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习俗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长知识面。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家乡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a. 地图展示家乡地理位置b. 图片展示家乡四季景色c. 讨论家乡的气候特点2. 第二课时:家乡的文化习俗a. 图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b. 讲述家乡的风俗习惯c. 学生分享家庭习俗经历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美食a. 图片展示家乡特色美食b. 讲述美食的制作过程c. 学生品尝家乡美食4. 第四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a. 讲述家乡名人的事迹b. 学生分享名人的故事对自己成长的启示c. 讨论如何成为像名人一样有贡献的人5. 第五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a. 图片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b. 讲述景观的历史背景c. 学生分享自己游览景观的经历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讲述、讨论、分享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地图、食物、名人故事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食物等教具。

2. 名人故事、风俗习惯等相关资料。

3. 学生作业本、课堂记录本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1节:家乡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位置。

2. 讲解: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解释其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气候特点,如天气、温度、降水等。

4. 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第2节:家乡的文化习俗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家乡的文化习俗,如节日庆典、传统服饰等。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讲解。

2. 第二节:家乡的人文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

教学难点:家乡历史文化背景的讲解。

3. 第三节: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等。

教学难点:家乡特色产业的讲解。

4. 第四节:家乡的社会事业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家乡社会事业发展的讲解。

5. 第五节: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教学难点:家乡民间艺术的讲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地方网站、论坛、新闻等。

六、第六节:家乡的知名人物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杰出校友等。

教学难点:家乡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的讲解。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文化、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教学内容:a. 地理位置:家乡所在的省份、城市、乡镇。

b. 气候特点:家乡的四季变化、温度、降水等。

c. 水资源:家乡的河流、湖泊、水库等。

d. 动植物资源:家乡的常见动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2. 教学内容:a. 历史文化:家乡的历史演变、古建筑、历史事件等。

b. 民俗风情: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c. 名人故事: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事迹、传说等。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资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2. 教学内容:a. 自然资源:家乡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b. 环境保护:家乡的环境问题、保护措施、环保意识等。

c. 可持续发展:家乡的发展战略、绿色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人文、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家乡的美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创意、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实践能力:考察学生在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环节的表现。

4. 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知识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教案一:认识家乡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主题为“认识家乡”。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地方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能够描述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b. 能够简单描述家乡的地貌特征;c. 能够介绍家乡的特色文化。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b. 培养学生对家乡地方文化的欣赏与尊重。

教学重点:1.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地理位置。

2.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地貌特征。

3.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的特色文化。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

2. 照片或图片展示工具。

3. 学生课桌上的地方地图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呈现一幅描绘家乡的图片。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东西?你认识这些东西吗?这些东西是你家乡的特色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

二、探究(2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a. 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图,提问:“你的家乡在哪个省份?在哪个城市?在哪个方位?”b. 引导学生使用地球仪或地图找到家乡的位置,让他们找出家乡的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貌特征。

a. 准备照片或图片展示工具,呈现家乡的山川、河流等地貌特征。

b. 引导学生观察照片或图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征。

3.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a. 准备图片或照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照片,描述家乡的特色文化。

三、实践(15分钟)1. 按照小组规模分组,每组由一名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特色文化。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倾听和提问。

四、归纳(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包括家乡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特色文化。

五、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发表感想: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和文化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家乡探索活动,例如在周末带家长到家乡的重要地标参观。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自己所处的地方的基本情况和特色;2. 掌握一些相关的地方知识和地理概念;3. 培养对自己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地方的基本情况和特色;2. 相关地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多媒体设备;2. 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地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地方的兴趣,如城市的风景、地方特色的食物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出示问题:“你们住在哪里?你们的地方有什么特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概念解释(10分钟)告诉学生地方是指一个独特的区域,由一片相对较小的土地组成,拥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

解释并让学生理解“城市”和“乡村”两个概念,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差异。

3. 地方特点介绍(15分钟)根据学生所居住的地方,以故事或图片等形式介绍该地方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如城市的高楼大厦、公园、博物馆等,乡村的田野、农民、农作物等。

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描述所介绍的地方特点,激发他们对自己地方的兴趣。

4. 地方问答游戏(15分钟)设计一个问答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回答关于地方的问题。

可以采用竞赛形式,根据正确与否给予表扬和奖励,增强学生对地方的了解和记忆力。

5. 模仿创作(20分钟)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材料让学生进行创作,要求他们画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的特点和景观。

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色彩和形象来展现他们对地方的感受。

6. 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总结所学的地方知识和地理概念。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

7. 课堂延伸(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讨论和了解更多关于自己所居住地方的特色和历史,并写下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想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对地方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己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地方的兴趣和热爱,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地方的特色、基本情况和地理概念。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社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学生所生活的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的设施、景点等。

2. 引导学生观察社区的变化,发现社区的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环境。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社区的优点和不足。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各自观察到的社区变化。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社区环境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第二章:探索家乡的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

2. 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家乡的传统文化。

1. 邀请民间艺人来校,展示家乡的传统手工艺。

2. 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家乡的传统手工艺。

3. 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民俗活动,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熟练掌握传统手工艺。

第三章: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环保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了解环保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环保建议。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各自提出的环保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提出有创意的环保建议。

第四章: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地理特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历史文化: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历史名人等。

2. 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和认识家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设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区,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分享中的表现,以及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3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底蕴。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 第3课时:总结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强化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1.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等。

2. 社会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第四单元: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1.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现状、环保政策与措施等。

2.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生活方式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与资源1. 认识家乡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学习家乡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单元:家乡的人民与生活1. 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感受家乡人民的热情与友善。

2. 学习家乡的发展变化,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 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

2. 学生对家乡地理、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环保意识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表现。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2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第2课时: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课时)1. 第1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第2课时: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 第3课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与资源(2课时)1. 第1课时:认识家乡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第一课认识交通标志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

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 1、交通信号灯(1)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注意过交通信号灯吗?(2)谁说说交通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的?(3)你们知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4)老师给大家讲解三种颜色信号灯表示的不同意思: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告。

(5)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么根据各种颜色的信号灯安全的过马路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补充,然后各组选出代表汇报。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

(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

1 / 3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三、扩展练习 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第二课认识简单的危险标志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像这样(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 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它那样的标志,它们都属于危险标志一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二、教授新课 1、禁止标志这类标志用红色来表示,形状呈圆形,里面有图案或者表示禁止强制意思的文字。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目标学科:地理目标年级:一年级上学期教案编号:G-01-0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自己的家所在的地方,通过讲解、观察和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对自己所在地方的特点和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并能简单描述自己家所在地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地方的概念和地方的特点;b. 掌握描述自己家所在地的位置的表达;c. 知道自己所在地的相对位置。

2. 能力目标:a. 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家所在地的地理位置;b. 学会使用简单的方位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家所在地的热爱和认同感,增强对地方的归属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a. 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对“地方”的思考。

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如“你们住在哪里?你们觉得住在这个地方怎么样?这个地方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新知传授(10分钟)a. 通过投影或板书等方式,讲解“地方”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地方不仅是指我们生活的地方,还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等方面。

3. 观察与互动(15分钟)a. 学生观察并描绘自己家所在地的方位关系。

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份简单的地图,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如“我家在学校的北边/东边/南边/西边”。

4. 知识巩固(15分钟)a. 练习活动。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用自己掌握的方位词描述某个地方的位置,如“超市在邮局的哪个方向?”5. 拓展延伸(15分钟)a.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自己所在地的简单地图,并用方位词描述各个重要地点的位置关系。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6. 总结回顾(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与之前所学的概念进行联系,让学生明确地方的概念和特点。

四、教学资源和学习材料1. 投影或黑板2. 学生练习册3. 地图图纸4. 相关图片和插图五、教学评估1. 学生练习册的完成情况和参与度;2.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的地图和描述的准确性;3. 学生对地方概念和方位词的掌握情况;4. 学生在观察和描述自己家所在地位置时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篇一: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二、新课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2.介绍自己。

在小组里介绍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

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

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我叫***。

我叫***8。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2、把手洗干净[学习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洗手的方法,初步学会洗手,并且向着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养成发展。

[背景知识]看看自己的手是否脏了,手脏了,就需要洗了。

看看自己的手,看似不脏,但看看洗过手的水就知道了,看似干净的手其实并不干净。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活动中,我们的手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手是很容易弄脏的。

所以要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

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的同时,还要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用肥皂仔细地洗,用流动的水洗,把肥皂也洗干净三个方面。

教材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围绕着认识、学习洗手的方法,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进行的。

[教学过程]一、本课的教学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性的活动展开的。

让每个孩子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是本课教学取得成果的前提。

要求课前能为每个小组准备洗手的水盆和水、肥皂等物品,擦手的毛巾以及最后用流动的水洗手的场地。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谁的手干净,谁的手脏?1、看看自己的手。

我的手脏吗?2、看看同学的手。

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的手干净,谁的手脏了?活动二我们来洗手。

1、给每个小组一盆清水。

我们一起来洗手。

2、看看洗过手的水,看看洗过的手。

3、我的手洗干净了吗?活动三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1、给每小组一块肥皂。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第二课:家乡的美食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其制作方法和背后的文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喜爱和传承意识。

3. 第三课: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土陶、戏曲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传承责任感。

4. 第四课: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历史名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敬先贤的品质。

5. 第五课:家乡的自然地理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和魅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的图片、视频、报纸文章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间艺术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1. 第一周: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内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底蕴实践活动:介绍自己的家乡2. 第二周:家乡的美食教学内容:特色美食、制作方法、文化背景实践活动:制作家乡特色美食3. 第三周: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内容:民间艺术形式、制作技巧、文化内涵实践活动:学习民间艺术制作4. 第四周: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内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贡献实践活动:讲述家乡历史名人故事5. 第五周:家乡的自然地理教学内容: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七、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方课程教案一上

地方课程教案一上

一、我的家乡在哪里1、云南的位置【教学内容】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1页内容。

【教学目的】1、在理解家乡的根底上萌发对家乡的酷爱之情。

2、学会分辨、查找地图,知道家乡在祖国的地理位置。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局部,相识云南省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在地图上查找云南省以及家乡的大致位置。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醒课题1、边欣赏歌曲,老师谈话:家乡在你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2、学生述说,揭题板书。

二、看地图,找家乡1、相识祖国的地图大屏幕出示中国政区图,看看中国的形态像什么?2、看地图,找云南省的位置(1)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将云南省找出来,涂上颜色。

(2)探讨:云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云南省的形态像什么?(3)让学生在云南省政区图上将省会昆明市找出来,涂上颜色。

3、找家乡的大致位置(1)老师介绍:禄丰县在昆明()省()县”来说话。

三、课堂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只有我们都酷爱自己的家乡,努力建立家乡,家乡才能富有,国家才能富强,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建立家乡做起。

2、省会昆明【教学内容】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2页内容。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昆明的美,以及他为什么叫春城。

2.理解昆明的一些美景,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知道昆明为什么叫春城,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哪些城市的别称吗?春城是指哪座城市呢?为什么被称为春城?2、提醒课题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二、相识昆明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说一说昆明为什么叫春城?2、学生读课文第一段答复。

因为昆明气候温柔四季如春,所以我们称它为春城。

3、老师补充介绍昆明。

(1)昆明地处低纬度高原,天气常如二、三月、花开不断四时春,人称“春城”,是云南省的首府,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中部,云南省东部,滇池盆地北部,三面环山……(2)昆明四季暖和如春,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最冷时月平均气温7.5℃。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地方特色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3. 分析地方文化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展示法: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2. 讲解:详细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 展示: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调查家乡的民间艺术,了解其特点和历史渊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特色美食,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美食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美食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当地的特色美食,如小吃、菜肴、糕点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美食的魅力。

3. 分析地方美食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美食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2. 展示法:展示地方美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品尝法:组织学生品尝地方美食,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美食的了解和感受。

2. 讲解:详细介绍当地特色美食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3. 展示:展示地方美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4. 品尝:组织学生品尝地方美食,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如省份、城市、乡镇等,以及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2. 家乡的文化传统:介绍家乡的历史、民间传说、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

3. 家乡的特色产业:讲解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农业产品、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

4. 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名山、河流、湖泊、公园等自然景观,让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之美。

5. 家乡的人物故事:讲述家乡的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杰出贡献者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向他们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文化。

2. 故事讲解: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和自然风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热爱之情以及地方文化素养的提升。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源。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等文字资源。

3.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等资源。

六、教学活动1. 开展“我眼中的家乡”图片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拍摄或收集的家乡图片,并分享图片背后的故事。

2. 举办“家乡特色美食节”,让学生品尝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寓意。

3. 组织“家乡文化之旅”,参观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底蕴。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特色,提高学生对家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家乡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第二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1. 家乡的传统节日2. 家乡的民间习俗3. 家乡的特色美食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遗产1. 家乡的历史名人2. 家乡的传统艺术3. 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第四课时:家乡的现代发展1. 家乡的经济发展2. 家乡的社会事业3. 家乡的未来规划第五课时:我为家乡骄傲1.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3. 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 相关书籍、文章等参考资料。

3. 网络资源,如地方新闻、报道等。

六、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土地资源2. 家乡的水资源3. 家乡的动植物资源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资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程度。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地方认同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家乡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2.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形地貌3. 第三课时:家乡的气候特点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沿革2. 第二课时:家乡的文化传统3. 第三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能力和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材2. 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 图片: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的图片4. 视频:家乡的风土人情、著名景点等相关的视频素材5.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场所6. 访谈:邀请家乡的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进行访谈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15课时,每周一课时,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3课时)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3课时)第三单元:家乡的社会经济(3课时)第四单元:家乡的风土人情(3课时)第五单元:家乡的保护与发展(3课时)八、教学活动1. 观看家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程简介:介绍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家乡特色: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民俗风情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和家乡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家乡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程:详细讲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 展示家乡图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民俗风情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风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山脉、河流、气候等。

2. 家乡的风景名胜:有名的历史古迹、自然景观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和风景名胜。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自然地理特点:详细讲解家乡的山脉、河流、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3. 展示风景名胜图片:展示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认识。

第三章:家乡的历史底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底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山水、植被、气候等自然特点。

2. 家乡的人文景观:介绍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等人文特色。

3. 家乡的物产资源:介绍家乡的农作物、特产、矿产等资源情况。

4. 家乡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讨论家乡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和风俗习惯。

3.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资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节日习俗等。

2. 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的文字资料。

3. 家乡的物产资源和矿产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4.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相关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六、教学活动及课时安排:第1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第2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第3课时:家乡的物产资源第4课时:家乡的风俗习惯第5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物产资源、风俗习惯等内容。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4. 实例分析: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人文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认识交通标志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1、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

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1、交通信号灯(1)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注意过交通信号灯吗(2)谁说说交通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的(3)你们知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4)老师给大家讲解三种颜色信号灯表示的不同意思: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告。

>(5)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么根据各种颜色的信号灯安全的过马路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补充,然后各组选出代表汇报。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

(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

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三、扩展练习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第二课认识简单的危险标志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像这样(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它那样的标志,它们都属于危险标志一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二、教授新课1、禁止标志这类标志用红色来表示,形状呈圆形,里面有图案或者表示“禁止”“强制”意思的文字。

用圆形来表示,是因为圆形给人的感觉比较直接,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1)圆形里面有一根燃着的火柴,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2)圆形里面有一支点燃的烟,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3)圆形里面有一个人,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4)圆形里面有一个手掌,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5)你还看到过类似的标志吗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2、认识警告标志(1)这类标志用黄色三角形来表示,意思是有危险,要注意安全。

(2)出示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交通警告标志: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感叹号,表示要注意安全。

/(3)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警告标志:当心火灾、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当心触电等。

3、生活中的危险标志你们见过生活中有哪些危险标志吗三、做游戏认标志选出十人,分为五组,每组两人。

第一组的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手里拿一张画有危险标志的图片,第一组的另一个同学来表演。

第一组表演完,第二组表演,比一比哪个组表演的好。

—第三课社区和室内活动安全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社区和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2、在社区和室内做正当的游戏,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一、导入1、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男孩,名叫欢欢。

他聪明活泼,总是活蹦乱跳的,即使回到家里还是跳个不停,他从凳子上跳到沙发上,又从沙发上跳到床上,爸爸妈妈怎么哄他都不听。

结果当他正准备从床上跳下来时,不小心碰到柜子脚上,头上撞了一个大包,疼的他哇哇大哭。

{2、你们喜欢他吗为什么二、教授新课1、在社区做安全的游戏(1)小朋友们休息的时候,在社区玩耍,应该注意些什么呢(2)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余的同学可以根据发言同学所说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师生总结社区做游戏的安全(不要打弹弓、投掷小刀;不要爬屋顶、爬树、跨横沟、从高处往下跳;捉迷藏不要躲在汽车底下,不要故意躲在隐蔽的地方去吓唬别人等)2、在家里玩也要注意安全(1)家是小朋友们的乐园,那家里有没有安全隐患呢|(2)为什么不能和小朋友们在房间里追跑打闹(3)如果在床上蹦蹦跳跳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危险了为什么呢(4)有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做手工,总是把剪刀等尖锐物品放在床上,你们说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三、扩展训练1、有个叫康康的小朋友在家爱看电视,他最爱看动画片和少儿节目,如《大风车》、幼儿知识竞赛或者智力竞赛等等。

他参加竞赛还得过奖呢!爸爸妈妈经常表扬他,说他越来越聪明。

你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2、我们在家里,还可以做哪些有益又安全的游戏[第四课用电安全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一些用电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正确、安全的用电。

教学过程:一、导入》1、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电视,忽然想吃苹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个苹果,也忘了擦手。

等他回来一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已经结束了,他便走到电视机前去换频道。

你们猜,这时候发生什么事了2、明明刚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来是触电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湿手去碰电器了。

你们在家里发生过这样的事吗二、教授新课1、安全用电标志(1)你们了解安全用电标志吗(2)安全用电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

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

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

(3)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你们知道都是用来标志什么的吗(4)老师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不同颜色标志代表的不同含义。

|2、预防触电(1)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存在电。

你们知道怎样预防触电吗(2)师生共同总结用电尝试:家电停止使用时,要拔掉电源插头;手、脚和身体湿的时候不要触摸电器;不要把手伸进运转的电风扇、搅拌机和水果榨汁机里等等。

3、触电后怎么办(1)触电后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

(2)迅速拨打电话,你们知道应该拨打什么电话号码吗(3)如果无法及时找到或者断开电源,应该怎么办三、总结/1、我们经常看到电池,你们说摸电池会触电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用电安全知识第五课消防安全教育#教育目标:1、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并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和作用。

2、知道消防标志是一种指示性的标志,要爱护,不污染不损坏。

3、尝试根据学校、家庭环境,学习设计消防标志。

教育过程:一、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1、出示各类标志图案。

这是什么板书课题2、师述:消防标志是一种指示性标志。

它是由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图形、符号活文字并配以一定的颜色所组成的。

.二、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1、出示小黑板:标志分类1)火灾报警和手动控制装置标志:消防手动启动器、火警电话等。

2)紧急疏散途径的标志:紧急出口、疏散通道方向等。

3)灭火设备的标志:灭火器、消防栓等。

4)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地方或物资的标志:禁止火灾、禁止用火灭火等。

5)其他类型:禁止带火种、当心触电等。

2、出示标志|说说你认识什么标志这个标志的图形怎样,有什么含义(消防手动启动器;发声警报器;火警电话;紧急出口;地上消火栓;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安全通道;禁止吸烟、烟火、燃放鞭炮、放易燃物)3、师简介消防栓。

三、知道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作用1、学生任意选择一种标志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交流后小组交流)2、分组讨论:消防标志的作用3、交流小结:1)平时有助于随时预防火灾、制止隐患2)紧急情况之下有助于疏散和逃生|四、学习设计消防标志1、分组讨论:设计消防安全标志的意义。

2、小结归纳消防安全标志的共同特点(线条简洁、图案清楚、目标显著、意思明确。

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图案,也可以用横写的文字辅助标志,以图形与方向标志连用,醒目地指示文字所示的意义)3、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设计一个消防标志。

4、交流点评。

,第六课预防流感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流感,学会正确洗手。

教学过程:一、学习预防流感的正确洗手方法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条件。

有助于预防流感。

用消毒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医用消毒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

用消毒洗手液洗手,程序如下:(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2)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

(3)最少用二十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

(4)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

(6)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二、学生互相检查洗手方法,老师抽查。

(第七课谨防病从口入设计理念:当今社会中,一日三餐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然而人们就因为一日三餐中,餐桌上那些我们人身体必有的东西一但有什么对人体有害的东西,轻则会食物中毒,重则会死亡。

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等知识,使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

从而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新课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你们经常看电视吗那么谁能说说最近我们国家都有哪些重大实事(学生汇报)那么除了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之外,各大媒体,新闻报纸、网上都在报道一件事情,而且备受人们关注,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三鹿奶粉事件)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下面请看相关报道(新闻录像)知道这件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自由谈)是啊!民以食为天。

一日三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那么,同学们,当你平时享受那些花样繁多、种类齐全的儿童食品时,你是否想到了安全问题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谈谈关于食品安全的这个话题。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9课(板书课题)-----食品安全最重要二、学习课文,得到启迪。

1、刚才我们看了关于三鹿奶粉的报道,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报道。

(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想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方面的信息(生汇报)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那么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食品不安全因素呢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去调查,下面请大家分组来汇报一下。

主要是市场、超市、商场、饭店、街边小摊(学生谈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烤羊肉串、烤肠的桌子又黑又脏,食品上叮着苍蝇,有沾满了灰尘。

②制棉花糖的机器都是污垢,还不时会有脏东西掉进去,卖主自身也很脏,根本不讲卫生。

③袋装食品没有明确的产地、商标,有的已过保质期。

有的饭店厨房的卫生极差。

)4、大家的眼睛可真亮!观察得非常仔细,调查得很全面,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

这样的食品我们能吃吗可有的同学却不听劝告。

学校规定不能到小摊上去买零食吃,可他们却偷偷去买,结果因为吃了小摊不卫生的食品而生病。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好像我们班也有过。

5、那么同学们,究竟什么样食品才是安全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己从大超市买的食品和我手里的小摊上的食品进行比较,看看安全的食品必须有哪些标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