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 传播学
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2.传播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3.媒介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和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播机构
4、符号
传播学意义上的符号指的是负载并传递着一定信息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包括声音、文字、姿态、表情、图形、图像等等。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5.编码
位于传播者一端,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
6.译码
位于受传者一端,是指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那种信息或意义。
7.语言
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一定的声音和文字形式标记事物或思想以获得意义的符号系统。
8.非语言符号
是指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能直接打动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类符号
9.自我传播
又称人内传播、内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其中包括了面对面的和非面对面的。
10.群体:
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相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11.群体传播
亦称为小团体传播(Small Group Communication),或“小组中的沟通”。它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是一种规模较小有非专业化的群体内进行的传播,参与传播的每一位成员具有相对平等的社会地位,分享相对平均的传播资源,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比较充分地在决策过程中被体现出来。
12.组织传播
是为了一定的组织目标,在社会组织内外的众多人和众多群体、组织之间进行的传播活动。组织传播过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助和支持,特别是组织内部成员的协助和支持。
组织的概念:指一个社会组织,是多个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组成的一个社会集合体。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有层次有结构的一个社会系统。如:单位、团体、企业、群体、国际组织等。
13.内向传播
是将环境的信息输入组织,功能是组织对环境的监测和分析。
14.外向传播
是将组织的信息输出到环境,功能是组织对环境的“宣示”、“告知”和影响。组织的广告传播、公共关系传播、CIS系统等传播行为都属于外向传播行为。
15大众传播
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6跨文化交流
指的是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他们的这些不同足以改变交流事件
17.刻板印象(stereotype)
是社会认知的一类,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以及社会事物的一种简单而固定的看法,是对认知对象的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
18.文化中心主义
就是把自己所属文化作为文化的中心,并作为评价其他文化的参照系和标准,用以衡量异文化价值观的优劣高下。
19.文化帝国主义
是指西方强国通过对其他国家人民生活的系统渗透和控制,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强加于他
国人民头上,以达到重塑其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身份,减弱帝国主义势力扩张的阻力的目的。
20.社会环境
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中的由人类主体聚集、汇合后所形成的社会状况和条件。
21.传播效果
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态度及行为方式等的变化。
22.受众
即受传者,或称阅听人,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收者的总称。
23.传播者
即传播活动中运用特定手段向传播对象发出信息的行为主体。处于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
24.媒介组织
是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
25.把关人
在信息流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就信息是否被允许进入流通渠道或者继续在渠道中流动作出决定。这些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人或机构称为“守门人(gatekeeper)或把关人”,26意见领袖
由于对某些方面的信息有着比较详细的理解,对有关问题能够作出较为全面的判断,因而赢得他人的信任,在形成和引导舆论中起重要作用的一小部分人,又称“舆论领袖”。
27.议程设置理论(麦库姆斯和肖)
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28使用与满足理论(卡茨)
具有社会和心理根源的需求对大众媒介或其他信源的期望媒介披露的不同形式最后导致需求的满足以及其他(往往是非有意的)结果
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传播媒介在使用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
29.传播模式
施拉姆模式
传
播
模
式
模式强调传者和受传者的同一性及其处理信息的过程,揭示了符号互动在传播中的作用。图中的“信息反馈”,表明传播是一个双向循环的过程。
30.诺纽曼:沉默的螺旋理论
大众传播所鼓吹的观点被人们认为是主流观点,于是持异见的人避免发表自己的意见,人际支持也随之减弱,最终“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
大众传播的三个特质是累积性、普遍性和共鸣性,三者综合,对民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简答题
1.传播学产生的基本条件
现代传播学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其中有深刻而必然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以大众传播为核心的人类传播事业的整体进步和传播活动水平的整体提高,传播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众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全新思考。
2、市场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激烈,使众多的工商企业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巨大作用,他们开始以各种方式支持传播研究,传播学研究特别是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公关传播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动员和宣传所遇到的问题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
4、美国国内外政治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变化,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斗争手段的方法。政治传播的兴起是传播学产生的重要的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