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细胞呼吸》第一课时1啊啊

合集下载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思考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⒈提出问题 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产 生的(有氧?无氧?)
⒉作出假设 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如何设置实验呢?
组A:有氧条件 组B:无氧条件
鉴定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原理
① 怎样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 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② 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 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 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③ 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 具体做法:让司机呼出的气体直接接触到用硫酸 处理过的重铬酸钾,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橙 色会变成灰绿色.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
(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什么叫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 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 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单细胞 真菌,兼性厌氧菌,依 赖外来的有机物进行 异养生活。
1、我们吃的面包和馒头为什么比较 松软?这与酵母菌有什么关系?酵母 菌发挥这种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2、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 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呢?
方法建议:
提醒农民朋友进入储 存白菜、萝卜、生姜等食 物的地窖之前,将点燃的 蜡烛送入窑内,如果蜡烛 熄灭了,应待充分通风以 后再下去。
探究2
为什么把手插进堆放一段时间的 新鲜谷堆,会有潮湿和发烫的感觉?
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H2O,释放热量
探究3
为什么甜玉米放时间长了甜味会变淡, 萝卜放久了会空心?
2、疏松土壤可以促进根系吸收矿质元素
的原理是什么?
3、种子在存放前要晒干的主要目的是?

《细胞呼吸》PPT课件52 人教课标版

《细胞呼吸》PPT课件52 人教课标版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的参与下,通过 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 底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 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的过程。
5 和有氧呼吸的比较
第二课时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联系与区别
1 有氧呼吸 2 无氧呼吸 3 影响因素
葡萄糖 酶
有氧酶 CO2+H2O+能量(大量)
C6H12O6
葡萄糖

2CH3COCOOH+4H++2ATP
酶 2丙酮酸+4H++2ATP
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特点:不需要氧的参与,只释放少量能量,生成 少量H+
2 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
第一课时
1 有氧呼吸 2 无氧呼吸 3 影响因素
2CH3COCOOH+6H2O 酶 6CO2+20H++2ATP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粮食、蔬菜、水果在储藏室都应在低温、低氧情况 下,不同的是粮食储存应保持干燥,而蔬菜和水果 储存则应保持一定湿度。低温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 标准呢,一般为零上低温。
课件制作:叶德晓
学号:1107040018
班级:11级生物 科学一班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1.过程温和 2.逐步释放 3.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有氧呼吸的能量利用特点
1.在细胞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以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可使 977.28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 。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大约是多少,这些能量大约 能使多少ADP转化为ATP?
1mol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
2.与燃烧迅速释放能量相比,有氧呼吸是逐级释放能量的,这对于生 物体来说具有什么意义? (1)有氧呼吸能更充分地利用能量 (2)有氧呼吸相对温和,能更好的在人体内进行且不损伤人体
巩固:下列分别属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①产生CO2的阶段( 二 ) ②产生H2O的阶段( 三 ),H2O参与的阶段( 二) ③氧气参与的阶段( 三 ) ④产生ATP的阶段(一、二、三) ⑤产生ATP最多的阶段( 三 ) ⑥分解1摩尔的葡萄糖需多少摩尔O2和产生多少摩尔CO2?
有氧 无氧
变混浊/快 变混浊/慢
不变灰绿色 出现灰绿色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CO2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本实验中哪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组? 本实验的两组都是实验组
酒精和CO2 ;或乳酸 较少
不彻底


实质

联 系
联系
意义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两者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中间产物
细胞呼吸的意义
(1)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C6H12O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细 胞 呼

5.3.1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5.3.1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教学设计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目录一、核心素养对接二、必备知识三、探究实践四、深化归纳五、应用创新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一、核心素养对接1.利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线粒体结构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2.对比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体验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二、必备知识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①方法: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②装置如图所示(3)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锥形瓶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1)甲、乙两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浑浊,但甲装置浑浊程度高。

(2)2号试管中溶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

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细胞呼吸产物①有氧条件:产生大量CO2。

②无氧条件: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实验关键·探究学习]1.实验分析(1)材料分析:酵母菌必须是新鲜的,防止酵母菌因存放时间过长而死亡,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

(2)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自变量O2的有无自变量控制通入空气,保证O2充足先将瓶内的O2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无关变量温度、营养物质的浓度等无关变量控制空气先通入NaOH溶液中,以除去CO2排除有氧呼吸的干扰因变量酵母菌的呼吸产物,如产物的多少、酒精的有无等(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条件控制①有氧条件:装置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歇性地依次通过三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空气先经过盛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除去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课件】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课件】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2C3H4O3 +4 [H] 酶
2C3H6O3(乳酸) 2C2H5OH(酒精)+2CO2
无氧呼吸总反应式:
1.C6H12O6
酶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
例: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 甜菜块根、玉米胚细胞等)、乳酸菌等。
2.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等
(3)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重复实验(1),各试管的最终产物
是:甲 酒精和CO2 乙无反应
丙 酒精和CO2
六、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思考·讨论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包扎伤口:需透气,防止厌氧菌繁殖
2.工业生产(发酵) 1)生产啤酒、果酒和白酒等; 2)生产乳酸类饮料、酸菜; 3)生产味精、酱油和醋; 4)应用于垃圾、废水的处理; 5)利用发酵产生沼气(甲烷) 。
3.农业生产:保持适量水、松土(有氧气)
稻田排水
花盆松土
4. 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
①种子、粮食:零上低温、 ②蔬菜、水果:零上低温、
干燥、低氧、高CO2
湿度适中、低氧、高CO2
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5.防止破伤风
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病菌只能进行无 氧呼吸,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就容易 大量繁殖。
3. 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中能正常生活? 条件适宜(温度、pH),充足的营养
(四)进行实验 有氧呼吸实验装置图 保证O2充 分供应
吸收CO2
无氧呼吸实验装置图
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
水的锥形瓶的原因: 消耗瓶中的O2。
(四)进行实验

20-21版:5.3.1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步步高)

20-21版:5.3.1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步步高)
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概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认同线粒体的结构特点与其作为有氧呼吸 的主要场所相适应。
2.科学探究:体验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 与讨论。
内容索引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有氧呼吸
2.化学反应式 _C_6_H_1_2O__6+__6_H__2O__+__6_O_2_—__— 酶__→__6_C_O_2_+__1_2_H_2_O_+__能__量___ 。
3.有氧呼吸过程
细胞质基质 少量
线粒体基质 酶
丙酮酸+H2O—→CO2+[H] 少量
线粒体内膜 大量
4.能量转化
ATP 热能 5.有氧呼吸概念 指细胞在_氧___的参与下,通过_多__种__酶__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 底氧化分解,产生_二__氧__化__碳__和水,释放_能__量__,生成大量_A_T__P_的过程。
√C.乙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
D.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解析 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3.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 球中加入10 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再向气球中 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 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 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2345
5.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_C_6_H_1_2_O_6_+__6_O_2_+__6_H_2_O_ _—_酶_→__6_C_O_2_+__1_2_H__2O__+__能__量__。 (2)有氧呼吸的过程十分复杂,可以分为__三__个 阶段,其中[H]和O2结合的是第_三___阶段。 (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出大量能量的是第 _三___阶段,反应的场所是_线__粒__体__内__膜__。 (4)图中②③分别是__H_2_O__、__C_O_2__。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第1课时)(共21张PPT)(2024年)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第1课时)(共21张PPT)(2024年)

[H] 产生于 第一、二阶段
CO2 H2O 能量
产生于 产生于 产生于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三个阶段
所以什么是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 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能量去向: 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C6H12O 6① 酶
2丙酮 酸
②酶
6CO
2


2AT
P
6H2O 热

2AT
P
线粒体
提供了酶和小分子物质

C6H12O
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6
场所: 细胞质基质
小分子NAD+是电子和H+的载体
NAD+
NADH
NAD+
通常将NADH简化为[H],读作还原氢
Hale Waihona Puke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含与有 氧呼吸相 嵴 关的酶)
功能: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外膜
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线粒体基质 少量DNA、RNA、 核糖体、有氧呼
如何确保有 氧/无氧条件
控制无关变 量
控制那些会 影响实验结 果的因素
• 自变量是 什么? 有无氧气
• 因变量是 什么?
产生的物质
如何检测因变量?
CO2:澄清石灰水、 溴麝香草酚蓝; 酒精:酸性的橙 色重铬酸钾
实验温度、 营养物质...
无关变量相 同且适宜
写出具体做 法 材料用具:
方法步骤:
活动:搭建实验装置
实验结论: 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产 生酒精; 2.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少量二氧化碳,同 时产生了酒精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将酵母菌细胞研磨成匀浆,再进行离心得到上清液(含 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线粒体)。已知荧光素遇ATP会发光。
发光
沉淀物(含线粒体)
上清液(含细胞溶胶)
结现论象::葡不萄发糖光能在细胞溶胶中分发解光。
任务二
根据以下表格,阅读课本p73-p74(“小资料”上方)的文字 和图形。利用信封中的小卡片,构建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 流程图。
A.水 B.乳酸 C.丙酮酸 D.二氧化碳
3.将酵母菌匀浆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溶胶) 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 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中,如图 所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向三支试管分别滴 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甲、 乙、丙中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什么?
有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分析甲、乙试管中发生了哪些 反应。 甲试管模拟了需氧呼吸的哪些阶段?
石蜡油
丙酮酸 荧光素
丙酮酸 荧光素
葡萄糖 荧光素
沉淀物
上清液
现象: 亮光 弱光 弱光
需氧呼吸的总方程式
C6H12O6+6H2O+6O2 酶 6CO2+ 12H2O +能量
葡萄糖在细胞内, 由于酶的催化作用, 一步步分解、 一步步放能。
三个阶段
场 所 反应物 产 物
第一阶段 糖酵解
第二阶段 柠檬酸循环
第三阶段 电子传递链
任务三 通过实验设计比较三个阶段释放能量的多少
材料用具:试管3支、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的沉淀(含线 粒体)和上清液(含细胞溶胶)、
葡萄糖、丙酮酸、荧光素、石蜡油(可隔绝空气) 提示:在甲乙丙试管中分别加入哪些物质,可模拟需氧呼 吸的不同阶段。 请简述设计思路,并回答根据什么现象可知能量释放的多 少。

第一课时细胞呼吸

第一课时细胞呼吸

第一课时〖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拉瓦锡还曾经把生物的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氧的缓慢燃烧过程。

拉瓦锡的这一说法有道理吗?呼吸作用能够像燃料燃烧那样剧烈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引入新课,发现问题。

葡萄糖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耗能,葡萄糖作为主要能源物质是怎样被细胞利用的呢?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细胞要生活在常温、常压下,这就意味着在细胞内葡萄糖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出能量。

在细胞中应该有一个类似葡萄糖燃烧的过程,可以将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但又不伤及细胞。

又由于生命过程是持续不断的,需要葡萄糖将储存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随时地被细胞利用。

科学家发现在细胞中的确存在这样的过程,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

启发学生对比燃烧有机物释放能量和细胞内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之间的异同,产生认知冲突,提高思维兴奋性,继续学习。

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呼吸作用”与我们通常了解的“呼吸”是一回事吗?问问学生是否知道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区别,是否将呼吸与呼吸作用相等同?(可以带学生回忆人体呼吸的过程,让学生比较呼吸与呼吸作用的不同。

)其实“呼吸作用”并非我们学习过的“呼吸”,我们熟悉的“呼吸”指的是人和动物体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而“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因此也叫做“细胞呼吸”。

正是因为所有生物的细胞都具备这一功能,才能保证所有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呼吸”与“呼吸作用”的现象和本质是有所区别的。

〖板书〗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户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ATP的过程。

下面拿出提前一天放置在教室内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配合课件进行提问:①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生物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②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③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的检测实验结果?④如何设计对照实验讲述:通过酵母菌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发现了酵母细胞可以利用环境中的葡萄糖进行生命活动,而且这个过程在有氧气和无氧气的环境下都能完成,这说明气体的交换并非细胞呼吸的本质。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比较
光合作用 场所
叶绿体
有氧呼吸
主要在线粒体
所需条件 光、温度、酶等 O2、温度、酶等 区 物质变化 无机物合成有 机物 别
光能转变成稳 定的化学能 有机物分解成无 机物
有机物中的化学 能量变化 能释放出来,转 移给ATP 光合作用为有氧呼吸提供 有机物、 O2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 联系 供 CO2 。
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 注入2 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3.5%FeCl3 溶液,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 轻振荡;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 。 酶的高效性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 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 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 过氧化氢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 mL 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 2 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 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那么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 3 __________ 号试管。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第四周景泰二中高二年级生物教案提供者:赵亚男章节名称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题§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过程与方法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细胞呼吸概念的过程中,同时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学难点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学方法学生发现、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讲授和演示教学过程增补与反思[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课件:ATP 的结构简式及ATP的利用与生成。

问:ATP的主要来源?介绍—初中实验。

展示问题探讨中问题。

学生复习、讨论、回答。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比较呼吸作用与物质燃烧区别。

[问题探讨]给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并分析;问题:呼吸作用与我们有什么关系?通常了解的“呼吸”是一回事吗?学生阅读、思考,回忆人体呼吸的过程,尝试回答问题。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探究准备教师介绍酵母菌的基础知识及本探究活动的要求。

学生看书,初步知道酵母菌的习性明确对比实验的方法。

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关酵母菌知识,尝试提出探究的问题。

展示参考案例。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二、做出假设教师要求学生对参考案例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假设。

展示参考案例。

学生思考回答。

三、设计实验教师1、引导梳理实验总体思路:①实验条件的控制;②实验产物的检测;③实验正常条件的保持。

2、展示教材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

四、进行实验教师强调观察与记录。

五、结论交流与运用教师介绍1、说出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每种呼吸方式的条件和产物。

2、重铬酸钾在日常生活中有何用处。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思考回答问题。

5[1].3细胞呼吸 课件(人教版必修1)

5[1].3细胞呼吸 课件(人教版必修1)
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 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 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一)有氧呼吸
1.场所:线粒体(主要)和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的内膜上和 基质中含有与有氧 呼吸有关的酶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一)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什么?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是各种 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 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1. 医学护理 2. 工业生产 3. 农业生产 4. 运动健身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 医学护理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 工业生产
生产啤酒、果酒和白酒等 生产乳酸类、柠檬酸类饮料 生产味精、酱油和醋 应用于垃圾、废水的处理 利用发酵产生沼气
比较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不需要O2 丙酮酸,[H] 少量能量 反应式
C6H12O6 酶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不需要O2 二氧化碳,[H] 少量能量
酶 6H2O +2丙酮酸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需要O2 H2O
条件
反应产物
大量能量
6O2+24[H]

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6CO2+20[H]+少量能量 12H2O+大量能量
2.有氧呼吸可以概括的分为几个阶段?
3.有氧呼吸每个阶段的场所各是什么?
4.有氧呼吸整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反应物和产物各是什么?
细 胞 质 基 质
3.特点: (1)需要氧气 (2)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3)释放大量能量 热能 60%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6CO2 + 12H2O + 能量
细胞在__的参与下,通过多种__的催化作 氧 酶 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产生出 _____和__,同时释放出___,生成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许多ATP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
为什么甜玉米放时间长了甜味会变中:消耗糖类等有机物。
需氧、酶等 二氧化碳和水 较 多
联系
①两者第一阶段相同 ②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四、课堂练习
1、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 来自( ) A、脂质的氧化分解 B、糖类的氧化分解 C、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D、核酸的氧化分解
四、课堂练习
2、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A、肺细胞 B、内环境 C、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 )
二、有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事故原因:
地窖中的生物在细胞呼吸过 程中,吸收O2,产生CO2。
方法建议:
提醒农民朋友进入储 存食物的地窖之前,将点 燃的蜡烛送入窑内,如果 蜡烛熄灭了,应待充分通 风以后再下去。
二、有氧呼吸
为什么把手插进堆放一段时间的新鲜谷堆,会有潮 湿和发烫的感觉?
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H2O,释放热量
二、有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二、有氧呼吸
3、能量分析
储存于ATP:1161kJ 40.45% (38molATP) 以热能形式散失:1709kJ
1mol C6H12O6 (2870kJ)
二、有氧呼吸
4、原子去路分析

C6H12O6 + 6H2O + 6O2
储存于ATP:61.08k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溶有重铬酸 钾的浓硫酸
B装置的酵母菌滤液 灰绿色
用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检测酒精
四 进行实验 五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条件 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时间 有氧 无氧 变混浊/快 变混浊/慢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无变化 出现灰绿色
五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①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 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 ② 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 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③ 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 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1、 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鉴定有无酒精产生: 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 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设计实验须注意: ① 明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
1、NaOH的作用是什么?P92 2、酵母菌进行什么呼吸? 3、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 4、如何说明CO2产生的多少? 密封放置一段时间 液体石蜡 5、如何控制无氧的条件? 6、如何检测酒精的生成? 煮沸、冷却
实验步骤
步骤一:配制酵母菌培养液
10g酵母菌+240mL5%葡萄糖溶液
A组
B组
实验步骤
P92~93
结论:
C6H12O6+6H2O+6O2

6CO2+ 12H2O + 能量
C6H12O6

2C2H5OH(酒精) + 2CO2+能量
1.哪一种条件下 放出的热量多?
引申探究:
有氧
无氧
2.如何 证明CO2的确是由酵母菌产生的? 自变量是什么?
去掉 酵母菌
一 提出问题: 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酒精? 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是否都能产生的CO2?产 生的CO2是否一样多? 二 作出假设: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都产生的CO2, 且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比无氧条件下多。 三 设计实验:
1、 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复 习 提 问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 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生物体新陈代谢所需能量 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葡萄糖 ATP
写出ATP与ADP 的转化表达式!
那么:葡萄糖中储存的能量如何转化为生命活动所 需要的直接能量ATP的呢?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
呼吸
指:人和动物体从周围 环境中吸入空气,利用 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 二氧化碳。它是一种宏 观的气体交换过程。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设置对比实验
② 根据实验需要,
理清实验步骤
配制培养液
控制有氧、无氧环境
科学检测因变量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实验组,通过对 结果的比较分析,来 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 对象的关系,这样的 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也是科 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 之一。
限制好无关变量
三、实验用具(略)
? 细胞呼吸
细胞内
细胞呼吸(呼吸作用)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 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 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 过程。
细胞呼吸一定要氧气参加吗? 细胞呼吸的方式有哪些? 如何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选材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 都能生存。兼性厌氧型 单细胞真核生物
生长周期短, 增殖速度快
若用300C的温水把买来的一包鲜酵母粉化开,用它 发一块面团,几个小时后,面团便会渐渐膨大。用手抠 开里面,会发现面团里面变成蜂窝一样,有许多空隙, 并且还能闻到酒味。
一 提出问题 二 作出假设 三 设计实验---原理 四 进行实验---步骤
五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六 表达和交流
结论:
C6H12O6+6H2O+6O2

6CO2+ 12H2O + 能量
C6H12O6
应用:

2C2H5OH(酒精) + 2CO2+能量
做馒头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主要是什么? 酿酒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又是什么呢? 做馒头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酿酒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六 表达和交流
步骤二:A实验组(有氧情况下)
10%Na组(无氧情况下)
酵母菌培养液
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步骤三:鉴定是否有CO2产生;鉴定是否有 酒精产生 0.5mL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A组
B组
橙色
实验步骤 步骤四:鉴定是否有酒精产生
+ A装置的酵母菌滤液
不变灰绿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