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研究——以某某公司为例

合集下载

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以A企业为例

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以A企业为例

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以A企业为例摘要:对于科技型上市公司来说,“创新”就是“生命”,该类公司将大量资金投入研究创新,其中大额的研发支出进行怎样会计处理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该类上市公司的当期利润,进而影响股价。

本文选取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军企业A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A公司近五年财报数据,研究该公司是否存在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和动机,为科技型上市公司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案例参考。

关键词:研发支出;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一、概念界定(一)我国关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我国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进行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第一个阶段是研究支出费用化阶段,企业在自主研发并申请该项专利前所发生的研究及开发支出,均在当期计入费用,只将企业在申请专利时所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支出资本化。

由于此种处理方法对当期利润的影响较大,许多企业将其作为平滑利润的手段,无法反映企业真实利润,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个阶段是零六年后的有条件资本化阶段,即满足特定条件的支出予以资本化,其余利润化进而影响当期损益。

(二)研发支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对于研发支出较高企业来说,当面临资产负债率偏高或退市风险时,通常会采用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

张梦茹(2022)以创新性上市公司A公司为例,分析其在面临退市风险时所进行的盈余管理,得出A公司在企业经营程度良好的年份将研发支出费用化,在经营程度不好的年度将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以达到管理盈余管理的目的。

吴清(2021)以制药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企业为了减少成本、维持收益稳健,会采取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

除此之外,企业也会采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颜敏等(2015)将上市公司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公司,以探究企业将研发支出费用化的动机,得出企业的研发支出费用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资产利润率,且与总资产利润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二、案列分析本文选取A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原因:1.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对比同行业其他公司,该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率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以银座集团为例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以银座集团为例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以银座集团为例摘要:盈余管理是存在于上市公司的一种普遍行为。

我们着手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时,必然要对其盈余的质量和盈余管理的因素进行重点关注。

这也是目前研究盈余管理的重点,也将是本篇论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阐述盈余管理的一些理论研究,系统地介绍了盈余管理的概念、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第三部分则更深一步,思考分析了诱发盈余管理行为的制度性因素及其治理措施。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和会计责任的思考,以银座集团为例分析了当前普遍存在的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现状,引发思考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利益冲突;会计责任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a case of YinZuo CompanyAbstract: Earnings management is a common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When we analyze the listed companies,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its earnings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factors. It‘s the focus of research currently about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t‘s also the focus of my paper.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two parts mainly elaborate some elaborate theory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is part I will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the main method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third part I will further think and analyze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and propose some control measures.The fourth part a thinking about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and accounting responsibilitie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 I will propose YinZuo Compan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s the current earnings management situation in listed companies and put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olutions which can guide practice.Keywords: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Conflict of Interest Accountability第一章引言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了解盈余管理无论是对企业管理者,决策投资者还是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十分必要,然而非专业人士对盈余管理并不了解或者只是略知一二,因此在本篇论文开头,首先对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解释,并阐述其研究的必要性。

案例八盈余管理案例

案例八盈余管理案例

案例八盈余管理案例案例八:盈余管理案例引言: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盈余,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本文将以某公司为例,详细介绍该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公司背景介绍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和良好的市场口碑,迅速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可观的盈余,并面临如何合理管理这些盈余的问题。

二、盈余管理目标该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的目标是: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提高股东回报率,并为未来的投资和扩张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三、盈余管理策略1. 分红政策为了回报股东,公司制定了一套合理的分红政策。

根据公司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状况,每年定期进行分红。

公司采取了稳定且递增的分红方式,以保持股东的利益,并激励他们继续持有公司股份。

2. 再投资为了实现长期发展,公司将一部分盈余用于再投资。

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致力于产品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

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公司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还拓展了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

3. 偿还债务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公司将一部分盈余用于偿还债务。

公司通过提前偿还债务,降低了财务成本,增强了财务稳定性,并为未来的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 股票回购为了提高股价和股东回报率,公司还采取了股票回购的措施。

公司定期回购部分股份,并将其注销,以减少股本规模和提高每股盈余。

这不仅有利于现有股东,还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声誉和吸引力。

四、盈余管理成效通过以上盈余管理策略的实施,该公司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股东回报率提高:公司稳定的分红政策和股票回购措施,使得股东回报率显著提高。

这不仅增强了股东的信心,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流入。

2. 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公司通过盈余的再投资,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财务操作手段,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处理和调整,使公司的盈余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

盈余管理既可以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会引发负面的后果。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手段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BC是一家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产品。

在2019年和2020年的年报中,该公司的盈余水平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在2019年,公司的盈余为1亿元,但在2020年,盈余突然下降到5000万元,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原因分析:经过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资料的分析,发现了以下可能的原因:1. 销售额下降:公司在2020年的销售额较2019年有所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需求下降或者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掩盖销售额的下降,公司可能进行了盈余管理。

2. 成本控制:为了维持盈余水平,公司可能采取了降低成本的手段,例如缩减员工数量、削减研发投入或降低生产成本等。

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的盈余水平,但可能会影响公司长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3. 资本支出决策:上市公司往往面临大量的资本支出决策,例如购买新设备、扩大产能等。

在2019年,公司可能进行了大量的资本支出,导致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当年的盈余水平。

为了在2020年恢复盈余水平,公司可能推迟了一些资本支出项目或者调整了资本支出计划。

盈余管理手段: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常常采取各种手段,从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中隐藏真实的盈余水平。

以下是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1. 收入确认的时间安排:公司可以通过调整收入确认的时间来影响当期的盈余水平。

例如将部分销售收入延后到下一期,或者将一部分费用提前计入当期,从而调整盈余水平。

2. 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改变公司财务状况的呈现。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美国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注会06甲徐忆凡45游兆盈44安然公司简介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美国第七大公司安然公司(Enron)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该公司2001年的股价最高达每股90美元左右,市值约700亿美元。

但在2001年下半年,安然披露,它将招致至少10亿美元的损失并且将重新报告它在1997、1998、1999、2000以及2001年前两个季度的财务状况,以此改正以前报告中的错误,这些错误将安然的总体收入扩大了5.91亿美元。

这次重新报告的影响十分骇人,它使得安然股票价格下跌了91%。

不久以后,蒂纳基(Dynegy)公司对安然的收购以失败告终。

安然债券落入垃圾债券的地位而其股票价格也猛降至每股26美分。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被迫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

2002年4月8日,MilbergWeiss在休斯顿地方法院对安然公司提出了合并集团诉讼。

为了其客户的利益,MilbergWeiss正试图为安然于1998年10月19日到2001年11月27日间公开募集的股份和债券的购买者寻求救济。

合并诉讼的原告以违反联邦证券法为由起诉了安然公司的某些管理人员和董事、公司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以及银行,原告诉称,这些被告卷入了大量的内部交易并在关于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方面出具虚假的有误导性的报告。

这些虚假的报告导致安然公司的股票以90.50美元的高价在证券市场卖出,被告们卖出了超过2000万股安然股票,共计约11.9亿美元。

安然公司的破产欺诈事件被揭露以后,在美国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

这一案件涉及一大批政府要员和国会议员,还将使教师、消防员和部分政府雇员的退休基金损失10亿美元以上。

而且还涉嫌勾结安达信会计师行(美国五大会计师行之一,有8.4万员工,分布在84个国家和地区)造假账。

是一件官商勾结、欺诈民众的大案。

对*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案例研究——以*ST京城股份为例

对*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案例研究——以*ST京城股份为例

对*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案例研究——以*ST京城股份为例摘要: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监管和制度的不完善,我国证券交易过程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审核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这就导致了许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而面临退市警告的公司即*ST公司利用这些漏洞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达到“保壳摘帽”的目的,解除退市危机。

本文通过对当前会计准则下*ST 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整体和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及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希望能为遏制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盈余管理,ST制度,非经常性损益,案例分析一、引言(一)盈余管理的相关概述对于“盈余管理”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比较权威的定义有两个:一是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R·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1],另一方美国会计学家Katherine·Schipper却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时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达到某些目的或获取私人利益[2]。

本文采用盈余管理概念同美国会计学家Katherine·Schipper一致,即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为公司管理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判断利用制度准则的漏洞,改变财务报告从而使得自身获益的行为。

(二)ST制度的相关概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程度低、配套的制度规则不完善。

鉴于此,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探索,制定了一套中国特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退市制度——ST制度。

其主要是为那些财务状况异常的股票而专门制定的[3],该制度的出现旨在通过对财务出现异常状况的公司股票前面加上“ST”或“*ST”与其他上市股票进行区分,一方面可以对投资者起到警示作用,提高投资者对其投资的谨慎性,注意投资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希望能够引起这类公司的重视,希望其通过正常的经营手段实现盈利,最终“摘帽”。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以佳电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以佳电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以佳电股份为例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06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以佳电股份为例黄超钰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摘要:在当前的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广泛存在。

本文选用案例研究法研究了当前会计准则下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分别从债务重组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希望通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盈余管理;案例分析;上市公司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3-0106-02一、案例简介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6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48989.3万元,股票简称“佳电股份”,股票代码“000922”。

公司的前身为佳木斯电机厂,并继承了前者的全部优质资产,拥有70多年生产电动机的历史,是位于哈尔滨的大中型电机和特种电机的创始厂和主导厂。

在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中,公司在保证原有产品保持竞争优势的前提下,重点开发了以汽车电机、高效节能电机、核电、风电为主的新一代节能产品来谋求长远发展。

二、案例背景在我国经济增速趋缓、全球经济缺乏复苏动力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结构正在转型以保持长久动力,面临多重挑战、保持中高速发展、需要新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纵观整个行业,整体行业产能过剩、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不断加剧的同质化竞争。

受到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态势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游行业对电机需求萎缩,最为严重的是煤炭和钢铁行业,而这正是公司面对的主要市场,直接导致公司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造成2014年净利润开始大幅下滑,公司净利润为565万元,较上年减少96.67%。

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亏损,2015年开始出现巨额亏损,净利润亏损4.46亿,2015年净利润比2014年减少8,009.96%。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盈余管理是企业在利润分配过程中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灵活运用盈余分配政策,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下面将通过两个案例来分析盈余管理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某公司的盈余管理某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为了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公司领导决定将盈余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经营管理中。

在盈余分配方面,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 制定了明确的盈余分配政策:公司制定了明确的盈余分配政策,明确了分配给股东的比例和分配给保留利润的比例。

这有助于提高公司的透明度,使股东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公司的盈余分配情况。

2. 实行利润分享制度:公司实行了利润分享制度,设立了员工利润分享基金,将一部分盈余用于奖励员工。

这样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 适时进行股票回购:在公司盈余较丰富时,公司会适时进行股票回购,以减少流通股份,提高每股盈余。

这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股价,增加投资者的信心,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资。

通过以上的盈余管理措施,该公司实现了盈余的合理分配,既满足了股东的利益追求,又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公司的整体运营水平。

1. 制定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政策:银行制定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政策,针对不同的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样可以降低风险,保障银行的盈余稳定。

2. 实行了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银行根据实际盈余情况,制定了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

一部分盈余用于提供股东分红,以回报股东的投资,同时一部分盈余用于增加资本金,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3. 加强内部控制:银行加强了内部控制,建立了健全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机制,确保盈余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这有助于防止盈余管理过程中的非法操纵和滥用。

通过以上盈余管理措施,该银行实现了风险的有效控制,保障了盈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银行的经营效益。

盈余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企业在盈余管理方面的应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目标。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研究--以海尔公司为例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研究--以海尔公司为例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研究--以海尔公司为例一、背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资产减值准备和盈余管理问题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会计领域,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为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时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而对某些资产进行的计提调整。

而盈余管理则是指企业对于其财务报表中的收益、成本、资产或者负债等项目,在合法的范围内通过某种方式选择计量方法,以达到一定的财务表现或者满足特定的目的的行为。

同时,这两个问题的关系也日益显著,因为盈余管理往往会导致资产减值准备的漏报或者误报。

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产业的领先企业,其资产减值准备和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探讨了其资产减值准备和盈余管理问题在企业经营中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和存在问题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制定财务报表时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调整。

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司的信用和财务安全,及时反映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财务健康状况。

减值准备的不足或者过度都会带来财务风险。

然而,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变化,资产减值准备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沿用了较长时间的原有的计提规则,而没有及时适应市场变化、调整计提标准和标准的适用范围;一些企业则借调整资产减值准备规则之机,进行盈余管理,通过粉饰业绩或者改变收支结构,甚至诱导投资者或与监管机构等各方进行不必要的误判。

三、海尔集团的实践海尔集团积极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并遵守中国相关会计准则,实现了对财务报表的准确披露。

在资产减值准备方面,海尔采取层层审核和公正公平的态度,仅仅在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则的情况下进行计提。

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海尔还建立了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并注重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会计准则意识和计提标准的熟悉程度。

在盈余管理方面,海尔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不做虚假宣传,不以其经营规模和市场地位为借口而进行信息隐瞒或推诿。

海尔同时也建立了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有效防范了盈余管理的风险。

盈余管理问题探讨-以南华生物公司为例

盈余管理问题探讨-以南华生物公司为例

南华生物盈余管理主要经济后果分析
1
使公司避免了暂 停上市
南华生物因连续两年亏损在 2016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但 2016年扭亏为盈,避免了暂停上 市,并回归了正常的股票交易市场。
2
给投资者带来错 误引导
盈余管理使该公司的财务报表 的某些信息并非切合实际,看上去 比较完美的假象,将会给投资者带 来错误的引导。因此由于该消息壁 垒的存在,使得投资者难以获取该 的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和业绩,进而 可能会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避免暂停上 市动机
B
融资动机
Hale Waihona Puke C报酬动机连续亏损2年,面临 着可能被暂停上市的 压力,为保住壳资源, 南华生物有着极强的
盈余管理动机。
特别种类股票另板交易,涨幅 限制为5%,投资者投资ST股更 加谨慎,投资额受到限制,ST 公司股权融资难度比以往更大。 有更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以回归正常交易板块。
4、会计估计变更 2016年,南华生物调整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政策,主要调减了坏账计提比例。影响 资产减值损失-32.8万元、未分配利润32.8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九条 企业对会计估计变 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会计估计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 以确认;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 认。)
03
利用债务重组
Part 2
南华生物案例分析
南华生物公司简介
南华生物是A股市场上一家企业,前后历经4次ST (沪深交易所宣布,将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 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即ST) ,多次进行主业转型。

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投 资理财
亚星化学 股份 有 限公 司盈余管理案例 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刘星宇
摘要: 运用案例 分析 的方法来研 究亚星化 学最近几年 来的盈余 管 理手法 , 包括关联 交易、 资金 占用、 关联担保等 , 并且进一 步分析其盈余 管理 的经济后果 , 提 出对盈余管理 的监 管手段 , 以下 , 我们进行 亚星化 学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关键词: 盈余 管理 案例 分析 监管手段

弓月2 5 日, 沪深两市 2 3 6 2 家 已披露年报 的上市公 司中 有1 9 3 家 由盈利 变为亏损状态 , 业绩变化如此 之大 , 除了宏观经济 的影 响之外 , 也不得让人猜测有盈余管理 的存在 。在 中国, 由于大股东持股 比例远 高于小股东 , 故盈余 管理损 害小 股东的效果更加 明显 。盈余管
( 二) 盈余 管 理 方 式
限公司的财务 费用未及 时人账 , 此费用合计 1 4 , 7 6 0 , 6 1 6 . 4 3 元, 。少计财 务 费用 , 以期增 加 当期利 润 , 是盈余 管理 的常用手法 。亚星化学少 计
1 4 , 7 6 0 , 6 1 6 . 4 3 元 的财务 费用 , 致使2 0 1 1 年半年报 利润增加 , 出现虚假
资借款 1 亿元 , 亚星集 团要求 亚星 化学为其 提供 担保。随后 , 百丽投资 追债 , 亚星化学被要求承担连带责任 , 偿 还本金损失共计 1 亿元 。 4 、 少计费用 少计费用是盈余 管理常用的手法 。因为利润等于收入减去 费用 , 明显 , 少计 费用就可以达到虚增利润 的 目的 , 因为此手法 简单易行 , 被 管理者使用较多。2 0 1 1 年1 月至 6 月, 亚星化学及潍坊亚星湖石化工有

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分析及影响对策研究——以科技企业R&D支出为例

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分析及影响对策研究——以科技企业R&D支出为例
企 业 盈 余 管 理 动机 分 析 影 响对 策研 究
— —
以科 技 企 业 R &D支 出为 例

田 / 、
上 I

要 :我 国 目前 正推 动 经 济 向科 技 创 新 型 转型 , 可 以预 期 在 以 后 企 业 R &D 支 出将 会 成 为很 重 要 的 一 部 分 支 出。 我 国新 会 计 准 则 对
R &D 支 出 的 费用 化 、资 本 化 划分 界 限并 不 明 确 ,给 企 业盈 余 管理 提 供 了可 能性 。本 文 对 盈余 管 理 的 相 关 概 念 、我 国企 业 利 用 R &D 支 出进 行 盈 余 管理 的情 况 以 及 企 业进 行 盈 余 管 理 的 动机 进 行 了分 析 ,并 针 对 该 问题 提 出 了相 关 的 对 策 建议 。 关 键 词 :盈 余 管 理 ;资 本 市场 ;R &D支 出 ;会 计信 息 失真
1 、对 会 计 信 息使 用者 的 利 益 产 生 不利 影 响
1 、盈余 管理 的动 机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者 ,他们进 行盈余管理 的动机是 多种多 样 的 。主 要 包 括 以下 几类 :① 高 管 个 人 动 机 :即高 管 的报 酬 与企 业 经 营 业绩挂钩导致高管人 为调高业 绩 的动机 ;② 融资动 机 :企业 为 了达到 I P O 、增发配股 、贷款等各相关要 求的动机 ;③市场 动机 :即企业 为了 改善二级市场形象而调高收益或控制收益波动幅度 的动机 ;④合理避税 动 机:企业在保证收益的情况下会选择调低利润从 而进行合理避税 ;⑤ 避 免政府管制 的动机 :例如微 软公 司等一些企业选 择调低 公司利润避免 成 为垄 断企 业 而 受 到 制 裁 ;

以H_矿业公司为例分析企业盈余管理

以H_矿业公司为例分析企业盈余管理

以H 矿业公司为例 分析企业盈余管理 □毛蓉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日益复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途径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本文以H 公司为例,分析了其实施盈余管理的动因,并根据2015—2017年H 公司年报数据,深入剖析了H 公司采取的盈余管理措施,进而提出了防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策略。

一、研究背景H 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 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注册资本为5.161亿元,2002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20年12月,H 公司发布公告宣称在公司的主营业务——煤炭贸易业务中新增一项医疗服务业务。

2018年4月,H 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0年10月,H 公司因未在定期报告中披露重大关联交易与对外担保,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2021年11月,H 公司因涉嫌违规披露,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二、H 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动因(一)内部动机内部动机主要来源于实际控制人的“掏空”行为。

“掏空”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股独大”造成的,股权过于集中导致大股东们控制着整个公司的经营决策,在这样的环境下,大股东可以利用自己的控制地位,采取一些手段侵占公司资源,从而侵害到中小股东的利益。

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可以归纳为现金流掏空、资产掏空和股权掏空三类。

其中,最常见的“掏空”行为是利用关联方交易,即在公司上市后采取关联交易“掏空”公司。

而在“掏空”行为发生后,大股东会倾向于实施盈余管理来掩盖财务数据的异常。

根据2016—2018年H 公司公布的年报中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情况条目显示,H 公司持股比例最高的股东是梁某,持股比例为15%,其次是上海B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 公司”),持股比例为8.42%。

2017年1月,梁某将自己的股份转让给B 公司,而梁某是B 公司实际控制人的配偶,这就使得B 公司实际控制人对H 公司的持股比例高达23.42%,成为H 公司真正的实际控制人。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以S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以S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以S 公司为例摘要资产减值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处理,也被广泛应用于盈余管理中。

本文以S 公司为例,探讨其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S 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通过恶化财务状况,减少当期盈余,从而贴合公司期望的经营状况标准。

除此之外,公司还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虚增利润等行为,其中包括恶意估计资产负值、过度恶化不良资产等方式。

本文调查了这种盈余管理的动机、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S 公司;风险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调整会计政策、程序和实践等方式,以实现财务报表的预期盈余目标。

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公司管理财务风险、增加投资者信心,但如果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虚增利润或掩盖实际经营风险,就会对公司本身乃至整个市场产生不良影响。

资产减值是一种常见的财务处理方式,也被广泛应用于盈余管理中。

本文以S 公司为例,探讨其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与对策。

一、S 公司的资产减值情况S 公司是S 市的领先企业,经营稳定,财务状况良好。

然而,经过对该公司财务报表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其存在一定的资产减值行为。

具体而言,这种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虚增资产负值在一个财务年度中,S 公司将某项资产负值进行了恶意估计。

由于该项资产为S 公司的重要业务资产,按合理估价的话,会导致当期净损失,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标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S 公司选择了虚增资产负值,并在当期盈余中计入了这笔“损失”。

2、过度恶化不良资产S 公司为减少当期利润,认为某项不良资产有可能产生坏账,于是在财务报表中将该项资产价值进行了恶意、过度的减值。

事实上,这项资产的价值并没有出现实际的波动,也并没有构成公司实质性的财务风险,但S 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虚假降低了当期的盈余,从而达到了盈余管理的目的。

3、保守性减值预言S 公司在对某项资产进行减值预言时,往往过于保守。

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介绍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便在财务报告中呈现更好的财务业绩。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变更计提准备、收入与支出的时机调整等手段来实现。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盈余管理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案例背景ABC公司是一家大型制造业公司,业务涵盖多个领域,包括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等。

近年来,公司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增长放缓的局面。

高管团队决定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的财务表现,以吸引投资者和提升股价。

盈余管理措施1.变更折旧政策:ABC公司决定延长资产的折旧年限,降低每年折旧费用的计提额度,进而增加当期净利润。

2.计提准备:公司考虑减少风险准备金的计提额度,以减少财务成本,提高当期净利润。

3.收入时机调整:ABC公司主动延缓收入的确认时机,将一部分收入推迟至下一财季,以平滑利润波动。

4.成本管理:通过控制成本和费用的支出,尽可能提高净利润水平。

案例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盈余管理措施实施,ABC公司的财务报告显示出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净利润增长速度加快,资产净值增加,股价表现也有所提升。

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更加乐观,资本市场对其股票的评级也有所提高。

然而,盈余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数据失真,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计划。

此外,一旦盈余管理手法被发现,会造成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危机,对公司形象和声誉造成损害。

结论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财务手段,公司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提升财务表现。

然而,公司应注意把握盈余管理的度,避免过度依赖盈余管理手段对公司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应该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对盈余管理措施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估,确保公司的财务数据真实可靠,为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以上是关于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的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对盈余管理的理解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考。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破产事件中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2001年12月2日,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能源批发交易商、资产规模达498亿美元的美国安然公司(Enron Corp.)突然向美国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

安然公司可谓声名显赫,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8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第七位、“世界500强”第十六位,连续4年获得《财富》杂志授予的“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

这样一个能源巨人竟然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在美国朝野引起极大震动,其原因及影响更为令人深思。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

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作为一家区域性天然气管道经营商,其主业是维护和操作横跨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网络。

1990年,安然收入的80%来自天然气传输服务业,而到2000年,其收入的95%来自能源交易与批发业务。

80年代末,随着美国政府对能源市场管制的解除,在价格波动给人们创造能源交易商机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能源消费商对控制能源价格风险的需求,这两种因素成为能源期货与期权交易勃兴的契机。

安然公司成功地抓住了这个机遇,随之转型为类似于美林、高盛那样的专门从事交易的公司,差别仅限于产品的不同。

另外,安然公司创造性地“运用”了金融衍生工具,使本来不能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或能源商品“流通”起来。

在短短的十几年里,通过企业转型以及成功地引入金融衍生工具,安然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天然气、石油传输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

造成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很多,市场因素是最主要的。

20世纪90年代初期,安然在电力交易市场上的成功,使其野心越来越大,随后开始在国际电力市场上进行更大的冒险,并在欧洲、印度和拉丁美洲扩展电力能源业务。

但是,安然公司在建造和经营电站方面并不出色,在国际电力市场上的投资(特别是在印度的投资)几乎全面失败。

公司IPO盈余管理路径研究_以贵人鸟为例_刘烨

公司IPO盈余管理路径研究_以贵人鸟为例_刘烨

期资产和投资的时间以缓和盈利和债务。
( 3)关 联 交易 操 控
国内企业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还包括股权转
让 、 收 购 兼 并 、 资 产 置 换 等, 这 些 交易主要 通 过 关 联 方 交易实现 。[23-25]
通 过 研 究 发 现 ,贵 人 鸟 通 过 放 宽信用政 策 提 前 确 认 收入、大幅扩张门店、调减费用、关联交易等手段进行
有 文 献 关 于股 权 结 构 及行业特 征 对盈 余 管 理 影 响、 盈 余管理经济后果等也已形成相关结论,因此,本文在案
争激烈的行业中,上市公司管理者以真实活 动盈余管理 例中重点分析案例公司采取会 计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
逃避高质量外部审计的动机更加强烈。
具体证据。
5. 盈余管理经济后果
应 计项目盈 余 管 理 主要 是 通 过 调 整 会 计 估 计、 会 二、案例分析
方法, 在 行业 分析 的基 础上 对公司具体盈余 管 理手段 进
行深度挖掘 ;通过对具体个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挖掘对 一、文献回顾
应于模 型的异常应 计 利润 、 异常生 产成 本 和异常可操 控 性费用等具体信息 ;而对于关联交易,案例研究能根据
1. 应计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Roychowdhur y[10] 首次证明了上市公司不仅可以采
真 实活 动盈 余 管 理 分别 存 在的 现 象, 而 本文 通 过 对个 体案例的微观研究,分析模型背后企业在实践中真实采
得到类似结论外还发现,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偏向使用应 取的盈余管, 而处于竞争劣势地位的企业偏向使用应计 和真实盈余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李江涛等 [33] 认为,竞
3. 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 Berle 等、[26]Demsetz 等 [27] 都认为股权集中度与盈余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摘要:少部分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把公司的账目处理得更加好看,以此发挥一些特定的经济效应。

但此举也会带来信任危机和投资者损失等负面影响。

在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规范公司盈余管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万科集团为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治理机制,结合万科集团实际运作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机制、万科集团、对策建议Abstract:A small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improve the company's finances by mea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certain economic effects. However, such measures also bring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rust crises and investor losses.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standardizing the company’s earnings management have become urgent problems to be addressed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company's governance struc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with the case study of Vanke Group, analyze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problems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Vanke Group,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Keywords: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Vanke Group, policy suggestions1. 引言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的代表,承担着社会责任,必须遵守各种规定和标准,合法合规经营。

民营汽车企业的盈余管理研究 ——以A公司为例

民营汽车企业的盈余管理研究 ——以A公司为例

民营汽车企业的盈余管理研究以A公司为例孙明钰摘㊀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ꎬ汽车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之一ꎮ我国的汽车市场巨大且有较强的发展潜力ꎬ但我国民营汽车企业却举步维艰ꎬ其发展问题一直是大众集中关注的问题之一ꎮA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之一ꎬ具有典型代表性ꎮ文章选择A公司为研究对象ꎬ识别其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ꎬ分析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并得出相关结论ꎮ关键词:盈余管理ꎻ民营汽车企业一㊁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ꎬ人们收入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ꎬ汽车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商品之一ꎮ2019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2.5亿辆ꎮ改革开放以后ꎬ国外汽车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ꎮ外国的汽车企业因其先进的技术㊁雄厚的资金和较高的知名度等能较为迅速地在我国的汽车市场立足ꎬ而我国本土的汽车企业在技术㊁资金和口碑方面都不及外国的汽车企业ꎬ竞争能力明显弱于外国的汽车企业ꎮ再加上ꎬ我国民营汽车企业存在资金较为短缺㊁规模较小等问题ꎬ导致其发展举步维艰ꎮ汽车企业因需要建造厂房ꎬ购买大型设备㊁原材料等ꎬ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ꎬ因此汽车企业的资金管理和分配是极其重要的ꎮ只要资金链出现断裂ꎬ汽车企业就会出现财务危机ꎮ我国民营汽车企业的发展一直都比较坎坷ꎬ财务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ꎮ因此ꎬ我国民营汽车企业如何运用盈余管理度过这些危机ꎬ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ꎮ文章以A公司为案例对象进行盈余管理分析ꎬ希望能为我国民营汽车企业未来进行盈余管理提供相关参考和建议ꎮ二㊁案例分析(一)公司概况A公司成立于1993年1月2日ꎬ是一家以汽车制造及服务为主营业务ꎬ同时追求多元化发展的制造型企业ꎬ现已形成集研发㊁生产㊁销售㊁服务㊁物流㊁金融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汽车集团ꎮ1994年8月8日ꎬA公司在深交所主板A股上市ꎬ股票代码为000572ꎮA公司从最初与日本马自达的合作ꎬ再到挂靠在一汽集团名下ꎬ最后被日本马自达 踢出局 ꎬ创造自主品牌ꎮA公司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ꎬ总共进行了四次 创业 ꎬ经历过 国民家轿 的辉煌ꎬ也陷入过连年亏损的低谷ꎬ一路磕磕绊绊ꎮA公司如今面临技术更新不足㊁产品竞争力低㊁市场份额低等问题ꎬ其后续的发展令人担忧ꎮ(二)后果证据根据A公司2015年至2019年的财务报表可知ꎬA公司的营业收入在2015年至2019年整体呈下降趋势ꎬ说明A公司的业务发展受到阻碍ꎬ产品竞争能力下降ꎮA公司的净利润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也在不断下降ꎬ在2018年亏损约为两亿元ꎬ达到最低点ꎮ在营业收入仍然降低的情况下ꎬA公司在2019年的净利润扭亏为盈ꎬ并且净利润的金额约为九千万元ꎬ只赚取了微薄的利润ꎮ另外ꎬA公司在2017年第四季度和2018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都是突然大幅度下降ꎬ不得不怀疑A公司进行了利润操控ꎮA公司2019年的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都为负值ꎬ与前两年同时期的净利润相差不大ꎬ但在第四季度净利润增加ꎬ但增加幅度较小ꎬ这同样令人怀疑ꎮ综上所述ꎬA公司可能进行了盈余管理ꎮ(三)盈余手段1.利用资产减值A公司2015年和2016年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保持稳定ꎬ均低于两亿元ꎮ自2017年开始ꎬA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度增加ꎬ2017年与2018年的资产减值金额分别约为五亿元和十四亿元ꎬ呈翻倍增长ꎮ但是ꎬA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在2019年又呈悬崖式下降ꎬ又跌回至2015年和2016年的水平ꎮ可以看出ꎬA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对资产进行了大量的减值ꎬ因此在2019年计提的资产减值会大幅度减少ꎬ从而实现2019年的盈利ꎮA公司的坏账损失㊁存货跌价准备㊁固定资产减值准备㊁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2017年和2018年几乎都出现大幅度上升ꎬ但在2019年呈悬崖式下降ꎮ首先ꎬA公司在2018年突然确认了高额的坏账损失ꎬ金额约两亿元ꎬ比上一年增加了近20倍ꎬ但在2019年ꎬA公司又冲回坏账损失一亿元ꎮ其次ꎬA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在2017年和2018年快速上升至三亿元ꎬA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在两年间增加了近七倍ꎬ但在2019年A公司的存货跌价像 过山车 式的下跌到约六千万元ꎮ再次ꎬA公司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2017年和2018年计提了巨额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ꎬ在2019年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大幅减少ꎮ最后ꎬA公司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2017年和2018年进行了大量的计提ꎬ分别为一亿元和四亿元ꎬ在2019年却只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约两千万元ꎬ呈 断崖式 下降ꎮ综上所述ꎬ笔者认为海马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ꎬ在2017年和2018年特意大幅度提高对资产减值的计提ꎬ从而在2019年大幅度降低对资产的计提ꎬ从而实现 微利 ꎮ2.利用研发费用A公司的管理费用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是先上升后下降ꎮ该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在2017年突然增加至十三亿㊀㊀㊀(下转第41页)效果等情况简洁模块指标ꎬ可通过在评价程序中录入相关运算程序直接得出评定分数ꎻ对于过程㊁产出等较为复杂模块ꎬ通过计算机和人为判断相结合方式评定分数提高工作效率ꎮ(三)加快抓好指标库和专家库建设步伐依据财政部预算司«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2019版)»ꎬ加快编程录入现有指标的编号㊁名称㊁用途㊁历史值㊁预算值㊁实际值等指标ꎬ及时调整修正值ꎬ充实完善新增体系指标ꎮ同时ꎬ采编«政府绩效评价指标词典»ꎬ为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国标体系管理创造条件ꎮ另外ꎬ按照政府统一部署要求ꎬ会计师事务专家要积极推荐专业素质全面专家参与评价遴选专家库建设ꎬ积极为政府绩效评价作出事务所应有贡献ꎮ(四)加快开展人员信息化培训工作随着政府绩效评价程序的远程异地同步化㊁多人多机同步化机制形成ꎬ政府绩效评价信息人才培养工作渐趋重要ꎮ其基本要求是ꎬ要求会计师事务审计人员既懂专业能单独执业ꎬ又具备一定信息化素养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常见问题ꎮ因此ꎬ加快事务所审计人员常用编程㊁互联网技术㊁人工智能㊁5G技术学习应用显得尤为重要ꎮ要采取网上教学㊁互教互学㊁考核鉴定等相结合方式ꎬ尝试开展定期网上规培ꎬ提高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人才素养ꎬ提升政府绩效评价效率效果ꎮ参考文献:[1]国务院.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https:ʊnd.mbd.baidu.com/r/kruw3R9Tiw?f=cp&u=9c8205ff71bf15d6ꎬ2018-9-26.[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指引的通知.https:ʊnd.mbd.baidu.com/r/kruw3R9Tiw?f=cp&u=9c8205ff71bf15d6ꎬ2016-4-12.[3]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http:ʊwww.gov.cn/xinwen/2018-11/17/content_5341300.htmꎬ2018-11-17.作者简介:王大响ꎬ青海昆晟联合会计师事务所ꎮ(上接第35页)元ꎬ比上一年增加了三亿元ꎮ然后ꎬ该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在2018年出现小幅度下降ꎬ确认的管理费用金额约十一亿元ꎬ仍高于2016年确认的管理费用ꎮ最后ꎬ该上市公司在2019年确认的管理费用仅为七亿元ꎬ为该期间的最低点ꎮ接下来ꎬ我们对管理费用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ꎮA公司的研发费用在该期间内的变动比较剧烈ꎮ该上市公司的研究费用在2017年突然大幅度增加ꎬ约五亿元ꎬ是2016年研发费用的两倍ꎮ该上市公司在2018年确认的研发费用仍然较高ꎬ约四亿元ꎮ然而ꎬA公司的研发费用在2019年急速下降到两亿元ꎬ比上年减少了几乎一半ꎮ因此ꎬ笔者认为A公司利用研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ꎬ在2017年和2018年提前确认大量的研发费用ꎬ从而减少2019年应确认的研发费用ꎬ实现2019年的 微利 ꎮ3.利用关联交易A公司在2019年其投资收益突然大幅度增长ꎬ金额约为七亿元ꎬ比上一年的六千万元增长了近十一倍ꎮ结合相关公告和新闻报道ꎬA公司在2019年将其所持股权转让给其控股股东的子公司ꎬ形成关联交易ꎮ一方面ꎬA公司将其持有的河南海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全资持有的青风置业有限公司ꎬ确认了投资收益约一亿元ꎻ另一方面ꎬA公司将其持有的上海A公司研发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全资持有的郑州睿之尚实业有限公司ꎬ确认了投资收益约五亿元ꎮ这两项关联交易确认的投资收益总计约六亿元ꎬ占全年投资收益的占比约为99%ꎬ占全年净利润的占比约为7ꎬ对该年净利润的影响较为关键ꎮ因此ꎬ我认为A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出售所持股权ꎬ从而获得巨额的投资收益ꎬ以此来扭亏为盈ꎮ4.利用固定资产出售A公司的资产处置收益在2015年至2016年都保持稳定ꎬ但2019年突然大幅度上升ꎬ金额约为六千万元ꎬ比上一年增加了六千万元ꎮ该上市公司的资产处置收益突然增加的原因是:A公司在2019年处置了342套闲置房产ꎬ获得总收益约两亿元ꎮ另外ꎬ剩下的被处置的271套闲置房产所产生的收益计入了营业收入约七千万元ꎬ占全年净利润的占比约为75%ꎮ由此可知ꎬA公司在2019年出售342套闲置房产所产生的收益对当年净利润的贡献是比较重要的ꎮ因此ꎬ笔者认为海马公司通过处置固定资产ꎬ获得巨额收益ꎬ以此来扭亏为盈ꎮ三㊁结论A公司是我国民营汽车企业的典型代表之一ꎬ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ꎮ近几年因经济不景气㊁行业竞争激烈㊁业务发展受阻等影响ꎬA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亏损ꎬ该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化解了这次的退市危机ꎮ参考文献:[1]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ꎬ2004(9):62-66.[2]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ꎬ1999(9):25-35.[3]孟焰ꎬ张秀梅.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与关联方利益转移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ꎬ2006(4):37-43+94.作者简介:孙明钰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盈余管理研究——以某某公司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在经济学和会计学中引起广泛研究。

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方式在短期内实现企业扭亏为盈,但这种方式只是人为操控财务报表,粉饰财务数据,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因此,本文以某某公司为例,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理论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论证法对某某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识别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段,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提供相关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一方面通过公司内部提升企业业绩来破除财务困境,而不是利用盈余管理扭亏为盈;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相关会计制度,提高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力度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盈余管理;扭亏为盈;资产减值;关联交易一、绪论(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背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论是公司内部管理层还是外部信息使用者,都需要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作为媒介从而实现各自的财务目的。

对于公司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财务指标;而对于公司内部管理层而言,出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市公司也重视披露展现企业良好发展态势的信息,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并从中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我国的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给了企业对财务报告的信息进行调整的空间,实现上市公司的最终财务目标,盈余管理应运而生。

那盈余管理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研究。

为此,本文以某某公司为例,在搜查资料了解公司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初步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然后结合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并结合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为防止类似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2.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意义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对于债权人和投资者而言,盈余管理分析可以帮助他们判断相关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并提供深入分析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为其经济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提醒债权人和投资者谨慎投资,维护自身利益。

第二,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深入剖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找到企业自身的问题,实现真正的扭亏为盈,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有重要意义。

最后,对政府监管机构而言,盈余管理分析有利于看到相关制度的漏洞,从而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盈余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在1980年提出来并进行研究。

凯瑟琳·席珀(198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过程。

威廉·R·斯科特(1997)在其《会计财务理论》中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威廉·R·斯科特(2006)总结出盈余管理手段的两种情形:第一,与政治相关的公司在高利润年份为了避免受到监管,一般采取盈余管理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二,当公司需要良好的业绩展现在公众面前时,管理层就有可能以巨额冲销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

戈登(2004)认为关联交易被视为是一项潜在的利益冲突,股东也没有从中获得收益,并且投资者对关联交易的反应不容乐观。

2.国内文献综述姚建春(2016)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规定条件下,使用会计方法提升企业权益或自身价值的一种做法。

鲍辰璐(2016)认为上市公司实施操纵利润以及财务包装的动机有以下三点:一是为了提高发行价格,在市盈率受限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企业的财务水平;二是为了获得配股资格;三是为了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企业会面临退市风险。

管亚梅和孙响(2017)认为企业在运用价值观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为防止企业退市,要对企业进行充分的准备规划。

林永坚(2015)研究发现ST公司在扭亏为盈的过程中,一直持续地采用关联交易方式。

(三) 研究方法及内容本文主要运用理论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对比论证法,以某某公司为例,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并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第一,利用理论分析法,通过整理盈余管理文献资料概述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主要介绍盈余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在这些理论方面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主要是盈余管理的动机以及手段。

第二,利用案例分析法,着重对某某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分析:首先,对某某公司公司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主要包括公司经营项目和发展情况,并初步判断某某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其次,利用某某公司官网及其他渠道的财务数据对公司盈余管理进行重点研究,透过财务数据说明某某公司盈余管理的表现。

最后,在此基础上为防止类似过度盈余管理行为提出相关建议。

第三,利用对比论证法,在搜集某某公司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数据对比进行论证分析,从而得出某某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结论。

二、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一) 盈余管理的内涵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盈余管理的主体为企业管理层,存在各种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第二,企业盈余管理的客体为企业公开的财务报告及披露的其他相关财务信息;第三,企业盈余管理主要是根据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人为调控企业的会计利润,美化财务数据,以便对外公开满意的财务报表。

最后,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达到企业目标。

(二)盈余管理相关理论1.契约理论企业处于特定的交易环境,在其经营过程中避免不了许多契约关系,是复杂的契约关系结合体。

企业之间通过契约关系来维持正常的往来交易,例如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的购销合同、与投资者的并购合同,通过契约来协调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

但企业间的契约在约束彼此行为的同时,也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如信息不对称、市场风险、成本变动等因素,从而导致契约的不完备,这种不完备给企业可能的空间操控财务数据进行盈余管理。

2.委托代理理论新时代下会计的产生伴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以股份的形式保留着企业的所有权,主要是通过为企业投入生产要素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让渡其经营权,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此专门的经营管理者应运而生,代为管理企业,进行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管理层作为代理人有追求自身利益的需求,并且在通常情况下,管理层的薪酬绩效与公司的业绩相联系。

由于管理层不承担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他们更加注重短期的业绩以此得到更高的薪酬,而损害了股东的长期利益。

当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表现的管理行为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或是其他会计信息进行操控,进而误导相关信息使用者甚至导致其做出错误的决策,形成了代理冲突。

3.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管理层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最大程度地了解到企业最真实的信息,使得管理者处于有利的地位,而与之相对的股东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活动,只是通过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间接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显然股东所得到的真实信息不如管理层,二者之间所得到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在一定程度上对股东不利。

管理层可能会利用这种优势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人为的操控,粉饰财务数据,使得相关信息使用者被动接受企业管理层特意公布的财务数据。

因此,信息不对称会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存在一定的误导性,以此达到管理层的利益最大化。

4.信息传递理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会采取相关手段使得外界对企业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通过发布一些相关公告使得信息使用者获得相关信息,借以做出相应的决策。

主要包括股利公告、利润公告和融资公告,其中当企业决定分派股利及其他相关决策时会发布股利公告;当企业在年度结束后会发布利润公告,对企业当年的盈利情况做出总结,以便投资者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当企业需要融资或实现融资时会发布融资公告,对外公布企业的融资情况。

三、盈余管理的现状、动机和手段(一)盈余管理的现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日益复杂,企业盈余管理现象层出不穷。

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理想往往会采取一些手段进行粉饰,尤其是企业对外财务报表,由此实现扩大融资范围,但这种行为影响到相关信息使用者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更严重的是会危害到小股东的利益。

从企业内部来看,由于管理层的薪资与企业业绩挂钩,管理层难免为了提高自身的薪酬而有意识地虚增企业的利润,使得企业业绩表面上好看。

除此以外企业出于更多动机,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1.避免退市风险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存在着一种退市制度,即“ST”制度,当上市企业连续两年经营不善达到亏损状态时,其股票简称前被冠以“ST”标识,若第三年继续亏损则会面临退市风险。

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上,企业连续两年亏损时面临扭亏为盈的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导致企业为了在财务报表上达到盈利状态而粉饰财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解除退市风险。

2.实现企业再融资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信息使用者往往是从企业发布的财务报告中了解到企业的财务信息。

这样一来,管理层所了解到的真实信息往往多于外部信息使用者。

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企业可能会对企业对外公布的信息进行一定的修饰,使其达到扩大融资的目的,具有盈余管理的嫌疑。

3.提高管理层薪酬根据公司制度规定,管理层的年度奖励是根据企业盈余进行分配的,企业盈余基数越大,则奖励越丰厚。

因此,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管理层可能人为调控利润,通过虚增企业利润以此提高自身的奖励,获得更大的额外利益。

4.其他动机由于我国存在税收减免政策以及政府补助政策,一些企业为了获得税收减免优惠或者政府补助会人为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政策优惠所需的条件,借以减少企业成本,扩大企业利润空间。

(三)盈余管理的手段1.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在会计方面,同样的业务处理存在着不同的会计方法,尽管会计原则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明确规定可比性和一贯性,但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使得会计处理存在可选择性。

因此,变更会计方法短时间内可以改变原本的财务数据,这就给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例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两大类,货的计量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因此,一方面,企业可能通过改变计量方法来改变财务数据,达到财务数据上的成本节约,最终实现人为调控利润的目的。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降低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减少折旧费用来进行盈余管理。

2.关于资产减值企业资产减值主要是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等等,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主要是通过在上一年计提较多的资产减值损失,而后在第二年计提较少的资产减值损失,从而在利润表上实现净利润的增加,是一种常见的盈余管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