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AB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与答案(二)多选题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二)多选题部分二、多项选择题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ABC)。
A.《官场现形记》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C.《老残游记》D.《新中国未来记》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的作者是李伯元和(ACD)。
A.吴趼人B.康有为C.刘鹗D.曾朴3.《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BCD)等。
A.郁达夫 B.俞平伯C.杨振声D.叶绍钧4.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ABC)等。
A.彭家煌B.许杰C.蹇先艾D.茅盾5.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ACD)等。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6.鲁迅先后写了一系列表现农民的苦难、蒙昧和沉默的小说。
其中,主要有(BCD)等。
A.《狂人日记》B.《风波》C.《阿Q正传》D.《故乡》7.在《新青年》同人中,有“留日”经历的有李大钊、钱玄同和(ABC)等。
A.陈独秀B.鲁迅C.周作人D.胡适8.郁达夫的小说以主观抒情见长,充满了愤懑、忧郁、叛逆和自我倾诉,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我小说”,主要有(ACD)等。
A.《沉沦》B.《孔乙己》C.《南迁》D.《迟桂花》9.在创造社还有一批与郁达夫相近,受到日本私小说影响,基于现代心理学和佛洛依德学说,长于心理描写包括畸形的性心理的青年作家。
主要有(ABC)等。
A.张资平B.幐固C.叶灵凤D.废名10.张资平的早期小说,多从日本留学时期接触的年轻女性的心理写起,主要有(ABD)等。
A.《木马》B.《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C.《新生》D.《梅岭之春》11.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ABC)等。
A.创造社小说家群B.《新潮》小说家群C.乡土文学作家群D.《新青年》作家群12.叶绍钧的早期小说大多描写小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主要有(D)等。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二部分)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二部分二、多项选择题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
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的作者是李伯元和(吴趼人、康有为、刘鹗)。
3.《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俞平伯、杨振声、叶绍钧)等。
4.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彭家煌、许杰、蹇先艾)等。
5.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阿Q、闰土、祥林嫂)等。
6.鲁迅先后写了一系列表现农民的苦难、蒙昧和沉默的小说。
其中,主要有(《风波》、《阿Q正传》、《故乡》)等。
7.在《新青年》同人中,有“留日”经历的有李大钊、钱玄同和(陈独秀、鲁迅、周作人)等。
8.郁达夫的小说以主观抒情见长,充满了愤懑、忧郁、叛逆和自我倾诉,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我小说”,主要有(《沉沦》、《南迁》、《迟桂花》)等。
9.在创造社还有一批与郁达夫相近,受到日本私小说影响,基于现代心理学和佛洛依德学说,长于心理描写包括畸形的性心理的青年作家。
主要有(张资平、腾固、叶灵凤)等。
10.张资平的早期小说,多从日本留学时期接触的年轻女性的心理写起,主要有(《木马》、《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梅岭之春》)等。
11.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创造社小说家群、《新潮》小说家群、乡土文学作家群)等。
12.叶绍钧的早期小说大多描写小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主要有(《潘先生在难中》)等。
13.许地山的小说,带有浓郁的异域色彩,其中,以缅甸、印度和南洋为背景的主要有《醍醐天女》和(《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等。
14.废名的小说,对现实的苦痛有着超越的意趣,往往有一种淡淡的禅味。
主要有(《桃园》、《竹林的故事》、《浣衣母》)等。
15.19世纪末,为配合正在兴起的维新运动而倡导“诗界革命”的主要有黄遵宪和(梁启超、谭嗣同、夏僧佑)等。
福师11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
福师11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福师11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一论述(下列四题任选两题作答。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条理清晰。
每题50分):一、胡风文艺思想批判运动述评。
答题要点:从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上升到反胡风集团的斗争,教训就更为深刻。
从理论上看,胡风的文艺思想虽然与当时左翼文艺的主流观点有分歧,但本质上看两者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体系;而胡风本人和许多“胡风分子”在共和国成立之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左翼文艺运动都作出过贡献。
但是,就由于胡风的文艺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太一致就组织对其围攻,由于胡风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就罗织罪名,由最高领导人定调子对其实行无情打击,甚至动用司法权力对其专政,这种做法就更无学术讨论或民主法制可言。
其直接后果是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党员干部甚至青年学生惨遭迫害。
“胡风集团”冤案对整个文艺界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举国声讨,批判揭发,大兴整人之风,使得文艺界笼罩在一片恐怖惊慌之中。
正在建立的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的局面被断送了,共和国成立时心情舒畅作家艺术家们一下变得战战兢兢。
总之,无论从发动者的意图还是从实际的运动过程或运动效果看,在这些名为文艺批判的运动中,惟一缺席的就是艺术。
但正是这三场文艺批判运动,连同五十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完备的文学队伍的体制化管理体系,完备的文学期刊、报纸文学副刊和文学出版社的运行机制,以及适应国家意识形态需求的作家级别、薪俸、奖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共和国的文学范式、共和国文学的运行机制正式形成。
因此, 1956年l月 14日到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肯定了“我国的知识界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怀仁堂向文艺界和科学界作报告时指出:“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
现代文学专题(A)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现代文学专题(A)一、填空题1.(2分)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文,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口号:同年二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文,树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参考答案:《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2.(2分)“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有参考答案:辛笛,穆旦,唐提,杜运燮3.(2分)张天翼30年代的著名讽刺小说有和0参考答案:《包氏父子》,《华威先生》4.(2分)1943年5月赵树理创作了短篇小说_ 这是他的成名作参考答案:《小二黑结婚》5.(2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的是何其芳、、参考答案:卞之琳,李广田6.(2 分)在30年代的文学思潮中提出了以人性为核心的道德评价的文学标准。
参考答案:梁实秋7.(2分)夏衍于40年代创作的都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正剧。
参考答案:《心防》,《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8.(2分) 是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参考答案:寒夜9.(2分)洪深写于1930年到1931年的《农村三部曲》包括、《青龙潭》这三部作品参考答案:五奎桥,香稻米10.(2分)田汉的剧作在40年代表现了抗日和两大主题。
参考答案:民主11.(2分) 第一个提出了“人的文学”的口号。
参考答案:周作人12.(2分)丁玲1928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塑造了一位追求个性解放的知识女性形象参考答案:《莎菲女士的日记》13.(2分)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思想对郭沫若早年的创作有极大的影响;郭沫若20年代的一本爱情诗集是参考答案:泛神论,《瓶》14.(2分)李季的和的《漳河水》是“民歌体”长篇叙事诗中的代表。
参考答案: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15.(2分)茅盾在1932年创作的“农村三部曲”分别是参考答案:《春蚕》,《秋收》,《残冬》二、名词解释题1.(5分)“孤岛”文学参考答案:1937年11月上海四周沦陷后,上海的抗日文艺活动并没有停止。
直到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变”爆发以前长达四年零一个月的时间里,留在上海的一批进步作家和爱国的文化工作者,团结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周围,利用英法等国的“租界”这个特殊环境,继续开展各种公开和隐蔽的抗日文艺活动。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1.1917年1月、2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刊登了胡适的《》和陈独秀的《》两篇文章,一场史称“文学革命”的运动从此迅速展开。
2.在《》一文中,周作人认为,新文学必须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去观察、记录和研究“人生诸问题”。
3.鲁迅称社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
4. “湖畔诗人”指、、和应修人这四位“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年轻人。
5.鲁迅历史材料写成的八篇小说以《______________》为题于1936年出版。
6.鲁迅著作中,写于是1924-1926年间的散文文诗集《_______________》最为别致,他说他的“哲学”就在其中。
7.郁达夫是使“”抒情小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小说家,尤其在小说中贡献了“”的小说人物形象。
8. 的长篇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9.冰心的语言宗旨是“,”。
她的努力是际是再造现代中国的书面语。
10.1936年发表的两篇重要作品,被视为年轻的中国报告文学趋于成熟的标志。
一篇是夏衍的《》,另一篇是宋之的的《》。
11.《》是《女神》诗集中的代表作,也是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诗篇。
12.郭沫若的泛神论创造性地把、与神三个元素融为一体,构成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的三大支柱。
13.1923年,冰心把她的三百余首小诗汇集成诗集《》、《》正式出版,开创了一个“小诗的流行的时代”。
14. 始终坚持自己的贴近泥土的创作原则,被誉为“泥土诗人”。
15.从戏到剧,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话剧由播种孕育进入到了发展建设阶段,它们共同开创了现代话剧蓬勃发展的先河。
16.1906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人在日本成立了演艺部,这是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它从搬演西方话剧《》开始,最早掀起了引进话剧的热潮。
17.1921年4月,著名戏剧家发表题目为《爱美的戏剧》,率先提出开展“爱美剧运动”的主张。
18. 是中国第一个业余话剧团体。
19. 是中国现代话剧团体中历史最长,并对现代话剧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个团体。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AB期末复习题教学提纲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A/B期末复习题1.诗句“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的作者是________ ________。
2.最早为林纾赢得翻译文学作品盛誉的是 1899 年在福州印行的《》。
3.认为《红楼梦》的厌世解脱精神是“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是悲剧之最上乘者,是“悲剧中的悲剧”的是________________。
4.1954年秋,、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
5.年4月,《》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6.吴亮的《》形象地揭示了马原小说的叙述特征;对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陈晓明的《反抗危机:论“新写实”》则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括。
7.在 1922 年9月致《文学旬刊》编者的信中,巴金对《》、《》、《快活林》等刊物所表现的庸俗、消遣倾向表示了不满,同时也还表达出对《》所刊“新小说”的由衷赞赏。
8.《论主观》的作者是;《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作者是。
9.著作《巴金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道路》作者是;论文《巴金的〈家·春·秋〉及其它》的作者是。
10.著作《巴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作者是;论文《〈雾〉、〈雨〉与〈电〉》的作者是。
11.棋是格非小说《褐色鸟群》中的人物;是巴金小说《雾》中的人物。
12.1907 年,新创办的《》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
13.1898年,严复翻译的《》正式出版,发表《论白话的维新之本》一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先行者的言文合一主张。
14.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15.《随想录》出版后,上海远东出版社又于年3月出版了巴金的另一作品集《》。
二、名词解释1.《受戒》主旨2.黄遵宪:3.诗界革命:4.电影《武训传》:5.“复出”小说家群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异域文学的营养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2.八十年代中后期社会文化变迁的基本特点。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考试A卷(开卷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考试A卷(开卷)一、1、建国初期,一部分是从解放区走来的作家比如艾青、赵树理,一部分是从国统区走来的作家比如茅盾胡风,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座谈会讲话的影响,而前者更多一些,沿着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在走。
当然,也有一些作家被禁声,比如沈从文,以及胡风案之后的七月派。
当然这时也有一些五十年代崛起的青年作家比如王蒙。
六七十年代,因为政治的因素作用,是政治在引导文学,已经没有了五四时期的传统,虽然也是在“启蒙”,其实这个趋势从上一个十年已经有了展示,更多的在于对历史的重新塑造和对政策的图解。
这期间文学活动也就是样板戏,此外,在压抑之外,还有地下文学的写作,比如手抄本,和知青诗人,比如白洋淀诗人,但是一直都是处于潜在写作的状态七十年代后期,反拨,处于一种揭露和反思的状态。
这时像王蒙一些作家,已经开始注意引入如意识流这样的西方现代小说技巧八十年代,大范围的引入西方现代注意小说技巧,并引发大范围的讨论,这以先锋派的艺术实验最为明显。
总的来说,总的开端是五四,然后是讲话,乡土,图解政治和革命史,现代主义,反拨现代主义。
主流还是现实主义。
2、2、以具体作品为例 谈谈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
关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 陈陈晓明概况为5个方面 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 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 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的生活。
一从叙事学角度看 “新写实小说”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 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
“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 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如方方的《风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在《风景》中 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 即那个个夭折的幼婴 他宁静地观察自己的父母母亲 哥哥姐姐的生活 流水般地讲述他所看到 听到的故事 在这篇小说中 叙述者得智力 判断力甚至人生的经验明显不如故事中的人物 当然 《风景》叙述者的安排是“新写实小说”中一个极端 特殊的个案 但哪怕在《烦恼人生》、《一地鸡毛》这些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觉叙述观点的作品中 读者一很难感觉到叙述者或隐含作者高于印家厚 高于小林的地方。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AB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A/B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诗句“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的作者是黄遵宪。
2.最早为林纾赢得翻译文学作品盛誉的是 1899 年在福州印行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3.被《斥“反动文艺”》一文称作桃红色的作家是沈从文,称作蓝色作家的则是朱光潜。
4.1954年秋,李希凡、蓝翎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
5.1979年4月,《上海文学》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6.吴亮的《马原的叙述圈套》形象地揭示了马原小说的叙述特征;对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陈晓明的《反抗危机:论“新写实”》则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括。
7.在 1922 年9月致《文学旬刊》编者的信中,巴金对《礼拜六》、《半月》、《快活林》等刊物所表现的庸俗、消遣倾向表示了不满,同时也还表达出对《小说月报》所刊“新小说”的由衷赞赏。
8.《论主观》的作者是舒芜;《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作者是苏童。
9.著作《巴金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道路》作者是李存光;论文《巴金的〈家·春·秋〉及其它》的作者是王易庵。
10.著作《巴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作者是陈思和;论文《〈雾〉、〈雨〉与〈电〉》的作者是刘西渭。
11.棋是格非小说《褐色鸟群》中的人物;秦蕴玉是巴金小说《雾》中的人物。
12.1907 年,新创办的《小说林》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
13.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裘廷梁发表《论白话的维新之本》一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先行者的言文合一主张。
14.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15.认为《红楼梦》的厌世解脱精神是“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是悲剧之最上乘者,是“悲剧中的悲剧”的是王国维。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
C. 《第四病室》
D. 《小人小事》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12. 周如水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灭亡》
B. 《雾》
C. 《新生》
D. 《 菊芬 》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C. 《妻妾成群》
D. 《红粉》
正确答案:ABCD 满分:2 分
8. 下列哪些是黄遵宪的主张()A. “我手写我口”
B. “以民间流行最俗最不经之语入诗”
C. “欲求于古人之外,自树一帜”
D.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正确答案:ABC 满分:2 分
9. 下列作品中,作者是苏童的是:A. 《妻妾成群》
13. 首先提出“言文合一”的是A. 胡适
B. 梁实秋
C. 黄遵宪
D. 李叔同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14. 先锋小说家拒绝意义,拒绝深度模式的最初动因是:A. 革命
B. 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
D. 《爸爸爸》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9. 在诗歌的艺术创造上,梁启超主张()A.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B. “弃典籍而采近事”
C. “人各有面目,正不必与古人相同”
D. “我手写我口”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B. 李静淑
C. 姚国栋
D. 万昭华
正确答案:AB 满分:2 分
12. 被人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是:A. 《大篷车上》
B. 《烦恼人生》
C. 《不谈爱情》
D. 《太阳出世》
正确答案:BCD 满分:2 分
13. 《激流三部曲》包括:A. 《家》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复习题与答案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一、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容述评。
答:在中国的历史上,1898年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流产的戊戌变法。
在文学史上,1898年也有其特殊的意义。
1、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界革命晚清的诗坛寂寞萧索,毫无生气,为了诗歌的革新解放,黄遵宪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发动了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黄遵宪。
但明确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则是梁启超。
针对晚清诗歌创作追求古与雅的写作原则,梁启超他们提出了新与俗的纲领。
所谓新,或者说新的意境,就是指反映新的思想和新的生活。
因此,他们认为,诗人应关心现实,熟悉生活,没有亲身的阅历,无法通晓世情不知现今的世事,就难以了解时势,就写不出新的意境。
所以“儒生不出门,勿论当世事,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
他们还认为,创造新的诗境,必须有新的思想,只有用新的思想来写新的生活,才能达到这一要求。
他们所强调的,是诗歌应该融入西方现代的思想观念。
针对“求古求雅”的原则,破了诗体雅俗的界限,黄遵宪就主诗歌创作的新与俗的理论,就是“以最浅之文字,存以深意”,而黄遵宪的诗作就是实践这种主的典型代表。
这场目标在于“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只“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的“诗界革命”,实际上是一场以新思想与旧形式的揉合杂拌为奋进目标的改革,当然结不出诗歌的硕果,也难于开一代诗风。
2、从报章文体到新文体桐城派古文、八股文为中国锢禁文明之一大根源。
近代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这些文体的危害,同时也认识到统治者默认、提倡、推行这些文体的意图。
黄遵宪希望世儒能改变“老死不知悔”的态度,跳出这种毁灭人材、束缚文学的圈子。
于是,黄遵宪、康有为等人曾提出过“适用于今、通行于俗”,“情深而文明”的改革设想。
但这种设想并没在理论上得到更多的探讨。
后来,在报章文体出现,“新文体”流行,梁启超才适时提出“文界革命”的主的。
“新文体”实际上也就是随着现代型报刊杂志的繁荣和政治改良运动兴起而出现的“报章文体”。
精选-《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B)。
A.鲁迅 B.周作人 C.胡适D.沈雁冰2.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D)。
A.穆旦 B.林语堂 C.冯至 D.梁实秋3.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
其作者是(D)。
A.冰心 B.冯文炳 C.鲁迅 D.王统照4.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5.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
这位作家和编辑是(D)。
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巴金6.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A)。
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7.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D)。
A.田间 B.胡风 C.艾青 D.阿垅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
A.《呐喊》 B.《朝花夕拾》 C.《野草》 D.《坟》9.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
A.汪静之 B.胡适 C.朱自清 D.冰心10.《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C)。
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11.受《玩偶之家》影响而创作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剧作。
其作者是(A)。
A.胡适 B.欧阳予倩 C.田汉D.丁西林12.中国诗歌会的主要诗人有蒲风、王亚平、温流和(A)等。
A.杨骚 B.郭沫若 C.殷夫 D.蒋光慈13.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写作的(C)。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位作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A. 鲁迅B. 杜甫C. 苏轼D. 白居易答案:A. 鲁迅2.鲁迅的代表作品《狂人日记》是属于下列哪个文学流派?A. 新感觉派B. 现代主义派C. 现实主义派D. 自然主义派答案:C. 现实主义派3.以下哪位作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A. 莫言B. 李白C. 杨绛D. 白落梅答案:A. 莫言4.莫言的代表作品《红高粱家族》被认为是属于哪个文学流派?A. 新感觉派B. 后现代主义派C. 现实主义派D. 自然主义派答案:B. 后现代主义派5.下列哪位作家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代表?A. 陈忠实B. 王朔C. 余华D. 萧红答案:D. 萧红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中国现代文学史经历了五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五四运动时期(1917-1927),主要特点是倡导新文学运动,反对旧文化,追求现代性和民主性;第二阶段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1927-1949),文学呈现出抗战、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点;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文学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题,表现社会主义建设和战争与革命的场景;第四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文学发展受到限制,仅能表达符合当时政治需求的内容;第五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1978至今),文学面临多元化的发展,包括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文学、乡土文学等多个流派。
2.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新感觉派”和“后现代主义派”。
答案:新感觉派是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产生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作家有郑振铎、张爱玲等。
新感觉派文学追求表达情感与意境,注重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感官刺激。
作品常常以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为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后现代主义派是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产生于20世纪末,主要代表作家有莫言、高晓声等。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论述:下列四题任选两题作答。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条理清晰。
(每题50分)一、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述评。
考核知识点: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①诗界革命;②文界革命;③小说界革命;④文明新戏;⑤白话文运动。
参见教材:P35-53二、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
考核知识点:新写实文本的基本叙事特征:①视点下沉;②零度叙事;③随机性和偶然性;④平面化和零碎化。
参见教材:P190-192三、论巴金创作的风格演变。
考核知识点:巴金创作的风格变化:①直面惨淡的人生;②追随时代的“革命的罗曼蒂克”倾向;③清醒冷静的批判现实主义特色;④契合新生意识形态的热情歌手;⑤沉郁苍凉的随想与反思。
参见教材:P194-211四、共和国文艺是建立在怎样的历史基石上的?考核知识点:共和国文艺历史的基石:①五四时期的萌芽;②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③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④左翼文艺运动;⑤延安文艺运动。
参见教材:P90-100福师12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论述:下列四题任选两题作答。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条理清晰。
(每题50分)一、为什么说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考核知识点:文化机制的渐变为文学变革提供了必要条件:①洋务运动;②现代传播媒介;③职业作家;④受众队伍。
参见教材:P17-21二、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在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建立中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共和国的文艺范式的确立:①历史的修辞与经典的阐释;②现实的再现与作家的立场;③艺术缺席的文艺运动与批评。
参见教材:P138-155三、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
考核知识点:叙事的变革:(1)意义的消解:元虚构。
(2)反传统的操作:①“戏拟”;②设置“空缺”;③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
参见教材:P174-183四、巴金与二十世纪中国读者是如何同构巴金文本意义的?考核知识点:文本外的互动与巴金意义的同构:①把读者当作交流对象;②明确的读者在场意识;③读者在“本文结构”前入侵文本。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AB模拟练习卷.doc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A/B模拟练习题一、论述题(一)梁启超等人关于“小说界革命”的主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认为“小说为正史之根”。
2.他认为:小说可以“写实”也可以写“理想”。
写理想可以以“他境界”导人,写实则可以发露现实生活的秘密,令人获得某种认识。
3.梁启超又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探讨了小说对读者所具有的“熏”“浸”“刺”、“提”四种心理感动力,强调小说能使读者于不知不觉之中被小说的人物和思想情感所同化。
4.梁启超认定小说与群治的重要关系,也就更为强调小说的思想内容。
5.梁启超又把生物进化论运用到小说界革命中,从而形成了文学进化观,这也就更为小说界革命、为充分肯定小说的地位找到了理论依据。
(二)五十年代前期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对新范式的规范。
1. 历史的修辞和经典的阐释2. 现实的再现与作家的立场3.艺术缺席的文艺运动与批评(三)八十年代中后期社会文化变迁的基本特点。
1.人文精神的失落2.知识分子内部结构的调整3.作家社会角色的转变4.走向世界的文学梦(四)五四文学革命确立的新的文学范式。
五四文学革命,文学的形式得到了全面彻底的革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最先产生的新文学作品是散文,更确切地说是议论性散文——杂文。
杂文的出现是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兴起分不开的,当时发起和推动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都写过杂文,参加思想启蒙运动。
以鲁迅为例。
鲁迅杂文内容深刻犀利,往往能用简练的文字表现出精辟的思想。
其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吸收了古今中外各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具有形象化的叙述与议论、严谨而活泼多样的逻辑结构、简练隽永或幽默机智的讽刺语言等鲜明特征。
此外,散文方面还出现有随感,记叙散文、抒情散文方面,以冰心为代表;小品文方面有周作人;散文诗方面,刘半农、沈尹默等有过尝试,鲁迅《野草》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散文诗的成熟。
2. 瞿秋白《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的出现标志着报告文学这一新文体的诞生。
福建师范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福建师范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刘震云1986年发表《狗日的粮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属于苏童作品的是()A.《罂粟之家》B.《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C.《妻妾成群》D.《红粉》参考答案:ABCD3.被批评家看作是“先锋小说”的起点的作品是:()A、《拉萨河女神》B、《冈底斯的诱惑》C、《红高粱》D、《假如我是真的》参考答案:A4.钱玄同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提出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旨在“研究新旧戏曲,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A.春柳社B.春阳社C.春草社D.春风社参考答案:A6.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陈荣衮提出白话文是“维新之本”的主张。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8.周如水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灭亡》B、《雾》C、《新生》D、《菊芬》参考答案:B9.先锋小说家拒绝意义,拒绝深度模式的最初动因是:()A.革命B.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C.赚钱D.迎合读者参考答案:B10.明确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黄遵宪,他在一八八九年的《夏威夷游记》中写道“故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然后可。
犹欧洲之地方已尽,生产过度,不能不求新地于阿米利加及太平洋沿岸也。
......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
虽然,诗运无绝之时也。
今日者革命之机渐熟,而哥伦布玛赛郎之出世必不远矣。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1.()首先提出,“文字者天下人公用之留声器也”,文字的作用是沟通思想、传授知识,因此文字一定要为群众所懂得。
A.梁启超B.黄遵宪C.裘廷梁D.陈荣衮参考答案:C12.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学院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试卷(期末)答案1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试卷(开卷)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成绩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一论述(每题20分,共60分)1、论近代文化机制的渐变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
2、论共和国文学的历史源流。
3、论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
二分析(40分)巴金《谈〈望乡〉》赏析。
附原文:谈《望乡》巴金最近在我国首都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上演日本影片《望乡》,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公开反对,有人说“映了这样的影片,社会上流氓不是更多了?”有人甚至说这是一部“黄色电影”,非禁不可。
总之,压力不小。
不过支持这部影片放映的人也不少,报刊的评论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望乡》在今天还能继续放映,当然不会是无条件的放映,是进行了手术以后的放映。
我看放映总比禁止放映好,因为这究竟给我们保全了一点面子,而且阐明了一个真理:我们的青年并不是看见妇女就起坏心思的人,他们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新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
据说老年人对《望乡》持反对态度的多,我已经踏进了七十五岁的门槛,可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我看过电影文学剧本,我看过一次影片,是通过电视机看到的,我流了眼泪,我感到难过,影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阿琦的命运像一股火在烧我的心。
我想阿琦也好,三谷也好,都是多么好的人啊。
我写过一本小书:《倾吐不尽的感情》,我对日本人民和朋友是有深厚感情的。
看了这部影片以后,我对日本人民的感情只有增加。
我感谢他们把这部影片送到中国来。
我喜欢这部影片,但是我不愿意多看这部影片。
说实话,我看一次这部影片,就好像受到谴责,仿佛有人在质问我:你有没有做过什么事情来改变那个、那些受苦的人的命运?没有,没有!倘使再看,我又会受到同样的质问,同样的谴责。
我生在到处都有妓院的旧社会,一九二三年五月我第一次同我三哥到上海,当时只有十九岁。
我们上了岸就让旅馆接客人用的马车把我们送到四马路一家旅馆。
旅馆的名字我忘记了,我只记得斜对面就是当时的一家游乐场“神仙世界”。
14春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答案
14春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答案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
1. ()是姚斯文学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现在接受”
B. “期待视野”
C. “先在理解”
D. “先在知识”
-----------------选择:B
2. 首先提出“言文合一”的是
A. 胡适
B. 梁实秋
C. 黄遵宪
D. 李叔同
-----------------选择:C
3. 《悼橘宗一》、《伟大的殉道者》发表于()
A. 1921年
B. 1922年
C. 1923年
D. 1924年
-----------------选择:D
4.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一著名论断是在()一文中提出来的。
A. 《新民主主义论》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D.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选择:C
5. 在诗歌的艺术创造上,梁启超主张()
A.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B. “弃典籍而采近事”
C. “人各有面目,正不必与古人相同”
D. “我手写我口”
-----------------选择:A
6. 《许三观卖血记》的作者是:
A. 莫言
B. 洪峰
C. 马原
D. 余华。
2019秋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 参考答案
下载前先核对是否是你需要的一套题目,如不是,可能随机出题,下载然后复制
题目在该题库里面查找辅导答案。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
1. 到1903年,梁启超又把()运用到小说界革命中,从而形成了文学进化观。
A. 生物进化论
B. 文艺复兴思想
C. 民主思想
D. 科学思想
参考标准答案:A
2. 在故意设“空缺”方面,格非的小说()就是典型的代表。
A. 《迷舟》
B. 《信使之函》
C. 《访问梦境》
D. 《请女人猜谜》
参考标准答案:A
3. 新创办的()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又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这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障。
A. 《小说林》
B. 《热风》
C. 《大众文艺丛刊》
D. 《文学杂志》
参考标准答案:A
4. 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是()
A. 《安徽俗话报》
B. 《二十世纪大舞台》
C. 《戏剧丛话》
D. 《新戏剧》
参考标准答案:B
5. 《许三观卖血记》的作者是:
A. 莫言
B. 洪峰
C. 马原
D. 余华
参考标准答案:D
6. 下列属于巴金的短篇小说集的是:
A. 《憩园》
B. 《寒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A/B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诗句“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的作者是黄遵宪。
2.最早为林纾赢得翻译文学作品盛誉的是 1899 年在福州印行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3.被《斥“反动文艺”》一文称作桃红色的作家是沈从文,称作蓝色作家的则是朱光潜。
4.1954年秋,李希凡、蓝翎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
5.1979年4月,《上海文学》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6.吴亮的《马原的叙述圈套》形象地揭示了马原小说的叙述特征;对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陈晓明的《反抗危机:论“新写实”》则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括。
7.在 1922 年9月致《文学旬刊》编者的信中,巴金对《礼拜六》、《半月》、《快活林》等刊物所表现的庸俗、消遣倾向表示了不满,同时也还表达出对《小说月报》所刊“新小说”的由衷赞赏。
8.《论主观》的作者是舒芜;《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作者是苏童。
9.著作《巴金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道路》作者是李存光;论文《巴金的〈家·春·秋〉及其它》的作者是王易庵。
10.著作《巴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作者是陈思和;论文《〈雾〉、〈雨〉与〈电〉》的作者是刘西渭。
11.棋是格非小说《褐色鸟群》中的人物;秦蕴玉是巴金小说《雾》中的人物。
12.1907 年,新创办的《小说林》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
13.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裘廷梁发表《论白话的维新之本》一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先行者的言文合一主张。
14.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15.认为《红楼梦》的厌世解脱精神是“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是悲剧之最上乘者,是“悲剧中的悲剧”的是王国维。
二、名词解释1.《受戒》主旨:通过纯真的异性朦胧情感,表达了“桃花源”式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
创作特色:叙述者的插入成分特别多;闲话文体;超功力的潇洒率性自然之美;通过地域风情的描写,衬托那种纯朴的民俗;语言洗练,行文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中又有法度。
2.黄遵宪:清末诗人。
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等职,参加过戊戌变法。
诗歌创作上主张“我手写吾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为文主张“适用于今、通行于俗”,在《日本国志》中率先提出“言文合一”问题。
主要诗集《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3.诗界革命:滥觞于黄遵宪,他在1868年的《杂感》诗种就写道:“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主张用俗话作诗了。
梁启超在一八八九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正面地明确提出“诗界革命”。
这一运动的主要发动和参加者则还包括谭嗣同、夏曾佑、蒋智由等人。
他们针对晚清诗歌创作追求古与雅的写作原则提出了新与俗的纲领。
“新”是指反映新的思想和新的生活,创造新的意境。
所谓“俗”指的是不受旧诗的束缚,创造新的通俗诗歌。
这是一场以新思想与旧形式的揉合杂拌为奋进目标的诗歌改革运动,虽然成就不大,但对后来五四的新歌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
4.电影《武训传》:孙瑜编导,赵丹主演。
1948年在中国制片厂开拍,新中国成立后由上海昆仑公司修改、重拍, 1950年底在全国公演。
影片表现和赞颂武训立志行乞兴学,造福穷人的经历,其间穿插周大造反失败的情节,并通过1949年一女教师之口,点明“迎接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配合土地改革”、“歌颂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主旨。
1951年5月起受到大规模的评判,文革结束后得到重新评价。
5.“复出”小说家群:以王蒙为首的“复出”小说家群,与五四后主流性的创作风气具有极大的同构性。
“复出”,既照映出这批作家特殊的人生情况,也是其重新“讲述”历史的一个特定视角。
人道主义关怀和对历史创伤的揭露,是他们都比较感兴趣,创作也比较集中的题材领域。
代表作家有王蒙、陆文夫、邓友梅等。
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异域文学的营养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时代的发展呼唤和孕育着文学的变革(1)翻译界的努力无疑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包括小说翻译、诗歌翻译和戏剧翻译。
(2)黄遵宪、梁启超等人接触和了解到外国文学在“语言”、“文思”应用方面的特点,并撰文向国人介绍。
王国维则在自己的文学批评中引入了叔本华与康德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
2.八十年代中后期社会文化变迁的基本特点。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社会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商品规律逐渐成为社会运行的杠杆,社会开始转型。
这期间原有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受到冲击,国家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形态都受到空前的挑战。
(1)人文精神的失落(2)知识分子内部结构的调整(3)作家社会角色的转变(4)走向世界的文学梦。
3.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
答:关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批评家陈晓明曾从五个方面概括为(1)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2)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
(3)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
(4)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5)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
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的生活(陈晓明:《反抗危机:论“新写实”》)。
这一总结道出了新写实小说文本在叙述与故事两个方面的特征。
如果纯粹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新写实小说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
由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用理性关照一切,传统的叙述者大多采用的是高于生活、高于故事人物的视点。
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方方的《风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小说中,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幼婴,他宁静地观察自己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的生活流水般地讲述他所看到、听到的故事。
在这篇小说中,叙述者的智力判断力、甚至人生的经验明显不如故事中的任何人物。
当然,《风景》叙述者的安排是新写实小说中一个极端、特殊的个案,但哪怕在《烦恼人生》、《一地鸡毛》这些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觉叙述观点的作品中,读者也很难感觉到叙述者或隐含作者高于印家厚、高于小林的地方。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已经不再凭借理性或理念的力量站到高处,俯视生活、俯视人物,而是放弃自己的思想武装,解除作者的特权走进芸芸众生,用下沉的视点去观察生活,观察作品人物的一举一动。
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总是以人类的导师自居,他们总是期望自己的小说能够成为人类生活的教科书。
他们把自己与读者的关系看成牧师与信徒的关系,把自己与故事人物的关系认定为裁决者与竞赛者的关系。
所以,现实主义小说在讲述故事时,总是夹杂着大量的非叙事话语,那怕是最具含蓄风格的文本,作家也会在整体上运用象征或隐喻等修辞性评论的方法显示自己的价值或情感取向。
新写实小说的作家由于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也就失去了价值判断的尺度,失去了情感天平的砝码,新写实小说的叙述也就只能是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只能是“零度状态”的叙述。
在大部分新写实小说中,叙述者往往都是充当单纯的旁观者或书记官的角色,他不像传统小说的叙述者那样随意对故事人物作种种的心理分析,在客观、平静的叙述中也很少夹杂解释、说明、议论、抒情等非叙事话语,即便偶尔发表意见,多半也是采用自由间接引语的方式,把自己的倾向或情感取向含混在故事人物的意识之中。
这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可以说是新写实小说家自觉的、有意采用的客观化叙述策略,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他们放弃理性、放弃理念之后无可奈何的叙述选择。
从故事的角度看,现实主义要求小说中的任何情节、细节,都必须发挥一定的功能,承担不同的责任;要求作家根据第二能指的需求确定故事情节的取舍,根据因果链条的需要,组织情节的发展。
所以经典的现实主义小说大9 都是一个具有因果承接关系的封闭性的艺术整体。
其中总有一个主要人物或中心事件象一根红线贯穿作品的始终,且大都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叙事结构模式。
但是在新写实小说中,由于拒绝意识形态阐释,由于缺少终极的价值指向,情节的发展往往充满了随机性和偶然性,故事也大多以平面化零碎化的状态呈现,从而构成一种似乎是未经任何选择加工“生活流”或“叙事流”状态。
不重情节结构的戏剧化,追求叙事方式的生活化,不重情节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而重生活细节的真实生动,也就成为典型的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流”叙事特点。
参考提示要点:(1)视点下沉。
(2)零度叙述。
(3)随机性和偶然性。
(4)平面化和零碎化。
4.为什么说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答:在逐步殖民地化的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正逐渐地向工业文明转化,传统的、古老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正在向着现代转变。
这种现代化的进程呼唤着文学的变革,也必然孕育着文学的变革。
晚清以来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历史性事件,从社会机制、文化观念以及物质形态上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840年鸦片战争对清政府内部产生的重大影响就是洋务运动的兴起。
1860年之后,清政府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的影响倡导下,开始了以“自强”、“求富”(富国强兵)为目的,以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心的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学习和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办了中国近代的机器工业,不仅在当时抵制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军事和经济策略使中国出现了一批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且对后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以及文学的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社会政治经济机制的变化带来的是文化机制的变化。
维新时期发生过作用的报刊传媒,在清末的十年里有了相当的规模,在民国初年更有着巨大的发展。
与报刊同时发展着的是现代出版事业。
从1904年起,出版重心已经转移到民营出版业。
民营出版业受制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与大众的需求保持着联系,决定着现代出版业的大众性与平民化的民主特性。
它给那些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提供了自由的、理性的交往的空间,保证了文学观念的变革和文学现代性实现的机会。
总之报刊繁荣引发的是报纸副刊与专门性文学杂志的出现,是近代出版印刷业的发展,这一切初步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