胸前,右手执笔而书。

正是持简的习惯性动作决定了字序的下行。

这个说法的前提条件是古人必须有竖向持简的习惯,而这其实是很难确定的。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所说:“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不是别的,就是‘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

”比如,甲骨是种不易写也不易刻的“不方便”材料,却被选为早期一个重要的书写载体,可见古人有时候对书写的目的更为重视,方便性反而是其次的。

河北省邯郸市2020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20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

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

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

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

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

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

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

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

“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

重庆市忠县六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忠县六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国两制、CEPA、粤港和粤澳合作机制已运行多年,目前香港与内地之间每天有近70万人次跨境往来,世界上没有两个城市之间如深港一样,跨境往来成为工作生活的常态。粤港澳大湾区11城区位分工明确,特色明显,优势互补。
——(摘自《粤港澳大湾区:起点、痛点与奇点》中国网 2018—07-03)
材料四:
粤港澳三地属于不同关税区域,由于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的差异,各类要素难以实现完全自由流动,一些领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湾区城市群之间资源整合相对不足,发展协同效应尚未充分显现,长期存在“龙头之争”.在一国两制条件下,让湾区城市形成“融合”发展态势,破除行政和制度壁垒,让要素顺畅流动,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有机整体以提升效率、释放更强功能,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C。 粤港澳三地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因而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也不相同,各类要素无法实现完全自由流动。
D。 每日跨境往来成为部分深港居民工作生活的常态,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将进一步促进港澳地区与内地的交流和融合,并且将给香港澳门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机遇.
A.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精神、思想及其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本试题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文人趣味”的生成与演变(节选)李春青人们的美学观念、文艺思想固然受制于特定的意识形态,而趣味则是意识形态的心理基础.趣味与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离开趣味作为基础,意识形态就成为空洞的口号与说教,而不能得到意识形态确证的趣味也只能表现为自生自灭的时尚与习俗.因此可以说,趣味具有阶级性,也具有历史性.“文”可视为中国古代贵族趣味的标志性符号.在周代典籍中随处可见的“文”是贵族趣味与贵族意识形态的纽结点,它既包含着以等级观念为核心的贵族价值体系,又包含着以礼乐为核心的贵族趣味系统.孔子赞扬周代的政治文化:“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今人则常常用“繁文缛节”来评说周代文化,这些都是对“文”这一趣味特征的理解.“文”就是一切形式化的人为建构,包括典章制度、礼仪、知识系统、诗、乐、舞、建筑、绘画、雕塑、器物等,也包括贵族阶层在正式场合的一切言说.这个“文”的系统把贵族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别开来.“道”可视为士人或士大夫阶层趣味的标志性符号.秦汉之后,受过教育的布衣之士有机会进入官僚行列,于是已做官的读书人和希望做官的读书人就构成了新的社会知识阶层,即“士大夫阶层”.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是士大夫趣味结构的基本内涵.西周贵族阶层话语系统中没有“道”的位置,它与士大夫阶层相伴而生.士大夫阶层是春秋战国之际从原有贵族阶级蜕化而来的,他们在贵族文化基础上建构起了自己的文化系统,这就是以孔孟老庄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之学.可以说,士人阶层一切精神文化的建构都是对他们所尊奉的“道”的诠释,而“道”也成为士人阶层文化心态、性情倾向与观念系统的综合性呈现.正因如此,“文”“道”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一个延续千年的基本主题.“雅”可视为文人趣味的标志性符号.“文人趣味”是在士大夫趣味中孕育而生的.如上所述,对“道”的推崇与信守构成了士大夫精神趣味的基本维度.然而这个阶层毕竟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与主导者,有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决非仅仅囿于狭隘的政治领域.于是,士大夫阶层就获得了新的身份性标志——“文人”.所谓“文人”,就是有文采之人,亦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之人.当士人阶层意识到自己个人情感的重要性并且为个人情趣的表达挣得合法性时,文人趣味就成为文学艺术的主要心理基础.文人趣味主要表现为一种永无休止的“雅化”追求:形式上越来越精益求精,风格上越来越细腻微妙,评价标准上越来越专门化.从贵族到士大夫再到文人——这是古代知识阶层身份演变的历史轨迹,也是古代趣味演变的历史轨迹.(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趣味具有阶级性、历史性,是因为意识形态决定趣味,并使趣味得到巩固与确证.B.西周贵族对“文”的重视,体现在一切形式化的人为建构和正式场合的言说方面.C.在士大夫阶层出现以前,“道”在西周贵族阶层话语系统中地位较低,不受重视.D.“文人趣味”在士大夫的趣味中孕育而生,它既承继了“道”,又发展了“雅”.1.B(A.趣味与意识形态相互作用,趣味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意识形态是趣味的确证.故“意识形态决定趣味”这一说法错误.C.在西周时期贵族阶层,没有“道”的位置,而非“地位较低”.D.文人趣味在士大夫趣味中衍生,但主要是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雅化追求,文中没有谈及对于“道”的继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文、道、雅三方面逐层论述了古代“文人趣味”生成与演变的历史轨迹.B.文章第二段引用孔子的话,论证了“文”是贵族趣味与贵族意识形态的纽结点.C.文章分析士大夫与原有贵族的关系,论述了“道”比“文”的趣味系统更高级.D.文章以古代知识阶层身份的演变为主线索,分析了古代文人趣味生成和发展的过程.2.C(文章论述了士大夫阶层及其文化系统的产生过程,但并没有对比哪个趣味系统更加高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以载道”不是单纯的文学观念的问题,而是士人阶层文化身份的必然产物.B.“文”的系统把贵族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别开来,可见它维护着西周贵族统治秩序.C.文人一旦开始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便会更注重文艺创作而不再追求政治理想.D.文人往往在仕途失意之时进行创作,可见文人趣味是文学艺术的主要心理基础.3.C(文人是士人阶层的衍生,当士人阶层注意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便会将文化趣味投放到文艺创作中,但投入文艺创作不代表一定放弃政治理想,两者条件充分但不必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北京,南京侯发山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B.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痛楚,读来让人心酸.C.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D.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4.B(A.“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不对.C.文中写儿女有寄钱寄东西,打来电话,所以“不闻不问”不对.D.补叙不对,应是插叙.)5.小说中老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5.①一个疼爱孩子、为了儿女不惜牺牲自己幸福的好父亲形象.怕年幼的孩子受苦决定不再娶妻,怕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一直没有去过城里.②一个勤劳老实、没见过世面的农民形象.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孩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③一个隐忍寡言、孤独寂寞的空巢老人形象.老伴去世多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独自一人寂寞生活.(每点2分)6.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6.①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明线是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内心的期盼和纠结,暗线是儿女在外地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对待父亲日益疏离的态度.②先扬后抑,卒章显志(或欧·亨利式的结尾).小说前面极力铺陈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的喜悦和村民的羡慕,最后才揭出真相,极具震撼力,很好地表现了主题.③伏笔照应巧妙.小说多处设伏,前后照应,巧妙暗示了小说的结局.如说到儿女的家庭组成的特殊性等等.(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其实,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另外,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5节课,10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摘编自《暑假变烧钱季,金钱和时间堆不出牛娃》,《中国青年报》20xx年7月24日)材料二图1 20xx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图2 20xx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摘编自《当前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状况的调查报告》)材料三剧场之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但是如果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或者一些其他原因站了起来,周围的人劝不了,“剧场管理员”又熟视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全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都坐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也更累了.这种情景被称之为“剧场效应”.(摘编自《校外教育须警惕“剧场效应”》,光明网20xx年1月8日)材料四“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对于“减负”,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读书、做手工、练书法……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科学“加”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以及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人格.(摘编自《减负:“减”的背后应科学地“加”》,《中国教育报》20xx年7月22日)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被调查的各年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参加了课外辅导班,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B.从数量上看,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参加过辅导班,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将近一半.其中,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重最高.C.调查发现,选择纯文化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几乎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可见,来自文化学科方面的压力仍是主要的.D.选择证书考级培训、学科竞赛辅导的比例达到了21.6%,说明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也不完全是为了学习文化,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7.D(“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错,该情况说明学生希望在短期内强化自己的应试能力.)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不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这样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B.中小学生假期竞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剧场效应”在教育中的典型体现.它折射出公众对教育的焦虑、无奈以及随大流的态度.C.面对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口号,教育工作者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这种“加”包括降低课程难度,有效介入课后活动.D.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们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暑假,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8.B(A.“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说法过于绝对.C.“降低课程难度”错.D.“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无中生有.) 9.假期“补课热”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9.负面影响:①家长经济负担增加,不堪重负;②孩子容易滋生厌学情绪;③监管不力,导致教育秩序被破坏,集体受损.(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知××县,分户九等以定役,设仓水次,便收敛,民甚赖之.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道路渐通,县治遂复.都御史叶盛征广西,以镛从.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考中进士.任都昌知县,分户口为九等来决定劳役,在水边建立粮仓,便于收赋税,百姓很依赖他.改任连山知县,瑶僮出没于邻境,县中百姓都逃窜了.孔镛前往招抚,老百姓被他吓跑了.孔镛在民舍里面烧火做饭,留下钱抵偿其价值后才离开.百姓于是渐渐了解亲近孔镛,相继而回.孔镛慰问赈济百姓,使他们恢复原来的生产,道路也渐渐地修通了,县政于是恢复清明安定.都御使叶盛征讨广西,让孔镛跟随.对于胡乱杀戮的各位将领,孔镛总是极力劝阻,所保全存活的人很多.成化元年,被提升为高州知府.前任知府因瑶人的警情,关闭城门自保,对躲避瑶人袭击的乡民都不接纳,这些人返回后都被瑶人杀害.孔镛到后,打开城门接纳来者,流亡在外的百姓逐渐回来.时贼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镛徐下马,入坐庭中,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镛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不信,则杀我,即大军至,无遗种矣.”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镛曰:“馁矣,当食我.”公长为跪上酒馔.既食,曰:“日且暮,当止宿.”夜解衣酣寝,贼相顾骇服.再宿而返.公长遣数十骑拥还.镛止骑城外,独与羸卒入,取谷帛,使载归.公长益感激,遂焚其巢,率党数千人来降.当时贼人的首领冯晓屯居在化州,邓公长屯居在茅峒,屡次招抚而不降.一天,孔镛骑着马只带两个随从来到茅峒.茅峒距离县城十里左右,他们在路上遇到了贼人,孔镛让他们回去禀告:“我就是新来的太守.”邓公长突然听说新太守来了,急忙招呼其党羽穿上铠甲迎接.等到看见孔镛坦率平易,也没有带骑马的侍从,暗中就有点泄气.孔镛缓缓下马,进到庭院中坐下,邓公长率领他的党羽解甲罗列而拜.孔镛晓谕他们说:“你们本是善良百姓,做盗贼也是逼迫于挨冻受饿而已.前任太守打算加兵于你们,我现在奉命做你们的父母官.你们,就是我的儿子.信任我,就送我回去,我会赠送你们粮食布帛.不信任我,就杀了我,大军很快就会来到,就没有活下来的人了.”邓公长犹豫,其党羽都为之感悟而流泪.孔镛说:“我饿了,该给我饭吃.”邓公长跪着为他献上酒菜.吃完后孔镛说:“天要黑了,我要休息睡觉.”晚上脱衣酣睡.贼人相视惊服.(孔镛)住了两晚才回去.邓公长派几十个骑兵护送孔镛回去.孔镛让那些跟来的人停在城外,只让几个老弱的士兵跟着他进城,取来了粮食和衣服,让他们装载而回.邓公长更加感激,就焚烧了他的贼巢,率同伙数千人来归降.公长既降,惟晓恃险不服.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晓仓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降.治绩闻,赐诰命旌异.遭丧,服除,改广西.瑶僮闻镛至,悉远循.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清平部苗阿溪者,桀骜多智,守臣皆纳溪赂,骄不可制.镛至,询得溪所昵者二人.遂以计擒溪,磔之.镛居官廉,历仕三十余年,皆在边陲,触瘴成疾.乞骸骨,不许.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邓公长已投降,只有冯晓凭借险要的地势不降服.孔镛挑选二百壮士,乘夜抵达化州.冯晓仓皇逃跑藏匿,孔镛俘获了他的妻儿而回,(孔镛)对他们抚恤丰厚,冯晓也投降了.(孔镛)治理的政绩闻名于朝廷,皇上赐诰命褒奖.家有丧事,服丧完毕后,改到广西任职.瑶人听说孔镛来了,都远远地躲避.不久(孔镛)以右副都御史身份巡视贵州.清平部酋人阿溪性情倔强不驯顺,而且很狡猾,守御大臣都收受阿溪的贿赂,阿溪更加骄横不可制服.孔镛到任,询问得知阿溪所亲近的两人.于是用计擒住阿溪,对他处以磔刑.孔镛居官廉洁,任职三十余年,都在边陲,接触瘴气成病.乞求退休,皇上没有应准.弘治二年被召为工部右侍郎,在赴任的路上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节选自《明史·孔镛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B.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C.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