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滨州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彻 党 的 十 九大和 十九届 二 中 、 三 中 全会精
神,
统筹推进
位 体 “ 五


总体布局 ,

调 推进 “ 四 个全面 ” 战 略布局 , 坚持 以 人
民 为 中 心 的 发 展思 想 , 坚 持新 发 展 理念 ,
认 识 、 尊重和 顺应城市 发展规 律 , 统筹做
鲁 政 字 号 〔 2 0 1 9 〕 1 2
各市人民政府 ,
各县
市 (

区)
人 民政府 ,
省政府各 部 门 、
各直 属 机 构 :
《 山 东 省 现代化海洋 牧场 建设 综 合试点 方 案 》 已 经 省 委 、 省 政府 研究 同 意 , 现 印 发
给 你们 , 请认 真组织 实 施 。
划 》 确 定 的 规划 区 范 围 内 , 实 行统一 的 城
乡 规划 管理 。 优化村镇体 系布 局 , 大力 实
施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 统 筹 安 排 城 乡 基 础 设
施 、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推进 城乡 基本 公
共服务 均 等化 。 完 善交通设施 建设 , 加 快
五 、 重视 城市 自 然 生 态格 局 保护 和特 色 风貌 塑 造 。 依 托 “ 四 环 五 海 、 生 态 滨
州 ” 的 城市框架 , 合理 组 织 陆 海 林 田 湖城
等要 素 , 做好总 体 城市设 计 , 构 建蓝绿 交
织 、 疏密 有度 、 水 城共融 的 平原城市 景 观
好 滨州 市 城 乡 规 划 、 建 设 和 管 理 各 项 工
作 。
二 、
重 视城 乡 区域 统筹 ,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的批复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的批复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16•【字号】滨政字[2010]138号•【施行日期】2010.09.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的批复(滨政字〔2010〕138号)高新区管委会:你区《关于申请批复〈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请示》(滨高新管委发(2010)75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区范围为:东至G205国道,南至广青路(新319省道)、新四路(浮桥路),西至青田路(虎跃十二路),北至堤坝路,面积83.6平方公里。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定位:黄河三角洲生态、科技功能区;滨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物流加工基地;滨州中心城市南部新区。

四、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规模:规划2030年高新区城区人口规模15万人。

2030年建设用地规模36.32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G205国道-新一路-渤海五路-堤坝路-滨博大道-新一路-规划支路-新四路-青田路-广青路-新七路-滨港铁路围合的区域。

五、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要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和发展目标,做好总体规划以下各层次的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城市设计,为快速发展的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区建设提供规划管理依据。

六、你区要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加强规划管理工作,确保规划各项要求得到落实。

若需变动,应按规定程序报批。

滨州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九月十六日。

滨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滨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滨州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发展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05年90.7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05年的8.06%增长到2010年的20%,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目标及任务,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为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在做好向上争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全市科技投入,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提升了全市科技综合实力。

“十一五”期间,全市落实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73项,补助经费11864万元,其中国家级90项,补助经费4402万元,省级383项,补助经费7462万元,对上争取项目数和资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市科学技术支出超过59000万元,年增长幅度最高达到78%,占GDP的比例达到1.69%以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成果奖95项;共申请专利5176件,年均增长50.95%,授权专利3099件,年均增长58.95%。

全市县区以上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实现满堂红,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发展到5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发展到35家,1人获第三届“中国专利山东优秀发明家”称号。

(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落实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力度,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力量。

截至2010年底,全市按照新办法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1家,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达到835.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0.28%,比2005年增加12.22个百分点。

同时,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快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步伐,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

国家旅游科技园区滨州总体规划

国家旅游科技园区滨州总体规划

国家旅游科技园区滨州总体规划
介绍
该总体规划旨在引导和推动国家旅游科技园区在滨州市的发展,实现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主要内容
1. 区域布局:对滨州市内国家旅游科技园区的整体布局进行规
划和调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2. 发展目标:确定国家旅游科技园区在未来5年内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指标。

3. 产业布局:确定国家旅游科技园区内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如旅游、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以便合理配置资源和吸引投资。

4. 建设规划:制定建设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国家旅游科技园区
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能够按时建成并投入使用。

5. 环境保护:考虑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确保科技园区的发展
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6. 政策支持:通过政策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和创新者在国家
旅游科技园区投资和发展。

主要目标
1. 经济增长:国家旅游科技园区在未来5年内实现年均GDP
增长率不低于10%。

2. 就业机会:为滨州市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降低地区失业率。

3. 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滨州市的科技水
平和竞争力。

4. 文化发展:加强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滨州市的软实力和形象。

5. 环境保护:确保国家旅游科技园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
协调,打造绿色、可持续的园区。

结论
本总体规划为国家旅游科技园区在滨州市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
依据,将通过合理布局、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措施,实现
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即是该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滨州高新农科园可行报告20140823分析

滨州高新农科园可行报告20140823分析

滨州高新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可行性报告滨州职业学院2014年8月23日目录一、背景和意义 (4)(一)背景 (4)(二)意义 (7)二、基础条件 (9)(一)区位优越 (9)(二)交通便利 (10)(三)土地资源丰富 (11)(四)自然环境适宜 (12)(五)基础设施完善 (13)三、必要性分析 (14)(一)优化高新区发展布局的需要 (14)(二)促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15)(三)培育区域农业特色产业的需要 (15)(四)创新区域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 (16)四、基本思路、功能分区与发展目标 (16)(一)基本思路 (16)(二)功能分区 (17)(三)发展目标 (19)五、主要建设内容 (19)(一)打造六个“中心” (19)(二)建设N个“园中园” (22)(三)创新体制机制 (23)(四)做好配套开发 (29)六、三年推进计划 (32)(一)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 (32)(二)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 (33)七、项目预期及效益分析 (34)(一)项目总体预期 (34)(二)预期经济效益 (35)(三)预期生态效益 (36)(四)预期社会效益 (36)八、保障措施 (37)(一)加强组织领导 (37)(二)对接发展规划 (37)(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38)(四)优化政策环境 (38)九、结论与建议 (38)滨州高新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可行性报告滨州高新区广青路(S319)以南区域(下称项目区),拟筹建滨州高新农业科技园区(简称滨州高新农科园,或农科园)。

项目区面积48.7平方公里(7.3万亩),常住人口1.9万人,有37个村。

农科园定位高新、提升一产、引领示范、培育产业、富民增收,以粮食作物为主、设施农业为辅,致力打造全市领衔、省内一流的农业科技园区,逐步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一、背景和意义(一)背景1. “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问题日益突出。

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提纲格式) (1)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提纲格式) (1)

关于批准北京顺义等27个农业科技园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通知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1年01月04日来源:科技部国科发农[2010]704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进一步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作用,科技部决定启动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

经地方推荐和专家评审,科技部研究决定,批准北京顺义等27个农业科技园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名单见附件1),建设期为三年。

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科技主管部门,以及园区所在地(市)政府进一步重视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工作指导,加大支持力度,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力争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孵化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创业服务基地、培育现代农业企业的产业发展基地、体制机制创新的科学发展试验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创新示范基地。

请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单位按照《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和《“十一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纲要》的要求,修改完善园区总体规划,编写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提纲见附件2),于2011年3月1日前将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一式四份)报送科技部审核备案。

材料报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邮编:100045。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科技部农村司,王亚武,。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王强杨经学,(兼传真);电子邮件: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名单1 北京顺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 天津滨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4 内蒙古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5 辽宁海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6 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7 江苏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8 浙江杭州萧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9 安徽芜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0 江西新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 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2 河南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3 湖北仙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4 湖南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5 广西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6 海南三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7 重庆忠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8 四川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9 贵州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 陕西杨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1 甘肃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2 青海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4 新疆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6 厦门同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7 深圳宝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附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园区名称建设单位科学技术部编制年月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编写提纲1、基本情况表2、园区概况(包括园区建设地点、面积、时间、管理机构、主要技术支持与合作单位、主导产业(产品)、企业与农户等方面的总体情况)3、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包括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总体目标等)。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山东滨州工业园区东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滨政字〔2020〕133号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山东滨州工业园区东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滨政字〔2020〕133号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山东滨州工业园区东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

正文:
----------------------------------------------------------------------------------------------------------------------------------------------------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山东滨州工业园区东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你局《关于申请批复〈山东滨州工业园区东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山东滨州工业园区东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范围北至永莘路以北、南至梧桐五路、东至渤海二路以东、西至凤凰三路,规划总面积约8.83平方公里。

三、规划定位为滨州工业园区的新旧动能转化示范区,以科技为先导、以服务为纽带、以环境为基础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四、你局要严格按照规划依法实施和管理,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

因上位规划变更或规划实施需要等,需对上述规划进行调整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滨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18日
——结束——。

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园

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园

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园情况介绍示范园规划设立58个示范区,涉及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示范区作为核心区技术和标准的推广示范基地,根据核心区生产要求提供标准化农产品原料,并担负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示范和生产作用,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转化基地,同时也是带动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主要区域。

1、滨城区市西高效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①建设单位:滨城区市西街道办事处②建设地点:滨城区市西街道办事处小街村③建设规模:园区规划占地总面积1200亩,总投资1300万元。

④主要建设内容:建设休闲餐饮区、蔬菜种植区、百枣园和黄河之洲冬枣园,建设高科技智能联动高档花卉温室一栋。

园区建成后将成为滨州近郊功能最全的集休闲、旅游、餐饮、培训于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2、惠民县雷力赛安健食有机蔬菜种植科技示范园①建设单位:惠民县金阳润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②建设地点:惠民县李庄镇大王东村③建设规模:规划种植面积2000亩,总投资2000万元④主要建设内容: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规范操作,全部应用经IMO欧盟有机认证的雷力海藻肥,打造高效、生态蔬菜种植科技示范园,以示范园为平台,探索建立起全县现代化的农产品供销连锁体系。

3、阳信县有机鲜食玉米高效生态示范园①建设单位:山东阳信红太阳农资商贸有限公司②建设地点:阳信县河流镇③建设规模:园区占地总面积为560亩,投资1200万元。

④主要建设内容:建设鲜食玉米生产技术培训、产品检验、产品加工、贮存基地;建立100亩无公害高标准鲜食玉米生产示范田;建设鲜食玉米预处理车间、真空包装流水线车间,深加工流水线。

三年内建立起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有机循环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

4、无棣县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①建设单位:山东舜园枣业有限公司②建设地点:无棣县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③建设规模:园区规划总面积5000亩,总投资8000万元。

④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枣产品深加工区,冬枣金丝小枣繁育基地100亩,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亩,有机蔬菜基地10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800亩,休闲会馆1座,经济绿化苗木基地1000亩,建设防渗U型渠3510米,进行排灌沟配套建设,耕种收实现全程机械化。

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思路与对策

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思路与对策

收 稿 日期 :O O—l 2l O~0 5
基 金 项 目 : 东 省 环 境 保 护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0 0 山 2 1 HB0 ) 2 第 一 作者 简 介 : 田家 怡 ( 9 1 ), , 1 5 男 山东 桓 台 人 , 究 员 , 要 从 事 生 态 学 研 究 , malb ty l 6 c m. 研 主 E— i: zj@ . o 2
1O . 9万 h . m! 国家级农 业科 技 园 区覆 盖 了全 国的所 有省 、 直辖 市 和 自治 区 , 总体 布 局 比较 合理 . 家农业 国 科 技园 区是直 接服 务于“ 三农 ”的科 技 推广机构 , 它集 人才 、 资金 、 术和 信息 于一体 , 技 以科技 为 先导 , 以项 目为支 撑 , 以企 业 为依 托 , 以人 才为 基础 , 以效益 为 目标 , 是社 会 主义市 场经 济条件 下促 进农 业科技 转化 为 现 实生 产力 的综 合平 台. 6 国家 级农业 科技 园 区在基础 设施 、 3个 科技 创新 、 源 整合 等方 面 均取 得 了可喜 资
田 家 怡 , 江 宝 夏
(. 州学 院 黄河 二角 洲生态 环境 研究 中心 , 1滨 三 2 山 东 省 黄 河 角 洲 生 态 环 境 重 点 实 验 室 ; 东 滨 州 2 6 0 ) . 山 5 6 3
摘 要 : 分析 了黄 河三 角洲 国 家农 业科技 园区建设 的背景 与意 义 , 绍 了该 园区 总体规 划 的 介
济圈 、 黄河 经济 带发展 的 现实需 要 ; 中国农业 实现 产业 化和 现代 化 的重 要举 措 ; 是 是传 统农 业 向现代农 业
跨 越 的需要 ; 促 进社 会 主义新 农村 建设 的实 际需求 . 是

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培植全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通知

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培植全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通知

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培植全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30•【字号】滨政办发[2010]90号•【施行日期】2010.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培植全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通知(滨政办发〔2010〕9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根据市委、市政府“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经市政府同意,2011年在全市选定58家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进行重点培植。

为推进我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将有关事项知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是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发展提升,是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的现实选择,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对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在全市选取培植5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年来,园区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助推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在继续推进2010年确定的58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上,协调做好2011年新确定的5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植工作,促进我市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体系,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一)搞好园区规划布局。

坚持“沿路定位、带状开发、综合治理、组团发展”的原则,突出主导产业的区域优势,合理确定规划布局。

紧紧围绕高效、生态的发展要求,提升园区规划标准;注重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沿交通干道规划布局,设置统一规格的标识牌。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发展规划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发展规划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升黄河三角洲核心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黄河三角洲核心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和建设,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和支撑重点产业振兴、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力度,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升黄河三角洲核心竞争力,不断推进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原则。

围绕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通过对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明确以促进科学发展、推动自主创新为主要任务,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新形式、新挑战,同时遵循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注重科学规划。

2、坚持需求导向原则。

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部署一批对当前经济发展最具影响、能有效拉动内需、并在近期可以取得突破的任务,集成转化应用一批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加速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战略产业,切实起到科技支撑和带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作用。

3、坚持重点突破原则。

围绕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选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在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确定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选择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作为重点,集成力量,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力争快见成效,以局部的突破和跨越带动黄河三角洲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跃升。

4、坚持超前部署的原则。

选择对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起关键与先导作用的重要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科技园区建设,培育一批具有我市优势的创新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化成果,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引领黄河三角洲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滨州市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最大萁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域喹是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菥加快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喹对于滨州实施追赶超越战略喹促进蓝色经济 区建设喹统筹经济萁社会萁生态协调发展喹建设富裕文明萁和谐幸福 的现代滨州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菅黄河三 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菀和省委萁省政府菅关于贯彻落实嘟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嗫的实施意见菀喋鲁发萃喑啾嗖啾菸 嗪号嗒喹为进一步推进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喹指导 滨州市今后一个时期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喹特制定本规划菥本规划 的范围包括山东省滨州市全境喹现辖滨城区萁惠民县萁阳信县萁无棣 县萁沾化县萁博兴县萁邹平县 喾县 嗖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萁高新技术
滨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滨政发萃喑啾嗖啾菸喙嗪号
滨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菅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区发展规划菀的通知
各县喋区嗒人民政府喹滨州经济开发区萁高新区萁北海经济开发区管 委会喹市政府各部门喹各直属事业单位喹市属各大企业喹各高等院 校喹中央萁省驻滨各单位嗷
菅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菀已经市 政府同意喹现印发给你们喹请认真遵照执行菥
菖 喽菖
产业开发区萁北海经济开发区喹人口 啻喔喽万喹陆地面积 嗪喾啾啾平方公 里菥本规划以 喑啾啾喙年为基期喹近期目标到 喑啾嗖喽年喹远景展望到 喑啾喑啾年菥
一萁发展现状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喹黄河三角洲腹地喹濒临渤海湾菥自黄 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启动以来喹滨州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喹始终 立足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主战场这一定位喹坚持把黄河三角洲开 发建设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和载体喹 着力培育符合高效生态要求的产业体系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喹科学 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喹经济社会呈现出科学发展萁和谐发展萁又好 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菥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菥新世纪以来喹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喹奋力赶 超喹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喹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菥全市地区总 产值 嗖喑啻嗪啾喾亿 元喹列 全 省 第 嗖啻位喹喑啾啾啾年 以 来 年 均 增 长 嗖喽喙唳嗉人均生产总值 啻啻喾喔嗖元喹比全省平均高 喽喙喙元喹是 喑啾啾啾年 的 嗟嗟倍嗉地方财政收入 喔啾嗟亿元喹列全省第 嗖嗖位喹是 喑啾啾啾年的 喾嗟倍嗉农民人均纯收入 喽喾喾喑元喹列全省第 嗖啻位喹是 喑啾啾啾年的 喑啻倍菥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菥 三产比例由 喑啾啾啾年的 喑喑喙嗟嗷嗟喙嗖嗟嗷 喑嗪啾喑调整为 嗪嗪嗷喽喙嗪喽嗷啻嗖嗖喽菥按照生态萁循环萁优质萁高效的要 求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嗖啻喽喙家喹主 营收入过 嗖啾啾亿元企业达到 喾家喹利税过亿元的企业达到 喑嗖家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滨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滨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滨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201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滨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201号滨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批准〈滨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滨政呈〔2023〕2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滨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滨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环渤海南岸智能制造基地、富有北方水网特色的乐居品质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滨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74.6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09.6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78.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885.06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6.50亿立方米;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8%。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公示稿)一、总则1、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17-2035年,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2、空间规划层次本版总体规划分为三个层次(1)市域:指滨州市所辖的全部行政地域,包括滨城区、沾化区、邹平县、博兴县、无棣县、惠民县和阳信县,总面积约为9600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滨城区、沾化区和北海新区(马山子镇)全域,总面积约3774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规划期内城市开发建设的集中区域边界,包括主城区和沾化城区两部分。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性质1、城市发展目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环渤海湾南岸新兴增长极。

2020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旧动能转换取得初步成效。

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环渤海湾南岸新兴增长极。

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新滨州。

2、城市性质: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渤海湾南岸的新兴制造业基地,以黄河地域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文明城市。

3、中心城区城市职能主城区职能:高效生态经济的技术策源地和国家示范区;渤海湾南岸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辐射鲁北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完善、环境宜居、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沾化城区职能:以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承载京津冀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服务功能完善的市域副中心;市域北部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

三、市域层次规划1、全面落实省级生态保护规划要求,划定空间管制边界。

全面对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市域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39.3%、46.8%、13.9%。

打造“三带”(沿黄河生态保护带、徒骇河生态带、小清河生态带)、多廊道(漳卫新河、德惠新河、马颊河、徒骇河、潮河、小清河)、多节点(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的市域生态空间格局。

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本情况简介2010年12月,科技部正式批复成立“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同时,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三家“部省共建”园区之一,与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组成共建联盟。

一、园区建设背景(一)园区建设是实施“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2009年11月,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要求“按照高效、生态、创新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新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一,以此来探索开创现代农业高效生态发展新模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带动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的大发展、大跨越。

(二)园区建设是推进滨州乃至山东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已经连续20年居全国第一位。

滨州市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域,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的主战场。

滨州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大力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信息技术应用和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的二、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

(三)园区建设是保障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大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农业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有效保证食品安全。

建设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就是要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建设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在提高农产品效益、带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上闯出新路子。

二、园区建设优势自园区成立以来,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工作。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园区建设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布署,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编制了高标准总体规划,为园区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根据山东省和科技部省部共建协议中确定的“七项共同推进”的工作,滨州园区被列入全国3家“省部共建”园区之一,并纳入科技部“一城两区百园”全国布局之中。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州市北部沿海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滨政发[2013]22号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州市北部沿海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滨政发[2013]22号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州市北部沿海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州市北部沿海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滨政发[2013]2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现将《滨州市北部沿海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滨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9月30日滨州市北部沿海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9月)目录前言一、基础现状与机遇分析(一)发展现状(二)优势条件(三)发展机遇二、发展思路与目标(一)发展思路(二)产业定位(三)基本原则(四)发展目标三、发展重点(一)环境友好型工业(二)现代服务业(三)高效生态农业四、空间布局(一)整体空间格局(二)重点园区布局五、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一)土地资源利用(二)水资源利用(三)海涂资源利用(四)交通设施建设(五)能源设施建设(六)信息化建设(七)生态环境保护(八)发展循环经济六、实施保障(一)组织领导(二)资金筹措(三)区域合作(四)招商引资(五)科技人才前言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实现“沿海突破”列为头号工程,全力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

北部沿海地区成为全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是黄蓝两区开发的重要抓手,是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是黄河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着眼点,是当前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推进方向。

为此,高度重视沿海产业发展,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北部沿海产业规划,对科学布局产业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加快推动北部沿海快速崛起,实现黄蓝两区统筹发展,巩固提升我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主战场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滨州园区文本解析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滨州园区文本解析

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战略 (3)第三章产业分区规划 (5)第四章城镇体系规划 (6)第一节人口规模及城镇化 (6)第二节城镇体系规划 (6)第三节城镇公共设施规划 (6)第四节城镇综合交通规划 (7)第五节城镇工程设施规划 (7)第六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8)第七节空间管制规划 (8)第五章核心区(鲁北生态城)用地布局规划 (10)第一节城镇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10)第二节核心区(鲁北生态城)总体布局 (10)第三节核心区(鲁北生态城)道路交通规划 (11)第四节四线控制 (12)第六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13)第七章公用设施专项规划 (14)第一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14)第二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14)第三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14)第四节通信工程专项规划 (14)第五节热力工程专项规划 (15)第六节燃气工程专项规划 (15)第七节环保环卫工程专项规划 (15)第八章防灾规划 (17)第九章分期发展规划 (18)第十章实施措施与建议 (21)第十一章附则 (22)附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效的指导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滨州园区(以下简称滨州园区)的建设及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滨州园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和文件的规定,特编制《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滨州园区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滨州园区城镇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城镇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按本规划执行。

本规划文本中标下划线的条款为强制性内容。

第三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山东省村庄与集镇建设管理条例》;《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991);《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4);《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1997);《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06);《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2005);《山东省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暂行技术规定》;《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2020年)》(2009);《科学技术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协议》(2011);《农业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合作备忘录》(2010);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2013——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0——2030远景:2030年——第五条规划范围:滨州园区规划范围以沾化县泊头镇为主体,泊头镇北部的朱家瞿等4村仍由沾化县管辖,滨城区秦皇台乡北部的马坊、任马、小赵3村纳入滨州园区规划范围,共113平方千米,35个行政村,人口3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总体规划提要 (3)1.1背景意义 (3)1.2总体目标 (3)1.3布局与重点 (3)1.4投资概算 (4)二、园区概况 (5)2.1核心区现状 (5)2.2示范区概况 (8)2.3辐射区概况 (10)三、背景与意义 (12)3.1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12)3.2环渤海经济圈、黄河经济带发展的现实需要 (12)3.3中国农业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12)3.4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需要 (13)3.5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 (14)四、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目标 (15)4.1指导思想 (15)4.2园区建设基本原则 (15)4.3规划理念 (16)4.4目标 (20)五、产业发展规划 (22)5.1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2)5.2产业发展原则 (24)5.3产业发展定位 (25)5.4重点产业链构建 (26)5.5农业重点技术应用 (33)六、园区的布局、功能与发展重点 (39)6.1园区布局 (39)6.2园区功能 (39)6.3核心区建设 (40)6.4示范区建设 (62)6.5辐射区建设 (67)七、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70)7.1强化组织管理 (70)7.2完善运行机制 (71)7.3建立信息平台 (73)7.4建设物流网络 (81)八、园区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 (89)8.1投资估算 (89)8.2资金筹措 (90)8.3效益分析 (90)九、政策与保障 (92)9.1科技保障体系 (92)9.2政策保障体系 (92)9.3投入保障体系 (93)十、建设进度与安排 (94)10.1筹备阶段 (94)10.2建设阶段 (94)一、总体规划提要1.1背景意义建设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平台,是对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是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2总体目标放眼世界、立足国内,依托当地、辐射黄河三角洲,以国际、国内高端市场为对象,以国内外高新农业科学技术为促进条件,以当地、周边地区及至全国农业资源为依托,以信息化平台和金融平台为支撑,以盐碱地综合利用、高效生态农业和高端食品深加工为特色,将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生态、智慧型的农业科技园区。

规划期内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到2013年,核心区生产总值达到约3亿元;到2015年,核心区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到2020年,核心区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

到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超过10000元,到201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超过12500元,到202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超过20000元。

到2013年,解决当地就业5000人以上,辐射带动农民30万人以上。

到2015年,解决当地就业10000人以上,辐射带动农民50万人以上。

到2020年远期园区建设完成,解决当地就业20000人以上,辐射带动农民100万人以上,发展成为符合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方向的农业科技园区。

1.3布局与重点园区总体规划形成“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层次的整体结构。

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是整个国家农业园区的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它们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第一层次是核心区,选址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东部,规划土地面积14平方公里。

核心区分为先进科技服务区、现代物流信息区、高效生态农业区、高端食品加工区。

第二层次是示范区,规划设立17个示范区,选址位于滨州市各区县,涉及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第三层次是辐射区,辐射整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合理调整渔业、林业、畜牧业生产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支持黄河三角洲荒碱地综合治理,有计划地对荒碱地进行开发治理及改造中低产田。

1.4投资概算核心区总投资约50亿元,其中三年内投资5亿元。

拟申请国家投资2亿元,地方财政配套3亿元,市场融资或风险投资25亿元,企业自筹20亿元。

预期规划末期核心区年产值达到11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

二、园区概况2.1核心区现状2.1.1核心区现状概况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选址基地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东部,位于环渤海经济带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腹地,距离济南约140公里、距离天津约140公里,距离北京约290公里,临近的大港有滨州港、黄骅港。

核心区选址范围北至同家河,东至秦口河,南至小米河,西临海港路。

选址基地现为赛尔公司整体经营,面积为35.6平方公里,规划在其中选取14平方公里作为核心区用地。

(1)自然条件地质:核心区选址地区属黄河冲积沉积,厚度多在200~400米之间。

长期以来,济阳凹陷区属沉降地带,地壳一直处在一面下陷,一面为河流冲积物填充的状态,尤其是黄河的多泥沙河流的冲积作用占优势,冲积速度大于地壳沉降速度,形成了广大的冲积平原。

地貌:总体上地势低平,地面海拔在1.8-2.8米之间。

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和决口泛滥,造成沉积物交错分布,加上河流冲刷、海潮内浸、自然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冲积平原的地貌特征。

河流:核心区紧靠秦口河,朱龙河、同家河、小米河3条支流横贯核心区。

土壤:核心区土壤类型分为潮土和盐土两个土类,滨海潮土、滨海盐化潮土、滨海潮盐土三个亚类九个土属。

土壤质地多为中壤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左右,碱解氮为59.88 ppm,速效磷为10 ppm,速效钾为98 ppm,pH值6~7。

含盐量2‰左右,以氯化物基土为主。

土体构性为薄粘心和厚砂腰或厚粘心。

植被:核心区地处落叶阔叶林植被区,境内大部分为人工植被,主要有棉花、水稻、蔬菜、冬枣树、杨树、白蜡等。

盐碱地上分布着许多自然植被,如柽柳、黄须菜(翅碱蓬)、马绊草、芦苇以及野生中药材等。

(2)现状用地种植:核心区选址基地南部种植冬枣,面积为340公顷。

中部和西北部种植棉花,面积为1110公顷。

北部少量种植水稻,面积为103公顷。

养殖:核心区选址基地内有养鸡场三处,占地面积为4.6公顷。

河流水域:核心区选址基地内有两处水库,其中:赛尔水库位于南部,面积为176.5公顷;飞龙水库位于中部偏北地区,面积为48.3公顷。

水库库容总量1200万立方米。

基地内及边界有四条河流,分别为秦口河、同家河、朱龙河、小米河,其中秦口河通向渤海,为咸水河。

过境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5000万立方米,核心区西邻小米河引黄灌渠,年输水量1.2亿立方米。

基地北部有海水养殖场。

管理:核心区选址基地内有赛尔公司管理处一处,有入口管理房一处,管理设施总用地面积为0.2公顷。

道路:核心区选址基地内有农耕路42条,总长91.5公里;有农村2级公路1条,总长34.5公里。

基础设施:核心区选址基地内有油井10处,总占面积约为0.2公顷。

核心区选址基地内有10千伏电力线路35公里。

有农用变压器17个,总变压容量2800千伏安。

农业设施:核心区选址基地内有1.4平方公里土地标准化台田,沟、渠、桥、涵全部配套,已初具土地台田化、耕作机械化、沟渠配套化、开发有序化的现代农业园区的雏型。

未利用土地:核心区选址基地内未利用土地为1047.5公顷,主要为荒碱地和滩涂。

2.1.2 核心区用地条件分析(1)有利条件交通条件良好:邻近公路有长深高速公路、荣乌高速、滨德高速、疏港路、国道205;邻近铁路有规划滨小铁路(疏港铁路);邻近港口有滨州港,规划建成6000万--1亿吨/年吞吐量大港;民航运输充分利用临近的济南和青岛两大空港,邻近的大高航空城发展为专业化机场。

交通运输条件适合物流发展。

气候条件好: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高寒酷热,有地热和风能资源。

用地平整、未利用土地比例高:坡度变化小,适合大片使用。

且选址基地内有大面积未利用土地,占总用地约30%,适合整体开发利用。

生态良好:自然环境优美,水网密布,便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核心区淡水与海水交界的特殊生态条件适合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和耐盐碱作物研究。

水资源充足:核心区范围内的两处水库、引黄灌渠、河流等淡水资源能够满足农业等产业发展需求。

临近黄河入海口,海水与淡水交汇,适合发展海、淡水养殖。

农业资源丰富:已形成冬枣种植340公顷,棉花、水稻等产量也较高。

园区所处山东省滨州市农业资源条件良好,是重要的粮棉基地,林果、畜禽、养殖产业发展速度也较快。

土地权属集中:基地用地属于国有土地,承包给公司经营。

规划范围内没有村庄,便于整体使用。

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民心所向:园区设立和建设得到国家科技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等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从资金、技术、管理、体制等各方面提供保障。

(2)不利条件需要处理盐碱化:土地盐碱程度2-3‰,需要进行技术处理或种植耐盐碱作物。

防海潮侵蚀:基地高程较低,需要防渤海海潮侵蚀。

此外,需要加强对暴雨、干旱、冰雹、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防护。

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基地距离滨州市区、无棣县城较远,道路网系统和水电基础设施投入较大。

2.2 示范区概况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区选址位于滨州市域各区县。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经济开发区,全市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69万人。

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滨州市是“两岛一湾”千里黄金海岸线的中间地带,是国家实施“渤海碧海行动计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省实施“海上山东”建设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也是全国第二大跨世纪工程“神骅工程”桥头堡——黄骅港重点辐射区域,是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

滨州市境内有滨博高速、205国道纵贯南北,220国道横穿东西,济青高速公路穿过南部,已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的公路交通网;滨州港现有500-3000吨级泊位7个,总吞吐能力130万吨/年;境内现有铁路58公里,黄大铁路已建成使用。

滨州市与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济南等大中城市距离较近,与日、韩隔海相望,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农业发展基础良好:滨州市属温带东亚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79.7毫米,而且雨热同季,适于多种农作物和饲料作物生长。

全市已开发的耕地578.55万亩,农作物以粮棉为主,粮食总产年均200万吨以上,年产秸秆300多万吨,饼粕150万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