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药一览表

合集下载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使用说明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使用说明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使用说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溃疡、出血和腹泻等症状。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医生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以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并预防疾病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其使用说明。

1.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

常用的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和5-氨基水杨酸盐。

使用说明:-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通常口服,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而定,建议遵循医生的指导。

- 治疗初期一般采用较高的剂量,以快速控制症状;随着病情稳定,剂量可以逐渐减少。

- 长期使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需要监测肾功能和血液常规。

2.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用于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症状的药物。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和环孢素等。

使用说明:- 免疫抑制剂通常是口服或注射给药,具体剂量和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而定,需由专业医生指导。

- 使用免疫抑制剂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液常规、肝功能等指标,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 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患者需要避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口服激素口服激素是一种对炎症反应有强效抑制作用的药物。

在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和症状严重时,激素常常用于短期治疗,以快速缓解病情。

使用说明:- 口服激素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而定,通常在症状控制后会逐渐减量和停用。

- 长期使用或高剂量激素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免疫抑制、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因此,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疗程。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以维护肠道健康和减轻症状。

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和酒精等;增加摄入高纤维食物和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酸奶等。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口服方一、中药口服方组成:黄芪15g,金银花30g,马齿苋30g,桃仁12g,当归15g,木香15g,槟榔12g,槐米15g,仙鹤草30g,小蓟15g,枳壳15g,炒白芍15g,黄连15g,元胡15g,炙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灌肠方1、仙鹤草30g,小蓟15g,紫草15g,白芷15g,血竭5g,桃仁10g,金银花20g,马齿苋30g,生黄芪15g。

水煎100ml,加入云南白药3g,庆大霉素8万IU,保留灌肠。

2、清热解毒方(1)白头翁30克、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黄连10克、败酱草30克。

(2)黄连10克、山栀子15克、金银花30克、白芍3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3)马齿苋30克、半枝莲30克、地榆15克、千里光30克、白芨12克。

3、清化湿热方(1)苦参30克、黄柏15克、槐花15克、地榆15克。

(2)马齿苋30克、白头翁3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大黄10克、明矾10克。

4、活血化瘀方(1)蒲黄15克、灵脂15克、丹参30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槟榔15克。

(2)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10克、白芷10克、皂荚刺15克、白芨30克、金银花30克。

5、瘀疡生肌方(1)生肌散10克、云南白药1克、青黛5克,溶于0.5%普鲁卡因100毫升中保留灌肠。

(2)锡散类、生肌散、云南白药各1克,溶于温水100毫升中,保留灌肠。

(3)白芨15克、紫草15克、青黛5克、五倍子9克、血竭3克、儿茶9克、甘草3克。

6、白头翁50克、黄连25克、苦参50克、白芍25克、大黄15克、土茯苓20克、黄柏20克、白芨30克、丹参40克、云南白药2克、乌梅30克。

治疗方法每日1剂,加水1000ml浸泡2h。

文火水煎2次,每次40min取汁,合并2次煎液后再浓煎至约200ml,放置沉淀后取汁150ml直肠给药。

晚睡前排空大便,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Ocm,将18号导尿管轻轻插入病变部位,直肠病变者深约15cm,灌肠成功后继续保持臀部抬高1Ocm,左侧卧位30min。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南方医院汇总.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南方医院汇总.

直肠/左半结肠UC治疗
口服美沙拉嗪的效果欠佳 局部美沙拉嗪优于局部应用皮质激素 直肠型可应用栓剂;左半结肠型可选用灌肠液 病情重者可+口服美沙拉嗪 重症或治疗反应差者+激素/生物制剂
病变局限在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者——强调局部用药 局限在直肠:用栓剂 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用灌肠剂
口服剂 灌 肠 液 栓 剂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
张亚历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大肠黏膜层,病变从远端直 肠向近端结肠发展,呈连续性,远端重于近端。
潘X,男, 68 岁。腹痛、 稀便,偶有 血便。肠镜 全大肠见多 发溃疡伴炎 性息肉形成
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型)
如何治疗IBD?
认识治疗溃结的药物:四大主力+其他辅助治疗 辨别溃结炎症时期:活动期/缓解期 分析溃结的病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 区别IBD的病变部位:直肠型/左半型/广泛型
无效

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左半型)
首选局部灌肠+口服 美莎拉嗪 有效
美莎拉嗪维持
无效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广泛型)
激素+口服美莎拉嗪 激素+ AZA/6-MP 有效 美莎拉嗪或 AZA维持
无效

IBD缓解期治疗
病情缓解后应予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定期复查评估
缓解期用药
免疫抑制剂 5-ASA类药物:口服或栓剂 抗TNF治疗缓解继续生物治疗
5氨基水杨酸
效果可 价格便宜
肝 肾 毒 性
SP
磺胺
肠内细菌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ASA
减 抑清 降 少 制除 低 免氧 粘 疫自 膜 生 反由 通 成 应基 透
PG
艾迪莎、莎尔福、玻得斯安等是PH依 赖性和缓释性5ASA

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
制剂合用可提高撤离激素的缓解率及粘膜愈合率
治 疗(活 动 期)
5.局部用药:适用于局限于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者
(1)灌肠
NS100ml
美沙拉秦颗粒 1g
地塞米松 5mg
保留灌肠 qn
云南白药 2或4粒
锡类散 1g
(2)栓剂 莎尔福(距肛门口10cm)1-2次/天
治 疗(活 动 期)
6.中医治疗:附子、党参、白术……
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
提纲
概念
全面诊断
治疗
注意事项
问题
概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 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临床 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 不等,多成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全面诊断
男性:长期服用柳氮磺胺吡啶会影响精子生成,从而导致暂时性不孕。 不过,停药2—3个月后,精子数量会恢复正常。致畸?
问题
• 屏障:目前只停留在免疫屏障,对生物(菌群失 调、粪微生态移植)、血流、机械屏障等尚待研 究。
• 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成功率约50%,不积极推荐, 要谨慎。
• 依从性差。
定型 初发、慢性复发、(慢性持续、急性暴发) 定位 直肠、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 定度 轻 中 重 定期 活动期、缓解期
治 疗(活 动 期)
1. 5-氨基水杨酸制剂(5-ASA)分次口服
柳氮磺吡啶(SASP)3-4g/d
巴柳氮
4-6g/d
奥沙拉秦
2-4g/d
美沙拉秦
2-4g/d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不同类型5-ASA在疗效上有差别。
但是引起副作用程度不同。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治疗该病需要采取复杂的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1. 药物治疗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控制炎症的药物,另一种是控制免疫系统的药物。

(1)控制炎症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和甲基硫氧嘧啶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治疗患者,可有效缓解症状,但用药时间过长会增加患者的副作用风险,如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2)控制免疫系统的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和抗TNF-α单克隆抗体等。

这些药物可有效抑制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少肠道炎症和溃疡,但用药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

2. 营养支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因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应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常用的方法包括针对患者的饮食调整、口服营养素补充剂以及静脉营养支持等。

3. 手术治疗一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存在严重的出血、穿孔、结肠癌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全结肠切除、直肠乙状结肠吻合术等。

4. 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逐渐受到重视。

中药中的苦参、黄连、黄芩等均有抗炎作用,可与西药治疗相结合,起到协同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药物副作用,还能改善患者的症状。

总之,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药或用药过长的情况,以减少副作用的出现。

内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内科方法

内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内科方法

内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内科方法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炎症性肠病,以结肠黏膜连续性炎症累及为主,可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

内科治疗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首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内科治疗方法,旨在为患者提供参考。

一、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包括硫氧嘧啶、间hydroxybenzoic酸、乙氧苯酸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少黏膜损伤,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头痛等。

二、类固醇激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或病情严重者,类固醇激素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布地奈德等,可以迅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

但长期大剂量的使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免疫功能抑制等,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逐渐减量。

三、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种常用的内科治疗方法,用于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炎症反应。

使用免疫抑制剂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可能的药物副作用。

四、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特定的炎症介质或调节免疫反应,达到改善症状和减少复发的效果。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整合素受体抑制剂(如厄洛替尼)等。

在使用靶向治疗药物前,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禁忌症,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五、生活方式管理除了药物治疗,合理的生活方式管理也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重要措施。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饮食方面,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增加摄入膳食纤维,保持饮食均衡。

此外,避免吸烟和饮酒也是重要的生活方式管理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1. 抗炎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硫氧威)、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可缓解炎症反应和控制疾病活动。

2. 免疫调节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α药物)等,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3. 抗生素:用于治疗继发感染。

4. 抗胆碱药物:如山莨菪碱,可减轻病人的腹泻症状。

5. 铁剂和维生素补充:用于预防贫血和缺乏维生素的情况。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包括:
1. 结肠切除术:割除受病变影响的结肠,可以根据病情选择部分切除或全结直肠切除,需要进行结肠造口或结肠直肠会阴术。

2. 切除术后的回肠造瘘:将回肠末段与肛门相连,将粪便排出体外。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情、患者个体差异和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定期复诊。

溃疡性结肠炎常用药物

溃疡性结肠炎常用药物

溃疡性结肠炎常用药物……(1)磺胺类:40年代开始用磺胺药治疗本病,其中以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效果最佳。

口服后易在肠内分解为磺胺吡啶及5-氨基水杨酸,对结肠壁组织有亲合力,起到消炎作用。

常用于轻、中型病人。

始量为0.5g,每日4次,口服。

每隔2~3天增加1g,直到获得疗效。

每日总量3~6g,个别可达8g。

病情稳定,维持量为1.5~2g/日,持续4周以上,后隔3~5 日减量1次,直到每天服用1~2g为止,至少持续1年。

然后考虑停药,以降低复发率。

对停药后易复发者,可选最小剂量长期维持治疗。

有效率在80%以上。

其副作用常有恶心呕吐、头痛、全身不适。

或引起白细胞减少、关节痛、皮疹、蛋白尿等。

尤其是服用每日超过4g 以上者,副作用明显。

其他如琥珀酰磺胺噻唑、肽酰磺胺噻唑及复方新诺明等也可选用。

(2)抗生素:尤对急性暴发型及中毒作结肠扩张者采用抗生素治疗,用前应做细菌培养。

如青霉素类、氯霉素、可林达要素、妥布霉素、新型头孢霉素和先锋霉素均可酌情选用。

不宜口服以避免胃肠道刺激症状。

(3)灭滴灵:每日1200mg,分3~4次口服,3~6个月为一疗程,目前尚未有严重副作用的报道。

病程越短疗效越佳,病程在一年以上者,有效率在60%~70%。

(4)激素治疗:包括糖皮质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本类药物能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缓解毒性症状,近期疗效较好,有效率达90%。

另外激素可增加食欲,改善病人情绪。

如小剂量强的松15mg,可明显减少复发率。

并发腹膜炎或腹腔内脓肿形成者不宜应用。

①口服皮质激素:病情活动期且病变广泛者,强的松每日40~60mg,分3~4次口服。

病情稳定逐渐减量,每日10~15mg,持续半年后停药。

在减量过程中或停药后,给以柳酸偶氮磺胺吡啶,以防停药后或减量过程中病情复发。

②局部给药:病变只限于乙状结肠直肠者,可选:含氢化可的松10mg的肛门栓剂,每日2~ 3次;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0~100mg 或强的松龙20~40mg溶于50~100ml液体中,每日1~2次,保留灌肠,同时加用SASP及适量的普鲁卡因或中药煎剂,10~15天为一疗程。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溃疡和炎症。

患者常常出现腹泻、腹痛、便血、贫血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困扰。

因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案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案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并且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还可以维持病情稳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的时候需要谨慎。

其次,饮食调理也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饮食上应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同时还需要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和乳制品,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症状。

患者应该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面条、瘦肉等,保持饮食的清淡和规律,有助于缓解症状。

此外,心理疏导也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常常因为疾病的困扰和症状的不适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加重病情。

因此,患者需要得到家庭、医生和社会的支持和关爱,同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疗法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对疾病的康复。

综上所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等。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因此,患者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也需要注重饮食和心理的调理,以期早日康复。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第1篇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一、背景概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

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目标1. 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2. 控制病情进展,降低复发风险;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4.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治疗成本。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适用于轻、中度UC患者。

初始剂量为每日1-2g,分次口服,逐渐增加至维持剂量。

(2)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度UC患者。

初始剂量为泼尼松30-40mg/d,分次口服,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

(3)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常用药物有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4)生物制剂:适用于重症或难治性UC患者。

常用药物有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

2. 非药物治疗(1)营养支持: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3)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辅助治疗。

3. 病情监测(1)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评估病情活动程度和治疗效果。

(2)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药物安全性。

(3)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了解病情对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

四、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2. 遵循阶梯治疗原则,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注意药物副作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诱因。

5.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五、随访评估1. 定期进行门诊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 随访周期:病情稳定时,每3个月随访1次;病情活动时,每1-2周随访1次。

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西药及使用说明

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西药及使用说明

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西药及使用说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影响结肠内膜。

对于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西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西药,并给出使用说明。

一、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常见的有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和双氯芬酸(Dichlorphenamide)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减轻黏膜损伤,起到缓解炎症的作用。

使用说明:- 用药剂型:可以口服或直肠给药,剂型多样,包括片剂、胶囊、缓释片、栓剂等。

- 用药剂量:剂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一般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具体用药剂量需遵循医生的建议。

- 用药频率:根据药物的剂型和指导,一般每日2-4次,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用药频率。

- 注意事项:慎用于对水杨酸或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避免与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同时使用。

二、类固醇药物类固醇药物是控制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和维持缓解的重要药物,常见的有泼尼松、布地奈德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肠道损伤,起到快速缓解症状的作用。

使用说明:- 用药剂型: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剂型有片剂、胶囊、注射液等。

- 用药剂量:剂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通常使用高剂量来控制急性炎症反应。

在症状改善后,剂量逐渐减少。

- 用药时间:类固醇药物不适合长期使用,应尽量控制使用时间,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 注意事项:长期和高剂量使用类固醇药物会增加副作用的风险,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等。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逐渐减量停药。

三、免疫调节剂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是引起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

因此,免疫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炎症,并维持长期缓解。

使用说明:- 用药剂型: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具体剂型根据药物不同而异。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指南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指南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指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炎症和溃疡形成。

药物治疗是溃疡性结肠炎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指南,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5-氨基水杨酸制剂5-氨基水杨酸制剂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

其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

常见的5-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硫唑嗪和乙酰氨基酚。

硫唑嗪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口服给药方便,且副作用较小。

通常建议初始剂量为2-4g/天,分3-4次服用,随着症状控制改善,剂量可逐渐减少至1-2g/天。

乙酰氨基酚可通过逆转前列腺素生成的途径,减少炎症反应。

常见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和栓剂,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合理选用适当的剂型。

用药剂量常为1-2g/天,分2-3次口服。

需要注意的是,5-氨基水杨酸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等。

为了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规范用药,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二、类固醇激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或重度活动期,类固醇激素是一种有效的药物治疗选择。

其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肠道症状。

常用的类固醇激素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泼尼松通常起始剂量为40-60mg/天,随着症状改善,剂量可逐渐减少。

在维持期治疗过程中,可以逐渐减少至每日维持剂量5-10mg/天。

类固醇激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

因此,在使用类固醇激素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活动程度,权衡疾病控制和副作用风险,合理调整剂量和疗程。

三、免疫调节剂当5-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类固醇激素无效或者不能耐受时,免疫调节剂是一种常用的替代治疗策略。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硫唑嘌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一览表

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一览表

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一览表HAOYISHENG导语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确,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

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确,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

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一.西药用药分类药物氨基水杨酸制剂: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用药。

①柳氮磺胺吡啶(SASP):活动期轻中度UC 4-6g/次,分次口服。

UC缓解期SASP维持剂量一般为2-3g/d,并补充叶酸。

常见头痛、头晕、胃肠道不良反应等症状,也有皮肤过敏反应、男性不育等,停药后可恢复。

②SASP栓剂:适于活动期轻度UC,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

0.5-1g/次,2次/d。

①5-氨基水杨酸(5-ASA):活动期轻中度UC 3-4g/次,分次口服。

②5-ASA灌肠剂:用于活动期轻度UC,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

美沙拉嗪:缓解期UC,远端结肠炎以本药局部用药为主,直肠炎用栓剂每晚1次,直肠乙状结肠炎用灌肠剂隔天或数天1次。

糖皮质激素类: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治疗反应不佳时选用。

不能作为维持治疗药物。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灌肠液:活动期轻中度UC氨基水杨酸制剂不佳时选用。

100-200ml/次,每晚1次保留灌肠。

泼尼松:活动期中度UC 0.75-1mg/(kg·d),分次口服。

甲泼尼松龙:活动期重度UC首选,40-60mg/d,静脉用药。

氢化可的松:活动期重度UC首选,300-400mg/d,静脉用药。

免疫抑制剂:对激素无效或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患者选用。

环孢素:活动期重度UC激素无效时是选用。

2-4mg/(kg·d)静滴。

硫唑嘌呤类药物:硫唑嘌呤或6-巯基嘌呤,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者、氨基水杨酸制剂不耐受者。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有哪些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有哪些导语:溃疡性结肠炎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病变多溃疡性结肠炎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

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

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

了解了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我们了解一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有哪些。

1.水杨酸类药物:这类药物最便宜的是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后需要人体肠内细菌的帮助才能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发挥治疗作用,但是分解的另一种药物成份磺胺吡啶则对肝脏可能会有损害,因此服用该类药物的患者最后不要同时服用抗生素,并每月定期检查肝功能(转氨酶)。

它们能够改变患者机体的功能,延缓炎症的进程。

这类药物对轻到中度的结肠炎有效果,同时,也可预防该疾病的再发。

2.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主要有口服制剂强的松,重症患者也可短期使用静脉制剂。

因为它的副作用较多,不推荐作为长疗程治疗或维持治疗。

在选用该类药物时医生可能会就其疗效和副作用与患者详细讨论。

3.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包括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6-MP)、环孢霉素。

药物通过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控制炎症的继续发展。

免疫调节剂适用于那些对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无效或部分有效的患者,也是目前维持治疗最好的药物之一。

它也可用于减轻或消除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

当患者对其他药物无反应时,它可能对维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本病与感染、遗传、环境及免疫等因素有关。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20~40岁。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我们提出以下综合治疗方案,以期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一、药物治疗抗炎药:使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等,以减少肠道炎症,缓解症状。

糖皮质激素:在病情较重或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无效时,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但需注意其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对于病情反复或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患者,可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等。

二、局部治疗灌肠疗法:通过灌肠的方式将药物直接送达病变部位,以提高药物疗效。

肛门给药:如栓剂或凝胶剂等,直接作用于肠道,减少肠道刺激,促进肠道修复。

三、手术治疗在病情严重、久治不愈或并发症出现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等。

四、一般治疗保暖:注意保持身体温暖,避免受凉。

适量运动:适度锻炼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

五、饮食调理低脂饮食:减少脂肪摄入,以减轻肠道负担。

高纤维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以免加重肠道炎症。

六、休息与心理调适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心理调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七、中药辅助治疗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如健脾益肠、清热解毒等方剂。

八、对症治疗腹痛处理:可使用解痉止痛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缓解腹痛症状。

贫血治疗: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导致的贫血,可适当补充铁剂、叶酸等营养物质。

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饮食调理、休息与心理调适、中药辅助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等方面。

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2012-09-21 17:31 【大中小】【我要纠错】(1)结肠片组成:分二方,基本方:六神丸、锡类散各1.5克,血竭、三七各4克,大黄3克,云南白药、青黛各6克,旱莲草10克。

加减:I号方加山药30克,罂粟壳9克;Ⅱ号方加白芍60克,大黄15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用法:先将六神丸、锡类散、血竭、三七、青黛分别研细、合匀备用。

余八味药,去杂质晒干,研细过80目筛。

按I、Ⅱ号方的药物组成混匀,各按比例加人淀粉,制成颗粒烤干,再分别加上药合匀,压片(每片重0.35克),制成肠溶糖衣片。

以腹泻为主服I 号,大便干结为主服Ⅱ号方,每日3次,每次6~8片。

100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0例,临床痊愈20例,基本缓解14例,部分缓解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健脾敛溃散组成:党参、焦白术、生黄芪各150克,煅石膏、白及、白芍各300克,川黄连、血竭、甘草各60克,炮姜、枳壳各50克,石榴皮、乌梅各200克。

加减:血便加参三七、地榆炭;纳呆加焦山楂、炒麦芽。

用法:乌梅放在瓦片上用火烘干至焦黄(切勿变焦黑)。

生石膏放在电炉上直接火煅,其余药物用烘箱或文火烘干,诸药研粉,过80~100目筛,装瓶备用。

可于饭前半小时,用热水调成糊状吞服,每次40克,每日3次。

服后可饮几口稀粥汤,勿饮开水。

30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74例,临床痊愈51例,基本缓解11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6%.(3)溃结合剂组成:I号方:生黄芪30克,川黄连10克,罂粟壳、补骨脂、五倍子、地榆各15克。

Ⅱ号方:生黄芪30~60克,血竭10克,大黄6~10克,黄连1O克,紫草根15克。

用法:I号方口服,用开水煎煮20分钟,每日1剂,每服200~300毫升,1日3次。

Ⅱ号方灌肠,浓煎成50O毫升,为提高疗效,可加普鲁卡因0.25~0.5克,再加等量的青黛和白芨粉,调成稀糊状,保留灌肠。

可于每晚用导尿管接注射器将药液推注入肠内。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溃疡、出血和腹泻。

其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炎症、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硫氯咪嗪和新斯的明等,用于减轻炎症和缓解症状。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

- 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用于短期内迅速控制炎症。

由于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较大,一般仅作为急性发作期的短期治疗。

- 免疫调节药物:如硫唑嘌呤、甲泼尼龙、环孢素等,用于维持缓解期和预防复发。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减轻炎症,并有助于减少复发次数。

- 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抗体药物(英夫利昔单抗)等,用于治疗耐药或无法耐受常规药物的患者。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2. 饮食调节:适当的饮食调节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也非常重要。

一般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纤维、低乳糖的饮食,少吃油炸食品、辛辣食物和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如豆类、坚果、全麦制品等。

还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一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面、瘦肉、鱼等。

饮食调节虽不能治愈溃疡性结肠炎,但对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炎症、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发展为结肠癌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的方式主要包括结肠切除术、造瘘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炎症、改善症状,并减少结肠癌等并发症的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炎症、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药物、生物制剂等。

饮食调节和手术治疗也是辅助的治疗手段。

店员经典培训教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13种中成药

店员经典培训教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13种中成药

店员经典培训教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13种中成药中国药店2018年11月1日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疾病,以大肠(结肠与直肠)黏膜与黏膜下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等。

此病容易复发,久治不愈,而且还与结肠癌产生有一定关系。

西医一般采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类(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甲泼尼松龙)、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硫唑嘌呤)等药物进行治疗。

而选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一,在保证疗程的前提下,中药能明显提高黏膜的修复水平,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第二,副作用小,且还有促进肝肾功能修复的作用。

中医常按“痢疾”、“泄泻”、“内痈疡”辨治。

药店中,香连丸、香连化滞丸、固肠止泻丸、补脾益肠丸等12种中成药都能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可它们适用证型有所不同,需辨证选药。

一般分为5个证型,下面小编来一一介绍。

一、大肠湿热证症见:腹痛,腹泻,便下黏液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同时也可见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身热,小便短赤,口干口苦。

1.香连丸:治下痢的名方,由黄连(吴茱萸制)、木香组成,一寒一热,一阴一阳,有相济之妙,使湿热去肝脾和,诸症自愈。

该药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之效。

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且有抑制溃疡,抗腹泻,抗炎,镇痛,抗菌作用及抑制肠蠕动的作用,是治疗肠炎的有效药物。

2.肠炎宁片:由地锦草、金毛耳草、樟树根、香薷、枫香树叶等5味药组成,具清热凉血、燥湿止泻、行气导滞、缓急止痛功效,共成寒热并用,消补同治之功。

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泄泻、腹痛腹胀。

且能抑制小肠推进蠕动,恢复肠道正常蠕动,具有解毒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

3.泻痢消片:由黄连、苍术、白芍、木香、吴茱萸、厚朴等12味药组成。

清热燥湿,行气止痛,化浊止痢。

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泻痢,症见泄泻急迫,泻而不爽,大便黄褐色或便脓血,肛门灼热,腹痛,里急后重,心烦,口渴,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

溃疡性结肠炎西药如何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西药如何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西药如何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的持续、弥漫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肠病。

它常常引起结肠粘膜溃疡和出血,严重时可能导致疼痛、腹泻、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西药在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西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及如何控制其发作。

一、5-氨基水杨酸制剂5-氨基水杨酸制剂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之一。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结肠黏膜炎症反应。

常用的5-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硫酸软骨素、间质性炎症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通常以片剂或缓释剂型的形式给予患者口服。

在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发作中,5-氨基水杨酸制剂能够减轻炎症症状,缓解患者的腹泻和腹痛等症状。

二、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也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起到控制炎症、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发作的作用。

三、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近年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选择。

它们是利用生物技术研发出来的具有特定作用靶点的蛋白质药物。

生物制剂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炎症反应,有效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作。

常用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通常以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可以显著减轻炎症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抗生素抗生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往往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易引发感染和炎症反应。

抗生素可以通过杀灭肠道细菌,减轻炎症症状,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作。

常用的抗生素有新霉素、甲硝唑等。

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和产生耐药性。

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西药在控制疾病发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抗生素等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疾病症状,为患者带来明显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