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整理后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多元的文化遗产和智慧。
在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历程中,工艺美术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为您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工艺美术。
那个时期的人们主要以石器、骨器、角器等材料制作各种器物,如斧头、针、针线等,这些物件既有实用性,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这些早期的工艺品在形态上简单朴实,但已经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工艺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进入商代,中国的工艺美术进一步发展。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也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时期。
商代的青铜器是当时的代表,它们的造型独特,镶嵌着各种图案和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同时,商代的玉器也非常有名,这些玉器有的是用来装饰和佩戴,有的是用来祭祀和供奉,无论是制作技术还是雕刻工艺都非常精湛。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工艺美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周代。
周代的青铜器更加精美,工艺更加繁复。
青铜器的装饰纹饰更加丰富多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纹饰铜鼎”。
铜鼎作为古代的礼器和宴饮用具,在周代被赋予了更深的宗教和礼仪意义,因此制作工艺非常精细。
此外,周代的陶器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今仍然是研究古代陶器发展历程的重要依据。
中国的工艺美术在秦汉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秦汉时期,中国统一了文字和货币,交通和通讯也得以发展,这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在这一时期,青瓷成为重要的陶瓷品种,象牙雕刻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同时,金属制品如铜镜、铁器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在技术上更加精湛,造型上更加丰富多样,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工艺美术在唐宋时期进入了黄金时代。
唐代的青瓷、玻璃器等陶瓷和玻璃制品极具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
同时,唐代的金银器制作技术也非常先进,造型上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简洁。
2024版中国工艺美术史
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
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与特点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包括剪纸、刺绣、泥塑、陶瓷等,具 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方式
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地域传承等。
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工艺美术面临 着传承断层、市场萎缩等挑战。
现代创意设计与传统工艺融合
现代创意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现代创意设计注重创新、实用和美观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设计创作。
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结合
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结合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 的艺术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奴隶社会工艺美术 • 封建社会工艺美术 • 近现代工艺美术 • 中国工艺美术特色与价值
01 绪论
CHAPTER
工艺美术定义与特点
定义
工艺美术是指运用各种美术技艺, 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同时注重审美 和装饰性的手工艺品和美术品。
石器装饰与审美
部分石器在实用功能基础 上,还具备装饰性,如穿 孔石珠等,显示出原始人 类的审美意识。
彩陶艺术
彩陶的起源与发展
彩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分 布在黄河流域,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 文化为代表。
彩陶的制作工艺
彩陶制作包括选土、成型、烧制等工 序,其中烧制温度和气氛控制尤为关 键,直接影响彩陶的色泽和质地。
现代创意设计与传统工艺融合的实践案例
许多设计师和艺术家通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 作品,如现代陶瓷艺术、纤维艺术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
粉彩:始于康熙,至雍正时期最为发达,主要特点是色调柔和淡雅,笔力精细工整,故又称“软彩”。
2.古彩:他继承明代五彩的传统技法而发展的彩绘,因为它笔力健劲,所以又称“硬彩”它多用单线平平涂,色彩浓艳。
3.珐琅彩:俗称“古月轩”始制年代是康熙,最早是用进口原料,所以又称“洋瓷”至雍正时期,用料已能自己烧制,乾隆时期达到鼎盛,珐琅彩所用的彩料色泽晶莹,质地凝厚,用作装饰,花纹有微凸堆起之感,4.五彩: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
五彩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新品种,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明代彩料中无蓝彩,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称“青花五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征,以嘉靖、万历五彩为代表。
嘉靖、万历朝五彩施彩特点是:大量采用釉上矾红和釉下青花二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线勾描纹样轮廓,画面浓重艳丽。
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负盛名,除常用的红、绿、黄、褐、紫彩外,还新配制了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
5.唐三彩:a、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成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三彩;b、唐三彩的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c、制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1,器皿的种类很多,几乎包括了生活使用的各个方面,有水器、酒器、饮食器、文具以及家具、建筑模型等。
各种壶、杯、盘、盒、炉、奁、柜、枕等,都是样式新颖,色彩绚丽。
2,唐三彩人物,塑造有妇女、文官、武士、牵马俑、胡俑、天王等,大体都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划出其不同的性格和特征。
3,唐三彩动物,有鸟、狮、骆驼、马等。
d、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首先用两千度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度左右焙烧。
6.斗彩:又称“逗彩”其制作方法是在胎上先用“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整体,故称“斗彩”7.填彩:先在胎上用苏勃泥青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内再填以彩色釉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青铜器工艺
兽面纹 青铜方 鼎
乳钉纹 青铜爵
四羊方尊
(二)商晚期和西周早期
从盘庚迁殷肇始的商晚期,商代的青铜器逐渐臻于极盛,中
国的青铜艺术则进入了第一个高峰。
著名的是司母 戊大方鼎
1939年 安阳武官村出 土,是为祭奠 商王之母戊所 铸。
商晚期的青铜器中大型青铜器颇多,上面的司母戊鼎便是 其中的代表。此外酒器在当时也是异常发达,这与商代的嗜 酒之风不无关系。 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了周。在西周早期的近百年中, 青铜器依然如商一般威严神秘,其造型和装饰很难同晚期商 代风格相区异。
二、材料和制作
所谓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但也常含有少量的铅。在红
铜中添加适量的锡可以降低熔点,并提高其硬度。而在其中
添加适量的铅,会使其硬度降低,但能使得青铜获得优良的 韧性。 古代铸造青铜器至少要、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的
记载,正是说明了青铜器制造的几个条件。
人化
神化
礼化
人化
1、奴隶制建立不久,青铜器功能以实用为主,是人 化的。 2、奴隶制鼎盛时期,青铜器主要作为祭器,其功能 是神化和礼化。 3、奴隶制衰落和封建制的确立,青铜器又恢复了实 用品的功能。
青铜器的时代特征
夏朝:共同特点是器壁较薄,整个造型显得枯瘦,简陋,轮廓线条尖锐,青铜器
的造型多以陶器仿制而来。而且青铜器上尚无装饰性附件,也无纹饰,多为素面器。
商周青铜器凤鸟纹
青铜器夔龙纹
(三)几何形纹样
夏商西周青铜器上的几何纹随处可见,在夏和商的早期,
乳钉、网格、联珠等几何纹施用最多。至商中期到西周早期, 它们基本以辅助纹样的形式出现。到西周后期,瓦纹、重环、
商代:几何体的造型大都显得粗重,注意各个部位的比例协调,达到均衡,重心
中国工艺美术史
宋代装饰多系缠枝、折枝的各类花卉。色彩则注重和谐单 纯。
质地、造型、装饰、色彩的种种特征造就了两宋工艺美术 典雅优美的风貌,典型的作品虽然精工细作,但绝不炫耀卖 弄,而是追求含蓄天然,期望能够达到淡中见浓、浅中显深、 平中寓奇的理想境界。这也应合了“道尚取乎返本,理何求 于外饰”(《文忠集》欧阳修)中所诠释的道理。
宋代丝织物
刻丝山茶图
牡丹纹罗背心
刺绣瑶台跨鹤图
二、辽夏金
(一)辽
辽代丝织的发达,是建立在侵扰、掠夺中原的基础之上的。 华北工匠始终是辽地丝织生产的基本技术力量。辽代丝织以实 用品居多,这同其游牧民族的特性有关,此外联珠纹在辽织物 中多有出现。
罗地刺绣联 珠人物纹袱
(二)西夏
西夏的丝织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西夏织 物图案中受藏传佛教的影响较多。此外西夏的制毡业尤为发 达。
(三)金
金立国后,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已被纳入其版图,其得到 不仅是广阔的土地,还有发达的中原织造业。在金的丝织业 中,刺绣发展较为突出,喜好用各种吉祥图案。
第三节 金银器
一、辽
契丹人在建国后拥有着发达的贵金属加工业,制作者多以 汉工匠为主,工艺技术受五代和宋的影响很深,但许多器具 的造型和装饰透露出浓郁的契丹风格。
钧窑月白釉出戟(ji)尊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
(七)磁州窑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是典型的民间窑场。磁 州窑产瓷以白瓷和黑瓷为主,也烧制三彩瓷器。磁州窑瓷 器的瓷面装饰丰富多彩,其中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所用 图案往往是民间精彩的绘画资料。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罐 磁州窑珍珠地花人物纹瓶
(八)吉州窑
通常人们把官窑:定、汝、官、哥、钧称为宋代的五大 名窑,这是不确切的。宋窑中的官窑的确工艺精美,但民 间的北方磁州窑,南方的吉州窑和江西景德镇瓷窑等都有 着很高的烧瓷技术,并创造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工艺美术史(汇编)
中国工艺美术史(汇编)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
2.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趣的装饰,构成了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3.陶器制作的方法有手制成型、轮制成型和模制成型。
4.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1.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烙铸等几个过程。
3.青铜器的优点:1.熔点比较低2.硬度可以增高3.由于质地原因,铜液膨胀性加大,可减少气孔,得到清晰花纹。
4.失蜡法: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
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
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5.偶方彝是一件青铜酒器,它高60厘米,长88.2厘米,重71公斤,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6.装饰纹样的象征阐述:1.图腾标记2.神灵崇拜3.驱神辟邪4.装饰作用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1.《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2.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
3.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4.窃曲纹是周代具有标志性的纹饰。
5.周代制作青铜器的目的主要是:A.祭祀祖先的祭器B.歌颂周王的美德C.对贵族的赏赐D.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6.六器为:壁、琮、圭、璋、琥、璜。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1.青铜莲鹤方壶产于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3.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
4.曾侯乙墓青铜尊足失蜡法制作的杰作。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自古以来,中国一直以精湛的手艺和细腻的工艺著称于世。
中国工艺美术作为一种较为完整的艺术门类,囊括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和审美特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和审美价值。
一、史前时期到古代中国史前时期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文化遗产。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磨制玉器的技术和能力。
在商周时期,青铜器和玉器成为了中国先民发展政治和文化的标志。
青铜器制作过程中的铸造、浇铸、打磨等工艺,在后世的工艺美术中仍然备受赞誉。
另外,中国历史上的陶艺和织锦也颇负盛名。
从汉代的陶俑、唐代的三彩瓷、宋代的青瓷和明代的景德镇瓷器,到清代的宜兴紫砂壶,中国陶艺始终秉承着精益求精的传统。
同时,中国的织锦也是绝世佳品。
太极图案、龙凤图案等在中国工艺美术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现代与传统的融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全新面貌。
近代以来的中国工艺美术走向了现代化,且不同于西方的工艺美术,中国的工艺美术保存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设计之中。
此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齐白石、徐悲鸿等创立了许多有强烈中国特色的作品。
三、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着的审美观念,为中国工艺美术奠定了基础。
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治心必先治气”代表着中国人追求的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这一特点也贯穿在工艺美术的每一道工序中。
工艺美术的明恰、去矫、离巧、返朴、废华、尚质等特点,使得工艺美术能够一直承袭下来,并在时代变迁中得到传承和完善。
四、中国工艺美术的意义工艺美术在文化传承和个人修养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作为文化产业,工艺美术不仅能够创造物质财富,更能够将人们对于文化、历史的认知和感受传递下去。
另一方面,通过工艺美术的创作和欣赏,还可以提高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中国工艺美术史整理1
1、原始社会彩陶有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五类类型。
2、汉代四神纹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种纹样。
3、清代四大名绣出自江苏、湖南、广东、四川四地区。
4、传统吉祥图案表现手法有象征、寓意、谐音、比拟、表号、文字六种形式。
5、中国工艺美术主要分类有染织服装、陶瓷、金属、家具、漆器、雕刻六种类型。
1、汉代工艺美术风格特点?总的来说,可以用质,动,紧,味四字来形容。
质,具有古拙,质朴的特点,古拙而不呆板,质朴而不简陋。
动,流动的云气纹,使装饰面产生流动的变化,生动的飞禽走兽,富有劲健的生命力。
紧,满而不乱,多而不散,密中求疏,疏中求密。
味,指的是装饰味,汉代纹样具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样式化得装饰美,耐人寻味,富有韵味。
2、唐代工艺美术蓬勃发展主要因素?一,经济的高速发展:从初唐到盛唐的一百多年间,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生产的兴盛。
二,自信和开放的政策:唐代前期由于经济上升,国富力强,因而在思想上自信,在政策上开放,唐代时宗教,文学,哲学,艺术的各个派别兼容并蓄,在工艺美术上生产出百花争艳的局面。
三,中外工艺美术生产的交流: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强盛,对外交通的开拓,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不仅我国的工艺品输出国外,同时西亚,波斯,印度等外国工艺文化也传入我国。
四,工艺美术生产的传统发展,唐代工艺美术的繁荣,也是在前代所积累的制作实践经验中取得的。
六朝和隋代,陶瓷中青瓷的发展,白瓷的出现;染织中,图案的变化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都为唐代工艺美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论述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相互关系。
回顾一下工艺美术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时代的工艺美术都有着区别于另一时代的特征。
彩陶上的纹饰表达了原始公社时人的欢快、坦诚。
唐代陶瓷崇尚丰富,色彩倾向华丽,反映了社会的富裕和宫迁贵族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宋代崇尚挺拔俏丽,装饰简洁明快,色彩含蓄淡雅,这是和宋代皇室崇尚书画,成立画院、诗词书画在整个社会受到极大重视分不开。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原始工艺美术展现着先民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其创造却往往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其造型,特 别是装饰还与其意想中的生存发展直接关联。 例如:自然崇拜,图腾信仰等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的鱼纹 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鸟纹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二 陶器 制陶的出现曾被认为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1 材料与制作 彩陶:在胚体上的矿物质材料绘画图案,然后 焙烧的陶器,多属泥质红陶,因其图案经 过烧制,故不易脱落。 出现的时间:西亚的两河流域,距今约8000年 中国彩陶的出现:黄河中游,年份与上相当。 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其中游分 布着著名的仰韶文化,上游分布着马家窑 文化及齐家文化,下游则有大汶口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仰韶文 化彩陶
马家窑 文化彩 陶
其他文 化的彩 陶与彩 绘陶
黑陶和 白陶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1 仰韶文化彩陶 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湚池的仰韶村
网纹彩陶船型壶
中国工艺美术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2 马家窑文化彩陶 特点:器表打磨光滑,多以色浓如漆的黑彩绘 画,盆,钵,碗的内壁常有精美图案,一些 瓶,壶还在外壁通体装饰
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 材料的不同带来产品的差异 中国古代容器以陶瓷、金属、漆木为主材。 后两类的造型可方可圆,大小皆宜,而陶瓷却基 本以圆为变化。这与它的材料与工艺是密切相关 的。 材料的作用还渗透到更细微的方面。 以青花瓷为例:清代彩绘瓷比明代更精细,原因 在于清人在彩绘颜料中调油,而明人却是调胶。 而油的质地远远细腻于胶。
中国工艺美术史 文本文档
夏、商、西周工艺美术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继原始社会之后,第2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工艺美术品的创造、制作者主要是直属于官府的百工,他们在创造过程中所获得的审美经验、制作技艺和制作的无数优秀作品,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这一时期青铜工艺居主导地位,在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达到兴盛阶段,出现大批制作精美、系列不同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饰在工艺美术史上具有典范意义。玉器的雕琢技艺有新的进步,有造型严谨、规范化的礼玉,也出现大量造型生动优美的实用的或装饰性的玉器。陶瓷工艺的成就表现在原始瓷器的出现和精细白陶器的造型和装饰意匠上。此外,金器、牙骨雕刻和竹、木、漆器、纺织工艺也都有发展。
编 织
用各种植物的枝、干、茎、叶、皮等作材料,编织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器,在原始社会后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距今7000多年前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有上百件苇席残片,竖经横纬,垂直交叉,相互错开,编织成人字纹,纹理清楚,紧密适度,规整均匀。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遗址,发掘出200多件竹编,有篓、篮、簸箕、谷箩、竹席及捕鱼、养蚕和农业生产用具。材料多用加工过的竹篾,纹样有一经一纬的人字纹、双经纬的人字纹、梅花纹、菱形花格纹、疏经密纬的十字纹等,既实用又美观,编织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另外,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也均发现有各种编织品的印痕、纹样等。
骨、牙、玉等雕刻
骨器出现较早,北京周口店遗址中曾出土有经过加工的骨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掘出有磨制的骨针、骨凿、骨楔和鹿角棒等器具,其中骨针圆而细长,光滑锋利;鹿角棒表面光洁,有明显的刻画纹痕。另外,在该遗址还发现有在光滑的鸟骨上刻画的长短不一的线痕。北京市门头沟出土过用牛肋骨制成的骨镯,显然是用于装饰。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纹骨匕,系以双鸟异首同身组成两组图案,骨匕两端用平行线和点线构成了富有节奏感的几何纹装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装饰画面。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发现有用骨头做的笄和坠,制作精巧,其中骨笄的上端还透雕出几何形纹饰。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资料(总结)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资料(总结).doc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资料(总结)引言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重点进行总结,以期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参考。
早期工艺美术史前时期史前时期的彩陶艺术,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展示了早期工艺美术的初步发展。
青铜器时期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工艺达到了高峰,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展现了精湛的铸造技艺。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陶瓷艺术汉代的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彩绘陶、釉陶等新品种。
玉器工艺秦汉时期的玉器工艺精湛,玉器不仅作为装饰品,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唐宋时期的工艺美术陶瓷艺术唐代的三彩陶器、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等,代表了陶瓷艺术的高峰。
丝织艺术唐宋时期的丝织工艺极为发达,如唐代的锦缎、宋代的绣品等,技艺精湛,图案精美。
漆器艺术唐宋时期的漆器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唐代的螺钿漆器、宋代的剔红漆器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陶瓷艺术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陶瓷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青花瓷、斗彩瓷、粉彩瓷等品种丰富多样。
玉器工艺明清时期的玉器工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如明代的玉雕、清代的翡翠雕刻等。
木雕与牙雕明清时期的木雕和牙雕工艺也非常发达,如紫檀木雕、象牙雕刻等,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刺绣艺术明清时期的刺绣艺术,如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等,色彩鲜艳,工艺细腻。
近现代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面临挑战,同时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新兴工艺美术新兴工艺美术如现代陶瓷艺术、现代金属工艺等,融合传统与现代,展现出新的活力。
工艺美术的教育与传承工艺美术教育中国工艺美术的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设了工艺美术专业。
工艺美术传承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大师评选等方式,促进了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84页)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
一、陶器的产生(距今1万年以前) 1.有利的前提条件
农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生活方式的改变 定居生活 火的应用和对粘土的认识 2.陶器的雏形 一说由于在编织的篮子上涂上粘土,经过火烧之后而形成的。 另说,在人类刚学会用火不久就学会了制作陶器。火被利用以前, 人类还不知道吃熟食,火被利用后,人们往往把捕获的鱼、兽之类 用泥巴糊起来放在火里烧,待“烧好”后,泥巴质硬难损,可以盛水 及其他物品。此后便有意用这种掺水粘土做成各种形态的器物,经 火烧之后供用于生活,于是,陶器便随着这种生活的需要产生了。
(三)除手捏和轮制两种制陶外方法,据近人研究,还应有模制成型,即模范 注浆。蛋壳黑陶器壁极薄,研究者以为难以轮制,同时根据其他方面的材料, 提出此种制作方法。注浆成型的器物也已有出土。
二、陶器的制作
陶坯制成后,还需要经过打磨(就是用兽骨、卵石等在表面沿着统一方向打磨)
打磨的目的: 1.降低吸水率 2.可令陶器表面平整光亮,更加美观
5、母系氏族的原始手工业,首先是生产工具的改进。石器工具发 展到磨制,另外还有牙雕、骨雕、纺织工艺、建筑,尤其是制陶 工艺。
6、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化,已发现的有淮海地区 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中下游的青莲岗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长江上 游的大溪文化等。
7、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龙山文化(山东历 城龙山镇),河南庙底沟二期和后冈二期称为河南龙山文化,客 省庄二期成为陕西龙山文化;在长江流域的苏南浙北地区则有良 渚文化等。
三、器物造型和装饰的起源
(一)器物造型的起源 1.摹拟成型
摹拟植物造型 在原始陶器中有葫芦形器、瓜形器、竹筒形器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资料判断题1、瓦当四神纹中的“玄武”代表夏天、南方、赤红。
()2、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俑都留有胡须。
()3、宋代工艺美术的整体风格为清雅、透逸。
()4、布达拉宫重建于康熙二年。
( )5、民间有“青花贵宣德”之说。
()6、宋官员的时服是自己做的季节服装。
()7、我国从五代开始有窑名。
()8、玉琮内圆外方象征做人要圆滑。
()9、苏离麻青是一种青花颜料。
()10、宋代贵族女人中流行穿胡服。
()1、原始社会玉就很珍贵,它不代表人的财富,不表示人的等级。
()2、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千人一面。
()3、宋朝时期我国进入陶瓷时代。
()4、西周的青铜器出现了长篇铭文。
()5、战国时期齐国流通鬼脸钱。
()6、定州花瓷器,颜色天下白。
()7、沈子蕃的缂丝强调绘画性。
()8、明代绵缎有汝花、本色花、织金银三种装饰。
()9、唐铜镜制作的高峰期是高宗一德宗年间。
()10、留园原名“避暑山庄”。
( )1、玉琮是祭祀天地神灵的法器。
()2、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千人一面。
()3、中国铜镜制作的高峰期是唐高宗一德宗年间。
()4、清代景泰蓝新工艺就是铜胎画珐琅。
()5、玉琀是放在死者嘴里的明器,雕刻成蝉形,象征蜕蝉再生。
()6、北宋时期京城中流行着胡服。
()7、“堆朱杨成”是日本人尊称我国元代著名缂丝大师张成和杨茂的。
()8、东周青铜器装饰纹样以狰狞的饕餮纹为主。
()9、我国宋朝的陶瓷以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
()10、“尖、齐、圆、健”是对上品湖笔的赞美。
()1、玉琮内圆外方象征做人要圆滑。
()2、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千人一面。
()3、狮子林、拙政园、留园都在苏州。
()4、苏离麻青是一种青花颜料。
()5、玉琀是放在死者嘴里的明器,雕刻成蝉形,象征蜕蝉再生。
()6、故宫太和殿的屋顶为重檐庑殿。
()7、“堆朱杨成”是日本人尊称我国元代著名缂丝大师张成和杨茂的。
()8、商朝青铜器装饰纹样以狰狞的饕餮纹多见。
()9、宋代钧瓷以“冰裂开片”闻名于世。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正文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其品类繁多,技艺精湛。
中国工艺美术起源于原始社会,至夏商周时期已具有较高水平。
战国以后,在漫长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种工艺美术相继涌现,并普遍有所发展和提高。
在制作规模上,除了家庭手工艺外,还有官营手工艺工场、城镇手工艺作坊。
官营手工艺又称宫廷手工艺,生产规模庞大,品类多,生产分工细,技艺精良。
民间手工艺和少数民族手工艺也都有所发展。
近代,中国工艺美术一度有所衰退。
1949年以后,中国工艺美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工艺美术形成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史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代表作有石器、骨雕、角雕、玉器、贝壳雕刻、象牙雕刻、编织、漆器、首饰等。
石器人类在劳动中最先制成的工具和武器。
中国工艺美术也是伴随着石器而产生的。
人类在制作石器时,从审美的需要出发,对石料的质地、形状等美的特征逐渐有所了解,并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使石器造型均匀、对称,线条流畅,石质细密,色泽美丽。
在工艺上,人类使用磨制、钻孔、光亮等技法,使石器表面光滑,造型规整,并出现了石环、石珠,石坠等装饰品。
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将磨光、钻孔的小石球,以赤铁矿染成红色,作为串饰,它是首饰的萌芽。
大汶口文化遗址也出土了管状石珠、石环等组成的串饰。
石器是石雕的渊源。
也为玉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雕塑工艺品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用兽骨、兽角、蚌壳等制成的工具和生活用具,并产生了骨雕、角雕和贝壳雕刻。
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出土了有雕刻花纹的管状骨坠;陕西临潼姜寨墓葬中,出土有雕刻花纹的骨笄以及作为串饰的骨珠8577颗;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打磨平整光滑、正面雕刻双头鹰图案的骨匕(进餐切肉用的工具)。
此外,山东宁阳大汶口墓葬品中,还出土有镂空雕刻的象牙筒、象牙梳子,证明当时已有了象牙雕刻。
玉器玉器是在石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中国工艺美术史归纳总结
彩陶:“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
彩陶的分布: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屈家岭文化,其中以黄河上游最为发达。
从艺术风格分类: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半坡类型分布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往西达到甘肃陇东的天水、平凉地区。
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装饰方法有彩绘、捺印、划纹、堆饰等,装饰花纹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辨形纹等鱼形花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人面形花纹最具特色★庙底沟类型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布以陕西关中为中心,向四周发展,东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西达甘肃的陇东、陇西、陇南以及青海的东部。
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装饰纹样多用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纹、圆点纹、回旋勾连纹、网格纹等几何纹。
鸟纹的应用更多。
特点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马家窑类型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是由庙底沟型发展和分化出来的。
造型多以小口的壶、罐之类居多。
装饰特点:1、多用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
2、运用曲线和直线结合,产生对比效果。
3、其装饰多布满整个器物。
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归纳为:1、满2、内彩3、点和螺旋纹(舞蹈纹彩陶盆)★半山类型造型主要是短颈广肩鼓腹的彩陶罐、壶,器物较矮。
是彩陶工艺中最为精美的。
装饰纹样大体可分为:1、用螺旋纹组成装饰。
2、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区分数个单位。
3、多以曲线为主,并流行运用锯齿纹,彩绘的线条开始运用红色,红黑相间。
半山型彩陶中锯齿纹的应用是其特色。
其特色可以说是富丽精巧。
★马厂类型是由半山型发展而来的,保持着半山型的制作特色。
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以双耳罐为主,装饰花纹不常用红黑相间的画法运用的锯齿纹又粗又钝。
中期彩陶壶的数量增多,壶体变瘦,颈部加长,四大圆圈纹很流行。
晚期的彩绘则流于简化,多运用波折纹。
装饰纹样常见有折线纹、回纹,以人形纹最为特色。
艺术风格上具有简练、刚劲的特色,不及半山型精致,显得粗狂、庄重、豪放,注意大效果。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而丰富,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有了使用陶土制作陶器的文化。
这些早期的陶器在形状和图案上都显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工艺美术逐渐发展起来,并与中国文化、宗教和哲学紧密相连。
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不同的王朝和文化都对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商代、周代、秦汉、唐宋、明清等时期都有独特的工艺美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这些风格和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同时也传承了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和艺术技巧。
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还与中国的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
丝绸之路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各种工艺品和技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
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彩瓷、玻璃器皿、纺织品等工艺品对中国的工艺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工艺品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
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用性和审美价值的结合。
中国古代工艺品大多基于实用性需求而设计,例如瓷器、木器、金属器等。
然而,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融入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
瓷器上的精美图案、木器上的雕刻和绘画、金属器上的铸造工艺,都展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独特之处。
此外,中国工艺美术还强调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创新发展。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许多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都依据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技艺。
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花鸟画等题材常常被用于瓷器和织物的图案,传统的刺绣和丝绸织造技术也在中国的工艺美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艺术的发展,中国的工艺美术也在不断创新,融入了现代元素和技术,以适应当代人的需求。
在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到艺术展览,中国的工艺美术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同时,中国的工艺美术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使者和传播者。
总之,中国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历史
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历史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独立发展工艺美术的国家之一。
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的杰出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下面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些重要历史阶段。
在古代,古人们使用工艺美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创造和装饰。
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包括陶器、青铜器、漆器、丝织品等。
这些手工艺作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在美学上也非常出色,成为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器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之一,与古代社会和仪式有着深厚的联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工艺美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唐朝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黄金时代之一,以其细致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技巧而闻名。
唐朝的陶瓷和漆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此时期的陶瓷制品以各种颜色的釉面为特色,丝绢加上金银线绣成的织锦被视为世界上最豪华的织物之一。
宋朝时期,中国的工艺美术进一步繁荣。
此时期以瓷器、织锦、木雕和丝织品闻名于世。
宋朝的景德镇瓷器因其高质量和精美的装饰而成为世界闻名的瓷器产地。
与此同时,专为宫廷和上流社会精制的丝织品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清时期,中国的工艺美术迎来了又一个重要的阶段。
明朝时期,景德镇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而且蓝色和白色釉面的装饰成为其特色。
明朝的织锦依然很受欢迎,丝绸被广泛用作贵族服饰和宫廷装饰。
清朝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另一个重要时期。
清朝的工艺美术以宫廷装饰和玉器为特色。
雍正时期,中国的珐琅瓷制品开始流行。
乾隆时期,中国的工艺美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玉雕和漆器方面。
乾隆皇帝本人也是一个狂热的艺术爱好者,他非常重视工艺美术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这一领域的进步。
近代以来,中国的工艺美术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发展给传统的手工工艺带来了冲击,但同时也为传统工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平台展示和推广其作品。
许多工艺美术家开始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而创新的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艺美术史中国⼯艺美术史第⼀章原始社会的⼯艺美术1.最早具有实⽤意义的⼀种装饰——图腾2.⽯器时代分为“旧⽯器时代”和“新⽯器时代”。
旧⽯器是指⽤打制的⽅法制成的⽐较粗糙的⽯器,新⽯器是指在打制基础上还经过磨制的⽯器。
3.磨制⽯器——陶器(是新⽯器时代物质⽂化的主要标志)4.20世纪四五⼗年代,在我国北部地区发现了⼀种新⽯器⽂化——红⼭⽂化。
分布在内蒙古东南,辽宁西部,以及河北北部⼀带。
红⼭⽂化特⾊代表:⼤⽟龙,呈C型,长42.2cm,系绿⽟佩饰品。
5.陶器的出现,是新⽯器时代的主要特之⼀。
6.彩陶:彩陶⽂化也称仰韶⽂化,出现在新⽯器晚期,是指⼀种绘有⿊⾊红⾊的装饰花纹的红褐⾊或棕黄⾊的陶器。
最早发现在河南仰韶村。
7.彩陶的类型:半坡型(鱼形花纹:卷唇圜底盆)庙底沟型(⼤⼝⿎腹⼩平底钵特⾊:⿊⽩双关)马家窑型(①满②内彩③点和螺旋纹)半⼭型(短颈⼴肩⿎腹)马⼚型。
8.舞蹈纹彩陶盆在1973年秋发现于青海⼤通县孙家寨。
9.新⽯器时代的陶器⼯艺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陶。
10.⿊陶⽂化最早发现于⼭东历城龙⼭镇,所以也称为龙⼭⽂化。
11.陶器的制作,以泥条盘筑为主,少数⽤模制和轮制。
12.⿊陶⼯艺具有⿊、薄、光、纽四⼤特点。
⿊指它有乌⿊的⾊彩;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陶⼜有“蛋⽪陶”之称;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持的器⽿或盖纽。
13.彩陶⼯艺是指以彩绘装饰见长,⿊陶⼯艺则是以造型取胜。
14.⼏何印纹陶的装饰因纯系印压⼏何纹⽽得名。
第⼆章商代的⼯艺美术1.青铜器的铸造⽅法?答:陶范法(泥模法),蜡模法。
2.青铜器的优点?(简答)答:⑴熔点低更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⑵硬度可以增⾼根据铜锡的⽐例能得到不同的硬度。
⑶在熔铸时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加⼤可以减少⽓孔,填充性好,能铸出精细的花纹。
3.烹饪器有:⿍(煮⾁器物)、甗(烹饪器物)、⿀(煮粥器物)。
4.⿍在古代不只是⼀种实⽤品,也是权⼒的象征。
《中国工艺美术史》全书内容梳理
《我国工艺美术史》全书内容梳理一、前言《我国工艺美术史》是我国工艺美术史的经典著作,该书由我国著名艺术史学家撰写,全书内容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流派特色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二、第一章: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1. 工艺美术的起源:介绍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工艺美术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2. 陶瓷艺术: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制作技艺、装饰风格以及代表作品,分析了不同流派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3. 刺绣艺术:探讨了我国古代刺绣艺术的特色与发展,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刺绣技法、题材特点以及艺术成就,阐述了刺绣艺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4. 玉器艺术:系统介绍了我国古代玉器艺术的历史渊源与特点,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形制特色以及文化意蕴,阐述了玉器艺术在古代我国的地位与影响。
5. 金银器艺术:详细考察了我国古代金银器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特色,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金银器制作工艺与风格特点,揭示了金银器艺术对我国文化的独特贡献。
三、第二章:我国工艺美术的传统与创新1. 工艺美术传统:深入剖析了我国工艺美术的传统特点与价值取向,探讨了工艺美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揭示了传统工艺美术对当代艺术的启示意义。
2. 工艺美术创新:阐述了我国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与应用,详细介绍了工艺美术创新的理念与实践,分析了工艺美术创新对当代生活与文化的影响。
四、第三章:我国工艺美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影响1. 丝绸之路与工艺美术交流:探讨了丝绸之路对我国工艺美术的交流与影响,介绍了我国工艺美术与丝绸之路沿线文化的交融与互动,阐述了丝绸之路在传播我国工艺美术方面的历史作用。
2. 中外工艺美术比较:系统比较了我国工艺美术与世界各国工艺美术的异同,分析了我国工艺美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影响,探讨了我国工艺美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黑陶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黄河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兴起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以出现较
多的黑色陶器为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因其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又称为“龙山文化”。
黑陶的工艺制作,已经采用轮制,这是一个极大的技术革新。
第三节石器工艺
(略)
第四节陶器工艺
本节是第一章的重点章节.这一章主要记住彩陶的各种类型及其主要特点、装饰手法,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的主要特点。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一、 彩陶
彩陶——在新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者棕黄色
的陶器。彩陶是用手捏制的,当陶坯还未完全干的时候用某种工具如木片将陶坯表面打磨光滑,然后画上装饰花纹,再入陶窑烧制形成。其中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二、青铜器的造型
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用途不同,大体可以分为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
1、烹饪器。有鼎、甗、鬲几种。
司母戊鼎——商代晚期青铜制品,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鼎身呈长方形,鼎身两侧用边缘图案的组织形式装饰兽面纹和夔纹,中间朴素无纹。四足成柱状,足与器身相接处也装饰以兽面纹。鼎两端口沿上有立耳,铸有量虎相向张口食一人头。鼎的转角处有高起的棱角,既美观又起到加固作用。此鼎有浑厚、庄重、瑰丽的艺术风格,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4、商代青铜器的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运用刻花法。
三叠法(三层花纹)——除了主纹和地纹外,在较粗的花纹或者主体花纹上,再勾刻细线。
第三节陶瓷工艺
青铜器的发展并不能代替各种生活用品,青铜器的成本高,只能为奴隶主占有和使用。因此广大奴隶仍然使用各种陶器。
(二)技术对艺术的影响。石器的制作,从打制进为磨制,陶器的制作从手工到轮制,技术对艺术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而形成新的风格。
(三)形式感的应用。在原始社会的石器制作中,对称的形式是力量均衡的体现,节奏是规律的变化又是力量产生的形式。形式感的应用,丰富了工艺语言,也提高了人们对于形式美的感受和应用。
(四)表号性的艺术手法。当人们在技术条件受到限制,或者为了更有效的达到识别的作用,通常运用简约的表现方法,突出想象特征,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象化到抽象化,是工艺美术常用的艺术手法。
山纹、水纹,以及少量并不太明确的叶纹和花瓣纹。
这些花纹都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和概括,达到了图案的样式化。
彩陶装饰图案产生的原因:
(1)编制的模拟。一方面因为陶器表面往往有编织纹的遗留,另一方面因为编织
纹有规则而又富于变化。
(2)劳动的节奏感。劳动的节奏感对几何纹的规律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图腾的表号化。图腾的简化,往往形成表号化,从而也创造了几何形的图案
四、 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商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可以归纳为:
1、图案纹样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这种单独纹样以饕餮纹为主,或者双夔纹组成一个饕餮,而饕餮又是以头部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格式。一方面因为对称的格式产生庄严感;另一方面与器形的制作方式用模块之作花纹,用左右对称的方式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
3、商代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以饕餮纹为主纹,以回纹做地纹。
复体鱼纹——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鱼纹构成一组,由多到四条鱼纹相连组成的装饰纹样。
2、庙底沟型
在半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以陕西关中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作更广。
庙底沟陶器的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
庙底沟型陶器,其装饰多用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文、圆点纹、回旋勾连纹、网络文等几何纹,也有花瓣纹、羽状叶纹等。
庙底沟型陶器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庙底沟型陶器的特色。
3、马家窑型
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
马家窑型陶器的造型,有壶、罐、瓮、盆、钵、豆、碗等。
马家窑型陶器的装饰多用同心圆纹中心组成图案,运用直线和曲线的结合,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其屋里面的装饰也非常丰满。
马家窑型陶器的的艺术特点: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大都直接模仿自陶器,体壁较薄,多平底,足做锥柱状。装饰花纹线条粗笨,结构较简单,多为单层组织。常见的有饕餮纹、夔纹、龙、虎以及人形纹等,一般不用回文作地纹。
商代后青铜器器体较厚,装饰花纹变得精细复杂,出现了多层花纹,一般用回纹衬地,形成主纹和地纹的对比。
一、青铜器的制作
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半坡陶器,以圜底盆、卷唇盆最为常见。
半坡陶器的装饰方法有彩绘、捺印、划纹、堆饰等等。
捺印——用一种工具在陶器表面印出绳纹、篮纹等花纹的装饰手法。
划纹——用工具在陶器表面剔划出简单花纹。
堆饰——用泥团塑饰成简单的小动物。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鱼纹和人面纹为代表,还有宽带纹、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辫形纹等几何纹,还有鸟纹、蛙纹等。其中鱼形纹又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两类。
三、几何印纹陶
几何印纹陶是因为它的装饰纯系压印的几何纹而得名。
几何印纹陶可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两种。印纹软陶是分泥质和砂质,火度较低,
胎做红褐色、灰白色或灰色。印纹硬陶火度较高,胎做灰色。
器形有罐、尊、豆、盘、杯等。
装饰的几何纹有水浪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绳纹等。
第五节 其它工艺(牙骨雕、染织、编织等)
(请大家注意书上的对各个名词的解释,这是考研题目中的必考题型之一。)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根据彩陶的时间先后,艺术风格特点不同,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主要类型。
1、半坡型
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半坡陶器,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
本书一共有十二章,考研考试一般只考前十一章,即从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考到清代的工艺美术历史。
艺术设计专业本门课程考研题型有三种,一是名词解释,二是简答题,三是论述题。
简答题较为简单,一般都是课本上对于各个朝代所出现的名次的通俗解释,一般按照课本的解释背诵即可,较为简单;简答题一般是对某种艺术风格、某种艺术品等特点的的回答;论述题较为复杂一些,一般是两三个、三四个朝代工艺美术特色对比,或者各朝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等,不但需要对各个历史朝代的艺术特的有清楚的记忆,还需要大家进行总结概括。
原始人爱美的天性及对生活的信念和热爱,往往表现具有浓重的宗教意义。
另外,注意原始装饰中图腾的意义。图腾在原始社会往往是一个氏族的标志,原始人认为他们的祖先就是由这种图腾(也就是图腾代表的一种动物或植物)演变而来的,实际上是把自然物人格化,是一种原始的宗教崇拜。这种图腾被刺在身体上或者绘刻在器皿或武器上,成为标志性的表号图案。它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中国工艺美术史
我们这里所讲的《中国工艺美术史》是田自秉所著,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
在讲课最开始,需要说的是,讲义中带的章节是重点章节,标有(略)的章节,考生可以作为知识进行了解,但这些章节在考研中基本不会出题。
考生除了对各个朝代的工艺美术史了解之外,对各个朝代的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也要回顾一下,最初的复习若时间充足,建议大家对整本书完整的阅读一遍。
陶范法(泥模法)——根据要制作的器形,先用泥土塑造出一个样子,称为模。有装饰花纹的,先用朱笔在模上划出各种花纹,然后雕刻。将模烘干,再用澄滤过的细泥制成泥片,附在胎的外面,使成器形并显出花纹,这就是外范。在外范中心再制一个内范。外范与内范的距离,就是器壁的厚度。内外范之间用许多的支钉或者子母榫相扣以免错列。在外范之外用绳索和厚泥加固,就可以浇铸铜液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式。
(4)自然物的抽象化。原始人对于自然界的一些事物,特别是和生活有直接联系
并具有深刻影响的事物,从写诗道高度概括,进行抽象化,从而构成各种几
何纹样。
彩陶图案中形势法则的应用类型:
(1)对比法。 彩陶工艺在装饰上应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艺术手法。它采用了曲直、横竖、长短、大小、黑白、虚实、动静等等,用线、面、空间以及形式感等各方面对比产生丰富多彩的装饰变化。
称怪兽纹,如饕餮纹、夔纹、龙、凤纹等。一类是自然界的动物,如牛、羊、鸟、蛇、鱼、龟等等。在几何纹中,主要是回纹,也有方格纹、连珠纹、乳钉纹、弦纹等。
饕餮纹——商代青铜器主要纹样,多装饰在器物显要部位。一种似牛、似虎的抽象的夸张的手法形成的兽面纹,大眼、有鼻、双角,也有用相对的两个“夔”纹组成。外貌凶猛而庄重,气氛神秘,充满宗教色彩。
(一)满。从器物的口沿道接近底部,几乎都饰满花纹。(二)内彩。(三)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是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
马家窑陶器的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旋动、流畅。
4、半山型
主要发现于甘肃宁定县半山地区。
半山型彩陶的造型主要是短颈广肩鼓腹的彩陶罐。
半山型彩陶的造装饰图案大体分为两种:(一)用漩涡文组成装饰,这种漩涡纹有的为单独个体,有的彼此勾连。(二)用葫芦形做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分割为数个单位。
马场型彩陶的装饰纹样,有人形纹、蛙纹、网纹、折线纹、回纹等。
马场型彩陶具有简练、刚劲的艺术风格。
6、彩陶的装饰艺术
(1)彩陶的装饰位置一般都与器皿的使用条件相适应,注意视线的接触面。
(2)根据器皿的不同位置运用不同的装饰花纹。
(3)在装饰布局上,已经注意从不同的视角体现装饰的完整性。
(4)从彩陶图案整体看,以几何纹样为主,也有人形、鱼、鸟、马、鹿等动物纹、
双鸟纹骨匕——河姆渡出土,双鸟异首同身,组成两组图案,骨匕的两端用平行线和点线组成有节奏的几何纹装饰,形成一个完整的装饰画面。
第六节 结语(注意,几乎每一章的结语都是重点,容易出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
(一)实用和装饰的统一。工艺美术的装饰,是适应实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彩绘和刻画的装饰,多数是具有表号的作用,认识的意义往往大于审美的意义。原始工艺的装饰,不是附加,而是和实用有机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