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教案
观察小动物的行为和习性教学教案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份有关观察小动物行为和习性的教学教案。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观察小动物行为和习性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动物行为和习性的基本特征;2、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和技巧;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4、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
二、教学准备教师:博物馆馆员或生物学教师教材:小动物行为和习性的相关书籍或杂志文章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纸和笔、相机等实验材料:小虫子、昆虫、蜗牛、地蜂、蚂蚁、蝇类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了解小动物行为习性的基本特征1、让学生们认识什么是生物行为和习性。
生物行为是由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和反应;而习性则是指生物在长期生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习惯反应”状态。
通过介绍生物行为和习性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对小动物的行为和习性有一个基础认识。
2、接着,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常见行为和习性。
可从小动物的“吃、喝、拉、撒”入手,如白蚁会在木材里筑巢、蚂蚁会协同作战、昆虫会通过口器抓住食物等等,有些小动物也会有某种特定的交流方式,例如蜜蜂通过跳蹦的方式传递信息,感性认识小动物的特点和行为模式。
第二部分、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和技巧1、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方法讲解观察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小动物时注重细节,提供更多观察的机会。
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慢慢培养自己的观察技巧,这是科学实验的开端。
2、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技巧通过实验课讲解观察小动物的技巧和方法,包括透过显微镜观察小动物的细节、用放大镜观察小动物的外形、通过相机拍摄记录下小动物的特点和行为等等。
第三部分、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
1、收集和研究样本。
学生们可通过自己的观察或到野外进行小动物样本的收集,对收集的样本进行绘画、投影、分类、定义等处理。
同时,学生们也能够通过观察小动物样本的实验和探究,了解小动物的行为和习性,更深入的了解小生物的生态学习。
初中生物动物行为微课教案
初中生物动物行为微课教案目标: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及其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种类、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变异。
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动物是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它们拥有各种各样独特的行为特征。
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所见或听说过的动物行为。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行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扩展他们对动物行为的认识。
二、探究(15分钟)1. 动物行为的种类:介绍基本的动物行为种类,如觅食、繁殖、防御等。
2. 动物行为的特征:讲解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如体现在运动、呼吸、沟通、组织、繁殖等方面。
3. 动物行为的作用:探讨动物行为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强调其对物种生存和繁殖的重要意义。
三、拓展(10分钟)1.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环境下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并探讨动物行为的变异和进化。
2. 实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特殊的动物行为案例,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动物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察和保护动物。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分析动物行为并解释其作用。
2.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不同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变异。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动物,研究其典型的行为特征和作用,并撰写一份报告。
2. 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动物行为,积极保护和爱护动物。
以上为初中生物动物行为微课教案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进行调整和完善。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课时安排:每章2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2. 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运动和行为3. 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2. 观察法: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3. 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4. 实践活动:制作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模型教学工具:1. PPT课件2. 动物视频素材3. 动物图片素材4. 制作模型的材料第一章:动物的运动方式教学内容:1. 动物运动方式的分类2. 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的特点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分类2. 讲授:讲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的特点3. 实践:观察动物视频素材,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掌握情况第二章:动物的行为特点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分类2. 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动物行为的分类2. 讲授:讲解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3. 实践:观察动物视频素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动物行为特点的掌握情况第三章: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意义教学内容:1. 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意义2. 动物运动和行为对生存的影响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意义2. 讲授:讲解动物运动和行为对生存的影响3. 实践:分组讨论,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意义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动物运动和行为意义的理解情况第四章: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内容:1. 观察和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方法2. 观察和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技巧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观察和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方法2. 讲授:讲解观察和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技巧3. 实践:观察动物图片素材,分析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观察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第五章:保护动物,关爱自然教学内容:1. 保护动物的重要性2. 保护动物的方法和措施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2. 讲授:讲解保护动物的方法和措施3. 实践: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动物的建议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保护动物的认识和提出的建议情况第六章:陆地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内容:1. 陆地动物的运动方式2. 陆地动物的行为特点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陆地动物的运动方式2. 讲授:讲解陆地动物的行为特点3. 实践:观察动物视频素材,分析陆地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陆地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掌握情况第七章:水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内容:1. 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2. 水生动物的行为特点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2. 讲授:讲解水生动物的行为特点3. 实践:观察动物视频素材,分析水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水生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掌握情况第八章:空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内容:1. 空中动物的运动方式2. 空中动物的行为特点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空中动物的运动方式2. 讲授:讲解空中动物的行为特点3. 实践:观察动物视频素材,分析空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空中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掌握情况第九章:动物的通讯和协作教学内容:1. 动物通讯的方式2. 动物协作的行为特点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动物通讯的方式2. 讲授:讲解动物协作的行为特点3. 实践:观察动物视频素材,分析动物的通讯和协作行为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动物通讯和协作行为的掌握情况第十章:总结与反思教学内容:1. 总结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特点2. 反思人类对动物的影响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总结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特点2. 讲授:反思人类对动物的影响3. 实践: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动物的建议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特点的总结情况以及提出的保护建议第十一章: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 观察法在研究动物运动和行为中的应用2. 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运动和行为中的应用3. 数据分析法在研究动物运动和行为中的应用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观察法在研究动物运动和行为中的应用2. 讲授:讲解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运动和行为中的应用3. 实践:讲解数据分析法在研究动物运动和行为中的应用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各种行为,包括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功能。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动物在同一生理活动中的行为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提高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其实例。
(2)学生能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功能。
2.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动物行为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
(2)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其行为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行为。
(2)提问:你们观察过动物的哪些行为?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总结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功能。
(2)引导学生分析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意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为什么动物会有这些行为?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每组选取一种动物行为,进行案例分析。
4. 展示与评价(1)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2)教师总结:动物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手段。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各种行为,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动物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手段。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关注动物行为,提高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意识。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课内所学,观察和记录家中或周围的动物行为。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动物行为的书籍或文章,增加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动物行为的学习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动物行为的分类、产生原因等方面存在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奥秘。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动物行为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2.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培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动物行为的能力。
3.掌握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了解动物行为与生存、繁殖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和规。
-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自然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动物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如鸟类筑巢、蝴蝶迁徙、猴子互相梳理毛发等。通过观察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动物行为的多样性。随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动物行为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些行为是如何帮助动物生存和繁衍后代的?”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即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个体和种群发展的活动。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动物行为的分类,包括觅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交行为等。针对每种行为类型,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动物的行为生物教案设计参考
动物的行为生物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2.培养学生观察动物行为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2.教学难点:动物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行为视频,如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动物行为?动物行为有什么作用?2.理论讲解1)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在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活动。
a.生存行为:如取食、繁殖、防御等。
b.社会行为:如群体生活、领域行为等。
c.迁徙行为:如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等。
3)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行为有助于个体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机会。
3.实例分析1)分析鸟类迁徙行为:为什么鸟类要进行迁徙?迁徙对鸟类有什么意义?2)分析鱼类洄游行为:为什么鱼类要进行洄游?洄游对鱼类有什么意义?3)分析动物领域行为:为什么动物要有领域行为?领域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4.小组讨论1)举例说明动物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如何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动物行为的影响?2)引导学生反思人类活动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巩固动物行为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思考如何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动物行为的概念、分类和功能,培养了学生观察动物行为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大熊猫吃竹子是什么行为?”学生:“是取食行为。
粤教粤科版(2023秋)四年级下册科学2.11动物的行为 教案
粤教粤科版(2023秋)四年级下册科学2.11动物的行为教案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动物的行为》教案一、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四节课,主要围绕着动物的行为展开。
本节课旨在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并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动物的行为。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动物的行为特征,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动物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行为的意义和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比如观察不同动物的觅食行为或逃避行为,并让学生记录和描述这些行为。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还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活动来帮助他们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动物行为,以提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来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料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并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和思考。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喜爱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物的生动形象,并引导学生讨论动物的行为特征。
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关群居动物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行为,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群居动物与独居动物的区别。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及适应意义;(3)能够分析不同动物行为的意义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动物行为的特点;(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动物行为的适应意义;(3)运用实例说明动物行为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2. 动物行为的分类及适应意义3. 动物行为的生活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分类及适应意义。
2.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生活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动物行为,分析其特点;2. 比较法:比较不同动物行为的适应意义;3. 实例分析法:分析动物行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物行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动物行为的分类及适应意义,分析不同动物行为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动物行为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实例分析:展示实例,分析动物行为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了解学生对动物行为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2)评价学生对动物行为分类及适应意义的理解水平;(3)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动物行为生活应用的能力。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物行为概念和特点的理解;(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动物行为生活应用;(3)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幼儿园动物的行为教案
幼儿园动物的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能够描述一些动物的典型行为。
3. 培养幼儿保持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动物的典型行为。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老师带领孩子们唱歌:“小燕子穿花衣,散步去,散步去。
够不着的,够得着的,都去接,都去接。
”这首歌曲可以让孩子们边跳舞,边猜动物。
2. 自主探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动物的特征和习性,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动物园或者自然公园观察动物。
孩子们可以观察动物的体型、毛发、眼睛、嘴巴等特征,还可以观察它们的活动方式、食物来源、生活习性等。
3. 师生互动在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之后,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子让孩子们来认识一些动物的典型行为。
比如说:猴子喜欢爬树,每天早上都会在树上摆一摆,炫耀它们的敏捷身手。
老虎很厉害,可以一口气跳过10米高的墙,捉到一只大象。
鹦鹉会模仿人说话,还会说“谢谢”、“你好”,有时它们还会振翅飞起来,展示自己的飞行技能。
老师还可以结合图片、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动物的典型行为,并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这些行为,例如“模仿鸟儿在树上跳舞”,“学习猴子爬树”,等等。
4. 小组活动分班级进行小组活动,要求每组选定一种动物,了解其特征、习性、典型行为,并用一张海报展示出来。
孩子们可以一起讨论、互相分享和展示海报。
最后,让每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5. 总结在总结环节,老师要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动物特征和习性,典型行为,并引导他们思考学习到的知识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爱护动物,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资源:1. 图书:《动物世界》等。
2. 视频:国家地理纪录片等。
3. 道具:动物模型、图片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动物特征、习性、典型行为的认知是否提高、是否能够抓住重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动物行为教案:了解动物的行为习惯,解读不同动物的表情与语言
篇一:了解动物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的行为习惯;2、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表情、语言,解读它们的行为意图;3、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认识动物行为:通过图文视频资料了解不同种类动物的行为;2、观察动物表情、语言:通过实际观察体验,掌握动物的表情、语言,解读它们的行为意图;3、动物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多媒体资料介绍动物的行为习惯、语言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动物行为:通过图文及视频资料学习不同动物的行为特征;3、实际观察:学生小组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掌握它们的表情、语言特征,解读它们的行为意图;4、交流总结:与同伴分享观察心得,通过学生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5、动物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教学案例深入学习动物环保知识,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及视频资料,直观学习不同种类动物的行为特征;2、实践教学法:学生小组进行动物观察实践,掌握动物行为习惯;3、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学案例,深入学习动物环保知识;4、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五、教学工具1、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2、图文资料:不同种类动物的图文资料;3、视频资料:动物行为及语言特征视频;4、观察工具:望远镜等。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不同种类动物的行为特征是否掌握;2、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实际观察掌握动物的表情、语言特征;3、学生对动物保护意识的认知程度。
七、教学拓展1、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进行实践观察,进一步掌握不同种类动物的行为特征;2、研究课题:组织学生针对某一种类的动物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行为习惯及原因;3、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动物环保活动,以行动支持保护动物的实际行动。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让学生深入认识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语言,了解动物的习性,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意识,以保护动物为宗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基本行为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3. 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分类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3. 动物的通讯和社交行为4. 动物的生殖和抚育行为5. 人类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增强学生对动物行为的直观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和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动物行为视频和图片资料。
2. 准备动物模型和标本,用于实物展示。
3.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用于学生实验操作。
4. 准备教学PPT和教案,用于课堂讲解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分类,解释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
3.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动物模型和标本,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4.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动物行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动物行为的过程和原理。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动物行为的原因和意义。
6. 总结:对动物行为的概念、分类和意义进行总结,强调动物行为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巩固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练习题和研究报告的质量。
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2. 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3. 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功能,以及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功能和观察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行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功能。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功能等内容。
2. 动物行为案例图片或视频: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观察动物的场所:如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
4. 调查问卷:用于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5. 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物行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详细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以及动物行为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 分析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介绍动物行为的分类,如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等,并分析各种行为的功能。
4. 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组织学生观察动物行为,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方法记录和分析动物行为。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动物行为案例,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功能。
7. 教学拓展: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9.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动物行为的调查问卷,让学生课后完成,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初中动物的行为教案
初中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 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
3. 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2.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
教学难点:1.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举例。
2. 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动物的行为》。
2. 课件或黑板。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4.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动物(如鱼、鸟、虫等),询问学生对这些动物行为的了解。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动物行为。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的活动。
2. 讲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a. 取食行为:动物为了获取食物而进行的行为。
b. 防御行为:动物为了保护自己而进行的行为。
c. 繁殖行为:动物为了繁殖后代而进行的行为。
d. 迁徙行为:动物为了寻找适宜的栖息地而进行的行为。
e. 社会行为:动物在群体中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行为。
3. 讲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a. 先天性行为:动物出生时就具备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b. 后天性行为: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得到的行为。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教学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动物行为。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讨论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和区别。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和记录一种动物的行为。
2. 撰写观察报告,分析该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
上体育课程中的动物行为教案
上体育课程中的动物行为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动物的行为习惯、习性及相关知识。
2.发现身边动物的众多特征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和分析本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所谓行为是指动物在其生存、生活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能力和特点。
2.动物行为的分类:可分为区分性行为、习性行为、本能行为及智能行为。
3.常见动物的习性和行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活生生的动物或相关的资料来研究它们的习性和行为。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案例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研究动物行为。
2.活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操作、检测和实验为主,让学生动手来研究动物行为。
3.互动式教学法:利用互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研究。
四、教学步骤1.老师需要讲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以及分类。
2.接着,老师会给学生示范观察不同动物的习性和行为。
3.然后会让学生自行观察、研究和描述动物的习性和行为。
4.老师会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五、教学评估1.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2.学生的观察报告3.学生的答辩和自我评价六、教学效果通过动物行为教案的研究,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学科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这也是一种非常有趣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上体育课程中,动物行为教案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行为特点和习性,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教案,也希望能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3.4动物的行为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引入】展示几个动物的行为什么是动物的行为?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正式授课】一、动物的行为定义: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豹的奔跑、鸟的飞翔、蛇的爬行、蛙的跳跃、鱼的游动等,以及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由什么来调控?回顾前节课的内容生: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下列动物的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生:与生俱来的二、先天性行为定义: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提醒:所有的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动物有哪些先天性行为?生:自由发言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先天性行为:求偶行为,哺育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洄游行为、社会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指群居性动物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形成一定的组织、组织内有明确分工、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你还能举出更多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吗?生:思考讨论防御行为、通讯行为、冬眠行为、趋性和向性人还有哪些先天性行为?生:婴儿啼哭、婴儿睡眠、眨眼等等思考与讨论:以上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小组讨论与生俱来、由遗传物质决定、不会消退。
总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本能)的特征:①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②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反射性活动。
③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反应。
④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播放猩猩刷的视频,请学生判断是否是先天性行为?生:观看判断不是那么猩猩的这种行为是怎么形成的呢?生:后天学习形成思考与讨论: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过类似的行为吗?请举例说明。
生:学画画、学唱歌、学写字、做练习等三、后天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通用8篇)《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刘恩山教授讲到:这部分知识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有直接和间接的相关。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可以在与动物建立更好的关系上起到很好作用。
从学科知识教育来说,动物行为的知识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动物行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有具体的要求。
一是要求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第二是能够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这是两个具体要求。
学情分析: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设计依据: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
因此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两个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放《动物世界》节目精彩的片段,请同学们举例所看到、想到的动物行为。
二、利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的学习:1、自主学习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分类和区别投放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区分出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并根据这些动物行为的分类,找出其分类依据,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结论。
分析先天性行为:在学习先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3、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4、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5、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6、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8、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9、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7、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分析后天行为:在学习后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如果你是训兽员怎样使动物听你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2、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又如:3、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学习行为?4、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10、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5、、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6、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分析:展图1、2:(孔雀开屏、育雏);展图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展图4:(老鼠走迷宫)2、动物社会行为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案3篇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案动物的节律行为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一些常见动物的节律行为,并了解它们的生态意义;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和分类;2. 一些常见动物的节律行为及其生态意义。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2. 动物节律行为示意图和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行为是否都是随机发生的,提出是否有规律、周期性的行为存在。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Step 2:介绍节律行为的概念和分类(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节律行为的概念和分类的示意图,解释每种类别的特点和代表动物,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Step 3:学习常见动物的节律行为(20分钟)介绍一些常见动物的节律行为,如鸟类的迁徙、繁殖季节的繁殖行为、海洋动物的潮汐活动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些节律行为的特点和生态意义。
Step 4: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发任务卡片,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动物的节律行为,并整理出展示材料。
鼓励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Step 5: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或全组一起介绍他们所研究的动物的节律行为,并展示他们准备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说明。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评论,进行互动讨论。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分类,强调节律行为的生态意义,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Step 7:课后延伸提供一些课外阅读资料或网上链接,让学生深入了解更多动物的节律行为,并鼓励他们进行观察和记录。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撰写小论文或展示报告。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和沟通能力;2. 评估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对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3. 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后延伸活动的情况。
动物行为:观察动物园的行为教案
动物行为:观察动物园的行为教案动物行为一直是人类关注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动物的人来说。
在动物园里观察动物的行为不仅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从一个教育角度来分享一个关于观察动物园行为的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并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究动物行为的世界。
一、教育目的观察动物行为这一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们了解动物行为的习性和特点,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其实际知识探究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育过程1. 环境的准备:选择一个较适合观察动物行为的地方,比如动物园,然后带领学生到这个地方进行参观、观察,让学生们能够直接接触到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
2. 观察动物的行为:在进入动物园的过程中,提前准备好一些科学实验工具或面板,这将为学生们观察动物行为提供一些帮助。
3. 学生的操作和观察:学生们在观察动物行为过程中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研究和观察,记录下一些重要数据和详细的动物行为信息,比如动物的食物、栖息地、生存方式和基本习性等等。
4. 对动物行为的探究:针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记录结果,带领学生们进行思考与探究。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本身对于这个题目的看法,进行探索,利用自己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动物园的各种动物行为特点,探究其行为的秘诀与规律。
三、教育效果通过本次教育活动,学生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动物们的生存方式、习性和行为特点,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科学知识,更好地培养他们科学探究和探索的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动物行为的过程,学生们还能更好地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探索其与人类之间的联系与所应取得的平衡。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此次活动对于动物行为的理解,开展深度探究,更好地理解生态平衡,为促进未来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四、总结动物行为观察这一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特点,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探索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动物的行为教案
动物的行为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和分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动物行为的分类与特点。
2. 通过实例了解动物的行为表达意思。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不同动物行为的原因和目的。
2. 理解不同动物行为对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和目的。
五、教学过程【导入】1. T: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动物行为吗?我们日常观察和接触到的动物都有不同的行为,比如狗会摇尾巴表示高兴,猫会抓东西锻炼爪子,这些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目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动物的行为。
【呈现】2. T:根据动物行为的分类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社交行为:包括求偶、交流等。
- 食性行为:包括觅食、捕食、储存食物等。
- 防御行为:包括逃避天敌、建立领地等。
- 繁殖行为:包括交配、孵化、育儿等。
【探究】3. T: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其行为特点和示意图。
-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动物行为。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自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并总结分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4. T:请几个同学分享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案例。
- 学生依次分享并展示所观察到的动物行为。
- 教师通过提问和辅助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拓展】5. T: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动物的行为是为了生存和繁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不同的动物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呢?- 学生进行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 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补充解释。
【归纳总结】6. T: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动物行为有其特定的分类和特点,而这些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作为人类,也要尊重和保护动物的行为和生存环境。
动物行为教案
动物行为教案教案一: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观察、记录和分析动物行为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动物行为的概念与分类;2.观察、记录和分析动物行为的方法;3.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2.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有趣的动物行为?你们对动物行为有什么了解?第二步概念与分类1.讲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动物行为是动物对于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表现为动物的运动、声音、姿态以及某些生理变化;2.介绍动物行为的分类:顺应性行为和选择性行为。
顺应性行为是动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本能反应,常见的如植物对光的弯曲、婴儿对声音的反应等;选择性行为是动物根据自身需求和环境的变化做出的选择,常见的如食性选择、配偶选择等。
第三步方法与技巧1.教导学生如何观察动物行为:从行为对象、行为表现、行为时长、行为频率等方面进行观察;2.教导学生如何记录动物行为:可以使用文字描述、图表、相机拍摄等方式记录;3.引导学生分析动物行为:思考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从适应环境、获取食物、繁殖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步案例分析1.给学生提供一些动物行为的案例,让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3.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1.课堂综合讨论: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师进行评价;2.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身边某种动物的行为,写下观察结果和分析;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紧密结合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加深他们对动物行为的理解。
另外,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注重鼓励和引导,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动物的行为济南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动物的多种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重点:.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难点: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理解
教法:自学--释疑--达标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
学案教师活动
(含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自主研修、查找问题
1.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学P96页——p98社会行为上面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
(2)分析与讨论:仔细分析下列一些动物行为,讨论他们的异同。
组织学生观看图
片,例:孔雀开屏、
母鸡孵卵、大雁南
飞等。
自学时要求在课
本中划出关键词,
并识记。
有疑问的
地方做好标记并
小组讨论。
自学结
束能脱离课本完
成有关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掌
握学生自学情况
与学生共同完成
分析与讨论
找出两种不同行
为的区别
根据所看的
图片思考:什
么是动物的
行为?
学生根据学
案进行自学。
展示交流
观察体会
学生自学后
纷纷举手,踊
跃要求展示
自己,并结合
图进行讲解
说明,课堂气
创设问题情
景,激发学习
欲望。
提高学生自
学能力,体现
学为主体
通过小组讨
论提高合作
能力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的学习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同学们阅读p98社会行为——p100完成以下问题。
(1)、社会行为:_______
(2)、特征:群体内有明显____
成员间有明确_____
群体内有明显_____
(3)、群体信息交流:动物进行分工合作时利用___、___动作、_____传递信息。
(4)、举例如: ___
4、在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中的三个问题你能回答吗?赶快回答吧!加油!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异同
类别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形成
获得途径
适应特征
进化趋势
2、社会行为(1)、特点a.. 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四、典例分析
下列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A蜜蜂跳舞 B蜘蛛结网 C母鸡孵卵 D小狗算加法
解析:蜜蜂跳舞是工蜂生来具有传递信息的一种“语言”;蜘蛛结网的技巧是与生俱来的;将雌雏鸡与老母鸡隔离,长大后照样会交配、产卵、育雏,这说明A、B、C三种行为都是由遗传物质多媒体展示蜜蜂
的舞蹈通讯
多媒体展示鸡的
绕道取食
区别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教师点拨,怎样区
别先天性和后天
性行为
氛活跃
观看体会动
物交流信息
通过观看体
会:不同的动
物的学习能
力不同
填表,小组合
作交流
学生先思考
再交流
独立完成后
边交流边相
互批改得出
分数
让学生真正
参与课堂
激发学生思
维,将学生思
维引向深入,
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能力
通过视频
增加直观认
识
以表格的形
式展现,形成
知识体系。
通过典型例
题分析让学
生明白解题
思路
种现象是:()
A.杜鹃的攻击行为B.杜鹃的繁殖行为
C.杜鹃的防御行为D.“养母”的繁殖行为
课后练习精编
1、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家中饲养的小猫到固定的地方大小便 B.青蛙捕食害虫
C.蚯蚓走迷宫 D.兀鹫会用石块将鸵鸟蛋砸碎来享受美味
2、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母鸡孵小鸡是先天性行为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C、老鼠能走迷宫是后天性行为
D、动物的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3、如图所示,人或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①婴儿吮奶②蜜蜂筑巢③蜘蛛结网④海狮表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下列属于动物的后天行为的是()
A. 狗吃食物流出唾液B.鹦鹉学人说话
C. 燕子筑出漂亮的鸟巢D.新生婴儿就会吃奶
5、马戏团的小狗会认数字,还会做算术题,小狗的这种动物行为属于 ( )
(A)本能 (B)模仿(C)先天性行为 (D)后天学习行为
6、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特有行为的一项是()
A、强光刺激,立即闭目B、听到铃声,走进屋内
C、食物入口,分泌唾液D、听到悲惨故事情节,催人泪下
7、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它们()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8、下面的例子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