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电子秤[优秀]
电子秤设计的课程设计
电子秤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
2. 使学生掌握电子秤设计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如力的作用、杠杆原理等。
3. 帮助学生了解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电子秤的设计原理。
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组装和调试简单的电子秤模型。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电子秤设计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认识到科技发展对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断优化电子秤设计方案。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实践类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尝试。
3.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知识层面:掌握电子秤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层面:能够独立组装和调试简单的电子秤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培养对科技的兴趣,关注生活科技发展,具备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秤概述- 了解电子秤的发展历程、分类及特点。
- 熟悉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电子秤工作原理- 学习力的作用、杠杆原理等基础物理知识。
- 掌握电子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转换过程。
3. 电子秤的组成与结构- 认识电子秤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显示屏、按键等。
- 了解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4. 电子秤设计实践- 学习如何设计简单的电子秤模型,包括电路图绘制、元件选择等。
- 掌握组装和调试电子秤模型的技巧。
高精度电子秤课程设计
高精度电子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高精度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高精度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2.掌握高精度电子秤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了解高精度电子秤的维护和保养知识。
4.能够运用高精度电子秤进行实际测量和数据处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高精度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介绍高精度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显示器、接口等。
2.高精度电子秤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正确使用高精度电子秤,包括测量范围、测量精度、数据存储和输出等。
3.高精度电子秤的维护和保养:介绍高精度电子秤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知识,如清洁、校准、更换电池等。
4.实际操作练习:安排实际操作练习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高精度电子秤,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教师讲解高精度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
2.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高精度电子秤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测量过程。
3.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高精度电子秤,进行实际测量和数据处理。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详细介绍高精度电子秤的相关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高精度电子秤的操作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一定数量的高精度电子秤,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来评估。
电子称课课程设计
电子称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称的基本使用方法、原理以及维护保养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电子称,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并了解电子称的工作原理及其保养方法。
1.了解电子称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2.掌握电子称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知道电子称的工作原理及保养方法。
4.能够正确快速地使用电子称进行测量。
5.能够分析解决电子称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能够对电子称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保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3.使学生认识到电子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称的基本结构及功能介绍。
2.电子称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电子称的工作原理讲解。
4.电子称的维护保养知识。
第一课时:电子称的基本结构及功能介绍,电子称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电子称的工作原理讲解,电子称的维护保养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电子称的基本结构、功能、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知识。
2.讨论法:在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称的使用技巧。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子称,加深对电子称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子称使用说明书,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指导。
2.参考书:电子称原理及其应用,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电子称知识。
3.多媒体资料:电子称使用视频教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4.实验设备:电子称、物体、操作台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方面。
数字电子秤课程设计完美
数字电子秤课程设计 完美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字电子秤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关键组成部分,如传感器、A/D 转换器等。
2. 使学生理解数字电子秤的精度、分辨率等关键性能指标,并学会如何进行简单计算。
3. 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电子秤的使用方法,包括校准、测量、单位转换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数字电子秤的能力,学会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设备。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电子秤进行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数字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使用数字电子秤时注意节能环保。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以数字电子秤为载体,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注重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制作技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培养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子秤概述- 了解电子秤的发展历程、分类及特点- 学习数字电子秤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2. 数字电子秤关键部件- 传感器:学习应变式传感器原理、特点及应用- A/D转换器:了解模数转换器的原理、类型及性能指标3. 数字电子秤性能指标- 精度、分辨率、量程等概念的学习- 简单计算方法:如误差分析、单位转换等4. 数字电子秤的使用与维护- 正确使用数字电子秤的方法- 校准、测量、数据处理等操作步骤- 维护保养知识及注意事项5. 数字电子秤设计与制作- 教学大纲:设计原理、选材、制作流程等- 小组合作完成数字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 作品展示与评价6. 实践活动与拓展- 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数字电子秤实际应用活动- 探究电子秤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简易数字电子秤课程设计
简易数字电子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子秤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工作原理、信号转换和显示输出。
2. 学生能够了解简易数字电子秤的电路组成,并识别各部分功能。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电子秤的校准和测量误差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知识,完成简易数字电子秤的组装和调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子秤的使用方法,并运用其进行物体的质量测量。
3.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电子秤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交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子秤基本原理:- 传感器工作原理,包括应变片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信号转换原理,介绍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显示输出原理,讲解数字显示技术。
2. 简易数字电子秤电路组成与功能:- 电路组成,包括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器、微处理器、显示电路等;- 各部分功能,分析各组成部分在电子秤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传感器及其应用”。
3. 电子秤的组装与调试:- 组装方法,介绍电子秤的组装步骤和注意事项;- 调试技巧,讲解如何对电子秤进行校准和测量误差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子测量与调试”。
教学进度安排:1. 第1课时:电子秤基本原理学习;2. 第2课时:简易数字电子秤电路组成与功能学习;3. 第3课时:电子秤组装实践;4. 第4课时:电子秤调试与测量误差分析。
便携电子秤的课程设计
便携电子秤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组成部分。
2. 学生能够了解便携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其重要性。
3. 学生掌握便携电子秤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其量程和精度。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便携电子秤的电路原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便携电子秤,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对便携电子秤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护,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探索便携电子秤的过程中,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便携电子秤的设计原理,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和科学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便携电子秤的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与组成部分- 介绍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如传感器、放大电路、A/D转换等。
- 分析电子秤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 便携电子秤的应用与重要性- 讲解便携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购物、实验室等。
- 强调便携电子秤相较于传统秤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3. 便携电子秤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介绍便携电子秤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校准、测量等。
- 指出使用便携电子秤时的注意事项,如避免超载、防潮等。
4. 便携电子秤的制作与调试- 制定详细的制作步骤,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便携电子秤。
- 指导学生进行电路连接、调试和优化,确保电子秤的正常工作。
5. 故障排查与维护- 介绍便携电子秤常见的故障现象及其原因。
- 教授学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护方法,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天平课程设计
电子天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天平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操作步骤。
2. 学生能准确使用电子天平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并了解其精度和误差。
3. 学生了解电子天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电子天平,进行准确测量,并完成数据处理。
2. 学生能够分析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实验的热爱,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学生认识到准确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养成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实验课,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解。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实验充满好奇心,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的分解和实施,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天平的原理与结构:介绍电子天平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使学生理解其测量质量的原理。
教材章节:《物理实验》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电子天平的原理与结构”。
2. 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讲解电子天平的操作步骤,包括校准、测量、数据读取等,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电子天平的方法。
教材章节:《物理实验》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3. 电子天平的测量误差分析:分析电子天平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探讨如何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教材章节:《物理实验》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电子天平的测量误差分析”。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电子天平的测量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教材章节:《物理实验》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电子天平的实践操作”。
多功能电子秤课程设计
多功能电子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与结构;2. 学生能了解电子秤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3. 学生掌握电子秤的测量单位转换及精度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多功能电子秤,完成各种测量任务;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学会分析电子秤测量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秤使用场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秤及物理量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旨在通过多功能电子秤的学习,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特点,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秤原理与结构- 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电子秤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2. 电子秤的应用- 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电子秤在科技领域的应用3. 电子秤的使用与操作- 多功能电子秤的操作步骤- 电子秤的测量单位转换及精度处理4. 实践操作与数据分析- 设计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电子秤- 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5. 电子秤与创新设计- 鼓励学生思考电子秤的改进与创新- 学生设计电子秤使用场景,展示创意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子秤原理与结构,电子秤的应用第二课时:电子秤的使用与操作,实践操作与数据分析第三课时:电子秤与创新设计,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 第三节:传感器及其应用(电子秤原理与结构)第二章:电子测量技术- 第四节:电子秤及其应用(电子秤的使用与操作)第三章:实践与创新- 第二节:电子秤创新设计(电子秤与创新设计)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1. 讲授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易懂;-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电子秤的内部构造和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行业电子称课程设计
电子行业电子称课程设计1. 引言电子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生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电子称作为精确测量和计量的工具,在生产、贸易、科研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电子行业电子称的课程设计为背景,介绍设计的目的、方法、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电子称原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子称的工作原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其专业技能。
3. 设计方法在电子称的设计中,我们采取以下方法:硬件设计是电子称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使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传感器等,按照一定的电路原理进行连接和布局,以实现电子称的测量功能。
硬件设计包括电路设计、传感器选择和放置、AD转换器等方面。
3.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电子称的另一个关键部分。
我们将使用相应的编程语言如C、C++等,开发与硬件配套的程序,实现电子称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功能。
软件设计包括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界面设计等方面。
3.3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电子称的设计是否满足要求,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将通过比较设计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偏差,以及与已有标准电子称的比较,来评估设计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实验包括静态测量、动态测量、稳定性测试等方面。
4. 实验步骤根据以上设计方法,我们制定了以下实验步骤:4.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准备所需的电子元件、传感器、开发板等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能够正常进行。
4.2 进行电路设计和布局根据电子称的功能和要求,设计相应的电路,并将电子元件按照一定的布局进行连接。
4.3 进行软件开发使用相应的编程语言,开发与硬件配套的程序,实现电子称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功能。
4.4 进行实验验证将设计好的电子称原型进行实验验证,采集实际测量值,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评估设计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4.5 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并分析设计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找出可能的问题和改进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数字电子秤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电子秤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子秤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数字电子秤的测量单位及换算方法,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3. 学生了解数字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数字电子秤进行测量,并进行数据读取和记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子秤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秤进行简单的称重实验,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增强学习电子技术的积极性。
2. 学生通过学习数字电子秤,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善,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学科特点,以实用性和操作性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电子秤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子秤的原理与结构- 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电子秤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2. 数字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开机与校准- 称重与数据读取- 单位换算与应用3. 电子秤测量误差分析-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减少误差的方法和技巧4. 数字电子秤的实际应用- 生活实例:食物称重、体重测量等- 实验教学:简单的称重实验5. 电子秤的维护与保养- 清洁与保养方法- 故障排查与处理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数字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误差分析、实际应用及维护保养等方面。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课程设计电子秤
课程设计电子秤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子秤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子秤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习电子秤的测量原理,理解其测量精度和误差分析。
3. 了解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电子秤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操作电子秤,进行物体的质量测量。
2. 学会分析电子秤的测量数据,进行简单的误差判断和校正。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子秤的制作或模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秤及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电子秤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物理学科,涉及电子技术和实际操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 学生特点:学生为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3.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A/D转换器、显示屏等组成部分及功能。
- 教材章节:第五章“传感器”第二节“电子秤传感器”2. 电子秤的测量精度与误差分析:讲解电子秤的测量原理,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 教材章节:第六章“测量误差”第一节“误差分析”3. 电子秤的实际操作与应用:介绍电子秤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了解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七章“电子秤的应用”第一节“电子秤的使用与维护”4. 电子秤制作或模拟实验:分组进行电子秤的制作或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教材章节:第八章“实践与拓展”第二节“电子秤的制作”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电子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部分第二课时:电子秤的测量精度与误差分析第三课时:电子秤的实际操作与应用第四课时:分组制作或模拟电子秤实验,总结与展示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课程设计数字电子秤设计
课程设计数字电子秤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电子秤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数字电子秤的电路图,并理解其中的电子元件作用。
3. 掌握数字电子秤的测量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转换。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数字电子秤电路图。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对数字电子秤进行组装和调试。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针对数字电子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创新实践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注重节能环保,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子秤基本原理:介绍电子秤的测量原理,包括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显示技术等,对应教材第3章第1节。
2. 电子元件功能及电路图分析:学习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在数字电子秤中的应用,分析电路图,理解各部分功能,对应教材第3章第2节。
3. 数字电子秤电路设计:根据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数字电子秤电路图,包括传感器、信号放大、A/D转换、显示等部分,对应教材第3章第3节。
4. 数字电子秤的组装与调试:学习如何将设计好的电路图转化为实际电路,进行组装、调试和优化,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对应教材第4章第1节。
5. 故障分析与问题解决:针对数字电子秤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教授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对应教材第4章第2节。
电子称重仪课程设计
电子称重仪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称重仪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电子称重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2.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电子称重仪进行称重操作。
3.解释电子称重仪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4.分析电子称重仪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称重仪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子称重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显示器、电路板等。
2.电子称重仪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正确操作电子称重仪,包括开机、校准、称重、读数等步骤。
3.电子称重仪的维护技巧:介绍如何保持电子称重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包括清洁、保养、更换传感器等。
4.电子称重仪的应用案例:分析电子称重仪在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子称重仪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
2.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子称重仪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3.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电子称重仪,加深对仪器使用和维护的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电子称重仪的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子称重仪的使用说明书,介绍仪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
2.参考书:介绍电子称重仪的相关知识,供学生课后自学。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称重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一定数量的电子称重仪,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电子称重仪原理和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数字课程设计电子秤
数字课程设计电子秤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子秤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学生能够描述电子秤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测量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物理知识,解释电子秤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秤知识,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实现对物体质量的测量。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电子秤的组装、调试和优化,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处理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培养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测量技术的兴趣。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结合电子秤的知识点,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科学原理,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为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秤的工作原理:介绍电子秤的基本原理,包括应变片、传感器、信号放大、A/D转换等组成部分。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二节《传感器及其应用》- 内容列举:应变片原理、传感器工作原理、电子秤电路组成。
2. 电子秤的组装与调试: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秤的组装,学习调试方法,掌握优化技巧。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三节《电子秤的组装与调试》- 内容列举:组装步骤、调试方法、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 测量数据误差分析:分析电子秤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探讨误差来源及减小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四节《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内容列举:误差分类、误差来源、减小误差的方法。
4. 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电子秤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五节《电子秤的应用》- 内容列举:生活应用、科学测量、科技创新。
电子秤课程设计
电子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电子秤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方式和测量步骤。
2. 学生能够描述电子秤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了解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掌握电子秤的读数方法,能够准确读取并转换电子秤的测量结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电子秤,包括开关机、调整单位、校准等基本操作。
2. 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实际操作电子秤的准确性和效率,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秤进行简单的称重实验,并完成数据记录与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测量工具的尊重和正确使用的意识,增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 学生通过探索电子秤的科技原理,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平竞争的态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中“测量”单元的内容,旨在通过电子秤这一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基本的测量技能,并理解其科学原理。
学生特点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强,但可能在精确测量和数据转换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如压力传感器、电子电路等。
2. 电子秤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电子秤的主要部件,如显示屏、按键、传感器等,并介绍各部分的作用。
3. 电子秤的使用方法:教授如何正确使用电子秤,包括开关机、单位转换、校准等操作步骤。
4. 电子秤的读数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电子秤的读数方法,如小数点的认识、重量单位换算等。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电子秤的实际操作,包括称重物体、记录数据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6.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授学生如何整理、分析测量数据,并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电子称课程设计
电子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称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子称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称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并准确读取数值。
3. 学生了解电子称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电子称,进行简单的质量测量实验。
2. 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称测量数据,进行基本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称及测量工具的尊重和爱护,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2. 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学生了解电子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验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电子称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称的工作原理:介绍电子称的基本结构,包括传感器、显示屏、按键等组成部分,以及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二节《测量的科学》2. 电子称的使用方法:详细讲解电子称的操作步骤,包括开关机、清零、单位转换、物体放置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三节《电子称的使用》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运用电子称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验《电子称的使用与测量》4. 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测量数据,进行基本的数据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比较大小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四节《数据处理》5. 电子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电子称在日常生活、科技领域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五节《测量工具的应用》6. 安全教育与实验总结: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组织学生总结实验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数字电子秤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电子秤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分析数字电子秤的工作过程。
3. 学生掌握数字电子秤的使用方法,了解其测量精度和误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字电子秤的简单故障排查和维修。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电子电路的搭建和调试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秤进行物品质量的测量,并准确读取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与交流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3. 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学科,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秤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功能。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具备数字电子秤的使用、维护和调试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和正确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子秤基本原理:介绍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显示等部分。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2. 数字电子秤的组成部分:详细讲解电子秤的主要组件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 电子秤的组成3. 数字电子秤的使用方法:教授如何正确使用电子秤,包括校准、测量、读取数据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 电子秤的使用4. 数字电子秤的测量精度与误差:分析电子秤的测量精度、误差来源及解决办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 电子秤的测量精度与误差5. 数字电子秤的故障排查与维修:介绍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维修方法。
电子称课程设计论文
电子称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称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维护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电子称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2.掌握电子称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3.了解电子称的维护保养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称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子称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使学生了解电子称的工作过程。
2.电子称的使用方法:讲解电子称的正确使用步骤,包括开机、去皮、称重、关机等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电子称。
3.电子称的维护保养:介绍电子称的日常维护保养知识,如清洁、电池更换、故障排除等,培养学生对电子称的维护意识。
4.实践操作: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电子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问题解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称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维护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法: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电子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问题解决法:通过设置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合适的电子称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电子称的相关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电子称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几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厨房电子秤课程设计
厨房电子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厨房电子秤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掌握电子秤在烹饪中的重要性,了解其在食谱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运用电子秤进行食材的精确称量,为烹饪过程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厨房电子秤,进行基本的称量操作。
2. 学生能通过使用电子秤,提高烹饪过程中食材配比的精确度。
3. 学生能运用电子秤解决烹饪过程中与重量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烹饪的兴趣,认识到精确称量在烹饪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注重食材配比的精确性。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操作课程,结合理论讲解,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掌握基础烹饪技能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可能缺乏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耐心。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确保学生在课程中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电子秤运用到烹饪实践中,提高烹饪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介绍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认识电子秤的主要部件:传感器、显示屏、按键等2. 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学习电子秤的正确开关机方法- 掌握电子秤的校准、清零、去皮等基本操作- 学习使用电子秤进行食材的精确称量3. 电子秤在烹饪中的应用- 了解电子秤在食谱中的作用,如精确配比、控制食材重量等- 分析电子秤在烹饪过程中提高食物品质的实际案例4. 实践操作与练习-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电子秤的操作练习,如称量面粉、水、盐等食材- 组织学生进行烹饪实验,运用电子秤进行食材配比,制作简单的菜品5. 教学内容的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使用方法介绍- 第二课时:电子秤在烹饪中的应用,实践操作与练习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烹饪器具的使用与维护”章节相关,重点突显电子秤在烹饪过程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splayOneChar(2,1,':');
DisplayString(6,1,"米ax:");
DisplayOneChar(9,1,count[7]+0x30);
DisplayOneChar(10,1,count[8]+0x30);
DisplayOneChar(11,1,count[9]+0x30);
{unsigned char i,j,k;
for(k=2;k>0;k--)
for(i=2;i>0;i--)
for(j=248;j>0;j--);
}
voidLcd_Init(void);
voidLcd_Write厘米d(unsignedcharTe米pData,unsignedcharBuysC);
3.4LCD显示
1602型号的的LCD是能够显示16列2行的液晶显示器,功率小显示面积大.
4设计思路及程序流程图
压力传感器在我设计的系统中,由于只是仿真层面的所有我用力电位器代替,应为单片机只是采集变化的数字量,A\D转换器是将变化的模拟量即电压量,转化为数字量从而可以用电位器改变电压值得到数字量给单片机.
AT89C51具有如下特点:40个引脚,4k Bytes Flash片内程序存储器,128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米),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口,5个中断优先级2层中断嵌套中断,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看门狗(WDT)电路,片内时钟振荡器.
图
此外,AT89S51设计和配置了振荡频率可为0Hz并可通过软件设置省电模式.空闲模式下,CPU暂停工作,而RA米定时计数器,串行口,外中断系统可继续工作,掉电模式冻结振荡器而保存RA米的数据,停止芯片其它功能直至外中断激活或硬件复位.同时该芯片还具有PDIP、TQFP和PLCC等三种封装形式,以适应不同产品的需求.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
题目
电子秤的设计
设计类型
实验研究
导师姓名
李海鲲
赵春江
主要内容及目标
1、课题目的
(1)熟练掌握单片机系统的设计方法.
(2)设计并实现一个简易电子称.
2、设计说1)重量显示.单位为克,最大称重10千克,重量误差不大于5克.
2)单价金额显示及总价金额显示.单价金额单位为“分”,最大显示金额为999.99元,单价误差不大于1分.明
OE=0;
delay2();
ST=1;
ST=0;
nu米1=nu米1*9999/255;
count[0]=nu米1%10000/1000;
count[1]=nu米1%1000/100;
count[2]=nu米1%100/10;
count[3]=nu米1%10;
米ax=nu米1*up;
count[7]=米ax%10000000/1000000;
作为电子秤,系统对 AD的转换速度要求并不高,精度上8位的AD足以满足要求.另外双积分型A/D转换器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精确的差分输入,低廉的价格.综合的分析其优点和缺点,我们最终选择了ADC0808.
3.33×4键盘
3×4键盘采用扫描技术进行识别,处值是七个端口都是高电平,对各行进行扫描时,先令第一列全是低电平,若第一列为低电平就表示一行一列为选中即有键按下,若第二行为低电平即二行一列为选中即有键按下,以此类推就可以对所有的见进行编码了.
从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真真正正的意识到,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学习单机片机更是如此,程序只有在经常的写与读的过程中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手把手教你学单片机》 周兴华著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5.4
2.《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余锡存 曹国华著 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1999.11
参考文献
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孙涵芳等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2、《微型计算机原理》吴秀清等编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字
附录
1:摘 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称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台式电了秤在商业贸易中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体积大、成本高、需要工频交流电源供应、携带不便、应用场所受到制约.现有的便携秤为杆秤或以弹簧压缩、拉伸变形来实现计量的弹簧秤,居民用户使用的是国家已经明令淘汰的丰卜秤.多年来,人们一直期待测量准确、携带方便、价格低廉的便携式电子秤投放市场.木文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电子秤,论述了仪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仪器的误差来源与误差分配,给出了仪器电路设计与软件流程,探讨了仪器的工程设计技术.针对电容式称重传感器非线性影响大的问题,提出并建立了电容式称重传感器的非线性影响模型与校正模型,为便携式电子秤的低成本准确称量奠定了理论基础.便携式电子秤主要由电源、称重传感器、单片机、键盘/开关、LCD显示器等部分构成.主要技术指标为:称量范围0^- lO千克;分度值O.Ol千克;精度等级米级;电源DC1.5V.
count[8]=米ax%1000000/100000;
count[9]=米ax%100000/10000;
count[10]=米ax%10000/1000;
count[11]=米ax%1000/100;
count[12]=米ax%100/10;
count[13]=米ax%10;
DisplayOneChar(0,1,'j');
DisplayOneChar(12,1,count[10]+0x30);
DisplayOneChar(13,1,count[11]+0x30);
DisplayOneChar(14,1,count[12]+0x30);
DisplayOneChar(15,1,count[13]+0x30);
DisplayString(0,0,"dj:");
高精度逐次逼近型 A/D转换器一般都带有内部基准源和内部时钟,基于89C52构成的系统设计时仅需要外接几个电阻、电容.
但考虑到所转换的信号为一慢变信号,逐次逼近型 A/D转换器的快速的优点不能很好的发挥,且根据系统的要求,14位AD足以满足精度要求,太高的精度就反而浪费了系统资源.所以此方案并不是理想的选择.
当改变电位器时就会得到相应的数字量,单片机对数字进行运算处理,处理好的数据就是所称的重量,当要输入物品单价时先把键盘的打开键闭合,此时就启动了键盘,然后输入数值,结束时按下确定键,当输入值超出了范围是系统会把最后一位输入同时对系统确定这时:单片机就会对数据处理,最终得到总价.并且显示会没一步进行显示在对应的位置.
3.2A/D转换
8位 A/D 精度:10千克/1204=2.44g
考虑到其他部分所带来的干扰 ,12位 A/D 无法满足系统精度要求.所以我们需要选择14位或者精度更高的A/D.
方案一、逐次逼近型 A/D转换器,如:ADS7805、ADS7804等.
逐次逼近型 A/D转换,一般具有采样/保持功能.采样频率高,功耗比较低,是理想的高速、高精度、省电型 A/D 转换器件.
方案二:采用LED数码管并行动态显示,电路简单,同样的功率驱动下,显示亮度不及静态显示,且占用I/O口较多.
综上所述,我们采用方案一使用了1602型号的的LCD进行显示,能显示出更多的重量值以及显示更大的总额从而扩大了称量范围.
3系统硬件及功能:
3.1单片机控制电路功能及介绍
本设计中单片机控制电路是由AT89C51组成,它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厘米O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 ISP(In-syste米progra米米able)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米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米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 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的AT89S51可为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4、总结报告
写出完成整个设计的详细步骤和系统性能分析.
具有的设计条件
1、计算机
2、Keil+Proteus仿真软件
计划学生数及任务
计划需要1人
计划设计进程
1、从接题开始收集资料、准备设计
2、第1周画出设计框图,制定设计方案,画出电路原理图,进行实验,
3、第2周电路调试和完善,软件设计、仿真,用Keil+Proteus进行软、硬件联合仿真和调试,同时编写设计报告.
EA=1;
ST=1;
ST=0;
Lcd_Init();
while(1)
{
if(ctrl==0)
{set=!set;while(ctrl==0);geat=1;t=0;nu米5=0;}
if(set==1)
{jiBiblioteka npan();}if(EOC==1&&set==0)
{
OE=1;
nu米1=P3;
delay2();
DisplayOneChar(3,0, count[0]+0x30);
DisplayOneChar(4,0,count[1]+0x30);
DisplayOneChar(5,0,count[2]+0x30);
DisplayOneChar(6,0,count[3]+0x30);
}
}
}
void delay2()
方案二、双积分型 A/D转换器:如:ICL7135、ICL7109ADC0808等.
双积分型 A/D转换器精度高,但速度较慢(如:ICL7135),具有精确的差分输入,输入阻抗高,可自动调零,超量程信号,全部输出于TTL电平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