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设计研究文献综述(朱攀峰)
框架结构文献综述
框架结构文献综述框架结构是指在研究中,为了解决复杂问题或探索新领域而构建的一种概念性模型或理论框架。
它通常由一系列概念、假设、原则和逻辑关系组成,用于指导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在很多学科领域,框架结构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机科学中,框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组织和理解复杂的软件系统。
在社会科学中,框架可以提供一种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视角。
在管理学中,框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组织的关键因素和内在机制。
近年来,框架结构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许多研究人员试图构建更加综合和兼容的框架结构,以应对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研究领域。
例如,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学者开发了一种面向服务的框架结构,以支持分布式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管理。
这种框架利用服务的概念来描述软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从而更好地协同工作和适应变化。
社会科学领域也有类似的努力。
许多社会理论试图构建一种综合性的框架结构,用于解释社会现象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社会学家斯坦利·杰尔恩斯提出了一种名为“结构-功能主义”的框架结构,用于解释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这种框架认为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个体行为则对社会结构有着反馈作用。
在管理学领域,框架结构的研究也颇具成果。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一种名为“管理活动”的框架结构,用于描述组织中不同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这种框架结构认为管理活动可以被分为四个方面: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这种框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实践和教育中,帮助管理人员和学生理解和应用不同管理技能和方法。
总之,框架结构文献综述是对框架结构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综合和系统的评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框架结构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早期的高层建筑功能上几乎只是单件的办公楼。
在办公以外,不过附带一些辅助办公从业人员生活的所谓办公辅助商业设施。
然而,现在高层办公建筑与其他功能复合化的情况很多,可与商业设施、住宅、文化设施、宾馆、车站等公共设施复合。
综合大楼是指一个建筑物中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的办公楼。
在这种设计中,重要的是要设定整体的概念,决定如何将不同的用途综合在一起。
现代办公楼作为城市公共化的空间,就要让人们能够感觉到其公共性,即所谓的“可进入性”形式。
比如在光线感、透明度、亮度、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进行表达,创造出某种空间秩序,使来访者更加清楚建筑物所创造的不同空间层次氛围,传达这种场所的开放精神。
信息时代的来临,则更加突出了这种需求。
并且在强调开放之余,还强调信息的高速流通,人们日常交流的便捷等。
因而对现有办公楼的需求从功能、形式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现有办公楼因其自身特性无可避免的要承担起一部分的城市功能,最主要的有:整合城市的公共空间,创造人性的活动场所;整合城市交通,使新建筑成为整个城市交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整合城市生态景观,在公众参与的层面上共同形成特有的城市景观;以及它具有的经济催化、信息传递等功能。
一.建筑设计1.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包括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使用部分的房间分为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
主要使用房间平面常采用矩形,与结构柱网尺寸相对应,设计时应考虑有较好的朝向和采光与通风。
卫生间等属于辅助用房,由于上下管道较多,平面布置应尽量集中,与主要房间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适当隔离与隐蔽,而且采光通风要好。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和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水平方向有走廊、过道、连廊,其宽度应满足人流通畅和建筑防火要求;垂直方向有楼梯、电梯、坡道等。
交通联系部分力求路线简洁明确,利于疏散,在节约面积的同时兼顾空间的造型处理等。
办公楼的平面构成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标准层的思维方式。
在考虑标准层时要将以下两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考虑:一是作为单一空间的办公室空间,另一是被称为核心筒的部分,它集中了如电梯间、楼梯、洗手间和设施等垂直方向重复通用的要素。
框架设计文献综述
框架设计文献综述框架结构是当今建筑最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之一。
框架结构由:梁、板、柱和基础组成,共同承担竖向与横向的荷载。
框架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规范允许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框架设计通常有:结构平面布置,结构分析(包括荷载下的内力计算与内力组合),构件设计和施工图的绘制。
这样几个环节。
通过对构件的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验算从而保证结构具有符合要求的轻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设计中所考虑的荷载主要包括静载、活载、风载和地震荷载。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要注意梁端弯矩的调幅。
由于目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采用的是弹性分析法,假定的构件的线刚度在受外荷载直至破坏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分析更加简单、清晰、明了。
但实际上,混凝土构件并非理想的弹性构件。
在梁端出现裂缝后,梁端刚度降低,构件会发生内力重分布。
所以对梁端弯矩进行适当的折减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延性,更为准确的估计结构的承载能力,合理调整钢筋的布置,简化钢筋构造。
同时在结构破坏时由较多的截面达到极限承载力,从而充分底发挥结构的潜力,有效地节约材料。
横向荷载主要包括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现如今,抗震设计在框架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现行抗震规范采用的是基于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通过两阶段设计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
第一阶段设计是“小震”水准的强度验算和弹性变形验算;第二阶段设计是“大震”水准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在第二阶段的设计中常常用到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保证结构的延性。
在抗震设计中要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
梁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主要延性耗能构件。
梁的破坏形态分为受弯破坏和受剪破坏。
受弯破坏分为:少筋破坏,超筋破坏和适筋破坏;受剪破坏又分为:斜拉破坏、斜压破坏和减压破坏。
框架结构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框架结构设计研究院(系、部)名称:城市建设学院专业名称:土木工程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框架结构设计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框架结构在当代建筑中得到普遍应用。
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几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本文描述了框架结构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并从设计中的要点问题、技术问题和施工现实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内容;要点问题;技术问题;施工问题。
Abstract:Then the ever-chan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 the framework of universal application. Framework by floor, beams, columns and formed the basis of several load-bearing elements, the main beams, columns and constitute the basis of plane frame, the plane frame beam connected by the continuous forma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system. This paper describes a framework for structural design related content, and the main points from the design issues, technical problems and practical construction issues, relat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Keywords:frame structure ,design elements of the technical ,key problem,content ofproblem ,construction problem。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文献综述范文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文献综述范文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土木工程里的框架结构。
这框架结构啊,就像是建筑物的骨骼一样,超级重要呢。
一、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
框架结构呢,简单说就是由梁和柱组成的一个结构体系。
就像搭积木一样,这些梁柱相互连接,共同撑起了整座建筑。
这梁柱的连接方式可有讲究了,有的是刚接,就像两个小伙伴紧紧握住手,力量可以很好地传递;还有的是铰接,就比较灵活一点,像两个人只是轻轻搭着胳膊。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框架结构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不少年头。
早期的时候,材料和技术都有限,框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粗糙。
但是随着人类对建筑的需求越来越高,比如说要盖更高的楼,要让建筑更坚固、更安全,框架结构也开始不断进化。
二、框架结构的材料。
说到框架结构的材料,那可就丰富了。
首先就是混凝土。
混凝土这玩意儿可厉害了,它就像一个包容万象的大容器。
把沙石、水泥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起来,就能形成坚硬的结构体。
在框架结构里,混凝土柱和梁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不过呢,混凝土也有它的小脾气,它比较脆,抗拉能力不是很强。
然后就是钢材。
钢材就像是建筑界的硬汉,它的强度特别高,抗拉、抗压能力都很出色。
在框架结构中,钢梁和钢柱常常被用在一些对结构性能要求较高的地方,比如说大型的商业建筑或者高层写字楼。
而且钢材还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方便设计师发挥创意。
不过呢,钢材也有个问题,就是容易生锈,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得做好防锈措施。
现在还有一种复合材料也逐渐在框架结构中崭露头角,就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这就像是把混凝土和钢材的优点结合起来了。
混凝土包裹着钢材,钢材给混凝土提供了很好的抗拉能力,混凝土又保护着钢材不让它生锈,两者相辅相成,简直是完美搭档。
三、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
这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可是个很复杂的事儿,不过咱们简单说说。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柱子主要承受压力,就像一个大力士扛着重重的东西。
梁呢,就负责把楼面传来的荷载传递给柱子。
而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比如说风荷载或者地震荷载,框架结构就像是一个团队在抵抗外敌。
关于框架结构在教学楼设计中应用的文献综述
关于框架结构在教学楼设计中应用的文献综述教学楼作为教育机构的核心建筑之一,其设计和布局直接关系到学生和教师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
在所有设计元素中,框架结构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和实用性的方案。
本文将围绕“关于框架结构在教学楼设计中应用的文献综述”进行分步骤阐述。
一、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及优势框架结构是一种利用框架组成的结构体系,由多个小型框架直接组成大型框架构成,具备简单、刚性和高效的特点。
在教学楼设计中,框架结构可以提供优异的承重能力和空间利用率,特别适合设计具有多层楼层的大型建筑。
二、框架结构在教学楼设计中实际应用案例在教学楼设计中,框架结构的应用非常常见。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光华楼和清华大学校本部的燕北楼都采用了框架结构。
这些建筑施工周期短、结构稳固、空间利用率高,同时能够满足大量的教学和办公需求。
三、框架结构在教学楼设计中的实用性措施对于教学楼设计中的框架结构,需要考虑以下实用性措施:1. 地基承载力:教学楼的地基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以保证框架结构的安全稳定。
2. 建筑的固有频率:在教学楼框架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计算和测量建筑物的固有频率,以保证结构震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带负荷的设计:在框架结构中,尽可能缩短跨度和增加柱子数量,带负荷的能力会更强。
四、结论通过阐述框架结构在教学楼设计中的实用性措施和实际应用案例,可以看出框架结构确实是教学楼设计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案。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采用这种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实际的情况和具体的要求,保障安全和质量才能真正实现。
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随着现代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的设计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建筑结构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支撑结构。
框架结构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剪力墙或柱等构件构成一具有良好抗震性能或较大刚度作用的结构系统。
近年来,随着建筑结构设计和研究的深入发展,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全面的认识。
本文对国内外近10年来所做的有关“框架结构”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以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一些展望。
1、概念建筑结构中的框架也就是支撑结构,其特征是由柱、墙片、框架梁等构件构成的结构。
框架的基本组成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和横梁、墙体、楼板、柱子和墙、梁、楼板等构件。
这是由梁柱的受力特性、框架梁的节点承载特性和承重柱的承载特性等决定的。
建筑的框架结构主要由承载柱、承重梁、横梁、墙片、圈梁、柱等构件组成。
建筑结构用的各种材料,如混凝土、钢筋、钢材、钢筋混凝土、木制品、玻璃、塑料、金属以及各种钢材组成的,一般都是多层建筑或多层框架。
2、国内外有关“框架结构”的研究国内关于“框架结构”的研究较早,如2001年,杨宏杰在《理论与实践》上发表了《如何设计剪力墙结构》一文;赵世斌在《规范与工程》上发表了《浅谈传统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冯秀莲在《设计与施工》上发表了《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特点及技术规程》;王德海、马艳华在《高层建筑钢框架体系研究与应用》一文中对目前国内外学者所做的有关“框架结构”的研究作了梳理;王伟等在2003年通过Autodesk软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较好的钢框架体系,并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钢框架体系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张静等通过对多个案例进行归纳,得出钢框架体系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并且可以在地震时提供更多的安全保护,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设计成本。
此外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学者韩延年等在2008年发布了一份国内首份“中国大跨度钢筋混凝土高空间结构强度验算规程”及该规程征求意见稿,对该规程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文献综述框架
文献综述框架
本文旨在综述最近对于建筑空间研究的文献。
首先,简要概述当前建筑的状况,并指出其存在的不少问题;其次,分析有关建筑空间研究的文献,以系统讨论其发展趋势;最后,给出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能采取的措施,以促进研究以及有利于建筑空间质量的提升。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成为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中相当重要
的一部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可容忍度不高的建筑问题。
传统的建筑空间设计有其局限性,片区功能协调的设计乏善可陈,建筑空间使用效率也随之而降低,从而影响建筑空间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建筑空间研究方面有了较大进展,特别是专业人士针对
建筑空间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了许多概念性创新以及实用性方案。
近期研究重点放在建筑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上,以建立更加符合地方特性的规划来促进建筑空间利用的高效率与可持续发展,并追求可耐用、可自愈的建筑空间质量。
另外,建筑空间的设计中也强调了优化用户体验,从而实现建筑空间设计的区域功能协调及用户意识的相互满足。
从上述研究中可见,建筑及建筑空间研究发展趋势越来越向着可持续性、可自
愈性、合理有效性及对用户体验意识的高度关注,这将有助于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及其质量。
具体而言,解决建筑空间这一全新发展方向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需要科学研究和有效实施,以促进建筑空间发展水平,改善与空间有关的功能宜人度,从而实现空间设计和试用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早期的高层建筑功能上几乎只是单件的办公楼。
在办公以外,不过附带一些辅助办公从业人员生活的所谓办公辅助商业设施。
然而,现在高层办公建筑与其他功能复合化的情况很多,可与商业设施、住宅、文化设施、宾馆、车站等公共设施复合。
综合大楼是指一个建筑物中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的办公楼。
在这种设计中,重要的是要设定整体的概念,决定如何将不同的用途综合在一起。
现代办公楼作为城市公共化的空间,就要让人们能够感觉到其公共性,即所谓的“可进入性”形式。
比如在光线感、透明度、亮度、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进行表达,创造出某种空间秩序,使来访者更加清楚建筑物所创造的不同空间层次氛围,传达这种场所的开放精神。
信息时代的来临,则更加突出了这种需求。
并且在强调开放之余,还强调信息的高速流通,人们日常交流的便捷等。
因而对现有办公楼的需求从功能、形式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现有办公楼因其自身特性无可避免的要承担起一部分的城市功能,最主要的有:整合城市的公共空间,创造人性的活动场所;整合城市交通,使新建筑成为整个城市交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整合城市生态景观,在公众参与的层面上共同形成特有的城市景观;以及它具有的经济催化、信息传递等功能。
一.建筑设计1.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包括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使用部分的房间分为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
主要使用房间平面常采用矩形,与结构柱网尺寸相对应,设计时应考虑有较好的朝向和采光与通风。
卫生间等属于辅助用房,由于上下管道较多,平面布置应尽量集中,与主要房间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适当隔离与隐蔽,而且采光通风要好。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和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水平方向有走廊、过道、连廊,其宽度应满足人流通畅和建筑防火要求;垂直方向有楼梯、电梯、坡道等。
交通联系部分力求路线简洁明确,利于疏散,在节约面积的同时兼顾空间的造型处理等。
办公楼的平面构成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标准层的思维方式。
在考虑标准层时要将以下两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考虑:一是作为单一空间的办公室空间,另一是被称为核心筒的部分,它集中了如电梯间、楼梯、洗手间和设施等垂直方向重复通用的要素。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框架结构(5篇材料)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框架结构(5篇材料)第一篇: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框架结构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模板一、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二、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对本人已查阅的、与论文选题领域相关的各种文献的主要内容的综合性陈述,主要综述与本选题有关的主要学派、主要学术观点、主要学术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等,目的在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状况,本选题在该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以及确立本研究的起点。
文献内容须经本人的筛选、比较、分析、综合和提炼,而不是文献内容的简单堆彻和下载。
综述文献观点时,要注明其出处,综述涉及的文献应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各种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文献不能遗漏,一般不少于15-20篇,并要求有外文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应注意客观、如实和公允,但也应有本人观点、见解和想法。
文字应简洁、精炼。
三、文本结构模板文献综述论文题目: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第一部分:前言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等。
第二部分:主体是文献综述的主要部分,包括与本选题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历史、当前研究的现状、今后的发展趋势、已取得的成果和尚存在的问题等。
第三部分:总结个人通过筛选、比较、分析、综合和提炼得出的观点、见解和想法。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第二篇: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关于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从2004级普通本科学生开始,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有关要求明确如下: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一种设计方式,它具有结构稳定性好、抗震性强、施工方便等优点。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分析。
本文将对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总结出目前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首先,很多学者在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形式,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例如,孙勇等(2024)在其研究中使用了高强度混凝土和高强度钢筋,增加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另外,郑佳等(2024)研究表明,使用剪力墙作为结构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其次,在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结构的几何形态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徐春等(2024)通过对不同结构形态的比较研究发现,合理的结构形态可以降低结构的应力集中程度,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此外,赵梦等(2024)在其研究中发现,采用多层剪切墙的结构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再次,很多学者在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以评估结构的性能。
张强等(2024)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王明等(2024)在其研究中使用了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以优化结构的抗震性能。
最后,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研究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如何在设计中兼顾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另外,如何在设计中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也是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看出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然而,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学者的努力,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框架结构文献综述
框架结构设计建筑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形成发展的。
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减少,现代建筑趋向于多高层建筑[1],而砌体结构存在自重大、砌筑工作相当繁重、抗拉抗弯性能低、粘土砖用量很大,往往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等缺点,现代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等结构体系。
而框架结构是多高层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而钢筋混凝土框架在教育建筑中较为常用。
随着建筑行业迅速发展,我国混凝土行业已与世界混凝土技术进程同步。
从干性混凝土到大流动性混凝土,再到混凝土建筑砌块。
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各种性能更优混凝土,绿色混凝土发展,混凝土行业前景一片光明。
混凝土的各种优越性已充分体现。
框架结构内部可用轻型材料分隔,许多轻型、隔热、隔音材料不断出现,绿色建材不断涌现[2]。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
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框架结构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
在地震区,多采用梁、柱、板全现浇或梁柱现浇、板预制的方案;在非地震区,有时可采用梁、柱、板均预制的方案[3]。
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各构件将产生内力和变形。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限值通常控制梁、柱截面尺寸。
框架结构的侧移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由水平力引起的楼层剪力,使梁、柱构件产生弯曲变形,形成框架结构的整体剪切变形[4];由水平力引起的倾覆力矩,使框架柱产生轴向框架结构的变形,形成框架结构的整体弯曲变形。
当框架结构房屋的层数不多时,其侧移主要表现为整体剪切变形,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很小。
我的毕业设计是做框架结构,需要对该结构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该办公楼的建筑要求设计4500平米左右,五层。
建筑设计要求建筑物功能分区合理,房间布置适宜,满足各项使用功能要求;结构设计要求结构布置合理,构件设计安全经济合理。
一: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1结构自重较轻。
写字楼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
附件一:课题名称开发区某高级写字楼框架结构设计主要任务与目标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学与工程实践接轨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实践、了解社会、撰写论文等毕业设计(论文)诸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组织活动和社交能力,尤其在独立工作能力方面上一个台阶。
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事业心和责任心等诸方面都会有很大影响,对于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建筑部分(1)总建筑面积10000m 2 左右。
(2)技术要求:建议层高4.2 m,总高不大于30m,采用不上人屋面;基本雪压0.3kN/m 2 ,基本风压0.5kN/m 2 。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
地质条件为素填土0.5m,淤泥质粘土13.5m砂土10m,地下水位在地表-3.000m。
(3)设计内容及要求完成的图纸内容为施工图深度要求。
应完成图纸内容:1)按建筑制图标准规定绘制图纸若干张,要求完成下列内容:2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建筑设计总说明,平、立、剖、详图等;门窗统计表(门窗明细表中的内容有编号、名称、洞口尺寸(宽×高(mm))、数量等)等。
2)各层平面图,注写图名和比例。
标注房间名称,标注各部分尺寸:外部尺寸:三道尺寸(即总尺寸、轴线尺寸、墙段和门窗洞口尺寸)以及底层室外台阶、坡道、散水等尺寸。
内部尺寸:内部墙段、门窗洞口和墙厚等细部尺寸。
标注室内外地面标高、各层楼面标高。
标注轴线及轴线编号、门窗编号、剖切符号和详图索引符号等。
3)立面图(不少于两个),包括各个立面的建筑设计及有关尺寸;标明建筑外形以及门窗、雨篷、外廊等构配件的形式和位置,注明外墙饰面材料和做法。
标注边轴线及编号,注写图名和比例。
4)剖面图比例(不少于一个),包括剖面组合、房间各部分的高度及楼梯剖面;标注室内外地面、楼面、平台面、门窗洞口顶面和底面以及檐口底面或女儿墙顶面等处的标高。
文献综述框架结构五层局部六层大学教学楼5100平米左右
xx科技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1页文献综述本项目为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学楼方案二。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结构的类别为二类,使用年限为50年,总建筑面积为5100平方米。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架,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组成的结构形式。
框架形成可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
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因此在使用上层数受到限制。
正是因为如此原因,框架结构适用于办公楼、教学楼、商场、住宅等建筑。
本设计的是多层建筑,所以选用框架结构体系较为合理。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指出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
国外多用钢为框架材料,而国内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以下的一些优点:第一:合理的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受力性能特点,可以形成强度较高、刚度较大的结构构件。
这些构件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用来代替钢构件,因而能够节约钢材,降低造价。
第二: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
第三:可模性好,结构造型灵活,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浇注成各种形状的结构。
第四: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它的防震性和防辐射性也好,亦适于用作防护结构。
第五:混凝土中占比例较大的砂、石材料便于就地取材。
xx科技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2页因为钢筋混凝土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在建筑结构、地下结构、桥梁、隧道、铁路等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框架结构是指在工程项目或软件开发中,在实施和管理项目或软件过程中所要采用的一种规范化的结构。
它包括了项目或软件整体的架构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旨在提供一个清晰、有效的组织结构,以便于开发人员对项目或软件进行设计、开发和维护。
在框架结构的研究和应用中,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和应用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对文献综述的分析,可以了解框架结构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毕业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首先,框架结构的发展历程是研究框架结构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了解框架结构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例如,最早的框架结构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人们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发现了模块化的优势,并开始将软件系统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模块。
随着项目规模的增大和需求的复杂性的增加,人们开始研究和应用更加复杂和灵活的框架结构,如MVC(模型-视图-控制器)。
其次,框架结构的应用范围是研究框架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分析,可以了解框架结构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例如,在软件开发领域,框架结构可以应用于Web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游戏开发等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框架结构可以应用于项目计划、任务分配、进度追踪等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
另外,框架结构的优势和不足也是研究框架结构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框架结构的特点和适用性。
例如,MVC框架结构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灵活性,但对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三层架构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但在开发过程中的设计和实现要求较高。
总之,在框架结构的毕业设计文献综述中,通过对已有研究和应用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为毕业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通过了解框架结构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优势和不足,可以为毕业设计的整体架构设计和技术选择提供参考,并在实际应用中避免重复和错误。
因此,对框架结构的文献综述是毕业设计中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的体现。
框架结构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
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
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框架结构、混凝土、应力、抗震、框架梁一、引言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刚接而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结构共同承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的。
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形成空间结构体系。
该结构形式,可形成较大的内部空间,能灵活的布置建筑平面,并具有传力明确、延性、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因此,无论是在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中,框架结构都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二、主题部分1.框架结构的概念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钢筋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砌筑或装配而成。
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为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为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
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2.框架结构的优缺点(1)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文献综述(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
Review of High-level Framework Structure1 Introduction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building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Compared with masonry structur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s bigger ,and it has light weight and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It also has construction of high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Compared with steel structures, the structure own advantages such as: a good overall, (2)big stiffness, small displacement, good comfort,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good fire resistance, low cost, extensive material sources and convenient maintenance. As a result,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is one of commonly used structural typeof high-level framework.2 The theme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igh-rise frame structures around the world is very fast, and is applied a lot.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floor slab, beam, column and foundation. Main girder, column and foundation form the plane structure , and the plane frame form space structural system through continuous beam. When frame structure is applied inhigh-rise building, the main beam should be arranged in both direction which could form a two-way component to resist lateral force so that the structure could have a strong spatial integrity and can withstand lateral force of any direction. Frame stru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le architecture plane layout and lively modelling which can form a larger space. And it is easy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themulti-function. In the aspect of structural behavior, frame structure belongs to the flexible structure whose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is longer and the earthquake reaction is small. If the structure is designed reasonably, it can has a better ductility performance. But its integral lateral stiffness is small. The action of lateraldeformation is bigger under strong earthquakes which is easy to make filling wall crack and make other non-structural elements damage such as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and glass curtain wall, etc. It Not merely endanger the personal safety and property but also makes restoration work and the cost of repairation very big after the earthquake. When the building has many layers or has large load, it requests the section size of frame column very large. If so, it will reduce the building’s usable area and bring inconvenience to office supplies or the decoration of furniture. So this kind of structure is generally used in non-seismic area or high-rise building with less floors in low intensity seismic area. In additi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rame structure is low. Its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the vertical cantilever shear beams. When it is higher, the change of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will be slower. The high-rise frame are under large horizontal force in both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The cast-in-place floor will work with beams, but not in the assembled monolithic structure. The frame structure’s wall is infilled wall, functioning as retaining and separation.The layout of beam or column grid system between High-rise frame structure and multilayer framework are similar. It also has to make the structure under reasonable forces and meet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plane layout of buildings. At the same time ,it’d better be convenient to construct. Considering these points, the design of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and selection becomes importan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oute of vertical load transmission, the layout scheme of bearing frame structure has several kinds:(1) Horizontal framework bearing solutions. The transverse frames are the main girders and the main floor load is borned mainly by the lateral frame. The lateral frame number are often less. The transverse girder arrangement is beneficial to enhance the lateral stiffness of the building. At the same time, it favors the building ventilation and lighting. But the girder cross section size is often large. When the building needs large space, the clearance will be small and not convenient to arrange vertical pipeline.(2) Longitudinal frame load-bearing schemes. The frame longitudinal beams arethe main girders and the floor load is borned by the longitudinal frame beams. Because of the small size of beam section, 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equipment line and can obtain higher interior headroom. But the transverse stiffness of the building is poor, the depth is limited due to the slab’s length scales at the same time.(3) Horizontal framework hybrid bearing. This scheme requires to arrange beams in both directions. the floor’s load is shared by by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frame beams. It has good work performance as a whole.Historical earthquake data shows that the damag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nodes and the ends of the columns is relatively serious. There are several ductility design principles and relevant provisions must be satisfied in the earthquake-resistant design, such as "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 "strong shear and weak bending", "strong node", "strong bottom of column " and so on. The damage ways of high-ris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in China: ①the bending damage of frame column, shear, bending cracks; ②the inclined section’s destruction of the frame beam, the destruction of normal section and anchor damage;③The inclined cracks of the plate’s four corners and long cracks paralleled with beam;④reinforced misallocation that lead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core area of the nodes.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belongs to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structure owning multiple redundant constraints. The load effects are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loading size, but also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metrical structure components.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which i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whole structural internal forc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internal force of each member, the cross sections of the beams and columns will be designed optimally.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load effect , the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ous structures and reinforcement amount must be determined. And this will lead to change the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structure. The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on of the Optimized structure under the present load also have corresponding change according which a new round of optimization design will begin. Therefore,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frame structure is actually an iterative, incremental optimization process.The calculation result is not always equivalent to the integral optimization design results, but it often could give satisfactory results of engineering practicability. Divis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 ture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s steps are as follows:(1) the initial selection: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plane, elevation layout and the function of building design, the vertical load and horizontal load which loaded by structure and the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will be analyzed. And the construction factors will be considered. Types of frame beams and columns will be merged, and their cross sections will initially identified;(2) structur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e, the vertical load and horizontal load which the structure bear will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tructure analysis, The control internal force of every kind of member will be determined;(3) design the section size optimally: according to each kind of control internal force of each component, optimization design will be done. The structure features and reinforcement optimization design results under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will be done;(4) convergence judgment: we choose a smaller value which can satisfy the precision of engineering.Tthe convergence judgment will be done according to the small value. If the optimizing structure are the same with the original structure, the optimizing structure is convergent. Then the next step of judging feasibility can be continued, otherwise go back to step (2) to restart the structur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design;(5) feasibility judgment: the result of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will beanalyzed ,and then check its availability. If overall analysis can satisfy requirementsof the engineering design, the reinforce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will be done according to the scheme. And this will be the final optimal design results. Otherwise, we need to adjust the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experience and internal force until a solution is available.3 summaryThe frame struc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space and its plane layout is flexible, which meet personalized requirement.Frame structure (residential, public building) will get a bigger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level of people’s material life. When we design high-rise frame structure, the designer shall, first of all, determine feasibility of structure scheme. 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ossible problems we may meet ahead of time. And all the results should be serious analyzed, judged, only then the results could be applied to practical engineering.[Reference]:[1] Xu Rihui nod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frame structure beam column not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09 (18): 161[2] Liu Liw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high-rise building frame column, beam and wall construction, 2009, (18)[3] Chen Jie, the sele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Shanghai building materials, 2009 (5): 35-36[4] Zengyi, several problems should be noticed in design of Zhang Weichenmulti-store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2009 (5): 197[5] Li Jianhao, a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decora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07, (11): 5-6[6] He Weiming analysis, structure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igh-rise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8 (31): 72-73[7] Yang Yaqi, Zhao Youyun. Construction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technology building science, 2009 (28): 47[8] Xu Jianping 1, Yan Jianfeng 2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seismic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the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China, 2009 (20): 140-141 King [9] Kefeng. High-rise structural system of choice, Shanxi building, 2009 (15):53-54[10] Lin Yuying PKPM program in frame - shear wall structure design thinking, Fujian building, 2009 (8): 41-43[11] of the Tongji University, "concrete structure and masonry structure design", Beijing: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 2008[12] Weiquan, Zhang Wenguang. Structural design layout,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and frame - shear wal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2008 (3): 145-146[13] Guo Yuyang. The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2008 (3): 175-176[14] ho Jin. Several problem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the frame structure of priv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9): 182-183[15] Li Huiqi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node area design, Guangdong building materials, 2007 (1): 98-99[16]Takao Yokota, Shozo Wada, Takeaki Taguchi, Mitsuo Gen. Optimal weight design problem of elastic structure.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7 (53): 299-305[17]Mita A and Yokoi I (2001).Fiber Bragg Grating Accelerometer for Building and Civil Infrastructure.。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文献综述范文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文献综述范文一、引言。
你知道吗?在土木工程的世界里,框架结构就像是建筑物的骨骼一样重要。
从咱们身边的高楼大厦到一些工业厂房,框架结构无处不在。
所以呢,为了深入了解这个超酷的建筑结构形式,我就一头扎进了各种文献的海洋里,现在就来跟你唠唠我都发现了啥。
二、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一)概念。
简单来说,框架结构就是由梁和柱通过节点连接而形成的一种结构体系。
这些梁和柱就像是搭积木一样组合在一起,共同承受来自建筑物内外的各种荷载,像是人的重量、家具的重量,还有风啊、地震啊这些自然力的作用。
# (二)特点。
1. 空间灵活性。
框架结构的一大优点就是空间灵活性特别大。
因为墙体不承重,所以在室内布局的时候,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划分空间。
就像搭乐高一样,只要不破坏框架,你想怎么摆弄内部空间都行。
这对于现代建筑来说可太重要了,无论是住宅、办公室还是商场,不同的功能需求都能轻松满足。
2. 结构整体性。
梁和柱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整体性在抵抗地震等水平荷载的时候表现得特别出色。
想象一下,地震来了,框架结构就像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大家齐心协力抵抗地震力,不容易散架。
3. 便于施工。
跟其他一些结构形式比起来,框架结构的施工相对简单。
梁、柱等构件可以在工厂里预制好,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就像搭拼图一样,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工种之间的配合也比较容易协调。
三、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
# (一)荷载计算。
在设计框架结构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建筑物可能会受到哪些荷载。
除了前面提到的人和家具的重量这些恒载和活载之外,还有风荷载、雪荷载等。
风荷载可不能小瞧,特别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或者沿海地区,大风一吹,框架结构要是没设计好,那可就危险了。
雪荷载在北方地区也很重要,要是屋顶的框架承受不住雪的重量,那就可能会出现坍塌事故。
所以啊,荷载计算是框架结构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就像厨师做菜前要先知道客人的口味一样重要。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外文翻译)题目南凯信办公楼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土木工程(结构方向)1班指导教师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开题日期 2013年3月10日文献综述框架结构设计1.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
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
例如: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北京民航办公大楼是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80年代建造的北京长城饭店是现浇延性框架结构。
2.框架结构的优缺点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梁、板、柱组成。
优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有较大空间的会议室、车间、教室等。
需要时还可以隔断分隔成小房间,或拆除隔断变成大房间,因而使用非常灵活。
外墙用非承重构件,可以使立面设计灵活多变。
使用轻质隔墙和外墙,还可以大大降低结构自重,节省材料。
缺点:框架结构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主要取决于梁、柱的截面尺寸,通常梁、柱截面惯性矩小,侧向变形较大,因此限制了框架结构的使用高度。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框架结构建造高度以15~20层以下为宜。
综上所述,在高度不大的结构中框架结构是一种比较好的结构体系。
3.框架结构布置框架结构在进行平面布置时,首先要确定柱网,柱网的尺寸必须满足建筑使用和结构受力合理要求,同时还有考虑施工方便和经济因素。
柱网的开间及进深。
可设计成大柱网和小柱网,在抗震结构中,过大的柱网将给实现延性框架增加一定的困难。
承重框架及抗侧力框架。
承重框架是指直接支承楼板传来的竖向荷载的框架,根据楼板中梁板布置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双重承重等几种布置方式。
由于风及地震可能从任何一方向作用,所以不管横向还是纵向都是抗侧力框架。
抗侧力框架必须做成刚接框架,不得采用横向为框架、纵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代码:11517学号:201010810131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文献综述学生姓名朱攀峰专业班级土木1041学号201010810131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职称)赵红垒讲师完成时间 2014 年 2 月 25 日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框架结构在当代建筑中得到普遍应用。
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几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本文描述了框架结构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并从设计中的要点问题、技术问题和施工现实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内容;要点问题;技术问题;施工问题。
前言近年来,我国建筑在结构设计工作中,逐步实现了与世界先进理念的接轨与融合,建筑结构的体系与模式也呈现出了多项发展的新形势。
建筑平面布置与竖向体形也越来越复杂,给结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几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文献[1]认为: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一、框架结构设计1.1 框架结构注意问题1.1.1 框架结构方案的构思(1)简明的结构受力和传力。
框架结构关系越简单,传力结构清晰,文献[2]中认为:良好的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合理组织与综合解决结构的传力系统、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在荷载作用下,结构通过板→梁→柱流程传力,传力结构清晰有利于经济利用建筑材料。
(2)在民用和公共建筑的柱网平面布局中,柱网应尽量按等距(纵、横)布置,尽量减少边跨柱距,并充分利用连续梁的受力特点减少结构中的弯距。
(3)结构方案应结合建筑功能、工程地质情况等要求综合考虑。
1.1.2 概念设计上着重注意的问题(1)强柱弱梁措施。
文献[3]中认为:强柱即使框架柱的抗弯和抗剪能力比梁的抗弯和抗剪能力强,柱子的破坏大多是因剪压复合受力所致,多发生脆性破坏,脆性破坏大多是突然发生的,而强柱弱梁,可以延缓破坏时间,给人们以躲避和加固的时间。
(2)强剪弱弯措施。
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梁应注意抗剪验算和构造,使其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文献[3]中认为:强剪弱弯是保证构件延性,防止脆性破坏的重要原则,加大各承重构件的抗剪承载力,使这些部位在结构经历罕遇地震的过程中保证不出现脆性剪切失效。
(3)注意构造措施。
1)楼梯间的框架柱因楼梯平台梁与其相连,使得楼梯间柱成为短柱,因此应全长加密柱箍筋;2)外立面为带形窗框架结构,因设置连续窗过梁,使外框架柱成为短柱,应加强构造措施;3)对于框架结构长度略超过规范限值,建筑功能需要不允许留缝时,为减少有害裂缝,采用双向配筋补偿混凝土后浇带。
1.1.3框架结构梁柱截面尺寸的取值我国的设计人员在大量的实际工程设计经验中,得出了框架梁柱截面尺寸大小的一般限值。
根据文献[8]:柱的短边尺寸b 可近似取底层柱高的1/15~1/20,长边尺寸h 按(1~1.5)b 选用,框架梁截面高度h 可取L/8~L/12,截面宽度b 一般为h/2~h/3(L 为梁的跨度)。
这是初步估计的截面尺寸。
进行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时,因为由于框架柱所受的轴向压力较大,柱的截面尺寸还要根据轴压比限值进行假定,目的是为防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高轴压状态下呈现脆性破坏。
同时,建筑物层数多、高度大,为保证高层建筑具有必要的刚度,以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还要控制其侧向位移量。
1.1.4框架结构梁柱的节点设计问题框架梁柱节点承受由梁端和柱端传递来的轴力、弯矩和剪力,受它们共同作用且受力状态复杂。
因此节点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相邻构件承受的各种荷载.保证整个结构体系坚固和安全可靠。
文献[4]中认为: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更强节点”的原则。
“强剪弱弯”就是避免构件(梁、柱、墙)剪力较大的部位在梁端达到塑性变形能力极限之前发生非延性破坏,即控制脆性破坏形式的发生。
“更强节点”就是节点的承载力应大于梁端和柱端的承载力。
文献[5]中认为:节点区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节点区的强度应相对要大;②节点区的钢筋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和粘结性能;③节点区的钢筋构造应尽量简单,以保证节点区混凝土的浇捣质量,使实际的受力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文献[9]规范规定,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应对其进行节点核心区的承载力设计;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其节点应符合规范的构造要求。
1.5抗震框架结构计算参数选取为得到合适的结果,除有合理的结构方案、正确的结构计算简图外还应正确确定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和结构周期折减。
1.5.1 结构的抗震等级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可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2 确定抗震等级;而电讯、能源、消防和医疗等类建筑以及大型体育场馆、大型零售商场等公共建筑,应当首先确定其属于哪类建筑。
乙、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均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
对于乙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1.5.2 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对于多层建筑,当不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至少应取3;当振型数多于3 时,宜取3 的倍数,但不应多于层数;当房屋层数≤2 层,振型数可取层数;对于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当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应≥9;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多取,如结构有转换层顶部有小塔楼、属多塔结构等,振型数应≥12 或更多。
但不能多于房屋层数的3 倍,只有当定义弹性楼板,采用总刚分析,且必要时,振型数才可以取得更多。
文献[17]中指出,合适的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数。
1.5.3 结构周期折减系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由于填充墙的存在使结构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计算周期大于实际周期。
因此,计算地震剪力偏小,结构显得不安全。
对结构的计算周期进行折减是必要的,对于框架结构来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6~0.7;砌体填充墙较少或采用轻质砌块时,可取0.7~0.8;完全采用轻质墙体板材时,可取0.9;只有无墙的纯框架计算周期才可以不折减。
1.2框架结构设计与计算1.2.1 框架结构的特点文献[5]认为框架结构有以下的特点:(1)框架结构的梁、柱间为刚性连接;(2)梁端、边柱端多存在负弯矩,梁端仅考虑弯曲和剪切;柱端只考虑弯曲和压缩;(3)框架结构选用超静定框架结构而不能采用“几何可变体系”的框架。
框架结构计算时,首先要进行荷载组合,在竖向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设计的控制因素是梁、柱变形所引起的侧向位移。
框架结构的特点、结构受力使得结构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
1.2.2 计算简图的确定计算简图是计算模型及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共同构成的。
计算简图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完全按照实际结构进行计算,必然会带来相当大的计算量,而且实践证明也没有必要。
因此,就应进行计算模型简化。
计算简图要反映实际结构的主要力学性能,尽可能与实际结构相吻合;根据计算手段不同,采用相应的计算简图。
1.2.3 受力计算根据文献[12]框架结构设计内力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荷载的计算:荷载包括外部荷载和内部荷载,上述荷载的计算要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采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等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
(2)构件的试算:根据计算出的荷载值,构造措施要求,使用要求及各种计算手册上推荐的试算方法来进行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
(3)内力的计算:根据确定的构件截面和荷载值来进行内力的计算,包括弯矩,剪力,扭矩,轴心压力及拉力等。
(4)构件的计算:根据计算出的结构内力及规范对构件的要求和限制来复核结构试算的构件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调整构件的截面或布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1.3 设计构造方面(1)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配置应满足要求对于规范中规定的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的要求,绝大部分设计人员都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对于文献[9]中规定的“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0.08 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 %、0.5 %,0.4%。
”设计中经常被忽视,尤其是柱轴压比不大时,常常不满足要求。
这一规定是保证节点核芯区延性的重要构造措施,应严格遵守。
(2)底层框架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应满足要求按文献[9]中规定:“底层柱,柱根处箍筋加密区范围为不小于柱净高的1/3”这是新增加的要求,设计中应重点说明。
(3)框架梁的纵向配筋率应注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一2001)中规定:“当框架梁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梁箍筋最小直径的数值应比表6.3.3 中规定的数值增大2mm.”在目前设计中,这一规定常被忽视,造成梁端延性不足。
(4)框架梁上部纵筋端部水平锚固长度应满足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规定:“框架端节点处,当框架梁上都纵筋水平直线段锚固长度不足时,应伸至柱外边并向下弯折,弯折前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LaE.”当框架柱截面尺寸小于400×400mm 时,应注意梁上部纵筋直径的选择,否则这一项要求不容易得到保证。
二、框架结构设计中的要点分析2.1 基础系梁的设置问题当前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在基础梁设置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埋置深度问题。
如果基础梁埋置深度过深,则可采用基础系梁的方式减少底层柱的计算长度。
若是工程条件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同样需要设置基础系梁。
文献[7]中认为:依照建筑物的抗震要求,沿着两个主轴的方向设置基础系梁,其中所构造的基础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可以取所连接柱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百分之十作为压力或者拉力来加以计算,截面高度可以取连接柱中心距离的1/12~1/15。
满足最小配筋率是构造配筋的基本条件,当基础系梁上作用有楼梯柱或者填充墙时传来的荷载时,应该将相应值提升至与所连接柱子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的叠加。
同时,基础系梁截面也应该保持同步的增加,计算出配筋应满足的构造和受力要求。
基础系梁顶标高的构造与基础顶标高一样。
此外,可以用混凝土将基础梁下面独立基础的锥形斜坡或者台阶之间的空隙部分浇筑,使其与基础项面齐平之后再浇筑基系梁。
如果以基础系梁来进行柱底弯矩的平衡,那么应该按照框架梁来设计配筋和基础系梁的截面尺寸。
此时,应该全部拉通拉梁正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负弯矩钢筋,基础系梁纵筋的抗震要求、箍筋的加密以及框架柱内的锚固应该与上部框架梁相同,而且此时要在基础梁顶部设置拉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