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课件解析
2024年《报任安书》优秀课件
了解与《报任安书》相关的历史知识,如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 风貌等。
24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01
02
03
04
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自己对《报任安书》相关 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时代背
景、文本解读等。
学习方法与效率
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效率, 是否能够有效吸收和掌握知识
。
思维能力提升
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 力的提升情况,如分析、归纳
2024/2/29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了纪 传体的编纂方法,为后世史书 编纂树立了典范。
4
《报任安书》创作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为回复好友任安的一封书信。
书中表达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心情和决心,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通过自身经历,阐述了在逆境中 保持高尚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如诚信、正直、勇敢等。
2024/2/29
13
对后世影响及现实意义
2024/2/29
对后世的启示
文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担当、信念和价值观的坚守,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人们追求真理、坚守信念、勇于 担当。
现实意义
对话准备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 写任安和司马迁的对话
脚本,并进行排练。
现场表演
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任安 和司马迁的对话场景, 展现历史人物的风貌和
内心世界。
21
观众互动
表演结束后,观众可以 提问或发表意见,与演
员进行互动交流。
分享交流
个人准备
分享交流
学生提前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 难和挑战,以及应对这些困难的方法和经 验。
《报任安书》优秀课件
目 录
• 《报任安书》的背景与作者介绍 • 《报任安书》的原文解析 • 《报任安书》的思想内涵 • 《报任安书》的艺术特色 • 《报任安书》的影响与评价 • 《报任安书》的实践应用
01 《报任安书》的背景与作 者介绍
背景介绍
01
02
03
时代背景
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 态。
重点字词解析
总结词
重点字词解析详尽,有助于理解文意
详细描述
课件中对《报任安书》中的重点字词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包括词义、用法、语 法等方面。这些解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 点。
句子翻译与理解
总结词
翻译准确,理解深入
详细描述
课件中对《报任安书》中的难句进行了准确的翻译,并对这些句子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这些翻译和理解有 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文意,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课件还通过举例和对比等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 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思想启示
该文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和道 义的独到见解,对于后世的哲学、伦 理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启示。
历代评价与争议
高度赞誉
历代文学家、史学家对《报任安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 该文思想深邃、文笔优美,是千古绝唱。
争议与批评
部分学者认为该文在表达上过于晦涩,思想观点也有争议, 对其评价持批评态度。
当代价值与启示
03 《报任安书》的思想内涵
忍辱负重的人生观
总结词
忍辱负重是《报任安书》中表达的一种人生观,强调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和 挫折。
详细描述
忍辱负重的人生观体现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自身遭遇的坦然面对,他虽遭受宫刑,忍辱偷生, 但仍坚持完成了《史记》的创作,体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这种人生观启示人们在面对困 境时,要学会忍耐和坚持,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报任安书ppt课件
司马迁在遭受不公时,仍坚持完成《史记》,体现了他对历史真相 的追求。这告诉我们,要有勇气面对真相,不畏强权。
自我提升的动力
从司马迁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提升自我、充实自我的 过程。这激励我们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对社会价值的思考
01
公正与正义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追求,这引发我们对社会
。
思想意义
该文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 的重要文献,反映了作者对社会 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 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地位
在文学史上,《报任安书》被视 为与《出师表》、《陈情表》等 名篇齐名的经典之作,具有不可
替代的历史地位。
对报任安书的反思与批判
思想局限
有观点认为,《报任安书》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对底层人 民的忽视和偏见,体现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局限性。
作为《史记》的序言,报任安书对于 研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史记》的 编纂具有重要价值。
思想启示
报任安书体现了司马迁坚韧不屈的精 神和追求真理的勇气,对后世的学者 、思想家和文人墨客提供了思想启示 。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坚持真理
报任安书启示我们要有追求真理 的勇气和决心,不畏强权,勇于
坚持自己的信念。
独立思考
详细描述
在信中,司马迁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因为遭受迫害而放弃对历史的记录和评价。 他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这种忠诚和信仰的坚守也是 《报任安书》的重要思想内涵。
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总结词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对人生价值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认 为人生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坚持正义,而不是权势和名利。
报任安书优秀课件49张-2024鲜版
思想内涵
作者在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饱满的感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 偷生的痛苦心情。文章发语酸楚沉痛,笔端饱含感情,是一篇不可多得奇文,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4/3/28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8
7
文章结构梳理
01
02
03
引言
简要介绍《报任安书》的 背景和作者司马迁的情况 。
道义为先
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报任安坚守 道义原则,不屈服于权势和金钱 的诱惑,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 。
16
逆境中坚守信念和勇气
坚定信念
在遭受冤屈和困境时,报任安始终坚 信自己的清白和正义,不为逆境所动 摇。
勇于面对困难
报任安在书信中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 勇气,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不畏惧 权贵的威胁和打压。
报任安书优秀课件 49张
2024/3/28
1
目录
2024/3/28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历史事件与人物关系剖析 • 思想内涵及价值观念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3/28
3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年或前135年~不 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 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 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 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
《战国策》
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斗争的史料汇编,其中包含了许多与《史记》相关的人 物和事件,可以作为延伸阅读的参考书籍。
《汉书》
《报任安书》课件
02
文本分析
文本结构与思路
文本结构
文章采用书信体形式,以作者向任安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情况为主线,按照时间顺 序和主题内容组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思路梳理
文章从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入手,接着阐述了自己的生死观和人生价值,以及对 于刑赏之弊和受辱之愤的思考,最后表达了对任安的安慰和希望,思路连贯,一 气呵成。
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
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
探讨《报任安书》的历史背景和 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政
治、经济环境。
分析《报任安书》在历史上的传 播和影响,探究它对后世历史研
究的意义。
探讨《报任安书》中的历史事件 和人物,了解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
对于文学研究的价值
分析《报任安书》的文学风格 和艺术特色,探究它的文学价 值和意义。
教学建议与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问答、文本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
PPT、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建议
通过讲解和问答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信件内容和背景,通过 文本分析和小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信件中的文学 价值和历史意义
教学评估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回答问题方式进行评估,课后布置相 关作业进行巩固和提高。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以人物传 记为主线,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 迁。
背景概述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信,是《史记 》中重要的篇章之一。
这封信主要讲述了司马迁对于李陵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以 及他对于人生价值和历史使命的深刻思考。
创作动机与时代背景
抒情艺术
抒情方式
作者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 情感,抒发对任安的思念 之情,以及对自身境遇的 感慨。
报任安书优秀课件优质ppt
05 报任安书的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 《报任安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司马迁在信中表达 了自己忍辱负重、以信为本的信念,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 信”的价值观。
儒家思想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适度,既 不过于强硬,也不过于软弱。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表 达了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所持的适度原则,体现了儒家思 想中的中庸之道。
THANKS
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 法,如排比、对仗、夸张 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内涵丰富
文章语言内涵丰富,寓意 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 的思考和感悟,引人深思 。
结构特色
逻辑严密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逻辑严密,体现了作者 高超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 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布局巧妙
作者在文章布局上巧妙安 排,使得文章整体结构紧 凑,重点突出,让人印象 深刻。
其他文化内涵的探讨
《报任安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例如,司马迁在信中提到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的特点。
《报任安书》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例如司马迁对生死观的探讨、对人性 善恶的探讨等,这些思想都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06 报任安书的现实意义
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人权意识
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自身遭遇的反思,可以引发我们对社会中不 公正现象的关注,提高人权意识,倡导公平正义。
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 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进步。
文化传承
报任安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可以 促进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弘扬民族精神。
报任安书优秀PPT课件
报任安
西汉时期官员,曾任益州刺史等职, 与司马迁有深厚的友谊。
二人关系
司马迁与报任安为好友,互相敬重, 报任安曾向司马迁推荐人才,而司 马迁也在《史记》中为报任安立传。
其他相关人物介绍
01
02
03
04
汉武帝
西汉第七位皇帝,开创了汉武 盛世,是汉朝历史上杰出的政
治家、战略家。
李广
西汉时期著名将领,多次抗击 匈奴入侵,被誉为“飞将军”。
1 2 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报任安书展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对于现代 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具有重 要作用。
倡导忠诚与担当 报任安书中岳飞忠诚于国家、担当重任的精神, 对现代社会倡导忠诚与担当,强化责任意识具有 积极意义。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报任安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报任 安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报任安书所传递的忠诚观念,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孝道思想传承
报任安书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 的孝道思想,即尊敬和赡养父 母是为人子女的天职。
文中通过叙述任安为尽孝道而 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感人事迹, 弘扬了孝道的伟大精神。
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弘扬孝道 思想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培育 良好家风具有积极作用。
卫青
西汉时期著名将领,曾率兵北 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
霍去病
西汉时期著名将领、民族英雄, 曾率军深入漠北,大破匈奴。
04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忠诚观念体现
报任安书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无限忠诚,这种忠诚观念体现在对国家利益的坚决维 护上。
文中通过描述任安在逆境中的坚守和奋斗,彰显了忠诚于职责、忠诚于信仰的崇高 精神。
报任安书-优秀课件
《报任安书》中的名句及其内涵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对于生死观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人的死亡有不 同的价值,有的比泰山还要重,有的比鸿毛还要轻。这句话体现了司马迁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 * 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对于生死观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人的死亡有不同的价值,有的比泰山还要重,有的比鸿毛还要轻。这句话体现了司 马迁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总结评价
对《报任安书》的评价与总结
文学价值:《报任安书》是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思想意义: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勇气、坚韧等品质的崇尚,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历史价值:文章记录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
艺术特色:文章语言简练、质朴自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这句话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的著史目标,他希望通过研 究天人之间的关系,贯通古今的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表述。这句话体现了司马迁对于历史研究的追求和独 立思考的精神。
• * 这句话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的著史目标,他希望通过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贯通古今的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表述。 这句话体现了司马迁对于历史研究的追求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文化价值:这篇文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报任安书》对后世的启示意义
坚持理想与信念: 文章中表达了对 真理的追求和对 正义的坚守,激 励后世在面对困 难时要坚定信念, 不放弃理想。
忍辱负重的人生 观:司马迁在文 章中讲述了自己 遭受屈辱的经历, 并表达了忍辱负 重、坚韧不拔的 人生观,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报任安书优秀ppt课件(2024)
文学风格
报任安书的文学风格以朴实自然、真挚感人为主。作者没有过多地运用华丽的 辞藻和修辞手法,而是用平实自然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得整篇 文章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2024/1/29
10
03
报任安书的历史影响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22
06
结论与展望
2024/1/29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23
课件总结回顾
课件内容概述
本次ppt课件详细介绍了《报任 安书》的背景、作者、主要内容 及其文学价值等方面,通过图文 并茂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
理解这篇古代文献。
重点难点解析
针对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课件进 行了详细的解析和阐述,如文中 的历史典故、人物形象、思想内 涵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
道法自然
报任安书强调道法自然, 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与道家思想相吻合。
清静无为
书中倡导清静无为的生活 态度,体现了道家追求内 心平静、淡泊名利的思想 。
17
其他文化元素在报任安书中的体现
忠孝观念
报任安书强调忠孝观念,体现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为本的价值
观。
诚信意识
书中提倡诚信意识,注重言行一致 、信守承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诚信精神。
2024/1/29
借鉴叙事技巧
报任安书的叙事生动、情节紧凑,我们可以学习其中的叙事技巧,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学 创作中,提高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汲取人物塑造方法
报任安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创作出更加 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
2024版《报任安书》课件
《报任安书》课件•引言•作者与时代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历史事件与人物关系梳理目•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录01引言背景介绍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报任安书》的创作背景该信是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为了回复好友任安的询问而写的一封回信,充满了悲愤和感慨。
课文概述课文主题《报任安书》是一篇充满激情的个人辩护词,表达了司马迁对遭受宫刑的悲愤之情,同时阐述了自己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宏伟抱负。
课文内容课文节选自《报任安书》的重要部分,主要涉及司马迁对遭受宫刑的看法、对忍辱负重的理解以及对自己著书立说的追求。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文学价值;掌握《报任安书》的背景、主题和内容;学习本文充满激情、慷慨陈词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文言语感;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深入理解文本内涵;通过比较阅读,拓展文学视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2作者与时代背景03继任太史令与著《史记》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后,开始撰写《史记》,最终完成了这部不朽的史学巨著。
01早年经历与家学渊源司马迁出生于史官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02游历四方与增长见识司马迁曾游历名山大川,考察风土人情,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素材。
司马迁生平及成就西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思想西汉时期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西汉时期文化思想活跃,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同时道家、法家等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
030201西汉时期社会背景1 2 3司马迁在继承前人历史著作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史料,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编纂成《史记》。
《史记》的编纂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报任安书ppt课件
司马迁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弘扬
坚韧不拔的精神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忍辱负重,历经艰辛,最终完成了 《史记》的编纂,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现代社会同样具 有重要意义。
追求真理的精神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达了自己追求真理的决心,这 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是我们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
独立思考的精神
司马迁在编纂《史记》时,不畏强权,独立思考,这种精 神在现代社会同样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倡导的。
》的撰写。
司马迁在历史学上、世家、列传等五种体例,全面 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通史的写作模式。
重视历史人物的评价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肯定 他们的历史贡献,也指出他们的过失和不足。
强调历史的经验教训
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 追求
司马迁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 的思考和追求。他认为,人的价值不 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所做的事情 是否有意义。同时,他也强调了品德 和才华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品德高尚 、才华出众的人才能被后人铭记。这 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不 懈追求。
03 司马迁的生平与 成就
司马迁的生平经历
报任安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司马迁的生平与成就 • 《报任安书》的历史价值 • 《报任安书》的艺术特色 • 《报任安书》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01 引言
司马迁与《史记》
01
司马迁简介
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太史令,创作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史记》。
深刻独到的思想内涵
忠贞不屈
文章表达了作者忠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即使遭受极刑也无所畏惧 ,坚守信仰和理想。
《报任安书》优秀PPT课件
《报任安书》优秀PPT课件•引言•作者及时代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历史事件与人物关系梳理目录•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跨文化对比与现代社会意义挖掘•课堂互动与拓展延伸01引言司马迁与《史记》简介《报任安书》的写作背景汉代文化与文学背景背景介绍课文概述《报任安书》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解析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010204学习目标掌握《报任安书》的背景、作者和写作目的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司马迁在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0302作者及时代背景出生于史官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游历各地收集史料。
早年经历官场生涯发愤著书曾任太史令,因李陵事件受牵连被处以宫刑。
忍辱负重,以极大的毅力完成《史记》的撰写。
030201司马迁生平简介西汉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达到巅峰。
政治背景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同时道家、法家等思想也有一定影响。
文化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代表作,对后世史学产生深远影响。
史学发展时代背景分析司马迁在继承前人史学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整理。
《史记》的编纂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共130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的内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还对文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的价值司马迁与《史记》03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结构梳理引言简述司马迁写作《报任安书》的背景和原因。
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阐述自己的遭遇、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对任安的期望以及自己的写作计划。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和写作《史记》的决心。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指出只有那些卓越非凡的人才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看法,认为人应该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 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我国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如 《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 《战国策》。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件 ,如《史记》; 我国著名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通史:不间断的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如《史记》。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一.司马迁和《史记》(复习)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
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
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
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 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 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 与唐都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
教学目标:
1.复习作家作品,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文言知识:通假字(9个)、古今异义(9个)、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虚词等。(重点) 3.能翻译全文和能背诵第四段。(重点) 4.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 意义。(难点) 5.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难 点)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长,词句难度较大,很难弄清句意,需要多 下功夫。 教学时数:6课时左右。
二.文体解说:
“书”是古代的一给谁的信,信
题多为“报……书”、“答……书”、“与…… 书”、“上……书”、“寄……书”等。例如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 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三.写作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
的一封回信,见于《汉书· 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十
一。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 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
侍候,为—般士大夫所鄙视。
任安,字少卿,西汉武帝时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
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
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 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
课文导入:
问: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评价 张思德同志的死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是比 泰山还要重时,引用了古人的一句什么名言?这 句名言出自谁的什么文章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
马迁《报任安书》)
原句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
报 任
司 马 迁
安 书
(节选)
4.请概括全文6段的内容: 第1段,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 第2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第3段,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 后 世”。 第4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 为了完成《史记》。 第5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 刑 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第6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 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
四.整体感知:
《报任安书》原文较长,选作课文时作了删节。 1.重点字音(略) 2.听读、朗读: 3.大意解说: 《报任安书》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述说了因李陵 事件而蒙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郁积在内心的痛苦和愤 懑,披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专断不公。说明了自己“隐 忍苟话”的原因,表达了他“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 成 《史记》一书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 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
《史记》的体例介绍: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等。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 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表是
各个时期的简要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
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
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
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
罪腰
斩。 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 义”,搭救自己。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 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 没有复信。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 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 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封著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 刑.出狱后任中令(掌管皇家机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 完成《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 李陵之祸: 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在天汉二年(前99年)随李广利 (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出师击匈奴,在矢尽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 下李陵投降了匈奴。武帝闻讯十分烦忧,曾就此事召问司马迁。司 马迁认为李陵的行为确实是“不当”,但他不满朝臣趋炎附势、见 风 使舵、对李陵落井下石的态度,就向汉武帝赞扬李陵独当匈奴之 功,并根据李陵平时的表现,推测他的投降可能出于权宜之计。司 马迁这样讲的目的,是希望武帝慎重处理,以便鼓励臣子尽心国事。 不料这番话引起武帝的猜忌,以为司马迁赞扬李陵独当匈奴,是暗 讽李广利按兵不救,是有意为李陵开脱,打击李广利,于是将司马 迁下狱,加以“诬罔主上”的罪名,按律当死。司马迁无钱自赎, 只
《史记》简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 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 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 年表10篇,共526500字。 写作《史记》目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司马迁写出《史记》的原因: 1.家学渊源,继承父业。 2.广泛浏览,实地考察。 3.下狱受刑,发愤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