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贯通测量总结
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二〇***年***月****工作面一切眼采后总结****工作面回采二叠系山西组2号煤层,其上分层现已回采,下分层2#煤层平均厚度2.2米,其稳定可采煤层。
一、工作面基本情况:1、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南为****工作面采空区,东为****工作面,北为****,西为****。
2、巷道布置与联系形式:****工作面由一条运输巷、一条材料巷和切眼构成采煤系统;****材运两巷均直接与六采皮带联通,并分别经联络巷与七采轨道相通。
3、巷道支护情况:工作面所有巷道全部采用金属工字钢单棚支护,棚距800㎜,采用矿11#工字钢梁*腿=3300*2600㎜,柱窝深度193㎜,净高2.35米,“四·八”盘帮构顶。
二、劳动组织:工作制度: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每班作业8h,一个圆班由2个班生产(8点班、20点班)和一班检修(14点班)组成。
每天检修6h。
三、停采情况分析:1、****工作面上分层已采,共确定两方案(1)、第一种方案:考虑到上分层停采的特殊性,确定2#煤停采位置为上分层停采线后5米。
(2)、第二种方案:根据地质资料,确定通过上分层停采线,进入实体,对顶板管理以及回收工作有很大的优势。
2、停采末回工作主要分二个部分的工作。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我队积极成立了末采工序领导小组,针对工作面实际情况,制定得力举措,坚持跟班指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克服一切困难,狠抓末采工序,为综采支架回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月底,我队开始着手末采回收准备,由于工作面顶板破碎严重、煤壁片帮严重及两巷压力大。
我队积极调整组织方案:稳步推进,同时加大奖罚力度,重点抓好职工保勤和安全工作,制定了工作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实行队领导跟班制度,及时解决影响生产的各类问题,广大干部职工出满勤、干满点,在矿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兄弟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克服地质不利因素,排除种种困难,我们认真总结经验,顺利移交****工作面。
12110工作面贯通总结

1.4.3工作面煤层自燃发火
井田内各煤层变质程度低,挥发分产率及丝炭含量较高,据钻孔煤样燃点测定结果,井田内煤层以易自燃煤为主,很少有不易自燃煤。
井下位置及 四邻采掘情况
12109综放工作面西南方12111工作面(未采),切眼相邻12106旺采采空区。
回采对地面 设施的影响
工作面相对地面位置没有建筑物及其他保护设施,地表为第四系风积沙,部分地段有沙柳、沙蒿植被。回采可造成地表台阶性下沉,但对邻近的地面建筑物及其他设施没有影响。
储量计算
块 段
面积(万m2)
6、高分子材料在搬运时每人一桶,每人间隔一米,防止搬运过程中材料桶滑落将伤人,回撤通道搬运时进料人员从两个垛式支架中间行走,拉空桶人员从垛式支架靠副帮空隙行走,严禁任何人员从靠正帮的空间行走。工作面搬运时所有人员必须从支架中间过道行走,严禁任何人在溜槽中和立柱前行走。
2、工作面挂网前准备措施:
1、工作面挂网时所有支架护帮板必须打设到位,防止架前漏顶矸石滚落将人砸伤,挂网时各队队干部必须现场指挥作业。
数据记录说明及要求:
1、为了掌握和控制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面从初采到200m位置,正常回采期间过构造、空巷、薄基岩前后100m,末采工作面距贯通200m起,严格按照本样表格式填写矿压记录;
2、真实记录工作面压力数据,简单总结工作面顶板压力显现情况;
3、为了减轻工作面观测劳动强度,工作面压力数据在300bar以下不记录,只记录300bar以上的数据;
4、每天及时将矿压观测数据输入到系统当中。
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81802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81802综采工作面自2015年5月13日开始回采,于2015年10月19日回采结束。
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一、工作面概括1、81802综采工作面布置在石炭系太原组18#煤层,煤层平均厚度3.06米,按照地质报告显示为稳定可采煤层。
工作面标高1080~1126米。
工作面切眼以北268米为矿界,在实际掘进过程中,此区域煤层出现底鼓,工作面部分地段为无煤区,经矿务会议研究决定弃采;工作面西部距矿界21-52米;南部为18#煤层下山巷道;东部间隔15米为81801综采工作面采空区。
?2、81802工作面走向方位为19°48′41″,工作面走向长度680-759米,设计平均可采长度680米,工作面长度130米。
工作面煤层整体呈倾斜上山仰采,倾角平均11°左右。
在实际采掘过程中揭露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较复杂,工作面运输顺槽80-220米段倾斜角度较大,平均26°左右,最大倾角达31°;工作面回风顺槽510-640米段仰采角度及倾斜角度均较大,平均25°左右,最大角度达28°;工作面中间主要分布有2条断层,断距分别为1.5米和1.8米,断层走向分别为17°48′36″和358°,均与工作面斜交;除2条主要断层外,还零星分布着2-3条断距0.5米左右的小断层,均与工作面斜交。
3、工作面顶板由灰—灰白色中细砂岩互层,向下变为粗砂岩,底部深灰色砂质泥岩。
局部地方夹有煤线,厚度0.3m,极不稳定。
?4、矿井为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低。
在推进过程中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监测监控管理到位;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5、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主要为顶板裂隙淋滴水。
在初期顺槽巷道掘进至煤层走向和倾角较大地段时顶板林水量有增大现象,巷道完成掘进30余天后水量逐渐减小,直至无淋水现象。
2022年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2022年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2022年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概况1、井上、下位置:井上:位于一半岭村东北方,工作面回采范围内存在4座小煤厂,一条高压线贯穿工作面,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井下:工作面位于井田东部,西部为东翼北三条大巷,东部为原韩佐沟煤矿采空区,南部为74310掘进工作面,北部为74308回采工作面采空区。
2、采煤方法及巷道布置采煤方法: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采煤机型号:双滚筒采煤机MG/300/730-WD,支架型号:中间支架ZF6800/20/32,过渡支架ZFG7200/22/35。
运输顺槽:掘进长度1020m,巷道净宽4.6m,净断面积14.26m2,支护形式:锚网加锚索支护。
回风顺槽:掘进长度1020m,巷道净宽4.2m,净断面积13.02m2,支护形式:锚网加锚索支护。
切眼:掘进长度180m,巷道净宽8m,净断面积24.8m2,支护形式:锚网加锚索支护。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煤层顶底板岩性采前、采后一致。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1、地质构造情况:该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煤层整体呈西高东低的单斜构造,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到4条断层,局部有1m左右底鼓出现。
断层参数如下:地质构造构造名称走向倾向倾角落差F14 20°290°70°3m F14-1 8°278°70°2m F19 155°65°30°2m F23 309°219°72° 1.8m在2022年7月8日回采期间,新揭露一条F23正断层。
比回采地质说明书中多揭露一条断层。
2、水文地质情况:本工作面地形为西高东低,地表为黄土层,植被稀少,沟壑发育,地表周围无大型水体,该面直接充水水源为煤层上部砂岩裂隙含水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不均匀,补给性弱,底板砂岩含水层同顶板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及富水性相似,正常情况下对生产影响较小,但在断层、裂隙、导水通道附近时,工作面涌水量将增大,对生产有一定影响。
工作面贯通测量总结

工作面贯通测量总结一、测量工作的开始。
说起这个工作面贯通测量呀,那可真是一段有趣又有点小挑战的经历呢。
最开始的时候,就像准备踏上一场神秘的探险之旅,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
我们得先把测量要用的那些个仪器都准备好,什么全站仪呀,水准仪呀,这些可都是我们测量的小助手呢。
这就好比战士上战场得先把武器装备检查好一样重要。
我们要去测量的工作面,就像一个等待我们去探索的未知小世界。
到了现场,那环境也是各种各样的。
有时候是在比较宽敞明亮的地方,有时候就只能在那种又窄又暗的小角落里工作。
不过不管环境咋样,我们都得把测量点找准确。
这可不像在平地上找个东西那么简单,那得根据设计图纸,一点点去核对,就像寻宝似的,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二、测量过程中的趣事和困难。
在测量过程中呀,发生了好多有趣的事儿。
有一次,我们的一个小伙伴在操作全站仪的时候,那个仪器就像个调皮的小娃娃,怎么都不听话。
数值老是对不上,可把他急得呀,脸都红了。
后来才发现是有个小设置被不小心改掉了,调整过来之后,一切就顺利多了。
大家就开始笑他,说他被仪器给“耍”了。
不过呢,困难也是不少的。
这个贯通测量呀,精度要求特别高。
就好比你在走钢丝,一点点偏差都不行。
我们要考虑很多因素,像地层的起伏、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之类的。
有时候为了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得反复测量好多次。
而且在测量的时候,周围还可能会有其他的施工在进行,噪音呀,震动呀,这些都会干扰我们。
就感觉像是在一个很热闹的集市里,要静下心来做一件很细致的事情,真的是考验人的耐心呢。
三、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个工作面贯通测量的工作里,团队合作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就像一个小齿轮,只有大家紧密地配合在一起,这个大机器才能顺利运转。
比如说,在测量的时候,负责操作仪器的小伙伴得和记录数据的小伙伴配合好。
操作仪器的要把测量的动作做得稳稳当当的,记录数据的就得眼疾手快,还得特别细心,不能记错一个数字。
还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就得一起想办法。
综采工作面贯通测量总结

11201(西)综采工作面贯通测量总结一、工程概况新郑煤电公司11201(西)综采工作面位于11采区西翼下部,东邻待掘的11203(西)工作面,南到11采区上山保护煤柱,西邻西翼运输大巷、轨道大巷保护煤柱,北邻11采区边界,开采二1煤层,煤层厚度0~27.29m,倾角1~11度,断层附近倾角变化较大。
上付巷长1247m,掘进净断面14.2m2,由综掘三队施工,2011年11月20日开工;下付巷长1081m,掘进净断面14.2m2,由综掘一队施工,2011年11月5日开工;切巷长190m,掘进净断面18m2,上下付巷车场长分别为295m、272m,上下回风巷分别长39m、67m。
上、下付巷均采用29U型钢支架、塑料网、木椽联合支护,切巷为梯形断面,采用12#矿用工字钢对棚支护,巷道掘进方式为综掘。
该工作面预计在下付巷切眼附近贯通,贯通类型为沿导向层相向贯通,导线总长3500m,属大型相向贯通,要求贯通在水平方向最大偏差0.4m,竖直方向最大偏差0.3m。
二、贯通测量方案的选择1、测量方案平面控制以西轨道大巷的“W10”和“W11”两个7″级导线点开始,分别从11201(西)工作面上、下车场敷设7″级导线延测至上、下付巷,并随着掘进工作面向前每500m延长一次,高程控制随着导线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由于沿二1煤层底板贯通,高程精度可适当放宽),控制测量独立进行两次,两次资料要平差计算;施工测量以控制测量布设的导线点为基础,采用15″级导线施测,每40m延长一次,每次放设4个中线点,中线点间距不小于3m ,控制500m 内的巷道掘进方向。
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交叉进行,直至巷道贯通。
2、起始边测量资料分析本次贯通测量的起始边为“W11”~“W12”,此两点为西翼轨道大巷布设的7″级导线点,起始边资料见表1。
表1起 始 边 资 料3、测量方法及限差要求控制测量使用宾得R-422NM 防爆全站仪,测距标称精度m D =±(2+2ppm ×D )mm ,施工测量使用蔡司020B 光学经纬仪、尼康-532C 防爆全站仪,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均采用测回法施测。
贯通测量验收总结

贯通测量验收总结贯穿测量验收总结**矿**工作面贯穿测量验收报告**矿**科*年*月*日**矿**工作面贯穿测量验收报告一、工程概况**工作面位于北三采区上部,工作面走向长*m,**工作面轨顺由开拓工区于201*年7月开头施工,**工作面皮顺由掘一工区于201*年4月施工,并于201*年11月实现了对向贯穿。
为了保证该巷道的精确贯穿,**科测量组担当了**工作面工作面的贯穿测量工作。
完成工作量:1.**工作面皮顺和轨顺的中线标定,2.**工作面工作面贯穿测量的误差估计,3.**工作面皮顺和轨顺支导线的联测。
二、检查验收工作的主要技术依据1.执行《煤矿测量规程》,简称“规程”,2.执行《煤矿地质测量图例》,简称“图例”,3.执行《1:500、1:1000、1:201*地图图式》,简称“图式”4.参照执行《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简称“规定”5.参照执行《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简称“标准”三、检查验收工作概况检查验收工作按《规程》要求严格执行,现将检查验收状况总结如下:1.上交资料完成,内容规范,2.仪器检验项目齐全,检查结果符合《规程》要求。
3.导线掌握测量满意《规程》要求,观测方法正确,贯穿误差估计合理有效。
贯穿误差满意限差要求,满意了贯穿工程的需要。
四、结论本次贯穿测量作业方法正确,手段先进,误差估计合理,成果资料齐全,测量成果综合质量符合《规程》要求,贯穿精度符合要求。
**矿**科****扩展阅读:贯通测量总结报告贯穿测量总结报告贯穿巷道名称:+50联络道回风川编号:GTI-1006201*年12月11日(一)贯穿工程概况:+50联络道回风川与+50疏水道的贯穿是经由+50大巷、+50联络道、+50石门、+50材料道,最终与+50疏水道贯穿。
为保证贯穿精度,从+50大巷的基本掌握导线a3、a4、a5一组导线点作为整个贯穿系统的基准点,此项贯穿工程贯穿距离为18米,导线全长为332.012米。
40203工作面贯通测量技术总结

40203工作面贯通测量技术总结一、工程概况本次贯通测量任务由小庄矿业公司地测防治水管理部承担,中煤五建一处小庄项目部和中鼎矿建小庄项目部配合实施。
40203工作面贯通是公司地测部独立承担的第三个大型贯通,贯通路线为:中央进风大巷—40202工作面泄水、灌浆巷— 40203胶带顺槽运输联巷—40203胶带顺槽—40203切眼—40203回风顺槽—中央进风大巷,导线全长4025.458m。
40203胶带顺槽运输联巷、胶带顺槽、切眼由中鼎矿建小庄项目部施工,40203回风顺槽由中煤五建一处小庄项目部施工。
巷道掘进期间,由施工项目部具体负责巷道中腰线的标定,公司地测部定期进行复测检查,贯通后由地测部组织贯通导线测量,给定贯通精度。
参加本次测量的人员有:李孟、刘明武、刘欢、李洋洋、马少波。
中煤五建一处小庄项目部和中鼎矿建小庄项目部给予了大力配合与支持。
二、贯通测量1、贯通概况本次贯通工程为一井内贯通,根据井下实际,选定中央进风大巷中的BJ4、JF7作为贯通导线起始边,分别沿40203胶带顺槽和40203回风顺槽布设导线,共布设导线点35个。
2、井下导线测量(1)首先利用全站仪对井下导线测量的起始边进行检校,在起始边可靠的前提下进行后续导线测量。
(2)井下导线采用全站仪按照7"导线施测,水平角观测2个测回,边长观测2个测回,并进行往返观测,各种观测数据限差符合技术要求,经平差得到各导线点坐标。
三、贯通精度40203工作面于2016年5月31日4点班在切眼与回风顺槽连接处贯通,经2016年6月2日井下导线连测,测得中线偏差55mm,高程偏差155mm,贯通精度1/14124,小于《煤矿测量规程》中规定的限差,满足生产需要。
四、技术结论1、通过贯通后的复测及误差计算证明,贯通测量采用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符合设计和相关规程的各项要求,达到了技术设计的要求,符合工程实际。
2、井下导线测量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准确可靠,符合各项技术要求。
14138面贯通工程测量技术总结

贯通工程测量技术总结贯通工程名称:张集煤矿(北区)14138综采工作面编制: _____________审校: _____________分管科长: _____________张集煤矿地质测量科2012年7月7日一、贯通工程概况:1.贯通巷道用途: 张集煤矿(北区)14138综采工作面施工单位: 掘进五区521队和523队开工日期: 2011.3.10竣工日期: 2012.6.28测量工作起止时间: 2011.3.2~2012.7.52.测量工程设计审批日期: 2011.12.123.实测贯通导线长度: 3956m贯通距离: 3956m实测水准路线长度: 0m实测三角高程长度: 3956m施测陀螺边位置及名称: 无贯通测量路线:(1)西二8-6煤轨道下山~-520 m 车场~14138轨顺~14138切眼(2)-520 m 车场~14138轨顺外段~西二8煤回风下山~14138运顺~切眼二、贯通测量实施情况1.测量人员组织情况:日常施工测量工作由掘进五区测量人员完成, 地测科对其测量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巷道每掘进300~500m后, 由地测科施测控制导线, 测量工作严格按《煤矿测量规程》和《14138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执行。
2、采用仪器:(1)LEICA TC702全站仪(2)LEICA ZNL对点器3.测量方法及限差:(1)施工导线: 在7″导线基础上按30″导线要求施测两次。
(2)控制导线:控制导线随巷道每掘进300~500m后, 用时跟进。
导线测量按7″导线要求, 采用“三架法”, 水平角采用两测回, 半测回互差≤20″, 测回间互差≤12″。
高程测量采用三角高程法, 对向观测, 垂直角互差≤15″, 边长两测回互差≤3mm, 仪高、觇高前后丈量2次, 互差≤4mm。
4.贯通连测情况: (连测时间、方法、采用仪器、精度要求等)14138工作面切眼于2012年6月28日顺利贯通, 贯通后矿地测科测量人员于7月5日进行了连测, 按井下7″基本控制导线的要求, 采用LEICA TC702全站仪, “三架法”作业方法, 从14138运顺Y21~Y22边14138切眼~14138轨顺G22~G21边。
14-1102工作面贯通总结掘进工作面贯通时

14-1102工作面贯通总结掘进工作面贯通时14-1102工作面贯通总结一、贯通工程概况14-1102工作面位于14-1和14-1103工作面之间,走向长1960米,倾向长170米。
工作面由轨道顺槽、胶带顺槽、轨道顺槽联络巷、胶带顺槽联络巷、切眼构成。
两顺槽均沿4-1#煤层掘进,设计方位为180度,贯通工程导线总长4877.666 米。
二、贯通测量工作本次贯通测量工作原则是在现有的技术力量和设备的条下,尽量提高测量精度,减少测量误差,满足工程设计需要。
测量所依据《煤矿测量规程》及《14-1102工作面贯通测量设计》。
为了提高贯通导线的精度,施工时采用初复测、多次对中、减少短边等措施,巷道每施工500米减少测站,增加边长提高测设等级。
本次贯通共测设15″导线4877.666米。
三、贯通测量实测情况平面起算资料:我公司井上下联系测量及高程导入是由中煤第五建设公司第二工程处测设的,并在主立井井底测设了陀螺边。
2021年11月我科测量人员在联系测量的基础上在大巷及轨道上山测设了7秒级基本控制导线。
由于井下受通视条影响,控制测量只能以布设导线的方式控制,而导线又以闭合导线误差最小。
故本方案以轨道上山G1、G2、G3三个7秒级导线点为起算点分别向两顺槽测设15秒级复测支导线,最终形成闭合导线。
导线测量采用徕卡TS06型全站仪独立施测,测量方法采用测回法,具体测量方法见下表:仪器边长小于15米介于15-30米边长大于30米全站仪对中数测回数对中数测回数对中数测回数 3 32212 四、贯通精度此项工程根据所采用的测量仪器测角中误差mβ=±15″,在贯通处的水平方向上容许偏差值为300mm,计算获得理论上的水平方向误差为Mxk预=±118mm。
顺利贯通以后,进行了闭合测量并平差计算,最后结果得方位角闭合差为-45”,高程闭合差为80mm,坐标闭合差为fx=48mm, fy=+113mm,小于允许偏差值,以较高的精度完成了14-1102工作面贯通工程。
12106工作面贯通总结

12106工作面贯通总结12106工作面于2011年2月18日16:00工作面剩余15米时开始挂第一茬网,至3月1日四点班与主回撤通道贯通,共用34个班。
现对该工作面回采及末采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做一总结:1、工作面回采条件1.1工作面基本情况12106回采工作面位于柳塔矿井田东部,为12煤层东部盘区布置的一个回采工作面,也是一个放顶煤工作面。
工作面东部与神东公司乌兰木伦煤矿相邻,西部为三条盘区准备大巷,北部和南部分别为乌兰木伦采空区和12107备用工作面。
煤层平均厚度6.5m,倾角1~3°,容重1.32t/m3;工作面长度246.7m,推进长度660m,面积0.16km2,地质储量149.66万t,可采储量142.18万t,可采期6个月。
表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液压支架选用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ZYF10200/25/42D型两柱放顶煤电液控支架支护,共145台,其中工作面133台,端头组合支架1台,排头支架7台(头3尾4),过渡支架4台(头尾各2台)。
只有两顺槽端头支架不能放煤,其余均有放煤机构,排头支架及过渡支架大块煤多,放煤效果不好。
工作面煤层赋存特性见表2表2 工作面煤层赋存特性表1.2地质构造根据工作面两顺槽揭露情况看,在回风顺槽距离主回撤口50m处有正断层,走向160°,倾角56°,落差1.2m。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应加强顶板及煤质等方面的管理。
具体产状、位置见下表工作面构造产状、位置、对回采影响表局部上覆基岩中可能发育有同煤层走向的裂隙带,其中导致该处顶板破碎,做好支护工作。
工作面还可能发育未曾接露的断层、褶曲和冲刷构造。
存在问题及建议:1、回采到裂隙带时,要管理好顶底板,及时调整采高、及时观测构造变化以及其富水性,并且监测其瓦斯浓度;希望及时调整支架,观测层位与煤质变化,并且对涌水量和瓦斯浓度做好监测;在遇到已揭露断层或其它未揭露构造时,应该严格控制层位,积极与各方沟通,保证安全生产。
3206综放工作面采后总结

3206综放工作面采后总结3206综放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概述在本次工作中,我们负责掌控3206综放工作面的采煤过程。
通过认真履行职责,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二、成果回顾1. 保持生产平稳在采煤过程中,我们注意保持生产的平稳进行。
通过合理的生产安排和人员管理,我们保证了生产指标的完成,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事故和故障。
2. 加强安全管理为确保工作面的安全,我们加强了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了完善的防灾减灾措施,对煤与瓦斯、顶板管理、通风系统等进行了严格检查和控制,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运行。
3. 提高效益我们在本次工作中注重提高效益,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和提高效率。
通过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我们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停工时间,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我们还采取了优化采煤工艺、改进作业技术等措施,有效提高了产量和效率。
4. 合理利用资源我们充分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通过合理利用矿井资源,降低了能耗,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保护了环境。
三、经验教训在3206综放工作面的采后总结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要说说经验教训。
正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才能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
1. 加强技术培训我们发现,有些工人的技术水平较低,不能完全胜任自己的岗位。
因此,我们认识到加强技术培训的重要性,要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2. 定期维护设备我们也意识到,设备维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一些关键设备要定期维护。
之前我们出现了一些设备故障,给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3.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这次工作,我们也发现了沟通不畅的问题。
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及时,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因此,我们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
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基于以上的总结和经验教训,我们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1. 进一步加强培训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进行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针对新入职的工人进行培训,确保工人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胜任自己的岗位。
45202工作面贯通技术总结

45202工作面贯通技术总结一、工程概况:45202工作面位于榆家梁矿井田二盘区西部,为二盘区第二个综采工作面,西侧为45201工作面,现正在回采;东侧为45203工作面,现开始掘进准备。
该面设计长度6500米,设计宽度245.2米,顺槽间距25米,顺槽沿5-2煤层双巷掘进,与煤层倾向大体一致,煤层结构简单,平均厚度4.51米。
在工作面可采范围内,地面大部分为峁梁和平沙地,个别地方为自然冲沟,主要冲沟有榆树沟、折家沟、王花圪垯沟和正则沟,从北向南依次有任火盘、苏火盘、板墩堰、赵家堰、王花圪垯等自然村;在45202工作面内有居民住宅的为板墩堰、赵家堰两个村。
工作面上有大量耕地;有4-2煤层火烧区等。
二、基本控制:因45202工作面位于榆家梁矿三条大巷南侧,在回风大巷直接开口,沿180度方位进行条带式布置,工作面设计长度为6500米。
故对45202工作面的顺槽控制是利用榆家梁矿井下7”基本控制导线上的H25、H26测点为起算点,其精度情况如下:导线全长6.818KM,方位角闭合差为-1.9秒,测角中误差0.2秒,座标闭合差fs=0.16米,全长相对闭合差1/42610。
导线全长高程闭合差为0.081米。
其精度远高于7秒控制导线的规范要求。
三、测量方法:45202工作面长度较长,两侧顺槽均为双巷掘进,若用支导线往前延伸,工作面的宽度很难满足;为了保证顺槽按设计位置施工,我们采用了井下7秒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方法,即每站仪器的水平角观测采用两个测回,当不超过《煤矿测量规程》中7秒控制导线的限差后取均值为最终值;天顶距测一个测回,边长采用单程测边;且当巷道每掘进800—1000米时进行一次导线闭合,加入各项改正后导线进行平差,平差后的成果做为下次导线延伸的起算点,以此类推,直至到切眼处贯通。
四、施测情况:45202工作面于2002年8月3日放线开始施工,于2003年5月10日贯通,历时9个多月。
由连采一队进行施工。
煤矿贯通测量技术总结[1]
![煤矿贯通测量技术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574efb0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b.png)
煤矿贯通测量技术总结[1]煤矿贯穿测量技术总结[1]**煤矿**工作面贯穿测量技术总结一、工程概况***工作面位于北三采区上部,标高为-670~-871m,工作面走向长**m,***轨顺由开拓工区于**年*月开头施工,***皮顺由掘一工区于**年*月施工,**年*月*日开拓工区掘进至*号点前*m,掘一工区掘进至*号点前*m,开拓工区掘进至相距*m处时停止掘进,由掘一工区编制贯穿措施,完成贯穿任务。
为了保证该巷道的精确贯穿,地测科测量组担当了***工作面的贯穿测量工作。
**年*月实现了对向贯穿。
二、测量概况1、井下导线测量1.1井下起始边的检校测量采纳**全站仪对井下起始边进行检校,在该起始边牢靠的前提下,作为导线测量的起始边。
1.2井下导线测量井下导线采纳**全站仪按7″导线精度施测,水平角观测两个测回,边长观测两个测回,并进行来回观测,各种测量数据限差符合技术要求,平差计算导线坐标。
2、井下高程测量**煤矿主井井下高程测量以井下*水平起始水准点为高程基点,采纳三角高程测量施测,观测垂直角*个测回,测平距,精确量取仪器高。
三、贯穿精度依据所采纳的测量仪器测角中误差mβ=±7″,及测距仪测边平均中误差ml=±15mm,计算获得理论上的水平方向误差为Mxk预=±0.294(m)。
顺当贯穿以后,进行了导线联测,测得最终边的方位角闭合差为17.5”,坐标闭合差为fx=+0.054m,fy=-0.030m,f=0.059,小于估计误差,满意贯穿容许偏差值,以较高的精度完成了***工作面贯穿。
四、技术结论1.通过顺当贯穿后的误差计算证明,贯穿测量采纳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符合设计书和相关规程的各项要求,达到了技术设计的目的,满意了贯穿工程的需要。
2.导线点测量的平面和高程成果精确牢靠,符合各项技术要求。
**煤矿**科**.*.*扩展阅读:煤矿贯穿测量技术总结**煤矿**工作面贯穿测量技术总结一、工程概况***工作面位于北三采区上部,标高为-670~-871m,工作面走向长**m,***轨顺由开拓工区于**年*月开头施工,***皮顺由掘一工区于**年*月施工,**年*月*日开拓工区掘进至*号点前*m,掘一工区掘进至*号点前*m,开拓工区掘进至相距*m处时停止掘进,由掘一工区编制贯穿措施,完成贯穿任务。
综采工作面末采贯通挂网总结报告

43321综采工作面末采贯通总结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写人:________________1 43321综采工作面概况及地质说明1.1工作面概况及地质说明书43321工作面推采长度1297米,工作面长度240米,面积311280平方米。
该综采工作面位于丁七沟北西侧,属南部区3-1煤层,北西为43319工作面为矿采空区,工作面切眼临界井田边界。
回采工作面地面标高为1172.6~1209.1M,底板标高为1133.71~1142.07M。
煤层倾角0º~3º,平均厚度2.60米,地质储量104.3万吨,可采储量95万吨,可采期为六个月。
附图1 43321综采工作面柱状图1.2工作面水文地质本工作面构造总体呈宽缓的波状起伏,回采推进方向为正坡推进,地质构造简单,无明显断裂构造。
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地表大部被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工作面上方无地表水,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和中生界侏罗系碎屑岩类潜水。
据现有地质及周边钻孔资料分析,地面标高1172.6-1209.1米,总体趋势呈南西高北东低;松散层厚度为3.95-29米,最厚处位于回撤通道区域,最薄处位于回风巷道中部;基岩厚度为15-30米,基岩最薄处在运输顺槽距回撤通道约150米左右,在回风顺槽距回撤通道约330米左右;工作面运输顺槽高于回风顺槽。
依据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煤层顶板为中硬岩石,冒落带、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采高按2.5米计,导水裂隙带高度为40米左右,由于在回风顺槽中部距丁七沟火烧区较近,工作面上覆基岩垮落后,裂隙带必然沟通上覆火烧区裂隙水,对工作面构成危害。
固工作面排水能力应不小于100m3/h。
2 43321综采工作面贯通挂网影响工作面搬家速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工作面的贯通质量,理想的贯通质量应该是工作面顶板与回撤通道顶板平整对接,底板比回撤通道底板高出0~300mm,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得到合理控制,确保贯通后顶板压力小,减少单体支柱损坏量和对回撤通道砼底板破坏,为快速、优质、安全、低耗搬家创造优越条件,回撤通道的设计施工、矿务工程准备、贯通期间及采通后的组织工作是实现快速、优质、安全、低耗搬家的重要保证。
胡家河402103工作面贯通测量技术总结

胡家河矿井402103工作面贯通测量技术总结测量负责人:郝宝利编写人:王铎胡家河矿业公司地测防治水部二0一四年十二月六日陕西彬长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402103工作面贯通测量技术总结一、工程概况本次贯通测量任务由胡家河矿业公司地测防治水部承担并组织实施,主要进行402103工作面运顺、回顺给线及导线复测工作,确保安全顺利贯通。
402103工作面是胡家河矿业公司的第三个工作面,同时也是401102工作面的备采工作面,402103工作面走向长度2047m,倾向长度180m,煤层平均厚度24米,地质条件较差,强矿压现象不断。
在准备期间,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同时掘进,根据运回顺巷道的实际掘进情况以及生产接续安排,计划运顺到位后,调整方位施工切眼,反掘回顺260m停头,在回风顺槽距切眼260m处实现对头贯通。
该工作面由南向北走向,运输顺槽从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开口,向北施工106m后,通过一号联络巷进入运顺顺槽,向南反掘402103运顺机头硐室后调头向北掘进运输顺槽,回风顺槽从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自南向北掘进。
运顺由华矿建设胡家河项目部承担掘进施工任务,回顺由中煤36处胡家河项目部承担掘进施工任务。
二、贯通方案的选择贯通测量的限差依据《煤矿测量规程》:中线偏差小于0.3m,高程限差小于0.2m。
采用15″导线进行施测,观测采用三支架前视测距法,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控制测量,对导线进行两次复测,高程取两次丈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1.水平角采用2″级徕卡防爆型全站仪进行测角。
2.高程采用三角高程进行测量。
3.所用全站仪为2″级测角精度,测距精度为(2±2ppm),在使用之前按规定对全站仪进行各种检验、校正。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导线每100~150m延伸一次。
巷道中腰线用激光指向仪进行控制,每次放线给一组(3~4个)中线点控制激光,巷道施工坡度随煤层变化而进行调整。
三、测量方法本次贯通测量工作具体包括导线测量、高程测量、中腰线标定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01(西)综采工作面贯通测量总结
一、工程概况
新郑煤电公司11201(西)综采工作面位于11采区西翼下部,东邻待掘的11203(西)工作面,南到11采区上山保护煤柱,西邻西翼运输大巷、轨道大巷保护煤柱,北邻11采区边界,开采二1煤层,煤层厚度0~27.29m,倾角1~11度,断层附近倾角变化较大。
上付巷长1247m,掘进净断面14.2m2,由综掘三队施工,2011年11月20日开工;下付巷长1081m,掘进净断面14.2m2,由综掘一队施工,2011年11月5日开工;切巷长190m,掘进净断面18m2,上下付巷车场长分别为295m、272m,上下回风巷分别长39m、67m。
上、下付巷均采用29U型钢支架、塑料网、木椽联合支护,切巷为梯形断面,采用12#矿用工字钢对棚支护,巷道掘进方式为综掘。
该工作面预计在下付巷切眼附近贯通,贯通类型为沿导向层相向贯通,导线总长3500m,属大型相向贯通,要求贯通在水平方向最大偏差
0.4m,竖直方向最大偏差0.3m。
二、贯通测量方案的选择
1、测量方案
平面控制以西轨道大巷的“W10”和“W11”两个7″级导线点开始,分别从11201(西)工作面上、下车场敷设7″级导线延测至上、下付巷,并随着掘进工作面向前每500m延长一次,高程控制随着导线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由于沿二1煤层底板贯通,高程精度可适当放宽),控制测量独立进行两次,两次资料要平差计算;施工测量以控制测量布设的导线点为基础,采用15″级导线施测,每40m延长一次,每次放设4个
中线点,中线点间距不小于3m ,控制500m 内的巷道掘进方向。
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交叉进行,直至巷道贯通。
2、起始边测量资料分析
本次贯通测量的起始边为“W11”~“W12”,此两点为西翼轨道大巷布设的7″级导线点,起始边资料见表1。
表1
起 始 边 资 料
3、测量方法及限差要求
控制测量使用宾得R-422NM 防爆全站仪,测距标称精度m D =±(2+2ppm ×D )mm ,施工测量使用蔡司020B 光学经纬仪、尼康-532C 防爆全站仪,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均采用测回法施测。
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在延长导线前,必须对上次所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进行检查,控制测量两次观测水平角差值不得大于20″,施工测量两次观测水平角差值不得大于40″。
控制测量独立进行两次,两次方位闭合差不得大于1421n n (n1、n2分别为两次观测的总站数),然后平差处理,平差结果作为施工测量和下次控制测量延伸的起始资料。
三、测量方案误差预计
1、误差预计所需基本参数的确定
井下导线测角误差:根据《煤矿测量规程》规定,井下导线采用7″级导线进行测量,取7±=βm ″;井下导线量边误差:根据宾德全站仪的测距标称精度m D =±(2+2×10-6D ),求得平均边长D ≈0.1km 的m D =±0.002m ;井下三角高程测量误差:根据《煤矿测量规程》规定,每千米三角高程的高差中误差容许限差为±100mm ,所以每千米三角高程的高差中误差m m hL 050.02
100
±=±
=∆。
2、误差预计
2.1贯通相遇点K 在水平重要方向x ′上的误差预计
a 测角误差引起的(角度独立测量两次)误差
186.0222
2±=±
=∑,
,y x R
m M
ρβ
β
m
∑2,
y R
计算见表2
b 量边误差引起的(边长独立测量两次)误差
004.0cos 2
122
±=±
=∑,,αD x m M l
m 'cos 2
α∑计算见表3
c K 点在x ′方向上的预计中误差
186.02
2
''
'±=+±=l x x
K
x M M M
β
m
d 贯通在水平方向上的预计误差
==,,预
K
x x M M 20.372m
2.2贯通相遇点K 在高程上的误差预计
a 三角高程测量引起的K 点高程误差
b 贯通在高程上的预计误差
==经预H H M M 20.194m
表2
∑2
,
y R
值计算表
表3
'cos 2
α∑值计算表
3、预计结果分析
从以上误差预计结果可知:按该方案进行本次贯通测量在水平重要方向和高程上均未超过允许的贯通偏差值,说明所设计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能够满足贯通精度要求。
另外通过贯通预计可以看出,水平方向预计误差较大(接近允许偏差),而引起水平方向贯通误差的诸多因素中,测角误差是最主要的误差来源,因此建议在复测过程中着重加强对角度的观测工作,对水平角进行多次测量以减少水平角观测误差。
而高程预计误差为±0.194m,远小于容许的贯通高程偏差值,说明目前的高程测量仪器及其方法所达到的精度,足以保证本次贯通的要求。
四、作业依据
本次贯通测量的作业依据为:
1、《煤矿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89.01;
2、11201(西)工作面贯通测量设计书。
五、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
该工作面控制测量采用日本宾德防爆全站仪按7″导线精度施测,水平角观测两个测回,边长观测两个测回,并进行往返观测。
边长测量时一测回内读数较差不大于10mm,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15mm,往测、返测边长化算为水平距离(经气象和倾斜改正)后的互差,不得大于边长的1/6000,成果见11201(西)上、下付巷计算成果本。
2、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随导线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垂直角观测两个测回,仪器高和前视点高在观测前后用小钢尺各量测一次,两次丈量互差不大于±4 mm,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丈量值,成果见11201(西)上、下付巷计算成果本。
六、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用蔡司020B、尼康-532C防爆全站仪按15″级导线精度施测,以控制测量布设的导线点为基础,采用测回法观测角度,每站测一个测回,巷道每掘进30米延伸一次导线,并根据导线测量成果及时调整施工巷道的中腰线,延伸导线检查角不大于40″,每次放设6个中线点,中线点间距不小于3米。
巷道施工坡度正常情况下,沿二1煤层底板,遇构造最大坡度不能超过±17°,成果见施工测量导线计算本。
七、作业组织及业务保安
本次贯通测量成立一个测量小组,组长1人,组员4人。
组长主测,1个记录,1个前测手,1个后测手。
当用钢尺量边时,记录员要帮助主测安置仪器,后测手和前测手分别在后视点和前视点挂垂线,丈量点高,并照明垂线供主测瞄准。
一次测角完毕并符合精度要求后,便用钢尺丈量测站至前视点边长。
全部测角、量边结束并检查无误,所有点高、仪器高和巷道上、下、左、右(碎部)均测记完毕后,再搬到下一个测站继续观测。
小组在下井前明确分工,一到井下工作地点便各司其职,迅速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巷道剩余50m 贯通时,测量小组要进行最后一次贯通方向标定及巷道坡度计算,适当调整施工坡度和方位,确保准确贯通。
同时要以集团公司规定的业务保安通知单通知矿领导及有关部门,以便采取安全措施。
八、贯通精度评定
本次贯通测量共施测65站,2013年6月27日巷道贯通后,现场实际偏差水平方向0.15米,高程偏差0.2米,经导线连测和高程连测,主要技术指标情况如下:
a.坐标闭合差:115=x f mm ,27=y f mm
b.方位角闭合差:=βf 1″ c .贯通巷道导线总长为:3500m
d .导线精度即相对闭合差:[]
[]
2960012
2=
+=
l f f l f y x <8000
1
e .高程闭合差:△h=146mm
九、结束语
从本次贯通结果看,实际偏差远远小于预计误差,这与我们多次进行独立的控制导线测量有关,因此长距离的工作面贯通工作可以通过多次独立的复测复算来提高测角和量边的精度,最终达到精确贯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