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备课资料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设计说明本课主要包括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四个子目,四个子目之间相互联系。

1937年夏,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战役,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不仅能够收获生动的历史知识,还能够学会阅读、思考和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从历史中获得感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重要史事及其历史意义。

(史料实证)2.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及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了解七七事变中赵登禹、佟麟阁和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人的英雄事迹,感悟中国军民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爱国精神,树立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信念。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屠杀。

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书目)《佟麟阁全传》。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卢沟桥的图片,在北京西南郊外的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这座桥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又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悲壮。

日本是如何制造卢沟桥事变的?卢沟桥事变又有什么意义?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思考,导入本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共29张PPT)


(1937.7.29


天津失陷

(1937.7.30)

日 本
国民党迁都重庆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



上海八一三事变

(1937.8.13)



自学感知:结合P93-94”南京大屠杀”一目, 完成下列表格
占领南京时间 日军罪行
屠杀持续时间
南京大屠杀
1937.12.13.
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义 精 神
高 的 爱 国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 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 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 职,养兵千日,报国 一时,只有不怕牺牲, 才能为国争光!”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
北平失陷

(1937.7.29

(1937.8.13)



淞沪会战
时间: 1937年8月13日 主要战役:宝山保卫战(姚子青)、
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意义: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
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 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 斗志。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
北平失陷
1、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2、参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强租台湾 3、参加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 4、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 5、华北自治运动,华北危机 6、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蓄谋已久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七七事变(卢沟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①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北平保卫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赵登禹、佟麟阁。
②影响: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3.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4.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抗战英雄:姚子青(宝山保卫战)、谢晋元(四行仓库保卫战)
5.淞沪会战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6.南京大屠杀: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37年12月13日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7.小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时间
过程
九一八事变后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后
民族危机空前高涨,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材分析】本课上接“九一八事变”,下接全面抗战开始后的全国抗战历史。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就是无数屠杀惨案中的一个典型。

【知识梳理】1、卢沟桥事变(1)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双方在卢沟桥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激烈。

由于敌我力量十分悬殊,平津相继沦陷。

佟麟阁、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

(3)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4)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攻陷南京。

2、南京大屠杀(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2)对南京大屠杀及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

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对此,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重点、难点讲解】一、教学重点:血染卢沟桥知识链接:1、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2、事变影响: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3、英雄壮举: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

【典例说明】例1: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了盛大阅兵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部编历史八(上)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知识点归纳

部编历史八(上)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知识点归纳

部编历史八(上)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知识点归纳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时间:1937.7.7地点:卢沟桥经过:借口士兵失踪→→进宛平城搜查被拒→→炮轰我军驻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增兵入侵北平、天津(平津保卫战)英雄人物:赵登禹、佟麟阁结果: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注: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标志——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标志——七七事变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背景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2.军事合作3.政治合作时间:1937.9标志: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意义: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三、淞沪会战1.八一三事变时间:1937.8.13地点:上海借口:虹桥机场事件影响:淞沪会战爆发2.淞沪会战时间:1937.8——1937.11战役: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初战告捷。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注:国民政府所在地有——广州、武汉、南京、重庆注:战争给我们的教训: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注:如何发展中日关系?日本要正视历史,吸取教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我们应牢记历史,肩负责任,开创未来,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考点复习七七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事件。

本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讲述七七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展现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精神。

教材中插图、资料丰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段历史较为复杂,学生对于细节部分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事件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情况,认识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全民族抗战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的经过,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情况,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教学难点:七七事变的背景和原因,全民族抗战精神的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七七事变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情况。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全民族抗战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19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

6.19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

南方八省 游击队
改编
八路军 新四军
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朱德
军长 :叶挺 副军长 :项 英
叶挺
彭德怀 项英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与“新四军” 党外合作
南昌起义 国民革命军
秋收起义 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 八路军 新四军
二、言之力:第二次国共合作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 阅读p94页概况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一、桥之殇:七七事变 二、言之力:第二次国共合作 三、士之勇:淞沪会战 四、城之痛:南京大屠杀东北三省沦陷 热河沦陷
华北自治运动
知识回顾
根据地图回答卢沟桥事变前日本已占领我国 哪些地方?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3年:攻占山海关
1935年:华北危机
一、桥之殇:七七事变
(一)七七事变概况
观看视频阅读p93页回答有关七七事变的表格?
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二、言之力:第二次国共合作
(一)发表声明 阅读材料结合p94页,概括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反应如何?
共产党方面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 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共产—党—(中号1共9召3中7年央全7《月为民8日日族)军进抗攻战卢沟桥通电》
一、桥之殇:七七事变
(二)中国守军英勇抵抗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 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1892—1937)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1898—1937)
第29军中将师长赵登禹 (1898—1937)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 (共27张PPT)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知识点四 南京大屠杀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开始时间 1937年12月13 日 2.手段 刺杀、活埋、焚烧、杀人比赛等。 3.屠杀对象 4.屠杀总人数 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 士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 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 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国民党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工农红军的改编
西北工 农红军 总指挥:朱德 八路军 副总指挥:彭德怀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300 000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本课小结
卢沟桥事变 全民族抗战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牢记历史,肩负责任,开创未来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随堂即练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两次联 手,共御外侮,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八路军新四军改编完成 C.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D.淞沪会战的爆发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淞泸会战要图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谢晋元将军 姚 子 青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笔记一.七七事变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意义: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佟麟阁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步伐。

2、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1、经过: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2、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陪都。

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习题1.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了( )A.长沙会战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4.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理 本课线索
记 必背重点 七
七事

时间 1937年7月7日
(1898—1937) 抵抗 北平保卫战: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影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二次国共合作
改编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意义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淞沪会战 时间 1937年8—11月 抵抗 (1)宝山守卫战:姚子青率全营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2)四行仓库保卫战:谢晋元率部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意义 打破了日本 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南京大


背景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知识拓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确定方针:1935 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加快步伐: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4)正式建立: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及蒋介石的谈话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人教版八年历史上册(部编2017)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备课素材 (1)

人教版八年历史上册(部编2017)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备课素材 (1)

人教版八年历史上册(部编2017)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备课素材一、七七事变的幕后策划者田代皖一郎和牟田口廉也是“七七事变”的幕后策划者,亲手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挑起了抗日战争。

但是为日本立下如此“大功”的二位,却没有能够步步高升,加官进爵,最后的下场印证了什么叫做恶有恶报。

二、七七事变前日军演习时失踪的士兵:志村菊次郎二等兵志村菊次郎——日第八中队新兵,又译作志明菊次郎,原日本驻华军队士兵,卢沟桥事变焦点人物。

就是他在演习中的走失成为双方开战的导火线。

事后日方也承认志村是因为刚入伍,缺乏经验而走丢,但这个导致战争的“小人物”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1944年,志村在缅甸死于孙立人部中国远征军之手。

三、佟麟阁佟麟阁(1892-1937),满族[1] ,原名佟凌阁(因牺牲后报纸误写为“麟阁”,此后就沿用了下来),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军、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二级上将。

抗战胜利后,南沟沿改名为佟麟阁路,以示纪念。

四、八路军、新四军名称的来历1、八路军原为粤军李济深的部队,1929年3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三次大整编时编为第八路军。

后蒋介石为了拆散粤桂联盟,将李济深骗至南京汤山囚禁,又于次年4月将该路军解散。

而115、120、129三个师的番号,原先是东北军的。

1937年4月至6月,东北军各部按照2个师整编成1个师的原则进行整编时,115、120、129三个师因战绩不佳,连吃败仗,番号相继被撤销。

蒋介石虽然迫于形势勉强同意了国共联合抗日,但把红军改编(蒋介石称为收编)成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心里还是很不情愿。

军政部长何应钦获知蒋介石的这一心事后,知道蒋有时很迷信,为了向蒋介石讨巧,于是建议在给予红军的番号上可以玩个花样,把整编桂系时空着的第八路军的番号授给红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发生的七七事变,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七七事变的细节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不够清楚。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地点、人物等具体信息容易混淆,需要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战役可能比较感兴趣,可以结合电影、故事等资源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

3.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3.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3.图片展示法:利用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背景。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历史资料和图片:收集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2.教学视频:准备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七七事变的过程、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等内容。

4.小组讨论指南: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七七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引发对七七事变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共34张PPT)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第八路军 总 指 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游击队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军 长 :叶 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标志 影响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 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谈话,承认 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课堂小结
一、七七事变 1、时间2、影响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1937年9月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2、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三、淞沪会战 1、爆发2、影响 四、南京大屠杀 遇难同胞达30万人以上。
课堂练习
1、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 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 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 A A.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形成 2、“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 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 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 ( ) C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 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 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了 ( ) B A.长沙会战 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4、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 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 民而饮恨。它就是(C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二、七七事变的爆发

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 课件)人教版 初中历史 八上册

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 课件)人教版 初中历史 八上册

1937年9月,国共两党 发表合作宣言,两党实 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主体)



一 八 事 变 后
西 安 事 变
合 作 宣 言














二、聚国魂·中国反抗
(二)工农红军的改编
西北工农 红军
八路军
总 指 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七七事变 (1937.7.7)
北平失陷 (1937.7.29)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天津失陷 (1937.7.30)
八一三事变 (1937.8.13)
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和南京最为重要! —日本第三舰队司令
2.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 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史称八一三事变。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二、聚国魂·中国反抗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29军司令部命令前线官兵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国家 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 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 国争光!
——二十九军中将师长赵登禹
“卢沟桥事件是一个更 大图谋的开端。”

在军事演
材 习中借口失踪

的士兵叫志村 菊次朗,七七
事变后,被遣
明 送回到家乡,
真 1941年,重新
相 入伍!
1937年6月, 东京军政界消 息灵通人士就 盛传:“七夕 晚上,华北将 重演柳条湖一 样的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知识点1 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晚。

2.地点:卢沟桥。

3.经过: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

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4.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抗日英雄: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6.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相关链接】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思维拓展】
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从这个意义上讲,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知识点2 第二次国共合作
1.国共态度: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改编军队: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2)意义: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知识点3 淞沪会战
列表比较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
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沪会战,日军进攻上海;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次惨案: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
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C
例3.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解析:本题为判断型选择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答案:C
例4.它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它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它”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枣宜会战
解析:本题考查淞沪会战。

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卢沟桥事变后”,可知发生于1937年,然后再抓住题干中“第一场大型会战”这一信息,可确定材料表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在抗战中的地位。

答案:A
例5.“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与题干描述相符。

答案:B
例6.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下面两党关系演变中,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A.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C.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
D.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解析:本题为图表类的判断型选择题,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A
例7.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

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考查两次国共合作。

解答时,可用排除法。

南昌起义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对抗,③不符合题意,A、C、D三项排除,故选择B项。

答案:B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