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担心手术的安全,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感。

要耐心讲述有关疾病和专科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

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并教育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展现出不快,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尽早康复。

2.特殊准备:(1)患者身体状况的准备:拍摄标准的膝关节正、侧及髌骨60°轴位片,下肢全长负重位和非负重位膝关节正、侧位片,了解膝关节病变情况及下肢力线;术前模板测量估计应选的假体的大小;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了解手术肢体有无血管病变;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曾服用过激素,了解用药时间及剂量;治疗体内的慢性感染、皮肤病,如龋齿、鼻窦炎、手足癣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经系统的内科治疗已控制。

(2)患者心理状况的准备: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往手术后精神反应情况,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及康复训练的资料,使患者了解手术的意义,自愿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3)制定功能锻炼计划,讲解并示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包括膝关节屈伸锻炼、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及拐杖或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4)训练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床上大小便的方法,预防坠积性肺炎、尿潴留、便秘等发生。

,3.一般准备(1)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术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血、大便、小便,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空腹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以及根据内科病史所需要的特殊检查。

(2)常规术前准备:备皮、备血、做好青霉素和普鲁卡因皮试。

(3)围手术期用药:根据医嘱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一次;术前l天或术后使用抗凝药物。

二、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及时给予床旁心电监护仪,0.5~1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一次,持续吸氧4- 6L/min,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并详细记录,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医院管理骨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骨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骨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膝关节是下肢的主要关节,其结构和功能都是人体关节中最复杂的。

由于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使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丧失功能。

为了解除症状,将已经损坏的膝关节的致病部分用设计好的人工关节组件取代,称之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itnhroplasty, TKA)o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同骨科手术前护理1〜10。

2、皮肤护理术前备皮,目的是清洁皮肤上微生物,减少感染,暴露手术区域,为手术创造良好的皮肤条件。

备皮范围:患侧腹股沟至踝关节。

备皮后嘱患者沐浴更衣,修剪指(趾)甲。

(二)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1〜2、术后功能锻炼以患者的耐受力决定锻炼时间的长短持之以恒的原则。

(1)、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开始行足部的跖屈与背伸运动及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运动。

每个动作可保持动作5〜15秒,放松5〜15秒,然后再重复。

(2)、术后第1日开始,继续前一日主动锻炼方法,并酌情增加直腿抬高功能锻炼。

被动锻炼:遵医嘱应用膝关节持续被动锻炼仪, 每日2次,每次0.5〜1小时。

从0。

〜30。

开始,逐渐增加。

(3)、术后第2〜5日,除以上锻炼方法外,可指导患者坐起,协助患者将双腿移至床旁,小腿下垂,膝关节自然弯曲,靠重力作用练习膝关节屈曲,等适应后开始练习患膝的伸直、弯曲运动。

(4)、术后3〜7日遵医嘱指导患者下地站立,逐渐增加行走锻炼。

(三)健康指导1、出院后按照医师要求按时服药,定期到门诊随访。

如:出现伤口红肿、异常发热、患肢肿胀、膝关节疼痛增加等情况应立即来门诊。

2、继续加强滕关节屈曲、伸直、行走锻炼,具体方法同住院期间锻炼方法。

锻炼时注意安全,劳逸结合。

遵医嘱进行活动限制,直到下次复诊。

3、休养环境清洁舒适,合理膳食,增强营养,保持理想体重,减轻关节负重。

4、日常活动应避免膝关节过度负重,以减轻膝关节磨损机会,应避免以下运动,如:蹲马步、爬山、上下楼梯、跑步、提重物、走远路。

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感染征象: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热、痛,观察体温变化。

2、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

护理措施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病人的心理安慰工作,告知其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通过成功病例的宣传,消除病人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最佳的配合。

3、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病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但应避免过分油腻食物。

4、指导病人练习正确的咳嗽和咳痰方法,练习深呼吸,术前两周停止吸烟,并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等。

5、指导病人加强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收缩以及踝关节、足趾主动活动,每次收缩维持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以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6、告知病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如发现右疖肿或脚气必须立即向医生汇报,及时给予处理。

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7、术晨手术区域碘伏消毒,并用消毒包裹好后将病人送手术室。

8、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到平稳,并注意病人意识状态和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给予处理。

9、术后立即予伤口处冰袋降温,以减少出血、肿胀及疼痛,一般冰敷24小时。

10、严密无菌操作保持引流通畅是防止膝关节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防止引流管滑脱和扭曲,用别针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单上,一般术后8小时引流量多,应经常挤捏引流管,以防管腔堵塞,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术后2-3天每日引流量少于50ml时,可拔出引流管。

11、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密切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观察体温变化,如发生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12、术后第一天即开始做CPM锻炼,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起始角度为0度,终止角度从30度开始,根据病情及病人疼痛情况由小逐渐增大。

13、术后6-12小时即开始功能锻炼,锻炼方法应循序渐进,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度。

14、何时下地行走受手术操作和病人体力恢复情况影响,一般术后3-5天可练习行走,但必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拄双拐或借助行走器行走。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膝关节是人体最大、解剖复杂、对运动功能要求高的关节。

当关节出现退行性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感染性关节炎等多种原因引起关节破坏,出现严重疼痛及关节功能丧失,同时患者全身情况好,可耐受手术,置换关节周围的神经血管状况良好,肌肉肌腱系统可发挥正常功能;病人合作、术后可配合良好的康复锻炼者可实施人工关节置换。

护理评估1. 评估病人心理状况。

2. 评估病人饮食和睡眠情况。

3. 评估病人患侧肢体皮肤,有无疖、痈、脚癣、静脉曲张等。

4. 评估病人原发疾病及术前用药情况5. 评估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出血、伤口渗液、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

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入院后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病人心理问题,介绍成功病历。

讲解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发放膝关节宣传手册,消除思想顾虑,减轻其心理负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2).饮食护理:指导病人合理饮食。

如类风湿病人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糖尿病病人应严格限制饮食,控制好血糖水平。

(3).皮肤护理:术前检查患者皮肤情况,如有脚癣,灰指甲,瞩患者每日用温水清洗局部后用2.5%碘酒涂抹三次。

并告知上级医师(4).术前准备:术前白天备皮,术前晚及术日晨用0.75%碘酒消毒手术区域,并用无菌布包裹。

术前晚8pm灌肠,并于术前晚10pm至术日晨禁食水,术日晨留置尿管。

术日晨协助患者更衣,如有活动性假牙应摘掉,等待手术。

(5).术前用药:术前一天常规应用预防性抗生素防止感染;术前晚给予抗血栓药物速碧林皮下注射,防止下肢静脉血栓。

近期有激素使用史者,应于术前一天静脉点滴氢化考的松50mg,维持患者常规口服激素用量。

术前应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的病人,应于术前2周停药,改用其他对血小板影响较小药,防止术后出血。

(6).如有吸烟史的病人,术前嘱其禁烟并教会病人有效咳痰方法和深呼吸。

2.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观察:去枕、平卧、禁食水6小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6小时。

人工膝关节置换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人工膝关节置换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人工膝关节置换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人工关节置换外科手术,是指切除机体已无法自行修复的关节面,用人工关节部件替代损坏的关节,矫正肢体力线,消除膝关节疼痛,维持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护理常规】1.术前(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病情和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详细的解释和指导,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术前完善全身情况评估。

(3)预防感冒。

(4)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

(5)手术前、后 3d 患侧禁止进行肌内注射。

(6)检查全身有无慢性感染病灶。

(7)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清洁切口处皮肤,患侧小腿及大腿备皮,剪指(趾)甲;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禁食,常规禁食10h,禁饮 4h。

(8)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2.术后(1)术后体位:硬膜外麻醉术后,取去枕平卧位4~6h,患肢抬高15°~30°。

(2)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遵医嘱给予吸氧,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观察患肢皮肤温度、颜色、肿胀及患者的感觉、活动情况。

(3)伤口护理:观察切口渗出、引流,保持敷料干燥,弹性绷带包扎松紧度适宜。

(4)管路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按时挤压,保持引流管通畅,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做好记录,术后1h 内引流液≥300ml及时通知医师。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深静脉血栓形成:保证足够液体入量,多饮水,饮食避免油腻,戒烟酒,穿弹性袜,空气压力治疗仪的使用,应用抗凝血药物,功能锻炼。

②感染:观察体温变化,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做好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工作。

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需要进行专科评估和术前护理。

以下是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专科评估术前评估包括心理状况、一般评估、专科评估、营养状况、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安全管理等方面。

具体来说,需要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睡眠情况;疼痛、肿胀、肢端血供、膝关节功能障碍、膝内外翻畸形、下肢短缩等;有无皮肤局部感染灶,包括颌面部、呼吸道、泌尿系统及足部感染等;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术后评估包括手术情况、一般评估、专科评估、重点评估、营养状况、患者心理状态、用药情况、特殊检查结果、自理能力评估、安全管理等方面。

具体来说,需要评估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疼痛、氧饱和度、尿量、血糖值、静脉穿刺情况、带入液体(血)及镇痛泵等;患膝肿痛情况,患者的活动能力及对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解及配合情况;切口敷料、引流管通畅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切口愈合情况;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患者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焦虑、失眠;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特殊检查结果:如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自理能力评估;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术前护理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健康指导、体位与活动、饮食、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减轻体重、感染的治疗等方面。

心理护理方面,需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说出心理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和手术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感,保持心情舒畅。

告知术前术后注意点,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术前健康指导方面,需要指导患者戒烟戒酒、练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排便等。

人工膝关节置换护理要点

人工膝关节置换护理要点

人工膝关节置换护理要点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和损伤。

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
1. 术后疼痛管理:手术后的疼痛是常见的,患者需要按时服用止痛药物,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用药量和频次。

同时,可以使用冰袋或冰敷缓解局部疼痛和肿胀。

2. 防止感染:术后切口容易感染,患者需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水和污染物。

定期更换敷料,并定期复诊检查切口情况。

3. 床上转移: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但也需要适当进行床上转移,避免长时间固定在同一姿势导致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

4. 物理治疗: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帮助恢复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5. 饮食调理: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均衡,增加蛋白质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肌肉恢复。

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和含糖食品,以减少水肿和体重增加。

6. 心理护理: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情。

7. 避免受伤: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受伤,避免摔倒或碰撞人工关节,以免影响人工关节的稳定性和寿命。

8. 定期复诊:术后患者需要按时复诊,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确保康复进程顺利进行。

以上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希望对即将接受手术或已经接受手术的患者有所帮助。

在术后护理过程中,患者要密切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指导,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促进康复进程,恢复健康。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相关知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即用人工膝关节假体取代已严重损坏而不能行使正常功能的膝关节表面,从而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功能,纠正畸形,恢复稳定性。

主要用于:退变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严重涉及关节面的创伤后骨关节炎,大面积的膝关节软骨坏死通过常规手术不能修复者等。

护理问题/关键点1 疼痛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3 躯体活动障碍4 用药护理(抗凝剂)5 患肢功能锻炼6 教育需求初始评估1生命体征2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3心理/社会/精神状况4家庭支持情况5年龄、职业、身高、体重、营养状况6过去史、近期手术史、个人史(工作强度、性质)、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7目前有无皮肤局部感染灶、有无鼻窦炎、牙龈肿痛、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8患肢肢端的血供、活动、感觉情况9专科疾病症状及体征:疼痛、肿胀、膝关节功能障碍、膝内外翻畸形、下肢短缩等持续评估1神志、生命体征2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3患者及家属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认知程度4如有感染,对感染的控制情况,特别是隐匿性感染5专科疾病症状及体征5.1疼痛:部位、程度、伴随症状,疼痛的诱发因素,疼痛的进展情况5.2血供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端皮温、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情况5.3感觉异常:部位、程度、性质5.4膝关节置换的原因、膝畸形及活动度6实验室检查7辅助检查:膝部X线、膝部CT、膝部MRI、必要时肺功能、心超、肌电图等8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有无使用非甾体类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干预措施1休息和活动适当行走,家属陪护,防坠床跌倒。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饮水。

3心理护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过程,解除其顾虑,使其配合治疗。

4呼吸道管理劝服戒烟,有肺部疾病尽早治疗。

指导作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5疼痛护理。

6感染及时治疗和处理脚癣、下肢溃疡、感染,体内慢性感染病灶(慢性付鼻窦炎,牙齿的慢性炎症)等情况,保护好膝部皮肤,勿在其上使用外用治疗法,并保持清洁。

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膝关节置换术是指在患者膝关节损伤严重或者关节炎等疾病无法缓解时,将患者病损的人工关节(人工髋、人工膝、人工肘等)置换为人造器械而进行的一种手术。

膝关节置换术是一项重要的手术,在术后恢复期内需要一系列的护理工作。

术后注意事项1.术后1至2小时内不应饮水,以防止呕吐;2.术后4至6小时内不应进食或含有脂肪的食物,以防止对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3.术后要叮嘱患者多饮水,以防脱水;4.术后床头应高,膝部应伸直;5.术后6到8小时开始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预防肺部感染。

活动注意事项1.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床边坐位,依据手术部位和程度及患者的意识水平逐步增加活动量;2.床边起立时应先坐一会儿,再缓慢起立,以避免头晕和失衡;3.活动时保证手术部位于正中,保持臂件和足部放松,以免拘束造成创面穿刺和腿部肿胀;4.患者需进行按摩,以活动肌肉和保持良好的血运。

饮食护理1.术后一般不能进食不易消化、刺激性口感和过于油腻的食品,需要确保膳食的充足和营养平衡;2.碱性食物可防止尿酸结晶,如可适当多吃蔬果等;3.术后要适当控制盐和水的摄入,避免体内水分过多,影响伤口愈合;4.注意补充氨基酸、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予以营养支持。

伤口护理1.术后患者对于伤口的护理十分重要,要保证伤口的清洁;2.避免切口湿润和感染,可使用消毒棉签进行消毒和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3.伤口应该保持干燥并进行包扎,换药时应注意消毒,避免感染;4.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按时更换药品和包扎。

注意事项1.定期进行复查,紧密配合医师进行康复治疗;2.在术后数月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负,注意保持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3.若出现发热、发红、肿胀以及渗液等情况,立即就诊治疗;4.必须遵守医嘱和注意护理,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以上就是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希望对需要进行此手术的朋友有所帮助。

记住术后好的恢复更关键,只有遵守医嘱和护理好,才能早日康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因骨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可使病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丧失劳动能力。

人工膝关节的置换可以解除病人的疼痛,恢复其关节的功能。

1.护理问题1.1焦虑情绪。

1.2感染的可能。

1.3膝关节脱位的可能。

1.4血栓形成的可能。

1.5营养失调的可能。

1.6功能锻炼知识缺乏2.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2.1.1骨科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2.1.2按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术前常规护理。

2.1.3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等,皮肤有无化脓病灶,女性患者月经来潮等。

2.1.4术前一日按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及抗生素。

2.1.5备血,并完成常规药物的过敏试验。

2.1.6加强营养提高肌体抵抗力。

2.1.7保证病人充足休息,必要时给予药物帮助。

2.1.8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

2.2术后护理:2.2.1同骨科术后护理2.2.2按硬膜外或全麻术后常规护理。

2.2.3监测生命体征,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进食水,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以利于身体康复。

2.2.4抬高患肢10-20度,以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肿胀。

2.2.5膝关节术前有屈曲畸形的病人,膝下不垫枕(膝关节悬空位),将软枕垫在小腿部位,靠自然重力使膝关节伸直,矫正屈曲畸形2.2.6术后一日可在床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上肢活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踝关节的背曲运动等。

2.2.7术后2天内拔除引流管,开始被动与主动膝关节屈伸练习。

2.2.7.1被动锻炼:将患肢置于膝关节CPM上,进行屈膝练习。

每日2次,每一次40-60分钟。

从0-30度开始逐渐增加度数,2周之内达到90度。

2.2.7.2主动锻炼:病人平卧、做直腿抬高运动。

即将健肢放在患肢的足下,协助患肢完成抬腿运动,抬高持续几秒后再放下,反复做,直到患肢能独立抬起。

目的是锻炼股四头肌的力量,使病人尽早下地站立。

2.2.8术后第3日,协助病人将双腿移至床旁,小腿下垂,膝关节自然弯曲,靠重力作用练习膝关节曲度,等适应后开始练习患肢的伸直、弯曲运动。

膝关节人工置换护理常规

膝关节人工置换护理常规

膝关节人工置换护理常规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的护理常规一.概述:膝关节是下肢的主要活动关节,随着假体技术不断改进,外科技术不断发展,人工膝关节得到推广运用,术后有计划的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的改善关节功能,校正畸形和缓解疼痛。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1.手术适应症:膝关节各种炎症性关节炎,包括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部分创伤性关节炎和部分老年人的髌股关节炎。

结核性关节炎部分原发或2.禁忌症:全身或关节的任何活动性感染。

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膝关节已经长时间融合于功能位。

三.护理问题1.焦虑/恐惧:与担心预后及手术有关。

2.疼痛:与膝关节骨病及手术后创伤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术后卧床有关。

4.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卧床、缺乏锻炼有关。

5.康复欲望低下:与疼痛及病人意志力薄弱有关。

6.知识缺乏:缺乏人工关节置换和康复锻炼的相关知识。

7.潜在并发症:术后出血。

伤口愈合不良。

血栓形成和栓塞、感染、关节不稳、假体松动。

【护理目标】:1.对病残的矫正和设法促进机体自然功能的恢复。

2.解除膝部疼痛、无力,保持关节稳定。

3.关节功能及活动性好,即负重、伸屈、外展、旋转,能够达到生活自理,活动自如。

4.预防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

四.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 。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都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程度的恐惧感,担心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情况。

护士应热情主动地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解答其疑问,解除陌生感和不安。

还可用支持性语言简明、适当地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让患者了解更多疾病的相关知识,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2 术前康复训练:膝关节疾病的病人由于活动受限,术前进行康复训练,可促进股四头肌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又可使其预先了解并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为术后的功能锻炼做好准备。

(1)训练引体向上运动,教会病人仰卧位,抬臂握住骨科床上的拉环,健侧膝部屈曲,足底撑床,利用手臂和下肢的力量使背部、臀部离开床面,嘱咐病人术后也应经常训练,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得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由于对疾病知识得缺乏,担心手术得安全,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感。

要耐心讲述有关疾病与专科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得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手术得认识与信心。

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得帮助。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并教育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展现出不快,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尽早康复、2.特殊准备:(1)患者身体状况得准备:拍摄标准得膝关节正、侧及髌骨60°轴位片,下肢全长负重位与非负重位膝关节正、侧位片,了解膝关节病变情况及下肢力线;术前模板测量估计应选得假体得大小;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了解手术肢体有无血管病变;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曾服用过激素,了解用药时间及剂量;治疗体内得慢性感染、皮肤病,如龋齿、鼻窦炎、手足癣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经系统得内科治疗已控制。

(2)患者心理状况得准备: 了解患者得精神状态,以往手术后精神反应情况,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及康复训练得资料,使患者了解手术得意义,自愿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得紧张情绪。

(3)制定功能锻炼计划,讲解并示范术后功能锻炼得方法,包括膝关节屈伸锻炼、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及拐杖或助行器得使用方法。

(4)训练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床上大小便得方法,预防坠积性肺炎、尿潴留、便秘等发生。

,3、一般准备(1)根据患者得年龄、全身情况,评估患者对手术得耐受情况,术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血、大便、小便,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空腹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以及根据内科病史所需要得特殊检查。

(2)常规术前准备:备皮、备血、做好青霉素与普鲁卡因皮试。

(3)围手术期用药:根据医嘱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一次;术前l天或术后使用抗凝药物。

二、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得观察: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及时给予床旁心电监护仪,0、5~1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经皮血氧饱与度一次,持续吸氧4-6L/min,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生命体征、尿量得变化,并详细记录,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人工膝盖置换术后护理措施

人工膝盖置换术后护理措施

一、概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R)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手术将受损的膝关节表面替换为人工关节,以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

术后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措施。

二、术后早期护理1. 病房环境术后患者应入住舒适、安静的病房,保持室温适宜,光线充足。

病房内应配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如呼叫器、热水瓶、便器等。

2. 体位术后患者应保持膝关节伸直位或轻度屈曲位,避免膝关节过度屈曲,以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床头可适当抬高,利于下肢静脉回流。

3. 伤口护理术后伤口敷料应保持干燥,如有渗血或敷料污染,应及时更换。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应及时通知医生。

4. 引流管护理术后引流管应保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一般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

5. 脱水、利尿术后患者应适量补充水分,保持尿量在2000ml以上,以利于代谢产物的排出。

6. 抗凝治疗术后患者需进行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7. 营养支持术后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机体恢复。

三、术后中期护理1. 功能锻炼术后第1-2周,患者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收缩等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

2. 负重训练术后第3-4周,患者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不负重或部分负重训练,如站立、行走等。

3. 逐步增加负重术后第5-6周,患者可逐步增加负重,进行上下楼梯、蹲起等训练。

4. 穿戴支具术后患者可穿戴支具,如拐杖、助行器等,以保护关节,避免关节损伤。

5. 药物治疗术后患者需继续服用抗凝药物,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剂量。

四、术后晚期护理1. 功能锻炼术后第7-8周,患者可进行更加剧烈的功能锻炼,如游泳、骑自行车等。

换膝关节的术后护理措施

换膝关节的术后护理措施

换膝关节的术后护理措施
换膝关节手术后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以确保患者的康复和手
术部位的愈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
1. 伤口护理,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和干燥,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
示更换敷料。

定期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或感染迹象,并及时
报告医护人员。

2. 康复训练,根据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包
括关节活动、肌肉锻炼和步态训练,以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3. 使用助行器,在术后初期,可能需要使用助行器或拐杖来减
轻膝关节的负担,逐渐恢复正常步态。

4. 控制疼痛和肿胀,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止痛药和抗炎药,使
用冰袋或冷敷物来减轻疼痛和肿胀。

5. 饮食和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肌肉恢复。

6. 避免压力,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减轻对膝关节的压力,避免扭伤或摔倒。

7. 遵循医嘱,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如用药、康复训练和复诊安排,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总之,换膝关节手术后的护理措施需要综合考虑伤口愈合、康复训练、疼痛管理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在术后护理过程中,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关怀,有助于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后的康复期。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方法。

膝关节由多个组织构成,包括股骨髁、胫骨平台、髌骨、滑膜、关节囊、韧带、半月板和肌肉等。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解剖最复杂、对运动功能要求最高的关节之一。

膝关节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获得长期稳定。

一、膝关节置换的目的包括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和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二、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范围如下:1.活动范围为过伸10°至屈曲135°。

2.功能范围为0°至90°,下蹲要求117°。

3.旋转运动范围:在伸直位时,膝关节只有极小角度的旋转;在屈膝90°时,外旋可达45°,内旋可达10°至30°。

三、手术适应症包括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结核强直后、骨肿瘤切除术后等。

四、手术禁忌症包括活动性感染病灶或膝关节感染(绝对禁忌症)、肌肉瘫痪或神经性关节病变(相对禁忌症)、周围软组织覆盖不满意、明显的韧带功能不全或伸肌腱装置功能不全。

五、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腓总神经损伤、屈曲挛缩、关节不稳和假体松动等。

六、术前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饮食和睡眠情况以及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2.了解患者有无全身隐匿性感染,如龋齿、中耳炎等;有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原发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了解患侧肢体皮肤,有无疖、痈、脚癣、静脉曲张等。

3.确认术前准备是否完善,了解有无异常的指标;女性患者要注意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是否服用非甾体药物及激素。

5.进行心理疏导,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和注意事项,以及同种疾病的成功病例;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想法。

6.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如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血糖水平、多饮水、戒烟等;指导术前适应性锻炼,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练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等。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膝关节是下肢的主要关节,其结构和功能都是人体关节中最复杂的。

由于骨关节或类风湿关节疾病原因,使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度受限、丧失功能。

为了解除症状,将损坏的膝关节的致痛部分用设计的人工关节组件取代,就称之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术前护理:补充营养,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详见版本)针对各种疾病做好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疼痛管理(另附页)安全护理(跌倒、坠床的防护安全)起床慢起、坐下慢坐,走路慢行,入厕需要有家属陪护,入睡要使用床档等。

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对术前、术后知识的讲解、打消疑虑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指导患者术前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可促进肿胀消退,防止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

因此,应该患者预先熟悉功能锻炼方法,以利于手术后早日功能锻炼,主要方法为:肌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把腿放在床上,膝部用力往下压,数5-15秒,放松5-15秒,然后在重复。

小腿肌肉运动:即足背部的跖屈与背伸运动。

做足背的跖屈与背伸运动的每个动作可保持5-15,放松5-15秒,然后在重复。

直腿抬高运动:患者平躺,将健侧肢体膝关节弯曲,同时将患者伸直,膝关节不要弯曲,向上抬高,维持5-15秒后再放下,休息片刻后再重复上述运动。

手术前一日准备:配血:为术中紧急输血做好准备,护士将抽取2ml血液送血库交叉配血备皮:患侧腹股沟至踝关节,备皮后局部清洁、沐浴。

术前剪趾甲饮食:常规术前一天晚10点以后禁食水。

肠道准备: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为防止术后腹胀,常规术前一日灌肠或口服酚酞片促进排便皮试及用药:如果需要,术前护士会遵医嘱进行药物过敏试验。

睡眠:为避免术前紧张失眠,术前晚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眠药。

手术日晨护理、测量生命体征,如有体温升高,及时汇报医生。

嘱患者取下首饰、义齿、眼镜、发夹、手表等,贵重物品交由家人保管。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人为膝枢纽置换术的照顾护士惯例之阳早格格创做一、术前照顾护士1.情绪照顾护士:大普遍患者为老年人,由于对于徐病知识的缺乏,担心脚术的仄安,简单出现焦慢、恐惊感.要耐性道述有关徐病战博科知识,介绍共种病例病愈期的患者去现身道法,以减少患者对于脚术的认识战自疑心.觅供社会支援系统的帮闲.鼓励家属多伴伴患者,并培养家属没有要正在患者里前展现出没有快,防止患者情绪动摇,成功度过围脚术期,尽早病愈.2.特殊准备:(1)患者身体情景的准备:拍摄尺度的膝枢纽正、侧及髌骨60°轴位片,下肢齐少背沉位战非背沉位膝枢纽正、侧位片,相识膝枢纽病变情况及下肢力线;术前模板丈量预计应选的假体的大小;下肢血管超声查看,相识脚术肢体有无血管病变;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曾服用过激素,相识用药时间及剂量;治疗体内的缓性熏染、皮肤病,如龋齿、鼻窦炎、脚脚癣等;糖尿病、心净病、下血压等经系统的内科治疗已统制.(2)患者情绪情景的准备:相识患者的细神状态,往常脚术后细神反应情况,背患者提供有关脚术及病愈锻炼的资料,使患者相识脚术的意思,志愿交受人为膝枢纽置换术最大极限天与消患者的紧弛情绪.(3)制定功能锻炼计划,道解并演示术后功能锻炼的要领,包罗膝枢纽伸伸锻炼、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及拐杖或者帮止器的使用要领.(4)锻炼患者深呼吸、灵验咳痰、床上大小便的要领,防止坠积性肺炎、尿潴留、便秘等爆收.,3.普遍准备(1)根据患者的年龄、齐身情况,评估患者对于脚术的耐受情况,术前搞佳各项惯例查看,包罗血、大便、小便,肝、肾功能,血电解量,空背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以及根据内科病史所需要的特殊查看.(2)惯例术前准备:备皮、备血、搞佳青霉素战普鲁卡果皮试.(3)围脚术期用药:根据医嘱术前半小时使用抗死素一次;术前l天或者术后使用抗凝药物.两、术后照顾护士1.死命体征的瞅察: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坐即赋予床旁心电监护仪,0.5~1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经皮血氧鼓战度一次,持绝吸氧4- 6L/min,术后24小时内应稀切瞅察患者意识、里色、死命体征、尿量的变更,并仔细记录,若有非常十分坐即对于症处理.2.切心引流管的瞅察:膝枢纽置换术果术中使用止血戴,术后常会引导血管反应性扩弛战枢纽内构制切除部位血管残端的出血,要稀切瞅察切心敷料的渗血情况战引流液的色、量、量.普遍脚术当天采与非背压引流,术后一天改为背压引流24~48小时,当引流量<50ml/d即予拔管.正在引流历程中要脆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直、合叠战阻碍,每30分钟挤压记录一次,如创制引流液流速过快>100ml/h时,应报告主刀医死,需要时予夹管30分钟后搁启.要脆持切心敷料的浑净搞燥,一朝传染坐即调换,按医嘱细确坐即使用抗死素,防止脚术切心熏染.3.术后体位:术后予去枕仄卧6小时,6小时后予仄卧位,患肢膝后垫硬枕予抬下,脆持中坐位,防止小腿腓肠肌战腓总神通过分受压,制成小腿腓肠肌静脉丛血栓的产死战腓总神经的益伤.术后3~5天启初下床活动.4.患肢肢端血运的瞅察:稀切注意瞅察患肢感觉战肢端皮温、肤色及脚背动脉搏动及脚背伸等情况,一朝出现非常十分坐即处理.5.并收症的照顾护士(1)齐身并收症的瞅察战照顾护士:包罗肺没有弛、坠积性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没有齐、应激性胃出血、电解量混治(最罕睹的是矮钠血症)、尿潴留战尿道熏染.正在照顾护士上要稀切瞅察患者的呼吸、心律变更;按医嘱细确坐即使用抗死索,注意瞅察体温的变更,搞佳饮食照顾护士,根据个体好别采用食物,普遍应浑浓宜消化,适合减少蛋黑量战维死素含量;正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进食下维死素、下蛋黑、下热量、下细纤维食物,以补充术后体能的消耗战脆持大便的通畅;对于老年患者要庄重掌握战统制液体速度,注意瞅察液体输进的量、速度,鼓励患者多饮火2000 - 3000ml/d,记录24小时尿量,动背监测血电解量的变更,脆持出进量战火电解量的仄稳.(2)痛痛的瞅察战照顾护士:膝枢纽置换术后痛痛的处理比髋枢纽置换术后央供下,良佳的痛痛处理没有但是使患者感触恬静,而且有帮于术后患肢功能的病愈.肌肉或者皮下注射止痛药的便宜是耗费矮、使用便当,但是副效率较多,如杜热丁有大概引起呕吐、呼吸压制、眩晕、血压下落等,而膝枢纽置换术的患者普遍年龄偏偏大,应留神使用;自控镇痛泵,由于注射痛痛剂的限制性,连年去出现了患者自止统制镇痛的趋势,最罕睹的是PCA,即经静脉赋予镇痛药物,泵由患者统制,患者不妨根据自己的痛痛情况坐即自止统制药物的剂量,PCA的便宜是患者自控,缩小了患者的焦慢感,减少了仄安感,副效率相对于少睹,奇有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出现症状后予姑且关关PCA,缓解后可沉新使用.(3)神经益伤的瞅察战照顾护士:齐膝枢纽置换术神经并收症主要为腓总神经益伤,爆收率为1% ~5%,多睹于宽沉的膝中翻或者伸膝挛缩畸形的矫形历程中.益伤的本果有直交益伤、牵推益伤战压迫益伤,症状多出当前术后l~3天,表示为胫前肌战拇少伸肌功能障碍,37 %出现腓骨少肌乏力,87%有第一趾蹼区感觉障碍.术后要稀切瞅察患肢肢端感觉战活动情况,一朝出现腓总神经益伤症状,应报告医死坐即处理,裁撤加压中敷料或者中牢固石膏托,脆持膝枢纽伸直20°~30°,以缩小对于神经的压迫战牵推;使用踝脚支架,脆持踝枢纽中坐位,防止脚下垂;时常举止踝枢纽主动功能锻炼,防止继收性马蹄内翻脚;按医嘱细确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持绝3个月以上无神经功能回复者,可止腓总神经探查术.(4)深静脉血栓产死的瞅察及照顾护士:其为最罕睹的并收症,如无防止步伐爆收率为40% - 88%,术后应稀切注意瞅察肢体有无肿胀情况,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非常十分感觉、有无主动牵推脚趾痛,有无胸闷、呼吸艰易,创制以上情况应警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死或者继收肺栓塞.对于下龄、肥肥、心功能没有齐患者,可使用弹力绷戴、弹力袜、下肢静脉泵、脚底泵或者心服阿司匹林、华法律、矮分子左旋糖酐、肝素等药物防止.用药功夫要注意瞅察皮肤黏膜的出血情况,定时检测凝血酶本时间,防止突收性出血.(5)熏染的瞅察战照顾护士:熏染是膝枢纽置换术后具备劫易性的并收症,爆收率为1% -2%.根据乏及范畴分为浅层熏染(已乏及枢纽囊内)战深部熏染(乏及枢纽囊内);根据起病及病程,分为早期熏染战缓性或者早收性熏染.正在照顾护士上术后要脆持伤心敷料的浑净搞燥战引流管的通畅,一朝传染坐即调换,稀切瞅察切心有无黑、肿、热、痛等局部熏染症状;抬下患肢,指挥早期止患肢肌肉的静力中断疏通,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有好处消肿战伤心的愈合;如术后体温持绝降下,3天后切心痛痛加剧,血真验室查看提示黑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下,胸部X线示仄常时,要思量切心熏染.防止术后熏染要庄重脚术支配战脚术室环境,围脚术期正规使用抗死素,尽管防止或者支缩插导尿管时间;出院时要告知患者,要防止膝枢纽的近期熏染,坐即治疗牙周炎,扁桃体炎、呼吸道熏染、泌尿死殖系战皮肤熏染.术后熏染的治疗步伐包罗:简单抗死素治疗、切启浑创引流、枢纽切除成形术、一期或者两期止假体再置换术.膝枢纽置换术后并收症还包罗血管益伤、皮肤坏死、假体周围骨合、枢纽没有稳、枢纽僵硬等.三、健壮培养(一)功能锻炼齐膝枢纽术后功能锻炼主要以肌力、枢纽活动度战步态锻炼为主,分四个阶段举止.1.第一阶段:术后0-2天,此期患肢大棉垫加压包扎,病愈锻炼主假如通过肌肉的等少中断,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死.要领: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等少中断锻炼,用力中断10秒,搁紧10秒,10次/组,2-3组/天;共时搞踝枢纽的背伸、跖伸疏通,尽大概的背伸10秒,跖伸10秒,10次/组,2-3组/天.2.第两阶段:术后3-5天,此期患肢大棉垫已裁撤,伤心引流管已拔,病愈锻炼主假如通过减少股四头肌战腘绳肌的肌力,患膝枢纽的主主动伸伸活动,促进伤心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革新枢纽活动度(1)正在继承锻炼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的前提上,指挥患肢止直腿抬下锻炼,患肢抬下时要尽管脆持正在空中的停顿时间,次数由少到多,以没有引起疲倦为宜.(2)膝枢纽持绝主动疏通(CPM):于引流管革除后举止.CPM锻炼时起初角度为0°,末止角度为30°,正在l -2分钟内完毕一次伸伸活动,l小时/次,2次/天.根据患者对于痛痛的耐受程度每天递加5° - 10°,尽管正在l周内使膝枢纽的伸直角度达到90°或者以上.(3)膝枢纽主动伸伸疏通:患者仄卧位,移去膝下硬枕,医护人员一脚托正在患者膝下,一脚托住脚跟止伸膝活动,当感觉痛痛时嘱患者脚跟沿床里缓缓伸直膝枢纽,如许反复幅度由小到大,活动量由少到多,渐渐过度到主动伸伸膝锻炼.3.第三阶段:术后6天~2周,此期患肢伤心痛痛已缓解,正在继承加强患肢肌力战膝枢纽活动度的共时举止步态锻炼.要领:鼓励患者尽早下床,启初扶步止器或者正在床尾锻炼站坐,此时沉心正在健侧下肢,患肢根据个体好别没有背沉或者部分背沉,以去沉心渐渐背患肢过度,启初扶步止器或者拐杖止走,止走时健肢正在前先止,患肢跟上,再移动步止器背前.4.第四阶段:出院后,功能锻炼的脚段是减少患肢的膝枢纽活动度战背沉本领,进一步加强下肢仄稳功能、本量感觉、肌力的锻炼,革新凡是死计的自理本领.(l)继承搞佳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肌力锻炼,如坐位、俯卧位时的伸腿、直腿抬下,俯卧位时的伸膝锻炼;共时加强膝枢纽伸伸活动的主动或者抗阻力圳练,如脚推扶脚下蹲、踩车、上下楼梯等锻炼.(2)进一步加强患肢的背沉锻炼,背沉力量渐渐递加,直到不妨真足背沉.( 3 )加强止走锻炼,锻炼时抬头挺胸,单目仄视前圆,臀部没有要翘起.值得注意的是:正在所有病愈锻炼历程中要按照逆序渐进的准则,锻炼量应由小到大,以没有引起患膝明隐痛痛为宜;每日锻炼前要询问患者自尔感觉,有无没有适反应,以推断疏通量的大小;疏通后要注意膝枢纽有无肿胀情况;正在锻炼止走时要搞佳仄安呵护,更加对于有膝枢纽没有稳的患者;有较宽沉的伸膝障碍患者,夜间戚息时可用石膏托牢固于伸膝位.,持绝4-6周.四、出院指挥1.戚息:交受齐膝枢纽置换后要防止剧烈疏通,4 ~6周内没有搞主动下蹲动做,止走时没有成慢停或者骤然转动,为了缩小对于膝枢纽的磨益,防止跌倒,修议患者最佳末身使用脚杖,特天正在出门时,最大极限天延少膝枢纽的使用寿命.2.饮食指挥:指挥患者加强营养,多进含蛋黑量、维死素、钙、铁歉富的食物,减少自己抵挡力,适合统制体沉的减少,以缩小对于枢纽的背沉.3.复查:6个月内,每月复诊一次;准时去院复查,有下列情况应坐即便诊:患肢出现胀痛,局部切心出现黑、肿、热、痛.要坐即治疗齐身性消失病灶,如呼吸道熏染、泌尿系熏染、扁桃体炎、牙痛等,防止髋枢纽近期熏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担心手术的安全,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感。

要耐心讲述有关疾病和专科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

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并教育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展现出不快,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尽早康复。

2.特殊准备:(1)患者身体状况的准备:拍摄标准的膝关节正、侧及髌骨60°轴位片,下肢全长负重位和非负重位膝关节正、侧位片,了解膝关节病变情况及下肢力线;术前模板测量估计应选的假体的大小;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了解手术肢体有无血管病变;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曾服用过激素,了解用药时间及剂量;治疗体内的慢性感染、皮肤病,如龋齿、鼻窦炎、手足癣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经系统的内科治疗已控制。

(2)患者心理状况的准备: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往手术后精神反应情况,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及康复训练的资料,使患者了解手术的意义,自愿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3)制定功能锻炼计划,讲解并示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包括膝关节屈伸锻炼、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及拐杖或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4)训练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床上大小便的方法,预防坠积性肺炎、尿潴留、便秘等发生。

,3.一般准备(1)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术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血、大便、小便,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空腹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以及根据内科病史所需要的特殊检查。

(2)常规术前准备:备皮、备血、做好青霉素和普鲁卡因皮试。

(3)围手术期用药:根据医嘱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一次;术前l天或术后使用抗凝药物。

二、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及时给予床旁心电监护仪,0.5~1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一次,持续吸氧4- 6L/min,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并详细记录,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2.切口引流管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因术中使用止血带,术后常会导致血管反应性扩张和关节内组织切除部位血管残端的出血,要密切观察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和引流液的色、质、量。

一般手术当天采用非负压引流,术后一天改为负压引流24~48小时,当引流量<50ml/d即予拔管。

在引流过程中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和堵塞,每30分钟挤压记录一次,如发现引流液流速过快>100ml/h时,应通知主刀医生,必要时予夹管30分钟后放开。

要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一旦污染及时更换,按医嘱正确及时使用抗生素,防止手术切口感染。

3.术后体位:术后予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予平卧位,患肢膝后垫软枕予抬高,保持中立位,避免小腿腓肠肌和腓总神经过度受压,造成小腿腓肠肌静脉丛血栓的形成和腓总神经的损伤。

术后3~5天开始下床活动。

4.患肢肢端血运的观察:密切注意观察患肢感觉和肢端皮温、肤色及足背动脉搏动及足背伸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5.并发症的护理:(1)全身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包括肺不张、坠积性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不齐、应激性胃出血、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是低钠血症)、尿潴留和尿道感染。

在护理上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律变化;按医嘱正确及时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做好饮食护理,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食物,一般应清淡宜消化,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高粗纤维食物,以补充术后体能的消耗和保持大便的通畅;对老年患者要严格掌握和控制液体速度,注意观察液体输入的量、速度,鼓励患者多饮水2000 - 3000ml/d,记录24小时尿量,动态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保持进出量和水电解质的平衡。

(2)疼痛的观察和护理: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处理比髋关节置换术后要求高,良好的疼痛处理不仅使患者感到舒适,而且有助于术后患肢功能的康复。

肌肉或皮下注射止痛药的优点是花费低、使用方便,但副作用较多,如杜冷丁有可能引起呕吐、呼吸抑制、眩晕、血压下降等,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一般年龄偏大,应小心使用;自控镇痛泵,由于注射疼痛剂的局限性,近年来出现了患者自行控制镇痛的趋势,最常见的是PCA,即经静脉给予镇痛药物,泵由患者控制,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即时自行控制药物的剂量,PCA的优点是患者自控,减少了患者的焦虑感,增加了安全感,副作用相对少见,偶有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出现症状后予暂时关闭PCA,缓解后可重新使用。

(3)神经损伤的观察和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神经并发症主要为腓总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 ~5%,多见于严重的膝外翻或屈膝挛缩畸形的矫形过程中。

损伤的原因有直接损伤、牵拉损伤和压迫损伤,症状多出现在术后l~3天,表现为胫前肌和拇长伸肌功能障碍,37 %出现腓骨长肌乏力,87%有第一趾蹼区感觉障碍。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肢肢端感觉和活动情况,一旦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拆除加压外敷料或外固定石膏托,保持膝关节屈曲 20°~30°,以减少对神经的压迫和牵拉;使用踝足支架,保持踝关节中立位,防止足下垂;经常进行踝关节被动功能锻炼,防止继发性马蹄内翻足;按医嘱正确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持续3个月以上无神经功能恢复者,可行腓总神经探查术。

(4)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其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如无预防措施发生率为40% - 88%,术后应密切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肿胀情况,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趾痛,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发现以上情况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或继发肺栓塞。

对高龄、肥胖、心功能不全患者,可使用弹力绷带、弹力袜、下肢静脉泵、足底泵或口服阿司匹林、华法令、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等药物预防。

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的出血情况,定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预防突发性出血。

(5)感染的观察和护理:感染是膝关节置换术后具有灾难性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 -2%。

根据累及范围分为浅层感染(未累及关节囊内)和深部感染(累及关节囊内);根据起病及病程,分为早期感染和慢性或迟发性感染。

在护理上术后要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和引流管的通畅,一旦污染及时更换,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局部感染症状;抬高患肢,指导早期行患肢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和伤口的愈合;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3天后切口疼痛加剧,血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胸部X线示正常时,要考虑切口感染。

预防术后感染要严格手术操作和手术室环境,围手术期正规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或缩短插导尿管时间;出院时要告知患者,要防止膝关节的远期感染,及时治疗牙周炎,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和皮肤感染。

术后感染的治疗措施包括:单纯抗生素治疗、切开清创引流、关节切除成形术、一期或二期行假体再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还包括血管损伤、皮肤坏死、假体周围骨折、关节不稳、关节僵硬等。

三、健康教育(一)功能锻炼全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主要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训练为主,分四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术后0-2天,此期患肢大棉垫加压包扎,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肌肉的等长收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方法: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训练,用力收缩10秒,放松10秒,10次/组,2-3组/天;同时做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尽可能的背伸10秒,跖屈10秒,10次/组,2-3组/天。

2.第二阶段:术后3-5天,此期患肢大棉垫已拆除,伤口引流管已拔,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增加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患膝关节的主被动伸屈活动,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度(1)在继续锻炼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的基础上,指导患肢行直腿抬高锻炼,患肢抬高时要尽量保持在空中的停留时间,次数由少到多,以不引起疲劳为宜。

(2)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于引流管拔除后进行.CPM训练时起始角度为0°,终止角度为30°,在l -2分钟内完成一次屈伸活动,l小时/次,2次/天。

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每天递增5° - 10°,尽量在l周内使膝关节的屈曲角度达到90°或以上。

(3)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患者平卧位,移去膝下软枕,医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行屈膝活动,当感觉疼痛时嘱患者足跟沿床面慢慢伸直膝关节,如此反复幅度由小到大,活动量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主动屈伸膝锻炼。

3.第三阶段:术后6天~2周,此期患肢伤口疼痛已缓解,在继续加强患肢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同时进行步态训练。

方法:鼓励患者尽早下床,开始扶步行器或在床尾练习站立,此时重心在健侧下肢,患肢根据个体差异不负重或部分负重,以后重心逐渐向患肢过渡,开始扶步行器或拐杖行走,行走时健肢在前先行,患肢跟上,再移动步行器向前。

4.第四阶段:出院后,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增加患肢的膝关节活动度和负重能力,进一步加强下肢平衡功能、本体感觉、肌力的训练,改善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l)继续做好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肌力训练,如坐位、仰卧位时的伸腿、直腿抬高,俯卧位时的屈膝训练;同时加强膝关节屈伸活动的主动或抗阻力圳练,如手拉扶手下蹲、踏车、上下楼梯等训练。

(2)进一步加强患肢的负重训练,负重力量逐渐递增,直到可以完全负重。

( 3 )加强行走训练,训练时抬头挺胸,双目平视前方,臀部不要翘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量应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膝明显疼痛为宜;每日训练前要询问患者自我感觉,有无不适反应,以判断运动量的大小;运动后要注意膝关节有无肿胀情况;在训练行走时要做好安全保护,尤其对有膝关节不稳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屈膝障碍患者,夜间休息时可用石膏托固定于伸膝位.,持续4-6周。

四、出院指导1.休息:接受全膝关节置换后要避免剧烈运动,4 ~6周内不做主动下蹲动作,行走时不可急停或骤然旋转,为了减少对膝关节的磨损,防止跌倒,建议患者最好终身使用手杖,特别在外出时,最大限度地延长膝关节的使用寿命。

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多进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丰富的食物,增加自身抵抗力,适当控制体重的增加,以减少对关节的负重。

3.复查:6个月内,每月复诊一次;按时来院复查,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就诊:患肢出现胀痛,局部切口出现红、肿、热、痛。

要及时治疗全身性隐匿病灶,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扁桃体炎、牙痛等,防止髋关节远期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