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_2019121916640

合集下载

历史人教版(2019)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15张PPT)

历史人教版(2019)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15张PPT)

使用陶器
2
修建村落布特点:
5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
使用磨制石器 1
方向发展。
7 6 开始定居生活
私有制 产生
从部落到国家
华夏族的
炎帝 传说
阪泉之战 华
黄帝 炎黄联 夏
蚩尤 盟

涿鹿之战
其他部 落
国家
国家的含义
国——國——或——域
“國,邦也,从口从或”
“或,邦也,从口,戈以守其一。一,地也”
——《说文解字》
国:原为执戈以保卫城邑
防御性城址:战争对抗
防洪性城址:治水
社会
2070年BC,夏禹奴隶制国
三代 夏、商、

家王建位立世。袭制,间接、直接统治相结合,二 约里16头00文年化BC等,商朝(殷朝) 建殷立墟。遗址(盘庚迁殷),成熟的甲骨文,精 104美6年的B青C,铜周器武等王伐商,
建立分周封朝制度-天下归姬,宗法制度-
天下归嫡;
夏结商分商:合:封:甲间内制骨接外文、服的直制占接度卜统、井天功治周田下能相:制 归度序-。最的表权天高高明相下统度早结归治集期合王集中政,团权礼尚体乐未现制实神度现权- 权与力王
宗法制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
三代 统治特

结构
三代统治体制的成熟期
——周朝(1046BC分84封1制BC度-2-天56下BC)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
化遗存
中国早起人类特点
使用工具:旧石器(打
生活方
制从事石采器集)和狩猎,学会用
火,过着群居生活
式: 分布特
从满天星斗到花团锦簇
点:
(集中在黄河和长江流域)
代表人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王巍《勾勒五千年前的文明图景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巡览》
现在国际上的判断标准是,一个文化能不能被称为文明,关键在于是否已经进 入国家社会的形态,是否具有一套礼仪系统和统治管理的制度。在这点上国际社 会已经达成了共识。
——《申遗成功的良渚古城遗址,因何而特别?》《新京报》2019年7月7日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广





(202学2·习北任京务高:考请·结1合)教近材年,,梳考理古中工国作原者始在社江会西人国类字生山产发生现活了的战演国进中历期程的及大特型点墓。葬。 该与①墓中用葬原时具墓间有葬轴突有形出相式的似梳越之理文 处演化。进特此历征考程,古及同发特时现点又(结有合楚地文图化)和(时江空淮观文念化) 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 ②A.从印生证产了力“与春生秋产五关霸系”角的度政勾治勒格出局中国原始B.社反会映演了进中的华基文本明结多构元(线一索体)的,特点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内服 外服
《纲要》上第1课【学思之窗】商朝为什么要推行内外服制度? 商朝生产力水平不高,血缘关系尚未完全被打破,商朝无力控制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
考古发掘+传世文献
从传说→信史
我们如何研究商朝的历史?
“二重证据法”就是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 (考古发掘)与“纸上之材料”(传世文献) 二者互相释证,使某部分证明为信史。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阶级分化) 观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0万年前至公元220年)主题一早期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三、早期国家(奴隶制国家夏、商和西周)的治理体系建设四、早期中华文明成就五、时空定位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与社会组织图夏商西周政权更替与主要史实图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表1) 地域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7000—5000年前)——中华文明曙光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年前) ——中华文明起源 黄河流域1.中游地区:仰韶文化,基本特征是: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以彩绘陶器为典型器物;2.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基本特征是:以黑陶(“蛋壳陶”)为代表器物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基本特征是: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良渚文化 共同特征是: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辽河流域- 红山文化 合作探究1.阅读《研学营》(一)P1“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试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特点:⑴本土分布;⑵多元分布;⑶不平衡分布:多分布在大河流域地区(黄河、长江流域分布较多)。

2.阅读《研学营》(一)P2“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概括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特点。

特点:⑴(分布特点)分布广泛(满天星斗),多元一体(中原核心——有争议)/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⑵(文化遗存典型)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以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以河姆渡文化为典型,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典型;⑶(南北差异)南北方文明差异明显;⑷(各文明间的关系)互动与交流(这是形成多元“一体”的重要原因);⑸(政治趋势)逐渐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2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2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
起源:禹建立夏朝,启即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含义: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影响:对后世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根源:生产 力的提高
(2)国家的诞生——夏朝的建立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国家制度: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早期文明的起源
早期国家的诞生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距今约170万年 约70-20万年 约1万年 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神话传说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元谋人 北京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纲要上4页
国家的实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一定阶级的统治 机关。 早期国家起源的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产生、文字成熟、 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
(2)国家的诞生——夏朝的建立
二里头遗址从第二期①开有始象发征现权有力宫地殿位建的筑宫群殿和建宫筑城群。宫城方正规矩,有中 轴线规划。其中一号宫殿有面积近达一万平方米的夯土底座。中心大殿前有广 庭,四周有回廊。整个宫殿建筑群壮观、庄严,具备了后世宫廷的规模特征, 是权力、地位的象征。…②…墓墓葬葬等等级级分分化化严严重重,高等级墓葬随葬品丰富,有铜 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框架,如 国君、官吏、部门、赋税、刑法、军队③的具一备套成国体家系机的器国。家夏机朝器时期,“天下为 公”的大同社会转变为“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世袭④制确代立替王了位禅世让袭制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5张ppt)
归纳: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私有制 产生
氏族贵族
阶 级
阶 级 矛
国 家






贫富分化
下层平民 和早期奴隶
产 生
盾 不 可
产 生


(课本P4 中间一段 最后一句)
二、从部落到(早期)国家
1 、三皇五帝传说: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或天、地、人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才德出众)。
何以知道文明起源?
关于史前,特别是新石器时代,也不是光靠考古,还会有一些文字上的记载。这 些文字记载基本属于传说,目前我们还不能把它完全当做百分之百的历史来看待,只 能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个说法。故事也好,传说也罢,它一定会有真实的基 础在里面,但它还会有一些虚构的东西,而且传说越往前推就越离谱,稍微往后一点 的就比较像真的。考古和文字这两个系统的材料逐渐接近,但还不能完全合一,这就 是史前时期。
及今名 在位国君
遗存
主要 政治
社会 经济
文化
夏朝 商朝 西周
约BC 2070年 禹
约BC 1600年 汤
约BC 1046年 周武王
阳城
约BC 1600年 桀
禅让制(禹) 二里头遗址
(河南洛阳 王位世袭制
偃师)
(启)
-------
社会组织形式
原始 人群
母系氏族 公社(出现 在旧石器 时代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出现在新
石器时代 晚期)
探究问题: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①分布广泛(东南西北,主要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 ②“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46张)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46张)

接着,就是奴隶社会。《史记·夏本纪》说夏禹仍是按照旧的传统制 度以天下授益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据说当时有些诸侯皆去益而朝启, 看来当时不少贵族已是拥护王位世袭制的。由于私有制的发展,掠夺 战争日益频繁,社会内部已分成两个对立的阶级,氏族制已失去作用。 军事首长转化为最早的专制君主。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个重大的 历史变革,它是家庭、私有制、阶级和阶级剥削已经存在的标志。
燕山。
(2)西周(公元前1046年建立,定都镐京,即今陕西西安) ①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分封对象: 王族子弟 、 功臣 和前朝贵族;等 级序列: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实行 嫡长子继承制 ,以此确定家族等 级、政治隶属。 ③“国人暴动”与西周灭亡: “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残暴,引发“国人暴动”。 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 犬戎 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 镐京 ,杀死周 幽王,西周灭亡。
(2)制度: ①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世袭制 代替禅让制。
②中央:设立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③地方: 聚族而居 ,夏王除直接管辖夏部族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 部族实行 间接统治 。 (3)考古印证: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 二里头遗址 ,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三、商和西周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成文资料,数量繁多,内容丰富。 从文字学来看,它比许慎的《说文解字》早了一千五百多年;从古史学 来看,甲骨文发现之前,有关商代的记载只有《尚书·商书》五篇和 《诗经·商颂》五首,就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叹称商代文献不足。 甲骨文材料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还有流传到今天的古典文献,像 《尚书》《诗经》《楚辞》《山海经》和《史记·殷本纪》等书,到 底哪些靠得住哪些靠不住,也必须由甲骨文才能得到印证。把甲骨结 合古典文献、考古学、民族学等,经过详细地占有资料,加以科学分析, 用以恢复商代的社会面貌,研究商代的历史,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2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2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三、商和西周
(一)商朝(约前1600-前1046)
1.建立:汤
2.遗址:河南安阳殷墟 3.灭亡:武王伐纣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夏朝
商西 朝周
(二)西周(前1046-前771) 1.建立:周武王,定都镐京 2.衰落:周厉王,前841年,国人 暴动,共和行政 3.灭亡:前771,周幽王被杀
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 周,即春秋战国。
持自己。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康侯簋》铭文
材料五 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 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
——《史记·卫康叔世家第七》
王畿之外的土地和人民 建立诸侯国 朝觐纳贡,随从征伐 等级严格


王族(屏周)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
齐 功臣(奖赏)
——《左传·僖公鲁二十四先年代》帝王后代

三、商和西周
(三)商和西周的政治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北京人 元谋人
红山 仰韶
大汶口 龙山
旧石器时代
良渚
河姆渡
新石器时代
夏朝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父系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二、从部落到国家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二)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 1.建立:禹,我国最早奴隶制国 家。 2.禹传启,王位世袭制确立。 3.疑似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 址。 4.灭亡:桀。商汤灭夏。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3)新时期晚期(距今5000-4000年),文明区系形成, 多元一体到中原核心
①典型文化遗址: 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黄河流域龙山
文化; ②文化遗址分析: (1)出土了精美的玉器——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积累; 王国维考证殷墟卜辞中的“禮”(礼)字,认为古人
最初“行礼以玉”,即以玉为敬神求福的重要“礼品”, 这是首次将玉器具有沟通天地神人功能的这种神性或灵 性与礼相联系。 王国维:《观堂集林(外二种)》, 144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社会组织扩大,氏 族组合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3)贵族墓葬随葬玉器等贵重物品——社会分化加大, 部落出现权贵阶层
新时代中晚期社会发展
南北农业体系 黄河流域 形成(距今约 6000年以前)
长江流域
多元一体到中 黄河流域
原核心(距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约6000年4000年)
长江下游 辽河上游
仰韶文化
粟;彩陶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
水稻
黑陶——蛋壳 陶 玉器,祭坛和 神庙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 16张PP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
(3)使用打制石器为主的时代叫做旧石器 时代。
基本知识: ①典型文化遗址(地图): 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70-20万年的
北京人 ②物质生产水平: 使用打制石器; 从事渔猎采集; 已经学会
用火。 ③社会发展程度: 过着群居生活。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 16张PP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磨制石器 种植、畜牧业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贫富分化
王朝国家
(夏)
私有制产生
国家机器
公共权力
阶级分化 权贵出现
二、月明星稀——早期国家的政治进程
(一)夏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材料一:益(禹晚年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问题延伸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
礼乐制 (权力认同制度)
分封制 (权力分配制度)
互为表里
宗法制 (权力继承制度)
(一)井田制
性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 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1、土地所有权: 周天子名义上占有 2、生产工具: 青铜少,木石并用 3、耕种方式: 集体耕作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相同点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时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不同点 经济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社会地位
女性高
婚姻
群婚
贫富分化,不平等 男性高 对偶婚
结论: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从部落到国家
1、过程: 氏族 2、原因:
胞族 部落 部落联盟 邦国
(炎、黄) (尧、舜)
A.根据:血缘亲疏、嫡庶
嫡长子 大宗
天子
天子
天子
天子
B.实质: 嫡长子继承制
其余诸子
大宗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2张ppt)
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
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初中知识点: 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
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 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二、从部落到国家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 成。太古以来,诸族 错居,接触交通,各 去小异而大同,渐化 合以成一族之形,后 世所谓诸夏是。
——梁启超《饮冰室 合集》
二、从部落到国家
4.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 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2)统治:夏王是 最高统治者,夏朝社会仍是聚族而居。①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 构与职官。②部族: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 族进行间接统治。(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历法《夏小正》。
人面鱼纹彩陶盆类和文化遗存
玉蟾岩出土的稻谷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刻符龟甲和骨笛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 化粟和黍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 土的猪纹陶钵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山东龙山文化遗 大汶口遗址出 址出土的高柄杯 土的白陶鬶
良渚遗址出 土的玉琮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时空定位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按生产力水平(劳动工具材质)分期
(1)旧石器时代1)含义: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 时代。2)代表:元谋人(约公元前170万年)、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
分封制
诸 侯天子
大 夫
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士
大宗 (宗主)小宗大宗小宗大宗小宗
含义: 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 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 子继承制特点: 周王既是最高的统治者,又 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即最大的 族长。意义: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补充, 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利和财产 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维护周天 子统治。
华夏族的传说
炎帝黄帝
炎黄部 落联盟
华夏始祖
黄 帝华 夏 部 落 木爱禹苗蛮
夷蚩尤部部落
2、 万邦时代

租。
黄海
国家产生的背景及概况背景:禹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 家夏朝。
3、 国家的产生
概况:禹死后,启继位,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官理: 聚族而居, 夏王直接统治夏后氏部落,其他部族实行 间接统治。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 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 .未定国界省、自治区.直辖市界 — - - - 特别行政区界注:图中所有要素为今内容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红 费o生河梁 回 北京 韵
南 海
澳喝
南诸
二、从部落到国家
1、 华夏的始祖
(2)天文和历法 夏朝历法《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 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商朝的历法相当完善,为阴阳合历。干支纪日是 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纪日方法。
西周的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与井田制血缘纽带(里)分封制 宗法制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高一历史必修2019中外纲要上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2019中外纲要上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2019中外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知识点古老而璀璨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它渊源流长,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那个时候,人类从原始社会逐渐进入部落社会,并开始农业生产,以种植谷物为主要经济活动。

农业的发展使得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形成村落,村落之间开始有了交流和合作。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发展出一种符号文字,用于记录和交流信息。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然,那个时候的文字还非常简单,并且只有特定的人才能够识读和书写。

此外,中华文明的起源还与华夏族的崛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华夏族是中国最早的一个部落,它们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以农业为生。

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华夏族逐渐发展出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产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社会逐渐由部落社会向国家社会发展。

而这一时期的早期国家,主要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首先是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创立者是禹。

据史书记载,夏朝的国君都是姓夏氏,因此夏朝也被称为夏氏王朝。

夏朝时期,国家政权开始崛起,并在黄河流域扩大其版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次是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它在夏朝灭亡后登上历史舞台。

商朝最著名的特点是商代青铜文化的兴起,青铜器成为商朝统治者的象征,并被广泛应用于礼仪、祭祀和战争。

在政治方面,商朝实行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最后是周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朝代。

周朝的国君采取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农工商”四等级的社会阶层划分,实行封建制度,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石。

此外,周朝对于文化发展和思想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儒家学说、道家思想等都在这个时期得以形成和发展。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1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1张ppt)
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 体的发展基础
壹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一)按生产力水平分期(石器制作技地点
特征
仰韶文化
早期
(距今约7000至 大汶口文化
新 石
5000年前) 河姆渡文化(浙)


龙山文化(鲁)

晚期
红山文化(辽)
(距今约5000年)
良渚文化(浙)

图中神话人物是谁?你知道与他们相

关的神话故事吗?


女娲造人是远古时期最为经典的神话

之一,女娲创造了人类。伏羲也是古
代神话传说中人类始祖之一。在西方
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话。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
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
怎样生活的?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从部落到国家 商和西周
贰 从部落到国家
(二)早期国家形成 1.夏朝的建立
思考一:阅读p5学思之窗,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 说法?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非风平浪静,而可能存在斗争,甚至激烈斗 争的可能性更大。
思考二: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能否印证夏朝的存在?
1.夏朝历史没有明确的纪年 2.碳14测年法只能测定夏文化文物的大致年代,误差可达一二百 年。 3.后世史书中关于夏王朝的记载过于简略,后人可以多种理解。 4.迄今还没有发现夏朝的文字资料。
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 长江下游 黄河流域 北方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彩绘陶器、粟作农业
养蚕缫丝、稻作农业 蛋壳黑陶 精美玉器
壹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二)按生产关系阶段特征分期(社会组织)
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②中殷央控(制商力)有复限兴,,巩
固统治的需要
诸侯复归之。

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 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②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
——《史记• 殷本纪》
商文化的影响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思外考服::商指朝商王为间什接么控推制行的内方国外和服部制落?。
燕山
陇山
大海
史料 ①文献:《尚书》《诗经》和《史记·殷本纪》等
良渚文化的古城遗址
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
打制
磨制、使用陶器
食物来源 采集、渔猎、使用天然火
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人工取火
社会生活
群居、穴居
定居、氏族公社、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代表
元谋人、北京人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
原始社会组织变化历程
表现:
原始 人群
原始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十分缓慢
链接高考
1.(2023· 浙江高考)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 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 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 )
√ A.黑陶 B.彩绘陶器 C.玉器 D.骨器
链接高考
2.(2023· 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 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史料 ①文献:《尚书》《诗经》和《史记·夏本纪》 ②考古: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 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三、商与西周—早期国家的发展
建立 公元前1600年,汤,殷(今河南安阳) 地位 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时期 制度 经济:井田制
政治: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重点难点
1.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

2.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二、结论
1.考古发现,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

2.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4.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5.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6.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7.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8.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9.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10.中国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11.父系氏族社会开始时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现象。

12.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

13.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
制的方国和部族。

14.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
构”。

15.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盾与冲
突。

16.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故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17.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

18.商和西周的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三、基本问题
1.石器时代的分期、各自的含义。

(1)分期: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含义: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旧石器时代的代表性古人类遗存、物质生产水平、社会发展程度以及分布的基本特
程度。

(1)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2)物质生产水平:人们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3)分布状况: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4)代表性文化遗存及特点、社会发展程度
4.夏朝的建立和结束、统治管理。

(1)建立和结束:①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结束:约1600年商汤发兵讨伐夏桀,大败夏兵,把桀放逐到南方,夏朝灭亡。

(2)统治管理:(1)中央: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2)地方: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

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5.商朝的建立、迁都、灭亡、文化、政治概况。

(1)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

(2)迁都于殷: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商朝也称殷朝。

(盘庚迁殷)(3)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众伐纣,双方在牧野展开激战。

纣王临时凑集的奴隶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进商都,商朝灭亡。

(4)殷墟文化
①甲骨文: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发现殷墟遗址,在遗址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

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
文字,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

②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

(5)政治概况:
①中央机构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②地方管理: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是内外服制。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6.西周的建立、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及其灭亡。

(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纣,双方在牧野展开激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在镐京,史称西周。

(2)“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

周厉王出逃,由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3)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

7.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8.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影响以及诸侯的义务和权力。

(1)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2)内容和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前朝贵族)。

(3)权利和义务:①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②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等。

(4)影响:
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后期: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诸侯势力逐渐壮大,导致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出现。

9.宗法制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1)含义: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2)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主要特点)。

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③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与“国”紧密结合) ,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10.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概况。

(1)农业: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②商和西周的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2)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

11.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1)政治:①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族权和政权紧密结合,家国同构。

(2)经济:石器锄耕、土地国有、集体劳作、青铜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