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实验课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动物传染病预防教案

幼儿园动物传染病预防教案

幼儿园动物传染病预防教案教案名称:幼儿园动物传染病预防教案教学主题:动物传染病预防学习目标:1. 了解常见的动物传染病,并知道如何预防;2. 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和动物保护意识;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常见的动物传染病有哪些?2. 如何预防动物传染病?3.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动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动物传染病,掌握预防动物传染病的方法;2.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绘本《小狗不洗澡》、图片、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1. 导入话题:近来有没有看到过动物生病的新闻?有没有想过动物也生病的问题?2. 展示图片:展示一些动物病的图片,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活动二:学习1. 讲解:给幼儿讲解常见的动物传染病有哪些,如寄生虫、病毒、细菌等。

2. 绘本故事:让幼儿听绘本《小狗不洗澡》,引导他们认识携带寄生虫的狗会传播细菌,从而引导幼儿了解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3. 视频播放:播放动物保护方面的短视频,教育幼儿要保护动物,不要乱喂食和打扰动物。

活动三:操作1. 让幼儿在家里观察家养宠物是否有病症,并与父母共同照顾,从亲身经验中学习预防动物传染病的方法。

2. 让幼儿带上手套和口罩,清理家养宠物的粪便,并向幼儿解释动物的粪便会传播各种细菌和病毒,卫生清洁应该做好。

活动四:总结1. 回答问题:针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提问,收集幼儿的回答。

2. 总结点评:对幼儿回答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

教学后续:家长引导:让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养宠物,并教育孩子保护动物和做好卫生清洁。

评价与反思:评价:通过多种形式讲解和引导,诱导幼儿从多维度了解动物传染病预防。

反思:对于幼儿的小学习,更要让他们通过实践、操作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教师可以在操作环节多开展场景设计,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切实体验学习、探究问题的过程。

兽医传染病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

兽医传染病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
兽医传染病学的教学对于提高兽医专业人员 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的宣传和实施,可以降 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类健康 和动物福利。此外,兽医传染病学的研究还 有助于发现新的病原体和治疗方法,为公共 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05
兽医实践操作规范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其他实验室诊断技术
包括血液学检查、尿液检查、生化检 查等其他实验室诊断技术,在兽医传 染病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03
动物宿主与流行病学特征
易感动物种类及其特点
家禽
如鸡、鸭、鹅等,由于饲养密度大,接触频 繁,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
家畜
如猪、牛、羊等,常因共同饲养环境、饲料 和水源污染而感染疾病。
02
病原生物学基础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概述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 能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结构 ,以及细菌的代谢、生长和繁殖等生理功能 。
病毒的形态结构
包括病毒的大小、形态、对称性等基本特征,以及 病毒的核酸类型和蛋白质外壳等结构。
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包括微生物的侵袭力、毒素产生和免疫逃避 等致病机制,以及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 过程和结果。
04
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
典型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典型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皮疹、淋巴结 肿大等全身症状。
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特异性抗体检测、病原学 检测等可提供确诊依据。
治疗原则及方法选择
治疗原则
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敏感抗菌药物, 同时加强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传染病学实验学时:20适用专业:畜牧兽医(村大)实验名称与学时安排实验一、巴氏杆菌病诊断(2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以鸡为实验动物,人工感染巴氏杆菌,对病死鸡剖检,观察病理变化。

以肝组织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培养后观察巴氏杆菌的菌落形态。

以上述肝组织制触片,染色镜检观察组织中巴氏杆菌的形态。

实验目的和要求:初步掌握巴氏杆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步骤和方法,了解禽巴氏杆菌病的病理变化,掌握巴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注意点:1.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2.实验完毕要对病料进行无害化处理3.实验室彻底消毒干净,以防病原扩散实验二、结核病检疫(4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以提纯结核菌素皮内注射待检乳牛,根据局部有无炎症反应、皮皱增厚差数和肿胀面积的大小判定是否为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本实验在本校乳牛场实地进行。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牛结核菌素变态反应的诊断方法。

注意点:1.学生给奶牛剪毛、注射结核菌素时要将奶牛保定好,以防奶牛对人体造成伤害2.注射结核菌素部位要消毒,注意无菌操作3.要注意牛的编号不要搞混实验三、布鲁氏菌病检疫(4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在本校乳牛场实地采血带回实验室分离血清,与布鲁氏菌病诊断抗原作试管凝集反应,使学生掌握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实验目的和要求:初步掌握布鲁氏菌病的细菌学、血清学诊断及变态反应等检疫方法。

注意点:1.学生在奶牛颈静脉或尾静脉采血时,要将奶牛保定好,以防奶牛对人体造成伤害2.要注意牛的编号不要搞混3.实验室进行布鲁氏菌凝集反应时,观察结果要准确实验四、鸡白痢的检疫(2学时)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在本院鸡场实地进行。

将受检鸡的血液与鸡白痢诊断抗原作玻板凝集试验,使学生掌握全血玻板凝集试验诊断鸡白痢的方法,对阳性鸡只进行扑杀,并取脏器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

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鸡白痢的血清学检疫方法及净化方法。

兽医传染病学教学教案模板(共4篇)

兽医传染病学教学教案模板(共4篇)

兽医传染病学教学教案模板(共4篇)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案授课题目: 绪言与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一、章节的名称第一章绪言及临床检查基本方法与程序二、本章内容学时支配绪言45min;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45min;临床检查程序45min。

三、目的要求1.了解:诊断的基本概念;2.把握:临床检查基本方法的操作要领及留意事项;3.熟识:临床检查的一般程序。

四、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临床检查基本方法的操作要领。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言:介绍本课程在兽医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出新课程。

直截了当导入新课,激发同学学好本课程的欲望学习新课1.诊断的基本概念:诊断、诊断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症状和预后。

2.诊断的基本过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检验的三个阶段。

3.学好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

4.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进展与现状。

5.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6.临床检查的一般程序病畜登记、病史调查、临床检查。

讲清晰概念问题,引起同学留意,促进同学主动思维。

通过典型病例,启发同学的诊断思路,了解诊断的基本过程,把握诊断的基本方法。

反馈练习同学阅读教材和有关的参考资料,思索、商量并回答问题。

由浅入深,通过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把握本节学问目标要求。

归纳总结先由同学进行小结,提出疑难问题,老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同学对本节课所学学问形成清楚思路,进一步把握。

作业1.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2.诊断的基本过程如何?巩固所学学问思索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在兽医临床实践中的作用?为下节课埋下伏笔六、教学方法与教具课堂讲授并结合典型病例的分析;多媒体课件教学。

七、教后感受(教后感)感想利用自己多年从事兽医诊疗实践的阅历,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介绍胜利和失败的诊疗阅历与教训,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过教学我的体会,不足的是…………;应当在…………等方面进行改正。

动物传染病实验课教案

动物传染病实验课教案

动物传染病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对动物传染病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病是什么,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2. 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几类?3.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直接传播、间接传播、空气传播等。

4.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5. 实验操作:观察动物传染病的症状、病原体的检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分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教学难点:传染病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分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采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观察动物传染病的症状,学习病原体的检测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动物传染病学》、《实验动物学》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显微镜片、实验动物、病原体培养基等。

3.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传染病在动物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讲解传染病的定义、基本特征,让学生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

3. 讲解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讲解传染病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传染病。

4. 讲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讲解传染病是通过直接传播、间接传播、空气传播等方式传播,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5. 讲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讲解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等预防措施,让学生学会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6.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动物传染病的症状,学习病原体的检测方法。

7.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享各自的观点。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重要性。

授课教案-小动物疾病传染病3

授课教案-小动物疾病传染病3
病原:皮肤癣菌;潮湿、温暖的气候,拥挤、不洁的环境以及缺乏阳光照射等是引起本病的主要诱因。
症状
眼睑、爪间、耳根、腹部、前后肢体为此病的易发部位。
患部呈现界线分明的圆形、环形脱毛斑,内残留有被破坏的毛根,被覆鳞屑或痂皮。
诊断
1、流行特点: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的程度,常取决于个体的素质。幼犬和体质较差的犬,其症状明显且较严重。
2、临床特征:主要在头、颈和四肢的皮肤上发生圆形断毛的秃斑,上面覆以灰色鳞屑,严重时,许多癣斑连成一片。病程较长。
3、确诊进行实验室检查: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犬猫有脱毛症状的疾病都有哪些?
主要
参考资料
《小动物疾病学陈玉库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8月版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小动物疾病》课程教案
单元名称
犬猫真菌性疾病及其他传染病
授课时数
2
授课专业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目的
熟悉钩端螺旋体病和皮肤廯菌病症状特点、诊断和防治。
教学重点
1.钩端螺旋体病对人的危害及防控要点。
2.皮肤廯菌病的临诊表现、实验室诊断要点。
教学难点
皮肤廯菌病的诊断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钩端螺旋体病
特征为: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出血性素质、皮肤坏死和水肿等。
流行特点: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发。夏秋季节流行,隐形感染多、排毒时间长。
防治: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严格检疫、免疫接种
皮肤癣菌病(又称癣):
是由皮肤癣菌对毛发、爪和皮肤等角质组织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主要特征: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脱毛圆斑、渗出和结痂等病变。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课内容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课内容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课内容实验一消毒一、目的1.掌握消毒的方法2.了解常用化学消毒药及其使用方法3.掌握检查消毒质量的方法二、消毒的种类和方法消毒的种类:1.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

2.随时消毒(应急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病畜体内排出的病原体而进行的临时性的消毒。

3.终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消毒的方法:1.机械性清除:用清扫、洗刷、通风等机械性的方法清除存在于环境中的病原体。

2.物理学消毒:用物理学方法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

①阳光②高温:火焰烧烤、煮沸消毒、蒸气消毒3.化学消毒: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

4.生物热消毒:这是消毒粪便常用的消毒方法。

在粪便的堆沤过程中,利用粪便中的微生物发酵产热,可以使温度高达70℃以上,经过一段时间(1~3个月),可杀死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三、化学消毒剂的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不同可分为1.碱类 6.醛类2.酸类 7.表面活性剂3. 酚类 8.醇类4.氧化剂 9.重金属类5.卤素类 10.染料类畜舍常用消毒药的特点与选用1.氢氧化钠对病毒和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2%-3%的热水溶液喷雾消毒,用于被病毒或细菌污染的畜舍、场地和食具等。

4%-5%的热水溶液对芽胞杆菌亦有很强的杀灭力。

氢氧化钠对金属制品有腐蚀性,消毒完毕要立即用水洗干净;对皮肤、被毛和粘膜亦有腐蚀作用,因此,消毒畜舍及食具时,应移出动物,隔天用水冲洗场地及食具后,方能让其入内。

2.石灰乳石灰乳是由生石灰1份加水1份制成熟石灰,然后用水配成 10%-20%的混悬液。

本品有效强的杀灭病毒和细菌的作用,但对芽孢无效,可用于畜舍地面、墙壁及畜栏等处消毒。

由于熟石灰可丛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而变成无消毒作用的碳酸钙,故石灰乳应现配现用。

动物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教案

动物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教案

动物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教案一、引言。

动物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动物之间的接触或者通过食物、水源、空气等途径传播的疾病。

这些疾病不仅对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可能对人类的健康构成风险。

因此,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传染病,以及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方法。

二、常见动物传染病。

1. 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犬类动物的咬伤传播。

狂犬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都非常大,因此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方法是定期给宠物狗注射狂犬疫苗,并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

2. 禽流感。

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禽类动物传播。

禽流感不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威胁,同时也可能对人类的健康构成风险。

预防禽流感的方法包括加强家禽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对家禽进行疫苗接种等。

3. 猪瘟。

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猪类动物传播。

猪瘟对猪类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可能对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

预防猪瘟的方法包括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接种等。

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牛类动物传播。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对牛类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可能对养牛业造成重大损失。

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方法包括加强牛场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牛进行疫苗接种等。

三、预防动物传染病的方法。

1. 加强动物的养护管理。

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动物,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保持动物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饲料和饮水器等,都是预防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2. 加强动物的疫苗接种。

定期对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方法。

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可以有效地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3. 控制动物的交往和接触。

对于一些易感动物种类,如犬类、猫类等,要控制它们与野生动物的接触,避免它们受到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感染。

(整理)动物传染病教案

(整理)动物传染病教案
3、检疫:产地检疫、.运输检疫。
4、隔离和封锁:患病动物、可疑感染动物、假定健康动物;封锁疫点应采取的措施、封锁疫区应采取的措施、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解除封锁。
5、传染病病畜的治疗:针对病原体的疗法、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
6、消毒、杀虫、灭鼠:消毒的分类、消毒的方法;物理杀虫法、生物杀虫法、药物杀虫法;器械灭鼠法、药物灭鼠法。
3、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顿挫型感染和一过型感染。
4、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5、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6、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7、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8、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二)传染病的分类
1、按病原体分类
2、按动物种类分类
3、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或组织系统分类
4、按病程长短分类
5、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类
1、PowerPoint投影、电脑、投影仪。
2、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教学基本内容
备注
第二章动物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
1、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2、疫情报告和诊断:流行病学诊断、临诊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病理组织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
教学后记:
动物传染病学教案
第教学周/第节(第三次课)
主要教学要求:
掌握常见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发病机理传染病的病程规律及每一阶段的特点、流行病学、不同动物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防制措施,了解其病源及常规的诊断方法。公共卫生意义。
学习提示:
公共卫生部分适当强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口蹄疫、大肠杆菌病的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禽流感的概念、发病机理、症状与病变以及防制措施。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教学大纲总学时:27学时总学分: 1.5学分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27面向专业:动物检疫课程代码:BB022048大纲执笔人:王海荣大纲审定人:柴家前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家畜传染病学是动物检疫专业的一门极重要的专业课,家畜传染病是危害畜禽生产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造成了大批畜禽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而且一些人畜共患病还能直接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学习家畜传染病学,掌握动物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方法对发展畜牧业、保障市场繁荣,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对象是针对动物检疫(本科)三年级的学生。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动物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检验检疫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方法及思路。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传染病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了解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方法及思路,为控制人和动物的传染病的流行和畜产品卫生安全打下坚定的基础。

3 课程简介(100字左右)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是一门与家畜传染病学相配套的一门理论课,课程主要介绍了动物传染病防控中常用的方法与技术,包括:布病的检疫、鸡白痢的检疫、猪瘟、鸡瘟抗体的监测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动物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检验检疫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方法及思路,为将来学生开展动物传染病的检疫工作打下基础。

4 课堂教学改革与原先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增加了实验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将以往微生物所教的方法运用于动物传染病的诊断上,使学生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疫病的检疫工作有了全面、感性的认识。

二、大纲内容实验一动物传染病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实验内容:1、传染病试验注意事项; 2、传染病试验常用仪器的使用。

学时分配:3学时。

实验教学法: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操作。

实验技能规范: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教案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教案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是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传染病的方法的科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适应动物生产及经营管理岗位、动物疾病防治岗位等动物业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对学生的动物疾病防治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是支撑动物疾病防治能力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即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和动物医院等现场教学达到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动物传染病防治“必需、够用”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目标,在专业技能上达到使学生拥有对动物传染病防治会识别诊断、会分析原因、会制定方案、会组织实施等能力的技能目标。

同时将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明确课程的职业岗位指向,职业能力要求,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得到加强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项目一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动物传染病的一般概念和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求学生了解一般概念和规律,掌握重要概念和重要规律。

2、课程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了传染与传染病(传染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和特征、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传染病的分类)、感染(感染的概念和类型)、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群;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流行强度、季节性、周期性)、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目的意义、方法、分析)等内容。

预防动物传染病教案

预防动物传染病教案

预防动物传染病教案1. 引言动物传染病是一种对动物健康和畜牧业产生严重影响的疾病。

为了提高人们的意识并加强预防措施,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传染病对畜牧业的危害;- 掌握常见的动物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 掌握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动物卫生和防疫意识。

3. 教学内容3.1 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描述动物传染病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分析动物传染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2 常见动物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 列举常见的动物传染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等;- 介绍每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如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等。

3.3 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强调良好的动物卫生管理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介绍疫苗接种以及合理用药的方法;- 强调及时报告疫情和实施隔离措施的重要性。

4. 教学方法- 前言教学法:通过介绍动物传染病的危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归纳总结法:通过列举常见的动物传染病和传播途径,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

5. 教学评估- 设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动物传染病的了解程度;- 班级讨论:组织班级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6. 教学资源-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图片和视频资料;- 互动课件。

7. 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预计用时为3课时。

8. 教学反馈与调整- 持续跟踪学生的研究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案编写者:[Your Name]日期:[Date]。

(整理)动物传染病教案

(整理)动物传染病教案
小沼操等主编.动物感染症.日本东京:近代出版社,2006.
唐家琪.主编.自然疫源性疾病.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教学后记:
动物传染病学教案
第教学周/第节(第二次课)
主要教学要求:
掌握预防传染病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隔离和封锁的措施,免疫接种和药物接种的注意事项,了解消毒、杀虫、灭鼠的方法,传染病病畜的治疗。
教学方法、手段:
1、PowerPoint投影、电脑、投影仪。
2、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教学基本内容
备注
绪论(1学时)
1、动物传染病学;
2、动物传染病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
3、动物传染病防制研究的发展动向。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4学时)
一、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1、感染或传染
2、感染梯度
6、降低动物易感性的措施有哪些?
7、如何改变传染病发生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病流行过程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文献:
教材:《预防兽医学》,鲁承、许应天主编,延边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参考书: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编.动物传染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学习提示:
平时预防措施和发病时扑灭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实验室的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方法、隔离和封锁的措施、如何做好预防接种、紧急接种及其注意事项。
2、难点:实验室的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方法、如何做好预防接种、紧急接种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手段:
2、影响传染病流行的“3个环节”、“两大因素”是什么?当某种传染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流行比较严重并不可能在短期内控制和清除时,应采取以针对哪个环节的措施为主?

动物传染的问题教案

动物传染的问题教案

动物传染的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动物传染的问题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动物传染病的定义和常见传播途径。

2. 掌握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对动物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的动物传染病,如禽流感、狂犬病等,并向学生解释这些疾病是如何通过动物之间的接触或传播给人类的。

知识讲解:2. 介绍动物传染病的定义和常见传播途径,例如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等。

3. 解释一些常见的动物传染病的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例如饲养家禽时要注意的卫生、接种疫苗等。

案例分析:4. 分发一些动物传染病的案例给学生,并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案例中的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

5.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中或周围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动物传染病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小组活动:6.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常见的动物传染病进行深入研究。

7. 要求每个小组撰写一份关于所选动物传染病的教育手册,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方法等内容。

8.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教育手册,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总结和评估:9.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预防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性。

10. 给学生分发一份问卷,评估他们对动物传染病的理解程度和对预防措施的掌握情况。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进一步了解其他动物传染病,如艾滋病、疟疾等,并撰写一份关于这些疾病的简要报告。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动物传染病的案例。

2. 动物传染病的案例材料。

3. 学生小组撰写教育手册的材料。

4. 问卷调查表。

教学评估:1. 学生对动物传染病的定义和常见传播途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对预防动物传染病的掌握情况。

4. 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反馈。

动物传染病学实践教学要求

动物传染病学实践教学要求

《动物传染病学》(实践教学)设计与报告:《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程已开设了系列实验,如消毒、免疫接种、细菌鉴
定、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HA和HI)、ELISA、PCR技术等技术。

其中抗体监测技术在生产非常实用。

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验课所学知识,针对生产中的实践问题,融会贯通,设计和完成如下实践方案:
(一)实践内容:
题目:种猪场的抗体监测方案的设计与运用
(以1000头种猪场为例)
具体内容应包括如下内容:
1、猪场抗体监测的目的
2、猪场抗体监测的方案
2.1材料(抗体监测需要哪些材料?包括仪器、试剂、样品等)2.2具体方案
(1)样品采集(原则、数量、采血方法、注意事项等)
(2)样品处理(如何处理血清样品,步骤)
(3)抗体检测步骤(抗体监测详细操作步骤)
(4)结果分析
(5)防控建议:如何根据检测结果,给猪场的免疫提出合理化建议
3、撰写本实践方案的体会与收获
(二)报告要求:设计简明扼要(按A4页面2页左右即可),具有可操作方案。

规范打印,设计封面(可有可无),姓名,学号,不得抄袭他人,不得直接复制粘贴网上已有资料,否则成绩按不
合格处理。

(三)上交时间:20周星期三(17号)中午之前交齐。

动物传染病实验课教案

动物传染病实验课教案

实验一病料的取材和送检目的1.学会被检病料的采取、保存、包装和记录方法内容和方法(一)注意事项:1.剖检前的检查急性死亡,镜检末梢血中是否有炭疽菌存在;须排除炭疽;疑为炭疽禁止剖检。

2.器械的消毒,操作应注意无菌。

3.合理取材(1)首先了解该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检查。

(2)针对性,采集合适的样本进行检验/全面取材,即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相应地采取该病常侵害的脏器或内容物,如败血性—心、肝、脾、肺、肾、淋巴结等;肠毒血症—肠内容物;神经症状—脑;无法估计—全面采集。

(3)微生物学检查,所采样本应未经抗菌素治疗者。

4.取材时间越早越好,一般<4~6h。

5.顺序接种培养→采样→剖检→病理。

6.作好个人防护与环境消毒。

(二)病料的采取1.组织、脏器:供病理切片2×2cm2.血液、血清:供血清学反应可加入5%石炭酸1~2滴;全血采集应加入抗凝剂。

3.脓汁、创伤感染样品4.鼻咽分泌物5.粪便6.胃肠内容物(三)病料的保存1.细菌检验病料_30%甘油缓冲盐水;2.病毒检验病料_50%甘油缓冲盐水;3.病理组织学材料_10%福尔马林溶液,1:10;24h后换液一次。

(四)病料的运输1.标号(样本、包装),记录,附病料送检单(一式两份):详见教材pag21。

2.包装容器密封、冷藏/不冷藏试验二免疫接种目的:1. 掌握免疫接种的方法、步骤2. 熟悉兽医生物制品的保存、运输、用前检查方法内容及方法(1)生物制品的用前检查外包装:瓶签、密封性等;生物制品的用前检查(1)购买专业化知名疫苗生产厂具有正式批准文号的疫苗。

(2)购买时应检查外包装、制品名称、产地、生产厂名、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

如有瓶子裂纹、胶塞松动、油乳剂破乳、色泽及其它物理性状与说明书不符者不得使用。

生物制品的保存、运输()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运输、贮存和保管,特别是要求低温保存的冻干苗应更加注意原则:低温、干燥灭活苗、免疫血清等应保存在2~15℃,防止冻结;弱毒苗应置于0℃以下,冻结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病料的取材和送检目的1.学会被检病料的采取、保存、包装和记录方法内容和方法(一)注意事项:1.剖检前的检查急性死亡,镜检末梢血中是否有炭疽菌存在;须排除炭疽;疑为炭疽禁止剖检。

2.器械的消毒,操作应注意无菌。

3.合理取材(1)首先了解该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检查。

(2)针对性,采集合适的样本进行检验/全面取材,即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相应地采取该病常侵害的脏器或内容物,如败血性—心、肝、脾、肺、肾、淋巴结等;肠毒血症—肠内容物;神经症状—脑;无法估计—全面采集。

(3)微生物学检查,所采样本应未经抗菌素治疗者。

4.取材时间越早越好,一般<4~6h。

5.顺序接种培养→采样→剖检→病理。

6.作好个人防护与环境消毒。

(二)病料的采取1.组织、脏器:供病理切片2×2cm2.血液、血清:供血清学反应可加入5%石炭酸1~2滴;全血采集应加入抗凝剂。

3.脓汁、创伤感染样品4.鼻咽分泌物5.粪便6.胃肠内容物(三)病料的保存1.细菌检验病料_30%甘油缓冲盐水;2.病毒检验病料_50%甘油缓冲盐水;3.病理组织学材料_10%福尔马林溶液,1:10;24h后换液一次。

(四)病料的运输1.标号(样本、包装),记录,附病料送检单(一式两份):详见教材pag21。

2.包装容器密封、冷藏/不冷藏试验二免疫接种目的:1. 掌握免疫接种的方法、步骤2. 熟悉兽医生物制品的保存、运输、用前检查方法内容及方法(1)生物制品的用前检查外包装:瓶签、密封性等;生物制品的用前检查(1)购买专业化知名疫苗生产厂具有正式批准文号的疫苗。

(2)购买时应检查外包装、制品名称、产地、生产厂名、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

如有瓶子裂纹、胶塞松动、油乳剂破乳、色泽及其它物理性状与说明书不符者不得使用。

生物制品的保存、运输()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运输、贮存和保管,特别是要求低温保存的冻干苗应更加注意原则:低温、干燥灭活苗、免疫血清等应保存在2~15℃,防止冻结;弱毒苗应置于0℃以下,冻结保存。

免疫前注意:(1)根据实验室监测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决定免疫时间。

(2)免疫接种只针对健康畜群。

(3)接种前后应减少应激反应,弱毒菌苗前后各10天不得用抗生素和含抗生素类药物的饲料;免疫病毒活苗前后各7天不能用抗病毒药物,但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维生素等抗应激的物质。

(4)免疫当天禁止对畜禽舍消毒。

(5)搞好器械消毒。

最好用高温、蒸煮等方法消毒,不要用化学消毒剂消毒针头、注射器及其它直接接触疫苗的容器。

(6)用前检查:疫苗说明书与瓶签是否相符,检查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如有瓶子裂纹、胶塞松动、油乳剂破乳、色泽及其它物理性状与说明书不符者不得使用。

(7)使用专用稀释液或清洁、不含氯等任何消毒剂的生理盐水、蒸馏水、凉开水或深井水进行稀释,(8)禁用金属容器,器皿应清洁,无洗涤剂和消毒剂残留接种方法及步骤方法:1.饮水2.滴眼滴鼻3.肌肉或皮下注射4.气雾免疫5.翼膜刺种6.擦肛1、饮水免疫关于饮水免疫的优缺点:A 减少应激,节省人力;但疫苗损失较多。

B 雏鸡的强弱或密度会造成饮水不匀,免疫程度不齐。

饮水免疫注意:(1)接种前24h饮水中不能加入消毒剂。

禁用金属容器,器皿应清洁,无洗涤剂和消毒剂残留。

(2)用清洁、不含氯等消毒剂和铁离子的凉开水、深井水;加1~2﹪脱脂奶或加入5克/L脱脂奶粉以延缓疫苗效价的衰减时间。

(3)免疫前停水2~4h,以确保2/3的鸡同时饮水。

(4)确保疫苗在1~2h内用完。

(5)通常疫苗使用量比瓶签标注量应至少增加一倍。

2、滴眼、滴鼻免疫雏鸡早期接种弱毒疫苗常用此法。

该方法的优点体现在:局部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存。

滴鼻时为了使疫苗很好地吸入,可用手将对侧的鼻孔堵住,让鸡吸进去。

滴眼时,握住鸡的头部,面朝上,将一滴疫苗滴入面朝上一侧的眼皮内,不能让其流掉。

一只一只免疫,防止漏免。

3、肌肉或皮下注射免疫效果准确,但有费力和产生应激等缺点。

(1)健康鸡群先注,弱鸡最后注射。

(2)肌肉注射以翅膀靠肩部、胸部肌肉为好。

(3)颈部皮下注射,远离头部。

4、气雾免疫在短时间内,可使大量鸡吸入疫苗获得免疫。

多用于加强免疫,本法为刺激呼吸道粘膜,所以避免在初次免疫时使用。

对于有鸡毒支原体感染/患其他慢性呼吸道病的鸡场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应慎用。

气雾免疫注意(1)用量按鸡舍设计和饲养量计算并适当增加(通常加倍),稀释液每1000只平养鸡用量为200~400毫升,用适当粒度(30~50µm)的喷雾器在鸡群上离鸡0.5m处喷雾。

让鸡充分吸入空气中带疫苗病毒的雾滴。

(2)免疫前应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喷雾结束后至少保持30分钟然后再通风,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5、刺种免疫接种针应在翼膜无血管处穿刺,病毒在穿刺部位的皮肤处增殖产生免疫。

对于各种方法的免疫后应注意(1)剩余药液及疫苗瓶应进行消毒做无害化处理,不可乱扔,以免散毒污染环境。

(2)一般5—7天(油苗10—15天)才产生抗体,故应严格控制环境卫生,以免在产生免疫力前感染强毒导致免疫失败。

(3)注意观察鸡群反应情况,出现异常及早采取措施。

(4)做详细记录,登记疫苗批号、使用日期、使用量等,并保留同批样品两瓶,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查找原因。

实验三炭疽实验室诊断目的:1、掌握炭疽实验室诊断的方法步骤。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剪刀、镊子、瑞氏染液、普通琼脂平板、接种环、酒精灯、恒温培养箱、炭疽沉淀素、炭疽标准抗原、生理盐水、平皿、试管、乳头滴管、水浴锅/电炉实验动物及样本:送检病料/接种炭疽无毒芽孢弱毒疫苗的小白鼠实验内容:1. 形态学诊断:(1) 取病畜濒死或刚死亡动物的血液/组织→涂片(触片)(2) 用瑞氏染色法染色※(3) 镜检注:瑞氏(Wright)染色法a涂/触片→自然干燥b瑞氏染液染1min加等量pH6.4磷酸盐缓冲液→晃动玻片→混匀→静止5 min水洗→吸干→镜检2. 培养检查无菌取材→接种普通培养基→37℃,18~24h→观察菌落3. Ascoli试验a.取沉淀反应管3支→各加0.1ml炭疽沉淀素血清。

b.将待检抗原→沿管壁轻轻加入其中一支,使其重叠在炭疽沉淀素血清上,使上下两液间有一整齐界面。

c.另二支沉淀反应管,其中一支加炭疽标准抗原;另一支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方法同上。

d.将反应管直立静置,3-5min内判定结果。

实验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目的:1. 掌握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疫方法2. 熟悉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诊断的操作方法和结果的观察、判定原理:颗粒性抗原(细菌等)与相应的抗体混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可分为玻片凝集与试管凝集。

(一)平板凝集反应材料与试剂1. 玻璃板、刻度吸管2. 布氏杆菌凝集抗原、布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布氏杆菌标准阴性血清、待检血清、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1. 取一洁净玻片,用蜡笔划成方格,编号2. 各方格分别加待检血清0.08、0.04、0.02、0.01 lm3. 对照:阳性-阳性血清;阴性-阴性血清4. 用牙签混匀,摊开直径1cm左右6. 静置3-4分,再拿起玻板轻轻转动,按下列标准记录反应结果:++++ 出现大的凝集块,液体完全清亮透明,即100%凝集+++ 有明显凝集片和颗粒,液体几乎完全透明,即75%++ 可以看见颗粒,液体不甚透明,即50%凝集+ 仅仅可以看见颗粒,但液体混浊,即25%凝集- 液体均匀混浊,无凝集现象7. 结果判定:(二)试管凝集反应材料与试剂1. 试管、试管架、刻度吸管、恒温箱2. 布氏杆菌凝集抗原、布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布氏杆菌标准阴性血清、布氏杆菌待检血清、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1.每份血清用4支试管,别取对照管3支,共7支。

2.稀释血清和加入抗原的方法如下:各管按下表所示加入0.5%石炭酸生理盐水,后加0.2ml被检血清至第1管中,混匀,吸出1.5ml弃去,再吸0.5ml至第2管,混匀,吸0.5ml至第3管,依次至第4管,混匀,吸弃0.5ml,第5管中不加待测血清,第6管中加1:25稀释的布氏杆菌阳性血清0.5ml,第7管中加1:25稀释的阴性血清0.5ml。

3.各管加入抗原后,七管同时混匀,37 ℃4~10h,取出后室温18~24h,观察并记录结果4. 确定血清凝集价时,应该出现++以上凝集现象的最高稀释度为准。

24小时后观察结果++++ 出现大的凝集块沉于管底,液体完全清亮透明,即100%凝集+++ 有明显凝集片和颗粒沉于管底,液体几乎完全透明,即75%++ 可以看见颗粒沉于管底,液体不甚透明,即50%凝集+ 仅仅可以看见颗粒,液体混浊,即25%凝集- 液体均匀混浊,无凝集现象判定标准:牛、马和骆驼凝集价1:100以上;猪、山羊、绵羊和狗1:50以为上阳性。

牛、马和骆驼1:50;猪、羊等1:25为可疑。

实验五鸡新城疫的免疫监测目的:1.掌握鸡新城疫血清学诊断和免疫监测的方法2.了解鸡新城疫血清学诊断免疫监测的判定标准血凝试验(AI)和血凝抑制试验(HI)—β微量法实验原理HA新城疫病毒纤突上含有血凝素,能不同程度地凝集某些动物的红细胞HI新城疫病毒+红细胞→红细胞凝集新城疫病毒+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红细胞→红细胞不凝集材料与试剂1. V型血凝板、加液枪、刻度吸管2. 新城疫抗原、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待检血清、生理盐水、1%的红细胞。

HA方法:(一)血凝试验(HA):取96孔板,按以下步骤操作:1、第一排1-12孔各加生理盐水50ul,第二排1-12孔加生理盐水50ul为红细胞对照;2、吸50ul病毒液于第一排第1孔,混匀后取50ul至第2孔,依次稀释至第12孔,弃去50ul,各孔经倍比稀释后稀释度依次为2-1~2-12。

3、第一排1-12孔及第二排1-12孔各加1%鸡红细胞50ul,微型震荡器震荡2min混匀。

4、室温静置10-30分,观察结果。

5、结果判定:红细胞对照组红细胞完全沉降,以试验排中能使等量红细胞发生完全凝集的病毒最高稀释倍数,作为病毒的血凝价,即HI效价,用2n表示。

结果判定:以出现完全凝集的抗原最大稀释度为该抗原的血凝滴度。

注意:由于新城疫病毒含有神经氨酸酶,它能破坏红细胞表面的血凝素受体,使凝集的病毒从红细胞上解脱下来,所以要及时观察结果。

HI方法(二)血凝抑制试验(HI):取一96孔板,按以下步骤操作:1、4个单位抗原的制备:按HA试验测出的病毒血凝价乘4即为4个单位血凝素的稀释度。

2、待检血清的稀释:第一、二、三排1-12孔各加生理盐水50ul,于第一排第1孔中加入50ul 待检血清,反复吹吸3-5次混匀后,取50ul至第2孔混匀,吸取50ul至第3孔…,依次稀释至第12孔,弃去50ul,经倍比稀释,血清的稀释度为2-1~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