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斑岩型铜矿床是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埋藏浅、成群成带出现,矿石易选,可综合利用元素多等特点,在已探明的铜储量中斑岩型铜矿居首位。近年来斑岩铜矿的发现与有关找矿实践与研究说明,斑岩铜矿在国内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成矿类型,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对斑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并对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和前景进行了相关分析。

标签: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前景

1斑岩铜矿床主要地质特征

(1)斑岩铜矿形成主要与钙碱性花岗岩类有关,成矿斑岩源于地幔、下地壳或洋壳物质的参与。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含矿岩性成分范围较宽,可以是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顶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有利。

(2)斑岩铜矿形成环境主要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其次为岛弧,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两板块接触缝合带是矿床形成的有利地区。矿床受区域断裂-构造带控制,故常呈带状分布。矿体常受次一级构造控制,即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层间裂隙、片理、原生裂隙等)。

(3)矿床的围岩蚀变很明显,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常具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

(4)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斑岩型铜矿床一般矿化品位较低,形成深度较浅。但矿化均匀,矿化分带明显,矿石构造以细脉侵染状为主,也有致密块状、角砾状等。矿石选、冶性能好,矿床工业利用价值高。

2斑岩铜矿矿床成因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赞同斑岩型矿床矿质和成矿热液是由中酸性岩浆在上侵过程及侵位后的结晶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析出,并在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斑岩铜矿成矿作用经历了早期岩浆阶段和晚期大气水阶段,然而在搬运和沉淀矿石的是早期岩浆热液还是晚期来自围岩的流体的认识上还存在争论,这一分歧也扩大到金属、S以及其它组分的来源方面,特别集中在成矿元素是源自结晶岩浆还是通过对流流体从围岩中萃取的。一种观点认为成矿元素Cu源于围岩,证据出自稳定同位素、热质输运数值模拟、流体包裹体以及围岩成矿元素降低场等方面的研究。

板块构造对全球斑岩铜矿床(尤其是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床)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及其火山一深成岩建造对斑岩铜矿床的成矿专属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区域性的引张环境、深大断裂和地下深部的热点则直接制约着含矿斑岩岩浆的形成与侵位。据我国对斑岩铜矿成矿带和斑岩铜矿床的分析,它们都与深断裂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斑岩铜矿带的展布方向和延伸直接受深大断裂控制。另外斑岩铜矿与构造复合、区域火山活动及区域侵入活动都有十分明显的关系。

3斑岩型铜矿找矿方向分析

只有找矿方向明确方能事半功倍。根据我国铜矿资源基本特征,在找矿方向中有三个问题应着重考虑。

3.1找矿类型分析

从世界铜矿资源产销状况及我国铜矿资源特点分析,要使铜矿床能够经济合理地开采,必须要寻找规模大、品位高或具有丰富伴生组分的铜矿床。近几十年来的找矿实践告诉我们,我国斑岩型铜矿床虽然规模大,但品位过低,次生富集带不发育,伴生组分并不丰富,因此对于斑岩型和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床,目前应该重点放在已知资源的综合利用上,并且暂缓对该类矿床普查找矿工作。

3.2找矿地质时代分析

从我国斑岩铜矿矿床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进一步找矿重点应放在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在元古代,要注意在陆台边,缘坳陷盆地环境寻找火山岩型和海相沉积岩型铜矿床,并且这应该成为找矿的中心方位。从成矿地质条件及国内外同类矿床的对比可以看出,在我国寻找早元古代和晚元古代火山岩型铜矿床及中元古代海相沉积岩型铜矿床潜力极大。

3.3找矿重点区域分析

为了延长矿山寿命,缓解我国铜矿资源紧缺局面,应该加强老矿山的外围找矿工作。如果在这些地区找矿方面有所突破,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矿山机械、设备,很快使新的资源投人开采。要实现老矿区找矿有所突破的关键,在于加强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研究,同时将重点放到外围找矿方面。近两年来对本成矿区成矿理论和找矿方向的研究来看,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很好,并且已经有很好的物、化探异常显示。以前老矿区的普查找矿工作多限于矿区内“探边摸底”,而对外围找矿重视不够。当然,这也涉及工作条件及经济待遇等问题。在矿区外围找矿工作中,如果能与大比例尺找矿填图结合起来,必将事半功倍。这样可以把对已知矿床研究中获得的信息快速、准确地回馈到新区找矿工作中去。

4斑岩型铜矿形成原因及找矿前景总结

总之,形成斑岩铜矿矿床的大地构造单元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斑岩铜矿都产于两大构造单元的交换部位,尤其是位于隆拗交接隆起区一侧;产于褶皱区的斑岩铜矿主要集中分布于优地槽褶皱带,其矿化与造山期或造山期晚的大规模的钙碱性中酸性岩浆岩活动有关;而地台区的斑岩铜矿分布于地台活化区。

从整体上看,沉积岩型铜矿床的规模大于火山岩型铜矿床,但火山岩型铜矿床的品位略高,且伴生组分更丰富。但以往矿床研究和普查找矿方向中,相对于硅卡岩型和斑岩型铜矿床来说,对这两类铜矿床的重视及研究程度都不够。一旦在这两类铜矿床的普查找矿方面取得突破,就有可能找到大型矿床或矿带,从而改变或缓解我国铜矿资源供不应求的被动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