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PR

合集下载

3 猪伪狂犬病

3 猪伪狂犬病

应用改进的PCR可将PRV强弱毒区分开来。 在gG基因上游设计1个通用引物A,再分别根 据gG基因和Lac基因设计一个下游引物B和C, 对野毒株和疫苗株(其基因gG被LAC基因取代) DNA进行扩增。结果A、B只能从野毒DNA中 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引物A、C仅能从疫苗毒 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
4.3酶切图谱分析 基本原理:300Kb以下的病毒DNA经内 切酶水解,进行琼脂凝胶电泳后,可观 察到清晰的DNA带。 将分离的病毒的酶切图谱与准确的内切 酶图谱比较,从而对病毒核酸进行鉴定 及诊断。
野毒感染产生gE抗体
PRV疫苗有gC、gE、UL21以及TK缺失。
1.3 活病毒载体疫苗:把一个或多个可以编码 保护性抗原的基因扦入到另一种病毒基因组中, 并提取表达。
对PRV目前报道的活病毒载体有腺病毒、杆状 病毒、痘病毒等。
优点:避免了PRV疫苗株与野毒株同时感染动 物或用两种不同疫苗免疫发生遗传重组的可能, 同时可以把多种病原的保护性基因同时插入至 一个载体制成多价苗。
培养特性 PRV病毒具有嗜酸性,在兔肾和猪肾细 胞(原代细胞或传代细胞系)最适于病 毒增殖。引起细胞病变和空斑。 在鸡胚尿囊膜上也很容易生长,接种后 3~4天形成大小不一的隆起的白色痘泡。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猪和隐性感 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鼠 类粪便中含大量病毒,也能传播 本病。
2.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 的皮肤以及生 殖道均可感染。仔猪常因 吃了感染母猪的乳而发病。怀孕母猪感 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而使胎儿感染, 以致引起流 产和死产。一般呈地方流行 性发生,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4.4 DNA核苷酸序列分析 是在核酸酶学和生物化学的基础上创立 并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DNA技术。现在 测序反应已经标准化,许多生化公司均 有测序试剂盒销售。

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

发病仔猪图片1
2
2~4周龄以上仔猪
• 发病时有类似的神经症状,但病程稍缓, 发病率约为20~40%,致死率约为10~ 50%。 • 4周龄到三月龄小猪出现严重感染时,可 表现为咳嗽、流鼻液、打喷嚏等,个别 病猪表现有中枢神经紊乱症状,如强直、 阵发性痉挛、后肢运动失调、划船运动、 头部紧张、上下颌紧闭,但死亡率常低 于5%。
抵抗力
• 伪狂犬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如44℃经过5小时不能将其完全灭活。
• 该病毒对各种化学消毒剂敏感。
流行病学
• 感染谱广,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易感性,包括猪、 牛、绵羊、山羊、犬、猫、兔、鼠及野生动物如浣 熊、水貂、银狐等。 • 猪是伪狂犬病病毒唯一的储存宿主。 • 实验动物如兔、小鼠等人工接种该病毒均可引起典 型的发病症状。
历史
• 该病最早于1813年发生于美国的牛群中, 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与狂犬病类似,故称 为伪狂犬病。 • 1902年Aujeszky证明本病病原为非细菌性 致病因子,随后经实验确定其病原为病毒, 因而该病亦被称奥耶斯基病(Aujeszky's disease)
分布状况
• 遍及欧洲、东南亚、美国、南美洲及非洲 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泰国、韩国、日本、菲律宾、老挝、马来 西亚、新加坡和越南等都有伪狂犬病的流 行。 • 我国有猪、牛、羊、貂、狐等病例的报道。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的发展, 引入国外种猪的增多,国内生猪调运频繁, 疫情呈流行上升趋势。
伪狂犬病
Pseudorabies (PR)
特 征
• 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和野生动物的 一种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的致 死性疾病。 对猪的危害最大,可致: 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木乃伊胎; 初生仔猪:急性致死性经过,具有明显的神 经症状,死亡率几乎100%; 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状态。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

PRV主要基因的功能及作用:
gE基因是PRV的一个主要的毒力基因,可影响病 毒在细胞间的扩散,对病毒侵染神经系统也具 有重要意义,是PRV从视网膜、嗅觉上皮细胞、 三叉神经节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必需的。gE基 因在检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gB基因是主要免疫原性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 依赖于和不依赖补体的中和抗体。
(3)定期野毒感染阳性率的监测:已有多家 兽医防疫部门采用ELISA诊断试剂盒对猪场 送检血清进行监测,可以容易地追踪在实施 猪场的净化程序后猪群中阳性率的变化。
(4)引种监测和隔离检疫:只引进伪狂犬病 阴性种猪是保证成功控制和净化猪场伪狂犬 病的重要一环。有必要对引种猪进行隔离检 疫,并进行疫苗接种。
五、病理变化
脑膜充血,出血和水肿
扁桃体、肝和脾脏常可见散在的白色坏死 点 肺可见水肿,同时有小叶性间质性肺炎 流产胎儿脑可见出血点,肾和心肌出血, 肝和脾有白色坏死点 组织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呈弥漫性非 化脓性脑膜炎
脑充血、水肿
肾脏散在针尖状出血点
肺脏呈现轻微水肿,散 在分布有点状出血与黄 白色坏死灶。
4、妊娠母猪: 发热、咳嗽、精神不振 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中后期), 流产、产死胎发生率高达50%,生下弱 仔,表现呕吐、痉挛,角弓反张,很 快死亡(24-36h) 伪狂犬病还可以引起种猪不育症。母猪 不发情、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 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耽误了整个配种 期。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表现 不育、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四、临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6天,短者36h,长者达10d。 猪应年龄的不同,发病后症状和死亡率有很大 的不同,但一般不会出现奇痒。 1、2周龄的哺乳仔猪 表现为最急型 死亡率达100% 症状 发热(41-42℃),厌食,精神不振 大量流诞,间有呕吐、腹泻 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 既而出现神经症状,发抖,共济失调,间 歇性痉挛,后躯麻痹,倒地四肢划动,昏睡衰 竭,24-36h死亡

伪狂犬病(PR)

伪狂犬病(PR)

综合防治
• 用猪克伪进行免疫接种,公母猪一年3次,仔猪 50-70日龄免疫,1头份/头
• 同一猪场不能使用两种基因缺失苗,以免基因重 组 • 全场猪用猪克伪紧急接种,1头份/头 • 加强消毒工作,选用蓝光、2%火碱、复合醛、复 合酚等消毒药
• 鼻腔内接种高滴度弱毒疫苗能有效防止野毒感染
• 弱毒疫苗主要在接种处和局部淋巴结复制,从鼻 分泌物和扁桃体排毒,排毒量极低,不会对猪构 成传染的威胁
肌肉注射,连用23天
板蓝根注射液
清热解毒
0.1-0.2ml/kg体重
硫酸卡那霉素
抗菌消炎
10-15mg/kg体重
克毒先
抗病毒
2000mg/kg饲料
混入饲料中添加 复合维生素B粉 加强营养
500mg/kg饲料
• 荧光抗体组织切片检测(FATS)可以快速可靠检 测组织内的PR病毒,选用的组织为扁桃体 • 可将10%脑悬液的上清液肌肉注射至兔后肢,注 射点48-96h出现典型的巨痒症状,则可以确诊为 PR
扁桃体冰冻切片,荧光抗体检测伪狂犬病病毒抗原
病料接种家兔后局部发痒,兔啃咬接种位, 使局部咬伤、出血
流行病学
• 未获得自然免疫保护的猪群第一次暴发PR,PR 会在1周内传播至全群动物,仔猪日龄越小,发病 率和死亡率越高
• 病毒自鼻分泌物和唾液中排出,在空气中形成气 溶胶,随气流迅速传播至同一猪场或临近猪场的 易感猪群
• 病毒也可经消化道、生殖道、皮肤粘膜伤 口、精液和乳汁传播 • 病毒对干燥,特别是阳光直射的环境敏感
• 怀孕母猪前3个月内感染PR病毒,胚胎会被吸收, 母猪重新进入发情期 • 妊娠3个月后感染PR病毒,表现为流产或死胎
• 临近足月时,母猪感染表现为弱胎

致病性猪伪狂犬病PRV- JF 株的检测

致病性猪伪狂犬病PRV- JF 株的检测

7. 动物接种试验 用病毒原液接种家兔试验组,家兔于接种后16 h 出现不安、发热症状, 24 h 后急性死亡; 10-4 稀释的 病毒液接种组于接种后72 h 出现不安, 频频咬注射 部位, 导致大腿皮肤溃烂、出血, 继而四肢麻痹、角 弓反张死亡; 对照组动物无异常表现。试验结果表 明, PRV-JF 株对靶动物具有较强毒力原液(108.5TCID50/mL)、 0.0001稀释(滴度为104.5TCID50/mL)于股内侧肌肉注射 成年健康家兔各2 只,剂量1 mL/ 只; 同时设注射正常细 胞培养物为对照。每天观察记录试验动物的临床反应。
结果:
1 .病毒分离 病料接种PK-15 细胞盲传2 代后,于3 d~4 d 出现CPE, 呈 现细胞圆缩、聚堆、拉网、破碎、核内包涵体(图1)。经细胞 传代与蚀斑克隆后, 病毒适应性明显提升, CPE 出现的时间提 前, 病变程度加重。
3.分子病毒学鉴定
3.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合成分别扩增PRV gG、gE 基因的 特异性引物。 3.2 病毒DNA 提取及PCR 鉴定: 按常规方法提取病毒基因 组DNA 为模板, 进行DNA 扩增, 94 ℃ 预变性2 min; 94 ℃ 变性45 s, 55 ℃退火45 s, 72 ℃延伸1 min, 35 个循环; 最后 延伸反应7 min。PCR 产物用1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3.3 核苷酸序列测定: PCR 产物经纯化后测序, 与GenBank 登录的7 株PRV序列: Fa 株(AF403050, 广东)、LA 株 (AY173124,山东)、Becker 株(AY368490, 美国)、MinA 株 (AY170318, 河南)、Sh 株(AF207700, 上海)、Ea 株 (AF171937, 湖北) 和Yanshan 株(AY249861, 韩国)进行同源 性比较与进化树分析。

养殖技术-规模化养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技术应用研究

养殖技术-规模化养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技术应用研究

养殖技术-规模化养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技术应用研究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引起的以发热、脑脊髓炎、繁殖障碍为典型症状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猪是PRV的天然宿主,该病毒具有高度隐性感染特点,可引起持续性感染,特别是耐过的母猪常呈潜伏感染,长期带毒,对养猪业危害性极大。

PRV可单独感染,也可与多种病毒混合感染,且相互影响,给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带来了更多困难。

PRV对宿主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可干扰机体免疫抗体产生。

目前,PR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重点优先防治的疫病之一,其控制目标要求:到2015年原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到2020年全国所有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

因此,如何控制种猪群的PRV感染,已成为规模猪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外很多国家开展了PR的根除计划并获得成功,主要净化方案有:①检测和清群方案;②后代隔离方案;③销毁/重建方案。

近年来,我国已有使用PRV基因缺失苗成功实现净化的案例。

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通过采取组装、集成PRV疫苗、诊断试剂、消毒药物等防控技术,总结出了一套“免疫-检测-淘汰”的净化措施,成功控制PR,并逐步实现净化目标,以期能为规模化养猪场PR净化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试验在浙江桐乡某规模养猪场进行,猪场系全封闭式管理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周围无生猪散养户存在,为疫病净化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试验初期猪场存栏猪4500头,其中能繁母猪400余头,种公猪8头。

养殖场存在生产情况不稳定,母猪繁殖性能不佳等情况。

1.2 供试疫苗种猪采用PR活疫苗(BarthaK-61株)由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仔猪采用PR活疫苗(BarthaK-61株),由浙江诺倍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均为基因缺失苗。

1.3 抗体检测采用PR-gE和PR-gBELISA检测试剂盒,由美国IDEXX公司生产。

1.4 控制与净化方案①所有种公猪和20%能繁母猪进行PRV-gE抗体检测,确定PRV野毒感染情况。

伪狂犬200204

伪狂犬200204

谢显泰
LZN, TSD
21
诊断
临床症状
❖ 仔猪高死亡率和神经症状 ❖ 呼吸症状 ❖ 流产
病理变化:肝、脾坏死灶,非化脓性脑炎 病毒分离
❖ PK-15,18-96小时出现CP ❖ HE染色,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动物实验:兔或豚鼠,皮内注射脑组织匀浆
谢显泰
LZN, TSD
24
脾脏和肝脏的白色斑点
gE
gC gG gG gE gE
gE gE
LZN, TSD
TK
Repeats
+
+
+
+
++Fra bibliotek+
+
+
+
-
-
-
+
-
-
-
+
+
+
-
+
+
+
n.a. n.a.
40
疫苗特性
>105 TCID50/头份 Begonia株 gE、tk基因缺失:人工基因重组 可与现场野毒区分抗体 配以敌露威(Diluvac Forte)佐剂,可极大地提高免
谢显泰
LZN, TSD
25
诊断
血清学
❖ VN ❖ IF ❖ ELISA:区别gE缺失疫苗和野毒感染产生Ab ❖ PCR:可检测潜伏感染 ❖ 乳胶凝集试验(LA):快速、可现场操作 ❖ Dot-ELISA ❖ 琼胶免疫扩散(Agar-gel immunodiffusion test) ❖ IHA ❖ 放射免疫 ❖ 放射免疫扩散酶试验(RIDEA)
LZN, TSD
10

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

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

41猪伪狂犬病(P R )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传染性疫病,该病毒可引起猪及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发病,临床上以发热、痒、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主要危害仔猪、成年猪,造成猪群发病死亡,仔猪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可高达100%,中大猪发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还可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继发或混感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极易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导致更高发病死亡率。

特别是近年来,猪伪狂犬病病毒毒性增强了,给该病防控带来困难,成为猪场严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防控不当会造成猪场严重经济损失。

我国已经把猪伪狂犬病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有必要净化控制该病,保护养猪业的发展。

1 伪狂犬病病毒及流行特点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一种疱疹病毒,属于有囊膜病毒并有纤突,与附着感染有关;病毒基因组为DNA病毒,病毒编码蛋白gB、gD、RR的基因对病毒的复制是必须的,也有利于化验室鉴别诊断。

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抗原特性不同的伪狂犬病病毒毒株,只是毒株毒力强弱不同。

近年来病毒毒力增强,不但能够引起小猪发病死亡,也可造成大猪发病甚至死亡。

同等毒力毒株侵袭不同种类动物发病情况也不一样,例如:可以引起猪发病死亡的毒株,对牛、羊感染较低;人对PRV无易感性。

伪狂犬病病毒在寒冷季节活性增强,现在由于病毒毒力增强,其他季节发病也较严重。

伪狂犬病病毒可以侵害猪、牛、羊、犬、猫、兔、鼠等动物及其他野生动物。

但是大量实验证明:猪和鼠是疫源动物,也就是说伪狂犬病的发病流行是由猪、鼠带毒或接触其病死尸体而感染发病的,特别是鼠害严重的猪场,更要做好灭鼠和伪狂犬病免疫接种工作,以防疫病发生。

伪狂犬病的潜伏期为1.5~10d,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伤口感染。

病毒首先在扁桃体、咽部和鼻腔内增殖,通过2条途径传播:(1)沿神经干传播,引起神经细胞感染,造成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瘙痒等;(2)通过白细胞携带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到机体各部位,尤其是通过妊娠母猪的胎盘组织侵入胎儿,造成流产或死产。

猪伪狂犬病(PR)

猪伪狂犬病(PR)

发病机理
• • • • 最初在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 再感染扁桃体和肺脏 经三叉神经和嗅神经进入中枢神经 可以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嗅球、 可以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嗅球、扁桃 体 • 应激可使潜伏变成发病
临床症状
• 神经型:体温41℃左右,后肢感觉与 神经型:体温 ℃左右, 运动麻痹,叫声嘶哑或失声。 运动麻痹,叫声嘶哑或失声。兴奋型 少见 • 胃肠型:黄色粥样腹泻 胃肠型: • 肺型:喷嚏,咳嗽、鼻涕、呼吸困难 肺型:喷嚏,咳嗽、鼻涕、 • 强毒感染可以引起皮肤痒感
流行病学
• 猪是自然寄主,是唯一的感染后能够 猪是自然寄主, 存活的物种。野猪是潜在的储存宿主, 存活的物种。野猪是潜在的储存宿主, 是家猪的传染源。 是家猪的传染源。 • 发病有明显的年龄特点 • 发病的程度与毒株、种猪的数量、密 发病的程度与毒株、种猪的数量、 度、霉菌毒素危害的程度相关
• 传染性不强, 传染性不强, • 同栏内的传染性高,栏之间传染性较 同栏内的传染性高, 低 • 冬季病毒可存活 天,猪肉组织内可 冬季病毒可存活46天 存活数年, ℃可以存活15 15分钟 存活数年,70℃可小时 PH2和PH13.5存活 存活4 •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误区
• • • • • 母源抗体可以保护新生猪 活苗不会返强 出生三天内滴鼻 肾脏出血诊断为猪瘟 奶猪腹泻诊断为黄白痢, 奶猪腹泻诊断为黄白痢,肠病毒感 染
剖检特点
• • • • 肾脏针状出血 肝、脾灰白色小点状坏死灶 扁桃体充血、水肿、 扁桃体充血、水肿、坏死 出血性坏死性小叶性肺炎
免疫
• 1.双基因缺失苗:HB-98株,缺失 双基因缺失苗: 双基因缺失苗 株 缺失TK / gG • 用于紧急预防接种,超前滴鼻 用于紧急预防接种, • 可区别野毒抗体与疫苗抗体 • 2.天然基因缺失苗:Bartha-K6株 天然基因缺失苗: 天然基因缺失苗 株 • 3.灭活苗:安全 灭活苗: 灭活苗

经典伪狂犬

经典伪狂犬

24
13(54.2%) 11 (45.8%)
表3 应用乳胶凝集试验作猪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样品 血清 猪场
数量
阳性率
阴性率
3950 2170(54.9%) 1780(45.1%)
21
14(66.7%) 7(33.3%)
六、诊断方法及应用
病原学诊断 · 病毒分离鉴定 · PCR · 核酸探针 · 动物接种试验
试验猪的数 猪免疫前 量(头) 抗体水平
10
阴性
10
阴性
10
阴性
10
阴性
免疫后1个月
抗体水平
阳转率
1∶25.82±8.34
100%
1∶14.25±11.26 1∶6.73±3.1 阴性
100% 60%
0
各种疫苗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强弱顺序依次为:伪狂犬病活疫苗>全病 毒油乳剂灭活苗>Begonia株>Bartha株。另外,伪狂犬病活疫苗、 Begonia株和Bartha株试验组中均是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疫苗按规定的 每头剂量使用,没有加入其它佐剂,抗体测定的结果表明,它们诱发的抗体 滴度分别为1:25.82,1:14.25和1:6.73,说明我们所推荐使用的疫苗株其本 身的免疫原性优于Begonia和Barhta 株。
缺失了伪狂犬病毒的主要毒力基因TK,高度安全, 可用作于新生仔猪(未吃初乳)的超前免疫。
缺失了gG基因:伪狂犬病毒编码的gG蛋白是一
种趋化因子结合蛋白,由于gG与机体本身的趋化 因子结合,使趋化因子不能发挥功能,导致机体不 易或难以识别侵入的病毒。将gG缺失后消除了与 机体本身的趋化因子结合的可能,游离的趋化因子 能迅速识别病毒,不仅提高了疫苗的免疫原性,而 且很快产生抗体,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2007716151857

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2007716151857

七、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猪伪狂犬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猪伪狂犬病的诊断、监测、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预防与控制。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饲养、加工、经营猪及其产品,以及从事相关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2.1 流行特点本病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除无尾猿外)均可感染,猪、牛、羊、犬、猫等易感。

本病寒冷季节多发。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猪和康复猪可以长期带毒。

病毒在猪群中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2.2 临床特征潜伏期一般为3~6天。

母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常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等症状。

青年母猪和空怀母猪常出现返情而屡配不孕或不发情;公猪常出现睾丸肿胀、萎缩、性功能下降、失去种用能力;新生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20~30%,死亡率为10~20%。

育肥猪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增重滞缓。

2.3 病理变化大体剖检特征不明显,剖检脑膜瘀血、出血。

病理组织学呈现非化脓性脑炎变化。

2.4 实验室诊断2.4.1病原学诊断2.4.1.1病毒分离鉴定(见 GB/T 18641—2002)2.4.1.2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见GB/T 18641—2002)2.4.1.3 动物接种:采取病猪扁桃体、嗅球、脑桥和肺脏,用生理盐水或PBS液(磷酸盐缓冲液)制成10%悬液,反复冻融3次后离心取上清液接种于家兔皮下或者小鼠脑内,(用于接种的家兔和小白鼠必须事先用ELISA检测伪狂犬病病毒抗体阴性者才能使用)家兔经2~5天或者小鼠经2~10天发病死亡,死亡前注射部位出现奇痒和四肢麻痹。

家兔发病时先用舌舔接种部位,以后用力撕咬接种部位,使接种部位被撕咬伤、鲜红、出血,持续4~6小时,病兔衰竭,痉挛,呼吸困难而死亡。

伪狂犬病疫苗

伪狂犬病疫苗
灭活苗选择顺序全病毒株、gG基因缺失 株、gE基因缺失株、gG+gE基因缺失株、 TK+gG+gE基因缺失株。 活疫苗选择顺序: TK+gG基因缺失株、 Bartha株、TK+gE基因缺失株, TK+gG+gE基因缺失株、多基因缺失株。
从净化并根除PR角度出发应选用基因缺失 疫苗。高级别大型种猪场选用TK+gG基因及 TK+gE基因缺失株活疫苗均可,很多资料报 道及实际运用结果表明TK十gG基因缺失株免 疫效果优于TK+gE基因缺失株。
2、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
天然基因缺失弱毒株,保留重要生物学功 能TK基因。免疫效果好,产生免疫力快, 可用于紧急预防接种。仔猪免疫可促进其 生长发育。
3、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鄂A株)
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好。抗原含量 高,免疫效果好。灭活疫苗使用安全。
双基因缺失疫苗(HB-98株)免疫效果
外贸猪场,特别是出口到欧洲和北美地区 的外贸猪场,因为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实施 PR根除计划,规定只能免疫gE基因缺失株, 那么这些外贸猪场只能使用gE基因缺失株疫 苗。
3、伪狂犬病疫苗参考免疫方案
活疫苗:
后备母猪:6月龄左右免疫1次,间隔1个月加 强免疫1次,产前1个月再免。 经产母猪及种公猪:1年3次免疫 母猪未强化免疫所产仔猪:7日龄内滴鼻或肌 肉注射 母猪强化免疫所产仔猪:45日龄左右肌肉注射
猪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疫苗(HB-98株)免 疫效果经研究表明,免疫后,有以下特点:
经产母猪:流产、死产、木乃伊胎数下降18 %,健仔率提高10%;哺乳及保育仔猪成活率 提高6%。
40~50日龄仔猪免疫:免疫仔猪皮肤红润毛色

伪狂犬病介绍

伪狂犬病介绍

皮疹
部分患者会在发热后出 现皮疹,多分布于躯干 、四肢等部位。
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结 肿大,以颈部、枕后、 耳后等部位为主。
实验室检查方法
01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病毒特异性抗体,可以确诊伪狂 犬病病毒感染。
02
病原学检测
采集患者的咽拭子、脑脊液等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 ,可以确定病原体。
03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具有快速、 灵敏、特异等优点。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确诊伪狂犬病。具体标准包括: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 ;出现发热、神经系统症状等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测或病原学检测阳性。
鉴别诊断
伪狂犬病需要与狂犬病、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其中,狂犬病患者有恐水、怕风等特异性表现 ;乙型脑炎患者多有蚊虫叮咬史,且脑脊液检查可出现异常;登革热患者则有皮疹、出血等临床表现。
复发风险
伪狂犬病病毒在体内可能长期存在,当动物 免疫力下降或受到应激刺激时,有可能出现 复发。因此,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和免疫预防 工作,降低复发风险。
06 社会影响与公共卫生意义
对养殖业的影响
引发动物大规模死亡
01
伪狂犬病在动物群体中传播迅速,可导致大量动物感染并死亡
,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影响动物生产性能
遗传多样性
由于伪狂犬病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形成了不同的病毒株和基因型,使得病毒 具有遗传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增加了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能力。03 临床Βιβλιοθήκη 现与诊断方法典型症状及体征
发热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技术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技术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技术猪伪狂犬病(PR)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PR可引起初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保育育肥猪出现呼吸道症状,公猪不育,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成年猪通常呈隐性感染且感染PRV后多耐过,导致长期带毒排毒,一旦PR在规模猪场中传播流行,会使猪群机体抵抗力大幅度下降,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而造成免疫接种失败,极易继发或混感猪蓝耳病(PRRS)、猪瘟(CSF)、猪圆环病毒病(PCVD)以及寄生虫等多种疾病,加大PR的诊治难度。

为此,探究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技术,对有效控制猪群中PR传播,确保猪场经济效益,实现净化PR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病原PR的病原是伪狂犬病病毒(PRV),PRV为线性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病毒粒子以椭圆形或圆形为主,有囊膜,且在宿主细胞被PRV感染的过程中,囊膜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PRV毒力由诸多基因协同控制,主要基因有TK基因、gE基因、gI基因和gD基因等。

PRV对外界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在猪舍物体表面,PRV能够存活1周以上,55~60℃、80℃条件下分别需要经过30~50min、3min才能被灭活。

PRV易变异,规模猪场普遍存在野毒感染,成为危害国内养猪业较为严重的疫病病原之一。

2 流行病学2.1 传染源猪是PRV的自然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是PR的重要传染源,通常规模猪场发生PR突然,传播迅速,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由于规模场种猪数量多,仔猪受到PRV感染的风险较大,且部分仔猪发展为育肥猪或后备种猪,造成不同生产阶段PRV的传播。

PRV可直接接触传播,亦可经空气和被污染的饮水和饲料传播。

2.2 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作为PR主要传播途径,亦可经乳汁、胎盘和精液传播。

潜伏感染是PRV的重要特点,PRV通过口、鼻呼吸道侵染宿主,并在其外周神经系统中潜伏,猪受到不良因素(气温波动幅度大、猪舍通风不佳、饲养密度大等)影响产生应激后则会激活PRV,同时不断地向外排毒感染猪群而导致PR暴发性流行。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制

疫病防控 2019年第7期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制王建栋/河北省唐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共患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奥耶斯基病(AD)。

感染猪引起发病称为猪伪狂犬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发病仔猪呈现神经、消化系统症状,成年猪无明显临床表现,妊娠母猪和公猪表现为繁殖障碍(流产、死胎)和呼吸系统症状,无奇痒。

其他家畜发病可出现奇痒。

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也是我国重要的猪传染病之一,猪群一旦感染很难根除。

20世纪80年代,随着预防该病的疫苗出现,一些国家通过免疫接种和淘汰带毒猪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已经根除伪狂犬病。

在我国,一些猪场通过以免疫接种为主,同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已经有效控制了该病。

但近年来,个别猪场伪狂犬病感染呈暴发趋势,有的猪场感染率接近100%。

为了提高养猪生产过程中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制效率,本文将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等方面对猪伪狂犬病进行阐述,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病原伪狂犬病病毒(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甲疱疹病毒科,基因组为线性双股DNA。

该病毒的毒力由基因组中的gE、gD、gI和TK基因协同控制,其中,TK基因为主要毒力基因,如果TK基因失去活性,该病毒的毒力将丧失或降低,因此,目前用于防治该病的疫苗即为缺失TK或gE、gC、gG等的基因工程疫苗。

该病毒有囊膜和纤突,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中可存活1个多月,但对火碱、季铵盐类、醛、碘制剂等一般防毒消毒剂都敏感。

二、流行病学在易感的多种动物中,猪最敏感,发病后最严重。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猪、隐性感染猪和带毒的鼠类。

猪只可通过直接接触病猪和隐性感染猪而感染或发病,也可经皮肤伤口、配种、空气等方式传播。

隐性感染种猪和所产的仔猪可长时间带毒、排毒,并可引起长期流行,是本病较难根除的重要因素。

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降低,断奶后仔猪感染后一般不发病,只是长期带毒、排毒。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18年第6期饲料博览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于君1,赵福庆2(1.国营东港市种畜场,辽宁丹东118300;2.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9)摘要:猪伪狂犬病(PR )是由伪狂犬病毒(PRV )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呈高发趋势,严重威胁生猪业健康发展。

该病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危害程度不同,但对仔猪和繁殖母猪有较为严重的危害性。

并且不同年龄阶段猪感染该病表现的临床症状也不同。

此外,猪伪狂犬病经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不易被区分诊断。

因而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应用流行病学原理研究和制定出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办法,实施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诊断;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28;S852.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18)06-0039-03Diagnosi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Pseudorabies in PigsYU Jun 1,ZHAO Fuqing 2(1.Donggang Livestock Farm,Dandong 118300,Liaoning China;2.Liaoning Agriculture Technical College,Yingkou 115009,Liaoning China)Abstract:Pseudorabies virus (PR)is a kind of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pseudorabies virus (PRV).At present,it has a high incidence trend,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ig industry.The dis⁃ease has different degrees of harm to pigs of different ages,but it has serious harm to piglets and breeding sows.And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pigs infected with the disease have different clinical symptoms.Besides,porcine pseudora⁃bies is often mixed with other diseases and is not easily diagnose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orcine pseudorabies in the process of pig breeding and apply the principle of epidemiology to study and formulate effective method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nd implement practical and feasible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Key words:porcine pseudorabies;diagnosis;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收稿日期:2018-05-21作者简介:于君(1971-),男,满族,辽宁东港人,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规模化猪场的经营管理和疫病防控,饲料营养的研发推广。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

兔奇痒
荧光抗体检查
防 治
预防: 综合措施:关键是灭鼠和消毒,严格控制引种和 人员来往。 种猪在配种前用猪伪狂犬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一次, 分娩前3周再免疫接种1次。 仔猪: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断奶后用猪伪狂犬病 毒基因缺失弱毒苗免疫一次,间隔4~6周加强免疫 一次,非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及早免疫。 控制: 在病猪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 猪血清,可降低死亡率。 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给仔猪滴鼻,可迅速控制疫 情。
猪伪狂犬病 (PR)
1
概况和历史
2
病 原
3
流行病学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 断
5
6
7
防 治
概况和历史

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一 种急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病猪的年龄不 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异,但都无明显的皮肤瘙 痒表现,哺乳仔猪表现发热和神经症状,病死率 较高,青年猪有轻度呼吸机能障碍,母猪流产、 死胎、返情和屡配不孕。 目前该病对养猪业影响很大,在许多国家的地位 仅次于猪瘟。


病 原
伪狂犬病毒 分类地位: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基因组 为双股线状DNA。 功能基因:PrV的毒力是有几种基因协同控制,主 要有gD、gE、gI和Tk基因;糖蛋白gC、gD 和gE 在病毒免疫诱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Pr基因工程 疫苗株都有缺失以下一种或同时缺失几种基因。 如gG、gI和Tk。 血清型及毒力: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各毒株间毒 力差异很大。 抵抗力:对外界抵抗力很强,但一般消毒剂都有 效。
A单层细胞、 B细胞病变
病毒粒子
电镜下的疱疹病毒粒子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
❖ 猪伪狂犬病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3种,目 前我国主要是应用灭活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在刚刚发生和 流行的猪场,用高滴度的基因缺失疫苗鼻内接种,可以达到 很快控制病情的目的。建议免疫程序:种猪(包括公猪), 第一次注射后,间隔4~6周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次产前1个 月左右加强免疫1次,可获得非常好的免疫效果。留种子猪 在断奶时注射1次,间隔4~6周加强免疫1次,以后按种猪免 疫程序进行。商品猪断奶时注射1次,直到出栏。猪发生伪 狂犬病时,全场未发病的猪均用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苗进 行紧急免疫注射,一般可有效控制疫情。
❖ 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随着日龄增长而 下降,断乳后的仔猪多不发病。
病料接种家兔,其啃咬接种部位,出血
3、临床症状
❖ 潜伏期一般为3~6d,短者36h,长达1Od。成年猪 多为隐性感染,也可出现发热、精神沉郁症状,有 些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天内完全恢复。新生仔 猪、哺乳仔猪发病症状明显,病猪高热、呕吐、食 欲废绝、呼吸急促,有神经症状,兴奋,叫声嘶哑, 无目的前进或转圈,继而出现肌肉痉挛、四肢麻痹, 卧地、四肢划动做游泳状态运动。
❖ 妊娠母猪可出现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胎。 有时产下的仔猪1~2天正常,但随后突然死亡,仔 猪3~7日龄为死亡高峰期。
❖ 公猪感染后可出现睾丸肿胀或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母猪感染后可出现不育症。
神经紧张、两眼发红
仔猪发痒
仔猪角弓反张
仔猪划水动作
仔猪腹泻,死亡前游泳状,鸣叫,声音嘶哑
仔猪神经症状
❖ PR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间存在差异。病毒能在鸡胚及 多种动物细胞培养上生长繁殖,产生核内包涵体。病毒对外 界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可存 活5周以上。一般常用的消毒药都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基因缺失疫苗的优点:
a) b)
c)
d)
人为的有目的进行相关基因片断的缺失,缺失的片断 较大,一方面区域明确,另一方面返祖的可能性较少; 缺失基因不是免疫原性基因,而是将毒 力基因(gTK) 进行缺失,无毒力或毒力较弱; gE基因的缺失可大大减弱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和扩散 能力;不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很难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形成潜伏; 可以把缺失基因表达蛋白作为标志蛋白,通过标志蛋 白抗体的检测将疫苗毒与野毒感染区分开来;
1.常规疫苗的缺点:
A.灭活疫苗: ①安全,但免疫效力不佳; ②接种剂量大,油佐剂的问题,导致偶尔出现过敏 反应,注射部位皮肤坏死; ③抗体持续时间较短,需进行二次或三次免疫接 种;
常规疫苗的缺点:
B.常规弱毒疫苗:
①主要通过在非适应性的细胞上反复盲传,进行致弱和自然的基因 缺失,缺失部位不确切; ②安全性较差; ③可持续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免疫原性好,但在动物体内有可能与 野毒进行基因交换导致毒力返强; ④接种能预防临床症状的出现,但不能阻止病毒在被 感染动物质 体内复制排出和形成潜伏感染; ⑤潜伏感染的病猪在应激件下能被激活,形成复发性感染,并向外 排毒 ;
病原概述; 典型毒株结构示意图 病毒糖蛋白;
1.病原概述: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属 于疱疹病毒科a 疱疹病毒亚科的猪疱疹病毒I型; 能引起多种动物的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 要症状的疱疹病毒; 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人对 PRV无易感性; PRV对脂溶剂高度敏感,最适pH值为6-8,过酸和 过碱的环境将使其很快灭活; 环境中的PRV的存活依赖于PH值高低和温度的 变化;
二﹑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宿主非常广泛,猪是本病毒的原发性感染宿主,又 是重要的传染源,可以垂直传播; 本病可以经呼吸道粘膜﹑皮肤创口以及配种等 传播,并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冬春二季为甚; 空气传播是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 无论是野毒感染猪还是弱毒疫苗免疫猪都会导 致潜伏感染;
病原:
PRV透射电镜照片 50000×
2.PRVFa株结构简图:
TK
gH
gⅡ gE
gD gⅠ
gx
3.病毒糖蛋白:

雄峰科技●郑州公司


目前已经发现PRV有11种病毒糖蛋白, gE﹑gI﹑gC﹑gX和TK对PRV的复制是非必 的,gD﹑gB﹑gH﹑gL是必需的; gE和gI两者以共价键结合形成复合体,gE影响病 毒从感染的细胞释放及病毒从细胞到细胞之间 的传播; gC与病毒吸附有关,还诱导机体产生不依赖补体 的中和抗体等细胞免疫应答;
三﹑症状:
PRV可引起不同年龄的猪感染,主要表现为四 大症状: 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死胎 为主; 新生仔猪: 断奶前后的仔猪: 成年猪及母猪:
1.妊娠母猪:
1.
2.
3.
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其中以 产死胎为主,而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则 以产木乃伊胎为主; 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发病,而且没有 严格的季节性; PRV感染与PRRSV感染所产死胎在外观上有 一定的差别,PRRSV感染所产死胎外观病变相 对比较轻些,一般死胎看起来比较新鲜,而PRV 感染所产死胎外观经常发生腐烂﹑自溶,看起来 比较严重,妊娠早﹑中﹑晚均可发生;
伪狂犬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1) 2)
3) 4) 5)
6)
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只能使用基因缺失疫苗并配合gEELISA检测方法,这是控制本病的关键之所在; 定期检查猪群,发现病猪应采集病料及时送检,封锁发病场, 包括人员和车辆; 控制猫和狗等野生动物进场,定期对猪场进行灭鼠; 不从患过伪狂犬病的猪场引种; 发生伤狂犬病的猪场,特别是种猪场发生过流产﹑产死胎 的母猪应建立严格的种猪淘汰制度; 对于受伪狂犬病威胁的邻近地区,采用紧急接种,高密度接 种,并尽可能使用同一种标志基因 的基因缺失疫苗;
猪伪狂犬病:
国内的情况 病原 流行病学 症状 诊断方法 预防控制措施

国内的情况:

我国PR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
带毒现象普遍,严重:
猪群中PRV带毒现象十分普遍,母猪常呈 隐性感染和带毒; 引起繁殖障碍的一大疫病; 免疫密度仍需提高:免疫抗体水平仍需提高;
一﹑病原:
1. 2. 3.
3.断奶前后的仔猪:



PR引起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 20%-40%,死亡率在10%-20%左右; 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偶尔伴发有拉稀,间或有 呕吐的情况发生; 同时还表现出呼吸系统症状;
仔猪断奶前后出现奇痒症 状,以头顶墙等神经症状;
仔猪断奶前后出现奇痒症状, 仔猪断奶前后出现奇痒症 以头顶墙等神经症状; 状,以头顶墙等神经症状;
PR的净化:

清群:(种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感染带毒阳性率高的猪全部淘汰 所有饲养设备及环境完全消毒



子代隔离(offspring segregation) 早期断奶(SEW) 监测与淘汰(test-removal) 管理与免疫接种(management vaccination)

对种猪群进行监测 疫苗免疫接种
断奶前后仔猪出现腹泻,死亡前 呈现游泳状、鸣叫、声音嘶哑;
4.成年猪及母猪:


成年猪表现为生长受阻,饲料报酬降低; 母猪的一过性不育症,发情正常但可能出现屡 配不孕,返情率甚至达到90%; 公猪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病理变化 :
患病仔猪出现全身性症状;实质性器官 出血;淋巴结出血等;最典型的是打开 脑盖后可见脑膜出血,脑充血;
患猪脑充血;
四﹑诊断方法:
1. 2. 3. 4. 5.
病毒分离:胎儿﹑胎衣分离病原进行鉴定; 病毒鉴定:动物试验---接种家兔; 病毒抗原检测: 特异性抗体检测: PCR检测PRV的DNA:用这种方法可以鉴 别出是疫苗毒还是野毒感染;
五.预防和控制策略:


应用基因缺失疫苗的必要性; 1.常规疫苗的缺点; 2.基因缺失疫苗的优点; 伪狂犬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控制和净化:

自繁自养,引种监测与检疫;
加强卫生消毒与灭鼠工作; 坚持疫苗免疫接种,提高免疫接种密度: 感染和带毒种猪群的净化
仔猪一般在8-10周龄进行免疫;
母猪产前4-8周接种,在有效监测母源抗体的前提下,
猪PR净化的条件:
PR基因缺失疫苗: 监别诊断技术:
自然弱毒疫苗(缺失部分gE) 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双缺失:TK.gE) gE –ELISA:可区分疫苗抗体和野毒抗体 PCR:
感染母猪流产之死胎;
2.新生仔猪:



新生仔猪的大量死亡,主要表现在刚生下的仔猪第一 天还是好好的从第二天起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 峰,甚至整窝死亡; 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鸣叫﹑呕吐 ﹑拉稀,一旦发病,1-2天内死亡; 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的出血点,脑膜表面充血 ﹑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