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世界三大宗教的哲学思想_以世界各大宗教建筑为分析比较载体_刘悦
世界三大宗教的世界观
![世界三大宗教的世界观](https://img.taocdn.com/s3/m/dc52f8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2.png)
世界三大宗教的世界观
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这三大宗教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以下是对它们的简要介绍:
基督教世界观: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创造者,他创造了宇宙和人类。
人类由于亚当和夏娃的堕落而有罪,需要通过信仰耶稣基督来获得救赎。
基督教相信天堂和地狱的存在,认为行善者可以进入天堂,作恶者将被打入地狱。
伊斯兰教世界观: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是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他通过派遣先知来传达他的启示。
伊斯兰教相信天堂和地狱的存在,认为行善者可以进入天堂,作恶者将被打入地狱。
佛教世界观:佛教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无数因缘和合而成,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
佛教强调通过修行来消除痛苦和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对三大宗教世界观的简要介绍,每个宗教都有其复杂的教义和信仰体系。
同时,不同的宗教和教派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和多样性。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宗教的世界观,建议你查阅相关资料或与专业人士进行探讨。
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
![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76088e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1.png)
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人的宗教与神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承认有一个创造宇宙万物的神存在(基督教信“耶稣”、伊斯兰教信“安拉”),它们的教主都自称是神的代表,如: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是安拉的唯一使者;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说”(即圣父圣子圣灵一体)。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和神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甚至和神是一体不可分的,所以称之为“神的宗教”。
那么,世上只有一种宗教即佛教,它不承认世界上有超越人类的神存在,不承认宇宙万物是神所创造的。
它提出“因缘生”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因缘而生,世界上没有自然存在的东西。
比如:房子是由材料与人工而产生的(材料是因,人工是缘);树木是种子(因)与阳光(缘)而产生的。
佛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如:种子和芽,有种子才有芽的发生,而有芽才有种子的成长,它们异时而存在,作为因果而相续。
因为神不符合“因缘生”理论,所以它就否认神的存在。
佛教认为在宇宙万物里没有一种比人格更崇高的东西。
所以人就不必向神屈服,主张自我修炼,以后就可以达到最高境界“涅磐”。
所以佛教是以人为主的,因此,称之为“人的宗教”。
二者有以下几点区别。
一、教主的本质不同神的宗教的教主多自称是神的“儿子”或“使者”,因此他们除了具有人格之外,还具有神格,本身就是神的附属或一部分。
但是他们的人格并不是独立自主的,是神所创造的,因此隶属于神的。
而人的宗教的教主则完完全全是个人,是个平平凡凡的人,经过磨炼修养而成的,因此他们的人格是独立自主的,既不是神的儿子,也不是神的使者。
二、教主的智慧和能力不同神的宗教认为神是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
《古兰经》:“安拉是全聪的、全知的、全能的。
” 《旧约圣经》:“上帝是至高无上,全能全知,无所不在,创天地万物的唯一真神……”。
而人的宗教则完全否定天地之间有全知全能的神。
佛教认为“佛”是大知大能,而不是全知全能。
佛虽具有无上智慧,可以了解宇宙的一切道理,但佛不能预先论断某个人或某件事将来会如何如何。
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于文化景观异同
![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于文化景观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4d7fe86fa45177232f60a25e.png)
一、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于文化景观异同
分布:
1.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非洲中部和南部。
2.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
主要分布于西亚和北非和东南亚的岛屿。
其中巴基斯坦是信奉伊斯兰教。
3.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
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是释迦部落的王子。
他29岁时开始修行,创立了佛教的教义。
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包括东南亚的中南半岛)。
文化景观异同(以建筑为例):
教堂建筑的高耸入云是要显示上帝高高在上的威严;清真寺上面的穹顶是为了召唤信徒;而佛教用类似皇宫的建筑来表现它的地位。
但是,不管同一种宗教还是不同宗教的建筑,也不管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他们都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是某种宗教的表现形式,都是为了向人们宣传某宗教。
二、阿拉伯世界恐怖活动频繁的原因
其根本原因并不是伊斯兰教的存在,社会公正失衡、贫富差距拉大、巴以冲突延续、大国尤其是美国干涉与在世界称霸......才是中东恐怖主义与活动的根本成因所在。
真正威胁和平的不是伊斯兰本教,而是美国的干涉主义、霸权主义及那些假借伊斯兰教名义,利用伊斯兰教进行动员、组织和宣传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
因此,公正合理的解决中东地区的各种矛盾,尊重伊斯兰传统文化,不同文明之间平等的进行对话、交流才是缓解、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本之道。
东西方宗教
![东西方宗教](https://img.taocdn.com/s3/m/9e11aed2d15abe23482f4d9e.png)
论东西方宗教神祗观念的异同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既可以适应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也可以适应同一时代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适应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
宗教与人类文明、文化及历史发展进程息息相关,研究分析宗教产生、发展、传播以及影响等,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世界文明发展及东西方古代文化内涵。
比较分析东西方宗教异同,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宗教信仰的地区性和世界性有很大的帮助。
一、东西方主要宗教派别及各自的神祗观念东方(以中国为例):有佛教、道教、儒教。
(1)佛教:最根本的思想是一切皆苦,一切皆空。
佛教主张人们忍受现世的痛苦,多做善事,六根(眼、耳、鼻、舌、身、心)清净,心无杂念,消灭欲望,静心修炼,以求取下一世的幸福。
(2)道教:道教的基本教义是尊道贵德,羽化登仙。
(3)儒教:仁义是儒教文化的重要思想。
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1)基督教:基督教的教义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有1、创世记2、原罪说3、救赎说4、天堂地狱说(2)伊斯兰教:1、信仰独一的造物主2、信天使3、信经典4、信先知5、信后世二、东西方宗教神祗观念的相同点(1)信奉来世幸福、以及善恶有报。
宗教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相信人的灵魂与肉体相分离且死后灵魂不死,并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存在于人的来世,而来世幸福的获得则取决于个人今世的各种行为。
对此,宗教观点认为,教徒今生只有严格履行教义的各种规定,如行善、行义,方有机会获取来世的幸福;而倘若所言所行与教义相悖则断无幸福来世之可能。
(2)信仰全能的神灵,如基督教中的上帝、伊斯兰教中的真主安拉、佛教中的佛主释迦牟尼。
(3)爱的精神。
在各大宗教的教义中,普遍流露出博爱、仁爱等精神,当然其范围更多的是限制在同类教徒之间。
(4)佛、道、基、伊四大宗教,其教义的共同之处在于:强调现实生活的苦与恶,要求人们接受并忍耐人世间的痛苦,相信有一个保护众生的神存在,虔诚的信仰唯一的真神,坚信还有来世的幸福生活,多做善事,少行恶事,以求在死后,主会根据他今生的行为,判决他的来生去想——天堂或是地狱。
论世界三大宗教体系
![论世界三大宗教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cb84a4fe45c3b3567ec8bd8.png)
论世界三大宗教体系人类存在的特殊性在于其超越性的主动。
这个主动首先体现在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自身以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人超脱物质的束缚而对知识和精神的追求构成了人类的灵性。
对个人的关照形成人个体行为的动力,而对可预见到的人类最长远的利益的关照就形成了人类的神性。
人类的文化却千差万别,而人类的灵性和神性是一致的。
固执于某知识体系而以为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就会造就特定的文化区域,当神性的光辉照耀到这片土壤的时候,这里就会繁衍出特定的宗教信仰道德和价值体系。
由于科学以确定性和可重复性作为必要条件,所以科学是没有文化与宗教隔阂的。
哲学的存在条件则宽松得多,其涉及的领域也就广泛得多,同时也造成了不同文化领域对同一自然的认识分歧。
政治是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缩写,是道德与价值体系的执行者,是人类神性的衍生物。
不同宗教间的神性是相通的,所以宣扬宗教的手段只能是沟通与理解,而非征服与对抗。
不同知识体系间的灵性是浑一的,所以说科学无国界,哲学家们常相见恨晚。
明于神性而志者为圣,乐于灵性而超者为仙。
神性形成了人类活动的目的,灵性的衍生物--知识构建了人类意识赖以站立与行走的基础。
源于自然的共性,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体现了广泛的一致性;因为自然的无穷和视角的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从而导致了不同宗教文化与治世策略的分别。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可以分成三个体系,同属亚伯拉罕系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还有中国的儒道教。
三大教系中,人们对儒道教的认识最为模糊。
儒道教是中国的主体宗教,他的存在形式异于另外两个宗教体系,而他作为宗教的事实却是与其他宗教具有相同的确定性。
哲学认识和人类神性这两个宗教基本元素在儒道教中十分清楚。
在中国文化中,道家思想专注于哲学认识方面,而儒家思想专注于神性方面。
中国的文化统治阶层在哲学方面信奉老子,而在治世方面皈依孔子。
儒道教是一个独立文化圈的必然,也是客观历史事实。
世界各大宗教的价值观与信仰实践
![世界各大宗教的价值观与信仰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4b431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0.png)
世界各大宗教的价值观与信仰实践,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话题。
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信仰体系、仪式、道德准则和哲学思考,但是他们都致力于对人类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并以此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处事方式。
本文将简单介绍几种主要的宗教信仰,探讨其价值观与实践方式。
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它以耶稣基督为中心,崇拜上帝,信仰圣经。
基督教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能通过信仰和救赎才能获得永生。
这种信仰使基督教徒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爱、慈善和仁慈。
基督教徒认为自己的责任是帮助和照顾弱势群体,并倡导赤诚、正义和良心。
基督教的实践方式多种多样。
祷告是最为常见的宗教仪式,戒律、圣乐和神圣仪式也是基督教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基督教徒还鼓励通过社交活动和志愿服务来扩大自己的社交网络和影响力。
闲暇时间中,读经、祈祷和探讨宗教话题也是基督教徒非常热衷的活动。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第二大宗教,崇拜上帝阿拉,并认为穆罕默德是最终一位同时也是最伟大的先知。
伊斯兰教强调一神论,对强求信仰表示反感,但提倡虔诚、清心和对上帝和富于感激之心。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伊斯兰教强调中产阶级价值观,包括道德、自律和正直。
他们重视家庭和社区,强调集体行动和团结,并鼓励爱好和平、互相尊重和善良。
伊斯兰教的实践方式包括五项基本信仰,即春节礼拜、化斋月斋戒、慈善施舍、朝觐和斋戒节日。
他们每天会进行五次祷告,同时也重视市场贸易和商业交换。
佛教佛教是一种东方宗教,认为所有的痛苦和矛盾都来自于不断的渴望和欲望。
佛教的根本理念是通过禅修和其他修行方法,消除全部欲望。
佛教信奉诸位菩萨和佛陀,他们都是具有智慧和善心的理想人物。
佛教徒倡导平等,反对暴力和歧视,强调互相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佛教注重财富、名声和地位的超越,团结、合作、友爱、仁慈、舍弃和平静等素质。
在日常生活中,佛教徒强调锻炼个人品质,例如和谐、正直、节制和坚持。
佛教的实践方式包括思想和心灵上的超越,禅修、静坐、読经和禅修修行等都是常见的修行方式。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60baf06a1ed9ad51f01df29c.png)
麦加大清真寺
位于沙特阿拉伯, 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印度泰姬陵
泰姬陵的历史故事
• 据说当时国王沙·贾汗的宠妃阿姬曼·芭奴是一位具有波斯血统的绝世美女,性情温柔, 擅诗琴书画。一六二八年,库拉姆经过一场血战继承王位,给自己取名沙·贾汗,意为 世界之王。
• 1633年,泰姬陵在沙·贾汗选中的印度北部亚穆纳河转弯处的大花园内开始动工兴建。 此处位于亚穆纳河下游,十分空旷,沙杰汗可以从河上游的阿格拉城堡上远远地望见。 建筑学和珠宝最受沙杰汗喜爱,因此,他选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并以十分精巧的手 艺在大理石上镶嵌无数宝石作装饰。本国以及波斯、土耳其、巴格达的建筑师、镶嵌 师、书法师、雕刻师、泥瓦工共计两万多人参与了泰姬陵的建设。此工程选用了本国 的大理石,中国的宝石、水晶和玉、绿宝石,巴格达和也门的玛瑙,,斯里兰卡的宝 石,阿拉伯的珊瑚等。
2.哥特式建筑 • 其特点是尖塔高耸、
尖形拱门、大窗户及 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 玻璃。 • 巴黎圣母院(右图)
背景知识
• 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正是指耶 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
• 圣母院的旧址有着曲折的历史,4世纪时是一座用来祭拜圣史蒂芬的基督教教 堂,6世纪时又成为一座罗马式教堂,而这座教堂有12块基石取自原先罗马神 殿的遗址。也有说法认为大教堂是在墨洛温王朝(Mérovingiens)的希尔德 贝尔特一世(Childebert I)在528年时,以先前已经存在的教堂为基础进一 步改建。
• 宠妃阿姬曼·芭奴也因此得到宫中最高头衔—泰姬·马哈尔。但是好景不长,一六三一 年,阿姬曼·芭奴在跟随沙·贾汗南征时,因难产而死。当时年仅三十九岁。阿姬曼·芭 奴之死,令沙·贾汗伤心欲绝,他决定为宠妃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丽的陵墓,以表达他 对宠妃的思念之情。同时,下令宫廷为她致哀两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
世界古代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世界古代的宗教与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84bb0c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4.png)
世界古代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古代的世界宗教和哲学思想在塑造和影响人类文明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们不仅为人们的信仰提供了指导,而且深刻地影响了社会、文化和伦理观念。
下面将探讨世界古代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一、古埃及宗教与哲学思想古埃及宗教与哲学思想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埃及人相信多神教,并以太阳神拉ー为最高神。
他们认为人类灵魂由多个部分组成,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
因此,他们重视对死者的埋葬和祭祀仪式。
古埃及人的生活与死亡密切相关,他们希望通过一生的努力获得永恒的生命。
古埃及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法老统治体系中。
法老被认为是神的化身,掌握着世俗与神圣的权力。
他们通过宗教仪式来巩固自己的合法性,并以“拉美西斯原则”来确立公正和秩序。
二、古希腊宗教与哲学思想古希腊人是古代世界最早进行哲学探索的民族之一。
古希腊的宗教多神教,他们深信神与人的关系决定了个人和政治生活。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等哲学家的著作中。
柏拉图的理论中包含了对真理、美、善的探索,他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的世界中。
亚里士多德则关注于人类的幸福和道德的实践。
古希腊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哲学和科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古印度宗教与哲学思想古印度宗教与哲学思想的代表是佛教和印度教。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倡导了人们通过修行来解脱苦难。
佛教强调中道和无我,提倡人们遵循八正道以达到解脱。
印度教则是吸收了佛教和古代雅利安宗教的特点。
它相信存在许多神祗,并认为个人的目标是实现与神之间的统一。
印度教的哲学思想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其中包括吠陀哲学、耶稣纳哲学和尼亚亚学派等。
古印度的宗教与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印度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哲学和宗教体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古中国宗教与哲学思想古中国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围绕着儒家、道家、佛家等多元化的系统展开。
谈谈东西方宗教哲学
![谈谈东西方宗教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bedeb510b52acfc789ebc92c.png)
谈谈东西方的信仰中国的信仰:儒、道、佛、上帝、共产主义。
1.其中共产主义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发展之基石。
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思想,一代一代志士仁人前赴后继,济世报国,正式在它的感召下。
3.道家思想其实一种哲学,阐述了世间的道理。
4.佛教使人觉悟、彻悟,摆脱迷途,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5.基督教信仰上帝,起源于犹太,现在一分为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但都信仰圣经。
儒家一、孔子1.名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名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二.孟子1.名言: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名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董仲舒:汉代思想家、政治家。
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教化。
2.名言:圣王之治天下也,少则习于学,长则材诸位,爵禄以养其德,刑法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于上。
四.朱熹:南宋理学家,理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
1.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竭其精力,研究圣贤之经训。
2.名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纲纪。
道家一、老子1. 名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而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
天之道也。
2.名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庄子1. 名言: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
2. 名言: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3. 名言: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其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三.列子1. 名言:农赴时,商趣利,工逐术,仕逐势,势使然也。
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仕有遇否,命使然也。
世界的三大哲学体系各有什么优劣?对国家有什么长期影响?
![世界的三大哲学体系各有什么优劣?对国家有什么长期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dec612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2.png)
世界的三大哲学体系各有什么优劣?对国家有什么长期影响?世界的三大哲学体系是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哲学体系,中国哲学体系和印度哲学体系一,以希腊哲学为代表,以自然为出发点,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西方的哲学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是以自然规律为指导的。
在西方人眼里,自然是如何运动的,社会和人也应该如何运动。
所以中国人所谓“克己复礼”而天下平的思想,在西方人眼里是很难理解的,因为自然界没有“礼”、“义”之类的东西,自然界所体现的是“弱肉强食”和“适者生存”。
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不存在小养老的现象,人就也不应该,这样孩子大了,自然应该离开父母,自己独立生活。
这无意之中,就增强了一个人的生存能力,但也生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主义,为了生存而不惜一切,这就是西方国家经常发生枪战的一个因素。
毫无疑问的是,不免有陷入自私化庸俗化或空洞化形式化的危险,虽非必然,但确有趋向两者的内在倾向。
以饥饿为偷盗的借口,以影响国内经济为贸易摩擦的借口,大国欺负小国,在他们心理好像是正当合理的。
二、中国哲学以社会为出发点,以伦理为核心。
表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中国哲学不关心自然问题,一切研究的东西都会被赋予社会性,如正是这种对社会的关注,使中国的史学异常发达,通过对历史的总结而研究社会的走向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
中国哲学存在一个隐藏的特点——实用主义。
中国文化实际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用主义文化。
中国古代科学界在这里表现中国这种实用主义文化最为明显,中国的发明创造很多,但直正被持续发展的技术并不多,就是因为很多发明在当时看来并不实用。
中国人是选择放弃,原因就是它当时没有用。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国家的发明创造发展的速度非常慢,甚至被其它国家提前利用。
中国人把社会与自然分开来看待,中国人认为社会与自然最大的不同,是人有伦理观念,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而人的社会正是依靠这种伦理才得以存在与发展的。
正是为了认识这种通过自然方法无法完全认识的社会,人有必要摆脱顺应自然的想法,这也正是中国自然科学不发达,但技术发明众多而又得不到发展的最深思想根源。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分别讲述什么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分别讲述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72cbb5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c.png)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分别讲述什么哲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它研究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和人在宇宙中的作用。
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使得人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了解大自然,以及学会如何运用大自然和改造大自然。
世界上现在大家公认的哲学体系一共有三个,分别是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这三大哲学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所以产生的思想也具有差别,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这三大哲学体系都讲了些什么内容?首先我们说说由我们国家发源的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以古老的先秦哲学为基础。
先秦哲学主要包含诸子百家的思想,后来主要划分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唯心主义,主要以人为中心,讲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处,还有其中的一些需要遵守的礼仪道德。
道家思想主要是唯物主义,以物为中心,重视自然规律的发展。
以及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代表作有《老子》、《程朱理学》等,这些思想对于人类与大自然的相处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中国哲学中认为人与自然是区别开的,人可以有主观能动性,而物却没有,万物遵循着一定的发展规律循环往复。
人的思想可以具有改变性,人可以通过双手改变自然,顺应自然,平衡自身与万物之间的关系。
中国哲学的思想指导中国人民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遵循哲学中的伦理道德,尊老爱幼,使得人与人更加和谐。
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不断研究科学,物理等各个方面,使得人能够在自然中生活的更加的舒适。
社会制度不断的健全,法律制度的严明使得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
印度哲学主要源于印度的宗教信仰,偏向于瑜伽与修行佛法。
注重自身的感受,他们认为只要内心能够产生美好的念想,完全不必理会社会和自然。
只要能够使万物顺应自身的想法,那么就是对的。
印度哲学还注重宗教的信仰,如果没有宗教信仰的话,他们完全不会听你说话,认为你没有了信仰就没有了世界的中心。
你的的话如果有了宗教信仰的包装下,他们可能就会继续聆听了。
世界古代宗教与哲学基督教伊斯兰教与印度教
![世界古代宗教与哲学基督教伊斯兰教与印度教](https://img.taocdn.com/s3/m/11830d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e.png)
世界古代宗教与哲学基督教伊斯兰教与印度教世界古代宗教与哲学:基督教、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古代世界上存在着多种宗教和哲学体系,其中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是三大重要宗教。
这三种宗教的起源、教义与信仰方式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生命、信仰和道德等问题的思考与回应。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古代宗教的特点,并探讨它们对人类的影响。
基督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古代罗马帝国。
基督教信仰源自犹太教,其创立者为耶稣基督。
基督教强调信仰上帝,并将耶稣视为救世主。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三位一体(上帝、耶稣和圣灵),以及圣经的权威性。
基督教的信仰者通过祈祷、礼拜、聆听圣经并实践基督的教导来加强与上帝的联系。
基督教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德伦理、教育、艺术及社会治理等方面。
基督教所倡导的慈善与仁爱精神,以及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在人类的价值观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伊斯兰教则诞生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先知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的信仰中心是尊崇唯一的全能上帝——真主。
伊斯兰教的核心经典为《古兰经》,这本经典包含了关于信仰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伊斯兰教的五大支柱包括信仰、礼拜、天课、斋戒和朝觐。
伊斯兰教对于信徒的要求较为严格,信徒需要遵循伊斯兰教规定的道德标准,并努力追求虔诚和正直的生活。
伊斯兰教尊重个人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倡导和平与宽容的价值观。
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文化影响与基督教相似,对于科学、哲学、文学和音乐等领域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印度教源于印度次大陆,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500年。
印度教信仰中涵盖了众多神祇的崇拜,且对人们的信仰和实践方式没有固定的规定。
印度教的教义主要由《吠陀》文献和《奥义书》等经典组成。
印度教强调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观念。
婆罗门是印度教中的祭司阶层,他们负责宗教仪式和祭祀。
印度教信徒通过礼拜神祇、参与节日庆典和修行等方式来与神祇接触。
印度教对于个体的内心修炼和追求解脱有着深刻的关注,强调个体神性的开发和实现。
世界宗教与哲学思想的对比研究
![世界宗教与哲学思想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6613b8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5.png)
世界宗教与哲学思想的对比研究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程中,宗教与哲学思想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又相互交织、影响。
它们都是人类对世界、人生、价值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然而,在方法、观点和影响等方面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宗教往往以信仰为核心,通过神灵、教义和仪式来构建其体系。
基督教,作为世界上影响最为广泛的宗教之一,强调上帝的存在和三位一体的教义。
信众们相信上帝的全能和慈爱,通过祈祷、礼拜等宗教活动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指引。
伊斯兰教则以《古兰经》为基础,主张真主的唯一性和先知穆罕默德的使命。
穆斯林们遵循着严格的宗教戒律,进行日常的礼拜和斋戒。
佛教则倡导通过个人的修行和觉悟来摆脱轮回之苦,实现涅槃的境界。
相比之下,哲学思想更侧重于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论证。
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苏格拉底,通过对话和质疑的方式,引导人们思考真理和美德。
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则对诸多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物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
在对世界的认知方面,宗教常常赋予世界以神秘的色彩,认为世界是由超自然的力量所创造和支配的。
比如基督教中的上帝创世说,认为上帝在七天之内创造了世界万物。
而哲学则更倾向于用自然的原因和规律来解释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提出了火是世界的本原。
近代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者更是强调物质的第一性,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其运动和变化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在对人生的看法上,宗教通常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寄托。
基督教强调原罪和救赎,认为通过信仰耶稣基督可以获得永生和灵魂的拯救。
佛教认为人生充满了苦难,只有通过修行才能摆脱轮回,达到涅槃的境界。
而哲学则更注重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实现和道德追求。
康德提出了“绝对命令”,认为人们的行为应该遵循普遍的道德法则。
尼采则倡导“超人”哲学,鼓励人们超越传统的道德观念,追求自我超越和创造力。
世界宗教论文
![世界宗教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ec34c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1.png)
世界宗教论文第一篇:世界宗教论文基督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
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25%-30%。
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
历史上基督教的大分裂:一、东西教会大分裂基督教大分裂是指两次的基督教分裂,11世纪第一次的东西教会大分裂分出了希腊正教(东方正统教会)以及罗马公教(罗马普世教会)两大宗教。
于15世纪第二次新旧教会大分裂(或称宗教改革)中又从罗马公教中分裂出了信义教(路德教派)、圣公宗(英国教派)以及归正宗(加尔文教派)等,其后又从支派中再次得分列出各种小教派。
而这两次的大分裂却是对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冲击以及影响最大的。
原因:西元332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拜占庭,这就悄悄的埋下了东西教会大分裂的伏笔。
这样的行为使得东西教会慢慢得疏远以及产生了隔阂。
而君士坦丁的主教们也是温和的顺从皇帝的指使,他们倚著皇帝的权势而不是自己的德性或者基督的福音精神。
西元381年,皇帝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召开了大公会议,这次的会议提升了君士坦丁主教的权位,而君士坦丁也提升成总主教区,仅次于罗马。
到了451年的大公会议又再次的主教们的权利扩大。
621年,特劳拉地方召开会议,警告西方主教们如果不服从教会的纪律则开除教籍。
此次会议中第五十五条——罗马人民於四旬期星期六守斋乃违背教会之传统,如神父为此将废逐,若为主教,则开除其教借;教宗如此时守斋亦开除其教借。
教宗不签字认可,而皇帝也出兵干扰。
二、新旧教大分裂(宗教改革)这是基督教第二次大分裂,其后新教从罗马教会分裂出了圣公宗、归正宗以及信义宗这三大支派。
发现不同的宗教信仰
![发现不同的宗教信仰](https://img.taocdn.com/s3/m/e48d356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6.png)
发现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宗教信仰蕴含着不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通过介绍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三种不同的宗教信仰,探索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旨在加深我们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
一、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信徒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包括信仰三位一体、原罪与救赎、末世论和十诫等。
基督教徒通常在教堂进行礼拜,参与圣餐和洗礼等仪式。
基督教重视神与人的关系,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在生活中,基督教徒追求爱与仁慈,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和社区服务。
基督教注重个人的悔改和灵性成长,通过祷告、圣经阅读和团契活动来实现。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第二大宗教,信徒主要分布在中东和北非地区。
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信奉先知穆罕默德的启示。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经典,教导信徒们遵循真主(阿拉)的指示。
伊斯兰教崇尚一神论,信徒们通过五功(信仰告白、礼拜、斋戒、天课和朝觐)来与真主保持联系。
伊斯兰教教导信徒遵循道德准则,鼓励善行与慈善事业。
同时,伊斯兰教注重清真饮食,禁止食用猪肉和酒精等物品。
三、佛教佛教源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的核心理念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强调通过修行和悟道来解脱人类苦难。
佛教强调人们的内心觉知和正念能够带来心灵的平静和觉醒。
佛教教义中有三宝即佛、法、僧,信徒们将佛陀视为导师,通过学习佛法和跟随僧侣的教导来实现灵性的成长。
佛教主张慈悲为怀,鼓励信众利他行善,尊重生命和平衡与平静。
共同点与差异虽然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它们都以道德教育和慈善事业为重要内容,鼓励信徒们行善积德。
其次,它们都强调个人的精神追求和成长,鼓励信徒们通过修行和灵性实践来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善良。
最后,它们都与宗教仪式和社区活动密切相关,给信徒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社群和归属感。
世界的哲学与思想
![世界的哲学与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4d7fd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9.png)
世界的哲学与思想一、导言世界的哲学与思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不同文化和地区的哲学和思想进行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增进对人类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和智慧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世界各地的哲学与思想,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二、东方哲学与思想1. 印度哲学与思想印度哲学与思想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被赋予了对个体和整体、灵性和物质之间关系的独特看法。
例如,印度的吠檀多学派提出了“宇宙万物皆为一体”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乌梨母亚学派则探讨了人类的解脱与超越。
2. 中国哲学与思想中国哲学与思想以儒家、道家、佛教为代表,融合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心灵修养等多个方面的思考。
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强调仁爱和道德的实践;道家着重个体修养和自然观察,推崇“无为而治”的哲学;佛教则强调生死观和人类苦难解脱。
三、西方哲学与思想1. 古希腊哲学与思想古希腊哲学与思想是西方哲学的奠基石,塑造了欧洲思想界的传统。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影响深远。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世界理论提出了绝对真理存在的观点,塑造了整个欧洲中世纪的哲学和科学发展。
2. 现代哲学与思想欧洲启蒙运动后,现代哲学开始展现其独特性。
笛卡尔、康德、尼采等哲学家提出了自我意识、理性批判和个人解放的理念,对科学、政治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也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四、非洲哲学与思想非洲哲学与思想代表了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征。
非洲哲学关注社区和共同体、传统价值观和传承。
例如,乌班图哲学强调团队合作和社区发展,而南非的乞舍哲学关注道德伦理和公共服务。
五、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世界各地的哲学与思想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启发着艺术、科学、伦理和政治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跨文化的哲学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相互理解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6c87fe677e21af45b307a8d5.png)
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摘要宗教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宗教的平等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基督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伊斯兰教的“真主面前人人平等”和佛教的“众生平等”的平等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社会功能存在着差异,但又有相同点。
宗教教义对平等的追求也不过是精神上和信仰上的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很难真正实现。
关键词:平等思想;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社会功能;没有其他哪个对象像宗教一样在人类历史上起过如此意义深远的作用[1]。
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的角色犹如一块坚硬的磐石,风雨不动。
它的根基始终不倒,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
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religio,最初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使用的,它是指对诸神的尊崇、崇拜。
西塞罗在《诸神的本性》一书中区分宗教和迷信,认为前者是人出于本分而敬拜诸神,后者是对诸神的盲目惧怕。
对“宗教”一词而言,至今为止都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定义。
西方学者一般普遍采用描述性定义,将“宗教”定义为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以信仰超越的精神实体为特征,拥有其特定的宇宙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习惯用较为固定的象征性的语言和礼仪表达其信念,且有组织和教阶神职制度。
在历史上,宗教文明曾经对人类的成长和进步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现代社会里,宗教文明仍然可以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和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的解释,宗教作为一种人类历史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价值观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不说是完美无缺,最起码是教徒普遍所能接受的。
自古以来,平等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不仅在我国变现突出,许多国家也都存在着对平等的强烈诉求。
那么平等是什么呢?从古到今,学者们给平等下了很多定义,现根据《哲学大辞典·上》的解释是:人们在社会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你知道几个?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你知道几个?](https://img.taocdn.com/s3/m/208949c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4e.png)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你知道几个?接触好的人,好的思想,做对的事情!目前公认为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分别为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以宗教为基础,以各自的思想特点为分水岭,世界上的哲学体系又可分为三大类,都哪三大类呢?一起来看。
1,西方哲学以古希腊哲学起源为代表的西方哲学,以自然科学和神学为出发点,重视理性和逻辑,以实验和科学分析为核心方法。
其目的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走向的是一条科学理性之路。
它的特点是主要提倡以“科学数据”为我们做事的依据,也就是说理论或道理要靠数据的“实证”才能得到认可或承认。
不管理论如何,只要被证明符合实验数据就是好的,本质上讲,西方哲学不是实用主义(虽然也含有实用主义,但不以实用主义为主),而是实证主义。
由于哲学与文化的差异,所以在西方人眼里,自然是如何运行的,社会和人就应该如何运行。
中国人讲的“克己复礼”在他们那里很难被理解和践行,因为西方哲学从一开始就使得他们认为,自然界没有“礼”、“义”之类的东西,只存在着一些规律,或“弱肉强食”性的事物。
从一开始这种巨大的认知差别就使得东西方人在情感上产生了很大的不同,东方人总感觉西方人没有家庭感情,家庭氛围也不是很浓,子女成年后在很多关系上就脱离了。
而同时,东方人又很迷惑于西方人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对西方人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精神很是费解。
这种区别与矛盾正是其哲学传统思想在大众的价值观上的具体社会表现。
很显然,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是由感情的,但西方人的感情要求符合自然规律,不存在小养老的现象。
他们遵循的是保护幼小的自然规律,人应该保护妇女和儿童,一切活动都要有自然活动的根源依据。
2,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以先秦哲学为代表,以社会和人本为出发点,重视感性和整体,以伦理和家庭人文为核心方法。
其目的主要探讨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儒家),最终走向的是一条个人修为和政治关系之路。
中国哲学中的道家比较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他主流哲学关心更多的是人与社会,一切研究的对象都会被赋予社会性,比如对天地的探索要与人事相结合,著名的《孙子兵法》谈的也是人与社会。
转: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转: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7cbd25f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0.png)
转: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摘要宗教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宗教的平等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基督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伊斯兰教的“真主面前人人平等”和佛教的“众生平等”的平等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社会功能存在着差异,但又有相同点。
宗教教义对平等的追求也不过是精神上和信仰上的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很难真正实现。
关键词:平等思想;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社会功能;没有其他哪个对象像宗教一样在人类历史上起过如此意义深远的作用[1]。
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的角色犹如一块坚硬的磐石,风雨不动。
它的根基始终不倒,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
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religio,最初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使用的,它是指对诸神的尊崇、崇拜。
西塞罗在《诸神的本性》一书中区分宗教和迷信,认为前者是人出于本分而敬拜诸神,后者是对诸神的盲目惧怕。
对“宗教”一词而言,至今为止都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定义。
西方学者一般普遍采用描述性定义,将“宗教”定义为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以信仰超越的精神实体为特征,拥有其特定的宇宙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习惯用较为固定的象征性的语言和礼仪表达其信念,且有组织和教阶神职制度。
在历史上,宗教文明曾经对人类的成长和进步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现代社会里,宗教文明仍然可以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和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的解释,宗教作为一种人类历史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价值观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不说是完美无缺,最起码是教徒普遍所能接受的。
自古以来,平等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不仅在我国变现突出,许多国家也都存在着对平等的强烈诉求。
那么平等是什么呢?从古到今,学者们给平等下了很多定义,现根据《哲学大辞典·上》的解释是:人们在社会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
古今中外宗教大家思想精髓
![古今中外宗教大家思想精髓](https://img.taocdn.com/s3/m/33c896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8.png)
古今中外宗教大家思想精髓引言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今中外的宗教大家们通过他们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精髓。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宗教大家的思想精髓。
古埃及:法老族长的古埃及的法老族长是古埃及宗教的重要代表。
他们相信自己是神的化身,拥有神性的地位。
这种使得古埃及的统治者拥有无上的权力,同时也加强了国家的稳定。
古印度:的智慧是古印度重要的宗教之一,其创立者为释迦牟尼佛。
倡导慈悲和非暴力,注重个体的内心修行。
的智慧教导人们要超越欲望和痛苦,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古希腊:柏拉图的思想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宗教思想的先驱之一。
他提出了理念的观念,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本质。
柏拉图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宗教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孔子的儒学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学。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尊重和礼仪,提倡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国家的和平。
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当代西方:马丁·路德·金的人权主义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的重要领袖,他坚持非暴力抗议,为黑人争取平等的权利。
他的人权主义思想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支持,对当代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论古今中外的宗教大家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精髓。
他们的思想观念不仅对所在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们应该重视宗教思想的传承和研究,加深对宗教的理解,以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_注意:本文所述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并非全面描述宗教历史和思想的详尽资料。
如需要深入研究,请查阅可靠的宗教学专业文献。
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世界三大宗教的哲学思想
——以世界各大宗教建筑为分析比较载体
刘悦
中国传媒大学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宗教信徒人数不减而增,宗教建筑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圣奥古斯丁教堂到喇嘛庙,从伦敦塔到泰姬陵,宗教建筑的美丽被世人见证,同时,从宇宙论论证到人格同一性,宗教哲学总能够在宗教建筑中发现端倪并感召世人,此篇文章主要从世界三大宗教出发,以宗教建筑为载体,浅析宗教哲学的伟大发展。
关键词: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宗教哲学建筑风格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分布于世界各地,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是现今世界三大宗教,虽然个体教义有所差别,但从人类生命本真、伦理与道德定律的基本理念来说,都是寻求生命本身具有的智慧,遵循人类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苦”而获得最终幸福的路径发展原则。
宗教哲学是在宗教理论与哲学形成的基础上对二十世纪初宗教理念的归纳总结或宗教现象的分析学科。
当今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大宗教分布地区各不相同,从而他们的代表性建筑就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宗教建筑是宗教情怀的重要展现,宗教建筑的分布、宗教建筑的设计在不同方面展现着各大宗教的哲学思想,这些经典的建筑成为人类历史上探究宗教哲学的重要途径。
一、基督教的宗教哲学
奥古斯丁在其著作《论真宗教》中首先提出“基督教是真正哲学”①,即认定基督教的宗教哲学符合他所认为的“至善”之根本。
他认为拥有智慧的人才有爱他人的能力,从而也是最能感受到帮助他人而获得幸福的快乐之人,虽然从发展趋势看,宗教哲学与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在逐渐分离,但总的来说,哲学依附于基督教的信仰趋势贯穿于历史的印记中,近代西方哲学偏向于理性思考宗教现象,如追溯宗教信仰的源头,为信仰找寻理性的方向,虽然就此宗教哲学对基督教的依附降低,但宗教哲学仍旧依附于宗教活动、宗教建筑、宗教理念中。
基督教的宗教哲学提倡“美”“至善”与“全能”,这同宗教哲学中的宇宙论论证和本体轮论证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在宗教建筑中更表现出博大精深的宗教理念。
基督教的建筑风格主要有哥特式、拜占庭式和罗马式,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在历史发展中,近代启蒙主义的思想动摇了基督教为唯一信仰的理由,宗教现象的多样性得以发展,如何能够验证上帝存在于世人心中与现实中,成为信徒怀疑的集中地区。
当高耸的建筑呈现在教徒眼前,巨大的花窗上印着受难的耶稣,理性思想中关于“恶”的起源就已经被一幅幅受难画面所洗刷,哥特式的彩色花窗似乎对伊壁鸠鲁的“恶”的存在做出了现实社会最好的解释,人类生而自由,“恶”已然不是恶了,它成为接近完满的重要阶梯。
而拜占庭式与罗马式的建筑也分别展现了其不同的宗教哲学艺术,探究基督教的宗教哲学可以透过这些建筑窥探一二。
二、伊斯兰教的宗教哲学
伊斯兰教有极强的包容性,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约有15.7亿信徒,他们占世界全部人口的近30%。
其教义要求“穆斯林四海皆兄弟”,要求信徒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促进世界的融洽相处与和平,从而能够达到至善、接近真主。
正如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言:“求职是每一位穆斯林男女的天职”,他们在真主的教导下打破了狭隘的民族界限,不仅仅发展了伊斯兰教的教义,更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事实上,伊斯兰教对智慧的颂扬远远超过其他教义,在对智慧的歌颂中真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伊斯兰迅猛发展的时期,人类文学与艺术事业得到长足而迅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全世界的和平与团结做出了贡献。
伊斯兰教简洁明了的信条表达了它对和平与希望的向往,而伊斯兰教的建筑多以纹饰繁多、穹隆多元展现世人,与基督教的哥特式等相比较,它们充满雅致。
这符合哲学家布劳德等所认同的“宗教经验论”,在神龛周围那些复杂的花纹里,信徒似乎可以感受到真主的存在与伟大,每一次对真主的敬仰与建筑的膜拜都为感受宗教的特别增加了分量,充实了宗教经验主义中的心灵感受。
而伊斯兰教建筑中对用白色表达,纯洁的信条与颜色表达了宗教中对于“恶”的反驳,也是对宗教哲学中论证真主存在的一个有力支持。
团结一切兄弟、感召世人在信条中提升了信徒的内心纯洁,反应在现实生活中又促进了恶的减少,善的增加,对于过分的“恶”对宗教的怀疑和诋毁做出了一定的博弈。
三、佛教的宗教哲学
佛教诞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其教义强调因果轮回、法眼慧心。
要求信徒多行善、积累好的德行。
佛教强调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求信徒不可杀生,更不可自杀,认为人生来就是修成的硕果,是极为难得的存在,报答父母或爱护自己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首要事件。
事实上佛教在所有宗教中是最注重此生修德的宗教。
正如六祖慧能大师说的一样:“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即如果你离开人世间的存在而去寻找佛法,就像去大自然中找兔子的角一样,是十分好笑又无果的。
佛教主要分布于亚洲,其著名的建筑有柬埔寨的吴哥寺窟、缅甸的仰光大金塔建筑等,建筑多讲究宏伟对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亚洲塔式、庭院结构的发展。
佛家讲究探求事物本质,遵循宇宙规律,是在条件性论证的基础上,对宗教中轮回转世理论做出的补充,在对称的建筑中,构建了人格同一性中驳斥记忆同一的理论,认为世间万物的发展是本身的发展而不是固态的变更。
灵魂与人身的合一与分裂就如同错落有秩的佛教建筑一样,是彼此的搭配,但并非固态的存在。
对詹姆斯莫迪的灵魂描述做出归纳与总结,是宗教哲学中对人神分析的另一种理解。
事实上,无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在追求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三大宗教都追求善、诚、美,讲究存在就要对个体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并非为反科学的论证,而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意识形态,如何正确处理宗教与世界科技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我们必须在日后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奥古斯丁,《论真宗教》[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
参考文献:
[1]奥古斯丁,《论真宗教》[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6,2
[2][美]路易斯▪P▪波伊曼,《宗教哲学》[M]译者:黄瑞成,北
京: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06,5。
[3]Geoffrey Thomas,《政治哲学导论》[M]译者:顾肃,北京: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06,1。
思政探讨176。