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5G移动承载网的改造和建设方案
通信5G网络建设方案
![通信5G网络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5e9e825022aaea988f0f49.png)
项目方案11.1试验网建设目标11.1.1技术目标(1)验证5G新空口技术特性:验证700MHz、4.9GHz及3.3-3.4GHz室内覆盖频率在覆盖、穿透、时延、吞吐率的网络技术特性。
(2)验证5G语音VoNR:初步验证5G高清音视频通话效果。
(3)验证SA组网架构:验证主要的信令流程,参数配置,云化部署。
(4)推动产业链跟进:通过试验,释放XX5G网络建设信号,重点推动产业链在700MHz、4.9GHz两个频段的产品化进程。
(5)有线无线协同,5G试验与“全国一网”有线网络升级改造示范工作同步展开,验证融合网络综合业务承载。
积累网络建设与维护经验,为未来规模试点做好技术和资源储备。
(6)积累网络规划、建设、优化与维护经验,制定规范化建设和运维管理流程,协助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为未来规模建设做好技术、管理和资源储备。
(7)与共建共享战略合作伙伴的叠加组网测试。
测试700MHz与其他5G频段的叠加组网技术性能,实施互联互通、异网漫游、携号专网等网络对接测试。
11.1.2业务目标(1)验证高新视频业务与基础通信业务的融合。
基于移动终端等多形态终端,测试和验证高清/超高清、新闻、短视频、VR/AR等在5G网络下的新业态。
(2)验证移动交互与广播电视业务融合。
将5G移动网络传输能力与广播电视节目结合,形成广播或多播的传输模式,试验基于5G移动网的交互广播电视;广播电视台超高清视频基于5G移动网络的直播和回传。
(3)垂直行业业务应用测试。
包括泛在电力物联网、应急公共服务等。
11.2试验网建设原则11.2.1总体原则(1)前瞻性原则:充分考虑满足未来智慧XX业务发展的需要,为全业务、互联网运营时代大背景下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2)创新性原则:通过业务场景试验,验证XX业务在5G移动网络技术承载下的新业态,新模式,体现创新性示范效应。
(3)继承性原则:通过业务场景试验,验证XX现有业务在5G移动网络技术承载下的持续发展活力。
中国移动5G承载SPN建设方案
![中国移动5G承载SPN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50af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c.png)
信息通信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2020 (Sum.No214)2020年第10期(总第214期)中国移动5G承载SPN建设方案马亚燕(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近年来,第五代的蜂窝移动通信(5G,5th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势头正盛,它对5G承载提出了按需扩容、分片承载以及业务信道化隔离等新的要求,因此中国移动提出了面向5G承载的切片分组网(SPN,Slicing Packet Network)的概念。
文中首先简述了5G发展现状以及SPN产生的技术背景,接着从参考模型角度出发研究SPN的技术架构,然后阐述了SPN的三大关键技术,分别是分段路由技术(SR-TP,Segment Routing-Transport Profile),切片以太网技术(SE,Slicing Ethernet)、灵活以太网技术(FlexE.Flex Ethernet)o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移动5G承载SPN 网络的三种建设方案:新建SPN.PTN扩容和PTN升级,并根据现网的实情况以及容户的需求给出了4G承载向5G 承载演进的建设原则。
关键词:5G;SPN;承载;FlexE;SR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20)10-0173-030引言201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5G商用,2020年3月24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文中明确指出必须加快5G网络建设部署,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
7月3日,国际标准组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宣布R16标准冻结,标志5G第一个演进版本标准完成。
1SPN概述1.1SPN的技术背景与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4G,4th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网络相比,5G的速率从lGbps提高到20Gbps,连接数从10万Zkn?提高到100万/km?,时延从iQms降低到1ms。
5G无线网规划组网与建设方案库
![5G无线网规划组网与建设方案库](https://img.taocdn.com/s3/m/1ae125e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b.png)
5G无线网规划组网与建设方案库一、方案库内容5G无线网规划组网与建设方案库,主要包括涉及深度覆盖和特殊场景覆盖方案;4G\5G融合组网、协同优化方案;体现网络性能、设备组网性能、工程建设改造的方案;场景化、个性化解决方案应用的案例;不同场景中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和架构演进(C-RAN等);创新管理、工程工艺等案例。
二、5G无线网规划组网与建设方案描述1、方案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5G覆盖建设案例建设背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机场,是承载未来航空需求,构建北京“一市多场”的长远格局的重要机场。
新机场2105年底开工建设,2019年9月25日投入运营,先后建成143万平航站楼群和388万平配套建筑楼群,作为国家级重点工程,保障通信覆盖成为必要的政治任务,新机场作为国家的新国门,更是5G覆盖的先驱之地。
建设目标及需求分析: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单体航站楼,由主航站楼核心区和向四周散射的五个指廊组成,整体呈“凤凰”造型。
主楼承担旅客值机区、国际联检、海关、行李提取、餐饮、购物、办公等功能;辐射状的五个指廊楼承担旅客候机区、VIP休息区、购物、餐饮等功能;地下建设京雄高铁、新机场地铁、R4/S6三条铁路横穿航站楼,预留卫星楼和T2航站楼的APM通道。
为应对室内容量快速增长,提高用户感知,平滑过渡5G,本次航站楼采用分布式皮基站进行覆盖。
航站楼作为各运营商重要品牌效应区域,室内结构复杂,人流量大,面向5G大带宽需求下,本次采用华为最新Lampsite59系列产品。
PRRU载波能力提升为6LTE+4GSM载波,输出功率增大一倍,在日益增长的容量需求下,更方便组网;RHUB支持光口演进,采用光电复合缆代替网线进行组网,解决带宽不足所带来的距离限制;BBU5900同时预留5G基带、主控板位置,兼容4/5G,满足后续大带宽、多天线、多连接的演进要求,更好支持板间协同功能,面向5G演进,BBU一次部署,节省成本。
5G网络规划流程及工程建设方案
![5G网络规划流程及工程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793d5bcc175527072208e1.png)
5G网络规划流程及工程建设方案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5G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科技高地。
5G网络应该从网络规划流程、工程建设以及规划要点3个方面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快速、精准地部署网络,服务生产及生活。
因此,将根据笔者的研究与自身经验,针对5G网络的规划流程与工程建设的方案提出相应的策略与意见。
关键词:工程建设;网络规划;小基站15G应用场景在我国科技的推动下,我国已经向国际电信联盟提出5G在国内的主要应用范围。
为了能够满足5G的网络覆盖需求,我国正在大规模建设广域覆盖场景[1];为了满足5G热点区域的容量,满足人们的正常用网需求,实施热点高容量场景的部署;为了使物联网业务能够满足5G的业务承载量,重点实施低功耗大连接的场景部署;为了能够使5G网络的处理速度满足车联网与工业的控制,建设地市延高的可靠场景。
因此,国际电信联盟根据我国4大应用场景将其总结为3大应用场景,主要有增强移动宽带的建设、高可靠低时延的通信以及实现万物互联的状态。
表1为5G主要涉及的区域。
在这些场景利用5G 时,具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移动以及超高连接数密度的特点,为第5代通信网络带来了一定挑战与困难。
25G标准演进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分别将Release15和Release16作为5G的标准。
5G的第一阶段标准由Release15提供,2018年中旬已经完成测试;5G第二阶段标准由Release16提供,是5G标准的完成版本,初步预计在2020年完成。
35G规划建设综合考虑投资和效益,5G规划建设应以业务体验为中心,统筹规划、适度领先、按需建设,构建最佳TCO的5G网络。
3.1规划流程5G规划流程与4G规划流程基本一致,包含3个步骤:网络规模估算、网络规划仿真和网络参数规划。
3.1.1网络规模估算综合考虑覆盖区域面积和用户规模,结合单站容量与小区半径,得出初步站点规模。
3.1.2网络仿真规划输出多站组网的覆盖效果(RSRP、SINR、TXPower)和小区容量(平均吞吐量、边缘吞吐量)。
5G承载解决方案SPN
![5G承载解决方案SPN](https://img.taocdn.com/s3/m/691994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d.png)
4G
5G
物理层
普通以太网
FLEXE时隙化
隧道层
MPLS-TP,静态隧道
SR,动态隧道
L3转发
L3在骨干汇聚
L3到边缘接入
IP地址
IPv4
IPv6
时钟
MAC层时间戳
物理FLEXE层时间戳
管控
仅管理,物理硬件
管控融合,虚拟化
切片
软切片
软/硬切片,端到端
网络开放
私有,封闭接口
标准,开放接口
关键技术&承载方案
低时延:基于FlexE时隙交叉17年上海展现场测试/集团研究院实验室测试,时延指标业界领先
交换节点
分组交换
FlexE 交叉
<0.5us
<0.1us
以时隙交叉支持低时延转发
刚性管道更好的业务隔离、安全防御能力
高价值集团客户承载:FlexE刚性管道
SPN
SDH
线路侧带宽:STM-1/4/16/64155M/622M/2.5G/10G刚性管道颗粒度:VC12/VC3/VC4 刚性管道带宽:N*2M,N*34M,N*155M
核心落地
核心调度100GE/200GE骨干汇聚
100GE
L3VPN
L2VPN
4G/5G业务
L3VPN
4G/5G业务
L2VPN/L3VPN
L3VPN
100GE/200GE
100GE/200GE/400GE
100GE/200GE
Internal use only▲© ZTE All rights reserved28
16
承载网络的智能运维应用实践
基于智能策略的运维
面向5G承载的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
![面向5G承载的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d14fd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9.png)
面向5G承载的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综合业务接入区,简称CSP(Converged Service Area),是指在5G网络中为用户提供多种综合业务接入服务的区域。
在CSP中,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如移动手机、物联网设备等,来获取不同类型的业务服务,如高速互联网接入、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
首先,面向5G承载的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需要有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
5G网络相较于4G网络,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大的连接密度。
为了支持这些特性,需要在综合业务接入区域内建设更多的5G基站,并提供更多的光纤网络覆盖,以提供稳定、高速的数据传输服务。
此外,还需要安装大量的物联网设备,以实现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等业务。
其次,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体验。
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好地享受到5G网络带来的各种优势,综合业务接入区应提供多样化的业务服务。
例如,通过5G网络,用户可以实现高速互联网接入,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视频直播、在线游戏等活动。
此外,综合业务接入区还应提供智能家居服务,让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如智能灯光、智能锁等。
同时,综合业务接入区还应提供智慧城市服务,如智能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等,以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再次,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需要注重网络安全。
随着5G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愈发重要。
综合业务接入区应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首先,应加强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接入综合业务接入区。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攻击。
而且,综合业务接入区还应加强数据加密和传输安全,确保用户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最后,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需要与相关产业链合作。
5G网络的建设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包括网络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应用开发商等。
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建设亦如此,需要各个环节的合作和支持。
电信行业5G网络覆盖与升级改造方案
![电信行业5G网络覆盖与升级改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a3ce4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f.png)
电信行业5G网络覆盖与升级改造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5G网络发展概述 (3)1.2 项目背景分析 (4)1.3 项目目标与意义 (4)第2章 5G网络技术概述 (4)2.1 5G关键技术 (4)2.1.1 高密度小区技术 (4)2.1.2 大规模MIMO技术 (5)2.1.3 波束赋形技术 (5)2.1.4 网络切片技术 (5)2.2 5G网络架构 (5)2.2.1 接入网架构 (5)2.2.2 核心网架构 (5)2.2.3 回传网络架构 (5)2.3 5G频谱规划 (5)2.3.1 低频段频谱 (5)2.3.2 中频段频谱 (5)2.3.3 高频段频谱 (6)2.3.4 跨频段频谱协同 (6)第3章 5G网络覆盖需求分析 (6)3.1 覆盖区域划分 (6)3.1.1 城市区域 (6)3.1.2 郊区及乡村区域 (6)3.2 用户需求预测 (6)3.2.1 人口增长趋势 (6)3.2.2 业务发展需求 (7)3.2.3 竞争态势 (7)3.3 网络容量与覆盖分析 (7)3.3.1 网络容量分析 (7)3.3.2 网络覆盖分析 (7)第4章 5G基站规划与设计 (7)4.1 基站类型与选型 (7)4.1.1 基站分类 (7)4.1.2 基站选型原则 (7)4.2 基站布局策略 (8)4.2.1 覆盖目标 (8)4.2.2 布局原则 (8)4.2.3 布局方法 (8)4.3 天线系统设计 (8)4.3.1 天线类型 (8)4.3.2 天线设计原则 (8)4.3.3 天线安装要求 (9)第5章 5G网络设备升级改造 (9)5.1 设备选型与配置 (9)5.1.1 基站设备选型 (9)5.1.2 核心网设备选型 (9)5.1.3 无线接入网设备配置 (9)5.2 设备升级方案 (9)5.2.1 基站设备升级 (9)5.2.2 核心网设备升级 (9)5.2.3 无线接入网设备升级 (10)5.3 网络功能优化 (10)5.3.1 网络覆盖优化 (10)5.3.2 网络功能提升 (10)5.3.3 网络运维管理 (10)第6章 5G核心网建设与升级 (10)6.1 核心网架构设计 (10)6.2 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 (11)6.3 核心网设备升级 (11)第7章 5G传输网络规划与优化 (11)7.1 传输网络架构设计 (11)7.1.1 网络架构概述 (11)7.1.2 核心层设计 (12)7.1.3 汇聚层设计 (12)7.1.4 接入层设计 (12)7.2 传输设备选型与配置 (12)7.2.1 设备选型原则 (12)7.2.2 设备配置 (12)7.3 传输网络优化策略 (13)7.3.1 网络功能优化 (13)7.3.2 网络覆盖优化 (13)7.3.3 网络运维优化 (13)第8章 5G网络覆盖与信号优化 (13)8.1 覆盖空洞分析 (13)8.1.1 覆盖空洞识别 (13)8.1.2 覆盖空洞原因分析 (13)8.2 信号优化策略 (13)8.2.1 天线调整 (13)8.2.2 基站参数优化 (14)8.2.3 新技术应用 (14)8.3 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14)8.3.1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 (14)8.3.2 室内信号源优化 (14)8.3.3 室内外协同优化 (14)8.3.4 智能优化策略 (14)第9章 5G网络安全与可靠性保障 (14)9.1 网络安全策略 (14)9.1.1 安全架构设计 (14)9.1.2 认证与授权机制 (14)9.1.3 安全协议与算法 (15)9.2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 (15)9.2.1 用户隐私保护 (15)9.2.2 数据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15)9.2.3 数据安全存储与处理 (15)9.3 网络可靠性保障措施 (15)9.3.1 网络冗余设计 (15)9.3.2 故障检测与隔离 (15)9.3.3 网络恢复与优化 (15)第10章项目实施与运维管理 (15)10.1 项目实施计划 (15)10.1.1 项目目标与范围 (15)10.1.2 实施策略与原则 (15)10.1.3 实施阶段划分 (15)10.1.4 关键时间节点 (16)10.1.5 资源配置与人员安排 (16)10.1.6 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16)10.2 网络运维管理体系 (16)10.2.1 运维组织架构 (16)10.2.2 运维管理流程 (16)10.2.3 运维管理制度 (16)10.2.4 运维技术支持 (16)10.2.5 安全保障措施 (16)10.2.6 优化与升级策略 (16)10.3 项目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 (16)10.3.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6)10.3.2 风险分类与等级划分 (16)10.3.3 风险应对策略 (16)10.3.4 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 (16)10.3.5 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16)10.3.6 风险管理培训与宣传 (16)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5G网络发展概述自21世纪初以来,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从2G到3G、4G的快速发展。
5G业务承载要求及组网方案
![5G业务承载要求及组网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c2546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1.png)
5G业务承载要求及组网方案一、5G业务承载要求5G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更大的连接密度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因此,对于5G业务承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具体来说,5G业务承载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高速率:5G需要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支持更多的高带宽应用,如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等。
2.低时延:5G需要实现更低的传输时延,以支持实时应用,如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和远程医疗等。
3.大连接密度:5G需要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以满足物联网的需求。
具体来说,5G需要能够支持每平方公里百万级别的设备连接。
4.宽覆盖范围:5G需要实现更广的覆盖范围,以满足人口稠密地区和偏远地区的通信需求。
二、5G组网方案为了满足上述的5G业务承载要求,需要采用合适的组网方案。
目前,5G的组网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eMBB主要用于提供高速率的宽带业务,包括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等。
eMBB部署的关键是要增加基站的密度和增加频谱资源的使用效率。
2.低时延通信(URLLC):URLLC主要用于实现低时延的通信需求,如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和远程医疗等。
为了实现低时延,需要在网络中引入边缘计算和网络切片等技术。
3.大规模物联网(mMTC):mMTC主要用于支持大连接密度的物联网应用。
为了实现大连接密度,需要采用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高的网络容量。
综合考虑以上三种应用场景,可以采用下面的组网方案:1. 首先建立高带宽的基站网络,以满足eMBB的需求。
可以采用5G Massive MIMO等技术,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好的频谱效率。
2.在基站附近部署边缘计算资源,以减少传输时延。
可以利用远程无线边缘计算(MEC)等技术,在网络边缘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
3.对于大规模物联网应用,可以采用窄带物联网(NB-IoT)等技术,提供低功耗、低速率和大连接密度的通信。
4.同时,还需要建立专用网络切片,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分配不同的网络资源。
通信行业5G网络建设与运营方案
![通信行业5G网络建设与运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f3f0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c.png)
通信行业5G网络建设与运营方案第一章 5G网络建设概述 (2)1.1 5G网络发展背景 (2)1.2 5G网络建设目标与意义 (2)第二章 5G网络规划与设计 (3)2.1 5G网络规划原则 (3)2.2 5G网络覆盖设计 (3)2.3 5G网络频率规划 (3)2.4 5G网络站点布局 (4)第三章 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4)3.1 5G基站建设 (4)3.2 传输网络建设 (4)3.3 能源与配套设施建设 (5)3.4 5G网络安全防护 (5)第四章 5G网络设备选型与采购 (6)4.1 5G网络设备选型标准 (6)4.2 5G网络设备采购流程 (6)4.3 5G网络设备供应商评估 (6)4.4 5G网络设备维护与管理 (7)第五章 5G网络建设投资与成本控制 (7)5.1 5G网络建设投资预算 (7)5.2 5G网络建设成本控制策略 (7)5.3 5G网络建设投资回报分析 (8)5.4 5G网络建设风险管理 (8)第六章 5G网络运营与管理 (8)6.1 5G网络运营模式 (8)6.2 5G网络服务质量保障 (9)6.3 5G网络运维管理 (9)6.4 5G网络优化与升级 (10)第七章 5G网络商业模式创新 (10)7.1 5G网络商业模式摸索 (10)7.2 5G网络产业链分析 (10)7.3 5G网络行业应用案例 (11)7.4 5G网络商业模式评估与优化 (11)第八章 5G网络政策法规与监管 (11)8.1 5G网络政策法规概述 (12)8.2 5G网络监管体制 (12)8.3 5G网络法律法规风险防控 (13)8.4 5G网络合规管理 (13)第九章 5G网络国际合作与竞争 (13)9.1 5G网络国际标准制定 (13)9.2 5G网络国际合作战略 (14)9.3 5G网络国际竞争格局 (14)9.4 5G网络国际市场分析 (14)第十章 5G网络发展前景与挑战 (15)10.1 5G网络发展趋势 (15)10.2 5G网络应用前景 (15)10.3 5G网络挑战与应对策略 (15)10.4 5G网络产业创新与发展 (16)第一章 5G网络建设概述1.1 5G网络发展背景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通信技术作为支撑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电信行业5G网络建设规划方案
![电信行业5G网络建设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ee210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e.png)
电信行业5G网络建设规划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 (3)1.1 5G网络发展背景 (3)1.2 项目建设目标 (4)1.3 项目规划范围 (4)第2章 5G网络需求分析 (4)2.1 市场需求分析 (4)2.2 业务需求分析 (5)2.3 技术需求分析 (5)第3章 5G网络技术选型 (5)3.1 5G关键技术与标准 (5)3.1.1 关键技术概述 (5)3.1.2 国际标准组织及规范 (6)3.2 5G频谱规划 (6)3.2.1 频谱资源概述 (6)3.2.2 我国5G频谱分配政策 (6)3.2.3 频谱规划方案 (6)3.3 5G基站设备选型 (6)3.3.1 基站设备类型 (6)3.3.2 设备选型原则 (6)3.3.3 设备选型方案 (6)第4章 5G网络规划与设计 (7)4.1 网络规划原则与目标 (7)4.1.1 规划原则 (7)4.1.2 规划目标 (7)4.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7)4.2.1 总体架构 (7)4.2.2 核心网设计 (7)4.2.3 承载网设计 (7)4.2.4 无线接入网设计 (8)4.3 网络覆盖与容量规划 (8)4.3.1 覆盖规划 (8)4.3.2 容量规划 (8)4.4 网络优化策略 (8)4.4.1 参数优化 (8)4.4.2 资源管理优化 (8)4.4.3 网络监控与维护 (8)第5章 5G核心网建设规划 (8)5.1 核心网架构设计 (8)5.1.1 总体架构 (8)5.1.2 接入层设计 (8)5.1.3 控制层设计 (9)5.2 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 (9)5.2.1 分离背景 (9)5.2.2 分离架构 (9)5.2.3 分离优势 (9)5.3 网络切片技术规划 (9)5.3.1 网络切片概述 (9)5.3.2 切片类型及规划 (9)5.3.3 切片实现技术 (10)第6章 5G基站建设规划 (10)6.1 基站选址与基础设施建设 (10)6.1.1 选址原则 (10)6.1.2 基础设施建设 (10)6.2 基站设备配置与安装 (11)6.2.1 设备选型 (11)6.2.2 设备安装 (11)6.3 基站接入与传输网络规划 (11)6.3.1 接入网络规划 (11)6.3.2 传输网络规划 (11)第7章 5G网络运维与管理 (11)7.1 运维管理体系构建 (11)7.1.1 运维管理组织架构 (12)7.1.2 运维管理制度与流程 (12)7.1.3 运维人员培训与选拔 (12)7.2 网络监控与故障处理 (12)7.2.1 网络监控体系 (12)7.2.2 故障处理流程 (12)7.2.3 故障预警与预防 (12)7.3 网络优化与调整 (12)7.3.1 网络优化策略 (12)7.3.2 网络调整方案 (12)7.3.3 持续优化与改进 (12)第8章 5G网络安全保障 (13)8.1 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13)8.1.1 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框架 (13)8.1.2 设立网络安全管理部门 (13)8.1.3 制定网络安全政策 (13)8.1.4 建立安全评估与审计机制 (13)8.2 安全防护策略制定 (13)8.2.1 物理安全防护 (13)8.2.2 网络安全防护 (13)8.2.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3)8.2.4 安全态势感知与预警 (13)8.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4)8.3.2 用户隐私保护 (14)8.3.3 数据安全审计 (14)8.3.4 数据备份与恢复 (14)第9章 5G网络产业协同 (14)9.1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14)9.1.1 强化产业链上下游沟通与合作 (14)9.1.2 优化资源配置与协同创新 (14)9.1.3 加强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 (14)9.2 5G业务与应用创新 (14)9.2.1 深化行业应用创新 (14)9.2.2 推动个人应用创新 (15)9.2.3 加强应用创新政策支持 (15)9.3 产业生态圈构建 (15)9.3.1 建立健全产业生态体系 (15)9.3.2 促进跨界融合与创新 (15)9.3.3 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15)第10章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 (15)10.1 项目实施策略 (15)10.1.1 分阶段推进策略 (15)10.1.2 区域差异化策略 (15)10.2 项目进度计划 (15)10.2.1 项目启动阶段(13个月) (16)10.2.2 规模部署阶段(412个月) (16)10.2.3 全面商用阶段(1324个月) (16)10.3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6)10.3.1 技术风险 (16)10.3.2 市场风险 (16)10.3.3 投资风险 (16)10.3.4 政策法规风险 (16)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1.1 5G网络发展背景全球经济的高度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电信行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中国移动5G基站传送网规划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
![中国移动5G基站传送网规划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https://img.taocdn.com/s3/m/fdc2c0ca1a37f111f0855b27.png)
中国移动面向5G传送网规划建设指导意见(2018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8年11月编制说明本指导意见是面向5G传送网规划建设的总体指导性文件,主要目的是明确规划建设策略、建设节奏和建设重点,制定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具体措施,为5G传送网建设做好准备。
传送网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及文件更新情况如下:目录一、总体要求.................................................. - 4 -二、技术要求.................................................. - 4 -(一)5G应用场景.......................................................................................................... - 4 -(二)5G总体架构.......................................................................................................... - 5 -(三)5G核心网.............................................................................................................. - 5 -1.技术方案 ................................................................................................................... - 5 -2.部署位置 ................................................................................................................... - 7 -(四)5G无线网.............................................................................................................. - 7 -1.整体架构 ................................................................................................................... - 7 -2.前传结构 ................................................................................................................... - 8 -3.部署位置 ................................................................................................................... - 9 -(五)对5G传送网需求................................................................................................. - 9 -三、对基础资源的要求......................................... - 10 -(一)汇聚机房 ............................................................................................................. - 10 -(二)管道 ..................................................................................................................... - 11 -(三)综合业务接入区和微网格(需无线确认) ..................................................... - 11 -四、建设原则................................................. - 11 -(一)规划建设策略 ..................................................................................................... - 12 -(二)规划建设原则 ..................................................................................................... - 13 -五、建设方案................................................. - 14 -(一)网络结构 ............................................................................................................. - 14 -(二)各功能部分的基本要求 ..................................................................................... - 15 -(三)5G前传建设方案................................................................................................ - 16 -1.光纤直驱 ................................................................................................................. - 16 -2.无源合分波方案 ..................................................................................................... - 17 -3.有源系统 ................................................................................................................. - 18 -(四)5G中回传建设方案............................................................................................ - 18 -1.总体建设方案 ......................................................................................................... - 18 -2.网络组织 ................................................................................................................. - 21 -3.分层分域组织 ......................................................................................................... - 22 -(五)网管 ..................................................................................................................... - 24 -(六)系统功能配置 ..................................................................................................... - 25 -1.业务路径选择 ......................................................................................................... - 25 -2.带宽规划 ................................................................................................................. - 26 -3.带宽配置 ................................................................................................................. - 27 -方案四:L2+L3,二转三在普通汇聚节点:推荐采用配置策略一 ....................... - 28 -4.网络保护 ................................................................................................................. - 28 -5.网络切片 ................................................................................................................. - 29 -6.IP地址规划 ............................................................................................................ - 29 -附录1:名词解释.............................................. - 31 -附录2:SPN技术简介.......................................... - 32 -(一)技术特征 ............................................................................................................. - 32 -(二)分层模型 ............................................................................................................. - 33 -(三)管控架构 ............................................................................................................. - 34 -(四)物理组网 ............................................................................................................. - 35 -一、总体要求传送网是确保5G业务正常开展的基础保障,应按照面向未来、统筹需求、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分阶段、分场景、差异化、协同化的规划思路,紧跟5G整体建设节奏,积极储备基础资源、分阶段按场景建设网络、逐步优化系统能力,确保满足5G开通需求及未来发展需求。
电信行业5G网络建设与维护方案
![电信行业5G网络建设与维护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136f5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f.png)
电信行业5G网络建设与维护方案第一章 5G网络建设概述 (2)1.1 5G网络建设背景 (2)1.2 5G网络建设目标 (2)1.3 5G网络建设原则 (2)第二章 5G网络规划与设计 (3)2.1 5G网络规划流程 (3)2.2 5G网络设计要点 (3)2.3 5G网络规划与设计工具 (4)第三章 5G基站建设 (4)3.1 5G基站选址与建设标准 (4)3.1.1 选址原则 (4)3.1.2 建设标准 (5)3.2 5G基站建设流程 (5)5.2.1 前期准备 (5)5.2.2 施工阶段 (5)5.2.3 运营维护 (5)3.3 5G基站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5)3.3.1 基站天线技术 (5)3.3.2 基站通信技术 (5)3.3.3 基站供电技术 (6)3.3.4 基站安全防护技术 (6)第四章 5G传输网络建设 (6)4.1 5G传输网络架构 (6)4.2 5G传输网络建设流程 (6)4.3 5G传输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7)第五章 5G网络安全保障 (7)5.1 5G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7)5.2 5G网络安全体系架构 (8)5.3 5G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8)第六章 5G网络优化与调整 (9)6.1 5G网络优化策略 (9)6.2 5G网络调整方法 (9)6.3 5G网络优化与调整工具 (10)第七章 5G网络运维管理 (10)7.1 5G网络运维管理体系 (10)7.2 5G网络运维管理流程 (11)7.3 5G网络运维管理工具 (11)第八章 5G网络维护与故障处理 (11)8.1 5G网络维护策略 (11)8.2 5G网络故障分类与处理方法 (12)8.3 5G网络故障处理工具 (12)第九章 5G网络节能与环保 (13)9.1 5G网络节能策略 (13)9.2 5G网络节能技术 (13)9.3 5G网络环保措施 (13)第十章 5G网络建设与维护案例分析 (14)10.1 5G网络建设案例 (14)10.1.1 项目背景 (14)10.1.2 建设内容 (14)10.1.3 实施过程 (14)10.2 5G网络维护案例 (15)10.2.1 项目背景 (15)10.2.2 维护内容 (15)10.2.3 实施过程 (15)10.3 5G网络建设与维护经验总结 (15)第一章 5G网络建设概述1.1 5G网络建设背景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对通信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
电信行业5G网络建设与优化服务方案
![电信行业5G网络建设与优化服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7dd5a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0.png)
电信行业5G网络建设与优化服务方案第1章 5G网络概述 (3)1.1 5G技术背景与发展趋势 (3)1.2 5G网络的关键技术 (4)1.3 5G网络的应用场景 (4)第2章 5G网络建设目标与需求分析 (4)2.1 5G网络建设目标 (4)2.2 5G网络需求分析 (5)2.3 5G网络建设策略 (5)第3章 5G网络规划与设计 (6)3.1 5G网络规划原则与流程 (6)3.1.1 规划原则 (6)3.1.2 规划流程 (6)3.2 5G基站选址与覆盖分析 (6)3.2.1 基站选址 (6)3.2.2 覆盖分析 (7)3.3 5G网络参数设计与优化 (7)3.3.1 参数设计 (7)3.3.2 参数优化 (7)第4章 5G核心网建设 (7)4.1 5G核心网架构及功能 (7)4.1.1 核心网架构 (7)4.1.2 核心网功能 (8)4.2 5G核心网设备选型与部署 (8)4.2.1 设备选型 (8)4.2.2 设备部署 (8)4.3 5G核心网与其他网络的融合 (8)第5章 5G无线网建设 (9)5.1 5G无线网关键技术 (9)5.1.1 大规模MIMO技术 (9)5.1.2 波束赋形技术 (9)5.1.3 网络切片技术 (9)5.1.4 频谱共享技术 (9)5.2 5G无线基站设备选型与部署 (9)5.2.1 基站设备选型 (9)5.2.2 基站部署策略 (10)5.3 5G无线网优化策略 (10)5.3.1 网络参数优化 (10)5.3.2 网络覆盖优化 (10)5.3.3 网络容量优化 (10)5.3.4 网络质量优化 (10)第6章 5G传输网建设 (10)6.2 5G传输网架构与设备选型 (11)6.2.1 5G传输网架构 (11)6.2.2 设备选型 (11)6.3 5G传输网优化策略 (12)第7章 5G网络管理与运维 (12)7.1 5G网络管理架构与功能 (12)7.1.1 管理架构 (12)7.1.2 管理功能 (12)7.2 5G网络运维流程与制度 (13)7.2.1 运维流程 (13)7.2.2 运维制度 (13)7.3 5G网络优化与维护策略 (13)7.3.1 优化策略 (13)7.3.2 维护策略 (13)第8章 5G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14)8.1 5G网络安全威胁与挑战 (14)8.1.1 网络架构的复杂性 (14)8.1.2 用户隐私泄露风险 (14)8.1.3 物理层安全威胁 (14)8.1.4 恶意软件与网络攻击 (14)8.2 5G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4)8.2.1 网络切片安全防护 (14)8.2.2 隐私保护技术 (14)8.2.3 物理层安全增强 (14)8.2.4 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 (14)8.3 5G用户隐私保护策略 (14)8.3.1 用户身份匿名化 (14)8.3.2 数据脱敏与加密 (15)8.3.3 权限管理与访问控制 (15)8.3.4 用户隐私合规审计 (15)第9章 5G网络产业应用与创新发展 (15)9.1 5G网络在垂直行业的应用 (15)9.1.1 智能制造 (15)9.1.2 智慧医疗 (15)9.1.3 智慧交通 (15)9.1.4 智慧城市 (15)9.2 5G网络产业生态构建 (15)9.2.1 产业链协同发展 (15)9.2.2 政策支持与引导 (15)9.2.3 人才培养与交流 (16)9.3 5G网络创新发展趋势 (16)9.3.1 网络切片技术 (16)9.3.2 边缘计算 (16)9.3.4 非正交多址技术 (16)9.3.5 集成电路与器件创新 (16)第10章 5G网络建设与优化服务实施策略 (16)10.1 5G网络建设与优化服务流程 (16)10.1.1 网络规划与设计 (16)10.1.2 设备选型与采购 (16)10.1.3 网络部署与实施 (17)10.1.4 网络优化与调整 (17)10.2 5G网络建设与优化服务团队构建 (17)10.2.1 人才选拔与培训 (17)10.2.2 岗位职责与协作 (17)10.2.3 人才激励机制 (17)10.3 5G网络建设与优化服务保障措施 (17)10.3.1 质量管理 (17)10.3.2 风险防控 (17)10.3.3 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17)10.3.4 信息安全与合规 (17)第1章 5G网络概述1.1 5G技术背景与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用户对通信网络的带宽、延迟和连接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信行业5G网络建设与优化方案
![通信行业5G网络建设与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f6f6d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6.png)
通信行业5G网络建设与优化方案第一章 5G网络建设概述 (2)1.1 5G网络建设背景 (2)1.2 5G网络建设目标 (2)第二章 5G网络规划与设计 (3)2.1 5G网络规划原则 (3)2.2 5G网络设计方案 (3)2.3 5G网络频率规划 (3)第三章 5G基站建设与部署 (4)3.1 5G基站选址与建设 (4)3.2 5G基站设备选型 (5)3.3 5G基站部署策略 (5)第四章 5G网络覆盖优化 (6)4.1 5G网络覆盖评估 (6)4.1.1 网络覆盖范围评估 (6)4.1.2 网络质量评估 (6)4.1.3 网络容量评估 (6)4.2 5G网络覆盖优化措施 (6)4.2.1 基站布局优化 (6)4.2.2 天线系统优化 (6)4.2.3 网络参数优化 (6)4.2.4 覆盖盲区解决方案 (7)4.3 5G网络覆盖监控 (7)4.3.1 网络覆盖指标监控 (7)4.3.2 网络质量指标监控 (7)4.3.3 网络容量指标监控 (7)4.3.4 用户反馈监控 (7)4.3.5 异常情况处理 (7)第五章 5G网络功能优化 (7)5.1 5G网络功能指标 (7)5.2 5G网络功能优化方法 (8)5.3 5G网络功能监测 (8)第六章 5G网络安全保障 (8)6.1 5G网络安全需求 (8)6.2 5G网络安全策略 (9)6.3 5G网络安全防护 (9)第七章 5G网络运维管理 (10)7.1 5G网络运维体系 (10)7.2 5G网络运维流程 (10)7.3 5G网络运维工具 (11)第八章 5G网络故障处理 (11)8.1 5G网络故障分类 (11)8.2 5G网络故障处理流程 (12)8.3 5G网络故障处理方法 (12)第九章 5G网络新技术应用 (13)9.1 5G网络新技术介绍 (13)9.2 5G网络新技术应用场景 (13)9.3 5G网络新技术发展趋势 (13)第十章 5G网络建设与优化案例分析 (14)10.1 5G网络建设与优化案例一 (14)10.2 5G网络建设与优化案例二 (14)10.3 5G网络建设与优化案例总结 (15)第一章 5G网络建设概述1.1 5G网络建设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通信行业正面临着从4G到5G的跨越。
面向5G承载的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
![面向5G承载的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50135f91ed9ad51f01df2d2.png)
Network World •网络天地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1【关键词】5G 承载 综合业务 接入区 建设1 前言5G 发展是十三五规划战略的重要任务,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 商用牌照,中国进入5G 商用元年。
5G 的频率比4G 更高,单站覆盖距离更短,连续覆盖所需基站数量将成倍增长,且5G 设备功耗远高于4G 设备,运营商应提前部署接入光缆网和局站资源以满足5G 建网需求。
本文重点研究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建设模式,对接入机房和接入管线基础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并做好储备,为5G 网络演进打下坚实基础。
2 综合业务接入区概述综合业务接入区指为满足基站、专线、家庭宽带等业务接入需求,结合行政区域、自然区划、路网结构和客户分布,将城市区域或发达乡镇等业务密集区,划分为多个能独立完成业务接入和汇聚的区域。
2.1 综合业务接入区网络元素2.1.1 综合业务局站综合业务局站是指负责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各类业务汇聚的节点。
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原则上设置1个综合业务局站,局站内设置OLT 、BBU 集中点、IPRAN A/B 、传输、汇聚交换机等接入和汇聚设备;接入光缆围绕综合业务局站组网。
2.1.2 接入网机房接入网机房是综合业务局站的补充,主要作为C-RAN 的小集中点设置4G BBU 和5G CU/DU 设备,也可以设置OLT 、IPRAN A 等设备就近接入宽带或专线业务。
2.1.3 光节点光节点是接入光缆上用于分纤和接入用户的分纤设施,分为主干光节点和配线光节点,形态主要是无源的光交接箱/间。
用户就近接入光交接点,实现业务的快速响应。
2.1.4 光缆主干光缆指主干光节点与综合业务局站、主干光节点之间的光缆。
配线光缆指配线光节点到主干光节点之间的光缆。
面向5G 承载的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文/陈捷2.2 综合业务接入区覆盖范围以综合业务局站为业务核心点,结合城市行政区域、以及现有网络架构,按综合业务局站覆盖范围,将城市建成区和发达乡镇划分为若干个综合业务接入区。
5G时代承载网面对的挑战及部署方案探讨
![5G时代承载网面对的挑战及部署方案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0a3666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2.png)
5G时代承载网面对的挑战及部署方案探讨摘要:5G时代承载网在面对多种多样的挑战,并在迎接多种挑战中实施必要的及部署方案。
在5G时代背景下,因承载网需要具有大容量和大带宽,以利降低信息数据传输时延性,增强传输速率。
所以,需要进行必要的部署方案,体现5G网络具有的优势。
关键词:5G时代;承载网;挑战;部署方案进入新时代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阶段以后,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愈加加快,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完全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变成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新时代社会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不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物联网,都在不断产生新业务,它们带来的指数级数据流量一再进行增长,并在与海量设备实施连接,由此催生了5G移动通信技术的诞生。
5G技术的出现,会愈加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并在提高用户的体验。
一、5G技术对承载网提出的挑战5G技术将同时面向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它的技术场景能涉及到人们的交通、休闲娱乐、工作、生活或居住等多种领域,尤其对城市或乡村密集住宅区中的Gbps用户,针对体验速率或流量密度均有良好的效果。
承载网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主干或基础,需要匹配无线接入网,并与其实现先于或同步发展,才能支持无线网络的更好建设。
回顾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从1G到在4G,承载网每每都是在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进行发展,但是,到在5G技术时代,无线网络却是对承载网提出了较大的挑战[1]。
第一,对大容量和大宽带提出了挑战。
目前用户对无线网络的应用,需要体现连续性与移动性要求,即需要无线网络具有连续性的广域覆盖能力。
5G技术的诞生,它可以为用户在任意时间或地点都能提供>100Mbps的体验速率,但是,它却需要必须具有大容量和大宽带的承载网作为支撑。
第二,对高可靠性和低延时提出了挑战。
目前快速发展的车联网、远程医疗与工业控制等垂直性领域,它们对无线网络的可靠性与时延性均有比较苛刻的要求,需要体现毫秒级的端到端的时延性,并需要一种绝对性的可靠性。
面向后5G时代的融合承载网解决方案
![面向后5G时代的融合承载网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d22752763231126edb1173.png)
面向后5G时代的融合承载网解决方案提纲一二二未来业务承载需求分析-5G、家宽、大客户业务5G 技术要求:超高速率、超低时延、支持网络切片、智能管控与协同等;家宽业务:未来8K\AR\VR 等大视频业务对网络提出新挑战;大客户业务:企业上云迅速增长,多云部署成为主流;超多云互联的需求成为必然。
>45Mbps PLR<1.68×10⁻4RTT<20ms > 180Mbps PLR<1.6×10⁻5RTT<16ms>300Mbps PLR<1.0×10⁻5RTT<12ms标准4K 标准8KVR未来业务承载需求分析-通信云化未来通信业务乃至网络自身的功能都将能够通过通信云DC的云化资源池去实现;构建以DC为中心的云化智能城域网络成为必然网元:管理及业务平台类、控制面、存储类网元;转发面、边缘计算及接入类网元5G 业务云化部署方案虚拟化是5G 重要使能技术。
5G 网元将在虚拟化后,实现业务内容下沉,降低业务时延。
通信网业务将从现有的网元间通信演变为云化资源池服务间的通信,每种通信业务乃至网络自身的功能都将通过通信云DC 的云化资源池去实全国省级地市汇聚边缘未来业务承载需求分析-多云环境对网的需求⏹混合云、异构云的快速发展催生跨云组网需求⏹网络性能已成为评价云服务的重要指标✓多云管理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6年的9.790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44.927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CAGR )为30.9%《中国公有云用户体验报告》公有云评测指标企业选择云的决定因素:业务质量+服务种类+价格✓可用性、时延、抖动等网络指标对用户体验产生决定性影响;✓企业要求云服务提供商针对业务按需提供时延/带宽/可靠性保障能力;✓网络性能已成为公有云评价的重要指标;混合云=公有云+私有云异构云=公有云A+公有云B✓Right Scale 2017调查报告显示,混合云在全球的部署较2015年上升了9%。
5G网络承载网的需求、架构和解决方案
![5G网络承载网的需求、架构和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7b32dbfad6195f302ba651.png)
5G网络承载网的需求、架构和解决方案摘要:相比4G,5G在业务多样化,以及无线和核心网架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对5G承载网提出了新的挑战。
文章就5G网络承载网的需求、架构和解决方案展开探究,相关结果可为今后国内5G的试验网推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承载网;核心网;无线网;切片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联网市场与业务应用需求的增长,5G成为业界焦点。
而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5G承载网所面对的挑战及部署方案的研究也被大家所关注。
1. 5G 网络的架构变化1.1 核心网架构变化5G核心网分离成控制面(CP)与用户面(UP),其中控制面采用基于服务的架构(SBA),如图1所示。
相比4G核心网,5G最突出的变化是控制与承载彻底分离,并采用了全面云化的部署模式。
用户面功能(UPF)采用分布式设计,可根据不同业务特性及对时延的需求,结合移动边缘计算技术(MEC),把部分功能下沉至更靠近用户的网络位置[1]。
以三大典型业务场景为例,eMTC业务对带宽和时延的要求较低,可集中部署在网络较高层面,eMBB业务对带宽和时延要求较高,可适当下沉,URLLC业务对网络时延要求非常高,则下沉至靠近用户的位置,具体部署如表1所示。
图1 5G核心网架构示意图5.结束语综上,通过分析5G新业务需求和挑战,以及无线、核心网架构的变化,指出5G承载网需要更大带宽、更低时延、灵活连接、分片承载等技术以及最优成本快速建网需求,提出了基于FlexE、SDN 等新技术的承载网建设方案。
然而4G向5G演进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实现5G发展的愿景,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这需要多专业紧密协同,在对网络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的制订切实可行的演进路径。
参考文献:[1]孙嘉琪, 李玉娟, 杨广铭,等. 5G承载网演进方案探讨[J]. 移动通信, 2018(1):1-6.[2]王海军, 王光全, 郑波,等. 5G网络架构及其对承载网的影响[J]. 移动通信, 2018(1):33-38.[3]刘毅, 郭宝, 张阳,等. 4G网络向5G演进方案探讨[J]. 移动通信, 2017(17):16-22.[4]虞文海. 5G时代承载网面对的挑战及部署方案探讨[J]. 信息通信, 2017(5):181-1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5G移动承载网的改造和建设方案
摘要:随着5G商用的越来越近,对本地传送承载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SPN技术的移动承载网络部署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介绍了4G业务本地传送网的主要承载技术及组网结构,以及现有传输承载网承载5G所面对的困难,提出了面向5G 的本地传送网的改造和建设方案的应用策略,并给出了山东某市SPN网络部署案例。
关键词:5G SPN 移动承载网络
1 引言
随着5G商用的越来越近,对原有本地传送承载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的建设本地承载网来满足网络未来发展需求,成为所有运营商需要面对的问题。
切片分组网(SPN)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应用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本文介绍了4G某运营商本地传送网的主要承载技术,以及现有传输承载网对承载5G面对的困难,提出了面向5G本地传送网的改造和建设方案的应用策略,并给出了山东某市SPN网络部署案例。
2 4G某运营商本地传送网的主要承载技术及组网结构
山东某运营商城域传送网已形成完备的OTN+PTN+SDH网络承载体系。
其中4G业务主要是通过PTN传输系统来承载。
PTN 系统主要分为核心层(L3和L2)、骨干汇聚层、普通汇聚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