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专题1词汇疑难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专题1》词汇疑难问题分析

一、词汇部分学习要注意哪些问题

词汇部分一共由五节构成,内容不是很多,大体上是按照“词-词义-系统”这样的顺序编排的。词汇一章的细节问题还是很多的,这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自学解决。从总的来看,教学中应抓住词的结构、词义的解释、词群分析这样三个大的要点,给学生把有关内容解释清楚,让学生理解理解吃透,并指导学生应用相关理论进行实践分析,能做到灵活运用,那么词汇部分的注意教学问题就解决了。

此外要注意,词汇一章与专科的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结合十分紧密,特别注重专科基础,因此,尤其是词的结构分析,必须熟练掌握专科阶段学习过的合成词的构造分析。由于目前专升本的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专科是非中文专业毕业的,学习本章依然有一定难度,为此有的电大教师在教学本章时适当补充教学,这是很有必要的。

二、确定词有什么意义?如何确定词的问题

词是语言中有意义的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确定词对于使用和研究语言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确定词有助于阅读理解,汉字在形式上同语素对应,语素是构词材料,由于没有实行分词连写,有时候一个语素与前一个

语素和后一个语素都可以组成词,这时就会发生阅读障碍,出现所谓读不断的现象,例如:

这个计划分为期五年的一般课程和第六年级的深入课程。

句子中的划线部分“计划分为期”这一结构,可以组成“计划”、“划分”、“分为”、“为期”等词语,其中的“划”、“分”、“为”都可以分别和前后语素组成词语,第一次阅读一般都会读作“计划-分为-期”,直到“期”出现,发现问题,才重新组合为“计划-分-为期”。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不能正确确定词语,这个句子的相关部分的理解就非常困难。我们经常听到讥讽读错句子的笑话,其实很多就是因为词的界线不清造成的,例如有人把毛泽东诗词“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抽泣……”给读成“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

其次,确定词有助于正确使用汉语拼音方案注音。《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已经于199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虽然规定了很多拼写的细则,其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分词连写,即给现代汉语注音要以词为单位,而不是以音节为单位拼写,因此,确定词是正确使用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前提,是使用正词法的重要基础。

第三,分别单纯词和合成词,也要以确定词和语素的界线作为基础,如果不能确定词,那么单纯词与合成词的区分就无从谈起。

第四,确定词有助于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以词为基础的,无论是分析词组还是分析句子的结构层次和成分,都必须有词的概念,一般层次分析,要求分析到词为止,语法分析是否结束,就需要判断所有划分出来的结构成分是否都是词,是否还有比词大的单位,如果不了解词的划界问题,分析层次要么没有分析到词,要么分析到语素去了,也会出错。

教材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确定词的方法:

1.能否单说:能单说,即能单独回答问题,一般就是词,反之不是。例如“这里经济繁荣吗?”回答:“繁荣”,“繁荣”就是词,不能单说“繁”或“荣”,可见后者不是词。

2.能否单用:能单用,就是能单独充当词组或句子成分,但是不能单独回答问题,比如“志”口语中一般不能单用,但书面语中可以单用,例如“人各有志”、“志在必得”。

3.扩展法:就是看一个语言单位能否插入别的成分进行扩展,能插入成分扩展,扩展后意义不变,就是词组而不是词,插入后意义发生了变化,就是词。例如“白菜-白花”,“白菜”插入“的”变成“白的菜”,意义发生了改变,因为白的菜不一定就是白菜,“白花”插入“的”变成“白的花”,意义等同于白花,可见,“白菜”是词,“白花”是词组,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区别合成词与词组。

4.剩余法:就是将一个句子中所有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单位拿走,剩下的成分,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但也是词。例如“我的书卖了”,将定语“我”、主语“我”和谓语“卖”拿走,剩下的“的”、“了”也是词。这种方法可以确定虚词。

以上方法,确定词有一定效果,但最重要的还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难以判断的词主要是由几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且这些语素本身可以单独使用,本身就是成词语素,这样的词的判断要注意考察构成单位的意义结合的紧密程度,如果是词,构词语素的意义往往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如果是词组,构成单位的意义是松散的,整个词组的意义是结构单位的相加关系。例如“白菜”和“白布”,前者指蔬菜的一种,并非白的菜就是白菜,这里“白”和“菜”的意义是紧密融合的,而“白布”的构成单位的意义是松散的,是两个意义的相加关系,“白布”等于“白+布”,符合这一条件的布就是白布,而符合“白+菜”这一条件的蔬菜很多,但不是白菜。

第二,有些结构单位本身有特称和通称,这样的单位,特称是词,通称往往是词组。例如“红花”,指“藏红花”,是一种中药,就是词,这里符合“红+花”这一条件的不等于是红花。如果“红花”泛指红颜色的花,那么凡是符合“红+花”这一条件的都可以用“红花”指称,那么这里的“红花”就是词组。类似这样的词语还有不少,例如“红旗、黑板、黄瓜、绿豆、黄豆、黄花、扁豆、幕后、不惑、骨肉、铁窗、香花、毒草、春秋、风雨、外衣、热血”。类似

这样的结构,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词,但也不能排除是词组的情况,这就需要在确定词时结合语境进行具体分析。例如“春秋”,在“甘洒热血写春秋”中是词,在“每年春秋两季他都到那里去写生”就是词组。

从总的来看,以上确定词的方法有两个层面,一是区别词和语素,一是区别词和词组。词和语素的功能有很大不同,音节形式上也有显著特点,区别并不困难,而词(合成词)和词组的区别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重点要求大家注意。其实合成词和词组的区别也可以通过结构成分的意义关系来考察。合成词由两个语素构成,但其意义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互相融合构成词义,语素的意义在合成词中没有独立性,例如“绿豆”,不是“绿颜色的豆”。词组由几个词构成,其意义等于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各个词的意义是独立的,例如“绿纸”就是“绿色的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词不能扩展,词组可以扩展。

现代汉语词的界线的划分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方面,确定词的界线是以书面语的连写作为标准的,但是汉字记录汉语,基本上是以音节-语素作为单位的,而不实行分词连写,因而在书面上就缺少划分词的依据;另一方面,现代汉语的词与语素、词组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截然划分出分明的界线来,也就是说,有部分语素与词处于交叉状态,有部分词与词组处于交叉状态,比较灵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