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最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在“四书五经”之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论语》了。当咱们还是学生时,语文课本里就有《论语》的节选。
在《论语》之中涵盖着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而“修齐治平”是儒家思想的精华。这个“修齐治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这个顺序来看,先“修身”,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熟。然后再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家庭,也就是“齐家”。进而就要有改善社会,治理国家的平定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按照这个逻辑顺序,“金字塔”的基石就是“修身”。可见“修身”的重要性。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不是众所周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些大道理,而是针对我们个人,看看《论语》中有哪些内容是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
我个人认为,论语中的十项原则就是帮助我们“修身”的法宝。这十项原则就是“恭、敬、正、宽、忠、信、俭、惠、让、敏”。
恭,有貌思恭(《季氏》),居处恭(《子路》),其行已也恭(《公冶长》),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恭则不侮(《阳货》)。
敬,有执事敬(《子路》),修己以敬(《宪问》),即是“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之意。
正,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正颜色,斯近信矣。”(《泰伯》)宽,有宽则得众(《阳货》),居上不宽吾何以观之矣(《八佾》),人不知而不愠也是宽,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亦是宽。
忠,有事君“能致其身学而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与人忠子路为人谋而不忠”(《学而》)。
信,有“谨而言,敬事而信,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民无信不立”(《颜渊》),“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信而后谏,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子张》),“信则民至焉”(《尧曰》)。
俭,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雍也》)
惠,有“其养民也惠”(《公冶长》),“君子惠而不费”(《尧曰》),“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让,是谦让、谦逊,多问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为政,这就是一种让。
敏,有“敏则有功”(《阳货》),“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好古,敏以求之。”(《述而》)
这十项原则阐述的就是“修身”的最高境界。并且它们之间还有着相互的联系。其中恭与敬是并列关系,有恭则必敬,有敬则必恭;正与宽是内外关系,以正律己,以宽待人;忠与信是先后关系,只有待人以忠,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俭与惠是内外关系,俭是要求自己,惠是对待别人;让与敏是前后关系,对非“仁”的事尽量让,对“仁爱”的事才能尽力敏。如此则孔子的修身达人成为了一个由内而外的经纬互织的伦理系统。
现在知道了这十项原则,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这是春晚的一个小品,麻花团队讽刺的就是一个社会现象——扶不起的老太太。本来是好心做好事,然而却被无赖为撞人的人。不但受委屈而且面临赔偿。归根结底这是没有“信”。
我们要将道德修养提高到一定水平,便一定要使道德品质“主忠信”。一切言行举止都要以忠、信为宗旨,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论语》中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孔子的教学内容其中两点便是忠、信,可见忠信在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中占据十分崇高的地位。所谓“忠”,是指对人对事尽心尽力,从另一个方面讲,也就是要真心诚意、全心全意地对待他人。孔子反对虚情假意的交友行为,他说:“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论语·公冶长》)。此外,孔子还认为,真正的朋友不是以取悦方为目的,而是要敢于向朋友提意见,孔子称之为“忠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人以正直自居,他们喜欢向朋友提意见,但目的并不是为了帮助朋友改正错
误,而是带有揭他人之短以掩自己之不足的味道,这是有悖于“忠”的思想的。而所谓“信”,就是诚实不欺,言行一致。虽然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然而当今社会巧言令色的人却比比皆是,欺诈盗窃的新闻也常常见诸报刊杂志,人们不再相信身边还有“活雷锋”,人们也不再愿意去当“活雷锋”,不仅如此,人们对于为数不多的、仍然小心翼翼地当着“活雷锋”的人还嗤之以鼻。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这种局面长期存在不仅仅会影响我们的社会关系,而且对社会安定也起着负面的作用。
“(不)学则不固”是讲所学的知识和美好的品德需要巩固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水平。“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便说明了道德素质的培养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道德修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在心里撒下道德的种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道德的习惯成为指导我们行为的风向标。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将已有的美好品质得以发挥,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取人之长,让自己的德行趋于完备。巩固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水平需要持之以恒,这样,我们美好的德行才能得到巩固,展现其应有的光辉。
道德素质的提升还需要良好的环境,那就是“无友不如己者”。人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那么,外界环境对道德的培养就必定会有多多少少的影响。
孔子所提倡的结交朋友的原则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交朋友,一定要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哪怕只是某一方面的优秀。交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有人说,你的水平,就是与你最亲近的5个朋友的平均水平。结交良友,聚拢人脉,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经营自己,走向完美的人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有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有一次,一个号称很优秀的学生要转学到学校的特长班。老校长并没有问这个学生以往的成绩以及表现,而是要他写下他在原来学校所结交的朋友的名字,并让这个学生注明他的这些朋友在班里的学习名次和表现。后来,老校长并没有同意这个学生的转学请求,因为他所结交的朋友,没有一个是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