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练习题

合集下载

第八讲四点共圆初步

第八讲四点共圆初步

【练习1】【解析】 取BC 中点O 及点O 关于AC 的对称点O ′,分别以O 、O ′为圆心,OC 、O C ′长度为半径作圆,两圆与直线EF 有两个交点(如图),一个是点B ,另外一个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满足条件的P 点一定在线段AB 上,应选B .【练习2】【解析】1212DACDBC K BDC CAB∠∠==∠∠【练习3】【解析】 以A 为圆心,以AB 为半径作圆,并在优弧上任取一点E ,连接EB 、ED .∵150BCD ∠=°,∴30E ∠=°, ∴260BAD E ∠=∠=°.此题直接用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关系也很简单,只是为了让学生练习一下辅助圆思想,该方法在这里 并不是最直接的.第八讲四点共圆初步D C B AE DC B A【练习4】⑴ ⑵ ⑶ 【解析】 ⑴因为AD 是⊙O 的直径,所以090,ABD ∠=又0128,C ∠=且、、、A B C D 四点共圆,所以052,A ∠=故038.ADB ∠=⑵因为AB 是⊙O 的直径,所以090.ACB ∠=又030,BAC ∠=所以060.B ∠=由、、、A B C D 四点共圆,故0120.D ∠= ⑶如图,在 AC 上任取E 点,则由、、、A B C E 四点共圆有0,E n ∠=故022.AOC E n ∠=∠=【练习5】【解析】 ∵AB AC =,∴B C ∠=∠, ∵CD DE =,∴C CED ∠=∠, ∴B CED ∠=∠, ∴A B D E 、、、四点共圆.【练习6】(a)FED C BA(b)F E DCBA【解析】 如图(a),∵A B F E 、、、四点共圆,∴DEF B ∠=∠,∵AB CD ∥,∴180B C∠+∠=°,∴180DEF C ∠+∠=°, ∴C D E F 、、、四点共圆,即CDEF 是圆内接四边形.如图(b),∵A B F E 、、、四点共圆,∴180DEF B ∠+∠=°, ∵AB CD ∥,∴B DCF ∠=∠,∴180DEF DCF ∠+∠=°, ∴C D E F 、、、四点共圆,即CDEF 是圆内接四边形.EDBA【练习7】【解析】 连接CD ,∵BF AB ⊥,∴90BAF F ∠+∠=°,∵AB 是直径,∴90ACD BAD∠+∠=°, ∴ACD F ∠=∠, ∴C D F E 、、、四点共圆.【练习8】【解析】 连接PQ ,∵TA TB 、是切线,∴TAB AQP ∠=∠,TBA BQP ∠=∠, ∵180TAB TBA T∠+∠+∠=°, ∴180AQP BQP T∠+∠+∠=°, 即180AQB T∠+∠=°. ∴T A Q B 、、、四点共圆.。

坑班四年级第8讲行程问题一带例题答案

坑班四年级第8讲行程问题一带例题答案

四年级第二学期讲义第八讲行程问题(一)一、知识要点1、路程、时间和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常用公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2、掌握相向相遇及同向追及问题的常规解法:相遇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相遇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3、反向相离问题:两个运动物体由于反向运动而相离,就是相离问题。

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4、环形路程内的相遇和追及问题两次相遇时两者所走的路程之和(差)=跑道一圈的路程5、火车过桥问题路程=桥长+车长车速=(桥长+车长)÷通过时间通过时间=(桥长+车长)÷车速桥长=车速×通过时间-车长车长=车速×通过时间-桥长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甲的步行的速度是乙的1.4倍。

甲、乙两人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

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解析:设乙的速度为x,则甲的速度为1.4x;甲乙两地相距(x+1.4x)×0.5=1.2x;若通向而行,他们相距1.2x;甲追上乙的时间为:1.2x÷(1.4x-x)=3;即甲追上乙要3小时例2、甲、乙、丙三人从同一地点A地前往B地,甲、乙二人早上8点一起从A地出发,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丙上午11点才从A地出发。

晚上8点,甲、丙同时到达B地。

求:丙在几点钟追上了乙?解析:甲早上8点从A地出发,晚上8点到B地,一共走了12小时,每小时走6千米,则AB见距离=6×12=72(千米);丙上午11点从A地出发,也是晚上8点到B地,一共走了9小时,则丙的速度=72÷9=8(千米/小时);丙出发时,乙已经走了3小时,走的距离为4×3=12(千米);丙追上乙所需时间=12÷(8-4)=3(小时);所以,丙在下午2点(11+3=14)追上乙。

第8讲串联和并联 (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 练习题

第8讲串联和并联 (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 练习题

第08讲:串联和并联【考点归纳】➢考点一、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考点二、判断生活在串并联电路➢考点三、开关在串并联电路的作用➢考点四、根据电路图判断串并联电路➢考点五、串并联电路实物图和电路图➢考点六、电路设计➢考点七、串联和并联综合问题【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知识点二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

特点: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知识点三串联电路特点】【知识点四并联电路特点】【题型归纳】题型一、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1.(23-24九年级上·全国)下列关于串联电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串联电路中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B.若一个用电器的内部断路,其余的用电器仍可能通电工作C.开关可使电路中的各灯泡同时发光或同时熄灭D.连接电路时,开关可接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处,也可将开关接在用电器之间【答案】B【详解】A.电路中各元件按逐个顺次的方式连接起来的是串联电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流通路径,若一个用电器的内部断路,其余的用电器都不能通电工作,故B错误,符合题意;C.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流通路径,所以开关可使电路中的各灯泡同时发光或同时熄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串联电路中,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所以连接串联电路时,开关可接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处,也可将开关接在用电器之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1-22九年级上·北京·阶段练习)下列关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概括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在串联电路中,开关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也不同B.在并联电路中,只要支路开关闭合,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就能工作C.在串联电路中,若一个用电器的内部断路,则其余的用电器仍可能正常工作D.电动自行车的电机与喇叭之间是并联的【答案】D【详解】A.因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开关连接在电路中的不同位置时,作用相同,故A错误;B.并联电路中各支路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但如果干路开关断开时,即使支路开关闭合,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也不能工作,故B错误;C.在串联电路中,若一个用电器的内部断路,整个电路断路,则其余的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故C错误;D.电动自行车在工作时,电动机与喇叭可以独立工作,电动机不转时,喇叭可以响,电动机与喇叭之间是并联的,故D正确。

第八讲 火车过桥问题

第八讲 火车过桥问题

第八讲火车过桥问题判断:请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1)一列货车经过一大桥,已知货车的长度是100米,大桥的长度是6000米,则货车完全通过大桥所走的路程是6000米。

()(2)一列长300米的客车通过长1200米的隧道,则客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走的路程是1500米。

()(3)一列300米的客车通过一根电线杆,则客车完全通过电线杆的路程是300米。

()例1:一列长400米的火车,经过路旁的一位站着的铁路工人需要20秒钟,求火车的速度。

练习1:一列火车长148米,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752米的桥,那么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要多少分钟?练习2:一列火车车头及车身共41节,每节车身及车头长都是30米,节与节间隔一米,这列火车以每分钟1000米的速度穿过隧道,恰好用了2分钟。

这个隧道长多少米?判断:请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1)一列火车以每秒钟40米的速度通过长400米的大桥,共用去20秒,则火车的长度为800米。

()(2)一列火车以每秒钟40米的速度通过长300米的大桥,共用去20秒,则火车的长度为1100米。

()(3)一列火车以每秒钟40米的速度通过长400米的大桥,共用去20秒,则火车的长度为400米。

():例2:一列火车通过240米的桥需要80秒,用同样的速度通过180米的隧道要76秒。

求这辆火车的速度及车长。

练习:一列火车通过400米长的隧道用了15秒,以同样的速度通过280米长的桥梁用了12秒。

这列火车的车身长是多少米?课后练习:1、一列火车通过120米长的大桥要21秒钟,以同样的速度通过80米长的隧道要17秒钟。

这列火车的车身长多少米?2、一列火车长172米,以每秒钟2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728米的大桥,那么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要多长时间?3、一列火车车身长300米,它以每分钟1000米的速度通过1700米的隧道,需要多少分钟?4、某列车通过300米长的隧道用15秒,以同样的速度通过180米长的桥梁用12秒。

第八讲—升与毫升(DOC)

第八讲—升与毫升(DOC)

第八讲—升与毫升(DOC)中小学个性化课外辅导专家毫升与升一、知识要点在测量水、油等液体的多少时,可以用毫升和升做单位。

在测量量较少的液体时,一般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记作1mL。

在测量量较多的液体时,一般用“升”做单位,1升记作1L。

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升=1000毫升。

二、典型例题例1、看图在()内填上“升”或“毫升”。

可口可乐牛奶洗洁精油一罐可口可乐约270()一瓶洗洁精有650()一桶油约2()一袋牛奶180()例2、填一填。

6000毫升=()升7升=()毫升90000毫升=()升80升=()毫升72000毫升=()升840升=()毫升6000毫升+7升=()升80升-72000毫升=()毫升4升=()毫升()升=13000毫升1升17毫升=()毫升()l()ml=27005ml例3、将6400毫升、6升40毫升、64升、6升4毫升从大到小排列。

致易教育考试研究中心中小学个性化课外辅导专家例4、一瓶“乐百氏”奶有90毫升,100瓶“乐百氏”奶有多少毫升?合多少升?例5、在3000毫升的浓缩橙汁里加上10升水,如果把这些橙汁饮料平均分给15名同学,每个人最多可以分到多少?还剩多少?例6、超市搞促销活动,买3盒1升的牛奶送250毫升的牛奶,幼儿园共买了18盒1升的牛奶,共能得到多少毫升的牛奶?例7、从1升海水中可以得到26克盐,从374升这样的海水中可以得到多少克盐?小胖已经得到1464克盐,如果小胖要得到5000克盐,还需要多少升这样的海水?例8、暑假里小丁丁一家开车前往世博园去,从家到世博园去共85千米,每千米耗油0.084升,每升汽油6.5元,他们共用去多少交通费用?如果改乘地铁,每人乘七号线需花4元,八号线需花3元,来回共花多少费用如果你是小丁丁,你选择那样交通工具,为什么?致易教育考试研究中心2中小学个性化课外辅导专家例9、填合适的单位名称秋游今天小胖去秋游。

他早餐吃了250()的牛奶和200()的面包。

第八讲植树问题

第八讲植树问题

第八讲植树问题解题要点:1、植树问题中的基本关系式:全长=株距×段数株距=全长÷段数段数=全长÷株距2、植树的路线,有封闭和不封闭两种路线:(1)不封闭路线●两端都植树:棵数=段数+1●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棵数=段数●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2)封闭路线:●棵数=段数典型习题:【例1】植树节快到了,三(1)班的同学在一条长3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

如果两端都栽树,需要栽多少棵树?【练习一】1、一条公路长1000米,在马路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种一棵椰树,共需要椰树多少棵?2、有一条长150米的公路,在路的两侧从头到尾每隔5米种一棵树,共需要种多少棵树?3、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要在跑道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4米插一面彩旗,已知学校跑道长100米,需要差多少面彩旗?4、在一条长300米的街道上,如果每隔6米栽一棵树,两端都不栽、两端都栽,各需要多少棵树?5、有15名少先队员排成一排,要求在每两名少先队员中间放两盆菊花,共需要摆放几盆菊花?6、一条公路长300米,在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共有电线杆31根,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相隔多少米?【例2】学校鼓号队参加区秋季运动会开幕开幕式,打大鼓和小鼓的有64人,打叉的有24人,吹号的有32人。

他们每8人站成一行,前后两行间隔2米,他们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通过长30米的主席台需要多少分米?【练习二】1、20个少先队员排成排成一队做操,每两个少先队员之间相距一米,队伍一共长多少米?2、学校在道路的一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从起点到终点共栽15米,这条道路长多少米?3、为庆祝国庆,园林工人叔叔在一条长600米的道路两旁放置花盆,从头到尾一共放置402盆,每两个花盆之间相距多少米?4、人民南路两边从头到尾共有路灯184盏,每相邻的两盏灯之间相距20米,人民南路长多少米?5、为庆祝国庆节,学校在校门口的大道两边从头到尾一共挂50个红灯笼,每两个灯笼之间相距5米,这条大道长多少米?【例3】一个池塘的周长为900米,村民准备在它的周围每隔6米栽1棵柳树,应该准备多少棵柳树才够栽?【练习三】1、一个圆形的花坛,周长为160米,每隔8米种一株月季,每相邻的两株月季之间均匀的栽三株牡丹。

第八讲:行程问题(一)练习题

第八讲:行程问题(一)练习题

第八讲:行程问题(一)练习题金牌训练一、对应训练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6分钟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4分钟到达B地,乙每分钟行40米。

问:A、B两地相距多少米?3.两个城市相距150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行14千米,乙每小时行11千米,他们各自到达终点后立即返回。

从出发时开始到返回再次相遇一共花了多少时间?4.快、慢两车早上6时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中午12时两车还相距50千米,继续行驶到14时,两车又相距170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5. A、B两地相距36千米,上午8时甲、乙分别从A、B两地出发, 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地后也立即返回, 上午11时他们第二次相遇,此时甲走的路程比乙多12千米,问甲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变式训练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程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2小时相遇。

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进,又经过1.5小时,甲车到达B地,这时乙车距A地还有35千米。

求A、B 两地的距离。

3、甲、乙两城相距580千米,4二辆客车从甲城出发向乙城驶去,每小时行45千米;一辆货车从乙城出发驶向甲城,每小时行42千米。

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它们各自到达终点后休息1小时,然后立即返回。

从出发开始到返回再次相遇一共花了多少时间?4、小明和小华两人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0小时后可以相遇。

如果两人每小时都少行2千米,那么12小时后相遇, 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5.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相遇后又以原速前进,到达对方站后立即返回,两车再次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21. 6千米。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 第8讲 酶与ATP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 第8讲 酶与ATP

必修1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8讲酶与ATP一、选择题1.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不确定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D.由图3实验结果可知Cl-是酶的激活剂[解析]分析题图1只能说明在这三个温度中,30 ℃比较适宜,温度梯度大,测不出最适宜温度,A正确;分析题图2,由曲线可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 是2左右,图4酶催化后麦芽糖减少可知此酶为麦芽糖酶,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B正确;由图4知,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由图可知,Cl-是酶的激活剂,D正确。

2.抗体酶又称催化性抗体,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

在其可变区赋予酶的特性,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功能巧妙结合的产物。

下列有关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B)A.该酶可以为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B.该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C.探究该酶最适温度时,需将酶与底物先混合,然后置于一系列温度梯度条件下D.高温和低温均会使抗体酶失去活性[解析]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抗体酶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B正确;探究该酶最适温度时,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在一系列温度梯度下保温,然后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若将酶与底物先混合,会导致底物分解而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低温不会使抗体酶失去活性,D错误。

3.某同学为验证Cu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D)A4B.步骤③的目的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C.预期实验现象:甲试管深蓝色,乙试管浅蓝色或无色D.步骤⑦可用双缩脲试剂代替碘溶液检测[解析]依题意可知,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该实验的自变量的控制是实验组加入1%的CuSO4,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为了确保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改变是由Cu2+引起的,还应增设实验以排除SO2-4的影响,A正确;反应液中的pH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因此步骤③加入pH为6.8的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反应液pH的稳定,B正确;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其结论是已知的,即Cu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因此预期的实验现象是甲试管深蓝色,乙试管浅蓝色或无色,C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若步骤⑦用双缩脲试剂代替碘溶液检测,甲、乙试管均呈现紫色,无法检测淀粉是否被唾液淀粉酶催化水解,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八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八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八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道德与品德: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2.道德认识:指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3.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具体表现为人们根据道德观念评价他人与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表现为人们在道德观念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是产生和维持道德行为的重要动力之一。

4.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能动作用,帮助个体将道德动机贯彻于道德行动之中。

5.道德行为:指在道德意向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涉及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

6.品德心理结构:一般来说,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可以唤起人的道德动机,从而推动人们产生道德意志和相应的道德行为。

7.他律道德:由外部力量制约或决定的道德发展阶段。

与自律道德相对应,自律道德系指自我约束、自觉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

8.自律道德:“仁义内在”的“自律道德”意涵康德的“自律”原则的提出,在西方伦理学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中,康德指出:“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道德底原则必然是一项定言令式”。

9.前习俗水平:水平的道德推理关注行为引起的结果,着眼于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儿童无内在的道德标准。

10.习俗水平:利用内化了社会规则或习俗进行道德判断的个体就处于习俗水平。

11.后习俗水平:此阶段的青少年能够依据自己选定并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判断,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练习题
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答案:D
知识点:第八讲
难度:3
解析:参考辩证否定的概念
3.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A.既保留又继承B.彻底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的调和
答案:C
知识点:第八讲
难度:4
解析:参考辩证否定的概念
4.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上升性B.重复性C.回复性D.循环性
答案:A
知识点:第八讲
难度:3
解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
B.视为糟柏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答案:D
知识点:第八讲
难度:3
解析: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扬弃”,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点,抛弃传统文化的缺点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连接的环节.
第三、作为发展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第八讲否定之否定规律
单项选择题
1.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D
知识点:第八讲
难度:3
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辩的否定观的有()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

V709-有机化学-第8讲 习题及问题及参考答案

V709-有机化学-第8讲 习题及问题及参考答案

第八讲 氨基酸和蛋白质习题p510练习题16.3 练习题16.4 p521练习题16.9 p531-532 习题1.(3)(4)2.3.(1)(4)9.增加“请写出赖氨酸在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中占优势的结构式。

……”补充题1.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⑴半胱氨酸 ⑵苯丙氨酸 ⑶脯氨酸 ⑷蛋氨酰谷氨酸⑸含有丝氨酸、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的三肽的可能异构体 2.完成下列反应式:(1) 转氨酶(2)3.写出赖氨酸与下列试剂反应的产物;⑴NaOH ⑵HCl ⑶CH 3OH/H +⑷(CH 3CO)2O ⑸NaNO 2/HCl 4.写出下列氨基酸分别在pH 值为4.0和12.0的条件下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在电场中的泳动方向,怎样调节其等电点。

⑴天门冬氨酸(pI=2.77) ⑵缬氨酸(pI=5.96)⑶精氨酸(pI=10.76) 5.命名下列肽:⑴⑵6.某十肽经部分水解得下列三肽:缬.半胱.甘+甘.苯丙.苯丙+谷.精.甘+酪.亮.缬+甘.谷.精,试推出该十肽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7.用邻苯二甲酰亚胺基丙二酸酯法合成赖氨酸。

8.维系蛋白质分子严密的空间结构的副键(作用力)有哪些?副键被破坏会引起什么结果?9.某化合物A (C 5H 9O 4N )具有旋光性,与NaHCO 3反应放出CO 2,与HNO 2反应放出N 2并转变为B (C 5H 8O 5)。

B 仍具有旋光性,被氧化可得到C (C 5H 6O 5)。

C 无旋光性,但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作用生成黄色沉淀,C 在稀H 2SO 4存在下加热放出CO 2并生成化合物D (C 4H 6O 3),在加热条件下,D 能与Tollens 试剂反应,也能与NaHCO 3反应放出CO 2。

试写出A 、B 、C 、D 的结构式。

CH 2CHCOOH +CH 3CCOOHOH NH 2ON CH 2CHCOOH H+NH 2HOCH 2CHCOOH2CH 2CH NH 2C ONH CH 2SH C NH O CH COOH2CH(CH 3)2O 3H 2N CCH 2CHC NH CH OO 22OH C NH CHCOOH预习内容:第九讲有机合成导论(Introduction to Organic Synthesis)(第十二章碳负离子的反应第十八章周环反应等)Outline:第一节周环反应一、电环化反应(4n个π电子体系;4n+2个π电子体系)二、环加成反应([2+1]环加成;[2+2]环加成;[4+1]环加成;1,3-偶极加成;[4+2]环加成)三、σ-移位反应([1,n]σ-移位反应;[3,3]移位反应)第二节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一、烷烃的制备二、烯烃的制备三、烷基苯的制备四、芳环的取代五、卤代烃的制备六、醇的制备七、酚的制备八、醚的制备九、醛或酮的制备十、醛或酮的反应十一、碳负离子的反应十二、酸的制备十三、胺的制备十四、重氮盐的反应第三节功能基的断键Obejective requirements:1. 掌握周环反应的反应类型2. 掌握某些化合物的合成方法3. 掌握碳负离子在合成上的应用4. 掌握某些重要的合成方法5.学习解答合成问题时的思维方法6. 熟悉周环反应的理论7.熟悉前几讲所学官能团的合成方法8.熟悉某些特殊结构的合成方法9.熟悉设计合成线路的一般思路10. 了解有机合成的意义Problems:1.什么是周环反应?一般分为几种反应类型?这几种反应有何异同?2.什么是协同反应?与离子反应和自由基反应有何不同?3.周环反应的理论基础是什么?4.什么是前线轨道理论?什么是HOMO轨道?什么是LUMO轨道?5.什么是对称允许?什么是对称禁阻?6.4n个π电子体系的电环化反应加热条件下是顺旋还是对旋允许?7.常用的碳负离子合成法有哪些?你能举两个例子吗?CH 3-CH-COO -NH 3++2OOH OH ONH 3N=O O +CH 3CHO+CO CH 3-CH-COO -NH 3++O O O N O O CH3+H 3N(CH 2)4CHCOOH3+-H 2N(CH 2)4CHCOO 2HSCH 2CHCOO -NH 3+CH 2CHCOO -NH 3+N COO-H 2+8.合成时,怎样设计合成路线?设计合成路线有哪些原则? 9.醛酮的常用合成方法有哪些?10.Diels-Alder 反应属于什么反应?什么样的双烯体和亲双烯体有利于反应?第八讲 氨基酸和蛋白质习题参考答案P510练习题16.3 答:(1)氨基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大π键形成p-π共轭体系,而使其碱性减弱,羧基的酸性也较弱,因而不像脂肪胺容易形成偶极离子;(2)磺酸基的酸性比羧基强得多,故对-氨基苯磺酸能形成偶极离子。

小学二年级奥数下册第八讲 数字游戏问题(二)练习+答案

小学二年级奥数下册第八讲 数字游戏问题(二)练习+答案

第八讲数字游戏问题(二)一、填写算式中的数例1 用○,★,△代表三个数,有:○+○+○=15,★+★+★=12,△+△+△=18,○+★+△=()填出()中的数.分析上面算式中的○、★、△分别代表三个数.根据三个相同加数的和分别是15、12、18,可知○=5,★=4,△=6,又5+4+6=15,所以()内应填15.解:○=5,★=4,△=6,○+★+△=(15),例2 把2,3,4,6,7,9分别填到下面六个圆圈中,使三个算式成立.○+○=10,○-○=5,○+○=8,分析1 在2、3、4、6、7、9中相加等于8的只有2和6,先把2、6填在第三个算式中,剩下的就可填成3+7=10,9-4=5.分析2 六个数中9最大,而9不能填在第1或第3个算式中,所以把9填在第2个算式中作被减数.其余的就好填了.解:3+7=10,9-4=5,2+6=8.例3 把1~8八个数字分别填入图中八个空格中,使图上四边正好组成加、减、乘、除四个等式.分析观察这幅图,用8个数组成四个等式.从左上角开始先作减法和除法,得出结果之后再分别作加法和乘法得到右下角的数字.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左上角的数字与右下角的数字.它们应该是较大的且能够作乘法与除法的数.即8和6,不妨取左上角是8,右下角是6,再试填其他数字.也可取左上角是6,右下角是8,再试填其他数字.解:二、填写运算符号例4 在合适的地方填写“+”或“-”,使等式成立.1 2 3 4 5 6=1.分析把六个数分组,试加会发现1+2+3+5=11,4+6=10,这样在4,6前面填上“-”,其他地方填上“+”,等式成立.解:1+2+3-4+5-6=1.例5 在合适的地方填写“+”或“-”,使等式成立.1 2 3 4 5 6=2.分析按上题方法试加减,发现无论如何也得不到2,于是想到是否其中有一个两位数,而两位数只能是12,再试就能够成功.解:12-3+4-5-6=2.例6 从+、-、×、÷、()中挑选合适的符号,填入适当的地方,使下面等式成立.①5 5 5 5 5=1②5 5 5 5 5=2③5 5 5 5 5=3④5 5 5 5 5=4.分析在加减乘除运算中,有5÷5=1,(5+5)÷5=2,5-5=0这样几个基本关系,充分利用它们就可以使等式成立,一般来说一个式子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解:①5÷5+(5-5)×5=1(5+5)÷5-(5÷5)=1②(5+5)÷5+5-5=25-(5+5+5)÷5=2③5÷5+(5+5)÷5=35-5÷5-5÷5=3④(5+5+5+5)÷5=45-5÷5+5-5=4.三、填写竖式中的数例7 在下列竖式中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分析先观察①,这是一个减法算式,被减数是三位数,减数是两位数,差是1.而最小的三位数100与最大的两位数99的差正好是1(容易知道,只有这一种情形).再看②,两个两位数的和是191.分析两个加数的十位数字,它们都必须为9,还要求两个个位数字的和进位才满足9+9+1=19.这时两个个位数字的和是11,11可以写成11= 9+2=8+3=7+4=6+5.例8 右面算式中九个字母分别代表1~9九个数字,试找出字母M和H分别所代表的数字.分析九个字母分别代表1~9.在个位数字上1+2+3+4+5+6+7+8+9=45,所以M=5,同时向十位进4.这时十位上8个字母中没有M,所以十位上的数字和是40,再加上个位进来的四个10.结果是44.所以H=4.解:M=5,H=4.习题八1.把2、3、13、18分别填入下面○里,使等式成立.○-○=○+○.2.△、○、★分别代表三个不等于0的数字,并且△×★=○,△+△+△=○-△-△,那么★代表的数字是多少.3.把1~9九个数字填在○里,(每个数字只能用1次),组成三道正确的算式.○+○=○,○-○=○,○×○=○.内填上合适的数字.5.在右式空的格处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6.从左下角的4开始,依次在数字间填上“+”或“-”,使最后结果等于10.7.在+、-、×、÷中挑选合适的符号填入适当的地方,使下列等式都等于3.3 3 3 3 3=33 3 3 3 3=33 3 3 3 3=3 8.根据所给的数字和符号排出算式:习题八解答1.18-13=3+2(答案不惟一).2.★=5,因为○=5个△.3.4+5=9,8-7=1,2×3=6.5.6.7.3+3-3+3-3=3;3×3÷3+3-3=3;3+3÷3-3÷3=3.8.。

第八讲 股利分配 练习题+答案

第八讲 股利分配        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利润分配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广义和狭义的利润分配两种,其中狭义的利润分配是指()。

A、对企业收入的分配B、对企业营业利润的分配C、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分配D、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答案:D解析:狭义的利润分配是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2、正确处理投资者利益关系的关键原则是()原则。

A、依法分配原则B、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C、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D、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答案:C解析:企业分配收益应当体现“谁投资谁受益”、受益大小与投资比例相适应,即投资与受益对等原则,这是正确处理投资者利益关系的关键。

3、下列因素中,()不是影响利润分配政策的法律因素。

A、偿债能力约束B、公司举债能力约束C、资本积累约束D、超额累积利润约束答案:B解析:影响利润分配政策的法律因素主要有:资本保全约束、资本积累约束、偿债能力约束和超额累积利润约束。

而公司举债能力属于影响利润分配政策的公司因素。

4、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公司的举债能力较弱,往往采取()的利润分配政策。

A、宽松B、较紧C、固定D、变动答案:B解析:如果一个公司的举债能力强,则可能采取较为宽松的利润分配政策;而对于一个举债能力较弱的公司,宜保留较多的盈余,因而往往采取较紧的利润分配政策。

5、下列不属于股利政策理论中的股利重要论的是()。

A、“在手之鸟”理论B、信号传递理论C、代理理论D、税收效应理论答案:D解析:支持股利重要论的学术派别有:“在手之鸟”理论、股利分配的信号传递理论、股利分配的代理理论。

6、在影响利润分配政策的法律因素中,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尚未做出规定的是()A、资本保全约束B、资本积累约束C、偿债能力约束D、超额累积利润约束答案:D解析:我国法律目前对超额累积利润约束尚未做出规定。

7、容易造成公司股利支付与公司盈利相脱离的股利分配政策是()。

A、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股利政策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答案:B解析:固定股利政策的主要缺陷之一,是公司股利支付与公司盈利相脱离,造成投资的风险与投资的收益不对称。

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

第八讲植树问题解题要点:1、植树问题中的基本关系式:全长=株距×段数株距=全长÷段数段数=全长÷株距2、植树的路线,有封闭和不封闭两种路线:(1)不封闭路线●两端都植树:棵数=段数+1●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棵数=段数●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2)封闭路线:●棵数=段数典型习题:【例1】植树节快到了,三(1)班的同学在一条长3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

如果两端都栽树,需要栽多少棵树?【练习一】1、一条公路长1000米,在马路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种一棵椰树,共需要椰树多少棵?2、有一条长150米的公路,在路的两侧从头到尾每隔5米种一棵树,共需要种多少棵树?3、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要在跑道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4米插一面彩旗,已知学校跑道长100米,需要差多少面彩旗?4、在一条长300米的街道上,如果每隔6米栽一棵树,两端都不栽、两端都栽,各需要多少棵树?5、有15名少先队员排成一排,要求在每两名少先队员中间放两盆菊花,共需要摆放几盆菊花?6、一条公路长300米,在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共有电线杆31根,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相隔多少米?7、学校在道路的一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从起点到终点共栽15棵,这条道路长多少米?8、为庆祝国庆,园林工人叔叔在一条长600米的道路两旁放置花盆,从头到尾一共放置402盆,每两个花盆之间相距多少米?9、人民南路两边从头到尾共有路灯184盏,每相邻的两盏灯之间相距20米,人民南路长多少米?10、为庆祝国庆节,学校在校门口的大道两边从头到尾一共挂50个红灯笼,每两个灯笼之间相距5米,这条大道长多少米?11、20个少先队员排成排成一队做操,每两个少先队员之间相距一米,队伍一共长多少米?【例2】一个池塘的周长为900米,村民准备在它的周围每隔6米栽1棵柳树,应该准备多少棵柳树才够栽?【练习二】1、一个圆形的花坛,周长为160米,每隔8米种一株月季,每相邻的两株月季之间均匀的栽三株牡丹。

第八讲鸡兔同笼与盈亏问题

第八讲鸡兔同笼与盈亏问题

第⼋讲鸡兔同笼与盈亏问题第⼋讲鸡兔同笼与盈亏问题⼀.鸡兔同笼问题:例1.(古典题)鸡兔同笼,头共46,⾜128,问鸡兔各⼏只?解:如果都是兔,⼀共有4×46=184只脚,这和已知的128只脚相⽐较多了56只脚。

如果⽤⼀只鸡来置换⼀只兔⼦,就要减少2只脚,那么应该⽤56÷2=28只鸡来置换28只兔⼦,就可以使得这多出来的56只脚都没有了。

所以鸡应该有28只,列式是(46×4–128)÷(4–2)=56÷2=28(只)鸡。

兔⼦的个数是46–28=18(只)。

答:鸡有28只,兔⼦有18只。

解法2:如果我们把鸡与兔⼦的脚都砍去⼀半,也就是使它们变成独脚鸡和两腿兔,那么这时应该有128÷2=64只脚。

那么64–46=18就是兔⼦的只数,⽽46–18=28是鸡的只数。

答:鸡有28只,兔⼦有18只。

解法3:列⽅程来解。

设鸡的只数是x只,则兔⼦有(46–x)只,每只鸡有2只脚,每只兔⼦有4只脚,所以2x+4×(46–x)=128,2x+184–4x=128,2x=56,x=28。

所以鸡的数⽬是28只,兔⼦的数⽬是46–28=18只。

答:鸡有28只,兔⼦有18只。

例2.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解:假设100只全是鸡,那么应该有200只脚,这200只全是鸡的,⽽此时兔⼦的脚是0只。

两者的差是200,⽽已知条件式两者的差为80。

我们把⼀只鸡置换成⼀只兔⼦,这时鸡有198只脚,兔⼦有4只脚,它们的差是196,换句话说就是每把⼀只鸡置换成⼀只兔⼦后,它们之间脚的数⽬差将减少6。

200–80=120,120÷6=20。

所以应该置换20只兔⼦。

兔⼦的数⽬是20,列式是:(2×100–80)÷(2+4)=20(只)兔⼦,鸡的数⽬是100–20=80(只)。

答:有80只鸡,20只兔⼦。

解法2:列⽅程解:设鸡有x只,则兔⼦有(100–x)只,由题意得2x–4×(100–x)=80,2x–400+4x=80,6x=480,x=80.兔⼦的数⽬是100–80=20(只).答:有80只鸡,20只兔⼦。

第八讲史纲习题答案

第八讲史纲习题答案

第8讲习题四、简单题1、简述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的分析。

答: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这样,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的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这就是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建国初期,新中国进行了那些民主革命斗争?结果如何?答: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同时在新解放区大规模剿匪作战。

1951 年5 月,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是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更加巩固,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三年进行了那些社会主义革命?答: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4、简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必然。

答: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从19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以来,由于受到外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始终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经过七八十年的发展,到1949 年,整个民族工业资本仍很为微弱。

独立后的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就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

小学奥数总复习第八讲《和差问题》练习

小学奥数总复习第八讲《和差问题》练习

小学奥数总复习第八讲《和差问题》练习数量关系式:①(和+差)÷2=较大的数;较大的数-差=较小的数;②(和—差)÷2=较小的数;较小的数+差= 较大的数.1、两个小孩重量之和为69千克。

其中一个比另一个重15千克,两个孩子各有多重?2、某校五年级和六年级共有324人。

六年级的人数比五年级多46人,这个学校五、六年级各有多少人?3、小华和小芳今年的年龄和是27岁,小芳比小华小3岁。

今年小华和小芳各几岁?4、纺织厂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共有工人48人,如果从第一车间调出8人到第二车间,第一车间的人数比第二车间还多2人,两个车间原来各有多少人?5、甲、乙两个书架共有书480本。

如果从甲书架中取出40本放入乙书架中,这时两个书架上书的本数正好相等。

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6、甲乙两桶油共重196千克,从甲桶往乙桶倒10千克后,就比乙桶少4千克。

甲桶和乙桶原来各有油多少千克?.7、粮仓运来面粉和大米共4800千克,面粉比大米多20袋,已知面粉和大米每袋重50千克,问粮仓运来大米和面粉各多少袋?8、苹果和梨共重1000千克,苹果比梨少10箱,已知苹果和梨每箱重20千克。

苹果和梨各多少箱?9、有两袋沙子,大袋沙子的重量是小袋沙子重量的4倍。

如果从大袋中取出60千克,倒入小袋中,这时两袋沙子的重量相等。

两袋沙子原来各有多少千克?10、两块花布共有24米,第一块用去3米,第二块用去2米,这时第一块比第二块还多3米,问两块布原来各有多少米?11、三年一班和三年二班共有学生87人,若三年一班转走3人,三年二班转走4人,这时,三年一班还比三年二班多2人,则这两班原来各有多少人?12、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得本数比二年级的2倍还多60本,二三年级各得图书多少本?13、建筑工地运来水泥、石子和细沙三种建筑材料共300吨,已知运来的水泥比石子和细沙的总数少20吨,石子又比细沙多20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道德与品德 2.道德认识 3.道德情感 4.道德意志 5.道德行为 6.品德心理结构7.他律道德 8.自律道德 9.前习俗水平 10.习俗水平11.后习俗水平1.道德与品德: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就其实质而言,品德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就其功能而言,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2.道德认识: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指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观念、道德判断和推理、道德评价都是道德认识的表现形式。

古今中外思想家都非常强调道德认识对于人的德性的重要性。

3.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具体表现为人们根据道德观念评价他人与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表现为人们在道德观念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是产生和维持道德行为的重要动力之一。

4.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能动作用,帮助个体将道德动机贯彻于道德行动之中。

5.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指在道德意向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涉及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达成道德目标的手段,也是评价一个人品德的客观标志。

6.品德心理结构:章志光依据动力系统的观点,提出了包含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结构的品德心理结构。

所谓“生成结构”是指个体从非道德状态过渡到开始出现道德行为或初步形成道德性的心理结构。

“执行结构”是指个人在生成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有意识地对待道德情境,经历内部冲突、主动定向、考虑决策和调节行为等环节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

所谓“定型结构”指个体所具有的品德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

它是在执行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但具有更高的激活性、阶段简缩性和自动化功能。

其实质是占优势的道德信念或道德动机,与作为其实现手段的一些习得的行为方式经过反复实践和强化,形成了稳固的联系。

7.他律道德:是由于外界力量制约或决定的道德发展阶段,与自律道德相对应。

8.自律道德:是指自我约束。

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9.前习俗水平:该水平的道德推理关注行为引起的结果,着眼于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儿童无内在的道德标准。

判断一种行为是否适当,主要是看其能否使自己免于受罚,或让自己感到满意。

这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

10.习俗水平:当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水平Ⅱ时,关注和考虑他人的情况增加了。

他们不再根据直接的具体结果来看待行为,而能考虑到更多的社会性因素来作出道德问题的决定。

这些社会因素包括他人的认可、家庭的忠诚、遵守法律和社会秩序。

此阶段的个体更多地以是否满足社会舆论与期望、遵循现行的社会准则和习俗、受到赞扬等做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这种利用内化了社会规则或习俗进行道德判断的个体就处于习俗水平。

11.后习俗水平:此阶段的青少年能够依据自己选定并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判断,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

处于后习俗水平的青少年,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该水平由两个阶段组成: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伦理取向。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道德认识只有转化为( D ),才能够真正支配个体的道德行为。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价值 D.道德观念2.( B )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观念3.根据行为造成的客观损失后果的大小来判断行为错误的严重程度属于(A)的道德判断。

A.客观责任 B.主观责任 C.他律 D.自律4.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解,大多数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发展进入了( B )阶段。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关怀道德三、填空题1.品德的主要特点有稳定性、__个别性_______、__自觉性_______。

2.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_道德意志________、_道德行为________。

3.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包括_一般认知能力________、_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________个人原有的信念社会道德环境强化与惩罚等。

4.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_可逆性阶段________和_公正阶段________四个阶段。

5.科尔伯格将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分为_寻求认可取向_______和__遵守法规取向_______两个个阶段。

四、判断正误1.道德是品德的表现形式(错误)2.品德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组合。

(错误)3.道德教育应该依据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顺序而展开。

(正确)4.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自律走向他律。

(错误)5.青少年的知、情、意、行是统一的。

(错误)五、简答题1.什么品德?心理结构有哪些方面?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就其实质而言,品德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就其功能而言,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品德可以被视为性格的一个方面,是性格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品德的心理结构涉及品德所包含的心理成分及其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模式。

探讨品德的心理结构不但可以深化对品德本质的认识,更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提供依据。

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两种思路:一是探讨品德的因素结构,侧重查明品德是由哪几种相互联系的因素或成分构成的;二是探讨品德的功能结构,侧重查明品德的各种成分如何生成以及如何在各种内外条件的作用下完成道德决策和行为的。

2.品德形成的实质、过程与一般条件是什么?由于品德结构的复杂性,品德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就其性质来说,是以情感学习为核心的知、情、意、行的整合学习过程。

片面培养品德结构的任何一个方面,或孤立地培养品德的各个方面,都不能很好地达到目的。

由于品德和态度都由包括情感在内的多种心理成分组成,故品德学习在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中属于情感领域的学习,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相当于态度的学习。

品德的形成就是内化社会道德规范、道德价值,确立社会规范的遵从态度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逐步完成的,按内化水平不同,分为三个层次或阶段:对社会规范的依从、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对社会规范的信奉。

这些阶段的实现依赖于不同的条件。

1)一般认知能力,2)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3)个人原有的信念,4)社会道德环境3.如何培养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信念有赖于多种条件。

第一,教育者的言行一致。

教育者的行为就是其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的意义的最好例证。

第二,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第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价。

第四,获得社会反馈。

学生在集体中的行为经常会受到舆论的褒贬和教育者的奖惩,这种社会反馈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按道德准则行动的动机;另一方面又不断向学生传递了关于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

当学生看到自己因做出利他行为而赢得全班的尊重时,他就会对执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深信不疑。

4.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不但是维持道德行为的重要动力之一,而且对道德行为也有直接的定向作用。

例如,我们有时仅仅依靠突然产生的羞愧感就能抑制自己的某种不道德动机。

由于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故道德情感的形成在实质上是道德需要的形成和发展问题。

道德教育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

第一,将学生的道德观念与一定的情绪体验结合起来。

第二,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付诸行动,从事道德实践。

第三,利用优秀文艺作品,如故事、小说、戏剧、影视作品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第四,引导学生对道德情境做出正确评价。

第五,重视教师的情绪感化作用。

第六,开展移情训练,增强道德敏感性。

5.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在各种有利的、不利的情境中的坚定实行,有赖于道德意志。

促进学生道德意志锻炼的措施有:培养坚定的道德信念,为道德意志锻炼提供观念上的支持;鼓励学生将历史上、现实中、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作为自己道德意志的榜样,形成意志锻炼的意向;创造适中的困难情境,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磨炼道德意志;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用自我保证、自我监督、自我强化的办法进行意志锻炼。

另外,培养儿童延迟满足的能力、抗拒诱惑的能力都是提高道德意志的重要手段。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道德行为的途径主要包括:讲解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阅读课内外读物并分析在不同道德情境中典范人物行为方式的合理性;组织学生讨论完成某项道德行动的步骤;指导学生概括出不同情境下采取不同的合理行为的一般依据;引导学生对正确的和不当的行为方式进行对比;创设多样化社会情境,给学生提供行动练习的机会等。

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1.依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哪一阶段,如何根据这一段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道德教育?1.依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哪一阶段,如何根据这一段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道德教育?后习俗水平,此阶段的青少年能够依据自己选定并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判断,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

处于后习俗水平的青少年,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该水平由两个阶段组成: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伦理取向。

第一,教育者的言行一致。

教育者的行为就是其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的意义的最好例证。

教育者言行一致,使学生认识到,按照道德规范去行动是值得的,是正当的;反之,教育者言行不一致,就会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质疑。

第二,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可以加深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亲眼看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带来有益于他人或集体的积极后果,不仅能获得生动的道德情感体验,而且因道德知识一再被道德实践所证实,从而更加相信道德规范的正确性,这就为道德信念的建立打下了经验基础。

第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